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贫困奔小康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告别贫困奔小康》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的原因和危害,认识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对于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也有待进一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的原因和危害。

2.让学生认识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贫困的原因和危害。

2.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

2.调查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具体的贫困地区改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采取的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贫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调查。

3.准备贫困地区的改善案例,进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引发他们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汇报调查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贫困地区的改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采取的措施。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国家政策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脱贫不是终点 奔小康才是目标——访河南省人大代表、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

脱贫不是终点 奔小康才是目标——访河南省人大代表、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
现 退 出 ,达 到 省 定 贫 困 村 退 出贫 困 比例 9 0 %以上 标 准 。 同 时 , 教 育 、 文化 、卫 生 医 疗 等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主要 领 域 指标 均 达 到 和 接 近全 省 平 均 水 平 , 全 县 贫 困群 众 的生 产 生 活 基本 面 得 到 极 大 改 善 。 除 此 之 外 , 兰 考 的脱 贫 成 效 还 表 现 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经 济 实 力 不 断 增 强 , 产 业 体 系初 步形 成 , 城 乡面 貌 显 著 变化 , 内
生动力有效激发 ,工作作风 明显转 变,基层党建更加牢 固。
河南 省 人大 代表 、兰考 县委 书记 蔡松 涛 ( 左 )接受 本刊记 者 王丽专 访
决 策探索 》: 2 0 1 6年脱 贫摘 帽之后 ,对您 来说 思考 最 多
的 是 什 么? 下 一 步将 重 点 解 决 哪 些 问题 ?
均达 到 贫 困县 退 出标 准 ,年 后 将 迎 来 国 家 验 收 。 几年 攻 坚 , 您
是 否 感 慨 良 多?
所 以,我们 已着手转段,启动奔小康 的新征程 。我们将把传承
弘扬焦裕 禄精神融入到各项实际 工作 中去,以实实在在 的发展
成 果践 行 看 齐 意 识, 把 总 书记 治 国理 政 新理 念 新 思 想 新 战 略 落 实 到 兰考 科 学 发 展 、科 学 治 理 上 来 ,真 正 把 联 系 点 建 成 示 范 点 。 2 0 1 7年 我 们 将 重 点 解 决 四 个 问 题 : 完 善 提 升 驻 村 帮 扶 机 制
奔小康 才是 目标 。经过精准扶贫,应该说兰考 的产业发展体系
已培育起来, 但 只 是 刚上 路 . 还 不是 很 均 衡 还 有 大 量 工作 要 做 。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3.3告别贫困奔小康-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3.3告别贫困奔小康-

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过程
一、运用实物,激趣导入
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
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小组学习,交流感受
(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

要求:
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

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
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

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

3.你对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
三、畅谈向小康迈进
(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
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
四、情感升华拓展交流
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

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感悟所谓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更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满足城乡发展的需要。

边肖为您带来5篇关于赢得决定性胜利和全面摆脱贫困的文章。

希望你喜欢!_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_扶贫是利国利民的大政策,是政府工作的长期任务。

今年是反贫困的最后一年,最后一年受疫情影响,所以任务比较重,要求比较高。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承担了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向贫困宣战。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了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成功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克服贫困,我们应该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增加帮助工作。

让人民脱贫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愿望是让人民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援助工作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不是因为精准扶贫。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共产党永远和人民在一起,永远把人民的温暖和安全放在心上,永远为人民的幸福和美好而奋斗。

要取得反贫困的决定性胜利,我们必须尊重法律和纪律,诚实守信。

扶贫资金是穷人的“救命钱”,不能乱花一分钱,更不能弄虚作假。

如果任由这些行为滋生蔓延,不仅会大大降低扶贫的有效性,还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廉政可以赢得人民的信任,公权可以赢得人民的心。

克服贫困,要处理好快速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关系,激发内生动力。

穷人是反贫困的主体。

要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升级,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

扶贫必须与托志、托智相结合,增强贫困人口的主观意识,提高其自力更生的能力,改变“等待需求”的思想观念,变“输血”为“造血”,打造可持续的扶贫和可持续的财富,确保脱贫致富。

反贫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全民族的共同战斗。

我们需要找回时间,弥补损失,找回进度。

战胜贫困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因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光荣的使命和巨大的责任。

我们都要继续发力,坚定信心,努力奋斗,取得反贫困斗争的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和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事业。

《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

《告别贫困奔小康》ppt课件
证才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过去为什么要用票证?拿过去 跟现在比,用票证有什么不好?
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落 后,物资不足,需要用这些票证限 制人们的购买力。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过去,人们在描述未来生活的前景时,常说: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 用油”。现在这些愿望不但早日变成了现实,而 且人们的生活更新更美好。
小资料
以前,人们常说“人活七十古 来稀”,而今这句老话已经不灵了。 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仅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间,中国 人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了71.4岁。这 一平均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岁, 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更要高出7 岁之多。
四、向小康迈进
……
常 身和 子老 骨姐 加妹 加们 油一 ,起 越锻 活炼 越身 年体 轻,
过去的生活
二、今昔对比
以 前 的 旧 房 子
二、今昔对比
现代的住宅小区
二、今昔对比
旧社会
人们为了 生计四处 奔波劳累。
二、今昔对比
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二、今昔对比
旧社会的商店
二、今昔对比
现代化的大商场
二、今昔对比
二、今昔对比
现代服装
三、 合作探究
◆小调查
两代人的账本 两种生活滋味
五、总结
虽然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但也要看到我
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
并不富裕,目前一些地区,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不少人未
能摆脱贫困,强国富民之路任
重而道远。
。。。。
五、总结
让中西部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 南、西藏、广西12个省市区,面积约685万 平方千米,人口有3亿多。西部大开发自 2000年启动以来,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增长 明显加快,中央财政投入巨资用于西部建设。 西部老百姓确实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社会 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5篇

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5篇

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5篇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 (1)1、全民参与奔小康,家喻户晓达小康。

2、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

3、手牵手共建小康,心连心同创和谐。

4、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

5、艰苦创业,_协力,从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

6、村村行动,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7、小康连着你我他,建设小康靠大家。

8、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

9、全民共创小康社会,全民共享美好生活。

10、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1、弘扬赣榆精神,建设全面小康。

12、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家园。

13、共同关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真切感受全面小康建设成果。

14、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15、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了解小康,参与小康,认可小康。

16、万众一心,团结奋进,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

17、共建小康社会,群众多得实惠。

18、坚持改革开放,共创小康生活。

19、城乡统筹发展,共享小康生活。

20、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为创建小康作贡献。

21、开拓创新永图强,奋力争先铸辉煌。

22、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3、共建小康社会,共享幸福生活。

24、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建设全面小康而奋斗。

25、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27、家喻户晓达小康,全民参与奔小康。

28、学赶先进,争先创优,加快发展,再立新功。

29、全面共建、全面动员、全力以赴,确保率先在地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30、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 (2)1、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射阳2、建设新农村共奔小康路3、认知认同小康共建共享小康4、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射阳5、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小康社会6、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全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7、共创小康社会共享美好生活8、达小康促和谐共建美好射阳9、人人了解小康人人建设小康10、坚持富民优先,建设小康社会11、求发展、奔小康;促和谐、树新风!12、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13、倡导文明新风尚共享小康新生活14、全民共建小康社会全民共享小康幸福15、关注小康建设进程感受小康建设成果16、认识小康、感受小康;关注小康、建设小康!17、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8、全面小康建设有你有我也有他!19、你出力、我出力,小康创建齐努力!20、决胜小康,人人有责;验收成功,在你在我!21、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射阳22、手牵手共建小康心连心同创和谐23、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全力建设小康社会!24、小康射阳蓝图你我携手共绘25、小康创建,党员先行;创建成功,在你在我!26、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倡导共谋共建共享小康27、开拓奋进,创新实干,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社会!28、和谐文明小康射阳29、共建小康社会群众多得实惠30、万人帮万户携手奔小康31、全民参与奔小康家喻户晓达小康32、鼓足干劲,咬定目标,圆满建成小康射阳!33、上下联动,全面发动,打赢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战!34、齐心协力,尽心尽力,确保小康指标和群众认可度双达标!35、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为决胜全面小康而奋斗!36、弘扬新时期射阳精神,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37、村村行动,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38、咬定目标,扎实苦干,确保20__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39、建设更高水平小康实现新的跨越发展40、共同关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真切感受全面小康建设成果!脱贫致富奔小康标语 (3)1、一户一策、脱贫致富。

共筑脱贫伟业 决胜全面小康

共筑脱贫伟业 决胜全面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设立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 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 推进是“十四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后, 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脱贫摘帽地区 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中国式扶贫,以“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包容性理念为指引, 以如何使全体人民平等地分享社会进步、财富增长带来的福利,如何实 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眼点,多措并举、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中 国特色的扶贫减贫之路。以“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 住房安全有保障”为核心内容的“两不愁、三保障”兜底政策的实施, 彻底解决了威胁贫困人口生命的温饱问题,异地搬迁扶贫更是实现了贫 困群众“住有所居”的朴素梦想。在解决了最基本的人的生存权基础上, 中国式扶贫更加注重人的发展权的实现,体现了以人类发展为目的的价 值追求。
卷首语 JUAN SHOU YU
共筑脱贫伟业 决胜全面小康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 坚战的收官之年。11月 23日,贵州省政府宣布全省 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 脱贫摘帽,这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 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至此,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 对贫困问题宣告历史性解决。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全部消除绝对贫困,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上是第一次,而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也即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让我们继续用不胜不休的“精气神”,书写决战决胜的时代答卷。
(农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贫困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 我国一直把脱贫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的重要路径。经过全党和全社会 勠力同心、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拼搏,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 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贫困人口从 1978 年末的 7.7 亿人,减少 到了 2019 年末的 551 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 97.5% 下降到了 0.6%。 40 多年累计减贫逾 7 亿人,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对全球减贫 贡献率超过 70%,提前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基诺族 跨越时代奔小康

基诺族 跨越时代奔小康

'锋!策至诺,过去称为“攸乐”,作为“直过民族”之一,基诺族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方圆600公里的基诺山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的生息之地。

70多年前,基诺族群众还处于原始社会形态,人们刻木记事,过着刀耕火种的贫困生活。

1979年6月,基诺族被确认为单一民族,成为被国家认定的第56个民族,生活翻开了新篇章。

从鲜为人知到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基诺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019年,基诺族宣布整族脱贫,正奋进在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新征程中。

告别落后拥抱现代文明新中国成立时,基诺山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基诺族群众居住的寨子与寨子之间往来很少,与外界联系也很少。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成立了民族工作队到边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54年,年轻的褚有本被任命为云南省民族工作队基诺山分队副队长,其任务是带领民族工作队前往基诺山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但没想到的是,当地的老百姓并不欢迎他们。

基诺山地处偏僻,新中国成立前,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封建领主的压迫剥削,基诺族群众组织起来,多次进行起义斗争,但遭到了反动政权的血腥镇压。

于是,基诺族群众内心对外族人有了很深的隔阂。

“但我们并没有灰心,而是另找突破口。

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和每个基诺村寨的头人卓巴进行沟通,获得卓巴的信任。

”据87岁的褚有本回忆,当时工作队耐心地给卓巴讲党的民族政策,告诉他们现在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族平等、区域自治。

知道了民族工作队的来意,卓巴才了解了当今社会的变化,卓巴把党的民族政策传达给基诺族群众,群众对工作队才逐渐放下戒心。

与此同时,工作队队员分别I----------O@@跨越时代奔小康到全山各个村落扎根串连,访贫问苦,做好事、交朋友、帮助群众恢复和发展生产,还培养积极分子,建立互助组、合作社。

好的政策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改变,也为基诺山带去了新气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 大件的家具或电器、家里面
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 儿子结婚、人情往来什么的。
在1980年以前所有的支出项 与妈妈的“豆腐流水账”相 目几乎都是柴米油盐,直到 比,女儿的只可称为“家庭 1980年,账本上才出现购买 大事记”。 黑白电视机的记录。
Page 21
三、 合作探究
粮油票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肉票
Page 4
食用油票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2、20世纪80年代以前, 由于一些生活必需品还不能 满足人们的需要,只能(限 量供应)。因此,那时候, 买一些商品不仅需要用钱, 还要用票证,比如:买布要 用布票,买粮要用粮票,买 油要用油票,买肉要用肉票 ……
Page 5
Page 25
四、向小康迈进
Page 26
……
常 活给和 越自老 年己姐 轻的妹
身们 子一 骨起 加锻 加炼 油身 ,体 越,
四、向小康迈进
住 进 绿 化 住 宅 小 区 , 追 求 舒 适 生 活
Page 27
四、向小康迈进
丰 富 多 彩 的 生 活
欣 赏 音 乐 会
Page 28
——
四、向小康迈进
同学们,请大家 想想除了我们上 面讲到的以外, 人们的生活还有
哪些变化?
Page 22
4、根据2004年国
家统计局的统计,2003 年没人每年消费水平比 1952年实际提高了(53 倍多)。人们对消费品 的购买从二十世纪五六 十年代的“老四件”(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收音机),八十年代 的新三件(电视机、洗 衣机、电冰箱),到九 十年代的电脑、小汽车 、商品房,消费档次有 Page 23了极大的提高。
四、向小康迈进
5、(物质生活条件)改善 了,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 发生着变化,不仅仅是吃饱穿好, 还要生活得(健康)、(愉快), (丰富多彩)。什么是小康生活 呢?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不同 的理解,而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 一点一滴生活的变化,却是实实 在在的。
Page 24
四、向小康迈进
小资料 以前,6、人们常说(“人活七 十古来稀”),而今这句老话已经 不灵了。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不 断提高,仅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 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就达到了 (71.4岁)。这一平均寿命比世界 平均水平高出(5岁),比发展中国 家的平均水平更要高出(7岁)之多。
Page 33
谢谢大家!
Page 34
Page 31
让中西部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8、中国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陕西、甘 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广西(12个)省市区,面积约 (685万)平方千米,人口有(3亿多)。西部 大开发自(2000)年启动。 9、我国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 江西、安徽、山西省,土地面积土地约(102万) 平方千米,有(3亿多)人口。 10、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 国家采取的政策是(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
房、板房 平房、楼房 青砖瓦房
旧木板拼成 木制的成套 很多选择,
的简易家具 家具
能够满足不
同的需要
煤油灯、 黑白电视、 电脑、彩电、
蜡烛
收音机等
Page 20
冰箱……
三、 合作探究
◆小调查
两代人的账本 两种生活滋味
妈妈的账本
女儿的账本
1965年为了还盖房子借的钱,基本上是个记事本,记的是
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支, 家庭的大支出,比如说添了
煤票
二、今昔对比
过去,人们在描述未来生活的前景时, 常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耕地 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现在这些愿望不 但早已变成了现实,而且人们的生活更新 更美好。3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告别了 贫困的生活,在满足了物质上的生活需要 之余,更加注重精神素质上的提升。
Page 6
二、今昔对比
以 前 的 旧 房 子
Page 7
二、今昔对比
现代的住宅小区
Page 8
二、今昔对比
Page 9
以前 人们为 了生计 四处奔 波劳累。
二、今昔对比
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
Page 10
Page 11
Page 12
Page 13
Page 14
Page 15
3、往日人们穿的衣服 (色彩单调),衣服(样 式单一)。现在的衣服, 花色和样式丰富多彩。
Page 16
二、今昔对比
以前社会的商店
Page 17
二、今昔对比
现代化的大商场
Page 18
今昔小调查
项目爷爷Biblioteka 奶小时 爸爸妈妈小时候候
住的房子
现在
用的家具
家用电器
Page 19
三、 合作探究
◆小调查
项目 住的房子 用的家具 家用电器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现在
小时候
小时候
简陋的土坯 简单的
漂亮的小区、
1、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在不断 (改善),真是(“芝 麻开花节节高”)。
Page 1
我们现在有飞机票、火车票、 门票,你们听过以前要用票来 买东西吗? 现在给大家看看以 前一票难求的各种票证吧!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豆制品票
Page 2
棉线票
一、走出紧缺的年代
各种票证
面条票
Page 3
Page 32
11、举例说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水 平的变化?
答:例如:(1)烧柴煤的土炉子—蜂窝煤炉— 燃气灶—电磁炉;(2)油纸伞—布伞—尼龙伞—防 紫外线伞等。
12、你是怎样理解“小康”的?为了实现全国 人民奔小康,我们能做什么?
答: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每个中国老百 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 巨大变化。但是高水平的小康不仅仅包括物质小康、 精神小康,还应该包括政治的、民主的、法制的小 康。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同学们携起手来,继续 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向前走。
丰 富 多 彩 的 生 活 走 进 书 店
Page 29
——
四、向小康迈进
Page 30
利用周末和 假期去旅游, 已经成为许 多家庭首选 的休闲活动。 随着人们收 入水平的逐 步提高,人 们的旅游消 费将越来越 多,旅游方 式也将会更 加丰富多彩。
7、虽然我们的生活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 也要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 大国,(人均资源)并不 富裕,目前一些地区,特 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不少 人未能(摆脱贫困),强 国富民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