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四_密度知识的应用(上课用)

4、为了测定某种小钢球的密度,先 在一只空瓶中装满水,测得总质 量是540g,然后将质量是97.5g的 小钢球装入瓶内,溢出一部分水 后,再测其总质量是625g,求这 种小钢球的密度.
?
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
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1:压入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
① ② ③
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
解: 设排出水的质量为 m , 排出水的体积为 V水 , 则
水
m水 540g (625g 97.5 g ) 12.5 g,
m水 12.5 g 3 V钢 球 V水 12.5cm , 3 水 1 g / cm
m钢 球 97.5 g 3 3 钢球 7.8 10 kg / m . 3 V钢 球 12.5cm
m m = = V V2 V1
实验数据的记录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 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 总体积 石块的密度
V1 (cm3 )
V V2 V1 3 3 3 (g/cm ) V2 (
20
2.5
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m m = = V V2 V1
。
m m1 m2 = = V V
实验数据的记录
烧杯和盐 水的总质 量m1(克) 烧杯和杯 量筒中盐水 内剩余盐 的质量m = 水的质量 m1 — m2(克) m2(克) 量筒中盐 水的体积 v(厘米3) 盐水的密 度(克/厘 米 3)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但是,如果两物体是不规则形状,
一个是银块,一个是铝块
如何进行区分?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计算原理:
ρ = m/V
需要的物理量
质量 m ;体积 V
需要的测量工具
质量:天平 ; 体积:?????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
量筒 以及使用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什么是量筒?
密度知识的应用
关于密度
知
定义: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公式: 密度 = 质量/体积
识
ρ = m/V
单位:国际单位: g/cm3 常用单位: kg/m3 .
回
单位换算: 1 g/cm3 = 1000 kg/m3
顾
水= 1000 kg/m3
物理意义: 体积为1m3的水,其质量为1000kg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与质量、体积 无 关
①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
②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③将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用量筒测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④计算物体的密度
在第三步中,转移液体时会出现残留极少液体在烧杯中的情况,
这会导致测量的体积V偏小,计算出的密度比实际值大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测量液体的密度
计算原理:
(1)使用量筒时,将量筒放在 水平台面上
(2)往量筒内倒入液体,测量量筒内液体的
体积
(3)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 凹面底部
相平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80
①
②
70
60
哪一个是对的?
视线应与液体凹面底部相平
密度知识的相关应用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密度知识点总结一、密度的概念与公式密度的概念: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大,一些物质的密度很小,通过密度可以判断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密度的公式:密度的数值是用质量除以体积得到的,通常用ρ表示,公式为: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m表示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物质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
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使用千克/立方米(kg/m³)。
二、密度的性质1.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密度可以用来区分物质的种类。
2. 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3. 密度与压强有关。
当物质被外力挤压变形或被压缩时,会使密度增加。
而当外力减小或取消时,密度也会趋于恢复原状。
三、密度的测量方法1. 实验室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比重法、水银柱法、测量密度计法和容积法。
2. 通常情况下,比重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比重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比较,通过量取某物质质量和在水中排开体积来测定物质的密度。
3. 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比重尺和比重瓶可以方便地进行密度的测量。
比重尺是一种浮标测量仪器,可以利用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来测定物质的密度;比重瓶也是一种测定密度的工具,通过特定的设计,可以直接通过称量并且量取物质的密度。
四、密度的应用1. 密度的应用非常广泛,常见的应用包括:金融领域的黄金密度测定、工程建筑领域的材料密度测定、生产工艺领域的流体密度测定等等。
2. 在日常生活中,密度也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烹饪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食材的成熟度;在交通运输中,可以通过密度来判断船只和飞机的载重能力;在医疗领域,可以通过密度测量身体内部的组织情况。
3. 通过密度的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八年级物理教案 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密度知识的应用9篇密度知识的应用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建议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2.对进行公式变形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 .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 .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探究活动【课题】鉴别铅球【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密度知识的应用 4(作者:南京六十七中学高康宁)(一)教学目的1.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2.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具运动会奖牌1枚,形状不规则的铁或铝制机器小零件1个,铝电线1卷,小黑板(抄有2个例题).(三)教学过程一、由提问引入课题教师分别出示:运动会奖牌及1卷铝电线.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2)不用尺量,怎样知道这一大卷铝电线的长度?请学生观察课本图7—8,教师提问:该纪念碑上长方形的花岗岩石碑很大,怎样能知道它的质量呢?用前面学的密度知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板书:7.5密度的应用)二、进行新课1.密度表讲解:由于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便于大家查各种物质的密度,科学家们测出了各种物质的密度.课本上列出了“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1)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密度表.从表中查出待查物质的密度,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教师示范:待查物质“铝”的密度值,它的读法及物理意义.请两位学生用“千克/米3”为单位,分别查出铜和水的密度并读数和说明它的物理意义.再请两位学生用“克/厘米3”为单位,回答上述的提问.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2)通过阅读密度表,了解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大小的规律.提问:比较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密度的大小,可以看出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得出: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是同一数量级,气体的密度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2.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质量让学生观察课本图7—8.提问:(1)这块碑心石的质量能称出来吗?(2)谁能想出求这块碑心石质量的方法?。
第六章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量杯),学会使用量筒(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预习探学】1.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观察右图的量筒:最大测量值为mL,分度值为 mL。
(3)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4)仔细观察P12图6-9(b),说一说:如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2.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测量物质的密度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密度各不相同,应该怎样测量呢?2.设计测量方案:(1)要测量物质的密度依据的原理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对于固体(形状规则、形状不规则)、液体,需要测的物理量分别如何进行测量?分别需要哪些测量工具?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1)、(2)、(3)、(4)小题。
思考: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量筒中要放入适量的水,你认为适量的水的要求是:;。
(3)测量物质密度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什么物理量?后测什么物理量?(4)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金属块)液体(如盐水)3.进行实验,记录数据。
4.交流评估: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总结提学】1.量筒是测量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符号为,1mL= cm3。
2.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
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
3.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步骤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计算得出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为。
4.测量物质的密度所依据的原理是,所需的测量器材是和;测量的合理步骤通常是先测,后测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1课时)课后作业班级姓名一.必做题:1.如图所示的量筒,其量程是mL,分度值是mL. 三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mL.2.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B.计算石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第六章四、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基础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2. 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物质分类、质量估算等。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4.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则在于密度的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具体如下:重点: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理解密度在物质分类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理解密度的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密度、估算物体质量等。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密度计、测量杯、水、不同密度的物质样本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包含密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实例的PPT,实验操作指导视频等。
3. 课堂环境:准备实验室或教室,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
4. 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便于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引导,将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到物理课堂上。
教师可先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入手,如:我们日常购物时如何判断水果、食品的新鲜程度?通过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
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密度知识的应用,并指出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二、知识铺垫在正式进入课程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们复习和巩固一下之前学过的关于密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同时,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为何我们能够轻松地将轻物和重物分开?这样的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三、新课讲授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将正式进入《密度知识的应用》的教学内容。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8.4×104kg=84t
2.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
答:碑石的密度是2.8×103kg/m3,质量为84t
3.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长度、厚度等)
[例3]测得一长方形薄铝板的长5m,宽1m,测 得质量为13.5千克,查得铝的密度为 2.7×103kg/m3,则该铝板的厚度为多少 毫米? 解:
视线应与液面的凹面相平
实验一、如何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V2
实验步骤:
4.石块的密度:
小石块的质量m(g)
水的体积V1(m3)
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一、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1.公式:
2.单位:
1 g / cm3 = 103 kg / m3
3.水的密度:1.0×103 kg / 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实验: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量筒、烧杯、水、待测物体
量筒的使用:
测量前:
读数时:
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实验表格:
实验二、如何测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适量盐水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实验步骤:
4.盐水的密度:
实验表格: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盐水的质量m(g)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2、如何鉴别液体
测量顺序:先测量质量,还是先测量体积? 如何安排测量液体的质量的顺序?
1.测量空杯的质量 2.测量液体和烧杯的质量 3.测量杯子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4.计算液体的质量
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烧杯和液 烧杯和剩 液体的 液体的体 液体的密度 3 3 积V/cm ρ /(g/cm ) 体的总质 余液体的 质量 量m1/g 质量m2/g m/g
查看课本上的密度表,找出是谁?
二、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1.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
例题: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 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 3 3 这种油的密度是0.92×10 kg/m , 则该瓶油的质量是多少kg
1.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
例题2:我校“地理园”的大石头 质量约为3375kg,查密度表可知, 石块的密度是2.7g/cm3,,该石 3 头的体积约为多少m
方法:等效替代
即:V瓷=V排水=
m排水
水
1、取适量瓷片,用天平测出质量为m
2、把这些瓷片装入瓶内,在瓶内装满 水并盖好盖子,测出总质量m/
m排水=(mo+m水)-( m/ -m)
= m0
水V0 m m
水
m m V 水V0 m m0 m
1.下面的特殊测量中不可行的是 A .用天平“称”出墨水瓶的容 积 B .用量筒“量”出小钢珠的质 量 C .用天平“称”出一张纸的厚 中指: 度 P42:7;P43:3、例4: P46:10、13、 15、20、21 D .用天平和刻度尺测一卷细铜 电线的长
D、液体的密度与气体的密度大致相当。
2、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lcm3水的质量是lg; B、 1cm3水的质量是1kg; C、 lm3水的质量是1t; D、1dm3水的质量是1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已知:ρ=0.92×103kg/m3
V=5L=0.005m3 求: m 解:m=ρV
=0.92×103kg/m3×0.005m3
=4.6kg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千克.
生活·物理·社会
玻 璃 密 度 计
电子式密度计
石块的 质量m (g)
石块放入 前,水的
体积 (ml)
放入石块后, 石块和水的总 体积(ml)
石块的体 积(cm3)
石块的密 度
(g/cm3)
小结与交流
1、 在密度表中,你可能找不
到一个与所测得的石块的密度完全
相同的数据,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
的可能原因是
实验中存在。误差
所测物质可能不纯净
测量盐水的密度
三、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1.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 利用公式m=ρV计算该物体的 质量;
2利 则.在物用已体公知的式密体V度积=和.ρm质计量算的形情状况不下规,
[例题]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 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 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 为0.92x103kg/m3,则该瓶 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烧杯的 体积 和烧杯的 盐水的 密度
总质量 (mL) 总质量( 质量 (g/cm3)
(g)
g)
(g)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2课时)
• 为了鉴别金属的材料,下面是小明同学的实验操作 过程和实验情景。
• 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2;
•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 C、在量筒中倒放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 油的密度为 0.96 g/cm3。
乙
丙
乙
丙
丁
• 请你分析一下,这样测出的油的密度偏大 还是偏小?
•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可以如何改进?
能力提升:
• 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体积
二、鉴别物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我们可 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方法:测出物体所组成物质的密度,再 与密度表中的物质密度比较,可确定物 体组成物质的种类。
学生实验 : 测量物质的密度
思考:1、 为了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
量的物理量是 质量和体积。
实验原理:
m v
2、 用于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天平 。
3、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测量固体的体积
①规则固体的体积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如何测量?
②液体和规则或不规则固体的体积都可利 用量筒(量杯)测出体积。
(1)原理: ρ = m V
(2)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 烧杯和盐水
(3)步骤: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和砝码测出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在量筒中倒入部分盐水,读出盐
水的体积V.再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
和烧杯的总质量m2 .
③计算盐水的密度: ρ
m
=
1-m V
2
(4)数据记录与处理:
盐水和 盐水的 剩余盐水 量筒中 盐水的
•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0;
• E、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 平平衡。
• (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EDCAB
(填序号
(2)请将图中测得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并填写表格
中的缺项。
金属块
金属块的 量筒中水
质量m0/g 的体积 V1/cm3
和水的 总体积 V2/cm3
金属块 的体积 V/cm3
×
√ ×
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
具体方法: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液体(一般用水), 读出液体的体积V1;用细线系住固体使之浸没 在量筒液体中,读出固体和液体的总体积V2, 则固体的体积V: V =V2 - V1
适量: 能淹没固体且不超过最大测量值
如图所示,用 量筒测得物体 的体积为:
V物=_1_5_m__L__. 75mL
测量石块的密度 (1)原理: ρ = m
V
(2)器材: 天平和砝码,石块,细线,量筒
烧杯和水
(3)步骤:
①调节好天平,用天平和砝码测出
石块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
的体积V1;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它浸 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石块和水的
总体积V2。 ③计算石块的密度:
ρ
=
m V2-V1
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把测得的数据记在下表中,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V物=V2-V1
= 90mL-75mL
= 15mL
90mL
量筒的使用:
V1(cm3 )
V2 (cm3 )
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
金属块的体积 V V2 V1
设计与实验
• 现有金属螺母、石块、玻璃球、煤油等, 请从中选择一个,测量其密度。要求先写 出实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 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阿基米德的皇冠
公元前3世纪,叙拉古国王亥 隆有一顶皇冠,重有12磅,约合 5.44千克.为什么如此重呢?原 来这顶皇冠不是棉织品,也不是 丝织品,而是金制品.某一天, 亥隆要当时的大数学家和大物理 学家阿基米德替他判断一下这顶 皇冠是不是纯金的,其中有没有 掺银?
于是,阿基米德想办法测出了皇冠的体积为 0.00032立方米,请你帮他算出皇冠的密度.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其测量 单位是毫升,符号为mL.
1mL=1cm3
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1.观察量筒. (1)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_1__0_0__mL; (2)量筒的分度值为_1__ mL.
2.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 水平台面上. 3.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 凹面的底部相平。
金属块的密 度ρ(kg·m-3)
54
20 40
20 2.7×103
• 2、小宇同学用天平、玻璃杯、量筒等器材 测定“鲁花”牌花生油的密度。
•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
甲所示,则平衡螺母应向 右 侧调节。
• (2)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如图乙、丙、 丁所示的步骤依次进行实验。
• 小宇所测油的质量为 4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