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鉴赏

诗歌的分类鉴赏
诗歌的分类鉴赏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培优辅导语文讲义一

——诗歌得分类鉴赏一

一、教学目标

1、按题材归纳必修三第四单元诗歌在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上得特点;

2、掌握不同题材诗歌得一般规律;

3、学会鉴赏不同题材得诗歌。

二、教学重点

2、3

三、知识储备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得笔触投向静谧得山林,悠闲得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得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得不满,对宁静平与生活得向往.

(一)、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得不满,怀才不遇得苦闷。

B、对宁静、平与、归隐生活得向往,抒发闲适自得得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得高尚情怀与隐居生活得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得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得贫困。

(二)、明确鉴赏中常用到得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写景得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边塞诗

(一)、知识储备

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得情调,抒发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得英雄气概,在其中又融入了山水田园得技法,以刻画描写景物见长。代表作:《使至塞上》《观猎》。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王昌龄:字少伯。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得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得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武,同情士卒,不乏慷慨豪气。《出塞》《从军行》.

<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代表作:《燕歌行》(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得矛盾)《塞下

曲》(抒发建功边陲得慷慨情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得特点就是:以政治家得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得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得安危、人民得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艺术特色:沉雄悲壮。多慷慨之气,不平之音,风骨凛然,沉雄悲壮,改变了唐初以来婉靡之风.如《燕歌行》. 质直浑朴,多胸臆语,常用赋法而少有比兴寄情。如《别董大》.

<3>岑参:曾出为嘉州刺史,故人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诗歌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得奇丽风光,少数民族得奇风异俗,拓展了边塞诗得内容。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艺术特色:奇情壮丽,节奏多变。风格壮伟恣肆,富于浪漫气息。感情真挚自然,一气流注. 尤擅长七言歌行.

<4〉其她边塞诗人:

李颀:擅长五古河七言歌行,代表作:《古从军行》。王之涣:代表作:七绝《凉州词》、五绝《登鹳雀楼》。王翰:擅长歌行与绝句,代表作:《凉州词》。崔颢:传世名篇:《黄鹤楼》。

(二)、规律特点

1、边塞诗取材内容: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得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得时代气氛,于就是奇情壮丽得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得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就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得,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从内容瞧特征--——--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等;从风格瞧特征--雄壮豪迈。边塞诗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烘托。

附:常用词语

从用品瞧: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从地名与民族名瞧: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瞧: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得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得渴望;保家卫国得决心;山河沦丧得痛苦;久居边关得乡愁;塞外生活得艰辛与连年征战得惨烈;报国无门得怨愤与归家无望得哀痛;对亲人家乡得深切思念;对塞外奇异景色得赞叹;对无能将领得讽刺与对英勇战士艰辛得同情。

3、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了解诗歌创作得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边塞诗就是时代得产物,就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得作品,所以,如果能对作者所处得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得内容与作者得感情肯定就是大有帮助得。诗评家常称赏“盛唐之音”,边塞诗正就是构成“盛唐之音”内容得一个基本方面。“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就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就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就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仍保持着昂扬向上得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瞧"(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就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得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得愤懑(陆游“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得哀痛(范仲淹“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与盛唐时代得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时代不同,边塞诗得题材、主题基本类似,风格也差别不大,却都分明展示了各自不同得时代特征。

②推敲作品中蕴含得不同得思想感情。

边塞诗题材得兴起,就是与诗人们得生活范围有所扩展紧密关联得。从边塞诗中,我们瞧到诗人得眼界开阔了,诗歌得境界拓展了,诗歌得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得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得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她们得边塞诗中得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得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得乡愁与家中妻子得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得艰辛与连年征战得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得不满与对将军贪功启衅得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与亲人得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得风光……

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得细微差别。比如岑参得边塞诗,以慷慨报国得英雄气概与不畏艰苦得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得丰富多彩。她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得诗歌,如为后人传诵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事情虽小,情意深厚.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得种种矛盾: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得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得矛盾;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得矛盾等等。

③体会不同得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得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得豪放旷达,如前述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得雄奇壮美,如王维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得豪壮悲慨,如杜甫得“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得委婉清丽,如李白得“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得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得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得不同艺术风格。

怀古咏史诗

(一)概念阐释:

怀古咏史诗就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得就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得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得。

所咏史事得内容多含有政治得成分,就是对政治得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得志”

得内容,也大都或就是建功立业得理想,或就是对国运得担忧;

(二)、咏史怀古诗得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⒊诗歌得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得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得经过,抒发感慨;

(三)、咏史怀古诗得思想内容:

1、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就是人非..

2、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感慨国运衰微,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得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得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得前途命运。

3、仰慕古人成就,缅怀前贤表达敬仰,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得心情

4、面对古人功业得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创业无成得感慨,如苏轼得《赤壁怀古》.

5、对历史作冷静得理性思考,表达自己得见解,归纳历史规律,如杜牧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四)、解题技巧归纳:

1、了解概念,明确判断标志,了解基本结构特点

①概念与标志,凡就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得得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怀古诗。

②代表人物:刘禹锡、杜牧等。

③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咏怀”等.

④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弄清史实,体会意图

对于作品所涉及得史实、人物与典故一定要有所了解,后代作家对尘封得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得原因或触发感触得媒介。

3、领悟咏史诗常见思想内容

4、明确咏史诗常见写法

(1)用典好处,言简意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作品得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作品显得典雅、含蓄、婉转.

(2)借古讽今这就是咏史诗中常见得表现手法,借历史上得事件来讽喻当朝。如刘禹锡得《台城》

(3)对比反衬对比可突出事物得特点,使好得事物显得更好,坏得显得更坏。

(4)、抒情方式

1、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乌衣巷》《泊秦淮》前两句。

2、直接抒情:《泊秦淮》后两句.

三、巩固提高

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得诗,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⑴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⑵简析颔联、尾联得人物形象特点.

⑶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

(1) 江村得景物特点就是怎样得?

(2)诗中哪两个生活场面表现了诗人什么样得心境.

(3)末联表达了诗人怎样得人生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瞧中庭栀子花。

(1)诗得一、二两句描写了山村怎样得特点?

(2)您认为诗得三、四两句中哪个字最为精练传神?请结合全诗得内容加以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杨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就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杨州禅智寺。后因歇假逾期而离职

(1)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得情感?

(2)简要分析本诗首联与尾联所表现得景象与使用得手法。

边塞诗

1、阅读下面得诗,回答问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得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得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与虚实相生得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就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就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得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请设想“红旗半卷”就是怎样得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想要表现什么?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这首词围绕题目得“梦”字,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情景?

2。“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得思想感情,试作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得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得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得情怀?请简要分析。

怀古咏史诗?1。阅读下面三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这三首诗咏得都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得角度并不一样,她们得角度分别就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得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得大运河得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得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得重点不同,抒发得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咏史诗得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洛桥李益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注:“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就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得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得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1)诗歌前两句情景交融,渲染了一种怎样得氛围?(2分)

(2)这就是一首咏史诗,诗得主题就是抒发对好景不常、繁华消歇得历史盛衰得感慨,请从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得角度谈谈诗歌得独特意境与情调。(4分)

4、阅读下面得宋诗,完成⑴-⑵题(6分)

夏日绝句李清照咏史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2分)

⑵您更喜欢其中得哪一首?请用简要得语言说明理由。(4分)

诗歌鉴赏 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 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就是以山水自然景观与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得诗歌.陶渊明就是田园诗得开创者,南朝得谢灵运就是山水诗得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得范畴,这类诗歌得主要特点就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得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得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得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得厌倦,对现实得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与得归隐生活、闲适恬淡得田园生活得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得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得感悟,禅意得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就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就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得?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得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得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您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3)您如何理解诗中得“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就是以边塞风光、军旅与战争生活为题材得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得边塞战争题材得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得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 2.常见情感内容 1)对塞外迥异于中原得风光得赞美之情。 2)对家乡与亲人得思念之情. 3)战争给将士与人民带来得痛苦与灾难,表现了征人得怨恨与厌战情绪。有时流露出对统治阶级得不满。 4)表现戍边将士忠勇敢战得献身精神与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得豪情。 3.常见得意象及其作用 1)大漠、黄沙、霜雪、碣石、瀚海、海(朔)风等意象:边塞恶劣得自然条件,表现边塞苦寒.

诗歌的分类鉴赏

2017—2018学年度高中培优辅导语文讲义一 ——诗歌得分类鉴赏一 一、教学目标 1、按题材归纳必修三第四单元诗歌在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上得特点; 2、掌握不同题材诗歌得一般规律; 3、学会鉴赏不同题材得诗歌。 二、教学重点 2、3 三、知识储备 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得笔触投向静谧得山林,悠闲得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得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得不满,对宁静平与生活得向往. (一)、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得不满,怀才不遇得苦闷。 B、对宁静、平与、归隐生活得向往,抒发闲适自得得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得高尚情怀与隐居生活得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得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得贫困。 (二)、明确鉴赏中常用到得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写景得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边塞诗 (一)、知识储备 边塞诗大都以慷慨激昂得情调,抒发边防将士为保卫疆土得英雄气概,在其中又融入了山水田园得技法,以刻画描写景物见长。代表作:《使至塞上》《观猎》。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1〉王昌龄:字少伯。长于刻划人物思想感情得活动,善于揭露征戍者得内心世界,揭露穷兵黩武,同情士卒,不乏慷慨豪气。《出塞》《从军行》. <2>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代表作:《燕歌行》(揭露军中苦乐不均得矛盾)《塞下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讲义(四)按题材分类 2018.3 (一)山水田园诗 1.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创作特点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3.常见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宁静平和的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4.练习 一、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①。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见之物。 (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幽”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6分) 二、(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二)边塞诗 1.概述 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军旅和战争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唐代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

诗歌分类鉴赏图表

诗歌类型主题结构特点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常用意象 边塞诗1、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与边 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2、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 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5、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 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体会边塞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是:爱国主义。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 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 ——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 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 将士的赞美之情) 2.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 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 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 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 4.用典故:表达效果: 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常见典故:龙城飞将李广、燕然、 长缨、细柳营、斩楼兰、长城自 许 边塞诗的风格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 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 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 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 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 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 想折戟断刀 豪迈旷达、雄奇壮美 豪壮悲慨、委婉清丽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 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 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 昂扬精神 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 边关、黄河、长云、雨雪、 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 象:金鼓、旌旗、烽火、 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 铩、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指少数 民族)碛西轮台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 城、玉门关、关山、阳关、 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角、鼓。5、乐曲,《折杨 咏史怀古诗 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古地-昔盛今衰、世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年华易逝 ①缅怀前贤,表达敬仰。②悲叹年华消 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③总结经验, 以古鉴今。④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寄 托国运衰微,暗含对现实的不满,借古 讽今。⑤评判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观 点 形式标志:标题 中有古迹、古人 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 “咏”,或在古 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 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 志 1、对比手法(今昔、古人今人 的对比) 2、借典抒情言志 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4、衬托,渲染与烘托 5、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含蓄蕴藉 雄浑深沉 生动形象 意象:历史人物、吴钩、 淮水、六朝、华清宫 金陵、石头城台城、六 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 巷、朱雀桥、西塞山隋宫、 隋堤、汴河、金谷园、姑 苏台、乌江亭、马嵬“玉 树”,“后庭花“指《玉树 后庭花》曲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诗歌题材内容分类整理

诗歌题材容分类鉴赏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诗歌鉴赏2 送别诗鉴赏 背柳永的《雨霖铃》 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 三:今省关中地区,古为国,项羽在灭后,曾将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 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比邻:近邻。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 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完整版)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①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③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 作者在这首诗中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看法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有何不同?请简要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二、惜别送别诗 1.把握惜别送别诗的思想内容 表达离愁别绪,多迷恋、伤感。 表达深情厚谊,多赞美、留恋。 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2、诗歌例析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题型分类及答题技巧 ——最好的巧劲,最大的捷径 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诗歌答题模板)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一.分析意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或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景:此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境:渲染了(孤寂,凄清,喜悦)情: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如: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此诗描绘了春夜的月下景色,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安的凄凉伤感之情。 诗歌鉴赏- 《月---杜甫》

①作者通过咏月抒发了哪些感情? ②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⑴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忧虑以及对家乡故园亲人的思念。作者通过描写春夜清冷静谧的月下景色,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⑵“万里”一词,a.突出空间范围之广,b.表现了广阔地天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c.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寞之情。“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经长时间飞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二.分析诗眼 提问方式:某一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春夜喜雨》中的“喜”) 答: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原到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所传达出的意境或感情。 例如:第三句(颈联)诗中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山中的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鸣、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而显得阴冷;“咽”和“冷”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烘托了幽深孤寂的景象。 三.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点明表现手法;阐释手法在句中是怎样运用的? 写出作用(烘托了或表达了...)。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怀古伤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 〈2〉描写手法: 1,衬托—正衬;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典诗歌的题材分类 中国古典诗歌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 ft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 一、ft水田园诗 1、内容 ft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ft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ft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等。 2、意象 常见意象有溪水、ft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3、思想情感 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 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4、描写手法: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例题:1、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 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 分) 8、全联视听结合(1 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 分)“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 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 1 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 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 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 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 分:答全得 2 分,少 1 关键词扣 1 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4 分:答全得 4 分,2 条3 分,1 条2 分。) 例题:2、钓船归 贺铸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三.边塞征战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

诗歌分类总结

二、赠友送别诗知识总结 (一)认识常见意象 山、古道、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曲江、杨柳、梅花、春草、燕、雁、寒蝉、夕阳、日暮、云、雨、雪、月、流水、行舟、羌笛、酒、春、秋。 歧路旁、津口、长亭间、都门外、落日余晖、流水风波、云横秦岭、路绕蜀山、杨柳依依(二)意境: 幽静、宁谧、繁丽、苍茫、悠远、深远、热烈、高远、空灵、辽阔、寥廓、苍凉、幽美、朦胧、淳朴、繁华、荒芜、孤寂、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婉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 (三)情感 ①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友人离去后茫然、怅然若失) ②激励劝勉(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宽慰) ③表明志节、坦陈心志 ④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对友人的思念 ⑤朋友间友谊深厚 (四)把握诗歌风格 伤感型:哀伤凄婉 豪迈型:慷慨旷达、坦陈心志 (五)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六)表达方式: 1、动静结合 2.烘托3.衬托(以乐景衬哀情) 4.想象(虚实结合) 5.比喻 三、解题方法 (1)考查角度 内容、情感、手法 (2)鉴赏方法 ①品意象 ②抓关键词句: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③注意手法:常用借景抒情、衬托等 二、闺怨诗常识及解题方法 (一)【主要类别】 1、闺怨诗。 2、宫怨诗。 3、征妇怨诗。 4、商妇怨诗。 5、少女闺怨诗。 (二)【闺中人的身份】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怨-------思念 (2)商妇

啰唝曲(其三)刘采春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埋怨---后悔----思念----盼归 (3)宫妇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怨------思念-----寂寞 (4)征人妇 子夜吴歌秋歌白居易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思念---担忧----厌战-----盼归 (5)少女 伤春词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尽日伤春春不知。 寂寞----哀伤 (三)【常见意象】 1、黄莺、燕子、鸿雁、鹦鹉、飞蛾、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晓风、春景、落花、杨柳、衰草、银河、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 4、花屏、章台、栏杆、高楼、宫殿、玉阶、窗、轩楼等。 (四)闺怨诗的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五)风格特色 (1)浓重的感伤色调:闺怨诗,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后悔、怨恨、思念、牵挂、寂寞、冷清、借思妇怨情表达作者人生感慨①渴望报国②壮志未酬③怀才不遇④遭受打击)之美。 (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 (3)恰切的表现手法: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烘托、虚实结合、比兴、衬托、对比。(4)语言特色:绮丽、含蓄、凄冷、伤感、哀怨、悲慨 (六)鉴赏技巧 ①点明人物身份、特征 ②说明描写手法:细节、动作、心理、肖像、修辞、景物、烘托、对比等 ③抒发的情感,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二、咏史怀古诗常识及解题规律 (一)咏史怀古诗类别: 1.咏古迹2.怀古人3.忆古事 (二)咏史怀古诗形式标志。 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归类整理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归类整理(一) 边塞诗鉴赏要诀 边塞诗鉴赏要诀一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复杂。比如说,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词大多激情奔放,而中唐以后的边塞诗词大多感慨深沉。边塞诗词的创作形式大多为古风(考虑到高考命题使用长篇古风做材料的可能性不大,故本文不予涉及)和绝句,词的数量较少。中学生在解答边塞诗词的鉴赏问题时,应掌握如下几把打开通往凯旋门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 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用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来出一道练习题:?这首诗对边塞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起了什么作用?诗的主题又是什么?请做简要的 分析。?在解答之前应抓住?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这两句,看到作者对边塞险峻山势的描写里隐含的杀机,在从全篇上加以把握,领会其主旨,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写出边塞险峻的形势以渲染气氛,预示将来激烈的战斗,富有想象。其主题是:寄予魏大以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例如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照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

诗歌鉴赏分类鉴赏指导与练习

诗歌鉴赏分类鉴赏指导与练习 诗歌鉴赏1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 一、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二、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三、实战演练 1、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2、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不过因为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一咏物诗鉴赏答案 1、白云泉白居易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个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使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柳李商隐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使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

2016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一.考点介绍:在近年的古代诗歌鉴赏题目中,比较鉴赏因其更加有利于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而逐渐成为高考的新宠。它有利于引导学生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学习。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或三首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一两个方面相同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点或相异点。考生要注意求同,更要求异。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 题。(2015 全国新课标卷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 分)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 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 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

的作用?( 6 分) 【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例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11 分) -M- 、詮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 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之荷,《系裙腰》所写是____________ 之荷。 (2) 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诗歌鉴赏按题材分的种类

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及思想情感鉴赏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1、咏史怀古诗 2、惜别送别诗 3、爱情怨女诗 4、思乡怀人诗 5、咏物抒怀诗 6、边塞征戍诗 7、山水田园诗 一、咏史怀古诗 对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就是通过分析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体会作者旧事重提的意图,把握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技法解密】 1.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多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②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③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④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2、诗歌举例 a、感慨盛衰无常及昔盛今衰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b、借古讽今、吊古伤今(伤己)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c、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①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②,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③上多! 注:①马嵬:即马嵬坡。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肋迫下,勒死杨贵妃。②长恨歌:

2019年诗歌鉴赏题材分类详细版

对近五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与思考 李钦瑜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重点考查的方向,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也极具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对高考的试题进行分析总结,让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解题中能够寻找到突破口,更好地解决问题。 所以,本文针对全国卷近五年高考(2013年至2017年)的诗歌鉴赏题进行分析研究,深入思考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在高考中突破自我、稳定发挥,进一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一、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 1.朝代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程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26.76%,这说明了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极度青睐的。为何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这两个朝代呢?归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同时无论是在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的展示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的诗歌发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并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进行多方面的尝试。2017年高考全国卷就选了欧阳修的律诗,由此可以预见2018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大。 2.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将近五年高考语文卷中所出现的诗歌进行统计,笔者发现作者的重复率极高,其中不乏学生在高中课堂了解的著名诗人,当然,也有高中课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综合统计近五年的高考语文考题发现,全国卷不会避开名家名作,其中出现的诗人有杜甫、李白、岑参、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这些诗人均是学生较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当然也有学生不熟悉的,如2014年全国卷就有无名氏的词,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一味地对名家、名篇进行关注,不然则会导致常规思维陷入窘境。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学生应该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重视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为高考做好准备。 3.选材特征分析 在近几年全国卷中,诗歌鉴赏的选材范围几乎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别都涵盖了,而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居多。如2014年无名氏的《阮郎归》,2015年岑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