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污染及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是指由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1. 污染土壤:养殖场的大量粪便和尿液排放,含有大量氮、磷等有机肥料成分,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大量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肥力过高,引起土壤的酸碱度改变,瑟瑟发抖和致命变异。
2. 污染水源:养殖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源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破坏水质,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污染空气:养殖场排放的大量粪尿中腐烂产生氨,氨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吸入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物质还会增加肺癌患者的危险。
4. 声环境污染:养殖场的大量畜禽叫声会产生较高的噪声污染,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下会导致听觉损伤、焦虑、失眠等问题。
为了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加强立法和监管:加强对畜禽养殖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和惩罚措施,加强对养殖场的检查和监控,确保养殖场合法、规范运营。
2. 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推广和应用生物有机肥料、微生物制剂等新型环保技术,减少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3. 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利用集中处理设施,对养殖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如利用生物气化、发酵等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
4. 卫生防疫措施:加强养殖场的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养殖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避免使用过量的抗生素、兽药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发展循环农业:鼓励和支持循环农业模式,将养殖废弃物作为生态循环农业中的资源,用于农田肥料和能源生产。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治理畜禽养殖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农民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指养殖业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种污染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都有很大危害。
本文将介绍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污染:养殖场附近的水体受到养殖废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水体中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污染:养殖废物中的粪便和尿液会被排放到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微量元素等,造成土壤肥力过高,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土壤进行压力。
3. 大气污染:养殖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经由排气口排放到空气中。
这些物质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
为了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 建立规范的养殖工艺:制定养殖废物处理和排放的标准,规范养殖业的经营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充分利用养殖废物,进行有机肥料的生产,减少养殖产业对化肥的需求。
将养殖废物进行生物发酵,产生生物气体来供养殖过程中所需的燃料。
3. 强化污水和废气处理:通过设立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养殖废水进行初级、中级和高级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4. 提高养殖设施的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布局养殖场的位置,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密集养殖导致的污染扩散。
5. 加强监管和执法: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处罚,并加大对养殖业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扩散。
这需要政府、养殖业主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力度,推动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范文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环境管理1.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污染监测系统,定期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检测,确保达标排放。
2.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宣传,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加大对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的投入,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监督管理。
二、提高污染治理效率1.推动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2.通过政策激励和扶持措施加大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畜禽养殖场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
3.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环保技术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技术水平,确保污染治理效果。
三、加强监督管理1.建立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部门,加强对污染源头的监督和管理。
2.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环保行为的检查和评估,对存在环保问题的畜禽养殖场及时进行整改。
3.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加强社会监督,推动畜禽养殖业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强政策支持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完善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政策体系,强化环保执法力度。
2.依法惩治环境违法行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法治化环保管理格局。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畜禽养殖场改善环保设施、引进环保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
综上所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协作,才能有效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范文(二)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民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然而,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威胁。
因此,制定和实施适当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是保障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三篇)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
然而,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制定一系列的污染整治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通过整治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2.原则: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综合治理、源头控制。
三、整治方案1.废水污染整治(1)建立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废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
(2)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对于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3)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加强处罚力度,确保整治效果。
2.废气污染整治(1)建立废气收集系统:对于规模化养殖场的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并建立相应处理设施,减少废气的排放。
(2)加强废气处理技术研究: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推广清洁能源替代: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
3.废物污染整治(1)完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废物收集和处理体系,确保废物的集中收集和有效处理,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废物转化成有价值的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加强废物处置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废物处置的监督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废物处置达到规定要求。
四、操作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制定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的规划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具体措施。
2.加强管理和监督:加强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3.整建制改造:对于污染严重的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整建制改造,完善废水、废气、废物的收集和处理设施。
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方案

养殖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养殖污染是指由养殖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为了防止和减少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规模: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和规模是防治养殖污染的首要措施。
应根据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地点和规模进行养殖,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改良种养技术:改良种养技术是减少养殖污染的关键。
通过引进高效节水、节草、节能的养殖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可以采用循环水养殖、集约化养殖等技术,有效利用水资源,并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三、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养殖污水处理系统是防治养殖污染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养殖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能够减少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的排放,防止养殖废水对周围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养殖废水的处理。
四、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是防治养殖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对养殖活动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促使养殖企业按照规定采取防治措施,保护环境。
五、推动科学养殖:推动科学养殖是防治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
科学养殖包括合理选址、合理养殖密度、合理饲养管理等,并注重提高养殖者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养殖,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污染的发生,保护环境。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防治养殖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养殖污染的危害和防治的知识,提高养殖者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养殖者自觉采取措施减少养殖污染,推动绿色养殖的发展。
在养殖污染防治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三篇)

2024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范文一、背景概括生猪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生猪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饲养密度大、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生猪养殖业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污水和臭气,严重危害了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项科学、高效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方案,以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整治目标1. 减少废弃物排放:通过推行循环利用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将废弃物最小化,实现废弃物零排放。
2. 控制污水排放:通过改进生猪养殖场的污水处理设施,将处理水平提高至国家排放标准。
3. 降低臭气排放: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减少臭气的散发和扩散。
4.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的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5. 提高养殖场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规范养殖行为,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治理措施1.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养殖场改进设施和治理技术,推广环保型养殖模式。
2. 推行循环利用技术:鼓励养殖场合理利用废弃物,如生物菌肥、秸秆等,开展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生产。
3.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要求建立集中处理设施,采用有效的生物处理和泥沙分离技术。
4. 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养殖场清洁能源利用,如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减少耗能和污染。
5. 加强养殖场管理:要求养殖场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环境培训和考核。
6. 强化环境监测:建立生猪养殖场环境监测网络,对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评估。
7.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四、组织实施1. 设立专门机构:成立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由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领导小组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概述畜禽养殖污染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养殖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包括畜禽粪便、尿液和养殖废水等;二是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品和添加剂残留物的排放。
养殖废物中含有大量氨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容易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养殖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畜禽养殖污染不仅影响了周边农田和水源的生态环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造成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隐患。
减少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制定科学的养殖规范、提高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率、推广清洁饲养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污染。
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才能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畜禽养殖污染导致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噪音污染、气体排放和水污染。
畜禽养殖场常常会发出巨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休息。
畜禽粪便产生的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速空气污染。
在养殖过程中,化肥、农药等农业用品的使用也会导致水源污染,影响地下水质。
畜禽养殖污染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畜禽粪便中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带来威胁。
因为养殖场常常使用抗生素、激素等添加剂,这些化学物质可能通过畜禽肉食品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畜禽养殖污染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以上内容为满足200字要求的内容】2. 正文2.1 畜禽养殖污染的来源1. 畜禽粪便和尿液:畜禽的粪便和尿液是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的畜禽粪便和尿液会导致养殖场周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污染是指养殖过程中,由于饲料残渣、排泄物、养殖废水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和防止其带来的危害。
一、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1、土壤污染养殖场排泄物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土壤的渗透和转移,容易导致土壤酸化、结皮化和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使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导致土壤退化。
2、水体污染养殖废水中富含的氮、磷、有机物等营养物质会通过排放进入周边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人类饮用水、农业灌溉水等也带来危害。
3、空气污染养殖废气中含有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随着粪便堆积、堆肥发酵等过程释放到空气中,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生态破坏大量的饲料、饲养浪费、养殖废水等会直接排放到周围的自然环境中,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对土地、植被、野生动植物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二、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措施1、科学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应从源头控制,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减少废弃饲料、排泄物等污染物的产生。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比、合理的饲养密度、定期清理饲料残渣、粪便等,减少废弃物的积累。
2、环保设施建设养殖场应积极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包括粪污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气体处理设施等,通过合理处理养殖废水和废气,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循环利用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工作,包括养殖废弃物的堆肥处理、废水中养分的回收利用等,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管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养殖业的排放标准和要求,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畜禽养殖行业的监督管理,防止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5、科学技术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畜禽养殖业的绿色发展,开发和推广环保型养殖技术和设施,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料产品
发酵设备(固体设 备、液体设备)
沼气发酵
19 UASB
发酵益生菌
污染低排放原位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与示范 (旺盛)
20
污染低排放原位发酵床养猪技术研究与示范 (旺盛)
国内发酵床单体养殖密度最大舍 (合肥,700头/600m2)
改造前
21
改造后
2013年11月6日开始进猪,该舍内猪的 健康状况比其他猪舍均好,基本1.5月 出栏一批,每头猪大约在150斤左右就 被客户买走;发酵床猪舍运行至2014 年7月停止养猪,共售出5批猪2500头, 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水体污染
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质恶 化。粪便、污水渗入地下还可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 过高。
畜禽粪一旦进入河道,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 养化将使藻类大量繁殖,鱼类将无法生存,严重时水体会 变黑变臭,任何植物动物都无法生存,这样的河水也不能
再用来灌溉庄稼。
传播人畜共患病
划。严格控制养殖区域的分布密度,科学规划新的养殖区域, 合理安排取水区、生产区、养殖污水处理区及排放区。 确定水产养殖水体对营养元素尤其是 N、P 的负载能力, 最终确定水体的养殖容量, 实现养殖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防治措施
2、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用水系统; 做好池塘清淤和消毒; 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该一体化设备生产能力为每天处理6-8吨 含水量为75%的粪便,发酵时间7天,7天 后每天出2-3吨有机肥产品,全过程自动 控制。
产品生产成本290元/吨
HMD畜禽粪便高效处理系统产品检测
水份:17.4%,全氮:3.09%,全磷: 2.84%,全氧化钾:2.30%,碳氮比: 12.5%,有机质:72.8%,含菌数: 4.2*107 cfu/g 腐熟料检测符合NY884-2012《生物有机 肥》标准的要求
污染的产生
畜禽排放的粪便 养殖废弃物 孵化残余物、病畜、死畜的处理 排放的废气 发霉发臭饲料的摆放 养殖人员的洗刷用具丢弃
污染的产生
畜禽排放的粪便 养殖废弃物 孵化残余物、病畜、死畜的处理 排放的废气 发霉发臭饲料的摆放 养殖人员的洗刷用具丢弃
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我国仅猪牛鸡的饲养 量就已经达到了91亿头只,这些畜禽每年排放 的粪便总量高达31亿吨,其中很大一部分粪便 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被随意排
31
4)蚯蚓堆置处理工程
32
5)食用菌生产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
双孢菇
白灵菇
平菇
鸡腿菇
1、养殖废弃物菌棒生产工艺; 2、食用菌生产工艺; 消纳10~30%垫料/吨菌棒,消耗垫料2.5吨/茬,种植双孢菇3万 平米,年消纳264吨牛粪,新增经济价值50万元
33
奶牛场养殖废液和粪便一体化发酵与资源化工程
34
猪场配套的果树
猪场配套的速生林
猪场配套的生态林
猪场配套的木薯、花生
35
综合协调措施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 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养殖场地 规范各类药物添加剂和消毒剂的使用 加强对病死畜禽的处理 做好养殖场周围的绿化工作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1、提倡生态养殖,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等最新养殖技术. 2、清洁养殖场卫生环境,减少病原菌的生成. 3、改善养殖场微观环境卫生,节约经费开支. 4、消除异味,处理畜牧养殖污水. 5、促使动物粪便积肥,提高生产有机肥的效率和质量. 6、对养殖生产中附属物品采用正确处理方法.
主要内容
一、养殖污染的产生 二、养殖污染的危害 三、养殖污染防治 (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水产养殖污染来源
1、过多的饵料或饲料; 2、排粪与排泄; 3、化学药品:杀菌剂、杀虫剂、生物激素等; 4、水产病死尸; 5、病原体;
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 必须按照不同水域的使用功能, 对其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
防治措施
3、科学的投食喂养
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湿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 被鱼类食用的饲料中25%-30%以粪便的形式排除。大量残饵、渔用肥料、 养殖动物粪便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积累,导致底泥厚度增加和水体悬浮 物增加。
注意饲料营养成分和投喂方式。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加入会提高蛋白 质利用率。通过选择饲料中所含的能量值与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比,可以 减少饲料中N的排泄,其结果是单位生物量所排泄的能量减少。添加植酸 酶可以提高植酸磷的利用率,减少粪便中磷的含量。此外,采用科学的 投喂标准可减少残饵量。
1)生物肥料厂建设
c
生物 肥料 厂
腐熟场地
28
生产设备
2)菌剂研制
腐熟菌剂
拮抗菌剂
29
3)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
牛粪干腐
牛粪湿腐
有机肥腐熟温度变化
蘑菇渣+牛粪干腐 蘑菇渣+牛粪湿腐
30 有机肥药产品
4)蚯蚓堆置处理工程
年养殖面积600亩次,每亩每年消纳牛粪120吨,产蚯蚓1.5 吨,每吨蚯蚓价值2.6~2.8万元。每年消耗牛粪4920吨。分 别削减TN、TP、COD为17、10和79吨,增值150万元左右
PLG微生物资源化产品检测 全氮:0.34%,全磷:1.07%,
全氧化钾:0.40%,含菌数: 2.9*108 cfu/g
产品检测符合GB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标准的要求, 产品生产成本30元/吨
26
沼气罐及种植大棚(旺盛猪场)
养殖废水生物发酵液肥化
蔬菜大棚和液态有机肥施用
27
示养范殖工污程染物2:高养值殖资污源染化物利高用值与资农源田化养利分用控与流农失田示养范分工控程流失示范工程
防治措施
4、严格规范各类药物的使用
加强用药监管,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或无生产许可的低质药物,适 时施行休药期,尤其是捕捞前期,并积极引导开发针对性强、存留期短、高 效低毒的新型无公害药物。
对于水产养殖病害,要以防为主,适时净化水质,尽量选用较温和的消毒剂; 建议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
对于任意排放或超标排放者,要严格执法,严惩不贷,确保全市水产养殖 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防治措施
6、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利用
湿生植物利用
湿地生态系统
水生“绿肥”技术
该方法主要利用水生绿肥净化水体水生绿肥主 要有: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和绿(红)萍, 合称“三水一萍”。 水生绿肥以水体中营养物为生,可起到净化水 体的作用,通过打捞便将营养物移出水体,既 可用做绿肥,也是优质的青饲料; 近年来,水生绿肥用作沼气原料也取得了良好 效果。
主要内容
一、养殖污染的产生 二、养殖污染的危害 三、养殖污染防治 (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18
基于无害化微生物发酵的养殖废弃物全循环利用技术
发酵床(原位发酵床、 异位发酵床)
(TRL=8)
技术原理:将畜禽废 弃物作为微生物生长 代谢的碳源、氮源, 实现污染物无害化及 种养一体化,削减养 殖业的污染负荷
23
猪场废水微生物-植物处理工程 猪场废水养殖微藻的饲料化中试工程
微藻在高浓度的猪场废水中能够生长,总氮去除率 76.9%、总磷去除率46.6%、氨氮去除率97.1%、 COD去除率72.8%.废水达到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 标准
生猪养殖场废液一体化发酵与资源化工程(旺盛)
该一体化设备生产能力为一次发酵可 以生产液体有机肥14吨,发酵时间710天。可供140亩农田施用
22
污染低排放异位发酵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示范 (旺盛)
旺盛猪场2013年底建设沼气发酵工程,沼液用于周边600多亩的 杭椒种植区,沼气用于发电,运行不到一年就失效。但过多的 沼液和粪水不能及时地被有限的土地所利用,而产生了二次污 染问题。为此,课题在猪场构建异位发酵床吸收和处理沼液和 猪粪水基础上,新建红泥膜沼气,降低养殖场液体污染对周边 水体的污染负荷 。
病死畜禽尸体容易滋生蚊蝇、繁殖细菌、传染疾病,从而 造成生物源的污染。
由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病有90余种,这些人畜共患 病的载体主要是畜禽粪便及排泄物。
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的病原体可借粪便, 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体经尿道传播。
影响畜禽的自身生长
畜禽生产的环境卫生状况与畜禽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很大关 系,比如由粪便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气体可使猪的生产性 能下降,严重时会造成仔猪中毒死亡,氨还影响猪的繁殖 性能。
5、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渔业养殖用水没有明确的排放标准,无法对违法或超标排放等现象实施 有力处罚。
因此,应借鉴先进的相关管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关管理法 律、法规,制订水产养殖污染源治理标准,重点抓好饵料、渔药的使用 量及养殖废水排放标准,切实规范各种养殖行为。
主要内容
一、养殖污染的产生
二、养殖污染的危害
三、养殖污染防治
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污染空气 2、是造成水体污染 3、是传播人畜共患病 4、是影响畜禽的自身生长
空气污染
畜禽粪便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氨气、硫化 氢、甲基硫醇、三甲基胺等带有酸味、臭蛋味、鱼腥味的 刺激性气味,会对养殖场周边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挥发到大气中的氨气还可引起酸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水生“绿肥”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浮莲
水葫芦
水花生
废水的农业生产循环利用
废水林地灌溉 稻田鱼模式
稻田养蟹模式
谢谢聆听
利用自然药、天然药和有益生物种群,利用现代先进制药技术生产的用于 水产养殖动物所患疾病的防治和改善水产动物所处恶劣环境的药品,称为 “绿色水产药品”。它既不破坏水产动物的生态平衡,也不会产生药物残 留,而且防治效果较佳,是较为理想的既能防治疾病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 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