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一篇:人教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目标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历史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2、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认识到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情况及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汉朝以后,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授东晋的兴亡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317年,皇室贵族司马睿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都城在建康(现在的南京)。

学生阅读课本P.89~90内容。

东晋为何不能恢复中原?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乏后援。

东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荆州、扬州人民生活安乐,户籍和人口充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420——589年南方相继出现四个王朝(阅读p.90)。

东晋灭亡后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是频繁更替的。

宋、齐、梁、陈(统称南朝)由于①皇帝势力萎缩,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强大;②皇帝对官员的放纵,导致政治日益败坏;③大规模叛乱,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中国南方与北方实力对比中,南方明显处于劣势?江南地区的开发学生阅读课本P.91~92内容。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有哪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1)表现: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②江南种植水稻,稻田使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⑤手工业快速进步;⑥商业交流和城市繁荣。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插图、图表和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我国江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知识,对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对历史事件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充分研究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准备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历史背景。

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

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

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历史《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说课稿教案一说教材过渡语: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将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共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个子目的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

二、说学情过渡语: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但是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

因此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通过探究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阅读、讨论等方式,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史,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五、说教学方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等。

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六、说教学过程过渡语:接下来,我具体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背景、过程及成果。

2.学生能够掌握江南地区开发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2.通过地图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认识区域发展差异的态度。

2.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开发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背景、过程及成果。

•江南地区开发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分析江南地区开发对后世影响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史料、图片、视频。

•地图分析材料、小组讨论任务卡。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背景、过程及成果。

•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地图分析法: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开发情况。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分享观点。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地区吗?它在历史上有什么特别的发展时期吗?”引出新课主题。

2.新课教学•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背景•讲授东晋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动荡、北方人口南迁等。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背景原因。

•结构图示:东晋南朝(社会背景→政治动荡→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开发背景)。

•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成果•通过地图分析,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开发前的状况。

•讲授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开发的成果,如经济繁荣、城市兴起等。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供大家参考选择。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学习重点】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学习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解读目标。

方法指导一:细读教材,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指导三:追溯历史三国前,江南落后少人烟。

东汉末年北战乱,各族人民往南迁,带去劳力和技术,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修建水利多工程,水稻小麦和绿肥,推广粪肥和牛耕。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三国历史是大家熟悉的,三国中哪一国地处今天的江南地区?它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关系吗?今天的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那么,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初一历史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标要求】知道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习目标】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掌握江南地区的开发。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综合认识头绪纷繁和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有所提高。

3.通过关于江南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

本课着重讲叙东晋的兴亡、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地区的开发。

重点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它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所以它与以后的课程有联系。

本课还是七年级历史书中为数不多的政治、经济史内容并存的一课,难度比较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朝代更替历史,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国家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参与生动的课堂,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为此,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设置梯度问题,视频欣赏等,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和作用。

【教学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教学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教学准备】图片、史料、白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导入新课设疑:何处是江南?(利用白板在地图上画出)(历史上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人称江东或者江左)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以古代南方经济的繁荣导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为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做好铺垫(二)、探究学新课学生活动:齐声朗读本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要求。

过渡:从学习目标分析,本课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以上内容把学习内容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知江南政权之更替;第二篇章:探江南开发之缘由;第三篇章:品江南开发之繁盛。

第一篇章:知江南政权之更替一、东晋的兴亡多媒体展示:南北政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东晋的兴亡建立时间:公元317年建立者:司马睿(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在位时间318年-323年)都城:健康灭亡时间:公元420年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东晋的社会状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以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展示了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江南地区的开发历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及其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历史的认识多来源于教材和影视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掌握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江南地区的美丽风光和丰富资源,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识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其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难点: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和商业往来等方面的史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件:江南地区地理环境、开发过程及相关史实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过程。

教材从江南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变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同时,学生应学会从多元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情况。

2.难点: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变迁。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江南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分析江南地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特点。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口南迁、农业开发、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地图、文字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材:准备《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相关章节的内容。

3.参考资料:搜集关于江南地区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南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

然后提问:“你们听说过江南地区吗?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地位?”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港口初中汪传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

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

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

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

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

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

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

(二)、淝水之战
看视频《淝水之战》,结合影片和课本知识,思考回答:
淝水之战发生于哪一年?作战双方?有关成语?结果?影响?
“动脑筋”: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
思考与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经济有所发展。

但是,南方的东晋政权又被大将所夺。

420年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南朝开始(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出示: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想一想:为什么《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会有这些不同?
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课文寻找答案。

师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时期,从这一时期开始,我国南方的经济就逐渐发展并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南方的经济依然落后于北方。

直到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最终南移。

合作探究
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2、西晋仅仅是昙花一现,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
3、淝水之战中,东晋能够以8万兵力打败前秦的80万大军,这是为什么?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的哪几次战争相似?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四、板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条件时间统治
二、南朝的政治
王朝:宋齐梁陈政治表现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表现影响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