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流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流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流水》这首乐曲,感受其优美、轻柔的音乐情绪,理解“流水”作为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感知生活、感悟自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培养其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理解“流水”这一音乐主题所表达的意境。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知到“流水”这一自然现象所蕴含的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流水》这首乐曲的音频文件,以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准备乐器演奏《流水》的音频,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乐曲的情绪和节奏。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背景和内涵。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师生共同欣赏,感受古筝优美的音乐形象。
2. 请学生回忆欣赏曲目的音乐形象,引出古筝这一乐器。
(二)新授教学1. 介绍古筝的基本知识:了解古筝的构造、音区、演奏时手指的特点及用力方法等。
教师利用实物展示,详细介绍古筝构造及演奏技巧的基础知识。
2. 学习演奏古筝的坐姿及指法,了解轻、柔、稳的基本演奏技巧要求。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仔细观察并认真学习。
3. 欣赏《流水》乐曲,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 学习第一部分旋律弹奏,初步掌握基本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分句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节奏练习教师出示各种不同节奏型卡片,学生用笔在纸上击拍打出各种不同节奏型,当教师出示配有表情、节奏、力度提示的《流水》谱例时,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音乐。
(四)表演教学学生学会第一部分旋律后,尝试加上手腕在弦上的移动(撑、挑)来表现乐曲优美意境的轮音,并用吟音弦组合奏法在弦上作上下吟动,模拟“潺潺流水”之声,创造优美的意境。
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指导,适时鼓励,提倡创编。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1单元欣赏《流水》word教案2

《流水》教案教学目标:一、学生古琴曲让学生了解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
二、通过欣赏体验,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独到魅力。
三、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一、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展示课件:古琴图片,简介古琴文化及相关知识。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古琴最常用的定弦方法被称之为“正调”,如果我们用唱名来说的话,应是这样:Sol、La、Do、Re、Mi、Sol、La。
古琴采用的是独到的记谱方法,称作“减字谱”。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看到林黛玉弹琴时用的谱子,惊呼“妹妹近日愈发长进了,看起天书来了”。
这种“天书”发明于唐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减字”,就是将古琴的演奏技法术语所用的字加以简化,比如弹琴时右手的“勾、剔、抹、挑”,就变成了“勹、易、木、乚”;左手的“吟、猱、绰、注”,就变成了“亽、犭、丄、氵”;再加上弦数、徽位的提示,就形成了减字谱。
2、欣赏作品《流水》。
(1)看视频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2)介绍《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进来;(3)作品欣赏:琴曲《流水》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描绘了涓涓的山泉和小溪,也刻画了奔腾的江河与大海,表现了人们对富于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心爱和赞颂。
乐曲为繁复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三段。
这段音乐歌唱性较强,富于欢乐、跳跃的音乐个性。
创造了流水在高山峡谷中自由自在流淌的意境。
第二部分包括四、五两段,是乐曲的展开部分。
《第一单元 音乐故事 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音乐故事广陵散》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其历史背景、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方面。
2. 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要阅读关于《广陵散》的背景资料、历史故事、音乐分析等,加深对这首古典音乐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广陵散》的音乐风格、演奏技巧以及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3. 创作音乐小故事:学生根据自己对《广陵散》的理解,创作一个小故事,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发挥想象,讲述一个与《广陵散》相关的故事。
4. 完成课后习题:教师会在教材中提供一些与《广陵散》相关的课后习题,学生需要认真完成这些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要独立完成,不能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2.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需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创作音乐小故事时,需要结合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不能随意编造。
4. 课后需要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要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字数是否达到标准等都会进行评价。
2. 作业质量:学生的作业质量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学生对《广陵散》的理解程度、创作的小故事是否真实感人等方面。
3. 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时的参与度和分享的内容也会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会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3. 教师和学生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反馈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和认识《广陵散》这首古典音乐,通过阅读、讨论、创作和习题等形式,全面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音乐《鉴赏古琴曲“广陵散”》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三、归纳总结(30s)
师:《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斗争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或许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广陵散》的这种反抗精神与战斗意志,才如此酷爱《广陵散》并对之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现在,《广陵散》,作为我国现存古琴曲之一,它不仅是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也是对如嵇康般的英雄名士的礼赞。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尊重传统文化,努力发扬我国古典音乐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粹,让古老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3min)
师:同学,你知道嵇康吗?
师:他可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之一,是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讲的这里,可能有同学要问了:这是明明是节音乐课,这和历史人物有什么关系呢?
师:在这里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相传,嵇康在一次出游中,夜宿在华阳亭,当他弹琴演奏时,忽然有一个自称古人的客人前来求见。嵇康与此人共谈音律,聊得十分投机,后来这个古人用琴弹奏了一首声调绝伦的曲子,并将这首曲子传授给了嵇康。之后嵇康酷爱此曲,但从不教人。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鉴赏古琴曲《广陵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2.聆听古琴曲《广陵散》,体会乐曲中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聆听古琴曲《广陵散》,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难点:
聆听古琴曲《广陵散》,感悟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精髓。
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

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初中音乐九年级教案《流水》、《阳关三叠》教学对象:9年级教学准备: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古琴曲,要引导学生注意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抓住音乐要素中突出的特点,引导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情。
让学生比较“泛音段”和其他段,观察、思考课本上的旋律图谱,也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古琴的音色和古曲的韵味、情感。
熟悉乐曲的主题(泛音段的旋律)。
这首乐曲中这段音乐旋律性比较强,可以用视唱法或听唱法进行学习。
如果视唱能力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熟悉之后再听时,要求学生小声随着哼唱。
听音乐时可用手指轻轻地击拍(不要出声),也还可以“闭目静听”,按节拍重音微微点头。
集中注意、体味乐曲的韵味。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
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
教材分析:《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
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
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
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
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是“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
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
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像《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3世纪便已存在。
古琴曲流水赏析

古琴曲流水赏析古琴曲《流水》赏析古琴,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深远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并成为了许多古琴曲的主要演奏乐器。
其中,《流水》是一首以描绘流水的音乐形象而著名的古琴曲,也是古琴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我们将对这首曲目进行详细的赏析。
《流水》是明代著名音乐家、古琴大师杨洪基所创作的一首古琴曲,其作品于明正德年间问世。
这首曲子通过琴音的律动、节奏以及细腻的音乐表达,巧妙地描绘了流水的情景,展示了古琴的魅力与神韵。
乍听之下,《流水》的曲调平和、滑润,仿佛流水从琴弦中流淌而出。
整个曲子舒缓又自然,节奏适中,曲式简洁而灵动。
悠扬的旋律仿佛摄人心魂,带人进入了一个宁静、深邃的自然之境。
从曲子的结构来看,《流水》采用了三段式的编曲,即头、中、尾部分。
整首曲子的调子属于宫调,主要采用了自由伴奏的形式,使琴音的流动更加自然流畅。
曲子的开头,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引出,仿佛是一条小溪冉冉而出。
接着,曲子进入中段,旋律变得稍微复杂起来,流水的声音逐渐增强,仿佛是在一个瀑布汇聚的地方。
最后,曲子以平和的方式结束,仿佛是小溪静静融入了大海。
曲子中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
首先是琴音的运用,通过琴弦挑弹、指按等技法,使得曲子的音乐表现更加细腻动人。
其次是音乐节奏的安排,通过速度的快慢、起伏的轻重,曲子的整体氛围得以凸显。
最后是音乐情感的表达,通过曲调的高低、音域的宽窄,曲子中流水的情感得以真实地呈现出来。
《流水》作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都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曲子通过对流水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邃、自由的生命气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其次,曲子既展现了古琴独特的音乐性格,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代,流水一直被视为高尚的表现方式,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心灵的净化。
而《流水》这首曲子则将这种高雅的审美与音乐表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欣赏流水教案3新人教版

《流水》教案教学目标:一、、在欣赏《流水》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对比、欣赏和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要素给音乐带来的影响,初步认识三段体。
三、通过交流、体验活动、表演、师生评价等方式来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与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欣赏热情。
教学重点: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二、学习歌曲《流水》。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乐曲和音乐实践,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自主总结古琴音色和音乐风格,感受音乐旋律,理解《流水》表现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与其向权贵屈膝,不如挥锤打铁。
”一位铁骨铮铮的男儿,用自己的信念和生命,弹出了一曲绝响。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
“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
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二、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古琴曲——《流水》。
1、学生欣赏;谈感受。
古琴曲《流水》诞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是我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曲之一。
其传谱属于明代朱权所编《神奇秘谱》(1425年)又经四川道士张孔山增加了表现湍急水流的一段,形成现在的乐谱。
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的美国“航空号”宇宙飞船,所携带的喷金唱片,录入了《流水》。
全曲共九段,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第二、第三段为“起”部,第四、第五段为“承”部,第六、第七段为“转”部,第八、第九段为“合”部。
第一段为引子,简单的曲调引出后面的主题。
第二段为主题,用泛音手法,表现轻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间淙淙欢快而出。
第三段为高八度重复主题,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实音)演奏,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曲调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如歌,似山泉汇成江河,稳健扎实地一泻千里。
第六、七两段即张孔山以流佛手法增加的两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变化的对比,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回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华夏古韵++音乐故事+广陵散+课件——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力度具有什么特点?
老师随音乐讲述《广陵散》的故事。
谢谢观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华夏古韵
广陵散
1背景介绍Fra bibliotek广陵散
广陵散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聆 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情绪具有什么特点?
音乐不但能描绘自然景象,还能讲述故事。请同学们 聆听音乐,想一想:这段音乐的速度具有什么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秉县第三中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教师小组教师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累计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 1.欣赏《流水》2.音乐故事《广陵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感受古琴曲《流水》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古琴文化、分段聆听、分析乐曲的内涵等方式来感受古琴曲《流水》所描绘的“流水”形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教学难点:
1.了解古琴的悠久历史遗迹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等;
2.初步了解古琴的演奏技法,并感受古琴的音色之美。
教学方法及措施:
乐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新课导入
导入
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的视频片段
1.老师提问:表演中击打的是什么乐曲?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古代乐器?
2.老师播放《流水》音乐片段,并提问: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它的历史有多久?
3.师生共同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说明“知音”典故的来历以及引申的意义。
课堂发展
一、欣赏古琴曲《流水》
1.出示听琴图,提示学生听琴时要“凝神静气”。
2.播放古琴曲《流水》录音,
老师提问:这首乐曲经历了梁芹多年无数古琴艺术家的传承,到今天我们还能听到它,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仔细体会,音乐从开始到结束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你有哪些感受?
3.了解中国古典音乐“静--动--静”的特点。
二、音乐故事《广陵散》
1.教师简介《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乐曲以战国时期聂政刺汉王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一种愤懑情怀。
魏晋时期,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权而遭迫害,行刑前从容抚琴,弹奏此曲,以托豪情。
2.聆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等。
3.分组讨论:这首古琴曲是如何讲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
三、集体总结《广陵散》与《流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
古琴艺术代表着中国文人的情致,体现出中国古代音乐高远的意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的古琴艺术列入了“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