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劳动与技术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500字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500字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提高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常见工具的使用与维护3.常见材料的加工方法4.创新设计与实践5.团队协作与沟通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材料的加工方法、创新设计与实践。

2.教学难点:工具的熟练使用、创新设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概念(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特点及相互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劳动与技术实例,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

(4)课堂小结2.第二课时:工具的使用与维护(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工具在劳动与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锤子、螺丝刀等。

(3)演示工具的使用教师现场演示工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工具的使用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

(5)课堂小结3.第三课时:材料的加工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材料的加工方法。

(2)讲解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详细介绍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如切割、打磨等。

(3)演示材料加工方法教师现场演示材料加工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工过程。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

(5)课堂小结4.第四课时:创新设计与实践(1)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设计的方法。

(2)讲解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详细介绍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实用性、美观性等。

(3)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创新设计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创新设计的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新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供参考)

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植物;2、了解植物与生活的关系;3、知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植物植物,也称为绿色植物(Viridiplantae在拉丁语中),是活的有机体的王国包括植物界的多细胞组织开花植物,松柏类、蕨类和苔藓,以及,根据定义,绿色的海藻,但不是红色或棕色海藻像海藻,也没有真菌或细菌。

二、植物与生活花草树木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自己住的地方会养点花草,房子四周,花园无处不存在。

生活与植物总是联系一起的。

古人更不必说,那时候的环境非是现在可以比的。

而在人们聚居的村落,更是环绕了一大丛青翠的竹林。

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也是在一大片大片的绿色中。

在满目的绿色中生活和现在身边就几抹绿色的日子比较,还是环境好给我的感觉好啊。

只是城市的好和乡村的绿色在一起的时候太遥远了,还可能只在梦中。

在城市里,绿化早就是城市规划里重要的一环,不会存在完全是钢筋混凝土做出的牢笼。

不论是行道树,花园都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全不可想象,在没有植物的地方生活将是什么样子的,或许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三、植物与环境自古以来,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着人类的生活环境。

在植物王国里约有7000多种植物可供人类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

民间草药约有5000~6000多种,现代药物中有40%来自大自然。

科学家还从美登木、红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质,其疗效十分明显。

绿色植物是生态平衡的支柱,因为植物能净化污水,能消除和减弱噪声,能耐旱固沙,能耐盐碱、耐涝,能监测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利用光能,制造氧气。

固定CO2,合成有机物。

风固沙,加速降尘。

调节气候,增加降水。

吸收毒物,杀灭病菌。

指示植物,监测环境。

五颜六色,美化生活。

布置作业:1、活动:看图并回答问题2、小组活动:制作一个植物标本。

教后反思:第二课植物生长与环境教学目标:1、了植物生长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2、知道环境中的温度、水份、光照、土壤等对植物的作用。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

3.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劳动等。

2. 技术:手工技术、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等。

3. 生活技能:烹饪、缝纫、修理等实用技能。

4. 实践操作:电路连线、植物培育、简单机械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原理和应用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导入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不同类型的劳动和技术,介绍各种类型的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通过实例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3. 实践操作(30分钟)在实验室或实践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电路连线、植物培育、简单机械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

4. 生活技能培养(20分钟)通过示范和指导,教授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烹饪、缝纫、修理等,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用技能。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引导学生延伸思考劳动与技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影响。

七、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以及生活技能的掌握情况。

八、课后作业1. 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练习生活技能,如烹饪、缝纫、修理等,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以上是一份中学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的大致框架,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

劳动与技术优质课教案初中年级学科: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时:1课时教材:《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2.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4. 学会运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劳动与技术是密不可分的?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技术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是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3. 教师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劳动与技术?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劳动与技术的能力。

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同感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1.1.1 了解不同类型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1.2 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及其应用1.1.3 学习基本的木工和金属加工技术1.1.4 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技能1.1.5 学习基本的纺织和裁剪技能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2.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2.2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1.2.3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1.2.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3.1 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爱1.3.2 培养学生对劳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劳动意识1.3.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二、教学内容2.1 工具与材料2.1.1 掌握常见的手工具和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2.1.2 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2.2 机械原理与应用2.2.1 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2.2.2 学习简单的机械制图方法及应用2.3 木工与金属加工2.3.1 掌握木工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2.3.2 学习基本的木工结构和加工技术2.3.3 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工艺2.3.4 学习基本的金属加工技术,如钳工、铆焊等2.4 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2.4.1 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和原理2.4.2 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2.4.3 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组装与制作实践2.5 纺织与裁剪2.5.1 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的特性和用途2.5.2 学习基本的纺织工艺和技术2.5.3 掌握简单的裁剪技能三、教学方法3.1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工具和材料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和使用方法3.2 操作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跟随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技能3.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机械原理、工艺技术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4 项目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践项目,如木工制作、金属加工、电子产品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教学过程安排4.1 第一周:工具与材料基础知识介绍常见的手工具和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4.2 第二周:机械原理与应用学习简单的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并进行相关练习4.3 第三周至第四周:木工与金属加工技术掌握木工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基本的木工结构和加工技术,了解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工艺,学习基本的金属加工技术4.4 第五周至第六周:电路知识与电子产品制作学习简单的电路知识和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电子产品组装与制作实践4.5 第七周至第八周:纺织与裁剪了解不同纺织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学习基本的纺织工艺和技术,掌握简单的裁剪技能五、教学评估方式5.1 日常学习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5.2 成果展示评估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项目,如木工制作、电子产品制作等,评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3 综合测试评估组织统一的笔试与实践技能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六、教学资源准备6.1 实验室设备及工具准备木工加工设备、金属加工设备、电子制作设备、纺织加工设备等6.2 教学资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课件、案例分析数据等教学资料6.3 实践项目资源准备所需的实践项目材料,如木材、金属材料、电子元器件、纺织材料等以上是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和应用,学习基本的木工、金属加工、电子制作、纺织与裁剪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与热爱。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知识点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知识点

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知识点
劳动与技术科目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
学生的技能和实用能力。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
习许多实用技能和知识,包括机械原理、电子电路、木工、钳工等。

以下是八年级劳动与技术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是制造、运动和变形机器的科学原理。

它主要涉及机
器的结构、作用和性能。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机
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学和运动学,以及如何设计、制造和调整
机器。

2. 电子电路
电子电路是电路中的电子元件。

电子电路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电脑、手机、电视机等。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
将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荷、电动势、电流和电阻等。

3. 木工
木工是一种手工技能,它涉及设计、制造和安装木质家具和装
饰品等。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木工工具
和如何设计、制造和安装各种木制品。

4. 钳工
钳工是一种金属加工技能,它涉及金属的设计、制造和加工。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钳工工具和如何设计、制造和加工各种金属制品。

5. 塑料加工
塑料加工是将塑料制品制造的过程。

在八年级劳动与技术中,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制造各种塑料制品,例如塑料管、塑料板、塑料桶等。

总体而言,八年级劳动与技术课程将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实用的
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将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劳动与技术,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并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八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

2.掌握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2.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3.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教学准备1.课本《劳动与技术教程》2.板书工具和素材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1.引入课题(5分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现象,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

2.探究定义(10分钟)–让学生自行查阅课本,找出劳动和技术的定义,进行讨论和分享。

3.教师讲解(15分钟)–详细解释劳动和技术的概念,并给出适当的实例进行说明。

4.概念巩固(10分钟)–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设计一个海报或PPT,将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进行展示。

第二课时: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1.复习(5分钟)–进行前一节课内容的复习,通过问题回答的方式。

2.探究活动(15分钟)–给学生分发任务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要求他们分组讨论并找到具体例子。

3.分组汇报(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典型的劳动与技术活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4.活动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自行寻找新的劳动与技术活动,并进行简短的口头介绍。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应用1.引入实例(10分钟)–通过教师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案例分析(15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一个具体的实例,描述劳动与技术的应用情况,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分组讨论(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应用案例进行讨论和准备,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4.案例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进行案例分享并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作业1.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看法。

2.做一个调查,找出身边的3个劳动与技术活动,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又能够通过实例和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2.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2.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3.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4.劳动与技术的应用5.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实践操作中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1.导入老师与学生互动,谈论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含义。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包括劳动的定义、技术的定义以及劳动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3.案例分析老师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

4.课堂小结第二课:劳动与技术的历史发展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人类历史,思考劳动与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包括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工业革命等。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4.课堂小结第三课: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1.导入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劳动与技术?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课堂小结第四课:劳动与技术的应用1.导入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讲解老师讲解劳动与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应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3.案例分析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劳动与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成果。

4.课堂小结第五课: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操作1.导入老师提出实践操作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本年级:八年级上学期科目:《劳动与技术》:琼2015年秋第一单元植物与植物栽培初步第一课认识植物(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二)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本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过去的“会听”逐渐变为“会学”,并在学后还要“会讲”、“会用”的成才目的。

本案例的总体思路是让学生学会认识植物,并能通过某一植物的特征查找到它的种名和学名。

其共分为3 个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在外形上的特点。

主要采用讲授法;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对植物进行记录。

主要采用教师展示学生实践的方法;第三课时让学生学会根据植物的这些特征运用植物检索表查找到植物种名的方法。

并从中体会分类的思想。

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引入以学校栽培的“火棘”的果实介绍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思考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火棘的果实非常艳丽,而且校园中也非常常见,学生一般都有注意过,所以选择它。

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动。

如何观察某一植物师讲解:观察植物首先需从了解植物的分类着手,然后再从树型与树干、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去了解。

1.植物可分为哪些种类?2.从分类来看,植物主要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

这个问题主要是复习巩固3.树木的树型有哪些?(绝招一:看整棵树的树型)有塔型、圆型、伞型、正三角型等由于学校的树木有限,在图片介绍的基础上可以带学生去观看学校中的树木树型有哪些。

4.如何认识树木的茎干(绝招二:看茎干)植物可区分为草本与木本植物等二种。

有时又根据树木的大小分为乔木和灌木。

树木是木本的植物,它的树皮有不同的样子,有细纵裂、光滑、班驳裂、斑点与环纹等5.比一比植物的叶子形状。

(绝招三:看叶形)叶形有针形、线形、披针形、倒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倒卵形、心形、菱形、圆形与盾形等。

叶子的形状介绍尽可能地采用实物,这样可以更加直观。

但是受条件的限制可以用图片来代替。

6.认识植物的花、果实与种子花可从花瓣、颜色、花形、排列方式等区别果实有浆果、核果、肉质聚合果、荚果、蓇葖果、蒴果、坚果、球果、翅果与隐花果等。

种子可以藉着水、风、鸟、虫、本身的弹力与被吃等方式传播。

总结:正常情况下认识植物就要从植物的树型、茎干、叶形、以及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特征入手。

但是由于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具有季节性,使得它们虽然作为区别植物的主要特征,却并不常用。

反而更多地用到其他的一些特征。

作业:观察校园中植物的各种器官分别属于什么形态,并加以记录。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认识并了解校园的植物。

3、学会如何对一株植物进行记录。

4、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查找植物并了解植物。

过程与方法:1、以观察校园植物为基础,让学生从时常接触的校园中,培养观察调查植物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植物检索表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校园植物,能够欣赏并爱护校园的植物,并且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对植物的认识,体验探索的乐趣,尝试自己查找资料成功的喜悦。

引入从第一课时的作业引入如何记录校园内的一棵植物呢?教师展示出示一分植物的记录表。

(以雪松为例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记录的顺序:先整体后局部,然后按照茎、叶、花、果实、种子的顺序进行记录。

雪松(喜马拉雅雪松) Cedrus deodara (Roxb.) Loud. 松科常绿大乔木,高达50 米。

主干挺直,壮丽雄伟。

树皮灰褐色,幼时光滑,老年裂成鳞片状剥落。

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小枝微下垂,下部枝几近地面,形成塔形树冠。

叶针状,蓝绿色,在长小枝上螺旋状散生,短小枝上则为簇生。

雌雄异株,少有同株,雌雄花球均单生枝顶,雄球花近黄色,雌球花初紫红色,后转淡绿色,10~11 月开放。

球果椭圆状卵形,形大直立,翌年10 月成熟。

关于雪松的种名和学名学生可能不了解,可以不作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试着对一棵校园中内的植物进行记录学生体验、记录方法、总结、对学生的记录进行评比。

第三课时引入从第二课时记录表的例子—雪松出现的学名和种名引出问题:对于不知道名称的植物我们如何去认识去了解它,又如何知道它的名称呢?(我们已经仔细观察了某一植物的特征,那么又如何知道它的尊姓大名呢?)教师展示出示一张检索表(讲解)检索表附在后面学生活动4 人一组,利用《浙江植物志》查找校园中的植物名称。

各组分工各自查找校园内的植物名称教师给予适当帮助。

作业:学生课后分别与别组同学进行交流,整体认识校园植物。

检索表(1)草本植物,须根茂密,茎较短,叶披针型;窄早熟禾,须根少,茎较长,叶披针型;(2)木本植物,叶色深,背面有白色绒毛,幼茎老茎差别明显,树皮灰绿色,发白;(3)乔木,幼茎老茎差别不明显,叶色浅,背面无绒毛,树皮褐色;毛白杨;有纵纹加拿大杨(4)灌木、常绿灌木,叶片长约1.5~3 厘米,倒卵形,全缘;幼茎四棱形;小叶黄杨,叶片长约3~5 5 厘米,椭圆形,具波状锯齿;幼茎圆柱状,大叶黄杨(5)落叶灌木,小叶卵圆形,细小圆钝,叶缘具齿;枝上有刺,黄刺梅小叶披针形,叶缘尖锐,具重齿;枝上无刺珍珠梅第四课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学习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了解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重点: 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难点:通过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的调控,可以使植物生长的更好。

教学准备:提前两周让学生向家长了解一些农作物的生长知识,并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并作好观察记录。

讲授新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田里的农作物长的很好,可有的确实“奄奄一息”的状态。

是不是栽种这些农作物的叔叔、阿姨没有认真打理自己的田地?还是有其他的原因?(板书课题)出示自学指导阅读课本第14页到15页,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这些基本条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3)影响植物生的基本要素有哪些?(4)这些基本要素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的作用?导学步骤:1、学生自学课本,教师巡视;2、抽取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检查自学情况;3、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1、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条件,环境条件越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要求,植物的生长发育就越好。

2、光、温度、水分、养分和空气是普通生物生命过程中不可缺一不可的升华田间,它们也是栽培好植物的基本条件。

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间有着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3、影响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光、温度、空气、水、土壤。

光:一般指太阳光,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提供了动力,同时还会引起大气、水分、气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改变。

温度:一般来说,植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

空气: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

第二单元走进蔬菜世界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里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

2、通过调查讨论,激起学生对学习蔬菜栽培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菜篮子蔬菜的特点及闻名遐尔的中国蔬菜【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饮食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了。

家里的菜篮子里每天都装着许多新鲜的菜。

每天上午去菜市场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蔬菜。

(板书课题:走进蔬菜世界)二、知识探讨出示一些蔬菜图片,引导学生探讨下列问题:(1)你家的菜篮子里一般是什么菜?你的家人喜欢吃哪些蔬菜? (青菜、白菜、黄瓜、茄子、西红柿等)(2)我们经常食用的菜有哪些?其中哪些是蔬菜?怎样的菜是蔬菜?(3)你一定逛过菜市场。

菜市场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露天菜摊、室内菜场、超市菜柜)(4)什么是“净菜”?净菜有什么特点?购买净菜有什么好处? (干净卫生,食用方便卫生,对人体健康有好处)(5)人们常把蔬菜分为哪几类?根据是什么? (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6)在菜市场中有哪些蔬菜是本地生产的?哪些主要是从外地运来的?三、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2)蔬菜市场有哪几种主要类型?(3)蔬菜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依据是什么?第六课时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教学目标】 1、进一步详细了解蔬菜的种类及特点;2、了解经常食用的蔬菜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教具准备】图片,几种蔬菜实物【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一个庞大的植物系列,我国蔬菜的种类繁多是世界闻名的。

同时蔬菜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时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了解蔬菜的种类、特点及营养成分。

(板书课题:蔬菜的分类及营养成分)二、知识探讨1、复习:上节课我们对蔬菜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回忆一下蔬菜可分为哪几类? 依据是什么? 总结:根据蔬菜生长发育的习性和栽培特点。

大致可以将蔬菜分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十类。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分别举出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类、薯芋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水生蔬菜类和多年生蔬菜类等各类蔬菜至少三种具体蔬菜。

(2)各类蔬菜各有什么特点?生长发育习性和栽培特点是什么?(3)根据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性,可将蔬菜分为几类? (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4)放心菜、无公害蔬菜、一般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五类各有什么特点?检测的标准是什么?(5)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你知道你平常经常食用的蔬菜有哪些营养成分?三、布置作业回答下列问题(1)简单介绍白菜类、根菜类两种蔬菜的特点。

(2)蔬菜的营养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第七课时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学目标】 1、了解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2、了解蔬菜的栽培方式、生长习性与生长环境。

【教学重难点】蔬菜的来源与生长【教具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十分简单,你们有人会毫不犹豫地说:“蔬菜当然是从地里种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