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成本管理会计》

一、名词解释1、直接成本:指与某一特定对象(产品、劳务、加工步骤或部门)之间具有直接联系,可按特定标准将其直接归属该对象的成本。
2、间接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对象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无法按某一特定标准直接归属有关对象的成本。
3、定额比例法:是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生产费用的方法。
4、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其投资及其利用效益负责的责任中心。
投资中心在责任中心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5、利润中心:是对利润负责的中心。
由于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和费用,所以,利润中心实际上既要对收入负责,又要对成本费用负责。
6、现金预算:是关于预算期内企业现金流转状况的预算。
7、制造费用:通常是指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通常由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费用三个部分构成。
制造费用是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事业部、分厂、车间)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动力费、保险费以及工具模具的摊销费等。
)8、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直接相关的生产费用,如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原材料、生产工人的工资薪酬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等。
9、间接生产费用:是指其发生与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没有直接关系的生产费用,如机物料消耗、辅助生产工人的工资薪酬和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用。
10、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水平,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额的预算。
11、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连续不断,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1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以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的预算期末再加1个月。
12、内部转移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因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所采用的一种结算价格。
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案例 本量利分析

保本分析是本量利分析的核心。
所谓保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 总收入等于总成本,处于不盈不亏、利 润为零的状态。
保本分析是研究企业正好处于保本 状态时,本量利之间相互关系的定量分 析。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
销售量即为保本点
多种产品条件下的保本分析方法: 1 综合加权贡献毛益率法 2 联合单位法
成
本
主
管
讲 在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读理
郭
博学
小
会
士硕
金
生士
计
本量利分析 ——多品种条件下的保本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业务量(产量或销 售量)、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 示本量利内在变化规律的简称。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即: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或:
利润=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而本案例商品的销售不均衡,且成稳定的比 例,所以适用于联合单位法,而不宜采用综合贡 献边际率法。
谢谢
第一步,确定维持原有利润20000元的销售量。
目标利润
销售量 =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 20000+19400
104.6-96.5
= 4864(联合单位)
实现原有利润20000元各种商品销售量: 石棉瓦:4864×5=24320(块) 水泥:4864×2=9728(袋) 玻璃:4864×1=4864(平米)
(四)问题探讨
本案例多品种本量利分析 是采用联合单位法,那么 可否采用综合贡献边际率法吗?
联合单位法和综合贡献边际率法的适用条件 不同:联合单位法适用于多种产品的销售有固定 的比例,无论销售量多或少,固定的比例并不改 变;而综合贡献边际率法则是各种产品在销售时 一视同仁,认为它们在销售过程中机会是均等的。
成本管理会计(第三版)乐艳芬 Ch1(完整版).(完整版).ppt

⑷水电费支出1200元,缴纳营业税等各项税金1557元、卫生检疫费500元。
⑸把原来一楼的客厅改装成店面支付装修费30000元
⑹开业时发放的宣传材料等小广告支出600元。
当月营业额为28000元。老张请他在大学会计系念大二的儿子小张算一下
当月的成本和利润。小张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设煤气灶等厨房设备的折旧期限为5年,店面装修费的摊销期也为5年,则
成本管理会计
1
CH1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2
引导案例
老张辞去原来月薪2000元的工作后和老伴一起用自家临近街道的门面房开了
一家饮食店,生意兴隆.在开业的头一个月发生了以下支出:
⑴购买煤气灶、抽油烟机、冰箱、消毒碗柜等厨房设备支出23000元。
⑵雇佣了三个店员,工资、福利及“三金”支出3200元。
⑶购买面粉、肉、青菜、油、调料等烹调用的原料8650元,煤气支出500元。
成本与费用既有紧密联系 又有一定的区别。
成本发生不会产生所有者权益
? 的变化,而费用发生最终会
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狭义)是成本(狭义)
的基础;按对象归集的费用 构成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 费用。
5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成本管理会计阶段: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 成本及销售成本为目的,此时的成本管理会计也称 为记录型会计(成本核算)。
重点在于规划未来 (面向未来)
兼顾企业经营活动的全局与局部(核算对象不仅可以 是整个企业,而且也可以是各责任中心)
一般不受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制约(资料获取 方式、报表的格式、内容,编制的时间由企业自行决 定)
提供的信息具有特殊性(应用大量的估计数、近似值、 趋势值,以及非货币的信息)
初级会计实务-第7章-管理会计基础

二、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 理 会 计 指 引 体 系
基本 指引
原则和目标; 基本指引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 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基本指引只是 对管理会计普
应用 指引
基本工具方法; 应用指引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 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遍规律和基本 认识的总结升 华,并不对应
用指引中未作
复利现值计算:
?元 10%
案例 库
案例库是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经验的总结 提炼,是对如何运用管理会计应用指引 的实例示范
出描述的新问 题提供处理依 据
三、管理会计要素及具体内容
管理会计要素
应用环境
工具方法
管理会计 活动
信息与报告
(一)应用环境与管理会计活动
(1)应用环境
外部 环境
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 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应用 环境
(二)工具方法 7.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对企业风险进
行有效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等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 领域应用的管理工具方法一般包括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
(三)信息与报告
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 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
(二)工具方法 3.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二)工具方法 3.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二)工具方法 4.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二)工具方法 5.投融资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二)工具方法 6.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与下级单位(部门)、员工之间就业
绩目标及如何实现业绩目标达成共识,并帮助和激励员工取得 优异业绩,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是 业绩评价和激励管理。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一般包括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绩效 棱柱模型等。
管理会计系列讲解之三——成本性态分析

《管理睬计系列解说之三——成本性态分析》讲义解说提纲:一、成本性态分析概述二、成本性态分类三、成本分解措施第一学时一、成本性态分析概述成本性态分析, 就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旳依存性, 分析考察不同类别旳成本和业务量之间旳特定旳数量关系, 把握业务量旳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旳影响。
由此可见, 成本性态分析问题, 事实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旳互相关系进行合适旳分类。
它是进行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决策旳前提。
所谓成本性态, 也称成本习性, 是指成本变动与业务量变动之间旳内在联系, 这种联系具体体现为业务量旳某种变动, 与其相应旳成本旳某种变动之间具有一定旳依存性。
二、成本性态分类1.固定成本指在一定期期、一定业务量范畴内, 其总额保持不变旳有关成本, 如厂房、建筑物折旧, 设备租金, 管理人员工资等。
一般以总额表达。
其特点是:(1)有关范畴内, 固定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2)随着业务量旳增减,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将相应减少或升高。
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旳固定成本还可进一步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也叫“经营能力成本”, 指同公司生产经营能力旳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旳有关固定成本。
此类成本旳发生及其数额旳多少, 直接受公司已经形成旳生产、销售能力和已经建立旳基本组织机构所制约, 在短期内不会容易变化。
因而, 它可在公司生产经营旳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一般这部提成本不受公司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
典型旳约束性固定成本如按年限法计提旳折旧费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也叫“随意性固定成本”, 是指由公司高层旳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旳特殊规定, 经拟定将来某一期间旳预算额所形成旳有关固定成本。
此类成本旳发生及其数额旳多少服从于不同期间生产经营旳实际需要, 取决于管理者本人对不同费用项目所做旳具体预算。
典型旳酌量性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开发经费等。
对于这部分固定成本可从减少其绝对额旳角度予以考虑。
【例题】固定成本性态模型已知: 甲公司只生产一种A产品, 本来一种月旳最大生产能力是400件。
成本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1、表2-1是某工业企业20××年10月份有关费用发生额和有关存货账户余额的数据。
假设该企业20××年10月份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 036 000元。
要求:编制企业20××年10月份的利润表。
表2-1 2001年10月份费用发生额和存货账户余额单位:元生产耗用原材料 334 000生产耗用燃料及动力 64 000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418 000折旧费——行政管理 4 000折旧费——生产车间 103 000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127 000设备修理费 40 000劳动保护费 34 000水电办公费——生产车间 87 000机物料消耗 11 000其他制造费用 15 000管理费用 300 000销售费用 207 000财务费用 65 000在产品(10月1日) 135 000在产品(10月31日) 142 000产成品(10月1日) 160 000产成品(10月31日) 147 000解答:表2-2 2001年10月份产品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表单位:元月初在产品成本 135 000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原材料 334 000燃料及动力 64 000工资及福利费 418 000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 127 000折旧费 103 000设备修理费 40 000劳动保护费 34 000水电办公费 87 000机物料消耗 11 000其他制造费用 15 000 417 000本月生产费用合计 1 233 000产品生产成本合计 1 368 000 减:月末在产品成本 142 000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1 226 000 加:月初产成品成本 160 000可供销售的产成品成本 1 386 000减:月末产成品成本 147 000 本月产品销售成本 1 239 000表2-3 2001年10月份利润表 单位:元 主营业务收入 2 036 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 239 000 主营业务利润 797 000 减:期间费用营业费用 207 000 管理费用 304 000财务费用 65 000 576 000 营业利润 221 000从表2-2和表2-3中可以看出,产品成本同产品的实物流动相联系,而期间费用则直接归属于当期利润表,与产品的生产无关。
经典大学教材《管理会计》教学课件全册完整版上

变动成本总额随着 单位变动成本不受
业务量的变动成正 业务量增减变动的
比例变动
影响,保持不变
成本性态公式
y bx
yb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关系图
Y
Y
Y=bx
b
X
变动成本总额
X
单位变动成本
二、变动成本
(二)变动成本的分类
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在其单位成本受客观 因素影响,消耗量由技术因素决定的变动成本。
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单耗受客观因素决定, 其单位成本主要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影响的变 动成本。
• CMA是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的简称,英文全称为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国际通行的财 务管理者专业资格认证,是管理会计领域全球最高的、顶 级权威资格认证,也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年薪最高的财经专 业资格之一。近40年来,CMA一直被公认为国际财经领 域中的黄金标准,享誉世界,被全球180个国家认可,有 国际财务界的MBA之称。是美国重量级企事业单位财务 从业者的必备证书,与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 CFA(特许金融分析师)一起被称为美国最权威的三大财 经认证。也是唯一被国资委指定央企人员参加培训的财经 类认证。
1.起源相同 2.目标相同 3.信息同源 4.服务对象交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返回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管理会计
四、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 1.决策会计(四、五、六) • 2. 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八、九、十、十一) • 3.计划会计(七)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返回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
管理会计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注意8页管理会计的特点)
成本管理会计学教案

成本管理会计学教案第一章:成本管理会计学概述1.1 成本管理会计的定义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的概念和作用强调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性1.2 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介绍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的信息需求和提供方式1.3 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任务探讨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强调成本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和决策中的作用第二章:成本概念与分类2.1 成本的定义和特征解释成本的定义和特征强调成本与支出、费用和损益的区别2.2 成本的分类介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和区别探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和区别2.3 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期解释成本计算对象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成本计算期的设定和影响第三章:成本计算方法3.1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介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和特点解释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计算方式3.2 现代成本计算方法介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作业成本计算和目标成本计算的应用和优势3.3 成本计算方法的决策应用解释成本计算方法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探讨成本计算方法对产品定价和产品组合决策的影响第四章: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4.1 成本控制的概念和方法解释成本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标准成本控制和实际成本控制的方法和应用4.2 成本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介绍成本分析的概念和目的解释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工具4.3 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析的决策应用探讨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解释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对产品定价和成本削减决策的影响第五章: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5.1 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解释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强调成本管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中的作用5.2 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的方法介绍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的方法和工具解释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改进计划的制定和实施5.3 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的决策应用探讨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解释成本管理与绩效评估对产品定价、投资决策和业绩评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与管理会计解析(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一章总论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两者的最终目标一致。
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两者的资料来源基本相同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
4.两者在方法上相互补充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共同的特征,可靠性。
财务会计最强调净利润。
管理会计最强调企业价值创造用ROE衡量
2.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成本是指经济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或进行某种活动所投入或耗费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从四方面目的分类:
1.编制财务报告(Financial reporting)
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2.成本性态(Predicting cost behavior)
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3.分配成本到成本对象(Assigning costs to cost objects)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4.经营决策(Decision making)
差量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
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打翻的牛奶)
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第二章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1.产品成本计算概述
2.成本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成本通过“生产成本”账户进行归集, 该账户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
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耗用水、电、气(煤)等直接费用。
辅助生产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提供的服务部门,如机修车间、动力车间、供气、供水等部门(水、电、气明细核算后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3.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4.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5.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6.作业成本法
又称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它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
作业成本计算法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第三章成本分析与成本管理
1.成本性态分析
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
y=a+bx的过程。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变动成本法
也称直线成本法,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
有些费用,如租金和许多管理费用,不能与特定的收入相联系,它们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因此被称为期间成本。
3.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种方法有:
基于经验的成本管理方法、
基于历史数据的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预算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标杆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市场需求的目标成本控制方法、
基于价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第四章经营决策分析
1经营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二、贡献毛益分析法
三、本量利分析法
四、最优数学模型法
2. 本量利分析
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分析
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
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
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
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是产品销售收入或销售净收入在扣除其自身的变动成本之后,对企业盈利所作的贡献,用它补偿固定成本之后,尚有剩余的话,即为企业营业利润。
如果不足以补偿企业所耗费的固定成本,两者之间的差额为企业营业亏损。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3.经营决策中的成本概念运用
文库PPT
付现成本、专属成本。
4. 经营决策中的生产组织与外包
以外加工方式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达到降低成本、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把非核心技术工艺的大部分外包给别人,而在核心技术上区别于竞争对手
5. 经营决策中的产能利用与存货
第五章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概述
分为长期预算(如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预算)和短期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现金预算等)。
分为专门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和综合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和利润表预算)。
分为投资预算(如资本预算)、营业预算( 或称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 和财务预算(包括利润表预算、现金预算和资产负债表预算等)。
特点体现在“三全”: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
全方位:全部经济活动均纳入预算体系,全过程: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均要纳入预算管理过程。
全员参与: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各级人员共同参与预算编制和实施。
2. 全面预算的类型与编制方法
按其出发点的特征不同,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
增量预算有历史数据。
按其业务量基础的数量特征的不同,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固定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
按其预算期的时间特征不同,编制全面预算的方法可分为定期预算法和滚动预算法。
连续滚动预算多用于销售部门,每月做麻烦,单月成本低,总体成本高。
生命产品周期预算强调上游研发成本
项目预算是一次性的,不重复。
3.营业预算的编制
一、销售预算的编制
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也是编制其他有关预算的基础。
二、生产预算编制
特点:唯一只以实物量表示的预算。
三、直接材料预算编制
四、直接人工预算编制
五、制造费用预算编制
六、产品成本预算编制
七、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预算编制
4.财务预算的编制
一、现金预算
步骤:
(1)确定现金收入
(2)计划现金支出
(3)编制现金预算表
二、利润表预算的编制
三、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
5.预算实施与管理
指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基本原则有责任制,例外管理,有效性,经济效益。
6.预算结果的考评与反馈
文库PPT
第六章责任会计
1. 责任会计概述
指为适应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对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经济业务进行规则与控制、以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一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组织结构与其责任会计系统有在密切的关系,理思的责任会计系统应反映并支撑企业组织结构。
责任会计与预算管理的关系
1、各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以责任会计原则为依据进行.
2、各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以责任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进行.
2. 责任中心的类型与基本原则
责任原则
定价结算原则内部结算价格又称内部转移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值尺度,工业企业内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经济核算所使用的价格。
又称厂内计划价格,是由企业自行制订,只在企业内部使用。
利益原则
3. 责任会计的职能
把厂内经济责任制与会计结合起来,就是在企业内部除了要算产品财务账以外,还要按照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原则,按照责任归属,确定责任单位(车间、技术、经营、管理部门),明确责任指标(包括资金、成本费用、利润),以各责任单位为主体(对象)按责任指标进行核算、控制、监督、实行统分结合、双层核算的会计管理制度。
4. 责任会计体系与部门绩效考核
成本费用中心
利润中心
投资中心
平衡计分卡——内部运营、财务、客户与市场、人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