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简析“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2、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3、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唐宋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唐宋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唐宋古文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它发生在中国唐宋时期,旨在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这场运动的发起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他们认为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更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唐宋古文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以及推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运动的发起者们认为,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更能反映中国文化的精髓,更能激发人们的热情。
因此,他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并将其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不仅恢复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而且还推广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他们把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融入到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使文学作品更加精美,更加有趣。
他们还把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古代文学的精髓。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不仅恢复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而且还推广了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总之,唐宋古文运动是一场文学运动,它发生在中国唐宋时期,旨在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
运动的发起者们努力恢复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并将其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去,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唐宋古文运动的发起者们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努力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恢复,使古代文学的精髓得以传播,使古代文学的精神和风格得以流传。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

古文运动的名词解释古文运动,也被称为"国文运动",是指在近代中国,特别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期间,一股通过推崇和倡导古代文化与文学,来反对以西方文化为标杆的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运动。
起初,古文运动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强烈抵制。
在辛亥革命后的新文化运动中,倡导者们试图开辟中国独立的现代文学道路,完全摈弃传统文学,并大力宣传西方文化。
然而,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这种彻底西化的主张产生了反对。
他们认为,尽管西方文化带来了许多新的思想和知识,但也丧失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他们开始呼吁复兴传统文化,并提出了古文运动的观念。
古文运动的核心立场是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相结合,反对彻底西化的思潮。
古文运动的拥护者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非凡的智慧。
他们认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人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并与西方现代文明进行对话。
在实践层面上,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首先,他们呼吁人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经典,如《诗经》、《论语》等。
这些经典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诸多启迪。
其次,他们主张复兴古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写作传统,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此外,古文运动的拥护者们还提倡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展古文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以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发展。
然而,古文运动并不是毫无争议的。
一些批评者认为,古文运动过分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忽视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需要适应并与全世界进行沟通。
从这个角度来看,将古文运动作为现代化的一部分并不合理。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是古文运动持续影响了中国文化界长达数十年。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和发掘,古文运动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文’及古文运动简介

此處所論的古文(又稱散文)是以唐宋以來的「古文運動」之「古文」為主。
古文運動是針對齊梁以來太重聲律、唯美形式、浮華不實、駢儷文字的一種反動,其內容大約有三個重點:(一)文以載道—即寫文章目的在宣傳儒家學說,以它作為宣揚教化的工具;(二)創造新體古文—這是古文運動的主要任務。
即在形式方面,打倒六朝以來的駢體,在舊體古文的基礎上,創造一種表現力強的新文體;(三)務去陳言—即重視文學語言的創新,反對模擬。
古文運動略可分為三個轉變時期︰
一、初唐︰陳子昂、李華、元結等人,始提出要求合文學與教化為一體之主張。
二、中唐︰韓愈、柳宗元提出古文運動,主張文以載道,但晚唐、五代時駢文又再度盛行。
三、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再度提倡古文,提拔曾鞏、王安石、三蘇,使得文風為之丕變,
古文才得以大盛。
此後,元、明、清各代,「古文」始終都是文壇的主要活動。
◎古文之流變。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

我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名词解释汇总一、文学概念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指我国文学史上自先秦时期至唐代末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的整体。
这一时期包含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历史时期,包括了经典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代文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优美动人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被后人称颂不已。
2. 经典文学:经典文学是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具有历史、经典、典故意义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被人们奉为经典,成为后人学习、传颂和崇拜的对象。
例如《诗经》、《楚辞》、《唐诗》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诗歌:诗歌是古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的是运用语言、韵律和意象等手段进行艺术表达的文学作品。
古代诗歌以其言简意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而备受推崇,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江城子》等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品。
4. 散文:散文是古代文学中与诗歌齐名的文学表现形式,指的是用白描文字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和叙述故事的文学作品。
散文以其平实、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赞誉。
鲁迅的《呐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杰作。
5. 戏剧:戏剧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的是通过表演、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进行文学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戏剧以其丰富多彩的剧情、生动活泼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们喜爱。
元曲《西厢记》、京剧《红楼梦》等都是我国古代戏剧的杰作。
二、文学流派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欧洲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主要倡导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写和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追求对社会现象、人物性格等的深入分析和揭示。
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唐宋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等人的诗词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19世纪初期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主张个性与情感的自由发挥和表达,追求超脱现实、理想化的艺术表现。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古文运动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古文运动是指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思潮和文化运动。
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古文运动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文运动主要指中国文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复古文体为主的文化现象。
在这个时期,中国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呼声渐起。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文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并试图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寻求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出路。
古文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复古主义,即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弘扬。
古文运动倡导回归到古代文学的语言和形式,试图恢复古代文人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方式。
这一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古代文学的纯正性和独立性,摆脱外来文化的影响,重新树立中国文学的地位。
在古文运动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被提出来,以指导和规范文人的创作。
例如,古文运动提倡"古文清风",要求文人在创作中避免繁琐和华丽,追求简练和清新的风格。
另外,"格律"也是古文运动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所遵循的韵律和音律规则。
这些名词的提出不仅规范了文人的创作,也为古文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古文运动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恢复了古代文学的地位,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古文运动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推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创新。
在这一运动的影响下,一些杰出的作品和才华横溢的文人涌现出来,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然而,古文运动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
一些人认为,古文运动过于偏重于对古代文学形式的模仿,忽视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古文运动的复古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的进程相悖,导致了一些文人的创作陷入僵化和重复。
总之,古文运动是近代中国文学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运动,它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古文运动的解释和探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史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也能认识到文学思潮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与意义。
唐代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唐代古文运动名词解释
唐代古文运动,又称唐代文言运动,指的是唐代士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研究,以及他们对古文的创作和推崇的活动。
这一运动主要发生在唐代中晚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与唐朝社会的变革有关。
随着社会的繁荣和风气的开放,文人开始对古代文化的传统有了更多的兴趣。
他们热衷于研究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文作品,并致力于将古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古文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修辞技巧和文学表达。
唐代文人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吸收了许多古代文人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比如借古讽今、夹叙夹议等,使自己的作品更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古文运动的另一个特点是追求纯正的文言文风格。
唐代文人认为古人的文学成就是无法超越的,因此他们努力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力图达到古人的水准。
他们甚至会刻意使用古人的词句、句式和短语,以增强自己的作品的古典气息。
古文运动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文化思想的转变和学术研究的兴起。
古文运动使得古代文献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促进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古文运动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
个优秀的文学典范,激励他们进一步追求文学艺术的卓越。
总之,唐代古文运动是唐代士人研究和推崇古代文献的活动,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使得古文的风格和修辞技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这一运动不仅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名词解释和诗歌鉴赏)

名词解释(4个)1.古文运动:唐贞元元和年间,在韩愈的倡导下及柳宗元的支持下,出现了影响广泛的古代散文文体,史称古文运动。
意在恢复先秦两汉以散文单句为特征的散文,推动散文的核心和发展,实质上是一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进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2. 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3.变文: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变文的“变”的变是变更了佛经的文本成为俗讲的意思,“文”的体制是散文和韵文相连接,代表作品有伍子胥的《伍子胥变文》。
4。
郊寒岛瘦:指中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贾岛。
二人都以苦吟诗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5.“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幻等。
“沉郁顿挫”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深广和表达上的波澜起伏的特点。
6。
新乐府运动:指中唐时期,兴起的一场诗歌运动。
自命新题,抒写实事,以白居易和元稹为主要诗人,用乐府诗形式进行创作、都提倡以现实和事实题材入诗,主要运用写实、比兴和讽喻的手法,重视诗歌的社会地位,也重视表达和语言的浅显通俗,这一运动的最高要求是把艺术写实和政教公立结合在一起。
7.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以绮错婉媚,讲究技巧、追求对仗工整,音韵协和,但音韵内容狭窄,他的诗被争相效仿,称上官体。
8.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简析“古文运动”。
(名词解释及唐宋古文运动的介绍)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
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
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柳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
显而易见,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在文学上是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
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它还在继续流行。
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宋代的古文复兴,要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
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
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又有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
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的散文传统的精神。
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