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太子参产业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2024年太子参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太子参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太子参市场调研报告本报告旨在对太子参市场进行综合调研分析,以了解太子参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竞争情况,为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1. 调研背景太子参是一种名贵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中医药的普及,太子参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针对太子参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全面的调研,对于相关企业辅助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以下方法:•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市场报告等,了解太子参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

•问卷调查:设计并分发问卷,调查太子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偏好和品牌认知等。

•实地调研:走访太子参生产商、经销商、中药店等,了解产品供应链和销售渠道情况。

3. 调研结果与分析3.1 太子参市场现状太子参市场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医药的兴起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推动了太子参的广泛应用。

太子参产品形态多样,包括饮片、保健品和药酒等。

不同形态的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2 太子参市场发展趋势太子参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品牌建设:太子参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建立知名度高、品质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将更有竞争优势。

•产品创新:太子参市场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产品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开发更多形态的太子参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渠道拓展:太子参市场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中药店、保健品店和电商平台等。

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网络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企业应积极拓展电商渠道,提升产品销售量。

3.3 消费者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太子参消费者的相关数据:•购买习惯: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包装精美、品质可靠的太子参产品,更注重品牌的信誉度和口碑。

•偏好品牌:消费者在购买太子参时更偏好知名品牌,认为知名品牌产品更加安全和有效。

•价格敏感度:消费者对太子参产品的价格敏感,多数消费者更关注性价比,认为价格适中的产品更具吸引力。

贵州产太子参、何首乌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监控的探讨

贵州产太子参、何首乌等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质量监控的探讨

场 检查 ,待 公告 ) ;尤其 是施 秉 县独享 全 省乃 至 全 国


县 三基地 通 过 国家 G A P认 证 ” 之 殊 荣 。在 各 级
政府及有关部 门,各药材种植专业合社及信邦、同 济堂 、昌吴 、威 门药业等企业与有关科研 院所 的共 同努力 下 ,贵 州 太 子参 、何 首 乌 等 中药 民族 药 材 己
2 0 1 3年 9月 第 l 5卷
第 9期
中Hale Waihona Puke 现代中药M o d e m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S e p . 2 0 1 3 V o 1 . 1 5 N o . 9
贵 州 产 太 子 参 何 首 乌等 中 药材 规 范化 生 产 与 质 量 监 控 的 探 讨
M o d e m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生产研 究 与 G A P基 地 建 设 ,己有 7 0多 种 中药 材 和 企业 的 G A P基地 通过 国家 认证 并 公 告 ,取得 了极 为 可喜 成 效 ; 中 国 药 材 G A P 已 为 WT O 和 有 关 国 家
目标 ,首先 就必 须 从 中药 材 规 范 化 生 产 与其 G A P
生产 基 地 抓起 。 目前 ,贵 州 的太 子 参 、何 首 乌 、头 花蓼 、淫 羊藿 、金 钗石 斛 己相 继 通 过 国家 G A P认 证
( 金钗 石斛 于 2 0 1 3年 3月 l 9— 2 2日通 过 G A P认 证现
特色的中药农业 ;是 中药产业的源头 ,是其 “ 第一
车间 ” 。 中药 材 G A P , 自2 0 0 2年 4月 1 7日发布 与试 行 实施 以来 ,全 国 己有 上 百 个 中药材 进 行 了规 范 化

贵州栽培太子参质量评价及生长区划

贵州栽培太子参质量评价及生长区划

贵州栽培太子参质量评价及生长区划为贵州省栽培太子参的引种栽培选址和合理生产布局,以及GAP种植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该文采用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确定生态因子的贡献率,利用ArcMap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太子参的适宜生长种植区,量化太子参最优生境范围,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

贵州太子参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施秉县、黄平县、凯里市中东部、岑巩县、余庆县南部、铜仁市西部等地区。

太子参最适宜区面积达6 405.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4%。

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坡向、坡度、最暖月最高温、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干月降水量这7个生态因子对太子参的生长影响最大。

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准确对贵州栽培太子参的最适宜种植区和最优生境进行了科学综合评价,建议将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和镇远县作为值得开发的太子参潜在适宜种植区。

标签:太子参;GIS;生态因子;生长区划[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ed to study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suitability regionalization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for selecting GAP planting base location and designing rational production layout. The ecological factors and contribution rate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maximum entropy (Maxent)model. Then,the information entropy theor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ach environmental factor,and thus to determine the most limiting habitat criteria. Finally,the prob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 heterophylla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GIS spatial analysis of habitat conditions. Meanwhile,the optimal index range of ecological factors was quantified. The moderately and highly suitable habitats were mainly located in Shibing,Huangping,Cengong,the middle and east of Kaili,the south of Yuqing,the west of Tongren. The percentage of moderately and highly suitable habitats for P. heterophylla in the study area was 3.64%,and its area was 6 405.39 km2.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seven dominant ec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ed the distribution of P. heterophylla. These factors included agrotype,the warmest rain,aspect,slope,the warmest and highest temperature,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and the driest month precipitation.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GIS and Maxent model theory could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habitat suitability distribution of P. heterophylla in Guizhou. In addition,we recommended Cengong and Zhenyuan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worthy developing potential planting areas.[Key words]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GIS;ecological factor;growth regionalizationdoi:10.4268/cjcmm20161304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1]。

贵州栽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贵州栽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

贵州栽培太子参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作者:肖承鸿周涛江维克廖明武熊厚溪艾强陈传艺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06期[摘要] 目的:对贵州施秉地区主要的太子参栽培类型进行农艺性状观察与比较,为施秉太子参的选育工作提供指导。

方法:对3种太子参栽培类型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测定,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

结果:结果表明,太子参的3种栽培类型间各农艺性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多个农艺性状之间存在显著(P[关键词] 太子参;农艺性状;相关关系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 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1]。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太子参具有改善慢性心衰、改善记忆、降糖、抗氧化活性等多种功效[2-5]。

随着对太子参研究及开发利用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保健食品中的开发利用,使其需求量急剧增加,栽培规模不断扩大。

历史上贵州并无太子参分布。

贵州施秉地区最早于1992年从福建柘荣引种了太子参。

随后十多年各种植企业和种植户从宣州、南京等地区陆续引进十几批种源。

其中部分种源逐步适应了施秉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相当的种植规模,但同时也造成太子参种源混杂和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贵州太子参种质资源的保存、优良种源的筛选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已成为太子参产业化种植发展所关注的重点。

种质资源是药用植物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6]。

农艺性状主要是指可以代表作物品质特征的相关性状,具有直观、便于观察以及与作物的生产直接关联等特点,也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太子参种质资源在化学成分、遗传多样性、指纹图谱等方面已有相关研究[7-11],但对栽培太子参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评价的报道较少。

就贵州施秉栽培太子参而言,由于引种时间和原种地生态环境的差异,目前在农艺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Z h i f u j i n g y a n一、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1、中药材资源丰富贵州省黔东南州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奇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黔东南州境内现有中药资源种类达2779种(其中植物药2680种、动物药物107种、矿物药物12种),素有“苗侗药都”、“天然药库”之美称,占全省的66.1%,全省统一普查的363种重点品种中,黔东南州占328种,蕴藏量1080万吨,其中以太子参、茯苓、何首乌、天麻、半夏、桔梗等几十种道地药材而闻名。

同时,黔东南州苗、侗、瑶等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疾病的斗争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苗侗瑶医药文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医药资源,并创办了《苗族药物集》和《侗族药物集》,为发扬黔东南州民族医药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底,全州累计种植中药材100余万亩,主要有太子参、钩藤、天麻、杜仲、淫羊藿、石斛、茯苓、白及、半夏等75余个重点品种.按照省级农业园区标准,黔东南州累计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5个,形成了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区;以剑河、锦屏、黎平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区;以黄平、凯里、丹寨为中心的白芨产业区;以雷山、台江、施秉为中心的天麻产业区;以黎平、锦屏、剑河为中心的茯苓产业区。

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廖、剑河钩藤、黎平茯苓、雷山乌杆天麻、榕江葛根6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0余万亩。

3、中药材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通过招商引资及培育,进一步壮大中药材产业龙头企业。

截至2019年底,全州参与药品生产企业15家,种植生产经营企业132家,如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贵州同源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金草海药材发展有限公司、贵州康源铁皮石斛农业科研开发有限公司等。

4、中药材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中药材产业作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十二大”农业产业来发展,对老百姓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州出台了《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中药材产业布局、基地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品牌创建、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上进行规划,在组织上,安排有专门的州领导领衔推进。

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施秉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调查

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施秉县发展中药材生产的调查
20 5 0户 、 8 0 4 O亩 、2 6 1 0万 元 、 84 6 0元 ;2 0 0 O年 全 县 种 药 农 户 达 到 了 2万 户 ,种 药 材 3万 亩 , 创产 值 2 0 0 0万 元 以 上 ,为 国 家 创 税 1 0万 元 。一 些 药 材 种 植 5
施 秉县 发 展 中药 材 生产 的调 查
维普资讯
结 构 调 整
现在 以下 三 个 方 面 :
是 经 济效 益 明显 。 1 9 97 年 全 县 有 中 药 种 植 户 4 0户 , 0

种 植 面 积 10 0 0亩 ,收 入 3 0万 0 元 ,户 均 收 入 7 0 5 0元 ;19 9 8年 分 别 为 7 0户 、4 0 0 8 0亩 、 10 20 万元 、 . 1 7万 元 ; 9 9年 分 别 为 19
施 秉 县 调 整 农 业 结 构 大 体 人 了 品种 多 样 化 、管 理 科 学 化 、 种 苗 场 ,当 年 药 材 收入 达 8 0万
实 0万元 。 经 历 了三 个 阶 段 :一 是 19 种 植 规 范 化 、 面 积 规 模 化 阶 段 元 . 现 利 润 4 9 2~ 二 是 提 高 了 复 种 指 数 。 在 19 9 6年 为 探 索 阶 段 。19 9 2年 冬 并 建 立 了信 息 机 构 、加 工 企 业 从 湖 南 廉 桥 引 进 生 产 周 期 短 的 和 药 材 市 场 ,使 中 药 材 生 产 步 中 药 材 产 业 的带 动 下 ,改 变 了 太 子 参 、元 胡 、 白术 等 药 材 品 人 产 业 化 经 营 的 轨 道 ,成 为 施 过 去 单 一 种 植 粮 食 作 物 的 生产 种 , 植 面 积 10亩 , 此 拉 开 秉 县新 兴 的支 柱 产 业 。 9 9年 , 结 构 ,出现 了 药 材 与 玉 米 套 种 , 种 0 从 19

施秉县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施秉县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

施秉县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摘要通过对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GAP生产基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研究,提出了太子参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结合中药材GAP规定要求,探讨了如何提高太子参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太子参;种植技术;贵州施秉贵州省是我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自古有“川、广、云、贵,四大药材”之美誉。

对于GAP基地认证工作也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贵州省信邦药业公司位于施秉县牛大场镇山口村太子参、何首乌种植基地,在全省首家通过了国家GAP认证,在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率先在省内迈出了第一步。

太子参是近30年来由野生变为家种的一种常用药材,最初以福建、安徽、江苏等地为主要生产区。

1992年施秉县开始引种栽培,主要是利用开荒地、坡地进行种植。

经贵州省药检所和贵阳中医研究所等部门检测结果表明,贵州省施秉县生产的太子参总皂式含量为0.213%、总黄酮含量为0.054%、氨基酸总量为10.041%(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为3.629%,占氨基酸总量的36.14%),综合指标略高于其他产区。

笔者于2007年5~7月对该基地的基本情况及基地在通过GAP认证后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就太子参规范化种植技术进行了探讨,供各地参考应用。

1基地概况1.1自然条件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北部。

施秉县中药材资源丰富,虽种植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

地处北纬27°和东经107°地带,云贵高原东部,海拔在486~1 869m之间,境内山脉纵横,丘陵起伏,面积1 542km2。

全县辖8个乡镇、107个村、965个村民组,总人口14.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杜仲、天麻、白芨、金银花等药材千余种。

从小面积种植五倍子、天麻、吴茱萸、茯苓等药材开始,在短短的10年内已发展到种植面积2 000hm2以上,年产值1 800万元,成为贵州省中药材的生产中心。

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作者:刘斌陈军义孙兴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15期[摘要]为理性发展贵州省太子参产业,对全国太子参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并对贵州省发展太子参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太子参;开发利用;市场需求;市场前景[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太子参为传统清补中药,别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米参等,系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 lariaheterophylla(Miq.)Pax)的干燥块根,自1963年就开始收载于《中国药典》。

太子参主要化学成分含有环肽类、氨基酸、皂苷类、糖类、醛类、醇类、脂类、类黄酮、挥发油及微量元素,具有抗疲劳、抗应激、保护心脏、增强免疫力、抗氧化、降血糖血脂,以及止咳镇咳、抗病毒、改善记忆力、延长寿命等药理作用。

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其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等症。

作为贵州省重点发展的道地、大宗中药材品种,2015年全省太子参种植和野生保护抚育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为1.68万hm2、9.04万t、11.47亿元,连续4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太子参主产区,其中施秉县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

本文通过对全国太子参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总结分析,并对贵州省发展太子参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展望,为我省太子参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 开发利用现状1.1 产地加工及饮片炮制1.1.1 产地加工。

太子参药材为太子参的干燥块根,在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太子参药材干燥品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25.0%。

此外产地加工应去除须根以提高药材中皂苷含量,降低太子参中重金属含量。

为提高太子参产品附加值,部分生产企业通过精美包装,将中药材制作成旅游礼品,在各大超市、土特产商店、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秉太子参产业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1、前言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以块根入药。

又名孩儿参、童参。

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

适于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平等症。

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 名单。

1992年,时任林业辅导员的张代金等7人从河南商丘等地购进太子参种苗,经过驯化、培育、扩繁,异地太子参在施秉终于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了。

之后,经过政府、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科研院校二十年的努力,目前,施秉太子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种植面积、年产量等指标居全国之首,而且,在市场,其它主产区的太子参时常冠以“施秉太子参”的美誉才能卖得好价钱。

二十年间,施秉太子参完成了产业链的形成过程,从种苗培育到以其为主要原料的深加工产品,施秉太子参产业雏形已经显现。

支撑这个产业的基础日臻完善,2004年施秉太子参通过国家GAP认证;2010年8月23日,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贵州省地方标准批准发布通告第84号正式发布通告批准《施秉太子参》为贵州省地方标准,该标准于2010年9月23日正式实施;“施秉太子参”原产地证明商标业已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围绕施秉太子参种植和加工的专利有:“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40477.9)、“太子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专利申请号:201010301056.2)、一种太子参保健饮料的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176370.7);仅十一五期间,依靠科技进步,获18项科技成果,完成太子参种植全过程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推广,形成了以施秉、黄平县为主,辐射十六县市种植的局面,推动太子参种植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带动5.42万农户种植23.5万亩,创产值7亿元,户均年增收1.3万元。

仅2010年靠单品种让26户药农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36户收入50~99万元,219户收入10~49万元。

仅牛大场中药材交易市场太子参年交易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一个产业的形成,离不开产业链上的企业等经济实体。

目前,在施秉经营太子参产业的企业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茂源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经纬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施秉县启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家企业,中药材协会1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家,太子参种植大户36户、散户上万。

随着栽培、生物药学、化学、药理及毒理学、制药工业及临床医学各学科领域内的广泛深入研究,施秉太子参在栽培技术、制剂加工、新药开发、新产品研制、市场等方面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施秉太子参从一般中药材生产发展成为现代制药、保健品和食品工业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大量投入生产,业已形成了施秉太子参种植、加工、储运、销售和研发等企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科研院校所构成的施秉太子参产业体系。

施秉太子参在黔东南州乃至贵州省产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施秉太子参被列为贵州省“十二五”重点发展品种,到201 5年达10万亩规模,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目标。

2、施秉太子参产业现状经过二十年的自然发展,在一种无序状态下,施秉太子参产业雏形已经显现,但是,这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发展并不均衡,种植业的比重明显地高于其它环节,头重脚轻,后续的加工业比重畸轻,从而制约了整个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2.1 施秉太子参种植现状施秉太子参的种植历史已经有20年了,发展至今,种植太子参的农户数、企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跟20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2.1.1 种植主体目前,施秉种植太子参的企业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茂源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昌昊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施秉县经纬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省施秉县启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6家企业,中药材协会1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3家,太子参种植大户36户、散户上万。

2.1.2 分布施秉县处于黔东南中山峡谷植被区,该区为贵州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度的地区,县域内地势为北高南低,最高点北部为马溪乡与石阡县交界的佛顶山(1 869.3m),最低点为南部马号乡六合村清水江出境处(486m),,平均海拔为780m,城区海拔为523m,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无霜期288~294天,年总日照时数为1000~1195小时,年降雨量为1063~1121mm;其中5~6月的降雨量占50%左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表1 施秉县各乡镇气候、地形地貌、土壤与太子参种植情况表乡(镇)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太子参种植情况城关镇低中山丘陵为主,河谷,平均海拔为780m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无霜期288―294天,年总日照时数1000―1195小时,年降雨量为1063―1121mm黑色石灰土、水稻土、黄色石灰土、黄、红壤种植面积较大牛大场镇中山丘陵为主,海拔在600―1000m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雨量1300mm,无霜期280天左右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太子参种植面积最集中最大的乡镇马溪乡中山区,岩溶发达,东北较高,最高海拔1869.3m,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656m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mm。

黄、红壤和黄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为主由于海拔高度太大,只有零星种植白垛乡中山丘陵,岩溶发达,平均海拔1100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均降雨量在1000mm左右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种植面积较大甘溪乡丘陵,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平均海拔800m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至16℃,年降雨量1060至1200mm,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种植农户不多杨柳塘镇低中山丘陵,平均海拔700m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均雨量1200 mm,无霜期280天左右水稻土、黄、红壤、黑色石灰土种植面积较多双井镇低中山丘陵,西北方略高,南面较低,最高海拔1235m,最低海拔516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O℃,无霜期290天左右,年降雨量1075mm水稻土、黄、红壤、黑色石灰土少量种植。

受苗族文化影响,当地农户种植太子参的积极性不高马号乡中山丘陵,岩溶较发达,海拔在960―1600m之间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0℃,无霜期270天左右, 年降雨量1050mm黄、红壤和黑色石灰土为主零星种植。

施秉太子参种植分布图受海拔、气候、土壤等人文地理和民族习俗等因素影响,施秉太子参多集中在施秉县北部、中部汉族人民集中居住牛大场镇、城关镇、杨柳塘镇等区域,苗族人民集中居住的马号乡、双井镇则很少。

最北部的马溪乡则因气候条件,只有零星种植。

2.1.3 太子参种植面积、产量据统计,施秉县各乡镇种植太子参的面积及产量情况如下表:施秉县各乡镇种植太子参情况统计表单位:亩主面体企业协会合作社大户散户合计积乡镇牛大场镇700 50 102 5000 15200 21052 城关镇60 500 1300 1860 杨柳塘镇450 1060 1510 北垛乡40 600 3500 4140 甘溪乡470 2100 2570 双井镇 6 120 1060 1186 马号乡68 68马溪乡103 103 合计746 50 162 7140 24391 32489 施秉太子参近几年稳定在1400吨左右,2012年由于种植面积增大,产量会有所提高。

2.2 施秉太子参加工业现状施秉太子参加工业才起步,当地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出了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和液体饮料,但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

2.3 交易市场施秉县牛大场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可以说是施秉太子参专业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了3亿元人民币。

牛大场镇中药材交易市场成了全国远近闻名的太子参区域交易市场,每年太子参上市时节,全国各地的太子参客商云集到此,省内其它产地的太子参运到这里才方便出售,才能卖好价钱。

牛大场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施秉太子参品牌建设和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2.4 产业政策施秉太子参产业化进程是在一个无序、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地方政府还没有上升到产业的高度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2.5 产品开发当地与太子参产业关联的企业有6家,但多是从事太子参种植或种苗培育,从事太子参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只有贵州三元太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该企业继生产太子参饮料产品之后,正在研发太子参扶肤美容、保健酒等产品。

太子参复方产品的深度开发将会有力地促进施秉太子参产业的发展。

2.6 知识产权围绕施秉太子参产业的知识产权并不多,有《施秉太子参》贵州省地方标准、“施秉太子参”原产地证明商标、“一种太子参的规范化种植方法”(专利申请号:200410040477.9)、“太子参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专利申请号:201010301056.2)、一种太子参保健饮料的检测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176370.7)。

产业创新,做大做强,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障。

做大做强施秉太子参产业,还需要太多的知识产权支撑,特别是以太子参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开发专利。

有了强大的知识产权支撑,才能保持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2.7 人才队伍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同样的,产业之间的竞争,亦是人才之间的竞争。

施秉县毕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吸引人才方方面面的条件欠完善,施秉太子参产业人才队伍尚在形成过程中,本土人才少,人才队伍相对集中在几家企业,还需要从省、州高校,科研院所聘请。

地方政府还没有。

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建立施秉太子参产业人才队伍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2.8 产业集聚情况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任何一个强大的产业都是该产业集聚从而形成集聚效应的结果。

没有产业的集聚,不可能形成强大的产业。

施秉太子参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群,还没能产生出集聚效应、3、施秉太子参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施秉太子参产业处在刚刚形成过程中,自然会存在诸多问题。

分析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3.1 产业链上各环节发展不均衡。

施秉太子参产业链存在着头重脚轻的现象,处在产业链上游的种植业相对加工、运输研发来说,显得过于庞大。

这种不均衡性显然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而且,就整个产业链来说,从种植、加工到市场流通都全部自由化,无序竞争导致在太子参种植的无计划性、种植过剩等,价格竞争激烈,跌宕起伏。

跌价时,对参农的积极性创伤较大。

施秉太子参产业链不紧密,基地、加工、市场等各环节发展不协调,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导致种植比重过大,加工规模不足,市场流通混乱,特别是施秉太子参加工企业群体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经济,使得加工业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以致加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施秉太子参产业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