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得当。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伴有(无)疼痛
同时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素E,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脉中膜层出现血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变,释放组胺,使静 脉收缩、并硬而引起静脉炎。
根据液体渗透压对静脉血管损伤的危险性可分为:
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 渗透压<240-340mosm/L为等渗溶液,如:0.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护士因素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 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 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个体因素: ①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 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 ②长期鼻饲导致营养不良,周围循环差。
药物名称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mosm/L 1400 1098 1190 2526
美国INS药物渗出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伴有(无)疼
痛 2级:皮肤苍白,水肿在,皮肤发凉,伴有
(无)疼痛 3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水肿大于
15cm,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4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瘀斑,或肿胀,水肿大 于15cm,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重度疼痛
多巴酚丁胺 2.5
氯化钾 4.0-8.0 氟康唑
4.8
多巴胺 2.5-4.5 更昔洛韦 11.0 头孢曲松钠 4.5-6.5
万古霉素 2.5-4.5 头孢哌酮 3.0-5.5 吗啡 2.5-6.0
渗透压<240mosm/L为低渗溶液,如: 0.45%Nacl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2)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一)、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
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预防与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预防与处理措施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药液外渗却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预防和处理药液外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和管理两个方面,详细阐述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一、药液外渗的原因1.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导致血管壁损伤,使其通透性增高。
2.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3. 机械损伤,如穿刺技术不熟练、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等。
4.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导致凝血不正常。
5. 给药方法不当,如长期静脉给药者未选用留置针等。
二、药液外渗的预防措施1. 静脉的评估及选择: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静脉,对于长期输液者,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管腔较大、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
当输注高浓度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选择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同一条血管,以保证其得以修复。
2.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对于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患者可选用头皮针进行输液,局部肢体用夹板固定,加以观察。
3. 注意药物浓度: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输注前应先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观察5-10分钟,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
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巡视病房,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应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5. 做好患者的宣教:输液前及时告知患者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嘱咐患者输液侧肢体尽量减少活动,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6. 正确拔针和按压:输液完毕,关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以免造成药物外渗。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

临床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概述:药液外渗是指药物通过血管外渗漏到周围组织间隙的现象,常见于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治疗过程中。
药液外渗不仅会导致药效减退或无效,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疼痛和不良反应。
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操作中应加强对常用药液外渗的护理,确保药液正常输送,提高治疗效果。
一、原因分析:1. 药液输注速度过快:药物在快速输注过程中,造成静脉内压力过大,导致药液通过静脉壁渗漏至周围组织间隙。
2. 静脉穿刺不到位:静脉穿刺时,穿刺点未完全进入静脉腔,导致药物不经过静脉腔被输送至周围组织。
3. 加压不当:输液过程中,护士忘记及时停止加压,药液以较大压力输入导致外渗。
4. 静脉血管壁破损:在穿刺或注射过程中,静脉血管壁被损伤,导致药液渗漏。
二、预防措施:1. 规范操作流程:操作前认真查看医嘱,确认药物种类和剂量。
穿刺时正确选择穿刺点,保证针头完全进入静脉腔。
2. 缓慢输注:药物输注时要缓慢进行,调整输液速度,减少注射压力和静脉壁的刺激。
3. 定期巡视: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定期巡视输液情况,观察药液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硬结等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并处理。
4. 加压恰当:输液过程中,若需进行加压,应掌握适当时间和力度,不过度加压,以免造成药液外渗。
5. 注意静脉通畅:保持患者静脉通畅是避免药液外渗的基础。
遵循静脉穿刺操作规范,避免造成静脉血管破损。
三、处理步骤:1. 发现药液外渗:护理人员应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将输液装置与静脉置换装置拆开,以避免药物进一步外渗。
2. 按规范处理: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红肿、硬结等异常症状。
若有异常,应嘱患者暂时不要活动该肢体,并向医生报告情况。
3. 给予患者病情安抚:药液外渗容易引起患者的不安和疼痛,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安抚和支持,告知患者外渗并不是严重的并发症,有时可由自身消化吸收。
4. 根据医嘱重新输液: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重新制定输液计划,包括剂量、速度和药物选择等。
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药物出现外渗的防范及应急预案一、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血管:应用高危药物时,穿刺部位的血管不宜重复使用,也不宜在同一部位长期持续,滴入超过24小时,即使滴入顺利局部无外渗,也应该更换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走向较直、较大容易固定且便于观察的部位穿刺。
2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长期输液、化疗的病人,鼓励留置PICC或CVC,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3加强巡视:对于婴儿、老年人、麻醉未清醒的病人,由于痛觉不敏感,护士应加强输液中的巡视,对于输入高危药物时重要的是巡视到位,每10-2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输液速度,输液部位有无肿胀、外渗,并耐心询问、倾听患者的主诉。
4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静脉用药相关知识:让护士了解药理知识和输液安全知识,发现外渗及时对症处理,减少损坏。
5提高护士责任心教育: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对患者的用药安全一定要有责任心,对高危药物的危害和严重性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皮肤,怀疑外渗的通道要重新建立,不能姑息或报侥幸心理。
6拔针的方法:先揭去胶布,轻按穿刺点上方,拔出针头瞬间立即按压,使针头在没有压力情况下退出血管腔,可以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二、输液外渗后的护理1进行生理盐水稀释:高危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该药物,在原针头处接一无菌注射器进行强力抽吸,将针头、输液管、外渗到皮下液体尽可能抽出,在沿静脉通路注入生理盐水5-10毫升后拔出针头,因生理盐水可稀释渗漏处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以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刺激,减轻损伤。
2 封闭:(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方法用1%普鲁卡因5-10毫升在药物外渗周围注射药物形成皮丘,然后用棉签轻按皮丘以利扩散和吸收。
此方法只限于普鲁卡因皮内试验阴性者使用。
(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疼痛剧烈者可用生理盐水5毫升加0.5%利多卡因5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皮下环形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渗出、水肿,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7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8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药 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局部 血管严重收缩均可造成局 部组织糜烂坏死,称为渗 出性坏死。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9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10
2 .药物分类—
根据对组织损伤程度分3类: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41
4. 输液前教育
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 现、严重后果,输液期间的 注意事项,如出现局部隆起、 疼痛或输液不通畅,应立即 关闭输液器并
呼叫护士
疼痛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26
2. 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 结,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大水 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 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 织坏死
3 .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 色焦痂,焦痂外周红斑肿胀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27
4. 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 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受累部位灼痛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31
2. 选择穿刺用具 ①长期胃肠 外营养、化疗药物依次为:
PICC—cvc —留置针;钢针
零容忍,如果患者拒绝用中 心静脉,应签署外周静脉营 养、化疗同意书。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32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33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11
1)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烧伤 样改变)、组织坏死。如 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 新碱、卡氮芥、氮烯、环 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 等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一旦发现或怀疑刺激性 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需 立即停止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 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 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 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min左右
冷敷
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从而减轻局部组织的损害,主要用于抗肿瘤药物。如化疗 药物外渗用2 %-4 %碳酸氢钠冷敷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可用于渗漏早期,因可使血管收缩,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灭 活,使损伤的部位局限, 方法:可以局部用冰袋冷敷(4℃~6℃) 48~72 h, 1次 /6 h,每次20~30 min。(冷敷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 漏性损伤)
溃疡形成的处理
• • • • • 生理盐水清洁伤口 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敷料 抬高患肢 禁止在患侧肢体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 必要时请伤口小组会诊或手术治疗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可轻可重,因此要以预防为主, 外渗时也要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痛苦。
护士应做到六及时 及时巡视 及时发现 及时报告 及时处理 及时记录 及时沟通
药物外渗病理生理变化
a.留置针尖端刺破血管壁,导致输入液体进入血 管周围组织。 b.虽然留置针尖端在血管内,但是由于输入液引 起的静脉收缩或导致尖端对血管壁的刺激,产 生了向后的压力,使得输入液从置管时留下的 针眼处渗漏。
c.高渗性或其他性质的输入液刺激血管壁,引起 液体的扩散从而造成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药物外渗的后果
• 轻者:局部渗出区域的皮肤红斑、肿胀、皮下硬结及轻中度疼痛 • 重者:可出现组织坏死、经久难愈的溃疡,恢复期可因瘢痕挛缩致 功能障碍,甚至手术截肢
药物外渗的预防
• 1.提高穿刺成功率,妥善固定导管 • 2.了解药物性质,医护患共同选择合适的输液通路,减少 钢针使用 • 3.患者教育:告知患者保护静脉的重要性及外渗后所产生 的后果,输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 等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外渗后处理
阿霉素外渗静脉注射氢 化可的松50mg或地塞 米松5mg,冰敷至少60分
钟,抬高患肢。
植物碱类:毒性较强,应 尽可能避免使用外周血管。 处理原则为稀释药物浓度, 促进组织吸收。常用方法 为:①透明质酸酶或生理 盐水1ml,局部皮下注射。 透明质酸酶能够破坏组织 中的透明质酸,使抗癌药 物易于扩散吸收;②给予 氦氖激光照射。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10%氯化钠外渗处理
1、局部封闭。高浓度氯化钠外渗,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及软组织充血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故 选用封闭液时选择无菌注射用水+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可以改变局部血液循环, 起到镇痛、 抗感 染作用, 具有操作简单、症状减轻快、 恢复快等特点, 能消除无菌性炎性渗出。
• 药液外渗后使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时间越早,红肿消退越快,从而越早减少患者的不适。在取材的 过程中,应注意选择优质马铃薯,无变质生芽或变绿,防止因吸收大量变质马铃薯所含龙葵素而中 毒。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处理
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 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654-2热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 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 时,每天3-4次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 封闭。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 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 4、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条通路输注刺激性药物。 • 5、输注刺激性药物应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 • 6、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应选用上肢静脉,因为上肢静
脉管径粗,走行直,且远离关节部位,回流通畅,弹性 好易固定又便于观察。下肢静脉不宜作为注射刺激性药 物的静脉通道。 • 7、合理把握用药剂量与浓度,浓度过高时会提高引发静 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 • 8、强化护理责任加强护患沟通 严格床前交接班制度, 一旦发现有外渗倾向,应立即停止输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 严重者可出现疱疹、 结,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大水 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 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 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 织坏死 溃疡、 3 .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 色焦痂, 色焦痂,焦痂外周红斑肿胀
②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 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 比成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化学 刺激; 刺激;两者均引起炎性介质释 放,致血管损伤并液体外渗 ③输液部位血管过于表浅 或仅能提供输液的血管 畸形
2.疾病因素 2.疾病因素 昏迷、休克、肺心病、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 由于微循环障碍, 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通 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 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 障碍, 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5. 穿刺
穿刺前不拍打静脉, ①穿刺前不拍打静脉,尽量用力 度适中的压脉带。 度适中的压脉带。加强基本功训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练,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 反复穿刺。 反复穿刺。 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由技术娴熟的 护士执行。 护士执行。中心静脉置管由专业 人员(执证)执行, 人员(执证)执行,非置管病人 必须每天更换输液部位
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 成药物渗出或漏出到血管以外 组织,称药物外渗, 组织,称药物外渗,可造成局 肿胀、缺血、 部组织肿胀、缺血、无菌炎
症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 症或感染、溃疡、 反应或并发症。 等反应或并发症。这是临床护
理经常遇到并常给病人带来身 心痛苦的问题, 心痛苦的问题,因此要做好预 防和早期处理。 防和早期处理。
若无上述解毒剂, 若无上述解毒剂,患处均可注 射利多卡因5ml 5ml加生理盐水 射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 10m1或氢化可的松50~ 或氢化可的松50 10m1或氢化可的松50~ 100mg
3 )封闭方法
从漏出部位外2 从漏出部位外2倍范围向中心 缓缓皮下注射
考 题
1 怎样处理药物外渗 画线处 举出5 2 举出5个临床常用高浓度高刺 激性药物
2. 选择穿刺用具
①长期胃肠
外营养、化疗药物依次为: 外营养、化疗药物依次为: 留置针; PICC—cvc —留置针;钢针 留置针 零容忍, 零容忍,如果患者拒绝用中 心静脉, 心静脉,应签署外周静脉营 养、化疗同意书。 化疗同意书。
普通常用药物, ③普通常用药物,根据病 人血管状况及意见选择 用具
高浓度、 ②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无中 心静脉管道时应尽量选择留 置针
3. 选择输液部位 ①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需建 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静脉使用计划 计划。 立静脉使用计划。 ②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尽量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 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 选择弹性好、粗直的血管。一 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射, 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注射,同 时应避免靠近神经、韧带、 时应避免靠近神经、韧带、关 节的手背腕部及肘窝。
②操作穿刺技术不过硬,不能做 操作穿刺技术不过硬, 到一次性穿刺到位, 到一次性穿刺到位,在穿刺时 过程中反复拍打或反复穿刺划 伤血管致其损伤 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 ③责任心不强,巡视不到位,或 不能正确判断药物外渗与否 ④习惯于钢针穿刺和反复按压 外渗几率增加, 针头(莱),外渗几率增加,
三、临床表现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
如果保守治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 溃疡, 溃疡,可考虑早期手术切除以 加快愈合, 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2) 积极行针对性 解毒处理(封闭) 解毒处理(封闭) 1 )对应性解毒封闭 阿霉素、 ①发疱性药物阿霉素、柔红 霉素---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 霉素---碳酸氢钠,减轻炎症 反应; 反应;丝裂霉素可致严重溃 硫代硫酸钠局封可起直 疡,硫代硫酸钠局封可起直 接灭活作用
②刺激性化疗药物
氮芥等 烷化剂---硫代硫酸钠局封可 ---硫代硫酸钠 烷化剂---硫代硫酸钠局封可 加速烷基化;卡氮芥-----碳酸 加速烷基化;卡氮芥---碳酸 氢钠局封 局封, 氢钠局封,起化学灭活作用 类药物, 类药物,应避免在于外周血 管使用
③局部强刺激性药物长春碱
2 )通用性解毒封闭
20%甘露醇、10% TPN、20%甘露醇、10%葡 萄糖酸钙、 碳酸氢钠、 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 氨基酸、脂肪乳、50% 氨基酸、脂肪乳、50%葡萄 KCL、VC、 糖、KCL、VC、多巴胺、间
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主 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 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 渗透压、 渗透压、刺激性及化学毒性 有关。 有关。
③胃肠外静脉营养、化疗 胃肠外静脉营养、
药物应避开手、 药物应避开手、肘窝及 行过广泛切除性手术的 肢体, 肢体,多选前臂近端
4. 输液前教育
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临床表 严重后果, 现、严重后果,输液期间的 注意事项,如出现局部隆起、 注意事项,如出现局部隆起、 疼痛或输液不通畅, 疼痛或输液不通畅,应立即 关闭输液器并 呼叫护士
发疱性、 1)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 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烧伤 样改变)、组织坏死。如 样改变) 组织坏死。 阿霉素、表阿霉素、 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 新碱、卡氮芥、氮烯、 新碱、卡氮芥、氮烯、环 磷酰胺、氟尿嘧啶、 磷酰胺、氟尿嘧啶、顺铂 等
高浓度、 2)高浓度、刺激性药物 外渗后可致沿静脉走向条索 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 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 灼热、疼痛。 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常见的药物如下:
渗出局部可湿热敷, 75% 渗出局部可湿热敷,或用75% 局部可湿热敷 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 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 肿胀会很快消失。
2.渗漏范围较大且药物刺激性 2.渗漏范围较大且药物刺激性 强 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 ①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患肢制动、抬高至少48小时, 患肢制动、 小时, 50% 75% ②用50%硫酸镁或75%的酒精持 湿敷, 续 湿敷, 配合药物局部封闭。 ③配合药物局部封闭。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 经热敷吸收, 经热敷吸收,无明显局部刺 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二、外渗原因
.生理解剖因素 1 .生理解剖因素 ①年老体弱患者常血管硬化或脆 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 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输液 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 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 刺激作用增强
1.范围小且药物无刺激性 1.范围小且药物无刺激性 更换注射部位, 更换注射部位,但范围小0级不再继续 渗出( 渗出(或渗出极慢用于输液的血管极 差且将输液完毕或正在抢救者)可根 据情况是否更换部位; 据情况是否更换部位; 如输入的药物为血管活性药, 如输入的药物为血管活性药,局部 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 肿胀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 明显, 明显,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药 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 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 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局部 血管严重收缩均可造成局 血管严重收缩均可造成局 部组织糜烂坏死,称为渗 部组织糜烂坏死,称为渗 出性坏死。 出性坏死。
2 .药物分类 药物分类— 药物分类
根据对组织损伤程度分3类 根据对组织损伤程度分 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局部组织损伤原因 局部组织损伤原因 及药物分类
1. 局部组织损伤的原因
①给药期间刺激或毒性药物 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 变 -渗 -增 )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出扩
散至周围组织, 散至周围组织,致局部炎 症反应可形成红肿硬结形 成脓肿, 成脓肿,称化学性蜂窝组 织。
由于皮下组织受累, 4. 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 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受累部位灼痛 5. 病理表现 溃疡下面可见全 层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 层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 溃疡外侧有明显表皮增生, 溃疡外侧有明显表皮增生, 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有 丝分裂
四、预 防
1.识别 1. 识别 输液前应①识别发疱性化疗药、 识别发疱性化疗药、 尤其> 胃肠外营养液(尤其>600mosm/l 毫渗透 摩尔每升) 高浓度、 摩尔每升)②高浓度、刺激性强药 普通药物, 物③普通药物,若是前两类药 物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物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严格按 说明书以适当稀释液溶解药物, 说明书以适当稀释液溶解药物, 以免药物浓度过高
在接入化疗、 检查 在接入化疗、刺激 性强或高浓度药物前, 性强或高浓度药物前,必须检 查输液通路是否有回血,如输 查输液通路是否有回血, 液不畅, 液不畅,一定另选部位 7 冲管 注上述药物后,必须用生 注上述药物后, 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充分冲洗 管道后再拔针
6
五、处理 已发生外渗, 已发生外渗, 应做以下处理: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 防破裂感染,可用碘伏涂抹, 防破裂感染,可用碘伏涂抹, 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 内液体,不剪去表皮, 内液体,不剪去表皮,再用碘 伏外敷。凡感染、 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 创面应按外科换药处理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 浓度高、 浓度高、局部与药物接触 时间长
4.业务水平因素 简单机械地执行医嘱, ①简单机械地执行医嘱,一些护
理人员经验不足, 理人员经验不足,对输液的适应 性不做综合分析,如不了解患者、 性不做综合分析,如不了解患者、 病情、局部血管, 病情、局部血管,不主动了解药 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甚至在手 腕及手背上注射化疗药或在腕关 节内面等非常表浅出处输注刺激 性强的药液
多巴胺、间羟胺、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 素外渗的患者经常用酚妥拉 素外渗的患者经常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加地塞米 局部封闭, 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 菪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