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的制备及其大晶体的培养(精)
明矾晶体制作

如何制作明矾晶体?【原理】从饱和溶液制取晶体有两种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而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固体溶质,如硫酸铜、明矾、硝酸钾等,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滤纸、细线、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操作】1、制取小晶体在盛100mL水的烧杯里,加入研细的硫酸铜粉末10g,同时加1mL 稀硫酸(防止硫酸铜水解),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
继续加热到80—90℃,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烧杯里,加盖静置。
经几小时或一夜,将会发现杯底有若干颗小晶体生成.2、小晶体的长大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并加盖静置。
每天再往烧杯里加入少量微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小晶体会逐渐长大,成为一块大晶体。
成败关键(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
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
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3、小晶体的制取一次结晶,析出的晶体如果太小,可拣取几颗晶形完整的,用高于室温的饱和溶液再进行培养,使其长大到可以用细线系住。
也可以在滤液中挂入细线,当溶液冷却时便在细线上析出小晶体,保留一颗晶形完整的(其余剥掉)做晶种,按步骤2操作使其长大。
4、明矾、重铬酸钾、硫酸镍等物质,都易培养成晶形完整的大晶体,可建议学生在家中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取明矾大晶体。
明矾晶体制作

如何制作明矾晶体?【原理】从饱和溶液制取晶体有两种方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溶质,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而对于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的固体溶质,如硫酸铜、明矾、硝酸钾等,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滤纸、细线、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操作】1、制取小晶体在盛100mL水的烧杯里,加入研细的硫酸铜粉末10g,同时加1mL 稀硫酸(防止硫酸铜水解),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
继续加热到80—90℃,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烧杯里,加盖静置。
经几小时或一夜,将会发现杯底有若干颗小晶体生成.2、小晶体的长大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并加盖静置。
每天再往烧杯里加入少量微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小晶体会逐渐长大,成为一块大晶体。
成败关键(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
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
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3、小晶体的制取一次结晶,析出的晶体如果太小,可拣取几颗晶形完整的,用高于室温的饱和溶液再进行培养,使其长大到可以用细线系住。
也可以在滤液中挂入细线,当溶液冷却时便在细线上析出小晶体,保留一颗晶形完整的(其余剥掉)做晶种,按步骤2操作使其长大。
4、明矾、重铬酸钾、硫酸镍等物质,都易培养成晶形完整的大晶体,可建议学生在家中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取明矾大晶体。
高中化学第二课堂——明矾晶体的制作(精)

高中化学第二课堂——明矾晶体的制作
高中化学组姚建
一、开设目的
1、使学生认识晶体规则的外部特征,领略物质世界的神奇
2、加深对温度与溶解度关系的认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试验用品
2只透明(500ml)的杯子,2根玻璃棒(或竹筷),1根洗净的长头发(或细漆包线),滤纸,刀片,镊子。
市售明矾500克。
三、制作过程
1、将约100克明矾放入一只500ml的杯子中,加约400ml 热水,充分搅拌,直到明矾不再溶解为止。
静置,冷却到室温备用。
2、用洗涤剂洗净1根长头发,系在玻璃棒中央。
玻璃棒横于另一只杯口上。
3、每天晚上制备好明矾的饱和溶液约400ml置于杯中。
将细丝伸入饱和的溶液中,静置。
每天早晨5点多钟取出细丝,用滤纸吸干晶体表面的溶液,若有小晶体沉淀在大晶体表面则用刀片刮去。
4、待晶体生长较大后去除细丝,将晶体直接放入杯底,每天晚放,早收,并注意每天更换朝下地面,用镊子取出吸干,刮净,周而复始。
明矾的测定实验报告

明矾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第一组_明矾的制备_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明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1. 选题背景明矾,无色透明块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而酸涩。
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失去结晶水,在潮湿空气中溶化淌水,加热至92·5℃失去9个结晶水,2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成为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缓慢溶于甘油,不溶于乙醇,丙酮。
其水溶液呈酸性,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
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铝离子,二氯离子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因此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2. 实验原理2.1 制备明矾的原理2.1.1碱法:(实验中使用)2Al?2KOH?6H2O?2K??Al?OH?43H2?2K??Al?OH?4H2SO4?2Al?OH?3??K2SO4?2H2O 2Al?OH?3?3H2SO4?Al2?SO4?3?6H2OAl2?SO4?3?K2SO4?24H2O?2KAl?SO4?2?12H2O2.1.2 酸法:2Al?3H2SO4?Al2?SO4?3?6H2?Al2?SO4?3?K2SO4?24H2O 2KAlSO4212H2O2.2 铝离子含量测定原理Al3+与EDTA配位反应,加入过量的EDT A,并加热煮沸反应完全;AI3+对二甲酚橙指示剂有封闭作用,酸度不够时容易水解,在pH值为3~4时Al3+与过量的EDTA在煮沸时配位完全。
H2Y2??Al3??AlY??2H?H2Y2?(过量)?Zn2??ZnY2??2H?再调节pH值为5-6,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锌盐标准溶液返滴定剩余EDTA,加入过量的NH4F加热煮沸,置换出与Al配位的EDT A,再用锌盐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至溶液由黄色变为紫红为终点。
3?AlY??6F??2H??ALF63??H2Y2?H2Y2?(置换反应)?Zn2??ZnY2??2H?2.3 净水试验原理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2?KAl(SO4)2?K??Al3??2SO4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3. 实验步骤和内容3.1 明矾的制备3.1.1磨去易拉罐表面的涂料层并剪碎,称取0.7g。
明矾制备及单晶培养

明矾制备及单晶培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复盐的制备方法。
2 了解单晶的生长条件及其生长规律。
3 掌握单晶的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KAl(SO4)2·12H2O]。
小晶体经过数天的培养,明矾则以大块晶体结晶出来。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2Al + 2KOH + 6H2O ══ 2K[Al(OH)4] + 3H2↑K[Al(OH)4] +2 H2SO4 +8 H2O══KAl(SO4)2·12H2O三仪器与试剂仪器:250mL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蒸发皿台秤电炉循环水真空泵移液管(25mL)药品:3 mol·L-1 H2SO4溶液1:1 H2SO4 溶液KOH (s) 易拉罐或其他铝制品(实验前充分剪碎)pH试纸四实验步骤1明矾的制备称KOH 8g + 60ml H2O 置于烧杯中,4.5g Al 剪碎分次加入,水浴热。
反应完全后,抽滤取滤液K[Al(OH)4] ,加入H2SO4(1:1)出现沉淀,继续加入直至沉淀溶解,微热后冷却结晶,抽滤取结晶物。
2单晶的培养A 配制饱和溶液于40度水中加入适量明晶体,直至不再溶解,抽滤取滤液。
B 晶核及单晶培养饱和溶液中放入一根(几根)光滑细线,静置二至三天,待长出晶核后,留下一个形状规则透明的晶核放回饱和溶液中继续培养。
再静置较长一段时间,若细线上长出其他晶核则除去。
若烧杯底部结出晶体则加热至40度溶解。
五数据与结果处理4.5g Al 23g带水明矾六结果与讨论1 明矾制备中若用NaOH则应多次洗涤Al(OH)3,以减少钠离子的混入。
2 晶体析出时却有两种不同情况▪A水浴热时在蒸发皿底部析出细盐状晶体。
类似NaCl 的析出情况。
▪ B.冷却后析出晶体,有时是细盐状有时是水珠状(骤冷情况不一致导致)▪还有一种是在制饱和溶液时若过多地蒸发水导致形成过饱和,则无法析出晶体,而是形成粘稠状。
制取明矾晶体实验报告1

制取明矾晶体实验报告在100毫升的水加入明矾加热。
大约加热明矾一瓶半,加热到使明矾晶体完全溶于水。
加入大量明矾时,水由澄清边为较浑浊,大约维持了30秒。
加热时间为15分钟。
加入明矾使水面上升为125毫升。
猜想:明矾晶体核心要由外部加入。
明矾完全溶于水不可能自然得到晶体核心。
除非水完全蒸发。
把明矾溶液放在阴暗处,盖上纸板静置。
两小时后,,有晶体产生。
盖上纸板,继续静置。
由上现象证明,猜想不成立。
从溶液中取出一小块晶体作为核心,到明早放入溶液中。
静置三小时后,晶体的量有增加,增加了比之前小的晶体。
静置一夜后,有大量晶体产生,其数量比昨晚增加一倍。
把事先绑好的晶体核心放入装有明矾溶液的烧杯中,悬挂静置。
静置12小时后,晶体核心没有增大。
原因:明矾溶液静置过久后再放入晶体核心,导致水中的明矾在烧杯底部凝结,而晶体没有增大。
加热烧杯,使底部的晶体溶化,再加入半瓶的明矾,使烧杯中的晶体完全溶于水。
使其变为饱和的明矾溶液。
把核心晶体悬挂于溶液中,静置一夜。
静置一夜后,晶体的体积增大了五倍。
继续静置。
静置14小时后,晶体体积无明显变化。
把烧杯的明矾溶液加热,使底部晶体完全溶于水。
当底部晶体完全溶于水时,停止加热,把晶体重新悬挂于溶液中静置一晚。
静置一晚后,明矾体积增大。
停止实验,取出明矾晶体。
实验结束。
总结:当明矾受到加热时,它会溶于水。
当明矾降到室温的温度时,它会凝结成晶体。
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晶体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双盐,可由硫酸铝和硫酸钾在水中反应制得。
在制备过程中,溶液逐渐达到饱和,过量的明矾会以晶体形式析出。
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促进晶体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结晶皿、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
2. 试剂:硫酸铝(Al2(SO4)3)、硫酸钾(K2SO4)、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10g硫酸铝和5g硫酸钾,放入烧杯中。
2. 加入5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将溶液加热至60℃,继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4.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此时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5. 将饱和溶液过滤,去除未溶解的杂质。
6. 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结晶皿中,放入通风阴凉处。
7. 观察晶体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时间。
8. 待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取出晶体,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
9. 将晶体放在干燥处晾干。
五、实验现象1. 溶液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浑浊,说明溶液中的硫酸铝和硫酸钾开始反应。
2. 溶液冷却过程中,溶液逐渐变得清澈,说明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3. 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开始析出,形成明矾晶体。
4.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长大,形态逐渐趋于规则。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制备出明矾晶体。
2. 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浓度是影响晶体生长速度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3. 实验过程中,晶体生长时间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晶体生长实验提供参考。
3.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以保证晶体生长效果。
高中化学第二课堂——明矾晶体的制作(精)

高中化学第二课堂——明矾晶体的制作
高中化学组姚建
一、开设目的
1、使学生认识晶体规则的外部特征,领略物质世界的神奇
2、加深对温度与溶解度关系的认识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试验用品
2只透明(500ml)的杯子,2根玻璃棒(或竹筷),1根洗净的长头发(或细漆包线),滤纸,刀片,镊子。
市售明矾500克。
三、制作过程
1、将约100克明矾放入一只500ml的杯子中,加约400ml 热水,充分搅拌,直到明矾不再溶解为止。
静置,冷却到室温备用。
2、用洗涤剂洗净1根长头发,系在玻璃棒中央。
玻璃棒横于另一只杯口上。
3、每天晚上制备好明矾的饱和溶液约400ml置于杯中。
将细丝伸入饱和的溶液中,静置。
每天早晨5点多钟取出细丝,用滤纸吸干晶体表面的溶液,若有小晶体沉淀在大晶体表面则用刀片刮去。
4、待晶体生长较大后去除细丝,将晶体直接放入杯底,每天晚放,早收,并注意每天更换朝下地面,用镊子取出吸干,刮净,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