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连续自然数求和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连续自然数求和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连续自然数求和

小学低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

低年级趣味数学题 1、填数10、7、4、() 2、5、()、11、14、 20、16、()、8、4 15、3、13、3、11、3、()、() 8,(),12,14,()(),11,9,7 0、3、()、9、12 ()、()、15、20、25 2、河里有一行鸭子,2只的前面有2只,2只的后面有2只,2 只的中间还有2只,共有几只鸭子? 3、哥哥给弟弟4支铅笔后,哥哥与弟弟的铅笔就一样多了,原来哥哥比弟弟多几支铅笔? 4、在一排10名男同学的队伍中,每两名男同学之间插进1名女同学,请你想一想,可以插进多少名女同学? 5、一杯牛奶,小明喝了半杯,又倒满了水,又喝了半杯后,再倒满水后,一饮而进,他喝了几杯水?几杯奶? 6、有9棵树,种成3行,每行4棵,应该怎样种?画出来。 7、有3只猫同时吃3只老鼠共用3分钟,那么100只猫同时吃100只老鼠,需要多少分钟? 8、把一根5米长的木头锯成5段,要锯多少次? 9、小朋友们排成一排,小华前面有4人,后面有10人,小华排在第几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相邻的数的和是19,那么,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 11、小明有10本书,小红有6本书,小明给小红多少本书后,两人

的书一样多? 12、小朋友们吃饭,每人一只饭碗,2人一只菜碗,3人一只汤碗,一共用了11个碗,算一算,一共有几人吃饭? 13、游乐场中,小红坐在环形的跑道上的一架游车上,他发现他前面有5架车,后面也有5架车,你认为包括小红坐的车,跑道上一共有多少架车? 14、爸爸买来两箱梨,第二箱比第一箱轻8千克,爸爸要从第几箱中搬出几千克到第几箱,两箱的梨就一样重了? 15、有一排花共13盆,再每两盆花之间摆1棵小树,一共摆了多少棵小树? 16、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后,从中间剪开,这根绳子被分成了几段? 17、科学家在实验室喂养一条虫子,这种虫子生长的速度很快,每天都长长1倍,20天就长到20厘米,问:当它长到5厘米时用了几天? 18、池塘里的睡莲的面积每天增长一倍,6天可长满整个池塘,需要几天睡莲长满半个池塘? 19、教室里有10台风扇全开着,关掉4台,教室里还有多少台风扇? 20、如果A+3=B+5,那么,A和B两个数谁大?大多少? 21、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往后数小红排第4名,从后往前数,小红也排第4名,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2、小朋友们站一排,小红前面有4个人,小红后面也有4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23、小朋友们站一排,从前面数小红是第4名,她后面还有4个人,

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前面,在“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一中,介绍了用列表法推导公式的过程。这种方法浅显易懂,有它突出的优越性。在“有趣的图形数”一文中,也曾经用图形法推出过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12+22+32…+n 2=6 ) 12)(1(++n n n 这里用列表法再来推导一下这个公式,进一步体会列表法的优点。 首先,算出从1开始的一些连续自然数的和与平方和,列出下表: n 1 2 3 4 5 6 …… 1+2+3+…+n 1 3 6 10 15 21 …… 12+22+32+…+n 2 1 5 14 30 55 91 …… 然后,以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为分子,连续自然数的和为分母,构成分数 A n =n n ++++++++ 3213212 222, 再根据表中的数据,算出分数A n 的值,列出下表: n 1 2 3 4 5 6 …… A n 1 35 37 3 311 313 …… 观察发现,A n 的通项公式是3 1 2+n 。 既然A n =n n ++++++++ 3213212222,而它的通项公式是3 1 2+n ,于是大胆猜想 n n ++++++++ 3213212222=3 1 2+n 。 因为分母1+2+3+…+n =2 ) 1(+n n , 所以 2)1(3212222+++++n n n =31 2+n 。 由此得到 12+22+32…+n 2= 2)1(+n n ×312+n =6 ) 12)(1(++n n n 。 即 12+22+32…+n 2= 6 ) 12)(1(++n n n 。

用数学归纳法很容易证明等式的正确性,这样就轻而易举地推出了求连续自然数平方和的公式。 这个妙不可言的推导过程是数学家波利亚的杰作,关键之处是他运用了“猜想—证明”的思路。联想到当年著名文学家胡适也曾经有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名言。看来,无论数学也好,文学也好,追求真理的道路是相通的。 这件事对我们教师有什么启示吗?有,那就是:切莫轻视了对学生观察、类比和猜想能力的培养,这往往是培育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 二年级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余数的妙用 本系列贡献者:[知识要点] 1.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会解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范例解析] 例1如图1-1。把14个乒乓球平均分给三个班,每班分得几个?还余下几个? 解 14÷3 = 4余2 每班分得4个还余2个。 例2下面三个竖式,哪个对?哪个不对?为什么不对? 解第一个竖式不对,它的余数8比除数5还大,还可商1,即商应为8; 第二个竖式也不对,因商和除数的积不能大于被除数; 第三个竖式是对的,余数3小于除数5。 说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是: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余数 = 除数×商 例3把11、12、13、14、15、16、17分别除以3时,各得哪些余数? 解 11÷3 = 3余2; 12÷3 = 4余0; 13÷3 = 4余1; 14÷3 = 4余2; 15÷3 = 5余0; 16÷3 = 5余1; 17÷3 = 5余2。 说明一串连续数除以同一个数,因为它们的余数小于除数,所以余数重复出现。 “余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不少的用处呢! 例4国庆节挂彩灯,用六种颜色的灯泡,按红、黄、蓝、白、绿、紫的次序装配,总共要装50只灯,每种颜色的灯泡各需要多少只? 解可以这样想,六种颜色的灯泡作为一组,50只灯泡可以分成 50÷6 = 8(组)余2(只) 于是,其中有四种颜色的灯泡各配8只,另两种颜色的灯泡各配9只。 例5今天是星期三,再过20天是星期几? 解今天是星期三,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以星期一为星期的第一天计算,因已经过了3天。所以有 (20+3)÷7 = 3余2 即再过20天是星期二。 例6把4、7、18、2四个数填入下式的括号中。 ()÷() = ()余()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与解题技巧汇总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圆形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角度体积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表面积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分数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距离换算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货币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趣味数学题带答案

趣味数学题带答案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 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 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 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 家几根香蕉? 答案:25根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 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售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 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答案:97元 6、一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个位上的数之和是1972,求这个四位数 答案:因为是四位数,和是1972所以这个四位数的千位上一定是1,因为它不能是0,也不能大于1.所以这个数就是1xxx。剩下三个数,即使是1972,9+7+2=18,18+1=19.所以百位上的数只能是9,因为是别的数是不可能得出19xx的。然后设个位为数字X,十位为数字y,x、y 都为0~9 的整数,则有:1900+10y+x+x+y+10=1972 则有11y+2x=62 x= (62-11y)/2这样把0~9的数放到y的位置,就发现只能是y=4,x=9所以就是19 49

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

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图形法“ 早在公元100年前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继承人尼科马霍斯,在他的著作《算术入门》中就曾经用非 常简单的方法推导过这个公式。 奇数列1,3,5,7,9,11,13,…有一个性质,很容易验证: 请你自上而下仔细观察这一系列等式的左端: 第1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个奇数; 第2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3个奇数; 第3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6个奇数; 第4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0个奇数; 第5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15个奇数; …… 结果发现,这些奇数的序数1,3,6,10,15,…原来是“三角形数”,它的每一项等于从1开始的连 续自然数的和。第1项是1,第2项是1+2=3,第3项是1+2+3=6,第4项是1+2+3+4=10,第5 项是1+2+3+4+5=15,……第n项是1+2+3+…+n=n(n+1)/2。即,第n个等式左端,结束于第n(n +1)/2个奇数。 然后,对上面这一系列等式的左右两端,分别求和: 右端是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13+23+33+…+n3。 左端是连续奇数的和。我们知道,求连续奇数的和,求到第几个奇数,就等于第几个奇数的平方。现在,求到第n(n+1)/2个奇数,当然等于[n(n+1)/2]2。 这样就得到求连续自然数立方和的公式: 这种方法思路清晰论证简单。尼科马霍斯之所以能够想到这个方法,显然跟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图形数的 宠爱有关。图形数是自然数的形象化,自然数是众数之源,自然数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列表法” 这里再介绍一种列表法,同样可以推出这个公式,并且更简单,更好理解。 第一步:列一个表,在第一行填入一个因数1、2、3、4、5,在第一列填入另一个因数1、2、3、4、5。 第二步:在右下方的空格里分别填入对应的两个因数的积。 显然,所有乘积的和等于 这5块依次是:

小学数学解题11种方法

小学数学是令很多孩子头疼的科目,其实,只要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学习过程就变得通透了。 多种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题方法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数学要培养孩子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1、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例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8,则这三个自然数从小到大分别是多少?

对照自然数的概念和连续自然数的性质可以知道:三个连续自然数和的平均数就是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中间那个数。 例2:判断题:能被2除尽的数一定是偶数。 这里要对照“除尽”和“偶数”这两个数学概念。只有这两个概念全理解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2、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孩子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孩子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例3:计算59×37+12×59+59 59×37+12×59+59

小学生趣味数学智力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生趣味数学智力题大全及答案 1、你能在下面的智力题中加上【加减乘除或括号】等符号,使它成为一条相等的数式?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1 2 3 4 5 =3 1 2 3 4 5 =4 1 2 3 4 5 =5 1 2 3 4 5 =6 1 2 3 4 5 =7 1 2 3 4 5 =8 1 2 3 4 5 =9 1 2 3 4 5=10 2、有十袋苹果,每袋十个,且其中的任何一个苹果均等重;已知其中有九袋里的苹果均重50克,只有一袋中的为45克。现只有杆称一支,要求只称一次,就将其中是45克的那一袋苹果给找出来,问如何称量?(答案:首先将十袋苹果编号为1、2。。。。10,并在各袋中拿出与编号相同的苹果,称一次,如果是50的倍数,那就是十号袋,否则,差一个5克就是9号袋,差二个就是8号袋。。。) 3、1. 5个5相加是( ),再加上两个5是( )。 2. 有1堆桔子,2堆苹果,3堆梨,合在一起是( )堆。

3. 妈妈比儿子大26岁,1年以后,妈妈比儿子大( )岁。 4. 煮熟两个鸡蛋用5分钟,那么,煮熟4个鸡蛋用( )分钟。 5. 从0开始,连续加9,加( )次以后,它们的和是54。 6. 知道□+△=25 □-○=14 △+◇=24 △+△=16 算一算,□、△、○、◇各代表几?填在括号中。 8. 在圆形的花坛上放了10盆花,每两盆花之间相隔1米,花坛一圈长( )米。 9. 时钟2点钟敲2下,2秒敲完,5点钟敲5下,( )秒敲完。 10. 明明过生日,请来了7小朋友,每人一个饭碗,2人一个菜碗,3人一个汤碗,请你帮他算算,他们共用了( )个碗。 1、找规律填数: 4、8、12、16、20、( )、( ) 3、1、6、2、12、3、( )、( )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如果把这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所得到的数就比原数小36,原来的两位数是( )。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 )本书。 4、口袋里有10颗红珠子和10颗黑珠子,现在从口袋里至少摸出( )颗珠子,才能保证有2颗珠子颜色相同。 5、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沿途停靠镇江、常州、无锡、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小学数学50道经典应用题解题思路+模板 1、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解题思路: 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答题: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解题思路: 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答题: 解:45+5×3=45+15=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解题思路: 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答题: 解:4×2÷4=8÷4=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解题思路: 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答题: 解:0.6÷[13-(13+7)÷2]=0.6÷[13—20÷2]=0.6÷3=0.2(元)答:每支铅笔0.2元。 5、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设数法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 技巧之设数法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第一章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设数法 当应用题中没有解题必需的具体的数量,并且已有数量间的关系很抽象时,如果假设题中有个具体的数量,或假设题中某个未知数的数量是单位1,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清晰明确,从而便于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叫做设数法。 实际上设数法是假设法中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的应用比较多,所以我们把它单列为一种解题方法。 在用设数法解答应用题设具体数量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所设数量要尽量小一些;二是所设的数量要便于分析数量关系和计算。 (一)设具体数量 例1 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去时顺水,每小时行驶30千米;返回时逆水,每小时行驶20千米。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平均速度。(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没有给,要求往返的平均速度就比较困难。我们可以设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为60千米(60是轮船往返速度30和20的最小公倍数)。

这样去时用的时间是: 60÷30=2(小时) 返回时用的时间是: 60÷20=3(小时) 往返一共用的时间是: 3+2=5(小时) 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60×2÷5=24(千米/小时)综合算式: 60×2÷(60÷30+60÷20)=120÷(2+3) =120÷5

=24(千米/小时) 答略。 *例2光华小学中、高年级共有学生600名,如果中年级派出本年级人数 位“1”。假设高年级增加20名学生,这样中、高年级人数从原来的600名增加到: 600+20=620(名) 中年级人数是: 高年级的人数是: 600-320=280(人) 答略。例3 某人骑一辆自行车从甲地去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回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此人骑自行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适于六年级程度)解:题中缺少“甲、乙两地的距离”的具体数量。我们可以任意设一个数为甲、乙两地的路程。 如设30千米为甲、乙两地路程,这辆自行车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是:

小学数学常用解题技巧(解几何题技巧)

小学数学常用解题技巧:解几何题技巧 解几何题技巧 1.等分图形 【均分整体】有些几何问题,只要把大图形均分为若干个小图形,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下面两图中的正方形分别内接于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内接指四个顶点全在三角形的边上)。已知左图(图4.11)中正方形面积为72平方厘米,求右图( 4.12)中正方形的面积。 由于左右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我们不妨把这两个图形进行等分,看看这两个正方形分别与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 形有什么样的关系。等分后的情况见图 4.13和图 4.14。 积是 图4.12的正方形面积是 【均分局部】有些几何问题,整体的均分不太方便,或不能够办到,这时可以考虑把它的局部去均分,然后从整 体上去观察,往往也能使问题获得解决。 例如图 4.15,在正方形ABCD中,画有甲、乙、丙三个小正方形。问:乙、丙面积之和与甲相比,哪一个大些? 大家由前面的“均分整体”已经知道,像甲、乙这样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不是相等的。如图 4.16,经过等分,正方形甲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一半;正方形丙的面积等于△EDF的一半,正方形乙的面积等于梯形ACFE面积的一半。这样,一个大正方形ABCD,就划分成了三个局部:等腰直角△ABC;等腰梯形ACFE;等腰直角△EDF。其中甲、乙、丙的面积分别为各自所在图形的一半,而△EDF的面积加梯形ACFE的面积等于△ADC的面积,即等于△ABC的面积。所以,乙、丙面积之和等于甲的面积。

2.平移变换 【平移线段】有些几何问题,通过线段的上、下、左、右平移以后,能使问题很快地得到正确的解答。 例如,下面的两个图形(图 4.17和图4.18)的周长是否相等? 单凭眼睛观察,似乎图 4.18的周长比图 4.17的要长一些。但把有关线段平移以后,图 4.18就变成了图 4.19,其中的线段,有的上移,有的左移,有的右移,它可移成一个正方形。于是,不难发现两图周长是相等的。 【平移空白或阴影部分】有些求阴影部分或空白部分面积的几何题,采用平移空白部分或平移阴影部分的办法, 往往能化难为易,很快使问题求得解答。例如,计算图 4.20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圆面积”,然后相加,得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这显然是很费时费力的。但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图 4.20左半左上部的空白部分,与右半左上部的阴影部分大小一样,只需将右半左上部的阴影部分,平移到左半左上部的空白部分,所 有的阴影部分便构成一个正方形了(如图 4.21)。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很快就可求得为5×5=25。 又如,一块长30米,宽24米的草地,中间有两条宽2米的走道,把草地分为四块,求草地的面积(如图 4.22)。 这只要把丙向甲平移靠拢,把丁向乙平移靠拢,题目也就很快能解答出来了。(具体解法略) 3.旋转变换 【旋转成定角】例如下面的题目: “在图 4.23中,半径为8厘米的圆的内外各有一个正方形,圆内正方形顶点都在圆周上,圆外正方形四条边与圆 都只有一个接触点。问:“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多少?”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标准答案-整理版

小学趣味数学题(一) 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5.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6.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7.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8.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10.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1.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

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4.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15.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16、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50。求出这五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17、你今年()周岁,2028年1月1日,你就()周岁。

VB 第4课 连续自然数求和

第4课连续自然数求和 在运用VB6.0进行程序设计时,经常会发现某一段代码是需要反复执行的,我们把用以实现此种需求的程序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在VB6.0中提供的循环结构有两种,一种是For…Next循环;另一种是Do…Loop循环。本节课中,我们将依托一个“连续自然数求和”小程序来引出For...Next循环,并针对其进行简单讨论。 编写意图 流程控制语句是VB6.0程序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可以说理解并掌握了VB6.0编程中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方法,就相当于打开了一扇通往计算机程序设计世界的大门。流程控制语句的学习其实更是一种逻辑思维模式的学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因果判定思想的形成过程,这种思想在所有的编程语言中也都是通用的。 初中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制作“连续自然数求和”小程序这样一个学习任务,通过这个任务的完成,引出流程控制语句中的For...Next循环结构,同时学习了列表框控件属性的修改方法。 内容分析 课文中出示的“连续自然数求和”小程序共主要涉及到了:修改控件属性、For...Next 循环结构以及简单循环程序的编写、卸载当前窗体四个知识点,其中隐含当前窗体,本节侧重修改控件属性的方法和循环程序的编写这两个知识点地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For...Next循环结构的作用,掌握其语法形式和使用其进行简单循环程序的编写地方法,进而初步形成程序设计中循环程序的概念; ◆列表框控件的属性设置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读教材和上机对比操作演练,结合前面学习过的控件属性知识,使其能够自行发现并总结出控件属性的修改方法; ◆通过学生自读教材,使学生在对“连续自然数求和”小程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For...Next循环结构及运用For...Next语句进行循环程序设计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因自行探究并总结出了控件属性的修改方法而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其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心、克服其对计算机编程的恐惧心理; ◆使学生通过对连续自然数进行传统的累加运算与应用循环程序设计“连续自然数求和”程序的对比中认识到计算机程序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二年级用

找规律填数 本系列贡献者:与你的缘[知识要点] 1.数列填数; 2.阵图填数。 [范例解析] 例1找规律填出后面三个数: ⑴3,4,6,9,13,18,______,______,______; ⑵56,61,47,44,______,______,______; ⑶3,9,27,______,______,______; ⑷7,14,21,28,______,______,______; ⑸0,1,1,2,3,5,8,______,______,______。 解⑴这一列数,从第二个数开始,逐渐增大,那它是按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仔细观察,第二个数4比第一个数3大1;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第五个数比第四个数大4;第六个数比第五个数大5。如图3-1所示。 即是按照加1、加2、加3、加4、……的规律加下去。因此,应填24,31,39。 ⑵这一列数正好⑴相反,它们是逐渐减少。其中,第二个数51比第一个数56少5; 第三个数又比第二个数少4;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少3。如图3-2所示。 即是按照减5、减4、减3、……的规律减下去。因此,应填42,41,40。

⑶ 这一列数中,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二个数的3倍,如图3-3所示。 图3-3 即是按照前一个数扩大3倍,得后一个数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81,243,729。 ⑷ 我们观察发现,这一列数中的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又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4倍,如图3-4所示。 即是按照把第一个数扩大2倍、3倍、4倍……的规律酸下去因此,应填35,42,49。 ⑸ 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较复杂一点,要仔细地观察。我们改变一下观察研究的顺序,即从8起往左看,可看出:8是3+5的和,5又是它的前两个数2+3的和,3则是1+2的和,2是1+1的和,1是0+1的和。如图3-5所示。 即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的规律算下去。因此,应填13,21,34。 说明 在一列数中填数,关键是要找出这列数中各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按规律酸下去,才 能正确填才其中的缺数。 例2 你能把空缺的数填出来吗? 分析 我们发现,这已知的7个数字之间找不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因此,我们应该变换观 察的角度,即分单双位上的数考虑,这就将一列数分才人下的两列数: 前一 列数是按照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加1的规律算下去,因此,空缺数应填5。 说明 有时一列数是由两个有规律的数串混合组成的。在填空缺数时,应注意这一点。 例3 找规律,很快把图3-6 中小圆圈里的数填出来。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 =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 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2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 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答: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趣味试题姓名 一、填空。 1.小华和姐姐踢毽子。姐姐三次一共踢81下,小华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踢了25下,要想超过姐姐,小华第三次最少要踢()个。 2.学校组织兴趣小组。参加书法组的有8人,绘画组的有24人,参加唱歌组的人数比绘画组的人数多2倍,唱歌组人数是书法组人数的()倍 3.给8个学生发铅笔。每人5支还剩下一些,每人6支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一共有()支铅笔。 4.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6分钟。如果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那么锯6段要()分钟。5.有两根绳子,白绳的长度比红绳的4倍少2米,白绳长18米,红绳长()米。6.在三年级三个班所订的《小学生数学报》中,有58份不是一班的,60份不是二班的,26份既不是一班的,也不是二班的。三个班一共订了()份。 7.小红和小林各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买同样价钱的练习本,买完后小红比小林少拿了2本,因此,小林给小红4角钱。请问每本练习本()角钱。 8.在一块正方形场地四周种树,每边都种1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这个场地四周共种树()棵。 9.甲、乙、丙三人赛跑后,分出了一、二、三名。甲说:“我是第一”,乙说:“我是第二”,丙说:“我不是第一”,实际上有一人说了假话,那么()是第二。 10.甲筐苹果重40千克,从甲筐取出3千克放入乙筐,则甲筐比乙筐还多2千克。原来乙筐苹果()千克。 11.已知有下列一些数:915,464,649,535,792,501,127,209,234,378,465。在括号里写出它们的和等于1500的三个数()。 二、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请你写出主要过程。 (1)993+994+995+996+997+998+999 (2)125×111×5×8×4 (3)5000-2-4-6……-100 三解决问题。 1.有同样大小的红、白、黑三种球共160个,现在按5个红的、3个白的、1个黑的顺序排列起来。在这160个球中,红、白、黑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2.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0,若把其中一个数改为30,则这四个平均数的平均值为25,这个数原来是多少? 3.从甲地到丁地需要经过乙地和丙地,已知甲、丙两地相距1200米,乙、丁两地相距1700米,甲、丁两地相距2300米,乙、丙两地相距多少米? 4.某车间有50名工人,车间组织活动,参加划船的有34人,参加游泳的有28人,小王和小李因公什么都没参加,车间有多少人两项活动都参加? 5.一个公园早上8点钟来了200个游客,9点钟来了200个,9点30分又走了100个,10点钟又来了200个,10点30分又走了100个,……问在什么时间公园里的游客正好1000 1

数列的求和问题(规律总结)

数列的求和问题 知识点一:数列的前项和的相关公式 1.任意数列的第项与前项和之间的关系式: 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为常数) 当d≠0时,S 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 当d=0时(a1≠0),S 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3.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当时,,, 当时,或 知识点二:求数列的前项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1.公式法: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求其前项和可直接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和; 2.分组转化法: 把数列的每一项拆分成两项或者多项,或者把数列的项重新组合,或者把整个数列分成两部分等等,使其转化成等差数列或者等比数列等可求和的数列分别进行求和。例如对通项公式为a n=2n+3n的数列求和。 3.倒序相加法: 如果一个数列,与首末两项等距的两项之和等于首末两项之和,可以采用把正着写和与倒着写和的两个和式相加,就得到一个常数列的和.例如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对 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4.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是由一个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对应 项乘积组成的,求和的时候可以采用错位相减法.即错位相减法适用于通项为 (其中是公差d≠0的等差数列,是公比q≠1的等比数列)(也称为“差比数列”) 的数列求前项和.例如对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一般步骤: ,则 所以有 注意: ①错位相减法是基于方程思想和数列规律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把前项和的两边都乘以等比数列的公 比q后,再错位相减求出其前项和; ②在使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一定要注意讨论等比数列中其公比q是否有可能等于1,若q=1,错位相减法 会不成立. 5.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然后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按照这种方法拆成两项的差,以达到在求和的时候隔项正负相抵消的目的,使前n项的和变成只剩下若干少数项的和的方法. 例如对通项公式为的数列求和。 常见的拆项公式: ①; ②若为等差数列,且公差d不为0,首项也不为0,则; ③若的通项的分子为非零常数,分母为非常数列的等差数列的两项积的形式时, 则. ④;.

小学趣味数学智力题大全及答案

小学趣味数学智力题大全及答案 1 2 3 4 5 =1 1 2 3 4 5 =2 1 2 3 4 5 =3 1 2 3 4 5 =4 1 2 3 4 5 =5 1 2 3 4 5 =6 1 2 3 4 5 =7 1 2 3 4 5 =8 1 2 3 4 5 =9 1 2 3 4 5=10 2、有十袋苹果,每袋十个,且其中的任何一个苹果均等重;已知其中 有九袋里的苹果均重50克,只有一袋中的为45克。现只有杆称一支,要求只称一次,就将其中是45克的那一袋苹果给找出来,问如何称 量?(答案:首先将十袋苹果编号为1、2。。。。10,并在各袋中拿出 与编号相同的苹果,称一次,如果是50的倍数,那就是十号袋,否则,差一个5克就是9号袋,差二个就是8号袋。。。) 3、1. 5个5相加是( ),再加上两个5是( )。 2. 有1堆桔子,2堆苹果,3堆梨,合在一起是( )堆。 3. 妈妈比儿子大26岁,1年以后,妈妈比儿子大( )岁。 4. 煮熟两个鸡蛋用5分钟,那么,煮熟4个鸡蛋用( )分钟。 5. 从0开始,连续加9,加( )次以后,它们的和是54。

6. 知道□ △=25 □-○=14 △ ◇=24 △ △=16 算一算,□、△、○、◇各代表几?填在括号中。 □=( ) △=( ) ○=( ) ◇=( ) 8. 在圆形的花坛上放了10盆花,每两盆花之间相隔1米,花坛一圈 长( )米。 9. 时钟2点钟敲2下,2秒敲完,5点钟敲5下,( )秒敲完。 10. 明明过生日,请来了7小朋友,每人一个饭碗,2人一个菜碗,3人一个汤碗,请你帮他算算,他们共用了( )个碗。 1、找规律填数: 4、8、12、16、20、( )、( ) 3、1、6、2、12、3、( )、( )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10,如果把这 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所得到的数就比原数小36,原来的两位数是( )。 3、两个书架上共8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8本书放入第二个书架, 两个书架的本数相等,原来第一个书架有( )本书。 4、口袋里有10颗红珠子和10颗黑珠子,现在从口袋里至少摸出( ) 颗珠子,才能保证有2颗珠子颜色相同。 5、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沿途停靠镇江、常州、无锡、苏州4 个站,交通部门要为这辆车准备( )种不同的车票。 6、爷爷今年74岁,10年前爷爷的年龄是孙子的8倍,孙子今年( )岁。 7、1瓶油连瓶共重600克,吃去一半的油,连瓶一起称,还剩450克,瓶里原来有油( )克。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的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连续自然数求和 一、解题方法归纳: 1.连续自然数求和的方法: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2.连续自然数逢单时求和的方法: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二、范例解析 例1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1+2+3+4+5+6+7+8+9 = ? 解法1 4个10加上5等于45。 解法2 5个9等于45。 解法3 得到9个10,即90,它是和数的2倍,即90÷2 = 45。 说明解法1是利用“凑整”技巧进行简算; 解法2是利用“0”的神奇性配对进行速算; 解法3是常说的高斯求和法速算。 你听说过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数学题: “求1+2+3+4+……+100的和”。老师的话音刚落,高斯就举手说:等于5050。 高斯是怎样算的?他将这100个数倒过来,每相对两数的和等于101,共有100个101,将101乘以100后再除以2,结果等于5050。 我们由此得到启发,一组连续自然数相加时,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和。 头尾两数相加的和×加数的个数÷2 例2 计算下面两题。 ⑴4+5+6+7+8+9+10+11+12+13 = ? ⑵21+22+23+24+25+26+27+28 =? 解⑴4+5+6+7+8+9+10+11+12+13

=(4+13)×10÷2 = 17×10÷2 = 170÷2 = 85 ⑵21+22+23+24+25+26+27+28 =(21+28)×8÷2 = 49×8÷2 = 392÷2 = 196 说明只要的连续自然数求和,不一定要从1开始,均可用此法计算。 例3 求和:53+54+55+56+57+58+59 解法1 53+54+55+56+57+58+59 =(53+59)×7÷2 = 112×7÷2 = 784÷2 = 392 解法2 53+54+55+56+57+58+59 = 56×7 = 392 说明如果相加的连续自然数的个数逢单时,也可用下式计算和: 中间的加数×加数的个数。 例4 求和。 ⑴1+3+5+7+9+11+13+15+17 ⑵24+26+8+30+32 解⑴1+3+5+7+9+11+13+15+17 = 9×9 =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