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教案舞狮子

合集下载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欣赏与感受音乐,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的舞狮子,增强文化自信。

3.让学生学习与练习基本乐理知识和节奏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讲台2.投影仪3.音乐播放器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舞狮子》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方式进入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什么。

2. 欣赏(10分钟)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中国文化中的舞狮子表演,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了解舞狮子的起源、意义及表演形式。

3. 学唱《舞狮子》(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舞狮子》的歌词和曲调。

2.教师带领学生唱《舞狮子》歌曲,让学生逐步掌握乐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3.教师跟着音乐节奏,带领学生在教室进行游戏舞蹈,假装成狮子跳舞,让学生跳得更加协调有节奏。

4. 巩固练习(30分钟)1.分别安排学生演唱小组,设计舞狮子动作和表情演绎方式,有助于学生了解舞狮子表演中的细节和基本要素。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合作完成创意表演形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意表达能力。

3.最后,每个小组都可以在班级进行表演,为其它同学展示学到的舞狮子技能。

5. 结束(5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讨论学到的知识和体验,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和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主要以游戏为元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中华文化和音乐的知识。

通过唱歌、跳舞和其他合作形式展示学生的才能和个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创造力。

教师要主持课堂秩序,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尝试,创新性方案可获得额外加分。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舞龙舞狮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舞龙舞狮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音乐舞龙舞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材,主要围绕舞龙舞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五章《舞动欢乐》中的舞龙舞狮基本动作、节奏感培养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感的培养。

重点: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乐播放器、舞龙舞狮道具、教学课件。

学具:舞龙舞狮服装、头饰、手鼓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舞龙舞狮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动作教学(15分钟):a. 教师示范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节奏感培养(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用手鼓敲击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

b.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 团队合作实践(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教师点评,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b. 学生进行舞龙舞狮表演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1. 舞龙舞狮基本动作图解。

2. 节奏感培养方法。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展示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并尝试创编一段简单的舞龙舞狮表演。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教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幼儿园的舞龙舞狮比赛,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了解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舞狮子》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舞狮子》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舞狮子》简介《舞狮子》是一款适合大班幼儿的音乐游戏,通过模仿舞狮子的舞蹈动作和学习半个古筝的音乐,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旋律和动感的身体感受。

该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协调性、感知力和表现欲,同时还能够提高其语言表达、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游戏规则1.游戏开始时,让幼儿围成一圈,每个幼儿持有一只毛绒玩具狮子。

2.指定一位幼儿担任舞狮子的表演者,其他幼儿则负责模仿表演者的舞蹈动作。

3.表演者表演一段舞狮子的舞蹈,其他幼儿跟随一起模仿表演者的举止动作,同时表演者播放半个古筝的音乐并让幼儿用毛绒玩具狮子去“攥”琴弦。

4.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成为舞狮子表演者,游戏的时间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2.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让其在游戏中和其他幼儿互动交流。

3.增加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让其在游戏中乐享音乐的魅力。

4.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并鼓励其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表现欲。

教学准备1.古筝音乐。

2.毛绒玩具狮子。

3.教师个人认真准备,做好游戏流程,为幼儿提供指导和帮助。

课时安排1.活动时间:20分钟左右。

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形式,逐一指导幼儿完成舞蹈动作,同时分别播放不同的古筝曲子。

游戏效果《舞狮子》是一款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游戏,让幼儿通过模仿动作和学习古筝音乐,提高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表现欲,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该游戏不断激发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使其在音乐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指导手册》第六章“民间音乐游戏”,详细内容为舞狮子的教学。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孩子们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舞狮子的意义和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认识舞狮子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学习舞狮子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团结协作、互相配合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舞狮子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了解舞狮子的基本动作和民间文化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乐磁带、舞狮子的视频、舞狮子的道具。

2. 学具:小鼓、锣、钹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舞狮子的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舞狮子。

邀请幼儿分享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舞狮子的基本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尝试,并给予指导。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全班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舞狮子的道具,进行分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节奏感训练(5分钟)让幼儿用小鼓、锣、钹等打击乐器为舞狮子伴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敲击乐器,边喊出口号,提高节奏感。

5. 小组展示(15分钟)各小组轮流进行舞狮子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鼓励。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舞狮子教学2. 内容:舞狮子的基本动作民间文化意义节奏感训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舞狮子的动作,并讲述舞狮子的民间文化意义。

2. 答案:舞狮子的基本动作和民间文化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部分幼儿在舞狮子的动作协调性方面还有待提高,今后教学中需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看更多关于民间艺术的节目,如京剧、杂技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舞狮》教案(通用4篇)

《舞狮》教案(通用4篇)

《舞狮》教案(通用4篇)《舞狮》教案篇1活动意图:为了提高幼儿参加爱好,调动他们自主探究的欲望,激发开展体育活动的热忱,使幼儿对跨跳运动有一个全新的熟悉,特开展了本次活动。

激发幼儿地奇怪心、求知欲及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体验胜利的喜悦。

活动目标:1、学习跨跳动作,熬炼跳动力量。

2、把握连续跨跳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3、培育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预备:活动场地:活动过程:(一)预备部分(约时间5分钟):(1)复习圈操、(2)变换队形、(3)走跑交替。

为基本部分做好热身预备。

(二)基本部分(约23分钟)幼儿实际练习时间约14分钟活动密度恰当,活动量脉搏指数约1.5—1.6。

(1)幼儿自由组合玩圈,请个别组玩给大家看,引入课题。

(2)老师讲解示范跨跳动作,让幼儿知道动作名称。

(3)动作分解:一脚蹬地跃起另一脚向前跨,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带动后腿跨过障碍物,接着向前跑,突出重点。

(4)幼儿分散练习,在练习中探究找到最好的起跨点,调整好步幅保持身体平衡,解决难点。

(5)幼儿集体练习:通过助跑跨跳,落地后不停顿地向前跑,充分利用场地拉大距离练习,增加强度、密度。

(6)提高动作难度练习,在把握好助跑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动作难度,练习助跑连续跨跳,做到动作连贯,节奏稳定,最终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

(7)嬉戏“过小岛”用接力赛的形式,让幼儿在遵守嬉戏的规章下,巩固连续跨跳动作,通过嬉戏激发幼儿的竟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约3分钟)支配放松舞步,让幼儿在轻松开心的音乐中,身体渐渐恢复到相对宁静状态来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爱好为动身点和归宿,赐予孩子充分的探究、尝试机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查找答案,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学习了跳动动作的技巧。

此次活动培育了幼儿的想象力、制造力、表现力以及合作意识。

《舞狮》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教案及反思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舞狮子教案及反思教案:舞狮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第五章,狮子舞。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狮子的特点,以及狮子舞的文化背景,通过唱跳结合的方式,让幼儿体验音乐与舞蹈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狮子的特点,以及狮子舞的文化背景。

2. 技能目标:通过唱跳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学会狮子舞的基本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与舞蹈的热爱,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狮子舞的基本动作,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难点:让幼儿理解狮子舞的文化背景,以及如何在表演中表现出狮子的神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狮子头饰、红色披风。

学具:幼儿自带的舞蹈鞋。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摇头晃脑、弯腰踢腿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狮子的特点,以及狮子舞的文化背景,让幼儿对狮子舞有初步的了解。

3. 动作教学(10分钟)教师逐一教授狮子舞的基本动作,如:摇头晃脑、摆尾、跳跃等,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在过程中体会狮子的神态。

4. 音乐配合(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进行狮子舞的表演,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5. 小组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6. 表演展示(5分钟)每组幼儿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狮子舞摇头晃脑摆尾跳跃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狮子舞的文化背景。

2. 请幼儿跟着音乐,独立完成狮子舞的表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狮子舞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培养幼儿对音乐与舞蹈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舞狮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舞狮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歌曲《舞狮子》、舞狮子的动作表演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狮子的文化背景和表演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会歌曲《舞狮子》,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 能够模仿舞狮子的动作,体验表演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舞狮子》,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难点:模仿舞狮子的动作,特别是狮子摇头晃脑、眨眼睛等精细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音响设备、狮子头饰、红旗学具:幼儿用书、画笔、画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模仿狮子摇头晃脑、眨眼睛等动作,引起学生对舞狮子的兴趣。

2. 歌曲学唱(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舞狮子》,引导学生跟唱。

学生边唱边做舞狮子的动作,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

3. 动作表演(5分钟)教师示范舞狮子的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特别强调狮子摇头晃脑、眨眼睛等精细动作。

4. 文化背景介绍(5分钟)教师讲解舞狮子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舞狮子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5.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舞狮子的动作进行表演。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舞狮子板书设计:将歌曲《舞狮子》的歌词和舞狮子的动作图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直观的教学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舞狮子的动作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舞狮子的动作。

2. 作业题目:唱一唱歌曲《舞狮子》答案: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唱歌曲《舞狮子》,体验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舞狮子的兴趣浓厚,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有关舞狮子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舞狮子的表演,或者邀请专业的舞狮子表演者来校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舞狮子的魅力。

大班音乐游戏舞狮子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舞狮子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舞狮子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舞狮的文化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舞狮基本动作及节奏。

3.学生能够在音乐游戏中通过舞狮展现个人特长。

4.学生能够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纸片和颜料。

2.一对舞狮头、一条舞狮尾。

3.舞狮伴奏音乐。

4.游戏规则表格。

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舞狮文化老师首先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舞狮艺术,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现孩子们身边的舞狮现象,让孩子们感受到舞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第二步:学习基本舞狮动作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人扮演舞狮头,一人扮演舞狮尾。

2.舞狮头挥动手中的舞狮头,舞狮尾持尾巴形物品,两者配合完成舞狮基本动作。

3.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进度,逐步引导学生完成舞狮技巧的细节动作。

第三步:练习舞狮节奏玩具舞狮头有个管风琴音乐,通过练习舞狮节奏,掌握舞蹈步骤。

第四步:设计音乐游戏在学生完成舞狮基本动作和节奏练习后,老师可以设计音乐游戏,通过舞狮和游戏结合,展示孩子们的个人特长,发掘潜在的音乐天赋,同时培养集体合作意识。

游戏规则可以结合玩具舞狮头的音乐,通过以下步骤展开:1.游戏分为多个小关卡,每个小关卡都有不同的舞狮动作或者音乐指令。

2.每次小关卡完成后,老师会在规则表格上记录小组的得分。

3.最终计算出小组得分排名,让孩子们明白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舞狮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并让孩子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从文化意义、舞狮基本动作、舞狮节奏和音乐游戏四个方面对舞狮文化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通过展示个人特长和团队合作,培养出更多的音乐素养和集体荣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活动教案《舞狮子》
活动名称:《舞狮子》
适合年龄:大班
前期活动:1、组织观察活动,带领幼儿认识狮子
2、组织幼儿画狮子
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游戏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意识;
2、幼儿结合音乐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对传统活动舞狮子有一定的了解,
喜爱,初步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3、幼儿能大胆的表现狮子的动作神态,引导幼儿大胆的创编舞狮子的动作及狮
子戏球的动作。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狮子的头饰;狮子尾巴;绣球若干
传统舞狮子的影象资料,《舞狮子》的音乐。

2、精神准备:幼儿事先对狮子及传统舞狮子有初步的印象,如:在过渡活动中组织幼儿观看《舞狮子》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律动活动《狮王进行曲》进入活动室;
引导幼儿模仿狮子威风凛凛的神态及走路的姿势进入活动室
启发引导幼儿回忆他们记忆中的狮子时的样子
师:狮子是森林之王,你们还记得狮子长什么样么?他都有什么本领?@_@我是分割线@_@
2、欣赏影片《舞狮子》并提问
“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是怎么用身体表现狮子的?”
二、进行部分:
1、分发头饰及道具,引导幼儿模仿影片中舞狮子的动作;在模仿过程中,教师
要注意提醒幼儿仔细观察舞狮子的人和拿绣球的人的动作。

师:原来狮子不仅有小朋友们说的本领,他们还会跳舞、玩绣球来庆祝节日呢!
在从前,人们每当过节时就会舞狮子来庆祝节日,表达他们的快乐。

快到春节了,我们也来舞狮子庆祝春节吧!
2、播放音乐,幼儿之间三两人一组,分别扮演狮子头、狮子尾和拿锈球的人,
自由创编动作,教师知道并提醒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

3、创编动作之后,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要求幼儿这次要根据带着表情舞狮子,
选出作的好的组来表演,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

3、组织幼儿有序的交换角色及道具,使幼儿感受到不同角色带来得快乐,体会
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教师组织幼儿有序的将道具分类收回
活动延伸:户外游戏《狮子捉尾巴》和《狮子运动会》《狮子捉尾巴》:将玩过的的捉尾巴的游戏加以改编,即:两人组成狮子在保证不让对方捉到尾巴的同时去捉对方的尾巴。

《狮子运动会》:过障碍赛跑。

规则为两人在保证过程中不能断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穿越障碍,速度快的组为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