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战争
明朝的西南边境与滇缅战争

明朝的西南边境与滇缅战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朝代,其边境地区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
其中,明朝的西南边境与滇缅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文将从地理背景、滇缅战争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对明朝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理背景明朝的西南边境地区主要包括云南、西藏等地,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西南边境区域的地势复杂,山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交通不便,因此也给明朝的边境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滇缅战争的原因滇缅战争是指明朝与缅甸之间的一系列边境冲突与战争。
战争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边境纠纷:明朝与缅甸两国边境线模糊不清,双方对于领土的主权存在争议,这是滇缅战争爆发的主要导火索。
2. 云南土司叛乱:明朝时期,云南地区的土司势力极为强大,而缅甸王朝则对云南土司进行招揽,导致土司叛乱,进一步加剧了滇缅战争的爆发。
3. 贸易争端:滇缅边境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然而双方对于贸易的控制权也产生了争议,滇缅战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贸易争端所引发。
三、战争过程滇缅战争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战争过程中,明朝军队与缅甸王朝军队多次交战。
1. 初期边境战斗:滇缅战争最初是在边境地区展开的小规模战斗,明朝军队试图以武力阻止缅甸人对云南的渗透和侵略。
2. 明朝入侵缅甸:随着战争的升级,明朝派出大军进入缅甸境内,试图以此迫使缅甸屈服。
3. 双方谈判与停战:在战争爆发一段时间后,明朝与缅甸王朝进行了多次谈判,并达成了停战协议,暂时结束了战争。
四、对明朝的影响滇缅战争对明朝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边境防线加强:滇缅战争使得明朝认识到西南边境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了对该地区的防线建设,以保障国家安全。
2. 土司势力削弱:明朝通过滇缅战争削弱了云南地区的土司势力,加强了对土司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3. 影响边境贸易:滇缅战争对边境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暂时中断了明朝与缅甸之间的经济联系。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的五个红色故事
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地方,其中有许多著名的红色故事。
以下是五个适合在旅途中聆听的故事:
1. 滇南事变
滇南事变是指1937年12月发生在云南南部的抗日事变。
在这场事变中,滇军和其他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历史事件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南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2. 滇西抗日根据地
滇西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云南省的一个重要抗日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在滇西地区,包括昆明、大理、丽江等地。
在滇西抗日根据地,中国军队和民众一起抵抗日军的侵略,取得了许多著名的战斗,如松山战役等。
3. 昆明事变
昆明事变是指在1946年5月发生在昆明的抗日事件。
在这场事变中,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国民党军队失败。
昆明事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云南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点。
4. 滇缅公路上的故事
滇缅公路上的故事是指发生在中国云南省和缅甸之间的一段公路的故事。
这段公路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和缅甸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也是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和发展的重要项目。
在滇缅公路上,中国企业和士兵们与日军和缅甸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取得了许多著名的胜利。
5. 滇南民族风情
滇南民族风情是指云南省南部地区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在滇南地区,有许多
著名的民族,如傣族、布朗族、苗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如舞蹈、音乐、服饰等。
在滇南民族风情地区,你可以欣赏到这些独特的文化,并与当地的人民交流和互动。
远征军特务连长忆滇缅战役

l 和第 5 师 被 调 到缅 甸 战 4师 0
场。能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 ,
我们每 个人都深 感 自豪 。
算 起 来 ,我们 是 中国派 出 的 第 二 批 远 征 军 。14 春 , 92年
日军进 攻 缅 甸 后 ,中 国 派 遣 5 军 、6军 和 6 6军 3个 军 约 l 0 万部 队 ,组 成 “ 中国远 征 军 ” ,
南 组 建 了 中 国远 征 军 ,卫 立 煌 任 远 征 军司令 官 , 代号 “ Y” 部 队,从 滇 西 渡 怒
公 里。要 经 过 喜马 拉 雅 山东 段 群 峰 ,山峰 起 伏 连绵 ,犹 如 骆 驼 峰 背 ,故 美 军 称 之 为 驼 峰
赴 缅 甸 前 线 ,参 加 对 日作 战 。 当 时 ,我在 国 民党 5 4军 5 师 0 师部任 特务 连 连长 ,5 军 军 长 4 是 方 天 , 下 辖 第 l 师 、 第 5 4 0
亡航 线 ” 。
里 经常 向我们 讲 缅甸 战场 的形
退途中死于饥饿和伤寒病疫 。 远征失败后 ,廖耀湘率领
的 新 2 、 孙 立 人率 领 的 新 2师 3 师退到 印度 , 8 重新 整编为 “ 中
势,我们早就做好随时被派往
前 线 的准 备 。而 在 云南 的 祥 云
机 场一 带 ,美 军 一个 军 官 训练
们 全 体 出浴 ,再 排 队等 医生 打
防 疫针 — — 我 后 来 才知 道 这 个
什 么 也看 不 到 ,多少 都 有 些寂
寞 、 恐 惧 感 。有 时 夜 里 睡 觉 , 某个 士 兵 会 突 然在 梦 中大 叫起 来 ,其 他 人 被惊 醒之 后 ,也 都
1942年滇缅战役

20XX年1942年滇缅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42年爆发的滇缅战役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942年滇缅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滇缅战役背景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
中国应英军要求,派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此次入缅甸作战失败(参见滇湎路战役)后,中国远征军一部进入印度,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退守滇西,扩编为两个集团军。
1943年10月,为执行盟军魁北克会议关于在缅甸对日军发动攻势和打通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的决定,驻印军在总指挥史迪威指挥下逐次集结于印缅边境的雷多地区,准备向缅北日军发动进攻;驻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以腾冲为目标对日军发动进攻。
驻缅北和怒江西岸的日军共4个师团,辖9个步兵联队、8个特种兵联队,在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指挥下实施防御。
滇缅战役经过1942年10月14日,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八师击破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攻取新平洋,进入缅北。
12月攻占于邦。
1944年初,新编第三十八、第二十二师分别攻克大自家及太洛,3月上旬又攻占孟关和瓦鲁班。
日军退守杰布山隘,凭险顽抗。
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新编第三十八师与美军第五三。
七支队(两个营)策应下,经14天战斗,攻占长达10公里的杰布山隘(参见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
日军残部向孟拱河谷撤退。
随后第五三。
七支队与新抵达太克里地区的新编第三十师、第五十师各一部混合编为中美突击支队,继续向密支那挺进;新编第三十八师向高利前进。
退守孟拱河谷的日军得到增援,据守高利、英开塘及卡盟等地。
4月末,新编第二十二师在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配合下向日军攻击,经月余苦战,于6月19日将上述各地全部攻克。
接着,新编第三十八师向孟拱急进,新编第二十二师由西侧向孟拱迂回(参见孟拱河谷战役)。
此时,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由滇西栗柴坝至双虹桥间渡过怒江,经月余激战,攻克马面关、北斋公房、江苴街等日军据点,迫近腾冲外围。
第十一集团军为支援第二十集团作战亦以一部渡过怒江。
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

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介绍腾冲战役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的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腾冲战役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腾冲战役的历史事件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腾冲战役的简介关于腾冲战役简介如何呢?腾冲的地理位置关乎中日双方在中南半岛的战略形势,腾冲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最南面,是中国通往缅甸的重镇,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日本在侵占缅甸后,又占领了腾冲。
中国方面为了打通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通线——滇缅公路,就发起了腾冲战役。
199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对腾冲县城进行攻击,在炮火的掩护下,中国远征军攻击日方修筑的堡垒,与日方发生白刃战。
日方在腾冲已经经营了两年多,加上腾冲位于山岭之间,中国军队举步维艰。
腾冲战役简介中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是霍揆彰,他是中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他下令中国军队先攻打来凤山,在来凤山上,中日军队激烈交战。
中国远征军士气高昂,愈挫愈勇。
而日本军队在藏重康美的指挥下,也是奋力坚守来凤山。
中国方面有盟军飞机的支援,日方被迫放弃来凤山。
人民群众的支援也需要在腾冲战役简介中提及,在腾冲战役中,当地的人民群众为中国远征军送粮食,送衣物,帮助远征军修筑工事。
美国的官兵都高度赞扬中国人民群众对军队支援的热情。
美军的飞虎队也是腾冲战役简介中必不可少的,飞虎队由陈纳德率领,从空中打击日军,为腾冲战役的胜利提供了空中力量。
在腾冲县城中的日军受到飞虎队的轰炸,损失惨重。
中国远征军在空中炮火的支援下,攻城时方便多了。
腾冲战役的结果腾冲战役的结果中,中国方面死伤9000余人,日本方面全军覆没,死伤3000余人。
中国军队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全歼了日军,并且攻占了腾冲县城,达到了战略目的,因此,腾冲战役的胜利一方是中国军队。
中国远征军在战役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包括野山炮7枚,步兵炮6枚,迫击炮10枚,重机枪19挺,轻机枪47挺,步骑枪1000余支,汽车20余辆。
这些战利品对于军需消耗严重的中国军队来说也是一种补给。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浅析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作者:寇琳琳来源:《西部学刊》2024年第01期摘要: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有着密切联系,在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支持与帮助,从而结下深厚情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政府为实现其称霸目标,向太平洋和东南亚扩张,缅甸成为盟国和日本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
面对共同的威胁,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和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先后两次入缅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
三年多时间中,中国先后投入兵力总计约40万人,伤亡约14万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之后撤回国内。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抗战大后方;国际地位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1-0117-07An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Process and Impact of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s Fight in BurmaKou Linlin(School of History,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Abstract: China and Burma have had close contact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n modern times the two countries have similar historical encounters, in the anti-imperialist and anti-invasion struggle to support and help each other, thus forming a deep friendship.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Pacific Wa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expanded into the Pacific and Southeast Asia in order to realize its hegemonic goals, and Burma became a strategic location hotly contested by the Allies and Japan. Facing the common threat,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British army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fascism in Yunnan-Burma and to defend China’s southwestern rear, China set up 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CEF), which went into Burma twice to fight against Japanese invasion forces. In more than three years, China had put in a total of about 400,000 troops and suffered about 140,000 casualties, which dealt a heavy blow to the Japanese army, accomplished the task of opening the Yunnan-Burma Highway, and then withdrew to the country. The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 is a model of direct militar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ts allies, and is also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hinese army has fought abroad since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y wrote an extremely tragic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ith their blood and lives.Keywords: Chinese Expeditionary Forces (CEF); fight in Burma; the rear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international status抗日戰争时期,为保护中国的西南大后方及国际交通线,同时支援盟军作战,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二战”期间滇缅战场贵州作用探析

估和忽视, 重新评估和看待贵州在“ 战” 二 中的战 略
地位 特别 是在 滇缅 战场 上所发 挥 的作用 , 目前 面 向 对 西南 开放 背景 下 的贵州来 说 , 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和 具
深远 的历 史意 义 。
一
亚、 占领 泰 国的 同时 , 行 进 攻 大 英 帝 国 殖 民下 的缅 强
( 义 民族师 范学 院 政史 系 。 兴 贵州 兴 义 520 ) 640
摘
要 :9 1年 1 14 2月 , 日本 挑起 太平 洋战 争 , 并在 中国西 南 的滇 缅方 向制 造 了一个 新 的战 场 , 即
滇 缅战 场。 滇缅 战场 既是 中国抗战 的一部 分 , 又是 一 个跨 国战 场 , 国 际反 法 西斯 战 争 的一 部 分 , 即 对
所 谓滇 缅 战场 , 称 中缅 印 战场 , 指 “ 战 ” 亦 是 二 期
一
长时 期 内 , 州在抗 战 中 的作 用一 直被 史 学家们 所低 贵
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日军为切断 中国西南地区唯一 条 与 国外 联 系的 战略要 道一 滇 缅公路 , 同时为进 攻
印度 并 与德 意军 队会 师 中东作 准 备 , 日军在 进攻东 南
21 0 2年 9月
云 南 电 大 学报
Ju a fYu n n R o r lo n a TV iest n Unv ri y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一役_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_李跃新

2006年2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 eb,2006 第28卷第1期Jo urnal of Y anan U niver sity(Social Science)V ol.28N o.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一役——中国远征军的滇缅作战李跃新,孙 颖(中央财经大学 宣传部,北京100081)摘 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和盟国的请求,组织远征军先后两次深入缅甸,在滇缅地区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抗击日军。
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通了国际援华线,光复了缅甸,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胜利,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盟军;中国驻印军;滇缅战场中图分类号:K2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975(2006)01—0085—06 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最早开展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而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了远征军,两次入缅,与美英等盟国军队并肩作战,历时3年,牵制和歼灭了大量日军,光复了缅甸,取得了辉煌胜利。
中国远征军开辟的滇缅战场,不仅构成了中国抗日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构成了亚太战场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一翼;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不仅揭开了中国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而且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反攻作战的重要一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滇缅战场的开辟日军侵华速战速决的图谋破产后,即将战略方针改为对中国的持久围困,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切断中国的国际通道,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以迫使蒋介石政府屈服。
为此,日军从1938年起,先后攻占了广州、汕头、海南岛,切断了中国的对外海上通道。
1941年6月,日军占领法属印度支那(越南),切断了中国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越铁路。
同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象征性的援华运输也告中断,这样中国除滇缅公路之外的所有对外通道都被截断。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战役
时间 1942年 1944年 滇西缅北战役 腾冲战役 松山战役 龙陵战役 胡康河谷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 密支那战役 平满纳战役 瓦鲁班战役
战役
同古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 棠吉攻克战 缅北大撤退
1942年3月上旬,中国远征军第1 路军进入缅甸,在同古与日军第一次 大规模接触。4月上旬,远征军准备 进行平满纳会战。但是英国均消极应 战,导致中国缺乏后援,前者侥幸突 围,后者被迫放弃。 4月上旬,远征军顺利解救被困 仁安羌英军。4月下旬,远征军因错 信情报奔袭乔克柏当而浪费了时间, 日军抢占棠吉,虽然随后夺回,但由 于雷列姆失守,日军占领腊戍,5月 初,远征军被迫陆续撤退。
组成部分
中国远征军原分两路,第1路军进入缅甸,第2路军 进入越南(后来因故取消)。1942年2月,第1路军从滇 西入缅甸作战,在失利后,一部分返回滇西驻守怒江天 险拒敌,另一部分退入印度接受美军的装备和训练(称 “中国驻印军”)。
著名将领
司令长官:卫立煌、陈诚 第5军军长:杜聿明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 (后为新编第6军军长) 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 (后为新编第1军军长) „„
战 争 主 力
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并且 支援英军在缅甸的北部抗击日军,中 国国民政府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最终,中、英、美三国的军队共 同组成了中缅印战区。战区以蒋中正 为最高统帅,以美军上将史迪威 (Joseph Warren Stilwell)为参谋 总长。主要部队有中国远征军、美国 飞虎队、“驼峰航线”上的运输队等。
滇缅战争
小组:女生204宿舍 资料:路 遥、苗 制作:农伊姣 主讲:吕 娟 榕、农伊姣
英法军队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后, 英伦三岛岌岌可危,英国希望借助中 国长期抗战的力量,支援它在远东殖 民地——特别是缅(缅甸)、印(印 度)、马(马来亚)方面——的军事 活动,挽救远东后方的危机。 同时,中国方面,抗战进入战略 相持阶段。为了粉碎日军封锁和进攻 中国西南后方的企图,确保境外物资 的供给,稳定正面战场的局势,当时 必须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
战 争 概 况
在撤退中,新38师向西撤往了印 度,成为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 支保存建制的部队;杜聿明率领第5 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穿越野人山原始 森林,非战斗减员三万余人,由于预 定路线所经的中缅边境已有大量日军 把守,这支部队最后去了印度;第 200师沿途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回国, 师长戴安澜牺牲。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十 万三千人,伤亡五万余人。日军伤亡 约四万五千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战 争 背 景
因此,自1940年10月起,英国首 先开放封锁已久的滇缅公路缅甸段, 接着酝酿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1941年春,英国邀请中国国民政府的 “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到缅甸、印度、 马来亚进行军事考察。之后,几经协 商,在同年12月23日,英国与中国国 民政府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 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
惠 通 桥
小常识
与左图类似的大量图 片从抗战后期起就被全世 界当作滇缅公路的代表照。 实际上,这段被称为 “二十四拐”的公路,位 于贵州省晴隆县县城南郊 1公里处,属于贵昆公路。
抗战时期,它是把通 过滇缅公路进入中国的物 资运往重庆的必经之路。
1941年,“中英军事同盟”已经 成立,尽管英国在缅甸防御力量不足, 但是,由于担心外国与自己争夺在缅 甸的利益,高估自己的防御力量,英 国仍然拒绝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直至1942年,1月日军攻下缅甸 第二大港口城市毛淡棉,3月日军攻 下缅甸首都仰光并且进攻中部城市曼 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英 国才依照《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 紧急向中国国民政府求助。
End
为了抢运在 滇缅公路, 国外购买的和国 起于中国云南省 际援助的战略物 昆明市,经云南 资,滇缅公路由 省瑞丽市畹町口 中国国民政府于 岸出中国境,终 1938年春开始紧 于缅甸腊戍市, 急修建,同年12 全长1453千米。 月初步通车,是 它西连印度,东 中国在抗战时期 抵泰国,南至马 的西南后方历时 来亚,是中国西 最久、运量最大 南联外的第一大 的一条国际运输 公路。 线。
美国在加入二战后,更是通过滇 缅公路和与其相连的中印公路从缅甸 和印度向中国运送了大批战略物资, 并向缅甸和印度派遣军队来保护上述 线路的畅通,以支持中国继续抗战, 缓解其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所以,继封锁了海上和越南的运 输线之后,日本于1941年12月开始对 缅甸发起侵略,企图借助对缅甸的占 领,直接切断中国国民政府唯一的地 面国际交通补给线――滇缅公路,夺 取美国取道缅甸的大批援华物资,全 面封锁中国,甚至扬言将与德国纳粹 会师中东。 严重的战争态势引起了包括中国 在内的同盟国的关注。
战 争 概 况
10月下旬,雨季停止,驻印军缅 北反攻正式开始。初具成果之后, 1944年5月,国内的远军反攻开始, 并于1945年1月在中缅边界与驻印军 会师。随后,远征军回国,驻印军南 下,在3月与英军会师。最终,驻印 军凯旋。 第二次入缅作战,驻印军伤亡 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 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公里,远征军 伤亡6.7万余人,歼灭日军2.1万余人, 解放滇西土地约3.8万平方公里。
1996年,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 它是为纪念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第 20军在腾冲战役中 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 1公里 阵亡的将士而建的墓园,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 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 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 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日,是抗战期 间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一 次出国作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篇章。 远征军以数十倍于日军的伤亡, 取得了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全胜的攻势 性作战和仅有的几次对日全歼战的战 果。
战 争 评 价
这场战争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 进攻中国的企图,重新打通了中国西 南的国际交通线,打破了日军对美国 援华物资的封锁,稳定了正面战场战 局,也揭开了正面战场的反攻序幕; 同时,它也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 上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英军对印度 英帕尔市的坚守和对缅中的出击作战。 远征军将士们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在国际上博 得了崇高的荣誉。
6月,怒江防线稳定之后,中国 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和整编军队,准备 反攻缅甸。 8月初,撤入印度的部队相继来 到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中国远征 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改称中国驻印军 总指挥部。驻印军接受美国的军事援 助;同时,中国国民政府一边利用 “驼峰航线”空运士兵到印度,一边 在国内号召知识青年参军。这些都使 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为提高。 1943年3月底,中国远征军司令 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