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

合集下载

临床药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软件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的药学实践

临床药师应用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软件参与临床个体化给药的药学实践

ABSTRACT
OBJPCTIAE: To evaluaoe the roCe of vanccmycin-cclculator ia formulating initii vancomycin
administration ogive and JayaPK foo desktop-vancomycin ( JPKD) iv adjust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vancomycin.
: ' METHODS Inpatienis who wera treeted witli vancomycin in the First People s Hospiti of Changzhou from Oci 2017
to Oci 2018 were selected, and the drug treatmeni process was participated by the cliniccl pharmacists. The pOuP
文章编号1672-2124( 2019) 06-0748-04
摘要目的:评价万古霉素计算器(Vancomycin-Calculator)在制订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和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软件(JavaPK for desktop-vancomycin,JPKD)在调整给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 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临床药师参与其药物治疗过程。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监测万古霉素的实际血药浓度;应用VancomycinCalculatrr软件,根据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表观分布容积及血肌酐水平等预测初始给药剂量;应用JPKD软件,根据患者年龄、 体质量、血肌酐水平、给药剂量、给药间隔、输注时间、输注结束至取样的时间和万古霉素初始实测谷浓度等相关信息,预测调整给 药方案和谷浓度;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统计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结果:临床药师共为66例次患者应用VancomycinCalculator软件设计了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其中49例次(占74.2%)的给药方案被采纳。万古霉素的预计给药日剂量为 (2. 11±0, 70) g,实际给药日剂量为(2.02±0.44) g,两者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0.069, P<0.01 )#根据 Vancomycin-Calculator软件推算万古霉素的预计谷浓度为(17. 26±1, 11) &g/ml,实测谷浓度为(14.70±2.05) &g/ml,两者有显著 性的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r = 0.293,P<0.05)。根据第1次万古霉素的实测谷浓度,应用JPKD软件对22例次谷浓度不 达标的患者进行调整给药方案的设计,22例次(100%)给药方案均被采纳;根据JPKD软件推算的万古霉素预计谷浓度为 (15.46±1.45) &g/ml,实测谷浓度为(16. 40±2, 40) &g/ml,两者有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 0. 45,P<0. 05)。结 论:Vancomycin-Calculator和JPKD软件具有良好的血药浓度预测性# 关键词 万古霉素;Vancomycin-Calculator; JPKD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解读2021-08-21原创:离床医学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2020年12月,《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该版指南严格遵循指南制定与更新的方法学规范,范围为接受万古霉素间断输注的成人、儿童及新生儿,更新类型为部分更新。

本文对更新版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总结和解读,以促进该指南更好地实施推广。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主要用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一线治疗。

万古霉素的治疗窗窄,既往研究显示对其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肾毒性的发生风险。

《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020更新版)》于2020年12月发表于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期刊,现就该更新版指南推荐意见进行总结和解读,以促进该指南更好的实施推广。

1 更新版指南概述经共识专家组与指导委员会评估,本次指南的更新类型为部分更新,较2015版指南有1条推荐意见被删除,3条推荐意见发生更改。

更新的指南新纳入了13个临床问题,其中11个临床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推荐意见,另有2个新纳入的临床问题因证据不足未给出推荐意见。

更新版指南的范围为接受间断输注万古霉素的成人与新生儿/儿童,目标人群为医务工作者。

更新版指南沿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工具(Grades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进行证据质量评价和推荐意见强度分级。

一例围产期患者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的药学监护

一例围产期患者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的药学监护

45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9 No.1·医院药学·万古霉素属糖肽类抗菌药物,是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重症感染的一线用药[1]。

但由于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与其浓度相关,临床应用中需对特殊人群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如何更合理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2]。

本文就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围产期万古霉素剂量调整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药师的监护建议,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24岁,体重62 kg。

因“反复发热27 d”于2018年9月9日入院。

患者于27 d前起受凉后开始打喷嚏,伴咽痛、发热,体温最高升到39.5℃,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尿频尿急等其他症状。

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9×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6.4%。

诊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孕17周”,予注射用青霉素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于多家医院就诊,先后给予阿奇霉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抗感染治疗,但仍有反复发热。

遂来我院就诊,行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并赘生物形成。

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起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一般,体重无变化,大小便正常。

入院查体:T:37.4℃,HR:105次/分,R:26次/分,BP:93/54 mmHg,SpO2:99%(鼻导管吸氧下)。

神志清楚,呼吸浅快,颜面稍水肿,口唇无紫绀。

颈软,颈静脉无充盈怒张。

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105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膨隆,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心脏B超:右室节制束上见絮状中低回声团,大小5 mm×10 mm。

白细胞计数15.23×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85%,肌酐31 μmol/L。

入院诊断:①感染性心内膜炎;②孕21周+。

临床药师对一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分析和处理

临床药师对一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分析和处理

[ 中图分类号] R9 7 8 . 1 6
DOI : l 0 . 5 4 2 8 / p c a r 2 0 l 7 0 2 l 0
[ 文献 标 志 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2 8 3 8 ( 2 0 1 7 ) 0 2 0 1 2 0 0 4
Ⅲ R g
p r o p e r l y h a n d l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a s e .Re s u l t s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 s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r e s u l t s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a n 1 一
Pe di a t r i c s,Cho ng qi ng 40 001 4, Chi na )
d "

- I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o l e o f 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a c i s t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d r u g f e v e r .Me t h o d s :
霉 素 后 第 2天 病 人 体 温恢 复 正 常 。 结 论 : 临床药师深入 临床 , 关 注药 物 不 良反 应 , 有 利 于 提 高 临床 药 物 治 疗 安 全 性 , 促 进 合 理
用药 。

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药学服务

·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参与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的药学服务孙钟慧1,姚鸿萍2,孙 利3倡(1.西安市第五医院药剂科,西安710082;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西安710061;3.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使用万古霉素病人的药学服务。

方法:结合典型案例,阐述临床药师对使用万古霉素病人药物治疗方案的建议,及红人综合征、药物热和粒细胞减少等药品不良反应(ADRs)处理等药学服务工作。

结果:临床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增强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临床药师可以从参与药物治疗方案、处理ADRs及完善药学监护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对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病人积极开展药学服务。

[关键词] 万古霉素;药学服务;临床药师;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 R978.16,R969.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唱2838(2019)01唱0036唱05DOI:10.5428/pcar20190110Clinicalpharmacistinvolvementinpharmaceuticalcareofanti唱infectivetreatmentwithvancomycinSUNZhonghui1,YAOHongping2,SUNLi3倡(1.DepartmentofPharmacy,No.5HospitalofXi’an,Xi’an710082,China;2.DepartmentofPharmacy,FirstHospitalAffiliatedto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3.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Xi’an710072,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pharmaceuticalcareofthepatientstreatedwithvancomycinbyclinicalpharmacists.Methods:Inthelightoftypicalcases,clinicalpharmacistsprovidedrecommendationsforpatienttreatmentprofilewithvanco唱mycin,aswellaspharmaceuticalcareinthemanagementofsuchadversedrugreactions(ADRs)asredmansyndrome,drugfeverandagranulocytosisandsoon.Results:Pharmaceuticalcareofferedbyclinicalpharmacistsenhancedthesafetyandefficacyofdrugtherapy.Conclusion:Withactiveinvolvementindrugtherapyscheme,managementofADRsandperfectphar唱maceuticalcareasentrypoints,clinicalpharmacistscouldplayapositiveroleinpharmaceuticalcareofthepatientstreatedwithvanocomycin.[KEYWORDS] vancomycin;pharmaceuticalcare;clinicalpharmacist;rationaluseofdrugs[PharmCareRes,2019,19(1):36唱40]作者简介 孙钟慧(女),硕士,主管药师.E唱mail:sun_zhonghui@163.com倡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孙 利,E唱mail:li_ly_sunshine@163.com 根据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2017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唱lococcusaureus,MRSA)的平均检出率为35畅3%[1],是一种重要的医院感染G+菌。

【药事】万古霉素用药经

【药事】万古霉素用药经

【药事】万古霉素用药经随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伪膜性肠炎的日渐增多,万古霉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

但随着使用率的增加和临床不合理的使用,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肾脏毒性和耳毒性,严重者可能导致肾衰竭和听力丧失,这些不良反应在老年患者、儿童患者以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易发生,且更加严重。

不久前,广东省药学会组织专家编写发布了《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下称《指引》),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调整给药方案,促进万古霉素科学、合理、规范使用。

作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活性。

但万古霉素治疗窗较窄,如何在充分发挥其疗效的同时,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到最低是临床用药的关键。

因此,根据《指引》及患者的临床情况实施个体化用药尤为重要。

明确抗菌机制万古霉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有杀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

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和其他梭状芽胞杆菌通常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要注意的是,所有革兰阴性菌、明串珠菌、分支杆菌对万古霉素天然耐药。

作为目前抗击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之一,细菌对药物的耐药问题需要保持警惕。

2010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已出现9株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尽管我国尚未出现VRSA,但在长期万古霉素治疗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万古霉素敏感菌株转变为中介的潜在趋势。

要保护性使用现有的对MRSA有效的药物,尤其不主张预防性用药。

以往临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对MRSA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慎重,以免产生MRSA、VRSA菌株。

如对大手术后预防深部葡萄球菌感染,使用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为好(如头孢唑林、头孢呋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葡萄球菌效果反而不如第一代的好,且第三代头孢菌素的长期使用与MRSA的耐药率呈平行关系。

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简介

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 6
万古霉素概述
静脉滴注速率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时间至少1 h,输注时间见下表:
万古霉素剂量 ≤1g
1.25-1.5 g 1.75-2 g 2.25-3 g
最少输注时间 * 1h 1.5 h 2h 3h
注:*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适当延长输注时间
万古霉素输注过快可引起红人综合征、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因此 滴注速率应 <10 mg/min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 21
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万古霉素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建议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方法个体化计算和调整万古霉素给药
剂量。
(2D)
临床上主要是按经验计算万古霉素的初始给药剂量,比如按照万古霉 素的说明书给药或者给予常规剂量(15-20 mg/kg,12 h/次),这种方 法容易导致患者达不到目标谷浓度。
调整剂量后需要再次检测谷浓度,直至患者在新的剂量方案中 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至少在第4剂时进行测定)。
一旦患者达到目标谷浓度时,除非患者临床指标发生急剧变化(
如:肾功能的急剧改变等),至少1周测定1次谷浓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药学部 20
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给予首剂负荷剂量的重要性:
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
首次监测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时间: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有的推荐第4次给药之前监测、有的推荐首 次用药48 h 后监测。以1g、bid给药方案为例,通常在第4次或第5次用 药之前(30min)采血。 对于透析患者中,由于存在药物浓度的反弹, TDM 宜在透析结束后 6 h 进行。
Nailor MD, Sobel JD. Antibiotics for Gram-Posi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 Vancomycin, Teicoplanin, Quinupristin,Oxazolidinones, Daptomycin, Dalbavancin, and Telavancin.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剂量掌控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剂量掌控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剂量掌控在临床应用中,万古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革兰氏阳性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等。

然而,由于万古霉素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如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毒性等,因此,合理掌控万古霉素的剂量,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万古霉素的使用已经历经数十年的时间,临床医生对其药理特性、疗效和副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我国专家针对万古霉素的剂量掌控达成了一致共识,以指导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的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推荐给药剂量为1520mg/kg,每68小时给药一次。

在给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状况、感染严重程度以及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负荷剂量给药,以快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再次,万古霉素的治疗疗程应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和疗效进行判断。

通常情况下,疗程为714天。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听力、血压等指标,以及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听力下降等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儿童患者,万古霉素的剂量应根据体重进行调整,推荐剂量为10mg/kg,每68小时给药一次。

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肾功能、听力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我国专家共识对万古霉素的剂量掌控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确保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感染中的疗效和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逻辑思维方面,我注重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确保每一篇文章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观点,并通过合理的论证和例证来支持我的观点。

我相信,只有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和深度。

我也注重思想深度的挖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临床药师指引(广东省药学会2015年2月6日印发)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数据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分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革兰阳性细菌[1]。

万古霉素作为首个糖肽类抗菌药物,是具有三重杀菌机制的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阻止细菌胞浆内RNA的合成而杀灭细菌,是治疗MRSA 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

但由于万古霉素的耳、肾毒性与其浓度相关,故临床应用时需对特定人群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并且在新生儿、儿童重症监护室患者、肥胖者、重症感染患者等人群中万古霉素的研究表明,部分上述患者沿用常规的万古霉素剂量仍无法达到治疗所需的理想血药浓度。

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调整给药方案,有必要时应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

随着研究对不同人群中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差异认知的深化,如何科学、合理、个体化地使用万古霉素已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各省市间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护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医护人员仍缺乏实际应用经验,严重影响万古霉素疗效的发挥和不良反应的预防。

本指引基于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以及临床研究证据,制定出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以及剂量调整方案,为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意见。

1万古霉素药动学特征1.1吸收腹腔给药生物利用度为:38%~60%[2];滴眼给药:可在前房达到有效治疗浓度[3];口服:口服基本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于5%[4]。

1.2分布蛋白结合率:18%(终末期肾病)至55%(正常肾功能),低蛋白血症患者(烧伤、终末期肾病等患者)为19%~29% [5]。

肾功能正常者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见表1。

表1 万古霉素表观分布容积患者表现分布容积(L/kg)新生儿(<1月) 0.5~0.9婴儿0.5~0.9儿童0.5~0.9成人0.5~1.31.3代谢无明显代谢。

1.4排泄1.4.1肾脏清除率:成人:0.048 L•kg-1•h-1;早产新生儿:0.3~1.7 mL•kg-1•min-1[6]。

1.4.2肾脏排泄率:静脉途径:40%~100%[7],约80%~90%万古霉素给药后24 h经尿排泄[8];口服途径:低于0.76%[4] 。

1.4.3血浆清除半衰期:正常成人血浆清除半衰期为4~7 h,65岁以上老年人可延长至12.1 h,见表2。

表2 万古霉素血浆清除半衰期患者血浆清除半衰期(h)正常成人4~765 岁以上老年人12.1新生儿 6.7婴儿(1月~1岁) 4.1儿童(2.5岁~11岁) 5.6烧伤患者 42给药剂量2.1口服给药途径成人:推荐剂量为每天0.5~2 g,分3~4次服用。

常规推荐125 mg/次,每日4次,疗程为7~10 d,若为重症患者或伴肠梗阻时,则建议使用较高的剂量。

儿童:每天40 mg/kg,分3~4次服用,疗程为7~10 d,每天最大剂量不超过2 g。

2.2静脉给药途径成人:500 mg q6 h或者1 g q12 h(正常肾功能),肾功能受损患者则根据其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常规给药剂量为10 mg/kg q6 h。

轻中度感染:40 mg•kg-1•d-1,分3~4次给药。

严重感染:40~60 mg•kg-1•d-1,分4次给药。

脑膜炎:60 mg•kg-1•d-1,每6 h给药1次,最大剂量为2 g。

新生儿:患儿年龄小于1周,首剂15 mg/kg,15 mg/kgq24 h (<1.2 kg);10~15 mg/kg q12~18 h (1.2~2kg);10~15 mg/kg q8~12 h (>2 kg)。

患儿年龄1周~1月,首剂15 mg/kg,15 mg/kgq24 h (<1.2 kg);10~15 mg/kg q8~12 h (1.2~2 kg);10~15 mg/kg q6~8 h (>2 kg)3静脉配置与相容性3.1静脉配置先加10~20 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然后加入相应体积的溶媒,稀释至浓度不高于5 mg/mL 的输液供静脉滴注。

3.2输注输注浓度应不高于5 mg/mL,最大输注速度不超过10 mg/min,滴注时间不低于1 h,输注时间见表3。

表3 万古霉素推荐输注时间剂量最小输注时间*≤1 g 1 h1.25~1.5 g 1.5 h1.75~2 g 2 h2.25~3 g 3 h注:*如患者不能耐受,可适当延长输注时间3.3溶媒相容性万古霉素可以与以下溶媒配伍稳定: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乳酸林格氏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万古霉素与以下溶媒配伍时易产生变化,应谨慎使用:腹膜透析液(Dianeal PD4(lactate buffered with dextrose 1.36%)、Physioneal40 (lactate and bicarbonate buffered with dextrose 1.36%)、Nutrineal PD4 (lactate buffered with amino acids) 、Extraneal (lactate buffered containing icodextrin)、枸橼酸钠[9]。

4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人群20世纪60年代万古霉素纯度较低,上市初期临床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但随着万古霉素的纯度提高,现在万古霉素剂量与血药浓度的线性关系基本明确,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需要常规进行TDM,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有必要时应进行TDM。

美国感染病学会(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和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ASHP)推荐常规作TDM适应证患者为:①应用大剂量万古霉素并且使用疗程较长的患者;②肾功能不稳定(如明显恶化或明显改善)的患者;③联合使用其它耳、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另万古霉素FDA批准说明书上亦建议;④儿童;⑤新生儿需要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亦建议;⑥老人5万古霉素剂量调整原则5.1药学监护步骤5.1.1计算给药体重给药体重的计算主要存在两种方法,临床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定给药体重。

方法一:ASHP推荐,无论患者是否肥胖患者,给药体重均为实际体重。

方法二:Julie V.B Leong等[10]研究结果表明,当患者不为肥胖患者,给药体重为实际体重;当患者为肥胖患者,给药体重应为调整体重。

理想体重: 男性=50kg+2.3kg×(实际身高厘米数/2.54~60)女性=45kg+2.3kg×(实际身高厘米数/2.54~60)此处理想体重计算公式与我们常规使用的理想体重计算公式:身高(cm)-105,有所不同。

调整体重=0.4(实际体重-理想体重)+理想体重5.1.2计算肌酐清除率当为女性,上述公式需要乘以0.85;当血清肌酐单位为mmol/L时,K取0.818;当血清肌酐单位为mg/L时,K取72;如果患者的血清肌酐值低于0.9mg/L,则默认血清肌酐为0.9 mg/L 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5.1.3密切监测尿素氮、血清肌酐、出入量5.1.4制定合适的起始给药方案5.1.5制定血药浓度监测方案5.1.6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剂量调整5.2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5.2.1峰浓度的监测常规不监测峰浓度[11],因为万古霉素作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监测峰浓度对疗效的监测意义不大;并且万古霉素的组织再次分布速度缓慢,导致峰浓度难以监测。

除非有以下特殊情况:动力学的改变、脑膜炎,治疗后无临床应答患者等。

5.2.2谷浓度的监测5.2.2.1起始谷浓度的监测为确保万古霉素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其谷浓度应在第4剂给药前的30 min进行监测[12]。

对于重症患者,如需要在达稳态血药浓度前进行评估,则可在开始治疗后的48~72 h内进行检测以及评估,详见表4。

表4 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推荐评估时间万古霉素给药间隔血药浓度评估推荐监测时间q48 h 给药第2剂前30 minq24 h 给药第3剂前30 minq12 h或q8 h 给药第4剂前30 min5.2.2.2后续谷浓度的监测调整剂量后需要再次检测谷浓度,直至患者在新的剂量方案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至少在第4剂时进行测定)。

一旦患者达到目标谷浓度时,除非患者临床指标发生急剧变化(如:肾功能的急剧改变等),至少1周测定1次谷浓度。

5.2.2.3漏掉的谷浓度在下一剂给药前30 min重新检测。

5.2.2.4不合适采集的谷浓度采集时间不合适的谷浓度:重新检测或应用Bayesian动力学公式(Bayesian动力学校正可应用CPKDP程序或Kinetica软件进行)进行校正。

5.2.3万古霉素标本采集注意事项5.2.3.1取血时间谷浓度:第4剂给药前30 min;峰浓度:静脉滴注结束后0.5~1h5.2.3.2取血量每次每人抽血2~3 mL。

(静脉滴注给药时,不能从留置针采血,应从对侧静脉采血。

)5.2.3.3样品采集血样置于干燥试管或抗凝试管中。

5.3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原则5.3.1成人患者成人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建议起始剂量为15 mg•kg-1•次-1,谷浓度常规推荐10~15μg/mL[13],若患者为重症感染等,可将谷浓度适当提升至15~20 μg/mL。

当谷浓度大于20 μg/mL时,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应用更高的起始剂量,则需要反复多次测定谷浓度,以确保达稳态所需要的合适剂量,成人患者万古霉素推荐给药间隔详见表5。

表5 成人患者万古霉素推荐给药间隔血清肌酐清除率(mL/min) [14-15] 给药间隔≥60 q12h41~60 q24h31~40 q36h21~30 q48h≤20 根据血药浓度而定5.3.2间歇血透的患者万古霉素在低通量血液透析中基本不被清除,而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万古霉素会被显著清除[16]。

万古霉素间歇血透患者起始给药剂量推荐为20 mg/kg(最大剂量为2.5 g),应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后应予以剂量补充,具体如下:<75 kg,透析后予以500 mg补充。

≥75 kg,透析后予以750 mg补充。

万古霉素间歇血透患者,其万古霉素浓度需要在血透后进行检测,以确定有多少万古霉素被血透清除。

当每次透析后万古霉素的补充剂量为一恒定值时,谷浓度只需要1周测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