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跪拜礼仪(高考文化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跪拜礼文化

了解中国古代跪拜礼文化跪拜礼是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那么你了解中国古代跪拜礼文化吗?下面是店铺为你介绍中国古代跪拜礼文化,希望能帮助到你。
了解中国古代跪拜礼文化中国古代最早是没有凳子、椅子的,当然连桌子也没有,只有很矮的“几”。
秦汉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坐时在地上铺上席。
据考证,古人坐于席,正规的坐姿是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正襟危坐”表示的就是这个坐法,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跪坐。
除此之外,采取这种坐姿还有对服饰的考虑。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穿着裤子,但通常穿着于袍服内,并不会把裤子露在最外面。
初期裤子都是没有裤裆的,后来才出现了合裆裤。
没有合裆裤,即使有凳子或椅子,坐姿都会暴露隐私部位,只有跪姿才能隐藏,显得文明有礼。
一些放松的坐姿,比如盘腿坐、叉开腿坐,或者抱膝而坐,都是很不雅的,最多只能私底下这样坐坐,正式场合会被认为是野蛮人。
当时社会对这些个不雅的坐姿都意见很大,古籍中把这些坐姿与衰败的世风、得意忘形、放荡不羁和鬼怪之姿等等联系起来。
当时社会尤其看中礼乐文化,强调坐有坐相,正确的跪坐坐姿带给人威仪之感,是一种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屈辱卑贱完全不搭边。
现在实行的三跪九叩制是满清入关以后才开始的。
而汉人的跪拜礼和现在的跪拜礼是不一样的,要追溯时间的话。
在古代,即宋以前,汉人是席地而坐的,就是跪坐,看现在日本的电视就可以看见了,这个也是日本学的我们的文化,并且保存下来了。
当屁股垫小腿的部位时,称为坐,当直立起上身的时候,称为跪,在古代,不仅仅对长辈,同辈之间也可以用跪拜礼。
用现代话说,你和好友聊开心了,或者觉得他说的对了,你就把上身立起拜一下,表示你的尊敬。
如此而已。
再拜,就是拜两下,那就是大礼了。
宋以后,胡凳传入。
才没有跪坐。
元入侵后,汉人精英几乎被屠杀殆尽,礼,也有许多遗失了,但是也遗留了一些元的恶习。
但是当时的大臣也就是在开始的时候要跪一下,然后就是站着,有的还是可以坐着的,清以后,就只能跪着说话了,此跪非彼跪。
跪拜礼

跪拜大礼跪拜礼有所谓“九拜”之称:一曰“稽首”,即拜头至地;二曰“顿首”,即拜头叩地;三曰“空首”,即拜头至手;四曰“振动”,即两手相击而拜;五曰“吉拜”,即拜而后以额抵地;六曰“凶拜”,即以额抵地后而拜;七曰“奇拜”,即屈膝后空首拜;八曰“褒拜”,即拜而再拜;九曰“肃拜”,即作揖、鞠躬。
其中,稽首、顿首和空首这三拜是所谓“正拜”,为跪拜礼的基本类型,其它种类都是从“正拜”中衍化出去的。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施行不同的跪拜礼。
跪拜礼中,“稽首”为“拜中最重”,用于十分正式、庄重的场合,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师等等。
“顿首”是平辈之间的礼节。
“空首拜”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
“吉拜”和“凶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
“奇拜”是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
“褒拜”是宫廷礼仪。
以上诸拜主要是男子所行的礼仪。
由于女子在封建社会地位低下,因而在一般情况下,她们是没有资格行跪拜礼的。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
是拜礼中最重者。
顿首,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是拜礼中次重者。
空首, 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
这三拜是正拜。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
推手为揖,引手为肃。
其实也就是揖。
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
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鉴于本祠堂供奉的各神位,跪拜大礼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跪拜礼”是什么样的礼仪

“跪拜礼”是什么样的礼仪跪拜礼的产生源于古人席地而坐的方式,因为汉代以前,并没有专供坐用的椅、凳之类,人们坐的时候是两膝着席,将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以这种方式而坐,遇到需要向他人表示敬意或致谢的时候,就将臀部抬起来,也即是呈现跪的姿态,然后再俯身向下,这也就是跪拜礼的由来和其基本形式。
原始的跪拜礼很简单,后来成为一种正式的礼节之后则变得繁复起来,并且发展出了诸如“九拜”等多种跪拜方法,应用范畴也扩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九拜”是什么样的礼仪?“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表达崇高敬意的礼节。
所谓的“九拜”,并不是指叩拜九次,而是指九种不同的叩拜礼仪,不同的人依据其各自的等级和身份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相应的叩拜方式。
《周礼春官太祝》记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各自的具体做法是:“稽首”,为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缓缓贴近地面,而且头在地面上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后,这是拜礼中最为庄重的一种。
“顿首”,其他方面与稽首相同,只是头一碰到地面就抬起来,因为头接触地面的时间很短,所以称为顿首,其庄重性仅次于稽首。
“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这是拜礼中的较轻者。
“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有捶胸顿足之意,表达极度的悲哀之情。
“吉拜”,是先空首,再顿首。
“凶拜”,是先顿首,再空首。
“奇拜”,“奇”是单数的意思,为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肃”,推手为“揖”,引手为“肃”,“肃拜”买际上是一种是揖礼,并不下跪,而是俯身拱手行礼,但其表达的是拜的含义。
“九拜”之中,前三种是正式的拜礼,后面的几种则是正拜的变通。
这些拜礼的应用范畴大体是:宗庙祭祀拜祖先,郊祀拜天拜神,以及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老师,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都行稽首礼;平辈和同级之间,行顿首礼;对于卑者的稽首礼,尊者以空首礼答拜;振动礼为丧仪中所用;吉拜礼行于各种祠祭;凶拜礼是服3年之丧时所用;肃拜礼为女子所用,因为女子佩戴的首饰较多,不便于跪拜,另外也用于军人之中,原因是军人身披甲胄,行动有所不便。
跪拜礼的正确方法

跪拜礼的正确方法跪拜礼是指一种敬拜或表示尊敬的动作,广泛存在于各个文化和宗教信仰中。
在中国,跪拜礼在古代尤为重要,是一种表达敬意和尊重的方式。
跪拜礼的正确方法因人而异,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手法。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进行跪拜礼。
首先,进行跪拜礼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
这个场所可以是神龛、神庙、家中的神坛或宗教场所等。
确保场所干净整洁,没有杂物,以显示敬意和尊重。
其次,在进行跪拜礼前,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这是一种虔诚的心态,帮助我们更好地与神灵或所敬拜的对象进行沟通和联结。
在跪拜礼前可以放松自己,深呼吸几次,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跪拜上。
当你准备好时,可以开始进行跪拜礼。
跪拜礼通常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入礼、跪拜和退礼。
首先是入礼,这是一个表示准备的动作。
可以把双手合十放在胸前,稍微低头示意准备跪拜。
接下来是跪拜的动作。
在进行跪拜动作时,一般是先跪下一个膝盖,然后再跪下另一个膝盖。
双膝同时着地,与地面保持平行。
脚背与地面相平,不得翘起。
身体保持笔直,不要低头或过分弯曲身体。
可以将双手举过头顶,或者将双手平摊在地上,表示敬意。
进行完跪拜动作后,可以进行祈祷或行礼的动作。
在祈祷时,可以合十举于胸前,表示虔诚和诚意。
也可以将双手抬至头顶,表示向神明敬拜。
在行礼时,可以将双手抬至胸前,稍做鞠躬示意尊敬。
最后是退礼的动作。
退礼时,可以首先将双脚缓缓离地,然后依次起立。
起立时要保持身体肃穆,不要有结巴或急促的动作。
当完全起立后,可以整理衣裳,示意跪拜礼结束。
另外,进行跪拜礼时需要根据个人的宗教信仰或传统风俗,进行相应的动作和礼节。
比如,在佛教中,跪拜时可以将双手合十放在脑后,表示顶礼佛陀;在回教中,进行跪拜礼时可以全身俯伏在地上,额头贴地,表示对真主的敬意。
总的来说,正确进行跪拜礼的方法在于尊重和虔诚。
要选择合适的场所,并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于跪拜的对象。
在进行跪拜动作时,要保持身体姿势笔直,不要低头或过分弯曲。
古代的下跪礼仪文化

古代的下跪礼仪文化跪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礼仪,也算是一大发明。
据说外国以前无下跪,后来也学会了。
它的意义深刻,单从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义。
第一是褒义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贬义的,乞求、谢罪、忏悔。
还有一种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
《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曰: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
此三者(指稽首,顿首,空首),正拜也。
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在时代变化了的时候,自古产生了下跪,从参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随之而来产生了参拜帝王将相。
过去大臣早朝见皇帝都要跪呼万岁,到了清朝尤盛。
老外们是无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们的逻辑,即:下跪礼是君权至上的象征,是对帝王臣服忠诚的标志。
原来威权主义,不仅仅是靠制度维持,还靠物化的礼仪形式。
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复的下跪中,培养臣民对下跪主义的自觉敏感性,时刻提醒。
大臣们不但自觉下跪了,也自觉的强制外人下跪。
这其实就是宗教:它具备了宗教的所有特征,即排他的教义和拜物的神器。
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
对神器的蔑视即是对宗教本身的不尊。
在官员看来,拒绝下跪都不过是异教徒,道不合不足与谋。
下跪主义,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文化中的“奴性”。
孔孟思想让人民要对官下跪,因此孔子被称为圣人。
是圣人,那么我们今天也要给他下跪。
孔子可谓是聪明极顶。
创立了儒教,他便是儒教的创始人。
下跪也叫叩首,《现代汉语词典》则解释为:旧时的礼节,磕头,例:三跪九叩首。
各个朝代请安的姿势也不一样下面是较早的秦汉时期的“再拜“是指两次拜礼,说成“作揖并叩头”是不恰当的。
在古代礼节中,拜和揖是不同的。
凡“拜”必先跪坐。
《说文》:“跪,拜也。
”段玉裁注:“所以拜也。
”就是说,跪是用以行拜礼的,因为古人席地而坐,直起身来作“长跪”姿态,才能行拜礼。
“揖”是拱手礼,在古代它是不必跪的。
《史记高祖本记》:“郦生不拜,长揖。
跪拜文化常识

跪拜文化常识一、跪拜的起源与发展1.1 跪拜的历史渊源•古代祭拜与敬拜活动中的跪拜仪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跪拜形式和含义1.2 跪拜的社会文化意义•跪拜作为一种尊敬和敬畏的表达方式•跪拜在礼仪和仪式中的重要地位1.3 跪拜的地域性与民族差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跪拜的态度和传统•不同民族间跪拜仪式的异同二、跪拜在不同宗教与文化中的体现2.1 佛教与跪拜•跪拜在佛教仪式中的角色和意义•不同佛教派别对跪拜的要求和规范2.2 儒家文化与跪拜•跪拜在儒家礼仪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儒家思想对跪拜的解读和影响2.3 基督教与跪拜•跪拜在基督教礼拜中的用途和形式•跪拜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系2.4 伊斯兰教与跪拜•跪拜在伊斯兰教五次礼拜中的地位和意义•伊斯兰教法对跪拜的要求和规定三、跪拜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关系3.1 跪拜在现代社会中的变化•跪拜仪式的现代演绎和审美变革•跪拜在现代社交场合中的应用与局限3.2 跪拜与权力关系的演变•跪拜作为亲近权力和表达忠诚的手段•现代社会中跪拜的权力反思与传统寻根3.3 跪拜与尊重他人的态度•跪拜在尊重他人意愿和情感体验中的作用•现代社会中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与跪拜的关联3.4 跪拜与社会关系的互动•跪拜在社会关系建立和维护中的作用•现代社会中跪拜对社会关系影响的思考四、跪拜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挑战4.1 跪拜文化的当代价值•跪拜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寻的载体•跪拜作为一种仪式和礼节的重要意义4.2 跪拜文化面临的挑战•跪拜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认同和流失问题•跪拜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与融合4.3 跪拜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跪拜文化传承的困境与机遇•跪拜文化在多元文化共存中的对话与包容4.4 跪拜文化的未来发展•当代社会中跪拜文化变革的态势与趋势•跪拜文化在未来社会中的可能角色和表达方式思考题: 1. 现代社会中,是否应该继续保留跪拜文化?为什么? 2. 跪拜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在哪里? 3. 在当今多元社会中,如何平衡跪拜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4. 跪拜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扬光大和传承?参考文献: 1. 王子梁. (2018). 微跪拜:现代跪拜形态的实证研究. 中国文化.。
跪拜礼

1历史2顿首礼3其后4跪拜礼的废除1历史我国在汉以前,还没有正式的凳椅。
人们在进食、议事、看书时,只是在地上铺一条用芦苇、竹篾等编成的铺垫用具,即席子,人就坐在席子上,故称“席地而坐”。
如果请客人坐正席,则多垫一重席子,表示恭敬。
就连朝廷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席地而坐”,不过,所坐的东西比普通老百姓好一些,如周代每次举行大朝觐时,王者所坐的席位,设有绣着黑白斧形的屏风,屏风前面南向铺设着莞草编成的席子,上面再加上五彩蒲席和桃枝竹席,左右摆设玉儿,给王者凭依。
因此,古代所谓“坐”的姿势,和我们现代人的“坐”完全不一样。
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
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
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
2顿首礼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
(“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
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
古代以再拜为重。
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
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
肃,手到地的意思。
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
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3其后到了汉代以后,才渐渐有高座,凳椅先后问世,人们不再“席地而坐”,因而使原来生活中的“跪坐”起了很大变化。
三跪九叩:封建社会最尊敬的行礼方式

三跪九叩:封建社会最尊敬的行礼方式三跪九叩礼是中国古代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汉献帝刘协向曹丕行“三跪九叩”礼三跪九叩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
这是中国古代最敬重的行礼方式。
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
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
据记载在周朝就有三跪九叩礼了!而三跪九叩礼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稽首: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顿首: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空首:头不至于地为空首。
空首者,对于稽首,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
拜本专为空手之称,拜之礼,即空手之礼。
振动: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
吉拜:古人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
《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
凶拜:男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右手成拳。
一般用于吊丧。
奇拜:奇者独而无偶,即一拜也。
褒拜:古人行礼,通常用一拜,再拜表示更有敬意,三拜以上称为”褒拜“。
郑大夫云:褒读为报,报拜再拜是也。
肃拜:肃拜专行于妇女。
《朱子语类》卷九一:“问,古者妇人以肃拜为正,何谓肃拜?”曰:“两膝齐跪,手至地而头不下为肃拜。
”三跪九叩在历朝历代都有延续和改变。
到了辛亥革命,在临时大总统大会上,孙中山提请废止跪拜礼,以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
全体代表一致决议通过。
“三跪九叩”这一带有浓浓奴性色彩的仪礼也就被湮没在历史之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拜
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 拜”,一般只拜一次。是 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 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 行礼的再拜,也称“报 拜”。宫廷礼仪
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首拱身行礼。 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 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 所以用肃拜。又为女子之拜,不跪地不 叩头,只是站立而微微低头,双手自然 下垂。另,女子见男子,女子先拜,男 子答拜,女子再回拜,这一套动作就叫 “侠拜。
震动
吉拜
凶拜
是两手相击,振动 其身而拜。
作揖的正确手势是:作揖的基本手势是男子右 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女子反 之,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拜”,反之,“男 子右手成掌,左手握拳”或“女子左手成掌, 右手成拳”则为凶拜,一般用于吊丧。而在贺 岁广告中经常出现的,正是这样的“凶拜”礼 行于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
封 建 社 会 的 跪 拜 礼 仪
Hale Waihona Puke 跪拜礼是中国社会中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基本礼节。 进入阶级社会初期,帝王平民皆席地而坐,所谓“两膝著 地,以尻著朣而安者为坐”。这种坐姿,对于行跪拜礼很方便 的。所谓“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著 地为拜”。以跪拜作为一种礼节,自然而然地得以延续和巩固 随着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制度日益森严,各种 礼仪礼节也日益繁杂化、规范化、经典化。各种不同等级、不 同身份的社会成员,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场合,所规定使用的跪 拜礼都是不同的,它起到了维护、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 的作用,起到了对人民加强其阶级统治的作用。 当人们发明使用桌椅之后,跪拜礼十分不便。封建统治阶 级也的确是根据其阶级利益,不断地在对各种礼仪进行改革兴 废。跪拜礼虽然有种种不便,但由于它有助于封建等级制的维 护和巩固,有助于封建统治,对封建统治者有利无弊。
褒拜
肃拜
跪拜礼仪
跪拜:跪而磕头。在中国的旧习惯中,作为臣服、崇拜或高度恭敬的表示
稽首
顿首
空首
震动
吉拜
凶拜
奇拜
褒拜
肃拜
稽首
顿首
空首
“稽首”是最隆重的拜 礼,也是出家人所行的 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 地,左手按右手,拱手 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 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 手在膝前,头在后。是 拜礼中最重者如拜天、 拜神、拜祖先、臣拜君、 子拜父、学生拜师等等。
顿首,一般都知道是 “叩头”的古称。就 是拜跪在地上,引头 至地,只作短暂的接 触,就立即举起。由 于头触地面的时间很 短暂(也即“顿首” 的意思),在古代拜 礼中是较轻的,属于 地位不等或平辈间相 交的一般礼节。
空首,所谓“空” 就是头并没有真正 叩到地面上。行礼 的方法是拜跪在地 面上,先以两手拱 至地,然后引头至 手,这是国君回答 臣下的拜礼。是拜 礼中较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