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的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设计1

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一、工程概况重新铺设的混泥土路面与原混凝土路面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得因自来水管施工铺设重新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与原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裂缝与沉陷。
为保证路面的平整与减少水的渗透对路的损坏,设计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该工程位于黄兴镇政府到浏阳河段,全长3100米,宽0.9米,平均厚度0.04cm。
工程名称:xxxxx建设地点:xxxx工程内容:本标段X围内的沥青路面工程。
道路等级:乡村主干道。
二、施工条件与特点:1、施工条件1.1天气条件要求:按规X要求沥青料摊铺的施工气温不低于10℃的晴朗天气;1.2路基要求:要求新浇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清扫干净,保证路面无污染,杂物去除干净,且路面上的自来水井调整到设计铺筑的沥青混凝土标高,保证路面的平整。
1.3交通要求:因沥青路面为柔性路面,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很容易发成形变,与拉裂,所以要求封闭施工,待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交通。
2、施工特点在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是在水泥路面的根底上改造成沥青路面的一种比拟经济的方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公路还是在城市道路改造中都采用得比拟多,尤其是在现阶段我国石油工业的开展,沥青产品质量提高,国产石油沥青满足道路规X要求,且有相当多的旧水泥路面由于使用年限较长,路面状况恶化,需要进展改造。
此时,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快速、经济的优点就凸现出来。
因此,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加铺沥青面层的改造方式。
三、施工工艺1、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准备1、沥青摊铺前,根据设计要求,摊铺工期安排、质量要求向摊铺人员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拌和厂作全面交底。
2、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主要由拌和厂控制,施工单位委派质量员跟踪监测。
沥青混凝土必须按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按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3、施工前应对各种材料进展试验,经选择确定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得随意变更。
4、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摊铺单位配备各类施工机具与摊铺队伍,机具、设备按施工单位要求准时进场。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改造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改造设计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有相当一部分已接近或超过设计年限,有的虽未达到设计年限,但由于交通量据增,重载、超载或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而使路面损坏、使用性能下降。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性差,行车速度缓慢的现状急待解决,然而至今仍没有成熟而有效的改造设计理论与实践经验。
本文结合安徽省合宁(合肥一南京)高速公路改建工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以及经过破碎和固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工作机理进行初步探索,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加铺层、预防、减缓、反射裂缝、路面结构Abstract: since the 1980 s,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n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s existing cement concrete road surface,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lose to or more than design fixed number of year, though some did not reach the design fixed number of year, but due to traffic according to increase, an overloaded, overload or establish plan, construction and other reasons, and make the pavement, use performance down under.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driving comfort is poo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low speed presses for solution, but still not mature and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design theory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Combining with the anhui province and better (hefei a nanjing) high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of asphalt overlay structures set plan, and after a broken and fixed old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in the working mechanisms of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to a view to play a valuable role.Keywords: overlay, prevention, slow, and reflection crack, pavement structure目前,各国加铺层的设计方法差异较大,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有力法,理论法、经验法和半理论半经验法设计法。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铺设流程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铺设流程**
**一、前期准备**
* 清理路面,清除杂物、油污等。
* 修复水泥路面破损部位,确保路面平整。
*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沥青路面厚度和配比。
**二、摊铺底基层**
* 使用沥青稳定碎石或沥青碎石混合料作为底基层材料。
* 将底基层材料摊铺在水泥路面上,并碾压密实。
**三、摊铺粘层**
* 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作为粘层材料。
* 将粘层材料均匀喷洒在底基层表面。
**四、摊铺沥青面层**
* 使用沥青混凝土作为沥青面层材料。
* 将沥青混凝土摊铺在粘层上,并碾压密实。
**五、后处理**
* 对沥青路面进行扫缝、灌缝处理,防止水渗入路面。
* 划设路面标线,确保行车安全。
**注意事项:**
*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时,应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和施工工艺。
*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摊铺厚
度和碾压次数。
* 摊铺后的沥青路面应及时开放交通,但初期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沥青路面的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沥青路面的设计摘要:本文根据城市水泥混凝土旧路现状试验报告,分析旧路损坏的各种原因修复措施,通过对具体地理特性和表面材料的优缺点展开对比,提出了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的方案。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一种将混凝土倒入水泥中的铺路结构形式。
具有刚性大、强度高、使用寿命长、日常维护量少等优点。
由于它的刚度和敏感性,必须设置不同的接缝,但损坏后难以修复,具有车辆驾驶舒适性差、噪音大等缺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大和新型城市化形式的建设,水泥路面质量差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逐渐明显起来,水泥路面改成了沥青混凝土,即“白改黑”技术,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1.“白改黑”的必要性早期修建的水泥路面在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病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泥路面出现了许多病害,水泥路面质量明显下降,需要进行“白改黑”的改造[1]。
路面损坏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降低了道路上的交通效率,在城市中,基于“车轮”经济,车辆逐渐成为城市出行的主要工具,改善行车环境,提高出行效率有着重大意义。
水泥路面除了行驶舒适性差、路面景观差、难以维护等固有缺点外,黑色化也成为一种趋势。
大量水泥路面面临翻修施工,“白改黑”翻修可用于较大程度的旧水泥板,发挥其强度高、刚度大的优点。
沥青铺路行车更舒适,效果更好。
改造过程中仍存在技术问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
1.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调查与原因分析2.1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调查对于水泥相关损坏,需要进行调查。
为了为已经损坏的混凝土道路的维护提供相关证据,首先要准确报告混凝土道路的损坏情况和损坏原因,然后对损坏的道路进行评估。
2.2损坏原因分析损坏原因可分为四种情况:结构损坏、驾驶质量丧失、外观质量评估和结构使用寿命损失。
研究结果通常分为:混凝土路面大而破碎,路面和板损坏基层,路面基层和板块局部的损坏,分析以上所有情况都可能导致其损坏,混凝土缺乏承载能力,超载过大,路面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所在路段的地形风险太大、过于危险,以及滑坡会造成的地面裂缝,出现大量碎石,造成交通不便。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1.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道路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了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舒适性,许多城市选择将水泥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
本文将探讨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的方案,并讨论其优点和可行性。
2. 水泥路面与沥青路面的比较2.1 施工工艺水泥路面是通过混凝土铺设而成,需要进行水泥浇筑、振实和养护等工序。
而沥青路面则是通过将沥青材料铺设在路面上,经过滚压和养护完成。
从施工工艺来看,水泥路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2.2 耐久性水泥路面相对坚硬,可以承受大型车辆和重型机械的冲击和负荷。
它具有较长的寿命,并且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具备较好的表现。
然而,由于水泥路面较为脆弱,容易出现龟裂和破损,需要定期维修和养护。
与之相比,沥青路面在吸收和分散负荷方面表现更好,能够更好地适应道路的变形,减少龟裂和破损的风险。
2.3 舒适性水泥路面相对硬朗,对车辆和行人产生的振动较大,给驾驶者和行人带来不适。
而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缓冲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和行人对道路振动的感知,提供更舒适的行车和行走环境。
3.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的方案3.1 评估现有水泥路面在决定是否进行改造工作之前,应对现有水泥路面进行评估。
这包括评估路面的龟裂程度、沉陷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结构损坏等问题。
只有在现有路面评估为适合改造为沥青路面的情况下,才能继续进行改造工作。
3.2 设计改造方案在确定改造工作的可行性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这包括确定改造后的沥青路面的厚度、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等。
还需要考虑路面排水、标线和交通安全等因素。
3.3 实施改造工程改造工程的实施需要关注施工程序和工期。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牢固,并进行必要的养护。
4.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的优点4.1 舒适性提升沥青路面的弹性较高,可以有效减缓车辆和行人对道路振动的感知,提供更加平稳和舒适的行车和行走环境。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

水泥路面改沥青路面方案1. 背景介绍在城市交通建设中,道路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面材料的选择对道路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和交通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是常见的两种路面材料,它们各具特点,因此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本文将就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的方案进行探讨。
2. 水泥路面的特点水泥路面是一种由水泥、骨料和混凝土制成的道路材料。
其特点如下: - 强度高:水泥具有很高的压力强度,可以承受重载车辆的压力; - 耐久性好:水泥路面寿命长,可以使用数十年,减少维护和更新成本; - 不受温度影响:水泥路面可以耐受极端的温度变化,不会因温度变化产生膨胀或收缩; - 不易受化学腐蚀:水泥具有较强的抗化学腐蚀能力,不容易受到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3. 沥青路面的特点沥青路面是一种使用沥青粘结剂将骨料粘结在一起形成的道路材料。
其特点如下:- 耐水性好:沥青路面有很好的抗水性能,不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 - 减震效果好:沥青路面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运输车辆产生的冲击和振动; - 施工快捷:沥青路面施工简单,工期短,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 维护成本低:沥青路面的维护成本较低,相对容易进行维修和更新。
4. 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的优势考虑到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各自的特点,将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具有以下优势:1. 减少施工时间:水泥路面需要进行灌浆、硬化等复杂的施工工艺,而沥青路面的施工相对简单,可以大大减少施工时间。
2. 降低施工成本:水泥路面施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材料和设备投入,而沥青路面的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大面积施工时能够显著降低成本。
3. 提高道路使用寿命:由于沥青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维修性,将水泥路面改为沥青路面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的维护和更新成本。
4. 提升行车安全性: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和抗滑性,可以提升车辆在道路上的抓地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指南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设计指南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改造方式。
该指南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以保证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设计要求:
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公路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
2.路面铺设前必须进行深度清理和养护处理,确保路面平整、无松动和裂缝等缺陷。
3.铺设沥青面层之前,必须进行路基和基层强度检测和评估,评估结果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4.铺设沥青面层时,应根据路面的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选择合适的厚度和配合比。
5.沥青面层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密实度和质量检测,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技术规范:
1.沥青面层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如《沥青混合料规范》等。
2.沥青面层的厚度应根据路面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确定,通常为5-8厘米。
3.沥青面层的配合比应根据不同的路面条件和交通流量确定,确保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
4.沥青面层施工时应保证施工温度和工艺符合规定要求,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
5.沥青面层铺设完成后,应进行密实度、平整度和质量检测,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结论: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见的路面改造方式,设计人员应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结合实际的路面使用情况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设计沥青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确保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温度和工艺的控制,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
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舒适度,许多城市选择在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
这种施工方案不仅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还能改善道路的行车体验。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的相关内容。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路面评估: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全面评估,检测路面的平整度、强度和损坏情况,以便确定合适的加铺方案。
2、路面清理:彻底清理路面的杂物、污垢和油脂,确保路面干净、干燥。
3、路面裂缝处理:对存在的裂缝进行修补,防止水分渗透,确保路面结构的稳定性。
4、材料准备:选择优质的沥青混凝土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5、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工艺流程1、铺设防水粘结层:在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设防水粘结层,防止水分渗透,确保沥青混凝土与原路面紧密粘结。
2、沥青混凝土摊铺:采用热拌沥青混凝土进行摊铺,确保路面平整、无裂纹。
3、碾压:使用压路机对摊铺后的沥青混凝土进行碾压,提高路面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
4、接缝处理: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进行特殊处理,确保接缝处平整、牢固。
5、养护:对施工完毕的道路进行养护,避免车辆通行对路面造成损害。
四、质量控制措施1、材料检验:对进场的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温度控制:沥青混凝土摊铺和碾压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温度,确保沥青混凝土在合适的温度下施工。
3、路面平整度控制: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和熟练的施工人员,确保路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4、质量检测:对施工后的路面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压实度、平整度、渗水性等指标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五、安全保障措施1、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安全员进行现场监管。
2、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3、对现场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的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惠州市大亚湾区207县道的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工程设计的主要背景,并重点分析了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最后分析了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方案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处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207县道;水泥混凝土路面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车辆保有量快速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汽车轴载的增大也导致城市道路更加容易出现一些破坏现象,由于早期设计标准较为落后,导致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承载力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城市交通的需求。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现象,单纯采用破坏板面修复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常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措施就是实施“白改黑工程”,即使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来改造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工程项目中的常用设计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将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挖除后,加强路基基层或进行地基处理与加固措施,然后摊铺沥青混凝土;另一种则是在现有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至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从而完成路面结构的维修。
综合经济性与施工便利性的因素,通常选择工期短、投资少、对交通影响更小的第二种方案,但显然第一种设计方案更能彻底地改善路面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与可靠性。
1、工程概述
207县道原为三级公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该段交通量逐年增大,以小汽车、货车为主,该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升级为城市次干路。
最近几年,该道路病害逐渐增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虽经多次小修小补,病害发展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大大降低了道路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为了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提升道路的行驶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道路环境,奉贤区公路管理署根据南庄路全线技术状况,循次而进,有针对性的对全线实施大中修工程。
截至2012年底,该公路除本工程范围外其他路段均已实施过大中修,为改变这种修修补补的局面,并且由于水泥路面行车振动大,舒适性差,噪声高,且养护难,损坏后维修复杂,对交通影响也大,为提高道路全线的服务水平,区住建局决定以本段道路作为试验段,实施沥青罩面工程。
2、白改黑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该段路面破损现象逐年增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裂缝、破碎板、灌缝料缺失等多种病害,平均错台量较大,断板率达11.41%,接缝传荷能力不足,板底脱空率为46.3%,说明该段道路病害不仅严重,且有进一步加速恶化的态势。
日常养护已不能显著提升道路的服务质量,针对现状病害实施大修势在必行。
白色路面相对黑色路面,路容路貌差,强光下易产生眩光,影响行车安全;水泥路面行车振动大,舒适性差,噪声高,且养护难,损坏后维修复杂,对交通影响也大,沥青路面更利于快速施工、快速养护、快速开放交通,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
为此,结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整治,实施“白改黑”,进而提高整段道路的行驶质量和服务水平,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顺应城市的发展要求。
2.2 可行性分析
该段所处路网发达,与多条道路相交,方便施工车辆出入和施工期交通组织。
高压杆线、自来水管线及通信管线等位于车行道的两侧,根据共振碎石化工艺技术参数和相关工程经验,对该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实施共振碎石化不会对其他管线造成影响。
沿线建筑均在土路肩外,距离远,对建筑物的安全也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本方案针对现有道路病害提出的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具有可行性。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治措施
3.1 断裂沉陷板处理
对于损坏严重的旧混凝土面板,如板块出现严重的断裂与沉陷等,应首先考虑是路基质量出现问题,必须将整个板全部凿除,重新夯实路基及基层,浇筑不小于旧混凝土强度的新混凝土板;如原基层质量较差,路基强度不足的,应采取措施对路基和基层进行处
理和补强。
3.2 板底脱空处理
对于板底脱空现象,可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处理。
在混凝土面板底部脱空处钻孔,通过孔洞利用水泥浆高压浇筑处理,使板底流质材料凝固产生一定的强度,对面板产生均匀承托的作用,从而达到稳固板块的目的。
3.3 错台的处理
错台现象如由于基层脱空或路基强度不足引起的,应首先进行基层和路基的补强,防止进一步不均匀沉陷。
当直接铺筑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时,错台小于10 mm时可不做处理;否则将错台高出的一侧的板块边缘30 cm~50 cm范围内,按斜坡凿至与下沉板边缘平齐,并采用沥青砂或沥青石屑进行找平。
3.4 原路面接缝处理
在沥青加铺层施工前对原路面的纵横向接缝及路面裂缝,要全部进行清缝机清缝,清缝要干净、无杂物,并选用性能良好的密封材料机械嵌缝,如用橡胶沥青、聚氨酯类填缝料等粘结性强、回弹性及温度稳定性好的材料,嵌缝要饱满,以便减少地表水通过旧水泥混凝土板接缝下渗入土基,同时减少地下水通过旧水泥混凝土板接缝进入加铺层,浸湿加铺结构层材料,降低无机结合料处治的粒料层强度。
3.5 角隅断裂处理
角隅断裂一般是由行车荷载作用引起的应力集中造成的。
对于长
和宽大于1 m并伴随下沉断裂的板,应按断裂板相同的处理方法;对于长和宽小于1 m或仅出现断裂的可采取灌缝处理。
3.6 路基路面强度控制指标
国内外多年来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的经验表明,对于防治反射裂缝的各种措施中,无论是加筋的还是应力消散类的,对于水平位移(张开型反射裂缝)有效,而对于竖向位移引起的剪切型反射裂缝收效甚微。
剪切型反射裂缝主要是在车轮偏荷载的作用下,接缝两侧的弯沉差过大而引起沥青加铺层的剪切破坏。
根据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的施工经验,如实测弯沉值(0.01 mm)小于14,可不予处理;如实测弯沉值大于40,应按板底脱空或沉陷板处理,整板破碎,处理基层,再浇筑新的混凝土板块;如实测弯沉值在14~40之间的,按钻孔压浆处理。
4、结语
如上文所述,在现有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具有经济性好、施工方便、对交通影响小的优势,所以应用范围更广泛,综合城市交通的需要和上述几点的考虑,本工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案。
在进行混凝土路面改沥青路面工程设计时,需要对就有道路进行详细调研,然后根据公路的等级及相关规范确定沥青加铺结构层的构造,并设计好道路纵横破,确保改造后的公路行车安全和舒适。
参考文献:
[1]张双艺,王海荣. 共振碎石化技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j]. 上海公路. 2009(01)
[2]徐兆祺,周海生. 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在“白改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国市政工程. 2009(04)
[3]汪毅.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方案技术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9)
[4]罗骏鸣. 浅谈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技术方案[j]. 科技信息. 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