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成本比较分析解析
三种模式建设成本比较

三种模式监控向系统建设成本比较1、前言传统的监控分为模拟、数字(也称为模数结合)和网络三种类型。
模拟监控的前端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矩阵。
数字监控的前端也是模拟摄像机,后端是DVR。
网络监控的前端有两种,一种是网络摄像机,后端是平台;一种是模拟摄像机+视频编码器,后端是平台。
在实际项目经常遇到这个问题,“网络摄像机比模拟摄像机贵吗”这样的问题,我想大部分人回答都是贵,因为网络摄像机的确比模拟摄像机贵。
一般网络摄像机要比同档的模拟摄像机高30%~50%左右,国内品牌的摄像机出货价格差距并不大,但集成商报给用户的价格差的却很离谱。
以某竞争对手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出货价格为例,23倍室外模拟高速球(机芯:三星),最低出货价格,3800;23倍室外网络高速球(机芯:三星),标清D1画质,752*582,,最低出货价格为5600,两者相差50%左右,但用户拿到的价格两者可以差一倍以上。
那么网络摄像机比模拟摄像机贵,网络摄像机整体方案比模数结合方案贵吗?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就没办法回答了。
到底是那种方案成本最高,哪种方案建设成本最低,其实是没有定论的。
监控系统设备种类繁多,品牌价格不一,线缆价格也有高低,施工费用也大不相同。
所以要让一种方案造价低于另一种方案,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主要设备单价,也可以降低线缆成本,同样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本文所有模型都是基于相同的外设配置完成的,所有成本是指按照集成商的建设成本,价格采用最低出货价格,并不是指用户价格。
也可能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但可以为大家以后做项目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二、相关成本计算说明目前工程取费有两种模式,主要以定额取费为主,比例取费主要用户核算成本,计算方式简单,在集成商和设计院都普遍使用,本文所有取费均按照比例取费方式计算。
1、施工费用施工费用包含设备安装、调试、集成的费用。
取费比例按照工程的复杂程度,取的比例也尽不相同。
以网络摄像机方案和模拟加编码器方案安装为例,模拟摄像机加编码器的方案既要安装摄像机,又要安装编码器,还要给编码器加箱子之类的,比网络摄像机要多花费一倍以上的人工成本,所以安装调试成本肯定要比网络摄像机要高。
3_本量利分析

3.5 本-量-利关系中的敏感性分析
3.6 本—量—利分析的扩展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 掌握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 理解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和成本按性态划 分的意义。 • 了解本量利分析在预测、决策中的用途。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 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 种简称,也称CVP分析(Cost Volume Profit Analysis)。
补充 概念
本量利分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 念,它反映了产品盈利能力的大 小,是产品销售收入与相应变动 成本之间的差额,又称贡献毛益、 边际利润、创利额、临界收益等。
边际贡献的绝对数的表现形式有 单位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总额; 相对数的表现形式有边际贡献率。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单位边际贡献是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3.1.2 模型线性 假设
( 2 )变动成 本与业 务量 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 3 )销售收 入与销 售数 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本 — 量 — 利分析的核心是 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 比关系。
3.1.3 产销平衡 假设
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 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对 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也会影响到收入 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当站在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 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设产销 关系平衡。
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
3.1.4 由于多品种条件下各种产品 品种结构不变 的获利能力一般不尽相同, 假设
如企业产销的品种结构发生 较大变动,势必导致预计利 润与实际利润之间出现较大 的“非预计”性出入。
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比较成本。
在商业活动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比较成本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的工作。
在比较成本的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首先,比较成本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在比较成本时,企业需要对不同供应商提供的直接成本进行对比,以确定哪家供应商的成本更有竞争力。
其次,间接成本也是比较成本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归属于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费用、管理人员薪酬等。
企业在比较成本时,除了直接成本外,还需要考虑到间接成本的影响,以便全面评估不同供应商的成本优劣。
另外,企业在比较成本时还需要考虑到质量因素。
虽然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质量同样是企业决策的重要指标。
在比较成本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以确保选择的供应商不仅在成本上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此外,企业还需要考虑到长期合作的因素。
在比较成本时,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当前的成本情况,还需要考虑到与供应商长期合作的可能性。
长期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好的合作条件,因此在比较成本时,企业需要考虑到长期合作的潜在利益。
最后,企业在比较成本时还需要考虑到供应链的稳定性。
供应链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在比较成本时,企业需要考虑供应商的供货能力、供货稳定性等因素,以确保选择的供应商能够稳定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综上所述,比较成本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在比较成本时,企业需要考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质量因素、长期合作和供应链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可以选择到成本更有竞争力、质量更高、合作更稳定的供应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方法

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方法为使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本文归纳了以下三种战略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价值链分析法每一种最终产品从其最初的原材料投入到达最终的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作业环节,这就是作业链。
价值链分析法由波特首先提出,它将基本的原材料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价值链分解成与战略相关的活动,以便理解成本的性质和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确定竞争对手成本的工具,也是SCM制定本公司竞争策略的基础。
我们可以从内部、纵向和横向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部价值链分析这是企业进行价值链分析的起点。
企业内部可分解为许多单元价值链,商品在企业内部价值链上的转移完成了价值的逐步积累与转移。
每个单元链上都要消耗成本并产生价值,而且它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如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质量控制与售后服务的联系、基本生产与维修活动的联系等。
深入分析这些联系可减少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并通过协调和最优化两种策略的融洽配合,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也为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奠定基础。
2.战略成本管理的纵向价值链分析它反映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为企业增强其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
企业通过分析上游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特点及其与本企业价值链的其他连接点,往往可以十分显着地影响自身成本,甚至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共同降低成本,提高这些相关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
例如,施乐公司通过向供应商提供其生产进度表,使供应商能将生产所需的元器件及时运过来,同时降低了双方的库存成本。
在对各类联系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企业可求出各作业活动的成本、收入及资产报酬率等,从而看出哪一活动较具竞争力、哪一活动价值较低,由此再决定往其上游或下游并购的策略或将自身价值链中一些价值较低的作业活动出售或实行外包,逐步调整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范围,从而实现价值链的重构,从根本上改变成本地位,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川峨铁的重组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三种经典的采购成本变动分析方法

三种经典的采购成本变动分析方法任何一种管理分析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对采购成本变化的分析也不例外。
管理目的不同,分析方式也必然会不同。
本文按不同层次的管理目的介绍不同的采购成本变化分析方法。
01采购成本指数与关联大宗商品一、采购成本指数要了解经过一段时间(一月、一季度、一年等)的采购成本变化后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变化,首先需要的是了解整个企业的采购成本变化,而不是每一个具体的品类或物料的采购成本变化。
所以就需要有一个直观而确切的指标来反映企业采购成本的“总体变化”。
这就必须用到一个系统工具:采购成本指数。
说到指数,大家都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反映全局变化情况的指标。
比如股市上的股指,就是反映的股市上全部股票的总体变化情况的。
有了股指,我们不必了解每一只股票的具体情况就知道整个股市是在向好还是相反。
我们来看一下在企业的采购人员如何为本企业制定和计算采购成本指数。
以下表数据为例,在三个月里,企业采购的两种物料A、B的价格一直在变化,有涨有落,那么对企业而言,总体采购成本到底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呢?显然我们不能简单的用平均价来表示采购成本的变化,因为物料A和B 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1、权重在总体成本变化的分析中反映出“重要程度”的方法,就是“加权”。
用“权重”来反映“重要程度”。
采购成本加权时通常就用采购金额来做“权重”。
就表示采购金额越大的物料越“重要”,其价格变化对整体采购成本的变化影响越大。
用采购金额计算“权重”时,权重=单项采购金额/总采购金额。
假设A、B两种物料的采购量如下:那么A物料在1月的权重=50/(50+200)=0.20,以此类推。
2、加权单价经过加权算出来的平均单价称为“加权单价”,加权单价二z(每种物料的单价X该物料权重)。
上表中的1月份A、B两种物料的算法如下:A物料单价10.00×权重0.20+B物料单价20.00×姬0.80+ 仅口果有更多物料则继续黝口)A和B两种物料的加权单价18.003、成本指数采购成本指数的算法也很简单:设定第一期(在指数计算里称为“基期”)的加权单价(18.00)对应的指数为100,以后各期(在指数计算里称为“报告期”)的加权单价与基期加权单价的比值XIoo就是报告期的成本指数。
比较分析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

一、引言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管理者做出决策,指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评价正在实施的经营策略,并且它致力于改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和成员的业绩。
而成本信息是管理会计信息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企业利用成本信息可以做出重要的产品特征和产品组合决策、制定竞争性策略、指导其改善经营行为和评价业绩等等,为此目的而设计的成本系统的功能很多,包括决策、控制与对外提供报告。
但是目前没有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能同时满足这三种功能,因而在选择成本方法时往往是在这三种功能之间进行权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计算方法也不断地得到修正,并随着技术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变得更加先进。
对成本计算方法中重要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帮助管理者选择适用的成本方法,并有效地运用这些数据。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某一特定的公司或行业运用效果很差,就完全否定这种方法。
这也是目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并存的原因。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本文简要阐述了这三种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对这三种方法作了一个简要的评价。
二、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一)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1.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完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将成本按其经济用途进行分类,以此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性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 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经营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的信息系统,它通过对所有的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它把资源的消耗(成本)和作业联系起来,进而把作业和产品(顾客)联系起来,贯穿于作业管理体系的始终,为卓有成效地进行作业管理提供信息支持,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
公交客车运营成本比较分析

公交客车运营成本比较分析针对公交三种同级别的常用车型——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以及内燃机客车,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整年运行数据,通过对三者的运营成本比较可知:三种车在间接运营成本(包括工资(管理人员)、行车事故费、营运间接费、营运业务费)方面基本相近,而在直接运行成本方面存在差别。
此处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
(1)车价分析由于不考虑电池成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以及内燃机客车在车价方面差别不大。
按照十年使用期计算,单天年均成本分别为12.75万元、12.5万元、10万元。
图1 年均车价对比燃油车由于不包含电池管理系统等部件,整车价格稍低,相当于纯电动客车的78.4%。
(2)动力费分析由于采取电池租赁模式,动力费包括电费、燃油费以及电池租赁费。
此处将包含电池和不包含电池的费动力费分开对比和分析。
表1 年均动力费用对比图2 年均动力费对比由图2可知:不考虑电池租赁情况下,就纯动力费而言,纯电动客车成本为混合动力车的46.9%,而为内燃机车的36.13%;而考虑租赁电池费用情况下,纯电动客车成本为混合动力车的117.08%,而为内燃机车的216.77%。
因此电耗费用远低于油耗,而电动车高价格重点在于电池费用。
(3)维修保养费分析维修保养费包括冷却费、润滑费以及维修费等。
电动汽车需要长期采用润滑保养的部件明显少于传统汽车,同传统汽车相比,在电动汽车上这部分费用基本可以省略不计;在电动汽车上,电机部分采用自然风冷,冷却费(指冷却水、冷却液、防冻液等),为传统汽车的30~50%。
由于电动汽车的总体结构比传统汽车简单,可靠性高,维修费用为传统汽车的50~70%。
对三种车辆型对比分析如下:图3 年均维修保养费对比维修保养费中,纯电动客车成本为混合动力车的83%,而为内燃机车的65.3%。
因此,纯电动客车的维修保养费低于其余两者。
(4)单日单车成本分析在客车运营成本分析中,最根本的一项数据是单日单车运营成本。
成本比较分析

生产成本付现成本考核成本比较分析目前我公司在成本核算上存在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是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第二种是付现成本,第三种是考核成本。
这三种成本核算方法因核算对象不同,数据来源不同,包含内容不同,会计分期也不同,主要用途不同,因此核算出的结果相互间也存在差异,下面分别对以上三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析。
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核算,是完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核算尿素成本,将成本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生产成本,一部分是管理费用。
在生产成本计算过程中依据有产品才有成本的原则,对于空分、电气、仪表、检修、中化生产辅助单位的综合成本采用均摊的原则分摊给有产品生成的工艺车间。
生产成本中含原材料、电、化工材料、工资、折旧、水资源费、排污费等全部费用。
管理费用则是用于企业管理的费用总和。
总之生产成本加上管理费用就是尿素的完全成本。
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成本核算中为避免费用集中发生在某个月或某几个月导致成本相差太大,对于每年都发生且金额较大的费用采取预提的形式平均摊销到每个月,例如大修费、水资源费、排污费等。
对于长期使用的较大费用,按照会计准则能够形成固定资产的,按规定每月计提折旧算入成本。
但是对于无法形成固定资产的大项费用例如触媒等费用,按照计划使用周期进行摊销。
管理费用包括处室管理人员工资、办公经费、招待费、差旅费、各项信息费用、保安费、培训费、园林绿化费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设施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纳入管理费用。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库存增减变化和库存物资价格变化,在计算成本中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价格。
此种成本核算涵盖最全,是最为准确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付现成本,是以收付实现制原则核算成本,不考虑应付款和预收款,数据来源上以财务资金支出作为成本计算的主要依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非常清晰的反应出成本的组成及各项费用的支出,但缺点是成本项划分笼统,因未考虑到应付款项,对于固定资产项没公摊,对于应缴费用也没有计提,因此在计算成本过程中,成本波动大,付现成本主要用于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指导平衡企业财务收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计划成本法?
取 存计计均划划按成成预本本先法制是定指的存计货划的成日本常计收价入,、并发记出录和计结划
得 成存货本成与本实差际异成的本分之摊间,的实将差际异计成,划本月成末本,调再整通为过实对际
成入本库。
调 整
计划成本
发出
例如: 甲材料计划成本=53元/kg
存货名称及规格:甲
计量单位:千克
计划成本、实际成本、 标准成本
计划成本
是指根据计划期内的各种消耗定额和费用预 算以及有关资料预先计算的成本。它反映计 划期产品成本应达到的标准,是计划期在成 本方面的努力目标。
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 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即目标成本或 预计成本,代表企业经 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 水平,产生的差异可以 反映有关方面的工作质 量和效果,标准成本由 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和制造费用组成,以 标准“数量”乘以标准 “价格”而来。
3、加权平均法
——又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货数加月初材料 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收料成本加上月初材料成本,计算出 存货的加权平均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20×1
摘要
收入
发出
结存
月日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7 1 结存
100
10
1 000
10 购入
材料成本差异和材料采购科目使用举例
❖ 4月5日,购入A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
的价款为100 000元,增值税17 000元。款已付,材
料验收入库。 A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5 000元。
①•实购际入成材本料法的处理方法
实际成本
借借::材原料材采料购
110000000
应应交交税税费费——应应交交增增值值税税((进进)) 11770000
月日
71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100
10
金额
1 000
10 购入
300
12 3600
100
10
4 600
300
12
13
发出
100
10 1960 220
80
12
12
2 640
18
购入
200
13
2600
27 发出
200 13 3440
70
12
220 12 200 13
150 13
5 240 1950
300
12 3600
400
13 发出
180
220
18 购入 200 13 2600
420
27 发出
270
150
31 合计 500
6200 450 12 5400
150 12
1800
A材料平均单位成本 = (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入库金额)÷(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入库数量) =(1000+3600+2600)÷(100+300+200) = 12
①工作比较繁琐;
②不太符合配比。物 价上涨时,会高估当 期利润和库存存货的 价值;反之会低估。
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 发、存存货的单价及 金额,不利于加强存 货管理。
①每次收发货都要核对 单价,工作量较大;
②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 业不适用。适用于体积 较大、金额较高、数量 较少、容易辨认的存货 如:珠宝、名画、艺术 品等。
1 000
10 购入
300
12
3600
100
10
4 600
300
12
13
发出
100
10 1960 220
80
12
12
2 640
18
购入
200
13
2600
27 发出
220
12 3290
50
13
220 12 200 13
150 13
5 240 1950
31
合计
500
6200
450
5250
150 13
1950
贷贷::银银行行存存款款
111770000
材料成本差异和材料采购科目使用举例
②验收入库
注:三种主要方法之比较
主要方法
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
优点 缺点
①符合实物流转过程; ①比较简单;
②期末存货成本比较 ②对存货成本的分
接近现行市价;
摊较为折中。
③企业不能随意挑选 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 利润。
①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 解存货结存情况;
②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 一致,计算的单位成本 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 成本比较客观。即材料 收、发、存均按原来的 实际单位成本反映,
一、实际成本存货发出的方法
1、个别计价法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
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 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 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2、先进先出法 3、加权平均法 4、移动加权平均法
【案例】
注:计划成本在年料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C材
升 32
料
2.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2)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 记录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
(3)设置“材料采购”科目
❖ 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计 价对比
❖ 借方:购入存货的实际成本 ❖ 贷方:入库存货的计划成本 ❖ 差额转入“材料成本差异”后余额为零
某企业20×1年7月1日结存A材料 100Kg,实际成本10元/Kg;7月10日 和18日分别购入该材料300Kg和200Kg, 实际成本分别为12元/Kg和13元/Kg,7 月13日厂部领用材料 180Kg,7月27日车间领用材料270Kg。
1、个别计价法
20×1
摘要
收入(借)
发出(贷)
结 存(借)
2200 53 700 53 2300 53 1300 53 2100 53 600 53 600 53
月末,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进行分 摊。
2.计划成本法的基本核算程序
(1)制定存货的计划成本目录
名 规编 称 格号
计计 量划 单成 位本
A材
千 50
料
克
…….
B材
吨 500
……. …….
×年 凭证 摘
收入
月 日 编号
要
数量
单 价
金额
4
1
略
期初 结存
5
购进 1200 53
10
发出
14
购进 1600 53
18
发出
25
购进 800 53
27 4 30
发出 合计 3600 53
发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量
单 价
金额
1500 53
1000 53
1500 53 4 000 53
结存
数量
单 价
金额
1000 53 53 000
31 合计 500
6200
450
5400
150 12
1800
2、先进先出法
——是以先购入或制成的材料应该先发出这样一种材料实物流转假设为前
提,对发出材料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即:材料明细账的登记如下
20×1
摘要
收入(借)
发出(贷)
结 存(借)
月日
71
数量
单价
金额
结存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100
10
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