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及解释

校训及解释
校训及解释

陕西省

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精勤:专心勤勉。求学:探求学问。敦笃:敦厚笃实。

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果毅:果敢坚毅。

力行:一是竭力而行,二是努力实践。

忠恕: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

任事:称职。

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

“公”——公为天下、报效祖国。

“诚”——诚实守信、襟怀坦荡。

“勇”——勇猛精进、敢为人先。

“毅”——毅然果决、坚韧不拔。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公正,诚实,勤奋,朴实

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明德: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于至善——彰显高尚的道德,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革旧从新,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笃行:语出《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

这一命名要求每位师生为人为学言语忠诚老实。

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所谓“厚德”一方面是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始终用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社会风尚培养、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洁的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强调“积学”,不仅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多思多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学识广博,厚积薄发。这既是学问之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我们强调“励志”,不仅要立志青云,奋志求新,无诱于利禄,无惑与虚名,持满戒盈,学不厌精,而且要砥砺意志,坚忍不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所谓“敦行”,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用和对道德的践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做人处事诚实。也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修齐治平。

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

体魄涵义。

毅:毅力、坚韧、坚毅,意为具有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与意志,做到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不为暂时的失败所屈服,是成就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厚德求真励学笃行

品德高尚,追求真理,努力学习,勤于行动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大学:尚德、勤学、求是、创新

推崇美德,勤奋学习,实事求是,努力创新

宁夏医科大学:笃学精术修德济人

“笃学”:专心致志、求真务实地学习广博的知识。主张: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忠实于科学,专心于研究学问,做到基础扎实、知识渊博;学生应增强刻苦学习的意识,尊重科学知识,培育科学精神,踏实钻研学问,掌握扎实的专业和文化知识。

“精术”:术业有专攻,对专业技能达到精益求精。主张: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学和科研方法,把精深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运用到教研活动中,做到业务上精益求精;学生应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把所学的理论技能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修德”: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追求美好的职业境界。主张:教师应注重修身、修心,具备严谨求是的工作

作风,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学生应注重文明道德修身,具备公平诚信的社会公德,培育崇高的职业道德,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济人”:渡化人、引导人、培育人、塑造人,用高明的医术和优秀的品德使世人受益。主张:教师应关心、爱护学生,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自身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及尚德尚学、言行一致的高崇高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成为坚持职业操守、维护社会公德、遵守社会规范的模范和示范者;学生要谨记救死扶伤的誓言,形成团结互助、关注他人、热爱生命的观念,使自己心存仁爱之心,树立人道之责,胸怀救济世人的宏愿,使自己在将来的工作中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病人、爱护病人。

“笃学精术修德济人”:学校主张师生按照严谨的校风、学风,努力钻研业务,勤奋学习,探索求知,主动掌握先进的学习、科研方法,强调培养师生励志勤学的学术品质和精益求精的实践技能,努力实现专业技能上的精益求精。主张师生做人先修德,树立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尊重他人的观念,以高尚的师德医风,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强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珍惜他人生命,增强救死扶伤的使命感。宁夏师范学院: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同志长征经过六盘山时写下的壮丽诗句,是宁夏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用“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宁夏师范学院的校训,符合宁夏师范学院长期以来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

校训诠释

蓝光中学校训诠释 校训:见贤思齐博学于文 《辞海》是这样解释校训的:“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从现代教育文化学意义上讲,校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座右铭”的作用,对于造就和培养学生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作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校训是对学校的人文传统、治学精神、办学风格的高度概括,其表述比校风更凝练、抽象,内涵更丰富、深邃,能较好地体现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学校的独特气质,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治校风范。正如一个人要有精神去支撑事业,一所学校也要有靠精神支撑方能成为名校,而校训正是学校精神的具体表达,是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 见贤思齐: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的意思是见到具有才德贤能的人,希望能够向他学习,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人。“见贤思齐”,它向全校师生昭示的就是榜样的力量。毛主席曾

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曾担任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教师的英国作家罗·阿谢姆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的二十条教诲。”毫无疑问,无论是航天英雄、抗洪抢险救灾英雄、奥运冠军、国学大师、大科学家、劳动模范,还是那些默默地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顺父母、敬业爱岗的普通人,他们都能在现实生活中让我们感受到榜样的号召,楷模的动力。榜样的力量足可以让我们达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博学于文:语出《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博学于文”,意思是要广泛的学习文化典籍,这里的“学”不仅指读书,“文”也不仅指文章,而是指,要学习一切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知识。“博学于文”要求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充分调动师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从而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校训: 勤奋、求实、团结、进取 ?勤奋: 学生学习努力,勇攀知识的高峰,逐步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风气。教师能自能充电,努力夯实专业知识,提神自身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性的教师。 ?求实: 强调真诚笃实、实事求是、严谨治校、严格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习上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做表面文章,决不流于形式。 ?团结: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调团队意识、团体竞争,在集体中又求同存异,努力使师生有归属感,从而各方面和谐共进。 ?进取: 成功的真正支点在于进取心。躺在原有的知识上,光有奉献精神的老师,未必就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好教师的标准应当是动态的,是不断提高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就时时需要我们有一颗进取心,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 ?校风----- 崇实、XX、笃学、诚行 ?崇实尚勤: 意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即做人诚实、做事务实、教学踏实。作为学生,能关心他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从小做起,做一个诚实的人。作为教师,要认真学习本专业文化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实实在在地教书。 ?笃学诚行: 笃”的涵义就是敦厚、诚实、忠信的意思 为人要有人品,做学问也要有“品格”。结合传统文化,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层面付诸到实际生活的行为。“行”近似于今天所言的“实践”。

“笃学诚行”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 行合一”。就是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人、做事、做学问。 ?教风: 敬业、严谨、博学、善导 ?敬业: 是一种基于挚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教师要有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摆脱单纯追求个人利益的狭隘眼界,具有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和艰苦奋斗精神。 ?严谨: 严谨就是要严谨做人,严谨治学,严谨从教,严谨育人。严谨是一种执着的精神,是一种踏实的作风,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博学: 学习广博,不一味死学、死抠课本知识,要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在教学中能举一反三,努力使自己有鲜活的水。 ?善导: 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故而教师对学生要导之以行。 ?学风: 熟读精思、勤学好问、明辨笃行 ?熟读精思: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有心得才能在实际

校训内涵释义

文明勤奋严谨求实 ——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校训解读 遵化市平安城中学西校,创建于1956年,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兼程,它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前行,藉着永不褪色的信念,秉承“文明、勤奋、严谨、求实”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办学宗旨,形成全面发展,成功激励的办学特色。 五十年薪火相传,厚重的历史积淀凝结深邃的文化特质; 五十年励精图治,平中人开拓创新树立一座座坚实的里程碑。 文明:《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周易》强调:“进德修业,欲及时也”。一个人的为学修业是以品德的涵养、修炼为前提, 人格完善之基本,是人生教育之基础。故《尚书。君陈》有云:“至冶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我校将“文明”臵于首位,将“做人”放在“做学问”之前,一方面反映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德育优先的基本原则;也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勤奋:就是“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勤奋就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扬帆济世的进取精神,它倡导师生勤于工作和学习,立奋发向上之心志;培养学生铸就坚毅刚强之品格,未来人生知难而上,遇挫不馁,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 严谨:就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求真务实。古语有云:“博弈之道,贵乎严谨”,可见严谨对事物发展结果的决定性作用。它要求师生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扎实的作风,脚踏实地的精神;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急功近利的作风。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功夫,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个有科学道德和学术道德的人。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龙泉街道大庙小学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及其内涵 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学风: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勤学乐学守纪爱国 校训: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厚德博学砺志笃行 校风:文明进取,尊师爱生,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文明进取:严守规则、文明有礼、诚信谦虚、爱护环境;刻苦严谨、更新观念、探索规律、开拓创新 尊师爱生:是指每位学生都要尊重每一位老师,遵从老师的教诲,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健全的人格回报老师的教育之恩。爱生,是指教师要全面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根本,增强育人意识,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严谨勤奋:指“严”字当头,对全校师生都提出严格要求,因为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领导要从严治校、教师要从严治教、学生要从严治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学问。在工作和学习中要讲究实际,讲究实效、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做人。勤奋,勤能补拙,精于事业,勤能生智。胡锦涛总书记在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的少代会上对全国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发展目标,充分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从小做到勤

学苦,到老才能有收获。教育学生懂得;任何一个人有任何一点成就,都是从勤学、勤思、勤问中得来的。学校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靠着全体成员的勤奋就足以把小事做大,大事做强,强事做优。“业精于勤”,勤奋是学校、学生和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 求实创新: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认真真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工作和学习不断进取,追求更高的目标。创新,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全校师生要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方法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具备同中求异,旧中求新的精神。 教风: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因材施教教书育人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教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尽职尽责:就是每位教师都要做到身在其职,则尽其责。 爱岗敬业: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尊重自己的岗位的职责,对自己岗位勤奋有加。本职工作是奉献精神的力量源泉,敬业是奉献的基础,乐业是奉献的前提,爱岗敬业是平凡的敬业精神,我们每个人够能够做到,都应该具备爱岗敬业又是伟大的奉献精神,因为伟大出自平凡,没有平凡的爱岗敬业就没有伟大的奉献。 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校训及解释

陕西省 西安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精勤:专心勤勉。求学:探求学问。敦笃:敦厚笃实。 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果毅:果敢坚毅。 力行:一是竭力而行,二是努力实践。 忠恕: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 任事:称职。 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 “公”——公为天下、报效祖国。 “诚”——诚实守信、襟怀坦荡。 “勇”——勇猛精进、敢为人先。 “毅”——毅然果决、坚韧不拔。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公正,诚实,勤奋,朴实 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明德:语出《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于至善——彰显高尚的道德,使受教育者的思想革旧从新,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笃行:语出《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 这一命名要求每位师生为人为学言语忠诚老实。

陕西师范大学: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所谓“厚德”一方面是强调学校教育要以德为先,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始终用优良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社会风尚培养、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健全的人格、高洁的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我们强调“积学”,不仅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多思多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做到学识广博,厚积薄发。这既是学问之道,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我们强调“励志”,不仅要立志青云,奋志求新,无诱于利禄,无惑与虚名,持满戒盈,学不厌精,而且要砥砺意志,坚忍不拔;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大道无言。 所谓“敦行”,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用和对道德的践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 诚:诚实不欺,讲求信誉,做人处事诚实。也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以诚为本,为人为学,诚心正义,诚信待人,修齐治平。 朴:纯朴、朴实、朴素。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故土、对现实的一种积极情怀,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 勇:勇敢、无畏、敢为天下先和不怕失败、不畏强暴、不迷信权威的精神。也有“勇气”、“创新”、“攀登”、“进取”之意,暗含强健

校训校风解读

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办学目标诠释 校训:学做人,会求知,健身心,育特长 校风:民主、和谐、求真、向上 “民主”是校园的人文氛围,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师生民主,在这样宽松、美好的情境中更利于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谐”既指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学生德、智、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求真”体现了我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人为善,与事认真,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向上”是西小精神的核心。“向上”蕴含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凭着不断进取的朝气,只有不断寻找自己的参照物,西小学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才能不断前进,不断地超越自己。“向上”蕴含着永不服输的锐气。锐气就是动力,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向上”蕴含着充满智慧的灵气。在“向上”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新区小学人充满智慧的回答。因为有些问题是新区小学特有的,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圆融的灵气会成就学校的灵性,造就有灵气的教师和有灵气的学生。 教风:踏实、严谨、创新、进取 “踏实”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严谨” 是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创新” 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进取”则是“向上”的李家小学精神的直接体现 学风:乐学、静思、自主、合作 勤奋学习是人生的根基,“乐学静思”是学生个体具有的旺盛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自主合作”则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学风,我们要向学生传达这样的信息: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既要能静下心来自主思考和实践,也要善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校训集锦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钱志亮讲座讲稿 解读校训 讲座简介:解读了校训是什么之后,在分析校训由来的基础上,给出一些案例分析,结合当地情况,引导校长自己分析自己的校训。 学校的观念文化 观念文化是指学校发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价值所追求的集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学校教育哲学,包括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学校观、价值观、质量观等等 观念文化往往反映了学校群体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 其核心表达方式是校训——培养什么样的人 校训School Motto 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 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辞海》 “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 校训最早从日本传入:西学东渐 最早的校训出现在20世纪前后 1901年由美国监理公会正式办起的东吴大学,其校训为:“Unto a Full Grown Man”(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后改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1905年,上海圣约翰大学算是最早将校训这个形式引入中国的学校。大概因为是教会学校的缘故,它的校训是将《圣经》中“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 的意念与科学真理,提炼为两个英文单词组合——Light Truth(光与真理)。 国人自己创办的学校中,如1914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其校训为“事实求是”。 同年,清华大学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定为校训 校训的本质 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所以是一个学校以后学生的缩影。 是学校富有个性、经过多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办学传统的积淀、办学特色的凝聚而产生的教育思想的高度提炼 校训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校训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校训的价值 向社会昭示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宗旨和追求 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灵魂 体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素质和品位 对学校师生员工起着一种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和无形的鞭策激励作用。 大学校训各有千秋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校风校训解读

校风校训解读 校风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语出《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因宽厚,得以承载万物;有学问的人应以大地为楷模,培养容人容物的雅量,以宽厚而高尚的德行承担重大责任。崇尚个人修身、注重品行操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人们终其一生都要不断地厚德修身。因为一切的成功首先在于做人的成功。校风把“厚德”放在首位,符合我校“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阶段,“厚德”志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正己修身、慎独范行、励志尚节、敬业奉献的优秀品德。 “博学”即广采博览、广泛学习各种知识。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 《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者在其中矣。” :博: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者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且永远保持充沛旺盛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广泛学习。作为学生更要有学习的强烈欲望,永远广博地猎取一切需要或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只有博学,才能使人格物致知、科学严谨,在实践中按规律办事,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只有博学,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只有博学,才能成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构建者。 “砺志”即磨砺意志的意思。砺志可以激活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可以唤醒一个人的内在创造力,惟有从内心深处展开的力量,用心灵体验总结出的精华,才是一个人真正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途径。它体现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和本质思考。通过砺志,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本学科领域内领先人才。通过砺志,确定学

学校精神校训等解读

“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精神”解读校训——励志、厚德、攻术、笃行: “励志、厚德、攻术、笃行”八字校训,汲取先贤雅言,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是学校办学理念、育人方向、人文追求的高度概况,是学校精神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群体自我教育和共同奋斗的旗帜,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理想追求与精神支柱。 “励志”语出班固《白虎通·谏诤》:“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是指奋发志气,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或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励志”强调要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要奋斗、要磨砺、要拼搏,励志又远志,可成大器,行大义,举大事,创大业。 “厚德”语出《易经》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强调育人之本,德育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学以人为本,人以德为尚;知识之道,重在人文,为人之道,重在人品。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寓意学校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引导师生完善人格,修己立人,追求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攻术”语出韩愈《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其中“术业有专攻”改变为专攻术业而成。 “攻术”要求志学、专学、厚学,尚能、强技、精业。强调学校师生员工力戒浮躁虚荣,专心致志、深入研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笃行”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另有《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当然更离不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内在统一和相联互动。 “笃行”要求学以致用,当重于行,实于行,立于行,知行合一。“笃行”强调实践,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汲取新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胸怀世界的开放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集中体现,是学校的精髓和支柱。“精诚合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胸怀世界”:(十个“是”)是我校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我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是我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研究、育人环境等具体载体的外化体现;是我校的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是我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我校师生的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和道德水平的标志;是以我校为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作风相统一;是我校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精神境界;是我校历史上一代代校长承传下

校风校训解读

山亭区实验小学”三风一训”校风:求知求真求实求新教风:博学创新立德树人学风:乐学合作善思进取校训:明德尚行开物成务 办学宗旨:为一生奠基

山亭区实验小学“三风一训”解读 校风:求知求真求实求新 “求知”,是人生的发动机,又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过程方式。在我国中华传统文化中,“求知”是出于对我们自身修养提升的一种需求,是我们自己想要获得更好生存条件的一种追求,“求知”的作用,它带给我们的,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求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一语道破了教学的根本和学习的真谛。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学做真人,要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唯真才真,唯真才美,我们应该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个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求实”,“求”,是求科学,求实情,达实功,务实效。在”求”中前进,只有力求改进,精益求精,方能探索奋进锐意进取,开拓新局面。“实”,踏踏实实之意,兢兢业业,励志进取,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墨子经》有曰:“实,荣也。”立足实际,才能斟酌现在,才可以奠基未来的繁荣富强。 “求新”,“新”才是蓬勃生命的兴旺发达,无论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集体,只有坚持“求实创新”的精神才能永远风头强劲,更上一层楼! 教风:博学创新立德树人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

之,笃行之。”意为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上博取众知,广泛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乃求精、求深的基础。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不仅意味着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胸襟,而且意味着对知识的不尽求索和百家争鸣。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 “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给人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立德”,《礼记》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只有先修身立德,坚持德才兼备,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理想。 “树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立德”和“树人”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小学教育的所有工作,都必须渗透和包含德育。我们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之中,加强校园文化和良好人际环境建设,赋予学校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张画、每一次交往、每一次对话教育的意义,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说话,每一个活动都育人。 学风:乐学合作善思进取 “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越来越被人所推崇,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乐学”,即学生乐于学习,

校训解读

勤学: 勤学指的就是“勤勤恳恳地努力学习”。俗话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校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勤于学习本专业及相关的文化知识,钻研教材、学习教法、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我校的莘莘学子,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勤奋学习。记得大作家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比如,米歇尔勤奋工作,最终成为美国坐在轮椅上的国会议员;姚明勤于训练,最终成为NBA赛场上的闪耀明星;爱迪生勤于学习、研究和实验,最终成为伟大的发明家,造福于人类……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的过程是滴水成池的过程。只有乘着“勤学”之舟,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我校把“勤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希望大家能用勤学的钥匙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知识的财富帮助每个人走向成功的人生。 健美: 《词典》对健美一词的解释即为健康而美丽。这里应该理解为人体的健、力、美和思想道德的内秀、性善、仁诚。“健”的标准应该是具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青春的活力;“美”的标准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两者归结,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康优雅的姿态、动作、形体和健康美好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智慧才能的综合人才。其中“健”为前提,“美”是魅力;“健”为基础,“美”是升华。我校历来重视发展体育运动,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随着社会审美的

与时俱进,我校又将健身提升到健美的高度,学校通过举行冬季运动会、趣味运动等,让学生通过在活动中锻炼美、体验美、展现美。 诚信: 诚信是做人之本。我校努力构建德育文化,以校园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良好的校风、学风的氛围营造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本着“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教学理念,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主题班队会,让每一个在校生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讲诚信的好学生。 活泼: 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就要看它是死水一滩,还是生机勃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春天,祖国的花朵,应该竞相开放,显示出朝气蓬勃的局面。在教育新形势下,教育先行者践行的就是一种活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这样学校的教育教学才是流动的水,源远流长。

校风校训解释

校风校训 笃学致美《礼记·中庸》中说:“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是专心、坚定。“笃学”即专心致志地学习,志于学、专于学。“致美”一方面是指追求和谐、力求完美,另一方面指培育美感,崇尚美好的事物,遵循美的言行。“笃学致美”的校风旨在通过笃学、勤学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从而发现美、创造美,具备美的品质,实现**大学附属学校的和谐发展。只有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睦团结向着同一个方向踏实进取,力求学校发展力量的最大化,才能激励全体师生拼搏创新、敢为人先,在美的校园、美的生活中彰显积极向上的生命之美,最终实现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尚德求真即崇尚美德,务实求真。尚德是关乎“做人”的基本原则,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求真,是坚持科学精神,做到实事求是、探求真知。“尚德求真”是学校在办学、治学过程中必须持续秉承的优质风气,也体现了**大学附属学校发展至今的精神主线。对领导而言,就是要以德立身,工作作风踏实认真,正己正人,能够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计划,并真正落实;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尽职尽责、厚德爱生,实实在在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对学生而言,就是要以德修身,刻苦钻研,不断进步。 “笃学致美,尚德求真”的校风与学校核心理念及校训一脉相承,是学校内外精神的集中显现,它的意义在于体现**大学附属学校积极向上的办学风气。“学”是让孩子们博学多才,“美”是让孩子们言行文明,“德”

是让孩子们胸怀宽广,“真”是让孩子们脚踏实地、诚于做人。对**大学附属学校来讲,培育“笃学致美,尚德求真”的校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修身立己、知行合一的发展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最终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与理想。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释义 1.引言 1.1背景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能够给人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教授专业知识,使人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大学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与骨干,进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立了许许多多的大学,每个大学都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学风校风在众多大学中显示出独有的气质。而校训作为一个大学的“灵魂”则将一所大学的所有特质都融入了几个字词之间,因此通过研究一所大学的校训我们可以从侧面对这所大学形成一个更深层面的认识与了解。 由于我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及其校训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2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介 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军事政治干部而创办的学校,其全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在延安。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1日,将创办于陕北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并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毛泽东任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委员,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此外抗大还有八所分校。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并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抗大的学生来源最初是驻校轮训红军的各级部队干部,后来抗大开始大量招收培训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抗日知识青年,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培养了大量军事骨干力量。 1.3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 严格管理学员,加强学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中。抗大的教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亲自为抗大规定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 2.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训提出的历程 2.1抗大校训提出的历史背景 抗大的前身为1931年于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当时正值国民党对红军的根据地进行围剿的时期,而日本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全境后加紧实施侵华计划,对我国华北地区虎视眈眈。共产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解读 (1)

“三风一训”解读 一、校训:明德笃学求实创新 明德——体现学校长期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笃学——体现学校发展中关注教师、关注学生、关注学风的态度;反映全校师生对博取知识、潜心学问的专注。 求实——体现师生推崇实干奉献的做人品格;体现我校师生注重实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体现学校“创新活校”的建设思路,落脚到学校科研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过程中。 二、校风:和谐团结文明守纪 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团结——就是力量。教师间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间团结互助,是让学生学会人与人相处的育人要求。 文明——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是学校育人的重要工作。 守纪——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新一代的法制公民。学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文明人这样工作重点上来。 三、教风:敬业严谨博学善导 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四、学风:勤学好问善思乐辩 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

长江大学校训及校风释义

长江大学校训及校风释义 一、【校训释义】 “长”(cháng)的含义:一是时间概念,即长久、永恒之意。二是空间概念,指两端之间距离大,与短相对;指高,与矮相对;指远,与近相对,引申为宽阔、宏大和高远。 三是指擅长、特长。在读作“长”(zhǎng)时,则有生长、增进和抚育、培育之含义,《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还有重视、崇尚之意,《书?牧誓》:“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 “大”的含义:大与小相对,有品位、层次、程度之意,还有尊重、赞美、美好之意。在此指大学、大学生、大学者、大学问、大志向、大境界。蔡元培言:“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梅贻琦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学校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大学生,造就大学者,追求大学问。大学生、大学者要做大学问,关键也在于他们要有大志向,有志者事竞成。大学问会使学生、学者们的精神升华到大境界,从而会促进学校的品位升华到大境界。 “新”,在此指创新、纳新、维新。《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又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在大学要容纳新思想、新文化、新的科学技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造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并以其博大的胸怀与宽容来维护、呵护学者的成长、学术的发展;在学术上创新,在学者里扶持新,在学生中育新。大学要有纳新的胸襟,创新的追求和维新的智慧,才能经久弥新。 长大长新,其简明释义为“长江大学,经久弥新;培育大志,崇尚创新。” 二、【校风释义】 【求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实就是指真实、实际、果实、诚实。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 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进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进取是楚文化“和衷共济,发奋图强”精神的浓缩,是长江“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炼。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 【创业】:学以致用,开创事业。创业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行动;既是学校走过的历史,也是学校发展的现实。用创业精神发展各项事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是学校的长期任务。 【报国】:献身事业,报效祖国。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意在倡导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求实是基础,进取是动力,创业是途径,报国是追求。 主题词:校训校风通知 长江大学校长办公室(发布)

校训释义

学校简介(补) 校训博学至爱厚德明理 校训解析 校训乃一校之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我们将用校训精神构建校园文化,用校训精神激励全体师生:博学至爱,担民族重任;厚德明理,做时代主人。 校训:博学至爱厚德明理 “博学”:出自《论语》“博学而笃志”,意谓为学者应广泛学习,博采众长,学识渊博,方能集成大家。 “至爱”:出自古语“大道至简,大医至爱,适者有寿,仁者无敌”,意谓成就“苍生大医”者必有至纯至真至诚之爱心。至,是极致的意思。至爱,可理解为爱的最高境界。至爱就是倡导我们要以一颗感恩的心爱父母、爱集体、爱祖国、爱人类、爱大自然。 “博学、笃行”源自?礼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泛学习,亲自实践。 厚德,源出《易经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得品德,完备的人格,承担建设国家的重担。崇德尚美,务实图强,创新致远。以“厚德”为训,体现以德为首,以德治校。 “明理”:古人云“理则明,明则能变矣”。我们提倡明理,就是主张学生通过读书求知,明白什么事值得去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讲究礼节、礼仪、礼貌,行为举止大方、得体、适宜。明辨事理,讲清道理,探求真理。“礼”是学生现在和未来“行”得法则。明理就是要求师生能做到诚实明理,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做到心中有他人,做高尚的文明人;心中有祖国,做爱国的中国人;心中有理想,做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厚德和博学是德和智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升华,方能德才兼备。砺志与笃行则是理想与实践的关系,实践必须有理想作为航标,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 走进校门,你就会看到教学楼墙体的上方有一个显赫的标志,那就是我们实验学校的校徽,圆形构图浑然一体,象征着全校师生凝聚、团结、融合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标志是由字母“Y”和“M”为元素创创意而来,取玉门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了“玉门油田外国语实验学校”,标志的外型似一个正在看书的学生,图案商贩的红色的圆象征着旭日东升的太阳,意味着键入学堂的学生有如阳光般灿烂的未来,绿色寓意着教育事业的园丁雨露对学生的培育之恩。 一进教学楼,右侧有大型浮雕《玉门石油教育》:整个图形由四大部分构成;中心讲述了中国第一口油井在玉门诞生,(玉门)它高高地蹲伏在祁连山绵延重迭的余脉上,依靠着白雪皑皑的雪峰。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油田的地方,这里是诞生中国第一个石化基地的地方,这里是孕育大庆、胜利、克拉玛依油田的地方,这里是养育和繁衍中国现代工业的地方,这里曾经激荡着整个民族的光荣与梦想。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哈尔脑初中 2016.4.26

哈尔脑初中“一理念一训三风”解读 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教风:乐业求实团结创新 学风:博学勤问慎思善用 一、办学理念:好习惯就是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是校长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办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 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代教育家魏书生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养成品格,品格生成思想。”由此可见,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养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了学生的命运。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改掉坏习惯,知错就改,取得一点点进步,就有可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人无完人,只要学生进步了,就是取得了良好成绩,相当于考试考了一百分,这对其人生有深远意义。 二、校训:以德治校以质兴校 校训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无形的管理制度,一种内在的管理文化!校训,作为一个标尺,能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生们; 校训,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 修德,即做人之本,应教育学生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荣明耻,共创和谐。学校教育工作始终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各类基本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真正抓好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把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来对待。只有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才能使学校持续发展、兴旺不衰。 三、校风:文明守纪善学求进 校风是学校治校、治教、治学的综合体现,是学校理想、信念、情操、价值、水平的显著标志,同时也反映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和治学执教的风貌。 文明:是指个人在言行举止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修养,是人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境界的外在反映。“文明”对教师来说就是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尊重他人,为人师表。“文明”对学生来说就是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努力学习,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守纪:是指对国家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遵守。对教师来讲,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违背师德等行为。对学生而言,应该牢记《中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制度,努力规范自身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