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业标准

合集下载

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了规范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规范农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维护农业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贸易畅通,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的统称。

农业行业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安全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标准等。

生产技术标准是指规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包括土壤肥力标准、种子质量标准、农药使用标准、兽药使用标准、农业机械使用标准等。

产品质量标准是指规定了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了农产品的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和微生物指标等。

安全卫生标准是指规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农产品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等。

环境保护标准是指规定了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要求,包括了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

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农业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政府、农业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行业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加大对农业行业标准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对违反农业行业标准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农业行业标准的贯彻执行。

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农业行业标准,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消费者应当增强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视,选择合格的农产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违法违规的农产品进行举报和投诉。

总之,农业行业标准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部公告第871号--发布84项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部公告第871号--发布84项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部公告第871号--发布84项农业行业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6.14•【文号】农业部公告第871号•【施行日期】2007.06.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农业部公告(第871号)《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等84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我部审查批准,现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他标准自2007年9月1日起实施。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四日┌───┬──────────┬──────────────────┬────────┐│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测定││││NY/T 1372-2007│││├───┼──────────┼──────────────────┼────────┤│2││││││NY/T 1373-2007│食用菌中亚硫酸盐的测定充氮蒸馏-分光│││││光度计法││├───┼──────────┼──────────────────┼────────┤│3││││││NY/T 1374-2007│植物产品中氟的测定离子色谱法││├───┼──────────┼──────────────────┼────────┤│4││││││NY/T 1375-2007│植物产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5││││││NY/T 1376-2007│复混肥料中缩二脲含量的测定││├───┼──────────┼──────────────────┼────────┤│6││││││NY/T 1377-2007│土壤中PH值的测定││├───┼──────────┼──────────────────┼────────┤│7││││││NY/T 1378-2007│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8││││││NY/T 1379-2007│蔬菜中334种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9││││││NY/T 1380-2007│蔬菜、水果中51种农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10││││││NY/T 1381-2007│辣椒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1││││││NY/T 1382-2007│棉籽中棉酚旋光体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12││││││NY/T 1383-2007│茄子生产技术规程││├───┼──────────┼──────────────────┼────────┤│13││││││NY/T 1384-2007│棉种泡沫酸脱绒、包衣技术规程││├───┼──────────┼──────────────────┼────────┤│14││││││NY/T 1385-2007│棉花种子快速发芽试验方法││├───┼──────────┼──────────────────┼────────┤│15││││││NY/T 1386-2007│农药理化分析良好实验室规范准则││├───┼──────────┼──────────────────┼────────┤│16││││││NY/T 1387-2007│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技术规程││├───┼──────────┼──────────────────┼────────┤│17││││││NY/T 1388-2007│梨果肉中石细胞含量的测定││├───┼──────────┼──────────────────┼────────┤│18││││││NY/T 1389-2007│天然胶乳游离钙镁含量的测定││├───┼──────────┼──────────────────┼────────┤│19││││││NY/T 1390-2007│辐照新鲜水果、蔬菜热释光鉴定││├───┼──────────┼──────────────────┼────────┤│20││││││NY/T 1391-2007│珠兰花茶加工技术规范││├───┼──────────┼──────────────────┼────────┤│21││││││NY/T 1392-2007│猕猴桃贮藏技术││├───┼──────────┼──────────────────┼────────┤│22││││││NY/T 1393-2007│脱水蔬菜茄果类││├───┼──────────┼──────────────────┼────────┤│23││││││NY/T 1394-2007│浆果贮运技术条件││├───┼──────────┼──────────────────┼────────┤│24││││││NY/T 1395-2007│香蕉包装、贮存与运输技术规程││├───┼──────────┼──────────────────┼────────┤│25││││││NY/T 1396-2007│山竹子││├───┼──────────┼──────────────────┼────────┤│26││││││NY/T 1397-2007│腌渍芒果││├───┼──────────┼──────────────────┼────────┤│27││││││NY/T 1398-2007│槟榔种苗││├───┼──────────┼──────────────────┼────────┤│28││││││NY/T 1399-2007│番荔枝嫁接苗││├───┼──────────┼──────────────────┼────────┤│29││││││NY/T 1400-2007│黄皮嫁接苗││├───┼──────────┼──────────────────┼────────┤│30││││││NY/T 1401-2007│荔枝冰温贮藏││├───┼──────────┼──────────────────┼────────┤│31││││││NY/T 1402.1-2007│天然生胶蓖麻油含量的测定第1部分:蓖│││││麻油甘油酯含量的测定薄层色谱法││├───┼──────────┼──────────────────┼────────┤│32││││││NY/T 1403-2007│天然橡胶评价方法││├───┼──────────┼──────────────────┼────────┤│33││││││NY 1404-2007│天然橡胶初加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34││││││NY/T 1405-2007│绿色食品水生蔬菜││├───┼──────────┼──────────────────┼────────┤│35││││││NY/T 1406-2007│绿色食品速冻蔬菜││├───┼──────────┼──────────────────┼────────┤│36││││││NY/T 1407-2007│绿色食品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37││││││NY/T 1408.1-2007│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第1部分:种植业││├───┼──────────┼──────────────────┼────────┤│38││││││NY/T 1409-2007│旱地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39││││││NY 1410-2007│粮食清选机安全技术要求││├───┼──────────┼──────────────────┼────────┤│40││││││NY/T 1411-2007│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质量││├───┼──────────┼──────────────────┼────────┤│41││││││NY/T 1412-2007│甜菜收获机作业质量││├───┼──────────┼──────────────────┼────────┤│42││││││NY/T 1413-2007│浮水电泵││├───┼──────────┼──────────────────┼────────┤│43││││││NY/T 1414-2007│大豆磨浆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4││││││NY/T 1415-2007│马铃薯种植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5││││││NY 1416-2007│玉米剥皮机安全技术要求││├───┼──────────┼──────────────────┼────────┤│46││││││NY/T 1417-2007│秸秆气化炉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7││││││NY/T 1418-2007│深松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8││││││NY/T 1419-2007│农业机械用花键轴质量评价技术规范││├───┼──────────┼──────────────────┼────────┤│49││││││NY/T 1420-2007│温室工程质量验收通则││├───┼──────────┼──────────────────┼────────┤│50││││││NY/T 1421-2007│饲料级双乙酸钠││├───┼──────────┼──────────────────┼────────┤│51││││││NY/T 1422-2007│乳及乳制品中乳糖的测定酶-比色法││├───┼──────────┼──────────────────┼────────┤│52││││││NY/T 1423-2007│鱼粉和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中肉骨粉快速│││││定性检测近红外反射光谱法││├───┼──────────┼──────────────────┼────────┤│53││││││NY/T 420-2007│绿色食品西甜瓜│NY/T 420-2000│├───┼──────────┼──────────────────┼────────┤│54││││││SC/T 7202.1-200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1部分:压│││││片显微镜检测方法││├───┼──────────┼──────────────────┼────────┤│55││││││SC/T 7202.2-200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2部分:PC│││││R检测方法││├───┼──────────┼──────────────────┼────────┤│56││││││SC/T 7202.3-2007│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诊断规程第3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57││││││SC/T 7203.1-2007│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第1部分:PC│││││R检测方法││├───┼──────────┼──────────────────┼────────┤│58││││││SC/T 7203.2-2007│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59││││││SC/T 7203.3-2007│对虾肝胰腺小病毒诊断规程第3部分:新│││││鲜组织的T-E染色法││├───┼──────────┼──────────────────┼────────┤│60││││││SC/T 7204.1-2007│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第1部分:外观│││││症状诊断方法││├───┼──────────┼──────────────────┼────────┤│61││││││SC/T 7204.2-2007│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62││││││SC/T 7204.3-2007│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第3部分:RT-P│││││CR检测方法││├───┼──────────┼──────────────────┼────────┤│63││││││SC/T 7204.4-2007│对虾桃拉综合症诊断规程第4部分:指示│││││生物检测法││├───┼──────────┼──────────────────┼────────┤│64││││││SC/T 7205.2-2007│牡蛎包纳米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65││││││SC/T 7206.1-2007│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66││││││SC/T 7206.2-2007│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67││││││SC/T 7206.3-2007│牡蛎包单孢子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原位│││││杂交诊断法││├───┼──────────┼──────────────────┼────────┤│68││││││SC/T 7207.1-2007│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69││││││SC/T 7207.2-2007│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70││││││SC/T 7207.3-2007│牡蛎包马尔太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71││││││SC/T 7208.1-2007│牡蛎包拍琴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巯基乙│││││酸盐培养诊断法││├───┼──────────┼──────────────────┼────────┤│72││││││SC/T 7208.2-2007│牡蛎包拍琴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73││││││SC/T 7209.1-2007│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1部分:组织印│││││片的细胞学诊断法││├───┼──────────┼──────────────────┼────────┤│74││││││SC/T 7209.2-2007│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2部分:组织病│││││理学诊断法││├───┼──────────┼──────────────────┼────────┤│75││││││SC/T 7209.3-2007│牡蛎包小胞虫病诊断法第3部分:透射电│││││镜诊断法││├───┼──────────┼──────────────────┼────────┤│76││││││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77││││││SC/T 9103-2007│海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78││││││SC/T 9102.1-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1部分:总则││├───┼──────────┼──────────────────┼────────┤│79││││││SC/T 9102.2-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2部分:海洋││├───┼──────────┼──────────────────┼────────┤│80││││││SC/T 9102.3-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3部分:淡水││├───┼──────────┼──────────────────┼────────┤│81││││││SC/T 9102.4-2007│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第4部分: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制││├───┼──────────┼──────────────────┼────────┤│82││││││SC/T 1096-2007│短盖巨脂鲤亲鱼││├───┼──────────┼──────────────────┼────────┤│83││││││SC/T 1097-2007│短盖巨脂鲤鱼苗、鱼种││├───┼──────────┼──────────────────┼────────┤│84││││││SC 2051-2007│大菱鲆│SC 2015-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19.1~719.3—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ICS 65.020.99 B 20目录NY/T 719.1-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 (1)NY/T 719.2-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 (9)NY/T 719.3-2003 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Environmental impact test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 -Part 1: testing the survival and competitive abilities2003-12-01发布 2004-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NYICS 65.020.99 B 20NY/T 719.1-2003前言NY/T 719《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第2部分:外源基因流散的生态风险检测;——第3部分: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检测。

本部分是NY/T 719的第1部分。

本部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彭于发、彭德良、喻德跃、强胜、李宁、付仲文。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NY/T 719.1-2003转基因大豆环境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第1部分:生存竞争能力检测1 范围NY/T 719的本部分规定了转基因大豆生存竞争能力的检测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原则、肥料种类及使用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 525 有机肥料NY/T 798 复合微生物肥料NY 884 生物有机肥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AA级绿色食品 AA grade green food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渔药、添加剂等物质,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2A级绿色食品A grade green food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的要求, 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农家肥料farmyard manure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

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3.3.1秸秆stalk以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为肥料。

3.3.2绿肥green manure新鲜植物体作为肥料就地翻压还田或异地施用。

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3.3.3厩肥barnyard manure圈养牛、马、羊、猪、鸡、鸭等畜禽的排泄物与秸秆等垫料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3.3.4堆肥compost动植物的残体、排泄物等为主要原料,堆制发酵腐熟而成的肥料。

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

农业行业标准农业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之一,农业行业的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农业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指导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加强监管和管理,并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生产标准农业生产标准以规范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程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生产标准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土壤和水质标准:规定土壤和水质检测的指标、方法和频次,以确保农田的土壤肥力、环境安全和农产品的质量。

2.农药和化肥使用标准:明确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法、用量和使用时间,以减少农药和化肥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农产品种植标准:包括不同作物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收获和贮藏的操作规程等,以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4.畜禽养殖标准:规定畜禽饲养环境、饲养方法、饲养密度以及疫病防控等,以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5.农田灌溉标准:确定灌溉的水源、水质要求、灌水方法和灌水量,以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利效益。

二、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是指规定农产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协调发展。

1.农产品质量指标标准:明确不同农产品的质量指标,如外观、口感、营养成分、农药残留等,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2.农产品检验方法标准:规定农产品检验的方法、仪器使用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农产品评价标准:建立农产品的等级划分标准和评价体系,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4.农产品包装和标识标准:规定农产品的包装要求、标识要求和追溯体系,以确保农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三、农业监管和管理标准农业监管和管理标准是指规范农业行业监管和管理工作的程序、责任和要求,以加强农业行业的监管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是指为规范、统一农业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防止农业生产、流通中的各种质量和安全问题,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国家制定的基于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术规范、检测方法、分类和编码、标识和标签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和程序,是农业领域质量和安全保障的基础和保障。

农业行业标准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品标准。

指对农业生产每种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的规定。

比如:粮食、蔬菜、水果等。

2、技术标准。

指农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设备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如:肥料、农药等。

3、检测标准。

指农产品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如: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4、编码标准。

指对农产品的名称、等级、包装规格等编码要求的规定。

如:水果的品种、规格、颜色等。

5、标识标签标准。

指对农产品质量、产地、等级、规格、包装等信息显示的标识和标签。

农业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农产品市场化和消费者权益保障,具有以下重要作用:1、规范生产和流通。

农业标准规范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工艺、技术、检测等各个环节,保证了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稳定性。

2、促进标准化生产。

标准化生产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强监管和管理。

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执法监管部门和企业都有助于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和管理。

4、提高消费者信任。

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制定和执行农业标准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制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设立了中国标准化协会,专门负责农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工作。

中国标准化协会也通过设立标准委员会,进行更细致、系统化的标准制定。

同时,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的质量和科学性,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制定标准的过程应该透明、公开、民主,应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确保标准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农业行业18个标准 NY

农业行业18个标准 NY

51 NY/T 1105-200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氮肥
52 NY 1106-2006 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53 NY 1107-2006 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54 NY/T 1108-2006 液体肥料包装技术要求
55 NY 1109-2006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56 NY 1110-2006 水溶肥料汞、砷、镉、铅、铬的限量及其含量测定
57 NY/T 1111-2006 农业用硫酸锰
58 NY/T 1112-2006 配方肥料
59 NY/T 1113-2006 微生物肥料术语
60 NY/T 1114-2006 微生物肥料实验用培养基技术条件
61 NY/T 1115-2006 水溶肥料水不溶物含量的测定
62 NY/T 1116-2006 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63 NY/T 1117-2006 水溶肥料钙、镁、硫含量的测定
64 NY/T 1118-200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65 NY/T 1119-2006 土壤监测规程
66 NY/T 1120-2006 耕地质量验收技术规范
67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00 .5 00 .2
00 .5
标 准 号
NY 5 011 0 7 1 0 ..—2 0 NY 5 012 0 7 1 0 ..—2 0
NY 5 0 1 3 2 0 1 0 . _— 0 7
阿维 菌 素
a a cn b me t i 柑 橘

0 2 . 0
00 .2
NY 5 054- 2 0 1 0 .. - 0 7
萝 卜
吡 虫 啉 i d co rd mia lp i 甘 蓝
05 .

NY 1 0 . 5 0 7 5 05 —2 0 .
NY 5 056 0 7 1 0 ..—2 0
柑 橘
苹 果

05 .
N 1 0 ..—2 0 Y 5 0 7 0 7 5
维普资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 Y 1 0 . . —1 0 . 0 4- 0 7 5 0 11 5 03 . 2 0
农产 品中农药最大残 留限量
编 者 按 :N 1 0 ..~ 10 . .—2 0 《 产 品 中农 药 最 大残 留 限 量 》 由 农 业 部 于 2 0 Y 5 011 5 03 4 0 7 农 0 07
见 表 1 。
本 标 准适 用 于表 1 列 农 药 对 应 的 农产 品 。 所
表 1 阿 维 菌素 等 3 0种 农 药 在 农 产 品 中的 最 大 残 留 限 量 中 文通 用 名 称 英 文 通 用 名 称 农 产 品 名 称
叶 菜 黄瓜
豇 豆
最 大 残 留 限量 ( ) mg/
N 1 0 ..—2 0 Y 5 01 4 07
NY 5 015 0 7 l 0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行业标准《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20年2月目录一、标准任务来源和制修订背景(必要性) (1)二、标准编制工作情况 (3)三、标准编制原则 (4)四、质量要求相关标准分析 (5)五、标准编制主要内容 (12)六、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17)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17)八、重大分歧意见处理经过和依据 (17)九、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17)十、建议 (18)十一、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18)《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任务来源和制修订背景(必要性)《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标准制定来源于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合同编号14192043,签订日期2019年6月20日)。

当前,我国农村清洁能源供需矛盾依旧突出,农村能源仍以煤炭、秸秆薪柴为主,占农村能源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

农村生活用能中煤炭消耗量1.55亿吨,秸秆薪柴消耗量1.94亿吨,二者折合标煤2.13亿吨,占农村用能总量的26.0%;农村生产用能中煤炭消耗量 1.69亿吨,秸秆薪柴消耗量0.48亿吨,二者折合标煤1.46亿吨,占农村用能总量的24.7%。

农村地区煤炭、秸秆薪柴燃烧效率低,使用量大、时间集中,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严重。

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可以将秸秆等生物质转化成热解气和生物炭,热解气属于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能够提供清洁用能,生物炭可以作为炭基肥改良土壤。

该技术可将秸秆变废为宝,能够转化为新能源,开发形成电、气、热、燃料等多元化产品,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发展生物质热解联产产业,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提供新型清洁能源,有利于优化农村用能结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生物炭能够直接加工成炭基肥产品,采用炭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施用,促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产品品质。

秸秆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可以满足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和耕地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发展时机成熟,符合国家支持政策,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逐渐被政府部门采用,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该技术纳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05号)》、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与改革委等部门编制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14)》该技术列为26项技术之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方案(2014-2015年)》中被列为重点工程。

2017年,该技术纳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关于开展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办环资〔2017〕2143号)等文件中。

我国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刚刚起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投产秸秆热解清洁联产项目已达400余个(含气化技术),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北、黑龙江等农业大省。

近年来,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得到较快提升,与传统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相比,能够大大提升燃气品质,燃气热值提高3-4倍。

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领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没有热解燃气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规范,检测技术要求与评价方法不明确、不客观,直接影响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也给行业监督、管理与安全保障带来困难,而且严重阻碍了规模化生物质热解联产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因此,制定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相关标准,进行产品质量认证认可,能够有效提升热解燃气的市场准入,加快热解联产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拓宽农业服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质热解技术转化的燃气可应用于集中供气、供热、发电等领域,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属于新能源领域。

但由于缺乏标准依据,热解气中焦油含量及可燃组分含量差异大,不同企业生产的热解气质量千差万别,难以进入商品化城镇燃气市场,极大阻碍了生物质热解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严重制约了技术产业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

因此,有必要建立热解气质量评价和检测标准,根据热解气发热量、污染物含量等指标评定热解气等级,并依据等级确定热解气的用途,以规范生物质热解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技术工程应用、行业监管等提供相关依据。

生物质燃气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对热解燃气进行分级定等,将作为生产、检测、质量控制及使用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依据,将进一步促进生产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进一步提升节能环保的水平。

二、标准编制工作情况1. 2019年1-5月: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收集国内外有关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等标准资料。

通过大量的文献检索、调研,系统地掌握了国内外生物质热解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现状。

2. 2019年6月:成立标准制定小组,制定标准编制方案、原则和计划等。

3. 2019年7月15日前:根据编制的标准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并体现技术先进,科学实用,便于实施的特点,讨论确定了标准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则。

4. 2019年10月:确定编制内容提纲,明确人员分工。

提出、研究、分析标准中技术内容。

5. 2019年12月:编写完成初稿。

其中,标准编制小组集中讨论标准内容,对标准提纲及内容进行系统分析讨论。

6. 2020年2月底,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同时完成编制说明。

7. 预计2020年3月-4月,征求各有关的意见。

以电子邮件、寄送标准文件等形式,征求本领域专家意见。

征求意见力求涵盖专家、生产和应用企业等,全面听取各层面的建议,为标准编写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有力保障。

8. 预计2020年5月,按照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内容,形成标准送审稿。

9. 预计2020年6月,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

10. 预计2020年6月底,根据专家意见,相应修改标准的内容,完成标准报批稿。

三、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严格遵照国家标准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热解燃气技术的发展状况,确定了以下编制原则:1. 实事求是制定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评价标准,要从我国农业、林业剩余物热解气高值利用应用需求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和村镇需求实际情况等。

2. 用户为主要从全局出发,在做好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既要考虑有关企业和生产部门的利益,更要考虑使用部门和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不同需要做出合理的技术条件规定,使全社会和广大民群众获益。

3. 科学先进调查分析现有的生物质热解燃气质量,合理确定标准内容,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系统全面的涵盖原料技术条件的要求。

四、质量要求相关标准分析现有热解燃气技术及其他燃气相关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现行生物质热解气技术相关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JB/T11792.5-2014 中大功率燃气发动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秸秆气发动机JB/T12336-2015 中小功率生物质气发动机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NB/T34004-201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净化装置性能测试方法NB/T34011-20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规范NY/T443-2001 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1017-2006 秸秆气化装置和系统测试方法NY/T1417-2007 秸秆气化炉质量评价技术规范标准编号标准名称NY/T1561-2007 秸秆燃气灶NY/T2907-2016 生物质常压固定床气化炉技术条件NY/T2908-2016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运行与管理规范DB32/T2145-2012 户用型秸秆气化炉安全操作规程DB22/T1759-2013 生物质干馏热解燃气装置技术条件DB37/253-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设计规范DB37/254-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DB37/255-2007 农村生物质燃气供应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DB37/256-2007 常压固定床生物质气化机组技术条件DB41/T1449-2017 生物质气化设备技术条件DB51/T1357-2011 低压生物质燃气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1376-2011 固体生物质气化燃气焦油灰尘含量测定方法DB51/T1377-2011 低压生物质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51/T1398-2011 生物质燃气热值测定方法表2 其他燃气技术相关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GB/T10410.1 人工煤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GB/T122O6 城市燃气热值和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12208-1990 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测定方法GB/T 12211-1990 城市燃气中硫化氢含量测定GB/T13612-2006 人工煤气GB/T 18605.2-2001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GB/T 13611-2018 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性NB/T 12003-2016 煤制天然气生物质燃气产品质量,NY/T443-2001《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T 3337-2018中规定生物质气化燃气质量要求见表3。

表3 秸秆气化工艺所产燃气指标技术指标单位《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T3337-2018燃气低拉热值kJ/Nm3≥4600>4600焦油和灰尘含量mg/Nm3≤50<15 气化效率% >70 >70CO含量% <20 <20H2S含量mg/m3<20 /O2含量% <1 <1 机组运行噪音dB <80 /燃气净化后温度℃<35 /储气柜容积与日供气量之比值/ 0.4-0.6 >0.3 相关研究不同气化介质气化燃气气体成分特征见表4、表5。

表4 不同气化介质气化燃气特性表5 秸秆空气气化燃料成分燃气成分(%)低位热值产气量秸秆种类CO2O2CO H2CH4kJ/m3m3/h 玉米芯12.5 1.4 22.5 12.3 2.32 5302 135 棉秆11.6 1.5 22.7 11.5 1.92 5585 109 玉米秸13.0 1.6 21.4 12.2 1.87 5328 116郭继平等(2008)的秸秆干馏制气工艺实验表明,秸秆干馏主要产品产率(质量分数)为:燃气40%-45%,热值14.5-16.0MJ/m3;轻质油10%-15%,重油5%-10%,木醋液5%-10%,木炭30%-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