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合集下载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2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2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2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能够利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数乘法的概念解释;2.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3.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2.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分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学生练习册、教材、参考书等教材资料。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学生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教师以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特点。

3. 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集思广益,一起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进行解决,并展示解决过程和答案。

4. 总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和运算规则。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拓展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拓宽思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他们通过互动和讨论,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并通过数学运算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分数乘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案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建议青岛版《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建议信息窗4——做帽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布艺兴趣小组给幼儿园做帽子的信息: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用布2 5米,将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来学习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继续承接本单元情境串的话题,出示信息窗的内容,理清图中包含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问题,是探索学习简单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二是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学习。

一是分步列式,二是列综合算式。

教学时,教师可以继续承接本单元情境串的话题切人,出示信息窗的情境,理清情境图中包含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一般会提一步计算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而后着重让学生解决“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引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需先求出6米布共做了多少顶帽子,再求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在学生明确了解题的思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再组织全班交流。

交流时,要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说清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并注意规范解题的具体过程。

通过两步应用题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发展分析推理能力。

因为前面有了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解答不会有太大困难,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

如果学生用分数乘除法综合算式解答,要对其进行鼓励,并引导学生注意计算过程,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
学期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学科 数学 年级六年级 主备人 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 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执教人 2010 - 2011学年上学期。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二)验证猜想1、教学例5(三)比较归几分之几?追问:*的扌、£的扌又各是这个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3、思考:求£的扌是多少,可以列怎样的算式?求+的扌呢?4、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5、完成填空:()。

()一()。

()一()()■()() ~6、比一比:这两个算式与以前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分数乘分数。

7、猜想:观察这2个式子,猜猜分数与分数相乘是怎么计算的?谈话:这个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我们还要举一些例子来验证。

1、出示例5的填空题和长方形图。

3 X5 _()2X1 < >3 X5 "()2、结合题意提问。

9 19 4 9(1)说一说彳和彳x|分别表示彳的几分之几?(2)你能根据刚才的猜想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3、操作验证:(1)提出要求:请大家先在两个长方形图中分别画斜线表示|的£和彳的45,然后观察一下结果和你猜想的得数一样吗?教师巡视仔细观察,尝试交流学生理解:土的}是命,口答通过讨论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完成填空,比较、交流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说出自己的猜想。

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想分别说出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完成填空观察、验证猜想学生操作活动,板演,组织交流,证实猜想是正确的列出算式并讲出道理。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忙。

引导学生说清三班做花朵数的线段的画法及依据。

关键看学生能否说清“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的意义;要引导学生说清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的算式。

(3)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讨论: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看看能发现什么?着重比较方法一和方法三。

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分数连乘。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师:分数连乘除了刚才同学介绍的方法外,还有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想知道吗?教师小结:教师边说,边出示: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班级姓名成绩一、运算题要认真。

1、直截了当写得数。

13 ×0= 14 ×25 = 56 ×12= 712 ×314 = 45×35 =9×718 = 23 ×910 = 425 ×100= 18×16 = 411 ×114 =2、能简算的要简算。

17×916 (34 +58 )×32 59 ×34 +59 ×1454 ×18 ×16 15 +29 ×310 44-72×512二、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2、12个56 是();24的23 是()。

3、1013 的倒数是();()和14 互为倒数。

4、12 ×()= 35 ×()=0.5×()5、在○里填上>、<或=56 ×4○56 9×23 ○23 ×9 38 ×12 ○386、边长1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7、六(1)班有5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5 ,女生有()人,男生有()。

8、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19 ,3天看了全书的()。

9、一袋大米25kg,差不多吃了它的25 ,吃了()kg,还剩()kg。

10、比30多16 的数是();比36少34 的数是()。

三、对号入座。

1、“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38 ”,()是单位“1”。

A、小羊B、大羊C、无法确定2、()的倒数一定大于1。

A、真分数B、假分数C、任何数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110 ,今年的产量就相当于去年的()。

A、110B、910C、11104、12×(14 +13 )=3+4=7,这是依照()运算的。

A、乘法交换律B、乘法分配律C、乘法结合律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34 ,求面积的算式是()。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乘法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1《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个苹果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

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

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

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

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

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

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

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

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

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

仔细地想,自己常常鼓励学生方法多样性,却忽视优化方法。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2学好应用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分析思维能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分数乘法》说课稿15篇

《分数乘法》说课稿15篇

《分数乘法》说课稿15篇《分数乘法》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第一课时),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2节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时间安排和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谈谈我在处理这节课时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专项”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本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好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思想素质教育及丰富学生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属于两个量相比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算理来解答自然成为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学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因为本节课涉及的这类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关键是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学生试做得出: 3+3+310 二、探索 1、 计算 3 ×3。 10 3+3+3 10
学生试做得出:
提问:分子上的 3+3+3 用 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3×3) 教师接着写 9 = (米) 10 (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 整数相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 然后列式计算。 学生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 流 学生自己强调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算。 = 3*3 = 10
完成练习八 8-9 题
板书 设计
一个数乘以分数 10÷2=5(朵) 1 10× = 2 10÷5×2=4(朵) 2 10× = 5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 反思
第三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综合解决课)
内容 教学 准备
程序 (要素)
课本第 41 页的例 3、 “试一 试”和“练一练” ,练习八第 12-17 题
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 (板书 课题) 呈现目 标,学 习例 1 和练一 练 创设 问题 情境 小组合作,评价问题导学单,各小组发言人 汇报展示问题. 出示例 1,教师出示图,标注出长是“ 1 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 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 3 朵这样的绸花,一 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随 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3 3 3 + + 10 10 10 3 教师:求 3 个 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 10 计算,你会列式吗? 教师板书: 3 3 ×3 或 3× 10 10
学 生 分 析 设 计 理 念 教 学 要 求 1 把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感受学习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应用所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注重探索、比较、思考、实践,经历过程,感受意义 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盐城市第一小学戚洪祥(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知识点梳理本单元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掌握分数与整数的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为了计算的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相乘。

2、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关键是弄清单位“1”的量是谁,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

正确解答“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不能孤立地存在,它反映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求一个数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难点剖析分数乘法的解题技巧整数与分数的和与整数相乘时,如果所乘整数是分数分母的倍数,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如:(8+111)×22 (22是分母11的倍数) =8×22+111 ×22=176+2 =178整数与分数的和与真分数相乘,如果整数是所乘分数分母的倍数,可以进行简便运算。

(24+35 )×56 (24是6的倍数)=24×56 +35 ×56=20+12=2012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运用技巧,是计算方便。

尝试不同的思路数学课上杨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客车和货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客车行了全程的34 ,货车行了全程的35。

哪一辆车离中点近些?同学们开到题目后,思考了一会儿,就纷纷举手。

凤凤说:“以全程的12 为标准,由于两车所行的路程都超过全程的一半,所以将两车所行全程的‘分率’分别减去12,得出的差较小的那辆车离中点近一些。

客车:34 -12 =14 ,货车:35 -12 =110 。

因为110 <14 ,所以货车离中点近一些。

”凰凰说:“假设甲、乙两地的路程为200千米,中点是100千米处。

经过3小时,客车行了200×34 =150(千米),货车行了200×35 =120(千米)。

把150千米、120千米分别与100千米作比较,显然120千米离100千米近些,所以货车离中点近些。

”上面两位同学的解法,你喜欢哪一种?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一、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每题1分,共10分。

)13 ×6= 14 × 25 = 56 × 18 = 712 × 314 = 15× 35 = 6×718 = 23 × 910 = 425 ×100= 0 × 16 = 411 × 114 =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每题3分,共18分。

)36×1718 ×12 34 × 58 ×16 59 × 34 × 1454 × 18 ×32 15 ×45 × 310 34×517 ×45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1分。

)1.38 +38 +38 +38 =( × )=( )2.12个 56 是( );15的 23 是( )。

3.56 的4倍是( );( )与 14的积是4。

4.14 ×( )= 35 ×( )=0.8×( )=23 + ( )5.在○里填上“>”、“<”或“=”。

23 ×2 ○ 23 3×23 ○ 23 ×3 38 × 12 ○ 386.边长14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7.舞蹈组有25人,音乐组的人数是舞蹈队人数的 25 ,音乐组有( )人,舞蹈组比音乐组多( )人。

8.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9 ,看了3天,还剩全书的( )。

9.根据“足球只数比排球的只数多14 ”填空:( )的只数×14= ( )的只数。

10.一袋大米30千克,已经吃了它的25 ,吃了( )千克,还剩( )千克。

三、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1分,共8分。

) 1.在“图画书的本数是故事书本数的 38 ”中,( )是单位“1”。

(A )图画书的本数 (B )故事书的本数 (C )无法确定 2.( )的倒数一定不大于1。

(A )真分数 (B )假分数 (C )任何数 3.今年的棉花产量比去年多110,今年的棉花产量就相当于去年的( )。

(A )110 (B )910 (C )11104.36×34 ×13 =36×(34 ×13),这是根据( )计算的。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分配律 (C )乘法结合律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40米,宽是长的34,求面积的算式是( )。

(A )40×34 (B )40× 34 +40 (C )40×(40× 34 )6.比28的 27多1的数是( )。

(A )9 (B )8 (C )7 7.34 的56接近( )。

(A )12 (B )38 (C )788.如果甲数的14 等于乙数的15 (甲数和乙数都不为0),那么甲数( )乙数。

(A )> (B )= (C )< 四、判断题。

(在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1分,共7分。

)1.自然数a 的倒数是1a 。

( )2.4吨的15 和2吨的25一样重。

( )3.一根电线长1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米。

( )4.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10 。

( )5.鸡的数量相当于鸭的78 ,鸡的数量比鸭的数量少18 。

( )6.一根铁丝,剪去23 米,剩下全长的23,剪去的和剩下的一样长。

( )7.34 米=75厘米。

( )五、解决问题。

(第3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6分。

)1.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小红已经看了全书的的23 ,小红看了多少页?2.一个果园占地30公顷,其中的13 种苹果树,14 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顷?3.某鞋店运进240双皮鞋,第一周卖出总数的14 ,第二周卖出总数的35 。

(1)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2)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双?4.养鸡场有7200只鸡,公鸡的只数是总数的124,小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3,小鸡有多少只?5.一件西服原价600元,现在比原价降低了15,现在比原价降低多少元?6、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80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29,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人?7.甲、乙两个仓库,乙仓存粮20吨。

如果从乙仓中取出15 个放入甲仓库,那么这两个仓库的存粮数就相等。

两仓库仓一共存粮多少吨?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参考答案一、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2;110 ;15;18 ;9;73 ;35 ;16;0;1。

2.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36×1718 ×12 = 1734 × 58 ×16 = 152 59 ×34 ×14 = 548 54 ×18×32 = 5 15 ×45 ×310 = 6125 34×517 ×45 = 8二、填空题。

1. 38 ×4; 2. 10, 10; 3. 103 ;164. 4,53 ,54 ,14 ;5. >,=,<;6. 10;7. 10,15;8. 23; 9. 排球,足球比排球多; 10.12,18。

三、选择题。

1.(B ); 2. (B); 3. (C); 4. (C); 5. (C); 6. (A); 7. (A); 8. (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

五、解决实际问题。

1.120×23 =80(页)答:小红看了80页。

2.苹果树的面积:30×13 =10(公顷)梨树的面积:30×14 =7.5(公顷)或152(公顷)。

3.14 + 35 =1720答:两周一共卖出1720 。

240×1720 =204(双)答:两周一共卖出204双。

4. 7200×124 ×163=1600(只)答:小鸡有1600只。

5.600×15 =120(元)答:现在比原价降低120元。

6. 180 × 29 =40(人)答:四年级比三年级多40人。

7. 20×15 =4(吨) 20-4=16(吨) 16×2=32(吨) 答:两个仓库一共存粮32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