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五行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归纳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
五行的方位
金西方、木东方、水北方、火南方、土中 央。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 金。
五行的颜色
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
五行的特性
金主收敛、沉降;木主生长、升发;水主 滋润、下行;火主温热、上炎;土主运化 、中庸。
阴阳对立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 对立、相互排斥。例如 ,天为阳,地为阴;昼 为阳,夜为阴;男为阳 ,女为阴等。
阴阳互根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 有阳就没有阴;阴中有 阳,阳中有阴;无阳不 生,无阴不长等。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 ,四季的更替,春夏为 阳,秋冬为阴;一天之 中昼夜的交替等。
中医学的医学基础 ――阴阳五行学说归 纳
contents
目录
•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 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 • 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现代研究
01
CATALOGUE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定义
阴阳学说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阴阳转化
阴阳消长
阴阳学说是一种中国古 代哲学思想,认为万物 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相互作 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 源。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存在 的两个方面的数量、程 度等可以互相增减、此 消彼长。例如,人体的 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等 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过 程。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对立 统一的关系,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 也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 ,心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主神志 ;肝为阴中之阳脏,主疏泄、主藏血 等。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

中医阴阳五行基础知识(建议收藏)一、阴阳的相互对立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男、淡的、发散等,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女、浓的、收敛等,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而如上与下、左与右、南与北;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左为阳,右为阴;南为阳,北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此外,气—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主温煦、推动、兴奋、升发,属于阳。
精—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凉润、宁静、抑制、沉降,属于阴。
人体内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属阴,因其功能以静为主;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属阳,因其功能以动为主。
五脏之中又可根据其位置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肾),每一脏腑之中又可将其功能归为阳,而其物质归为阴。
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
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
就十二经脉而言,就有手三阳经与手三阴经之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别。
在血与气之间,血为阴,气为阳。
在气之中,营气在内为阴,卫气在外为阳等等。
凡是亢奋的、兴奋的、热的、动的、强壮的、光明的、无形的、轻清的等具有积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凡是衰退的、抑制的、冷的、静的、虚弱的、晦暗的、有形的、重浊的等具有消极特性的事物都属于阴。
此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即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
以昼夜而言,则昼为阳,夜为阴。
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
中医的基本概念

中医的基本概念
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它是在中国古代的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
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
1.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阴阳是世界上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和力量,它们在人体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生命现象。
2.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是人体的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气指体内能量,血指运输营养的物质,津液则指润泽全身的液体。
3. 脏器经络:中医将人体的脏器视为重要的生命活动中心,而经络则是脏器互相联系的通道。
经络系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
4. 异常症状:中医强调从整体、个体、环境、情志、营养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症状表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5.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物的疗效与人体自身的生命力密切相关。
而中药治疗则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选用不同的中药组方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病情的康复。
中医阴阳五行含义

中医阴阳五行含义中医学对于人体生理变化的思想来源于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
所谓的阴阳五行,是古人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含义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医阴阳五行含义介绍(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
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
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
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
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
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
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
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中医学把人体的结构分为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三大部分。
它们在人体中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相互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的。
其中,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液则是由脏腑功能活动所生成,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经络输布到全身,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的需要,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我国医学中,无论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店铺在此整理了中医阴阳五行理论,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医阴阳五行理论简介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来自易经,肝胆为木,心小肠为火,脾胃为土,肺大肠为金,肾膀胱为水!在人体当中,心脏就像是太阳,而肺就像天空,脾就像是大地,肾如江河湖海,肝如大地上的树木!太阳“心”的能量照耀天空“肺”中的水汽下降传递到大地“脾”渗透到溪河“三焦”灌溉大地滋养万物“肝”而江河湖海的水“肾”又蒸发到天空“肺”循环不已!1 心脏主血液的动能,2 脾脏生肉,主口中之湿,3 肝脏开窍眼目,之性为连贯全身,4 肺脏主皮毛与鼻,5 肾脏生骨髓开窍于耳,在地为水,水生血!腑主宣泄,脏主收藏。
腑可实不可满,脏可满不可实!实者泄其子,虚者补其母,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青黑为“痛”红黄为“热”白色为“寒”1 酸入肝为木,青色2 苦入心火,红色3 甘入脾土,黄色4 辛辣入肺金,白色5 咸入肾水,黑色腑主宣泄,脏主收藏。
腑可实但不可满,脏可满但绝不可实。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即不同类型体质对疾病有不同的亲和性。
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于医学领域,用于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知道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中医五行相克治疗原则1.培土制水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证。
土和水,指脾肾两脏,培土制水,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又称温肾健脾法。
若肾阳虚不能温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治当以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的疏泄太过,木旺乘土之证。
木和土,乃肝脾两脏。
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以治疗肝旺脾虚,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调理肝脾法。
中医理论解析阴阳五行的重要性

中医理论解析阴阳五行的重要性中医理论对于人们的健康和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阴阳和五行是中医理论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构成了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解析阴阳和五行的含义、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阴阳和五行的含义1. 阴阳:阴阳是古代中国哲学中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统一,包括天地、日月、阴阳等。
阴阳理论认为,阴阳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热与冷、动与静、内与外等,阴阳的协调平衡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
2. 五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不同属性和变化规律。
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由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构成,五行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二、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1. 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阴阳和五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阴阳和五行不仅自身具备对立统一的关系,而且阴阳与五行之间也相互转化、相互影响。
阴阳和五行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调养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2. 阴阳和五行在人体中的表现: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阳在人体中分布不均,阴阳失衡会导致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五行在人体中也有相应的表现,如五脏对应五行、五行与五脏的疾病关系等。
通过阴阳和五行的分析,中医可以判断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阴阳和五行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性1. 指导治疗方法: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和五行概念为中医提供了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阴阳平衡和五行变化,可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
通过调节阴阳和五行的平衡,可以促进人体自身的康复和治愈。
2. 个体化诊疗:每个人的阴阳和五行都存在差异,中医理论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诊疗。
通过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和五行属性,可以制定相应的调养方案和预防措施。
中医阴阳五行图解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 主要功能是: 1. 主气,司宣肃,通调水道。主皮毛。 2. 开窍于鼻。 3. 与大肠相表里。
肺属金
金
脾位于腹中。主要功能是: 1.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2.开窍于口。 3.其华在唇。 4.与胃相表里。
相生
相克
土
脾属土
水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主要功能是: 1.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
阴——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阳虚则外寒。阳虚——寒症——功能衰退,症状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 、 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泻)。 阴虚则内热。阴虚——热症——功能亢进,症状表现:五心烦热、面色潮红 、 烦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尿黄、便干。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邪正斗争,阴阳失调。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邪入时灰病进!
2、辩证施治:证,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质。不同于“症”。症是指疾病的现 象, 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同病异治;呼吸问题可能由肺、肾或心脏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决。异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与免疫失调有关。固本扶正、调节 免 疫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3、阴阳学说:
阳——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
四季养生之食物与颜色
春季:宜养肝、不动怒;多吃绿色食物:青菜、韭菜、
夏季:宜养心,注意控制情绪!勿大喜。多吃红色食物:红署、蕃茄、胡
萝卜、红辣椒、西瓜、瘦肉或红色肉类。 秋季:宜养肺、忌悲伤。白色和秋气相吻合。多吃白色食物:梨、莲子、白萝卜 、
白菜、山药(横栽直长、益肾润肺补脾)。
冬季:宜养肾、防惊恐,固本扶正。多吃黑色食物:黑木耳、黑米、葵瓜籽、坚
肾属水相生相克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时五方五季五脏六腑五液五官五形五情五德五魔角酸青生风平旦东春木肝胆泪目筋怒仁财微苦赤长暑日中南夏火心小肠汗舌脉喜礼贵宫甘黄化湿日西中长夏土脾胃涎口肉思信胜商辛白收燥合夜西秋金肺大肠涕鼻皮毛悲义杀羽咸黑藏寒夜半北冬水肾膀胱唾耳骨恐智淫肝属木3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源自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窍:
肾在体合骨。 肾——骨 肾其华在发。 肾——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耳
4、液: 6、志:
肾在液为唾。 肾——唾 肾在志为恐。 肾——恐
7、通于冬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血
心
生血
脾
生血
统血
血
血液生成 血液运行
血液 心—肝
神志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五脏 — 肺
生理功能:
主气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位置:
生理功能
1、主气
(1) 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自然清气 水谷精气
肺脏
宗气
元气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五行是:水木金火土
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
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的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
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
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
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
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成为喷雾器;
肾是先天之本:
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
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
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
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
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
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
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
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
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
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
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
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
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
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
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这是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
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
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
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
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
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
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
肝功能弱的人,喜酸;
心功能弱的人,喜苦;
脾功能弱的人,喜甜;
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
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
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
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
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
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这是相克,也是恶性循环。
我再把颜面望诊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学颜面望诊?
现今社会上流行的很多:眼诊,耳诊【专业性很强】,脚诊【不方便】,手诊【不舒服】,最文明的是面诊,中医叫:望闻问切。
我们生病到医院去看病,是医生给你看病吗?不是,而是你滔滔不绝告诉他:扒开眼张开嘴,看你身体有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学的是很文明的颜面望诊,学会了可以开发陌生市场,拉近人与的距离,让你的朋友信服你,因为你很专业。
如何看,看什么?怎么看?
一看脸面颜色,看皱纹,看凹凸度,看痘,看毛孔粗细。
a 额骨上面。
横纹向上,属三高症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
b 额骨上面,横纹向下,属低血压;【贫血,血糖低】
c 额骨突出,两边凹进,属大脑缺氧【记忆力减退,头疼,失眠】
2 两眉之间,有竖纹,属呼吸系统不好【鼻炎,咽喉炎,呼吸道】
3两眼之间,有横纹,属心功能不好【高血脂,心脏有问题,脸发红】 -
4 鼻梁中段,有斑纹,属肝功能不好【斑分散为三阳肝,斑集中为脂肪肝】
5两眼与鼻之间眼窝发青发黑为胸腔或乳腺有问题【男人前列腺】
6 鼻梁两侧,有斑点为胆脏有问题。
7 鼻头发黑,有斑点为脾脏有问题。
8 鼻翼两边色深,毛孔粗,为消化系统及为功能较弱。
9 颧骨下方偏内侧有斑为小肠吸收弱,或心血管不良【心脏与小肠对应】
10 颧骨下方偏外侧是大肠反应区,斑色深,排泄系统较差【便秘,肠道炎】。
11 人中1、3处发红,为膀胱有问题,
12 a 嘴周围有红点,女性妇科有问题;
B 上唇有竖纹,为卵巢有问题【子宫收缩】
C男性上唇边发红唇边有红点,为前列腺炎。
13 a 下巴发红,说话有窝点,竖纹多,为肾功能不好,全身酸痛,腰痛,为肾虚。
B下巴有沟【腰痛】
14 嘴角有白色粘液,上下嘴角紧绷,为血糖,糖尿病。
一找准部位
二准确判断
1 色:黑【肾】,青【肝】,红【心】,黄【脾】白【肺】
2 斑痘红点
3毛孔粗,纹粗,皱纹。
4以眉上方为本色
5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