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概念

成角透视的概念嘿,小伙伴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个画画时特好玩儿的概念——成角透视!听起来是不是挺高大上的?别担心,我这就用咱平时说话的大白话,给你细细道来,保证让你一听就懂,还能乐呵乐呵的。
话说啊,咱们平时画画,尤其是画那些立体的东西,比如说一个方盒子,一个杯子啥的,总想让它们看起来更有立体感,对吧?这时候,成角透视就派上用场了。
简单来说,成角透视就是咱们画东西的时候,让物体的纵深与视线成一个角度,这样一来,物体看起来就更有层次,更有立体感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画室里跟老师学画画,老师就拿了个方盒子,放在画架前,然后就开始给我们讲解成角透视。
老师说:“看好了啊,这个方盒子,它的一个角正对着咱们,左右两个侧面呢,就跟咱们的视平线形成了两个角度,这时候,咱们画出来的画,就得让这两个侧面的线,朝着两个不同的点消失,这两个点,咱们就叫它们消失点,或者余点。
”我一听,嘿,这不就是让物体在画上看起来更立体的秘诀嘛!于是,我就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画。
老师先让咱们在画纸上画出视平线和视中线,就是咱们眼睛平视时看到的那条水平线和穿过咱们眼睛的那条垂直线。
然后,再根据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确定那两个消失点的位置。
接下来,就开始画方盒子了。
我先画出方盒子的轮廓,然后,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让方盒子的左右两个侧面的线,朝着那两个消失点画过去。
这一画,可不得了,方盒子立马就在画纸上立起来了,看起来特别有立体感。
我那时候就琢磨着,这成角透视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它不光能让物体看起来更立体,还能让咱们的画更有层次感,更有深度。
而且啊,我发现,这个成角透视不光在画画上用,在建筑设计、摄影啥的地方,也都能用得上。
就说建筑设计吧,那些高楼大厦,设计师们在设计的时候,肯定也得考虑成角透视的原理,才能让楼看起来更挺拔,更有气势。
还有摄影,摄影师们在拍照的时候,也得找好角度,让照片里的景物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更有层次感。
所以啊,小伙伴们,成角透视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其实啊,它就是咱们平时画画、设计、摄影时的一个小技巧,只要掌握了它,咱们的作品就能更上一层楼啦!好了,今儿就跟大伙儿聊到这儿吧,希望咱们以后在画画、设计、摄影的时候,都能用上成角透视这个小技巧,让咱们的作品都更有立体感,更有层次感!咱们下次再见啦!。
成角透视

HL
VP1
M1
CV
M2
VP2
GL
S
随堂作业:用量点法做一个办公桌的两点透视图
画成角透视注意要点 1、成角透视的两个灭线一定要左右两个灭点消失 2、灭点一定要在视平线上 3、两个灭点的距离一定要比画幅宽 4、灭点可以离画幅近,或在画幅内,但是另一个灭 点一定要画幅很远 5、灭点离心点近,物体的可见面就狭小 6、一幅画面未必只有一种透视,有时成角透视和平 行透视合用
VP1和VP2的关系
具体步骤
1.求得EPl—CV即人眼距 离画面的1.73R视距。 2.经过EP1做平行画面的水 平线。 3.经过EP1向左做夹角(这 里是30度)。交于HL于VPl 点。 4.以VP1一EP1线段为准做 90度,找到VP2。 5.直角三角形VP1、EP1、 VP2即是图中所反映的位置 转移关系。
外成 部角 形透 态视 立 方 体 的 形 态
部成 形角 态透 视 立 方 体 的 内
成角透视又称余角透视和两点透视。
立体空间感比较强 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强烈的不稳定感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 娱乐、欢快的场面 更适合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主要特点(立方体)
• 1.边棱呈两种状态,有一种原线——垂直边,有一 种变线——成角边,分左右两组。
//EP—VP1
EP—V Pl交地平线于VP1点
立方体向左的棱边都平行B A,所以向左的棱边延长线 都消失于VP1。
人眼视觉原理
右图为 平视 地平线与视平线重合
两条平行线向远处纵深延长,共同消失到一个点。
视线EP—VP1交视平线VP1点 BA
//EP—VP1
EP—V Pl交地平线于VP1点
同样道理,向右的棱边及棱 边延长线都消失于VP2。
成角透视原理

成角透视原理
成角透视,也称为两点透视或余角透视,是一种描绘物体空间关系的绘画技法。
在成角透视中,物体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使得画面中的水平直线呈现出两个消失点。
这种透视原理可以帮助艺术家更真实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关系。
具体来说,成角透视有以下特点:
1. 两个消失点:与画面既不平行又不垂直的水平直线消失于视平线上的两个不同点。
这两个点分别位于主点(视点)两侧,称为余点。
2. 平行线消失于同一余点:画面中平行的直线,如楼房的每层分界线,都消失于同一个余点。
3. 物体的立面和横截面:在成角透视中,物体的立面和横截面会随着距离视点的远近而产生大小和长度的变化。
离视点最近的物体立面较大,远离视点的物体立面较小。
4. 测点求深:在绘制成角透视物体时,可以通过测点法求得物体的深度。
例如,以视点为中心,画出与物体立面垂直的直线,再从物体的顶点或棱角处作直线与画面成角,交于视平线上的测点。
连接视点
与测点,即可得到物体的深度。
总之,成角透视原理通过描绘物体的两个消失点和物体的立面、横截面变化,使艺术家能够更真实地表现物体在空间中的立体感。
在绘画、设计等领域,掌握成角透视原理有助于提升作品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成角透视概念

成角透视概念
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的长度产生了变化,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成角透视的视觉效果更具表现力,因为它能够呈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绘画或设计中,成角透视经常被用来表现场景的深度和立体感。
在成角透视中,立方体或物体的每个面都与画面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画面平行。
因此,立方体或物体的每个面在画面上的投影都是倾斜的。
这种投影方式使得立方体或物体在画面上呈现出透视效果,即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
在绘画中,成角透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1.确定立方体或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2.确定视平线的位置,通常与画布平行。
3.根据成角透视的原理,画出立方体或物体的轮廓和结构线。
4.填充阴影和细节,以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建筑学中,成角透视也经常被用来表现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建筑师可以通过成角透视来展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建筑物在不同角度下的视觉效果。
成角透视是一种常见的透视方法,它能够让画面更加立体和有深度。
在绘画、设计和建筑等领域中,成角透视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大远小的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原理 大远小的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原理

大远小的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原理大远小的两点透视(成角透视)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透视方法。
它利用两个消失点来描绘物体在远近处的大小变化,使画面更加立体逼真。
在画家的作品中,大远小是常见的现象,通过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来。
我们来了解一下两点透视的原理。
在成角透视中,画家需要确定两个消失点,它们分别代表了水平线上的两个方向,每个点都是一个远离观察者的距离。
通过连接这两个消失点和作为基准的平行线,画家可以描绘出物体在远近处的大小变化。
在两点透视中,当物体远离观察者时,它们会变得较小。
这是因为在视觉上,远处的物体会受到透视效果的影响,呈现出缩小的比例。
相反,当物体靠近观察者时,它们会显得更大。
这种大远小的效果可以通过画家灵活运用两点透视原理来表现出来。
在绘画中,运用两点透视原理可以更好地表现出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变化。
画家可以通过透视线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通过大小的变化来体现远近距离的感觉。
这样可以使画面更加立体感和逼真,让观者感受到真实世界中物体的远近之感。
除了在绘画中,两点透视也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设计、影视特效等领域。
通过两点透视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描绘出建筑物在不同距离下的外观,使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和美观。
在影视特效中,通过透视的运用可以制造出更加逼真的特效,使画面更加震撼和引人入胜。
第二篇示例:大远小的两点透视是一种透视法,也称为成角透视。
它是在绘画中常用到的一种技巧,通过利用两个透视点创建出具有视觉深度和透视感的画面。
在这种透视法中,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给人以距离感和立体感。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大远小的两点透视的原理。
了解两点透视的基本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在画面中有两个透视点,分别是视线上的两个无穷远点,它们确定了画面中的透视关系。
通过这两个透视点,我们可以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准确地表现出远近和大小的关系。
透视学(成角透视)

三、成角透视的画法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绘图中测点法截取步骤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1、在画面底边GL基线上有一点B,经过B点做夹角33度(除了45度、90度以外,
角度任意定)伸向前方一条直线,求在这条直线上截取BA=50厘米。
2、经过EP做一条平行画面的水平线,然后EP做夹角33度,平行地面上经过B点的
直线,交于HL上一点VP1,两条直线平行。
直观空间图分析步骤
3、以VP1为圆心,VP1-EP为半径长,水平摆动,求得测点M,得到VP1-M等于
VP1-EP。连接M-EP,构成等腰三角形,夹角33度(根据内错角相等原理)。
4、经过B点在GL基线上量出BC等于50厘米(把HL的高度分成二等份,取一份长
们称之为成角透视。
二、成角透视的基本特征 1、成角透视通常消失于灭点VP1和VP2
2、二、VP1与VP2的关系 3、成角透视的画面特点
成角透视所画的空间和物体,都是与画面有一定偏角的立方体。在画面上的立体空间感比较 强,画面中主要有左右两个方向的消失灭点,大多数与地面平行的纵深斜线消失于此两点, 使画面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但同时也具有了灵活多变的特性。成角透视不同于平行透视画 面,大多数线条是平行、垂直线,那样过于稳定和死板。在实践运用当中往往根据需要采用 不同的画法。比如:庄重、宏大的场面,适宜采用平行透视,娱乐、欢快的场面更适合成角 透视。
四、成角透视的应用
1、利用测点法绘制实践中成角透视简单物体
2、利用测点法绘制成角透视室内空间以及室外建筑空间
绘制地面网格 要求:视高1.5米,地格0.5×0.5米,与画面夹角40度
室内空间成角透视
要求:室内高270厘米、HL视平线高150厘米、室内500厘米×400厘米。 室内空间与画面夹角选择大夹角。
透视学原理成角透视(课堂PPT)

第四章
第四章 成角透视
1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一节 成角透视及其特点
2
成角透视
第四章
在透视投影中,凡视线平视,直线与地面平行, 对画面成一定角度时的透视称成角透视,也称两点透视。
由于空间物体对画面的角度不同形成下述两种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
一、立方体的两个面和两个边棱与画面都成45度角 时消失于距点。此种透视的特点,是两个距点与心点和 视点的距离都相等,故被称为等角透视。
25
成角透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F
G
V1
M2
CV
M1
D
C’ B’
C
A
B
S
V2 HL
(PL)
GL 27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V1
M2
CV
M1
D
C’
B’
K’
C
KA
B
S
V2 HL
(PL)
GL 28
成角透视
第四章
E
L
F
G
N
V1
M2
CV
4
成角透视
第四章
第四节 量 点 法
5
成角透视
第四章
一、量点法形成的原理
M B’
B B1
m A
V E
v
S
6
成角透视
第四章
M
B’
A
B1
B
A
m B1
S
V HL
成角透视

•
茶室设计属 典型室内成 角透视构图, 具有成角透 视的一般规 律,两侧墙 及灭点互为 对应,右侧 墙为主侧面, 是表现重点。 深棕色的地 面踏板与桌 凳、窗框、 屏风、吊灯 形成统一、 强烈的民族 特色。
• 以立方体为例,只要满足离画幅最近的是方体的一个角,那么方 体左右两对竖立必然与画幅呈一定角度,且两角相加为90度,在 这种状态下投射成的透视图就是成角透视;由于它有两个消失点, 所以又称二点透视或余角透视。
(1)先在画纸的中上 方画一条横线,确定 视平线的高低位置, 再在视平线的下面画 一条垂直线,确定正 方体的高。(2)在 这个垂直线的上下两 端分别向视平线的左 右两边连线,延伸交 叉在视平线上的左右 两点。(3)在这个 垂直线的两边取合适 的宽度,分别再画两 条垂直线。由上面交 叉点,再向视平线上 的左右两点连线。正 方体就画出来了。
成角透视的特点有: 1.它有两个消失点。源自2.它的任何一个画面都不平衡于画纸。
本图为徒手快速草图形式。为充分展现左右贯长建筑的变化,采用了横长幅 画面和成角透视中景构图,使得建筑透视既富变化又呈平和状态。作者追求 设计上最初感觉的生动性,不拘严谨,信手而涂,轻松率直。加之冷暖两色 的直接对比和建筑留白的简括调和,使画面产生了明快、和谐和不经意的流 畅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成角透视的画法
与平行透视一样,成角透视作图的关键也是如何表现线段在 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的变化。所不同是,成角透视的纵深 线段与画面形成倾斜关系,且有两组消失各不相同的线段。按 照成角透视的规律:观察物体时,视点越远,两个余点的距离 越远;而余点距离主点的远近,决定物体透视纵深线段的长短。 成角透视图中物体纵深线段的寻求,一般采用量点法来表现。
近处立方体共有三个不同朝向的面:
A是水平面,其两组边线分别向左右余点消失; B是左竖立面,其边线一组垂直,一组向左余点消失; C是右竖立面。其边线一组向右余点消失,一组垂直。 由此可知:视平线,左右余点垂线,控制成角透视场景中 物体板面的朝向和透视的宽窄。
根据成角透视场景中方形物的变化规律,只要把握住他 们板面的位置和边线的方向,就能用简便的画法,快速表现 出其空间的透视图。
二,正方体的画法
量点法作图步骤: 1.根据画面,已知两个余点V1,V2,以及分别以V1V2为圆 心,V1EV2E为半径与视平线相交得到两个测点M1,M2,主点CV, 视点E ,正方体的一条垂直线段AB。
2.经过B点画一根与AB 线段相垂直的水平线D’B=BC’=AB, 从B点分别向余点V1V2消失,自D’C’分别向M1M2相连,与 BV1,BV2相交于D,C。
3.自D,C分别向余点V2V1消失,相交得E,分别自C,D,E向上引 垂直线,与AV2,AV1相交得F,G,再分别向余点V1V2消失,交的H, 成角正方体透视图完成。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角透视简便画法
成角透视场景中,有众多相互平行的方形物体出现,只 要正确把握其空间关系,把握他们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就 能快速的画出平稳,排列有序的成角透视场景图。
第三章
成角透视
CHENGJIAOTOUSHI
第一节
成角透视
一.什么叫成角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只要离画幅最近的是立方体的一个 角,那么立方体左右两个竖立面必然与画幅呈一定角度, 且两角相加为90°,在这种情况下作图称为成角透视。由 于它有两个消失点,两个角互为余角,所以,又叫“二点 透视”“余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常见错误
1.消失点位置要适当,太远或太近均会出现反常现象;
2.同一物体的两个消失点应在一条视平线上。
作业:
掌握成角透视的三状态透视特征,用量点法作出正立 方体的成角透视;(5CM*5CM)
要求:
1.透视画法准确; 2.每种透视状态九个正立方体; 3.每种透视状态一张A3纸。
(2)一般状态:两个竖立面与画面所成A,B两个角大小差不多, 谓之“两角相仿”,两个余点,离距点都比较近;
(3)对等状态:两竖面与画面所成角均为45°,“两角相等”两个余点的位
置就在距点上,在心点垂直线上的立方体,两竖立面一样宽窄;靠近左余点 的方体,左竖立面较窄;靠近右余点的方体,右竖立面较窄。
二,成角透视的线段
1.边线为平行于画面的垂直原线,透视方向不变,仍然 垂直,没有灭点,但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2.边线为平行于基面的成角变线,左右各一组,水平消失 方向不一,形成两个灭点,都在视平线上。
三,成角透视的规律
1.在同一视域中,由于立方体与画面所成的角度不同,决定了成 角透视的灭点在视平线上的的位置是可移动的。
2.同一立方体左右两组成角边形成的两个灭点处在主点两侧。当 立方体与画面成45°角时,两个灭点即两个距点;当立方体成 角边与画面非45°也非90°角时,一个余点处在同侧距点内,另 外一个余点处在同侧距点外,两个余点到主点的距离成反比。
3.立方体上下移动时,越接近视位高度,顶 底面两组成角边间的 夹角越大,体积越平缓。当立方体顶面或底面与视位等高时,该 面两组成角边的前后夹角称为平角,贴于视平线。而越远离视平 线,前后夹角越小,体积感越强。
4.立方体做深度排列时,体积由大变小,而顶,底面两组成角边 间的前后夹角由小变大,越远越平缓,彼此出现形体差异。
余角透视的三状态透视特征
(1)微动状态:两竖立面与画面所成A,B角相差甚大,可谓:“两角相 殊”。两个余点经常一个在画框内,另一个在相反方向较远处。余点较远 的的竖立面很正,看上去较宽;余点很近的竖立面很侧,较窄;
量点法在成角透视的画法中,是以两个余点为圆心,余点 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与视平线相交得相应的两个量点,并由 此测量物体两个侧面透视深度的一种作图法。
其量点不像平行透视那样可以任意确定,需要通过 一定的方法才能找到。
一。确定量点的方法
方形物体向左右余点消失线段的透视长短,表示成 角透视景物深度,这深度由量点来测定。每个余点都有 自己的专用量点,要测定某个余点线段的透视长度,须 用该余点的量点来完成。余点及其测点用相同编号。如 余点1(V1)和测点1(M1),余点2(V2)和测点2(M2). 确定视点的位置,便能确定左右余点(视点至两余点之 夹角总设为90°)。以余点为圆心,以余点至视点的长 度为半径作弧,弧线与视平线的焦点即该余点的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