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_吉枫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_吉枫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_吉枫

蒲公英药理作用综述

吉 枫1,丛晓东1,张 云1*,蔡宝昌1,2*

(1.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技术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53;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炮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

摘 要:蒲公英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是有非常好的开发前景的可以药食同用的中草药。关键词:蒲公英;药理作用;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1)09-0173-03收稿日期:2011-06-14

作者简介:吉枫(1981-),女,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及中药新剂型;张云(1969-),男,博士,浙

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钡片厂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中药炮制机理。

蒲公英是我国家喻户晓的野生蔬菜和中药材,在我国

分布和应用都非常广,别名众多,有黄花地丁、黄花郎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属(Taraxacum genus)约2000多种,主产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洲,我国有70种和1变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各省区,西南和西北地区最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版)[1]规定,中药材蒲公英的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 arax acum mong oticum H and -Mazz ),碱地蒲公英(T 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 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传统中医药文献中记载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胆利尿、消乳痈等功效,现在由于蒲公英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国家的增多,加上现代药理学的发展,研究表明蒲公英主要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另外对肌肉组织收缩功能有影响,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有激活作用,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毛囊蠕性螨活性,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1 抑菌作用

孙继梅等[2]的 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一文中,探讨中药蒲公英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临床常见203株分离菌进行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 IC)测定。结果:蒲公英对葡萄球菌M IC 50为15.6mg/L 、M IC 9031.25m g/L;肺炎链球菌MIC 50为250m g/L 、M IC 90250mg/L; -溶血性链球菌M IC 50为125m g/L 、M IC 90500mg/L;阴性杆菌MIC 50为62.5~500mg/L 、MIC 90125~1000m g/L 。结论:蒲公英在体外对临床常见感染菌,尤其是革兰阳性、阴性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2 抗炎作用

蒲公英在各国的民间医药中用作抗炎剂,且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药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以100mg/kg

剂量经腹膜内给药后[3],可部分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跖水肿。药蒲公英花的甲醇提取物对12-O -十四烷酰佛波醇醋酸酯(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显示95%的抑制率。在TPA 诱发水肿前1h,给小鼠灌胃100mg/kg 药蒲公英根80%乙醇提取物的冻干粉,可使水肿程度减轻25%。阳性对照组给予5m g/kg 剂量的吲哚美辛,水肿程度可减轻45%[4]。Kim 等研究了药蒲公英叶提取物对P 物质和脂多糖刺激的原代培养大鼠星形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TN F - )的影响。结果:以100、1000g/mL 质量浓度给药均显著抑制了TN F - 的产生,且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白介素-1的产生来介导的,由此推断药蒲公英叶提取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抗炎活性。

3 抗氧化作用

H agymasi 等[5]研究药蒲公英提取物对Wistar 大鼠肝

微粒体的作用,当药蒲公英提取物与NA DPH 和A DP -Fe 2+

共培养时,肝微粒体对脂质过氧化反应高度敏感。药蒲公英叶与根的提取物以浓度相关方式降低了酶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抑制细胞色素C,而不依赖NA DPH 的存在,这表明药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活性。在随后的研究中,H agy -masi 证实了药蒲公英叶与根的冻干水提取物具有供氢、还原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叶提取物与根提取物相比,叶含更多的酚类,是更有效的氢供体、还原剂和过氧化氢的清除剂。在一项体外实验中,药蒲公英花的提取物,特别是醋酸乙酯部位清除了活性氧种(ROS )和阻止了ROS 诱导的DN A 损害。黄色黄素和黄色黄素-7-氧糖苷抑制了氧化应激。在另一个研究中,药蒲公英花的醋酸乙酯和水提取物以及茎的水提取物对羟自由基的产生发挥了最有效的抑制。药蒲公英叶的氯仿提取物和醋酸乙酯提取物,根的乙醚或正丁醇提取物也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4 抗肿瘤作用

杨晓杰等[6]的 蒲公英多糖对体外抑瘤和抗突变作用

173

一文中,观察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和抗突变作用。方法:采用M T T法测定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用微核实验检测抗突变作用。结果:蒲公英多糖随浓度的增加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增加,但不明显;可以显著提高外周血细胞免疫力,拮抗由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突变(P< 0.01)。结论:蒲公英多糖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能有效拮抗环磷酰胺诱发的微核突变。

5 降血糖作用

在宋晓勇等[7]的 蒲公英多糖降糖药理作用研究 一文中,用DPPH和FRAP法对蒲公英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用微量法进行体外 -葡萄糖苷酶抑制实验;用四氧嘧啶复制小鼠糖尿病模型,灌胃给药14d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值,并分离肝组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 OD)、丙二醛(M 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指标。结果:DPPH和FRAP法的T EAC值分别为564.98、1399.55 molTE g-1),蒲公英多糖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49.27 g/mL-1)。在体内,蒲公英多糖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值和抗氧化指标均无影响,但其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且以高剂量的降糖作用最佳(P<0.01)。同时,蒲公英多糖可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MDA含量,升高SOD 和GSH-Px含量(P<0.01)。结论:蒲公英多糖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抑制 -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降血糖作用,提示其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蒲公英多糖降血糖的机制之一。

6 降血脂作用

王月娇等[8] 蒲公英对小鼠抗疲劳和降血脂及胃粘膜损伤恢复作用的试验 一文中,蒲公英能够显著提高小鼠的耐力,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肝糖原的含量,说明蒲公英提取液具有抗疲劳作用;蒲公英能降低T G且能较明显升高H DL2C,但对T G和LDL-C的效果并不明显,对调节脂质代谢和降血脂有一定作用;蒲公英可降低无水乙醇所致小鼠胃粘膜损伤指数,对胃粘膜损伤具有恢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7 对肌肉作用的影响

7.1 对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在张启荣等[9] 蒲公英等6种中药对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研究 一文中,目的是探讨蒲公英、大黄、厚朴、泻叶、芒硝、枳实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的作用,采用M agnus实验装置,使用BL-410生物信号记录系统,描记中国白兔离体肠平滑肌收缩,舒张活动的曲线,记录5min作为对照,然后观察药物对其作用30m in后曲线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给蒲公英、大黄、厚朴、泻叶、芒硝、枳实各单味煎剂后,其中蒲公英、大黄、泻叶、芒硝使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张力、频率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 <0.05),与台氏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 0.05);厚朴、枳实两味药明显使离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张力、频率降低,与给药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 <0.05),与台氏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 0.05)。枳实活动抑制率约为厚朴的1.37倍。结论:蒲公英、大黄、泻叶、芒硝促进肠蠕动;而厚朴、枳实可降低肠平滑肌运动,蠕动减弱;前四味药增加肠蠕动作用选择性可被阿托品所阻断,后者对乙酰胆碱所致的离体肠平滑肌的活动加强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机理一部分是通过选择性阻断肠平滑肌M受体所介导。

7.2 对胃窦环行肌的作用

在郭慧淑等[10] 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 一文中,观察蒲公英的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活动的影响以筛选蒲公英促进胃肠动力的有效部位。用蒲公英的不同萃取物与碳末胶液混合后给小鼠灌胃观察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观察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实验分6组,分别为吗丁啉组(对照组)、正丁醇组、水层组、石油醚组和乙酸乙酯组。结果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的碳末胶液灌胃后在胃肠道内推行距离明显较远,为(72.7 4.2)%,与对照组(57.6 4.3)%及蒲公英水溶液组(27.3 9.1)%,蒲公英石油醚组(35.4 10.3)%及蒲公英乙酸乙酯组(35.7 12.1)%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1mg/mL、10m g/m L和100mg/mL3个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胃肠推进长度,分别为(51.7 5.3)%、(66.3 4.5)%和(85.0 5.0)%,显示随着浓度的增加其在胃肠道中推进的距离越长;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明显增强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与对照组及其他萃取物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蒲公英正丁醇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行肌自发性收缩有促进作用。

8 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的激活作用

在邵辉等[11] 蒲公英对丘脑下部、脑垂体为中心的性激素的激活作用 一文中,该实验对生育期女性服用前和服用3个月后各种激素变化进行探讨。蒲公英中提取的T-1成分为中心,从内分泌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分泌的观点验证其对排卵和中枢的效果。结果:脑垂体分泌的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有上升倾向,泌乳素(PRL)下降,雌二醇(E2)、孕激素(P)呈上升倾向。痛经、四肢不温等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动物实验显示蒲公英T-1有促进排卵作用,下丘脑LH-RH增加,脑垂体LH-RH增加,认为其作用部位为下丘脑-脑垂体系。进一步使神经传导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血清素(SR)增加,这些物质也和痴呆关系密切,蒲公英T-1的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9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在凌云等[12] 中药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文中,观察中药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氢化可的松导致小鼠免疫异常,观察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鼠服用蒙古及碱地蒲公英的水煎剂20g(生药)/kg后,可明显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作用;两者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有显著的增殖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B 淋巴细胞虽有一定的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蒲公英具有明显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有保护作用,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10 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金政等[13] 蒲公英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一文中,应用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可以较好

174

地模拟细胞膜性结构的损伤和细胞内大量酶和蛋白质漏出等变化。探讨蒲公英对培养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表明,蒲公英与人参相似,能较好地保护缺氧缺糖心肌细胞,稳定细胞的膜性结构,使线粒体和肌浆网的结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使SDH活性增强,降低L DH活性,减少LDH漏出,细胞内糖原的含量亦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蒲公英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稳定细胞或增加心肌细胞能量供应,以及降低细胞的能量消耗等达到。有关蒲公英对体外培养缺氧缺糖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其详细作用机制,尚需今后深入探讨。

11 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

陈福星等[14] 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文中,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给小鼠灌服蒲公英多糖溶液后,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表明蒲公英多糖促进了小鼠脾脏和胸腺的生长发育,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另外从组织切片的变化中也能体现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发育的促进作用,脾小体和胸腺小体被认为是淋巴细胞在脾脏和胸腺中的主要储存部位,在蒲公英多糖灌胃的小鼠,发现两者均数量增加。

12 抗毛囊蠕性螨活性

在田晔等[15] 蒲公英提取物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及皮肤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一文中,探讨蒲公英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将粉碎的蒲公英浸泡80%乙醇12h,然后85 回流提取蒲公英提取液,同法制备百部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蒲公英实验组,百部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蠕形螨15只,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蒲公英提取物pH值。设蒲公英试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应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试验。蒲公英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为(1.50 0.65)min,显著短于百部提取物的体外杀螨时间(3.53 1.04)m in(P<0.01)。生理盐水组螨死亡时间大于120min。蒲公英提取物的pH值为(5.00 0.28),对家兔完整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破损皮肤的刺激评分为0.3,无明显毒性。结论蒲公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13 蒲公英多糖抗疲劳作用

在杨晓杰等[16] 蒲公英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 一文中,就蒲公英多糖对小鼠抗疲劳作用效果及有效剂量进行研究。将蒲公英多糖分3个剂量组即0.2、0.5、0.8g/kg给小鼠灌胃,对照组为蒸馏水。21d后小鼠游泳造成疲劳,测定小鼠力竭游泳时间、血清尿素氮及肝糖原等指标。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血尿素氮显著下降,肝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蒲公英多糖的各个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中多糖浓度0.5g/kg剂量组效果最好。

14 其他作用

蒲公英还具有可以抗血栓形成[17],抑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几率,对胃粘膜损伤有恢复作用,临床还可以用于治疗胃肠道、五官科、妇科、泌尿科、皮肤科、肝胆科疾病以及其他疾患,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18]。

15 结语

蒲公英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包括可以应用于疔毒痈肿、急性乳腺炎、小便热淋、湿热黄疸、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瘰疬痰核、咽喉肿痛、产后宫缩疼痛、流行性腮腺炎、小儿热结便秘、胃癌的治疗,其他蒲公英还可用于急性鼻窦炎、龋齿、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猩红热、剖腹产后高热、盆腔炎、盆腔包块、附件炎、宫颈糜烂等,可以广泛应用于胃肠道、五官科、妇科、泌尿科、皮肤科、肝胆科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明确,同时蒲公英在民间也有很长的作为野菜食用的记录,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可以药食同用的中药材,有非常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

科技出版社,2010:331.

[2] 孙继梅,郑伟,周秀珍,等.蒲公英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542-2543.

[3] 修锐,金华.药蒲公英的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 植物药分

册,2008,23(1):11-12.

[4] MA SCOLO N,A UT ORE G,CAPA SSO F,et al.Biological

screening of Italian medicinal plants for antiinflammatory ac-

tivity[J].Phytother Res,1987,2(1):28-31.

[5] HAGYM ASI K,BLA ZOV ICS A,LU GASI A,et al.T he in

vitr o antioxidant evaluation of dandelion(T araxacum of fic-i

nale WEB.)water ex tracts[J].A cta Alimentaria,2000,29(5):

1-7.

[6] 杨晓杰,付学鹏.蒲公英多糖体外抑瘤和抗突变作用研究

[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470-2471.

[7] 宋晓勇,刘强,王子华.蒲公英多糖降糖药理作用研究[J].中

国药房,2009,20(27):2095-2097.

[8] 王月娇,沈明浩.蒲公英对小鼠抗疲劳和降血脂及胃粘膜损

伤恢复作用的试验[J].毒理学杂志,2009,23(2):143-145. [9] 张启荣,朱克刚,刘青,等.蒲公英等6种中药对小肠平滑肌

活动的影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906-908. [10] 郭慧淑,蔡正旭,朴惠善.蒲公英不同萃取物对豚鼠胃窦环

行肌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31(2):119-122.

[11] 邵辉,小林里佳,早川敏弘,等.蒲公英对丘脑下部、脑垂体

为中心的性激素的激活作用[J].天津中医药,2006,23(6):

507-509.

[12] 凌云,单晶,张雅琳,等,中药蒲公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

的影响[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1):73-74.

[13] 金政,李相伍,金美善,等,蒲公英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保护

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5):284.

[14] 陈福星,陈文英,钟秀会.蒲公英多糖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

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9,45(3):19-20.

[15]田晔,李朝品,邓云.蒲公英提取物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活性及

皮肤安全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

志,2007,25(2):133-136.

[16] 杨晓杰,付学鹏,刘泽东.蒲公英多糖抗疲劳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2686-2687.

[17] 周震.蒲公英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9,24

(9):1801-1802.

[18] 张会宗,李成森,贾天柱.中药蒲公英临床应用[J].时珍国

医国药,2001,12(1):84-85.

(责任编辑:姜付平)

175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蒲公英给人的印象是美好的,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与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却有很多,是我们大家所不熟悉的,下面是一些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与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蒲公英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这是人们对蒲公英的美好赞扬,然而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与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却能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使用价值 蒲公英食用 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风味独特。生吃: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凉拌: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出,用冷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莱。 做馅: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剁碎,加佐料调成馅(也可加肉)包饺子或包子。 蒲公英食疗:①蒲公英粥:蒲公英30克,粳米100克,煮成粥,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②蒲公英茵陈红枣汤:蒲公英50克,茵陈50克,大枣10枚,白糖50克,制成汤,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上等辅疗药物;③蒲公英桔梗汤: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白糖少许,一起煎成汤,对痈有一定疗效;④蒲公英玉米汤:蒲公英60克,玉米蕊60克,加水浓缩煎服或代茶饮,用于治疗热淋,小便短赤。 蒲公英药用价值

蒲公英-原植物蒲公英又称尿床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o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To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 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不过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下还是不要擅自使用为佳,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 蒲公英属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食兼用的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蒲公英做药材 蒲公英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圆柱形,多弯曲长3~7cm,棕褐色,根头部有茸毛,叶破碎,完整叶片为倒披针形,暗灰绿色或绿褐色,边缘浅裂或具有羽状缺刻,基部下延成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葶1至数条,头状花序顶生,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有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用部位:干燥的全草。

黄芪研究进展综述

中药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 周春竹 【摘要】黄芪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的根。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敛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现代研兜分析发现其舍有苷类、黄嗣、多糖、氧基酸、亚油酸、生物碱和胆碱等多种有效成分。本文就黄芪的药理作用的研究发展作出综述。【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综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对心脏器官的作用 1.1改善心功能 1.1.1 增强心肌收缩力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犬和心功能受抑制犬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4]。王氏等[5]采用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诱发麻醉犬体内急性心衰模型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增加心输出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的作用。 1.1.2 减轻心脏负荷研究表明[6],黄芪扩血管作用和组胺释放或肾上腺素d、B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O产生,继而激活血

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1.2保护心肌细胞 1.2.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彭氏等[7]利用培养的心肌细胞造成缺氧模型,发现缺氧30分钟时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细胞显著增高,109/L黄芪对缺血心肌无保护作用,1009/L、10009/L的黄芪使凋亡率分别降低34.96%、37.02%,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且缺氧心肌细胞中TNF-otmRNA的水平和凋亡率都增高,提示TNF.a可能参与诱导缺氧心肌细胞凋亡。 1.2.2稳定细胞膜李氏等[8]观察到一定浓度的黄芪可提高SOD活性,使MDA、CK水平降低,但未恢复正常,该作用并非与浓度呈正相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抗自由基和稳定细胞膜来防止细胞受损。 1.3 心脏的保护作用采用体外兔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2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RT—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9]。 1.4对血压的影响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体外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10],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 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结合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产生多种细胞因子来发挥效应。朱培成[11]等观察到斑秃患者给服黄芪多糖后可显著下调Thl型细胞因子(IFN-y,IL-12)及转录因子T-bet基因表达,逆转斑秃患者Thl型反应,提示APS可抑制斑秃患者转录因子T-bet及Thl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IO基因表达,逆转Thl型反应,使之向Th2型漂移。蔡小燕[12]通过研究黄芪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发现黄芪治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物功效,机理以及临床运用。介绍甘草近些年在抗病毒,抗过敏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甘草酸肿瘤 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 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西医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研究甘草(GL)最早的国家。我国学者对甘草属药用植物的系统分类,生态资源,化学成分,分离提取方法,药理药效,质量评价以及生产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据现有资料报道,国内外已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索类,l8种氮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索和多种有机酸等[【2】.在临床应用方面也很广泛。 本文就对干草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2 化学成分 1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甘草酸的钾、钠、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产生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l8口一甘草次酸。另含24一羟基甘草次酸,3B一羟基齐墩果烷一ll,l3(18)一二烯一3O一酸,36-羟基齐墩果烷一9(11),12(13)一二烯一30酸及游离甘草次酸,甘草次酸甲酯,甘草内酯。尚含黄酮化合物: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新异甘草苷,异甘草呋喃糖苷,以及鼠李糖异甘草苷,甘草利酮,芒果黄花索,5—0一甲基芒果黄花索等。此外,含苦味质,树脂,香豆索化合物和葡聚糖等。又从陕北甘草中分得甘草苯并呋喃,口一谷甾醇,芒丙花索。 2光果甘草根和根茎含甘草甜索l0~l4%,除分离得到甘草酸,甘草次酸外,尚得多种三萜类化合物,甘草萜醇,甘草内酯去氧甘草内酯及异甘草内酯等。另含有黄酮苷类化合物:甘草苷,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元,新甘草苷,异甘草呋喃糖甙,光果甘草苷.光果甘草苷元,异光果甘草苷,异光果甘草苷元,甘草黄酮A,甘草查耳酮A及甘草查耳酮B。此外。尚含7一甲氧基香豆索,伞形花内酯.阿魏酸。门冬酰胺及甘露醇等。地上部分分离得到甘草次酸及其盐,多种黄酮化合物。如山奈索,紫云荚苷,异牡荆索。甘草苷元,异甘草苷元,芫花索等;有报道光果甘草尚分离得到光果甘草宁索,松属索和李属异黄酮。 3甘草中含有甘草酸(glycyrrhizin)、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黄酮、生物碱等,其中,甘草酸是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解毒、保肝等作用。1分子甘草酸水解后生成1分子甘草次酸和2分子葡萄糖醛酸. 3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 病毒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严重地甚至能夺取生命。经过药理学研究,GA作为甘草中的主要抗病毒有效化学成分,抗病毒作用显著。GA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抑制肝细胞纤维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且副作用少,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重视与推广的药物。80年代,日本学者首次报道了GA抗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曾引起轰动。艾滋病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灵芝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张晓云杨春清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摘要灵芝含有多糖、三萜类、核苷、甾醇、生物碱、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具有抗肿 瘤、保肝、调节免疫、抗衰老等生物活性。综述了近年来对灵芝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的研究进 展。 关键词灵芝灵芝属灵芝多糖灵芝酸抗肿瘤调节免疫 灵芝Ganoderma lucidum ( Leyss. ex Fr. ) Karst. ( 英文名为Reishi mushroom) 又称瑞草、灵芝草, 日本人称为万年茸, 是灵芝属药、食两用真菌,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多。在我国, 灵芝药用已有2 000 年的历史, 其子实体、孢子粉、菌丝体均可入药。在《神农本草经》中, 记载着赤芝、黑芝、白芝、黄芝、紫芝等几种灵芝的功效。大量药理研究表明, 灵芝具有调节免疫、保肝、抗瘤、抗衰老、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等活性。 1化学成分 灵芝的化学成分复杂, 从该属真菌中已分离得到灵芝多糖、三萜类化合物、核苷、氨基酸、甾醇、生物碱等多种成分。 1. 1灵芝多糖 灵芝中的多糖主要有BN3B1、BN3B3、BN3B4、NB3B5[ 1] 、BN3C1、BN3C3、GLA2、GLA4、GLA6、GLA8、GLB2、GLB3、GLB4、GLB6、GLB7、GLB9、GLB10、GLC2 [ 2] 、T GLB1、T GLB8、TGLB10 [ 3] 、GLSP1、GLSP2、GLSP3、TGLP-2、T GLP-3、T GLP-6、TGLP-7 [ 4] 。灵芝多糖一般由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L-岩藻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 5]。1983 年, Usui 等从树舌灵芝G.applanatum 中分离出 2 种异质半乳糖, 一种由A-( 1→6) -D-吡喃半乳糖基组成的主链, 其中约50%糖残基在O-2 位置上被A-L-岩藻糖取代为侧链; 另一种约50% 糖残基被3-O-A-D-吡喃甘露糖基-L-吡喃岩藻糖基或A-L-岩藻糖基取代为侧链, 而且部分被乙酰化。1975 年, Miyaki 等从灵芝子实体中得到水溶性多糖, 经鉴定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聚糖, 子实体用NaOH 提取的杂多糖, 由D-岩藻糖、D-木糖、D-甘露糖组成。据报道, Ogawa 等从紫芝G. jap on-icum 子实体中提取的碱溶性多糖, 为B-( 1→3) -D-吡喃葡聚糖, Saito 等从灵芝子实体碱性提取物中分得的酸性多糖GLA 是由D-葡萄糖和D-葡萄糖醛酸以B-( 1→3) 糖苷链相连的[ 6, 7] 。罗等[ 7]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水溶性多糖由D-葡萄糖、D-甘露糖、D-木糖、D-阿拉伯糖、D-半乳糖和L-鼠李糖组成。Sone[ 8]等用水和碱从灵芝子实体中提取出几种不同支链的水不溶性杂多糖。1. 2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中分离到的另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 是灵芝中的主要苦味成分。目前分离到的三萜类大约有130 种, 多数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已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灵芝酸A、B、C、D、E、G、I、L、Ma、Mb、Mc、Md、Mg; 赤芝酸A、B、C、D、E、F、O; 灵芝内酯、灵芝酸DM [ 3, 7-二氧化-8,24-( E) -二烯-羊毛甾-26-酸][ 9]、灵芝酸E( 3, 7, 11, 15, 23-五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0]、tsuagric acid A ( 3A-乙酰氧基-5A-羊毛甾-8, 24-二烯-21-酸)[ 11] 、tsuagric acid B ( 3A-乙酰氧基-16A-羟基-24 N-甲基-5A-羊毛甾-8, 25-二烯-21-酸) 、ganoderma acid A ( 12B-乙酰氧基-3B、15B-二羟基-7、11、23-三氧化-5A-羊毛甾-8-烯-26-酸)[ 12]、lucidenic acid O[ 13]。 1. 3核苷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 灵芝中含有腺嘌呤核苷、尿嘌呤核苷、灵芝苷、 腺嘌呤、尿嘌呤、灵芝嘌呤( ganoder purine)

黄芪的研究现状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毕业论文 黄芪的研究现状 专业:生物制药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提交日期: 摘要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黄芪属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传统中医多配以不同药物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之中。在中药生产中运用超微粉碎技术、先进的逆渗浸提、超滤膜浓缩精制技术及原理,有效解决中药工业化生产中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时间长,药效损失大的问题,形成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工艺技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这些都与黄芪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有关。黄芪所含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皂甙和黄酮等。本文就黄芪近期的研究现状作出综述。 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 目录 1引言 (1) 1.1药理作用 (2) 1.1.1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3) 1.1.2免疫调节作用 (4) 1.1.3抗糖尿病作用 (5) 1.1.4抗肿瘤作用 (6) 2 临床应用 (7) 2.1收缩性心力衰竭(CHF) (8) 2.2病毒性心肌 (9) 2.3脑血管疾病 (3) 2.4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3) 2.5肾脏疾病 (3)

2.6恶性肿瘤 (3) 3黄芪在心血管系统反方面的应用 (3) 4黄芪在消化系统方面的应用 (2) 5黄芪在呼吸系统方面的应用 (2) 6其他应用 (2) 引言 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别名绵芪或绵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微温,味甘,具补气固表,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黄芪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苦味酸、胆碱、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黄芪的药理研究一般采用黄芪水煎液或是黄芪的单体成分,单体中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研究较多 1.1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对正常及受损的大鼠:黄芪总皂苷小剂量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和大剂量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对心肌的收缩舒张均有增强作用,且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50g/ml 时对可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黄芪苷通过调节钙调蛋白活性,从而抑制磷酸二酯酶 (PDE)的活性,另一方面可能抑制Na-K-ATP 酶活性,增加心肌细胞膜的β受体的数目,增强钙调素对Ca2+的敏感性。在体外实验中,黄芪总皂甙能降低过氧化氢处理的小鼠心肌细胞NO、NOS 的水平,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黄芪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 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调节血压,保护血管:黄芪对血压具双向调节作用,黄芪能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室的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动脉压,同时还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可能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生成,增加NO 的生成,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引起血管扩张。黄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改善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APS 还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血管中粥 样斑块的形成。 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小鼠非麻醉状态下Ⅲ度烧伤模型,经腹腔注射APS( 250mg/k 体重,每天1 次,连续5d) ,可明显提高正常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烧伤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基本恢复正常。APS 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主要是促进浆细胞的大量生成,以成熟浆细胞为主,增加抗体形成细胞的数量。黄芪中提取物红芪多糖(RHPS)也可明显增加小鼠脾重;且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黄芪制剂无明显毒性,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在动物实验中,黄芪能增强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产生,增强T 细胞功能,加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增加抗体的生成。但对LPS 刺激的B 细胞增殖无明显作用。体外实验中,低剂量黄芪提取物(5%)能增强,中等剂量(10%)和高剂量(20%)黄芪反而抑制刺激引起的T 细胞增殖和IL-2 的产生。APS 能增加T、B细胞的转化能力,克隆形成率,增加抗体水平,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水平。 抗糖尿病作用黄芪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在常用的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处方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黄芪复方提取物能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模型的空腹血糖,提高小鼠糖耐量水平。APS 对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饲喂诱导的糖尿病SD 大鼠的血糖也有明显降低作用,并增加大鼠的IRS-1、IR 的表达水平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芪对能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可通过抑制肾脏NO 的合成,改善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高灌注高滤过状态;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调节脂质代谢,促进水钠排泄,改善血液的高凝状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黄芪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 【摘要】目的:探讨性分析中药黄芪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及疗效。方法:笔者阅读大量参考文献,从中总结中药黄芪的药理、药效。结果:黄芪不仅是大补脾肺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之功,而且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并且经文献报道在ICU中予较大剂量生黄芪以补气为主,配伍他药治疗部分危重病例。 【关键词】黄芪;现代药理学;综述 黄茂,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是补气中的要药。具有补气开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之功效,广泛应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肺虚咳喘、气虚水停之水肿、气血不足之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病症。随着现代医学对黄芪认识的逐步深入,植物黄芪中主要涉及多种皂甙、黄酮、多糖,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生物碱、胆碱等等,其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黄芪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发生以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为特征的肾小球硬化[2]。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了肾小球早期高灌注、高滤过的发生,长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引起肾小球损伤[3]。 1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4]。包括胸腺、骨髓(在禽类为法氏囊);后者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它们是T、B细胞定居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5]。 2保肝、降压作用它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6],含有黄芪多糖、氨基酸、黄芪皂苷、维生素及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利尿,抗衰老,保肝,降压作用[7]. 3心血管系统作用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对此疾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降低病人ST段抬高(或降低)的幅度[8]。而其在此方面的应用主要源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9]。 4托脓生机:黄芪补气而具有良好的托脓生机功效,有“疮家圣药”之称。用于气虚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10]。如与当归、穿心甲、皂角刺同用之透脓散可治痈疽不溃;配白芍、丹参、生没药、生乳香、花粉[11]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皂苷类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硒、硅、钴、钼等微量元素,其他成分还包括香豆素、叶酸、香菜碱、亚油酸、β-谷甾醇等多种化学成分[12],具有多种药理作用[13]。而黄芪配以人参白术、甘草、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相配,组成“补中益气汤”[14]。主治脾胃气虚之发热及气虚下陷之脱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现代药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原料,国内、国际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著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 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著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

灵芝的概述

灵芝,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灵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中华传统医学长期以来一直视为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草药。民间传说灵芝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之功效。 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了灵芝的药理作用,并证实灵芝多糖是灵芝扶正固本、滋补强壮、

延年益寿的主要成分。现在,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含有七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甾类、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主含延胡索酸)。多糖类化合物一度被认为是灵芝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并已证明了其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等生理活性。现已探明的灵芝多糖包括葡聚糖、肽多糖、杂多糖等几类共100种。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 灵芝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就中医辩证看,由于本品入五脏、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所以无论心、肺、肝、脾、肾脏虚弱,均可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蒲公英是常见的一种植物,也是一种食材,还是一种药材。可见蒲公英的作用众多,那么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利尿 ■夏天喝水少,容易惹上尿道炎,用蒲公英煮水,喝上一大壶,很快就好了。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之一就是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蒲公英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 疏肝解郁,治疗乳腺增生 ■对于女人来说,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更大。蒲公英通肝经,祛火,消炎。乳腺增生是常见的女性疾病,其主要原因就是肝郁。从春季到夏季,吃上6个月凉拌蒲公英,到秋天,大多人的乳房就会柔软很多。如果坐月子得了乳腺炎,恰好能买着鲜蒲公英的话,捣碎了敷在上面,就很有效。 清热解毒,是扁桃体炎、咽炎的良药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而且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病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蒲公英常被中药界誉为具有清热解毒,抗感染作用的"八大金刚"之一,是治疗扁桃体炎、咽炎的常用良药。 蒲公英是慢性肝炎、糖尿病的克星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之一能疏肝解郁、养肝补肾。慢性肝炎的人,如果服用三年生以上的蒲公英茶,辅助治疗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蒲公英可改善湿疹、皮炎、雀斑 ■蒲公英叶子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可说是非常有用的`一种香药草,新鲜蒲公英要选择叶片干净、略带香气者,干燥蒲公英则选颜色灰绿、无杂质、干燥者。据说,中医用蒲公英治疗糖尿病,效果也很好。其实,所有苦、涩、寒的碱性食物,都是糖尿病的克星。而且,从能量角度来看,对糖尿病都是有治疗作用的。 蒲公英泡水喝的作用: 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 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

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为补气要药。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 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2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用langendoff 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3】。 1.3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要我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早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12166015.html,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作者:李晓婷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接种至家兔皮肤中,从其炎性、免疫组织中所提取并经过提纯、去蛋白、去微生物后精制而成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混合物,药液中未添加防腐剂、无微生物。本药由40多种有机酸、核酸、氨基酸所构成,分为4个不同的组团,且每个组团的药理作用存在差异[1]。本文现就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作如下具体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 1.1 镇痛作用 神经妥乐平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镇痛作用,其一为通过阻碍激肽释放酶而达到抑制缓解肽合成的效果,而缓解肽是介导疼痛、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其二为可对下行行性疼痛抑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而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是疼痛调节的重要机构。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相比,神经妥乐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其可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1.2 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提高巨噬细胞及T细胞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神经妥乐平可通过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及数量,而达到减轻及抑制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果;此外,其还可促进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刺激其分泌,进而恢复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1.3 修复、营养神经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神经突触传导的恢复,激活Na-K-ATP酶的活性,进而加快神经轴突的形成及许旺细胞的增殖,调节病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对缺氧状态下神经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此外,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纤维母细胞瘤BDNF的表达,且对细胞形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常用于器质性疾病、大脑功能的治疗中[2]。 1.4 脑保护作用 神经妥乐平属于激肽释放抑制药物之一,可对腹内侧核及脑室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预防因脑缺血而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降低脑能量耗竭、大脑水肿发生的风险。神经妥乐平可对脑炎性MBP诱发的免疫反应产生抑制,进而预防脑脊髓炎发生。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_邱勇波

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第20卷第5期Chin J Convalescent Med,M ay2011,Vol.20,No.5 文章编号:1005-619X(2011)05-0435-02 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010010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邱勇波 010059内蒙古医学院刘锦 010000内蒙古宇航人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武飞 【摘要】黄芪为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黄芪含有多糖、黄酮类及皂苷类等化学成分,在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广泛的抗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关于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Abstract】Astragal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ith a wide range of medicinal value,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Astragalus.Through access to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found that Astragalus contains polysaccha-rides,flavonoids and saponins such as chemical composition,in enhancing immune function,anti-tumor,liver,enhanced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and a wide range of antimicrobial,etc.,play an important role.This paper review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stra-galus,pharmac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progress. 【Key words】Astragalus;Chemical composition;Research;Review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2]。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3]。 多年来人们对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黄芪新的药理作用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主要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多糖、黄酮类及皂苷类等[4],其中多糖类成分以葡聚糖和杂多糖为主[3];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大类;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及其大豆皂苷。此外还含有氨基酸、蛋白质、核黄素、叶酸、尼克酸、维生素D、亚油酸、香草酸、阿魏酸、异阿魏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羽扇豆醇、对羟苯基丙烯酸、咖啡酸、绿原酸、微量元素等成分[5-6]。 1.1多糖类成分黄芪的多糖成分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3]。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7]。研究发现,蒙古黄芪中发现3种多糖成分,分别为黄芪多糖Ⅰ、Ⅱ、Ⅲ,黄芪多糖Ⅰ由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8]。黄芪多糖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 (1→6)葡聚糖和α(1→4)葡聚糖[3]。 1.2黄酮类成分研究表明,至今大概分离得到将近40种黄酮类化合物[9]。其中包括黄酮(5种)、异黄酮(12种)、异黄烷(12种)和紫檀烷(4种)、二氢异黄酮、紫檀烯等六大类,主要有山奈酚、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熊竹素、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二甲氧基异黄酮、异黄烷苷、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红芪木脂素、异甘草素、二甲氧基异黄烷、二异戌烯基异黄酮[10]。1.3皂苷类成分目前已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分离出40多种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芪皂苷、乙酰基 黄芪皂苷、异黄芪皂苷、大豆皂苷等四大类[11]。其中,黄芪皂苷Ⅳ(亦称黄芪甲苷)是一种羊毛酯醇形的四环三萜皂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药材的定性定量指标[12]。1.4其他类成分黄芪中含有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25种氨基酸。此外,黄芪中还含有生物碱、甾醇类物质、叶酸、亚麻酸、亚油酸、尼克酸、核黄素、维生素P及无机元素(如Sc、Se、Cr、M n、Co、Cu、Zn)等成分[10]。涂天智等[13]从内蒙黄芪根中首次分离得到了软脂酸甘油脂、软脂肪酸等化学成分。 2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中医学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黄芪生用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里排脓,敛疮生肌,可用于体弱卫虚、肌表不固,自汗盗汗,或易感外邪;气虚水肿,疮痈难溃,或久溃不敛;及气虚血瘀,脑卒中后半身不遂等症[14]。” 正如黄芪所含有的化学成分的多样性一样,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增强心肌收缩力及广泛的抗菌等药理作用。 2.1黄芪的抗肿瘤作用黄芪提取物及制剂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伦永志等[15]发现腹腔注射黄芪成分F 3 新制剂能显著延长腹水荷瘤小鼠的 生命延长率,对U 14 、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达71.29%、70.97%。杨丽娟等[16]研究发现黄芪对S180肿瘤有免疫抑制作用。 彭佳明等[17]对黄芪注射液治疗62例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有效率可达89%,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曾健[18]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对顺铂造成的肾损伤有很好的减轻作用。苗利军等[19]研究发现,黄芪注射液能增强荷瘤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并减轻脾及胸腺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程度。肖顺汉等[20]研究发现黄芪多糖能提高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黄芪可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能防止化疗药物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从而增强了机体的免疫 435 ·· DOI:10.13517/https://www.360docs.net/doc/cd12166015.html,m.2011.05.0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