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育种方法.doc

合集下载

食用菌生产技术 实验一 孢子分离杂交育种

食用菌生产技术 实验一  孢子分离杂交育种
作步骤
3.子实体表面消毒及环境用具无菌处理 子实体表面消毒及环境用具无菌处理 4.在一适宜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条 在一适宜温度. 在一适宜温度 湿度. 件下收集孢子, 件下收集孢子,将消毒后的菇体置于孢 子收集器中, 让其产生孢子, 子收集器中,24—48h让其产生孢子, 让其产生孢子 并收集.保藏备用. 并收集.保藏备用.
孢子分离育种( 实验一 孢子分离育种(一)
一、目的:掌握孢子收集.分离方 目的: 法及育种技术
二、原理
大型真菌子实体可散发大量孢子(担孢子 和子囊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孢子 雾或孢子印.收集其孢子,可进行杂交 育种选育优良菌种.
大型子实体的生活史:
大型子实体→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 丝→大型子实体
附:平板培养基制备;普通土豆培养基 滴加80—100单位庆大霉素.配制1000ml, 每组包装灭菌10个平皿(合计40个)及10 支试管斜面(合计40支),另包7支试管扎成 1把,作稀释备用.每组包装移液管10ml、 5ml各1支.
思考题: 思考题
1.孢子分离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2.孢子分离的条件有那些? (答:①新鲜子实体 ②无菌条件 ③在 一定温度.湿度. 一定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供应条件 下)
三.材料及器皿
新鲜子实体(菇体 耳体 耳体) 新鲜子实体(菇体,耳体) 无菌孢子收 集器 孢子萌发培养基 无菌水 消毒剂 显微镜 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
四.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操作步骤:
1.采集新鲜子实体:选择生长旺盛, 采集新鲜子实体:选择生长旺盛, 菌龄适中, 菌龄适中,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2.无菌孢子采集器的准备及孢子收集 无菌器具的准备:大钟罩或漏斗. 无菌器具的准备:大钟罩或漏斗.无 菌湿纱布的消毒灭菌

食用菌选种育种技术详解

食用菌选种育种技术详解

④特特殊的组织分离
1.

2.

3. 子 实 层

点 分 离

分 离


3.木腐菌基内菌丝分离
①把分离用菇木的部分或全部的表面在火焰上轻燎。 ②取小刀在火焰上灭菌,对准菇木上菇柄(耳基)的着生 位置切成两半。 ③确定欲分离菌丝在菇木上的位置,再次用火焰灭菌过的 小刀,在欲分离部位刻划数个井字。 ④用火焰灭过菌的接种钩,钩取一小块木屑(绿豆大小或 更小)移接于斜面培养基。 ⑤接种后将试管置于25—27℃下培养,促使其恢复。近风 干的种木内菌丝常处于休眠状态。接种后,种木吸湿,菌 丝逐渐恢复生长。如果短期时间内分离物未曾发,则可保 留至4周后,再断定分离是否成功。
一、无性繁殖 不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亲代直接产和新个体的生殖方
式叫无性繁殖,食用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可以菌丝断裂的方式繁殖:
2.以产和无性孢子的方式繁殖:如香菇产生节孢子,双孢蘑菇产
生次生孢子,草菇产生厚垣孢子,黑木耳产生钩状分生孢子等。 3.以出芽方式繁殖:
二、有性繁殖 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叫有性繁殖。
⑤计算子实体的产量

7.小面积栽培试验: 将复筛菌株置于不同地域的栽培区进行栽培,以 考察其适应性与性状的稳定性,并做相关的详细 记录。
8.大面各示范推广: 逐步扩大栽培面积,进行示范性的推广,将种性 优良、优质高产的菌株逐渐定为当家菌株。 9.为确定保留下来的杂交新品种正式定名,并申 请有关部门批准。
食用菌自然选育的基本流程: 收集品种资源
生理性能测.方法 ①品种资源的收集.
尽可能的收集有足够代表性的野生菌株。确定采

食用菌的制种

食用菌的制种

食用菌的制种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高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的食用菌。

因此食用菌的制种,是生产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艺。

食用菌的菌种按培养阶段和来源的不同,可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种。

从食用菌的孢子分离培养或从组织分离培养、基内菌丝分离培养所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称为母种。

从母种扩大培养的菌丝体,称为原种。

从原种扩大培养直接用于生产上播种的菌丝体;称为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和培养(一)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母种培养基的种类母种是菌种生产的关键,要求纯度高,不能混生杂菌,同时母种的菌丝体较为纤细,分解培养料的能力较弱。

因此,母种菌丝体需要培养在营养丰富,易被吸收,表面光滑易于鉴别有无杂菌感染的琼脂培养基上。

适合母种菌丝生长的琼脂培养基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几种:2.母种培养基的制法兹以最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法为例介绍如下:先将马铃薯去皮,洗涤,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15~20分钟,取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入琼脂和葡萄糖(或蔗糖),用文火加热使其溶化,最后补足水分,使其容量仍为1000毫升。

趁热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装管时要注意不使培养基沾污试管壁和试管口。

试管口塞上大小合适的棉花塞,塞入试管口内的长度为棉塞总长的3/5。

塞好棉塞后,每10支作一捆,用牛皮纸包扎好后,置铁丝网笼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如作为孢子分离用,则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或培养皿中,然后高压灭菌。

3.母种培养基的消毒灭菌母种培养基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来消毒灭菌,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直式、卧式和手提式三种。

将配制好后的母种培养基移入上述任何一种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下,消毒灭菌3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主要是依靠提高蒸汽的温度来灭菌的,因此灭菌时,应将锅内的冷空气全部排除。

否则,尽管压力表上的压力已达到要求,然而,灭菌锅内的温度却未达到所需的温度(表11)。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食用菌是指人类食用的真菌。

为了满足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菌种选育成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下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一般方法:1.优良菌株的筛选:优良的菌株是选育高产、高品质、耐逆性强的食用菌的基础。

通过野生菌株、采集菌种或现有优良株系的筛选,选取菌株具有高产、耐逆性强、抗病能力强等特点。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特点的菌株进行人工杂交,以增加变异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不同特征的亲本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新的优良菌株。

例如,将高产菌株与抗病菌株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既高产又抗病的优良品种。

3.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辅助选择是通过生理和生化方法,利用菌株的形态、生长特性、营养需求、代谢产物等性状进行选择。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应用于食用菌菌种选育。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目标基因导入到菌株中,增加其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4.连续培养和选育:通过连续培养和选育,可以选出适应培养条件和生产要求的菌株。

在不断培养的过程中,逐渐降低菌株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提高其适应性和稳定性。

5.精细筛选和扩繁:通过对菌株进行精细筛选,选取具有理想特征的菌株,如高产、高品质、耐逆等。

同时,通过菌种的扩繁,可以使优良菌株得到大规模繁育。

6.田间试验和品种选育:选育出的菌株需要在田间进行试验,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如产量、品质以及抗病性等。

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筛选和培育适应不同地区和需求的优良品种。

7.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基因资源的开发和保存是食用菌菌种选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用菌的生态环境、野生资源及优良株系的研究,收集并保存多样的基因资源,为菌种选育提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

总之,食用菌菌种的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

选育出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既可以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改善其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第三章-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第三章 食用菌的遗传与育种
食用菌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及分子机制 食用菌的生活史 食用菌的交配类型和繁殖模式 食用菌遗传学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遗传分析 细胞质遗传 杂种优势的原理及应用 食用菌育种
食用菌育种的原理、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一节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三节 食用菌的育种技术
第一节
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生活史的概念
所谓生活史,是指生物一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 殖阶段的生活周期(全过程)。
食用菌的生活史是指从孢子萌发,经历菌丝体、子 实体阶段,以及又由子实体产生孢子的循环过程。 多数食用菌的生活史是:
担孢子 担孢子萌发 初生菌丝(单核菌丝) 两条可亲和的初生菌丝融合 次生菌丝(双核菌 丝) 子实体原基 子实体 担孢子
异宗结合:大多食用菌的担孢子或单核菌丝有 “雌”、“雄”性之分(常用“+”、“-” 表示)。其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只有异 性的单核菌丝,才能质配成双核菌丝,而同性 别的菌丝永不亲和,也不产生有性孢于,这种 现象称异宗结合,也称自交不育。
90%的菌类属异宗结合,有两种类型: 二极性和四极性。
二极性 : 是由一对遗传因子 ( A—a )所控制的,这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
多数食用菌完整生活史包括 无性 及 有性 两个阶段,主要进行从担孢子萌发再到新一代 担孢子产生的有性生殖过程,其间要经过质配、 核配及减数分裂三大步骤。
一、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不通过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由亲 代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繁殖,食用 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菌丝断裂的方式繁殖;
子实体 担子 核配
子实体原基
草菇的生活史: 初级同宗结合
减数分裂
双核菌丝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育种方法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

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诱变育种方法有三个步骤:一是准备孢子悬浮液,将新鲜的食用菌无菌孢子移入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磷酸缓冲液中,摇匀后即成孢子悬浮液。

孢子悬浮液的浓度以每毫升含孢子106~109个为宜。

二是诱变处理,用诱变剂处理如紫外线处理,诱变处理应在暗箱内进行,箱内装15瓦紫外灯1支,悬挂于30厘米高处,诱变处理时应先开灯20分钟,使波长稳定,然后将悬浮液倒入直径为6厘米的无菌培养皿中,打开皿盖,照射0.5~1分钟。

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每毫升所含的活抱子数约在105~108个。

因此要得到单个菌落,必需先用无菌水将照射后的孢子悬浮液稀释1000~10万倍。

然后取释释液0.2毫升涂布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在25℃下培养5~10天,这时就能在每个平板上得到数十个单菌落。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

食用菌良种选育的方法1、人工选择(1)品种资源的收集尽可能收集足够数量的有代表性的野生及栽培菌株。

(2)纯种分离采到菇(耳)后,应尽快以组织分离、菇(耳)木分离、单孢分离等方式获得纯种。

(3)生理性能测定对香菇等不同菌株间能产生拮抗反应的食用菌,可以通过在平板上进行拮抗试验,淘汰完全融合(基因型相同)的重复菌株。

同时在平板上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对温度的反应等加以测定,以便对其生理特性有初步了解。

(4)品比试验为了比较各野生菌株的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瓶栽、压块或段木栽培等方式比较各菌株的生产能力。

品比试验除应严格单收单记各菌株的产量外,还应对菇形、温性、干鲜比、始菇期等形态、生理和栽培特性进行详细记载,便于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2、食用菌的育种方法食用菌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

(1)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遗传变异,然后从群体中选出少数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为:菌株→制备孢子悬液(活菌计数)→诱变处理(活菌计数并求出成活率)→涂布培养皿(观察形态变异的菌落并计算突变率)→排菌移植(初筛)→斜面传代(复筛)→试验、示范、推广。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一种遗传物质的细胞水平上的重组过程。

由于食用菌能产生有性孢子、因此原则上都可以像高等植物那样,通过有性杂交进行育种,从而获得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交育种的一般步骤为:亲本菌株→分离单孢(用单孢分离器或平板稀释等方法获得单孢)→配对杂交(将各单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单核菌丝在平板上分别两两配对)→杂种鉴定(通过标记、回交等方法鉴别杂种)→初筛(通过小型栽培试验淘汰多数表现一般的菌株)→复筛→扩大试验→示范、推广。

(3)现代生物技术育种①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即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

它是用人工方法把人们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切割后,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让外来的遗传物质在被导入的细胞内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符合人们预先设计的工程蓝图要求的新的品种或物种。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基础及育种

表2 四极性组合的可育情况
孢子性别 AB
Ab
aB
ab
AB
-0
-0


Ab


+0
-0
aB
-0
+0
-0
-0
ab
+0
-0
- -0000
十表示两者可育 -表示两者不可育
返回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2、无性繁殖 3、准性生殖 (二)生活史
返回本章
(一)繁殖方式
1.有性繁殖
质配
核配
银耳的生活史: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极性返回三、食用菌的良种选育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 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 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 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 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 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 成减产或失败。
1、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原理 细胞壁是保护细胞质和各种细胞器的一层
坚实外壁,能有效防止外源基因的侵染。 同一种类的个体,细胞壁可以自融,使其 原生质和细胞核进行内部交换,从而引起 种内近亲遗传性的变异。
2、基因工程简介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
基因克隆:是基因间的拼接与无性繁殖技术, 它是用人工方法把我们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物种 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 件下进行切割后,把它和作为载体的DNA分 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进行 复制,而且要有基因间重组后的新表现,它的 主要步骤可以概括为:


担子
返回本 节
食用菌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活史类型
各种食用菌的生活史,由于控制有性过程的基因 不同而有差异,下面举几个有代表性的食用菌生活 史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育种方法: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

它是先分离和收集各地的有关菌株,然后通过生产试验比较各菌株的生产性能,选留最优者。

为提高产量,要将引进的多个菌株,进行系统的栽培比较,特别是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对环境的抵抗力,出菇早晚,产量高低,菇形大小,香味浓淡,苦味程度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比,最后评选出优良品种。

只要我们经常注意菌种的选育,不断淘汰劣等菌株,选留优秀菌株,就能使生产丰收,质量稳定。

二、诱变育种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
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

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

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DFS)、5-溴尿嘧啶(5-BU)、氮芥(Nm)、N“广甲基N”亚硝基胍(NTG)等。

三、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菌种的有效手段。

诱变育种主要是通过改变核酸分子而引起变异,而杂交则是通过2个或几个亲株的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或重新组合而获得新性状的。

进行杂交时,亲代必需有标记。

凡同宗接合的食用菌,可用营养缺陷型来标记。

营养缺陷型是指在营养特征上表现某种缺陷的变异菌株。

它在不含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的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

我们可以把2个不同品种的营养缺陷型混合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如果它们能生长,即就意味着它们可能进行了杂交。

对于异宗接合的食用菌,可以利用菌丝的性别来进行杂交,取来自两种不同品系的单孢子分离物混合接种在一起,经培养后,凡出现双核菌丝的组合,并能正常结实,就证明能杂交。

食用菌育种方法就介绍到这里,通过杂交亲代的选择,就能得到融合亲代优点而除去亲代缺点的优良菌种,使生产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