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疗心悸辨证用药特色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
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2.十全育真汤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生黄(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
汗止后再服原方。
3.醴泉饮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甘草(二钱)4.一味薯蓣饮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5.参麦汤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带心)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牛蒡子(三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6.珠玉二宝粥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7.沃雪汤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8.水晶桃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
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

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展开全文张仲景治心悸心慌的经典小方!闹了半天,又是湿气惹祸本文理论依据:《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仲景临床中药学》、《经方方证要点》昨天,我给您写了张锡纯治疗心慌的方子,用于调治心血不足、神魂不安的患者。
我不知道您看过没有。
今天在这里,我再给您写一个。
只不过,这不是张锡纯的办法,而是张仲景的,两个人差了一千多年。
调治的思路,自然也完全不一样。
先来看这个医案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性,年26岁,什么毛病呢?心下位置悸动不安,似跳非跳,似慌不慌,总之是感觉不安生,总感觉心跳不正常。
但这个情况也有改善的时候。
什么时候呢?就是大便拉稀、稍微腹泻的时候。
这个腹泻,隔三岔五来一回,然后心里面就安生了,但不久以后还是老样子。
这什么毛病啊?患者去过心内科,看是不是心脏不好,但是没查出来什么。
后来,此患找中医。
接待他的,是国内当代的中医经方大家。
医家这么一看,发现舌苔白滑,脉象弦。
而且腹部有振水之声。
再仔细一问,发现患者腹泻的时候,大便清水样,不臭。
看到这里,医家明白了,写了一张小方子——茯苓24克,生姜2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结果,6剂之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再也没复发过。
这是怎么回事啊?这个患者其实就是脾胃阳气不足,水湿之气停于心下胃脘所致。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这个患者,脾胃阳气不足,没有办法运化水湿之气,于是水湿化作痰饮。
水湿痰饮停在胃脘部位,犯于上,则形成了心中悸动不安之感。
犯于下,走于肠间,则体现为便溏、拉稀,清水样的便。
还有的,病邪犯溢于四肢,会导致浮肿。
腹部的振水声,就是水湿痰饮停聚的表现。
舌脉所体现的,也都是水饮之邪内聚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所谓的心慌、心悸、不安,说到底,还是水湿痰饮之邪作怪。
这种情况下,仲景的小配伍,茯苓、桂枝、生姜和炙甘草就比较科学。
它本名叫做茯苓甘草汤,基本配伍是茯苓6克,桂枝6克,甘草3克,生姜9克。
其中,桂枝和生姜温阳行水,茯苓利水健脾,炙甘草固护中焦。
张锡纯治疗心阳虚的案例

张锡纯治疗心阳虚的案例天津南门外升安大街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病因】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
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
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其哲嗣馨山君,原任哈尔滨税捐局局长,因慈亲年高,于民纪十年辞差归侍温清。
见愚所著《衷中参西录》深相推许,延为诊视。
【证候】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
有时觉心为热迫怔忪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
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诊断】即此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
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
此时阳虽偏盛,当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
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地黄八钱,天冬八钱,甘草二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杭芍五钱,野台参三钱,赭石轧细六钱,生鸡内金黄色的捣二钱。
共煎汤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方解】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
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
用鸡内金者,欲其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效果】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
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医家简介|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张锡纯论《炙甘草汤》

张锡纯论《炙甘草汤》太阳病炙甘草汤证陷胸、泻心诸方,大抵皆治外感之实证,乃有其证虽属外感,而其人内亏实甚者,则《伤寒论》中炙甘草汤所主之证是也。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脉之跳动,偶有止时,其止无定数者为结,言其脉结而不行,是以中止也;止有定数者曰代,言其脉至此即少一跳动,必需他脉代之也。
二脉虽皆为特别病脉,然实有轻重之分,盖结脉止无定数,不过其脉偶阻于气血凝滞之处,而有时一止,是以为病犹轻;至代脉则止有定数,是脏腑中有一脏之气内亏,不能外达于脉之部位,是以为病甚重也。
其心动悸者,正其结代脉之所由来也。
【炙甘草汤方】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子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化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炙甘草汤之用意甚深,而注疏家则谓,方中多用富有汁浆之药。
为其心血亏少,是以心中动悸以致脉象结代,故重用富有汁浆之药,以滋补心血,为此方中之宗旨,不知如此以论此方,则浅之乎视此方矣。
试观方中诸药,惟生地黄(即干地黄)重用一斤,地黄原补肾药也,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而又复久煮,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
盖脉之跳动在心,而脉之所以跳动有力者,实赖肾气上升与心气相济,是以伤寒少阴病,因肾为病伤,遏抑肾中气化不能上与心交,无论其病为凉为热,而脉皆微弱无力,是明征也。
由斯观之,是炙甘草汤之用意,原以补助肾中之气化,俾其壮旺上升,与心中之气化相济救为要着也。
至其滋补心血,则犹方中兼治之副作用也,犹此方中所缓图者也。
方中人参原能助心脉跳动,实为方中要药,而只用二两,折为今之六钱,再三分之一,剂中只有人参二钱,此恐分量有误,拟加倍为四钱则奏效当速也。
然人参必用党参,而不用辽参,盖辽参有热性也。
民国中医界泰斗张锡纯106则用药经验总结!

张锡纯简介 张锡纯,字寿甫(1860~1933),河北盐山人。
以济世活人为宏愿,遂广求方书,孜孜研究有年,自是临证几无虚日。
晚年悬壶于天津,术精验宏,极著盛誉。
张氏治学极为严谨,每以“学问之道,贵与年进”而自强不息。
临床家所凭借者,方药也。
故张氏“不惜脑力心血,以精研药性于居恒,更审机察变于临证”。
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多有独到见解,而且非常可贵的是,他对药物的性味和功效的认识,非常重视实践体察和实际经验,或取法于先哲,或博采于民间,或体验于自己的亲身实践,如对甘遂、巴豆等药性峻猛之药,皆亲口尝验以试其毒性。
张锡纯106则用药经验1生石膏佐芍药,可解阳明之热。
石膏性寒而能散,芍药味苦寒,且能通利小便,治腹疼,故石膏佐芍药更宜于治疗热痢。
2生石膏佐薄荷,治牙痛有内热者。
3 石膏配蝉蜕,用于温病气分有热。
4 石膏、半夏、麦冬并用,能滋阴而不恋邪。
麦冬能滋阴,但又能导致留邪不散。
若与生石膏、半夏合并使用,则无此忌,诚以生石膏能散邪,半夏能化滞也。
5 生石膏、三七、蒲黄并用,治阑尾炎。
6 生石膏、龙骨、山萸肉配伍,可用于伤寒、温病之热实而脉虚、心中怔忡、精神躁扰者。
7 赭石与石膏并用,最善通热结之大便。
且又用治肝气、肝火相并上冲引起胃气上逆之呕吐。
盖用石膏能清阳明大热,用赭石善平上逆之冲气故也。
8 赭石能降胃以止吐衄。
然胃之所以不降,有因热者,宜佐以瓜蒌仁、白芍;其热而兼虚者,可佐以人参;有因凉者,一可佐以干姜、白芍(因凉犹用白芍者,防干姜之热侵肝胆);其凉而兼虚者,可佐以白术;有因下焦虚损,冲气不摄而上冲,胃气不降者,宜以山药、芡实佐之;有因胃气不降,致胃中血管破裂,其证久不愈者,宜以龙骨、牡蛎、三七诸药佐之。
9 人参配赭石,人参可以救气分之脱,但有助气上升之弊,与赭石并用,方能引气归原,更能引人参补益之力下行。
且参、赭并用,不但能纳气归原,设于逆气上干,填塞胸臆,或兼呕吐,其证上盛下虚者,皆可以参、赭并用而治之。
张锡纯升陷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张锡纯升陷汤的作⽤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组成医案⽅解【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治⼤⽓下陷⽅》。
【组成】⽣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钱五分桔梗⼀钱五分升⿇⼀钱【⽤法】⽔煎服。
【作⽤与功效】补⽓升阳。
【主治适应症】胸中⼤⽓下陷,⽓短不⾜以息,或努⼒呼吸,有似乎喘;或⽓息将停,危在顷刻。
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
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
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叁伍不调。
【⽅解与⽅论】本证因⽓虚下陷,胸中阳⽓不⾜所致,故⽤黄芪补⽓升阳,柴胡、升⿇、桔梗升阳举陷,知母滋阴清热,防⽌黄芪过燥。
张锡纯云:“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善升⽓。
….惟其性稍热,故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
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之陷者⾃左上升。
升⿇为阳明之药,能引⼤⽓之陷者⾃右上升。
桔梗为药中之⾈楫,能载诸药之⼒上达胸中,故⽤之为向导也。
”注:张锡纯之升陷汤和李东垣之补中益⽓汤,虽均为升补之剂,但前者偏急,后者偏缓;前者性平,后者性温;前者量⼤功专,后者量⼩缓图;前者以上焦⼼、肺症状为主,后者以中焦脾胃症状为多。
[余⾂国.升陷汤与补中益⽓汤的鉴别使⽤.中国现代药物应⽤,2010,4(12):133-134]。
【医案精选】(⼀)⼼⾎管科疾病1.病毒性⼼肌炎吴某某,⼥,5岁。
病毒性⼼肌炎病史1年,⼼肌抗体(+),现胸闷、⽓短、⼼悸、⼼前痛、纳差。
⾆淡红、苔⽩,脉弱、律不齐。
⼼频:⼼律不齐,⼼肌供⾎不⾜。
中医辨证:⼤⽓下陷。
治法:益⽓升陷,健脾养⼼。
⽅药:以升陷汤加减,黄芪20g,桔梗10g,升⿇10g,柴胡10g,麦门冬15g,苦参7g,丹参10g,⽩参10g,茯苓5g,⽩术15g,鸡内⾦10g,⽢草10g。
服7剂后,患者⼼悸、⽓短、⼼前痛减轻,纳少好转。
继以原⽅随证加减调理⽉余,⼼电正常,病愈。
[唐丹丽,林晓峰.曹洪欣教授运⽤益⽓升陷法治疗病毒性⼼肌炎经验介绍.中医药信息,2006,23(3):30-31]2.慢性⼼功能衰竭⾼某某,男,70岁。
张锡纯急症治疗思路探析

嘉 饔黉 蠢 #藩僦 蓦 善誊 冀 蓦 # 赣
H bi C F bur 0 0 V l 2, o4 ee J M,era 2 1 , o 3 N . T y
囊 莠
:: :
= ※ : _ = =
纂 精
: 矗誊: : . :
病乎 ” “ ,盖治此等证 , 势如救 火 , 泼之 , 以水 火势稍减 。若
在 急症 治疗 上 , 张锡纯 主张 中西 药合用 , 传统抢 救技 术 与西 医抢救 措施 相辅 相成 。如 “ 遇急 危之 证及 难治 若
之证 , 正不 妨 以西 药 治 其 标 , 中 药 治 其本 , 见 效 必 以 则 速 ”“ 、西药之 治吐血 , 以醋酸铅为最效 , 治下 血 , 以麦角为 最效 。然究其所 以效者 , 二药 能收 缩其 血 管也 。至 于 谓
仁、 苏子 、 生石 膏 等 药攻 邪 , 防便 通 正脱 , 为 在其 服 药 之 前, 先予 山茱 萸二 两煎汤 口服 , 以备泻 下之后 心中怔忡 及
虚脱 。治疗温热急症应快速 截断扭转 , 先证 而治 , 先安 未 受邪之地。药先 于证 的治 法不但 不 会引 邪人 里 , 而 能 反 给邪气以迎头 痛击 , 之顿 挫 , 使 阻断 传遍 , 防治 恶化 。若 仅 见症 辨证 , 因证 施治 , 部就 班 , 按 因循 等待 , 随其 后 , 尾
病 因之 凉 热 虚 实 则 不 问矣 , 以 愈 后 , 变 生 他 证 。若 以 是 恒
二药收缩其血管 , 以中药治 其凉 热虚实 , 且更兼 用化瘀 消 滞之品防其血管 收缩 之后 致有瘀 血 为恙 , 则无 难 愈之 血 证矣” 从中我们可以看 出 , , 张锡纯 用西药 主要是 对 “ ” 症 治疗 , 即治标 ; 中药 主要 是对“ ” 用 证 治疗 , 即治本 , 以消 兼 除西药 的副作 用。又如 适逢 痰厥 之 患者 , 张锡 纯急 以点 天 突穴 法使 咳出痰涎 , 若仍无 自主 呼吸 , 以西 医人工 呼 施 吸法治之 等。 中西 学优 势互 补 , 时运用 2种 医学 知识 同 理论体 系解决 同一疾 病 , 其疗效肯定会大大提高 。
张锡纯的理饮汤,心肺阳虚水饮作喘,胃满可以了解一下

张锡纯的理饮汤,心肺阳虚水饮作喘,胃满可以了解一下之前发了一篇为什么心肺阳虚会导致脾湿胃郁?如何改善?脾湿不升,胃郁不降。
中焦脾胃出现障碍,饮食不能运化,变为饮邪。
里面提到了张锡纯的理饮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饮邪谈到饮邪,不得不说说痰饮。
中医里的痰饮说的是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后的产物,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
痰饮停积于某些部位,就会形成痰饮证。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不流通的水积起来先成饮,饮凝聚变成痰。
饮邪就是原本应是作为被人体利用的水液因为积滞变成了较为清稀的病理产物,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痰。
饮邪停于胃口人表现为满闷,溢出于胸膈之上人会短气,饮邪充满肺窍发为喘促,滞腻于咽喉就会咳吐有粘涎。
严重些的或出现浊阴布满上焦,本来应该“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现在浊阴侵占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运行,阳气郁滞则会生热。
也可能出现阴气逼阳外出人会身体发热,迫阳气上浮会出现耳聋。
张锡纯表示这种情况一定要结合脉象,确定患者的脉弦迟细弱,才能投理饮汤。
理饮汤为了防止见方试药,这里仅列出组成:白术、干姜、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生杭芍、橘红、川厚朴。
(务必经医生辩证使用。
)张锡纯表示,服数剂后饮邪虽开通,如果气不足者,酌加生黄芪。
理饮汤中桂枝、干姜,助心肺之阳并加以宣发畅通。
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味甘淡以渗水利湿,泻湿满。
““味厚则泄,薄则通”厚朴少用通阳,凭温通之性,使胃中阳气通畅气得以降,使水谷加速下行。
橘红帮助白术、茯苓、甘草利痰饮。
白芍,《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苦平,而后世称芍药酸敛,张锡纯则认为白芍味苦而微酸。
用白芍,一方面白芍味苦性平可防热药的热性上越;另一方面白芍味酸可收敛,可制虚火之浮游。
且热药适合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而且白芍善利小便,小便通利而痰饮自减。
医案医案一一个40多岁的大姐,胸中常觉满闷发热,每隔10天或12天必大喘一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