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家庭建设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单位。
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非常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家庭都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已经成为许多人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一、培养家庭积极健康的氛围一个和谐的家庭不仅有积极健康的氛围,而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的。
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出榜样,尽量少发脾气,对孩子要有耐心,理解和支持;孩子也应该尊敬父母,不要对父母的言行产生过度的反应。
据研究表明,家庭积极健康的氛围可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家庭凝聚力,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合理的家庭价值观是家庭和谐的关键。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顺应时代变化,建立健康的家庭价值观,正确地看待钱、权、利和名誉。
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言行可以通过家庭的教育来塑建良好的家庭价值观,这将对家庭和谐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家庭成员之间需有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关键。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有机会向家庭其他成员表达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沟通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交流,避免矛盾和隔阂。
四、合理分配家庭责任合理分配家庭责任对于家庭和谐也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肩负的责任带来的负担进行分配家庭责任,这可以减轻一些成员的压力,避免家庭中出现过分分化的情况。
通过家庭责任的分配,家庭成员可以更加协作地在家庭生活中工作。
五、给家庭成员私人空间在家庭中,家庭成员应该有一定的个人隐私空间。
每个家庭成员应该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不要过分干涉别人的生活和工作,这样可以使家庭成员在家庭之外有一定的个人空间,减轻一些生活上的压力。
六、适应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增长和转变家庭成员在成长和转变过程中遇到各种挑战,这对家庭的和谐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长需要适应孩子的变化,不要将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而是要帮助孩子构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这可以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
建设和谐家庭

建设和谐家庭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单位。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建设和谐家庭对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家庭和谐,才能带来幸福与快乐,下面将重点介绍建设和谐家庭的几个关键因素。
一、相互尊重和理解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石。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尊重和欣赏彼此的独特之处,尊重家庭成员个体的权益和个人选择。
同时,要有耐心和宽容,尽量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想法,积极沟通解决分歧。
只有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减少矛盾,增加家庭的和谐氛围。
二、平等和公正建设和谐家庭还需要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在家庭中,不应该存在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受到公正的对待。
夫妻之间应该平等分担家庭责任,父母应该公正对待子女,不偏不倚地对待不同的孩子。
平等和公正是建设和谐家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共同经历和分享共同经历和分享是增进家庭关系的好方法。
家庭成员应该一起度过一些愉快的时光,参与一些共同的活动,增加彼此之间的默契和感情。
例如,一家人可以一起旅行、参加户外运动、做家务等等。
通过这些共同经历和分享的过程,不仅能够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维系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随时进行积极的沟通,倾听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不论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兄弟姐妹之间,沟通是解决问题和加深理解的关键途径。
在沟通中,要注重言辞的温和和理性,尊重对方的意见,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良好的沟通,矛盾和冲突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家庭关系也能更加和谐。
五、共同承担责任建设和谐家庭还需要家庭成员共同承担责任。
家务事、孩子教育、经济支出等都是家庭中必然存在的责任和任务。
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分担这些责任,不让家庭负担仅仅依赖一个人。
共同承担责任能够减少一个人的压力和负担,也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总结起来,建设和谐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和付出。
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社会风气。
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家庭氛围谈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有良好的教育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习惯。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平和、理智、幽默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与孩子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
切忌使用打骂、惩罚等粗暴方式,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行为规范,并监督孩子执行。
例如,对于幼儿,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用语等;对于小学生,应该培养他们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习惯;对于中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父母还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加强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父母应该主动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亲子沟通应该以平等、尊重、理解为基础,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一个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其次,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家庭卫生和环境,保持整洁、美观、舒适的生活空间。
此外,家庭成员还应该注重家庭文化的建设,多读书、多学习、多交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修养。
五、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增强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建设和谐家庭

建设和谐家庭建设和谐家庭一直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的重要目标。
一个和谐的家庭不仅可以给予成员心灵的慰藉和归属感,还能够培养健康、快乐的下一代。
本文将探讨建设和谐家庭的几个关键要素和方法。
1. 尊重与理解相互尊重是建立和谐家庭的基石。
成员之间应该学会尊重对方的感受、意见和需求。
家庭成员应该开放心态,倾听并理解彼此的观点。
通过交流和沟通,解决矛盾和分歧,培养共识和包容。
2. 爱与关怀家庭成员间的爱与关怀是建设和谐家庭的核心。
亲情和友情相互交织,在家庭中传递温暖和安全感。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支持,体贴关怀,彼此分享喜悦和忧愁。
通过表达爱意和关心,增强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增进家庭和谐。
3. 公平和公正在和谐家庭中,公平和公正是关键的价值观。
家庭成员应该学会平等对待,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个成员。
公平的分配资源、时间和责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公正感和团结力。
公正和平等的家庭环境将有助于建立持久的家庭和谐。
4. 沟通和协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商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和矛盾,维持家庭和谐的稳定。
家庭成员应该保持开放的交流渠道,鼓励积极的对话。
通过平等和友好的协商,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并制定共同的规划和目标。
5. 树立良好的家庭价值观一个和谐的家庭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念来引领。
家庭成员应该共同树立起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如诚实、宽容、助人为乐、勤奋等。
这些价值观将成为家庭行为的基准,为每个成员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维持家庭和谐的平衡。
6. 培养良好的家庭习惯良好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例如,共同进行家务劳动,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共同参与户外活动等。
这些习惯不仅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亲密度。
7. 共同建立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制度。
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商讨并制定家庭规则,以保持家庭秩序和稳定。
这些规则可以涵盖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方方面面,通过明确的规定和遵守,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自觉性。
建设和谐家庭促进家庭幸福

建设和谐家庭促进家庭幸福一个和谐的家庭是每个人追求的梦想,它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关爱和支持的结果。
而建设和谐家庭则是促进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沟通、理解、平等和宽容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家庭。
首先,沟通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基础。
无论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还是兄弟姐妹之间,沟通都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桥梁。
家庭成员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积极倾听对方的意见和需求,避免信息传递不畅或误解发生。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共同商讨家庭事务,增强家庭凝聚力。
其次,理解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和包容,不要过分苛求对方,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感受和处境。
通过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的了解,进一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第三,平等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关键。
无论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或地位,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对待。
夫妻双方要平等分担家务和育儿责任,尊重对方的选择和权利。
父母要给予子女平等的教育和关爱,不偏袒某一方。
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相待,会有效地缓解家庭中的紧张氛围,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
最后,宽容是建设和谐家庭的关键。
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和分歧,但是宽容是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家庭成员应该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不要追究过去的过错,而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宽容可以帮助家庭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模式,减少矛盾和争吵,促进家庭的幸福和谐。
总结起来,建设和谐家庭是促进家庭幸福的关键所在。
通过加强沟通、理解、平等和宽容,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协作,解决问题,增进彼此的感情。
只有家庭和谐了,才能让每位家庭成员真正感受到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建设和谐家庭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的福祉所在。
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吧!。
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

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基,是情感的港湾,也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环境。
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沟通、尊重、包容和共同成长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
一、沟通是关键沟通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也是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要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首先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
在沟通中,成员们要有耐心倾听,尊重彼此的观点和感受,并且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及时沟通有助于解决误解、避免积怨的产生,同时也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
二、尊重是基础尊重是维系和谐家庭关系的基础。
家庭成员应该相互尊重对方的独特之处、意见和决策。
尊重是平等对待的表现,不应该有威胁、轻视或者歧视的行为。
每个家庭成员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只有在双方都感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够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包容是宽容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有过错和犯错的时候。
家庭成员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彼此,理解并接纳每个人的差异。
包容并不意味着放任和纵容,而是在相互体谅和理解的基础上,给予他人改正错误的机会。
家庭中的包容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
四、共同成长是目标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成员们共同努力,共同追求更好的目标,并相互支持,共同成长。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做贡献。
共同成长不仅仅是物质层面上的共同努力,更是精神层面上的共同追求。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课程或与其他家庭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实现共同成长。
在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的过程中,家庭成员还需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以及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支持、宽容和鼓励也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每个成员都付出努力,才能够实现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
总之,建设和谐的家庭关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尊重、包容和共同成长。
只有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每个家庭成员才能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如何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何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各种问题,例如亲子关系疏远,夫妻关系紧张,家庭暴力等等。
如何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一、理解和谐家庭的意义和谐家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关爱,形成一种互信、互助、互敬的关系,共同创造幸福、宜居的家庭环境。
一个和谐的家庭可以带给人类无限的慰藉和庇护,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
二、亲子教育是重中之重亲子教育是营造和谐家庭的基础。
父母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
他们不仅要亲自示范正确言行,还要及时纠正孩子错误观点和行为。
另外,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给予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和成长,建立起家庭内部的平等和信任。
三、夫妻关系的维护夫妻关系对于家庭的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夫妻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学会倾听和理解对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所以夫妻之间有分歧是很平常的,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分歧。
夫妻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互相谅解和支持,逐渐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婚姻关系。
四、营造家庭气氛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也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环节。
家庭氛围应该是轻松、温馨和积极的。
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建立互助精神和家庭团结。
此外,在家庭中,人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其他成员的需要和情感,建立一种相互关爱的精神,给予成员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
总之,营造和谐家庭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和努力,需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上进和进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只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为我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感受,帮助我们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石,而家庭教育则是塑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环节。
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品质,增进亲子关系,使得家庭成员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
1. 温馨的家庭环境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对于营造和谐氛围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温暖的家庭氛围来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结。
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共进晚餐,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增加交流的机会。
家庭中可以摆放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激发亲情。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创设一个孩子自己的独立空间,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尊重。
2. 尊重和倾听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倾听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论是父母还是兄弟姐妹之间。
家长要给予孩子充足的关注和倾听空间,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并积极引导他们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和倾听。
同时,家长也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心。
3. 共同参与家务活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家务活动有助于增进家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家务分工,让他们学会独立处理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摆放餐具、整理房间等。
通过共同参与家务,孩子能够培养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能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
4. 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良好的沟通习惯对于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应该耐心倾听孩子解释,并给予合理的批评和建议。
同时,家长也应该主动与孩子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并与他们一同制定家庭规则。
5. 培养共享家庭活动的习惯共享家庭活动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郊游、野餐等,也可以在家中举行一些团队游戏或亲子阅读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家人的亲密感,还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和谐家庭建设
——罗碧松
家庭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休息和生活的港湾。
上至社会名流,下至平民百姓,事业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帮助,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
对于将近而立之年我来说——家庭是我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基。
她哺育了我,让我健康茁壮的成长;她培养了我,使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馨;她塑造了我,让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
对于家庭而言——我是家庭的基本组成部分。
家是一个集合。
因此,和谐家庭的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子集及子集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家庭各基本成员去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家庭,对于个人而言:立身、处事、敬业、治家是关键。
立身: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谈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也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更说明了人成于家、立于世的根基。
处事:人是社会性动物,要立于世必须要与他人发生交际,从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来看,人类所追求的是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它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统一,而世事的繁杂、人情冷暖需要我们能够保持自己的一寸净土——家该是最纯洁之地。
清·张履祥在《张园先生全集》中讲到“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
若子弟在家庭,不敬信父兄;在学堂,不敬信师友,欺诈傲慢,习以性成,望其读书明义理,向后长进,难矣。
”对于家庭的和谐建设,处事的学问也简单而复杂着。
敬业:勤为本,诚立身。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踏踏实实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对于工作,我们要有勤劳二不辞辛苦的敬业之心。
清朝曾国藩在《曾文正公家训》中告诫“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
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
治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给我们树立了治家的基本准则。
以上几点都做好的话说明你已经是一个优秀的家庭成员了,但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要建立一个和谐家庭还要有认同,平等,责任,友善,健康,创造。
认同。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与基石。
“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
柔也。
”夫和妇柔是夫妻相爱的关键。
所谓“和”,即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时,不走极端,保持心平气和的理智。
所谓“柔”,即柔顺温和。
夫和妇柔,就会相亲相爱,夫妻出现矛盾就会很容易化解。
夫妻和睦、勤劳致富、责任共担,这是和谐家庭三个最基本的要素。
凡是和谐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认同感:我热爱我的家庭,家庭是我的归属。
有的人家庭观念淡漠,就是没有归宿的感觉,“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是流行歌里面的词,反映的就是对家庭缺乏认同的现象。
平等。
家庭整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夫妻间互敬互爱,兄妹、姐弟平等和睦,长幼之间平等而和谐,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和谐家庭建设的客观要求。
责任。
家庭是一个系统,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份子,系统的完整与否,与成员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所以,和谐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对这个家庭负责,承担一份家庭的责任。
由于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家庭责任也就是社会责任。
友善。
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的。
作为和谐家庭,除了家庭自身和谐外,还应和周围的其他家庭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互帮互扶,携手共建和谐家园;要热心公益,积极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与社会和谐相处;要有环保意识,把自然环境当作家庭的一部分,爱护自然,保护生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健康。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追求,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家庭健康既指每个成员生理和心理健康,也指整个家庭形成一个热爱生命、互帮互爱、乐观向上、和睦相处的文化氛围。
正像各种高低强弱不同的音符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才能谱写出和谐的乐章一样,在家庭系统中,每个要素只有和谐相伴,才能弹奏出美妙的家庭协奏曲。
创造。
家庭既然是一个整体,那么每一个成员就要相互支持和鼓励,靠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同时又要人人节俭,珍惜社会财富,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浪费。
提倡“健康自强、文明自律、追求新知、爱好学习”的家风,摒弃“堕落萎靡、放纵自弃、饱食终日、不学无术”的劣习。
做到“起居有常,锻炼有方;热爱生命,珍惜健康;少生优育,守法遵章;远离毒品,抵制赌黄;求知好学,文明高尚”。
在此基础上,创造和谐的、富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家庭系统,使其具备不竭的发展动力,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总之,我们每个人在家庭中应尽的道德责任和相应的角色义务,构建了彼此关怀、相亲和睦的理想家庭图景。
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需要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