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需求及电解液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合集下载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储能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的选择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循环性能指的是锂离子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

一些常用的有机电解液,如碳酸酯类、醚类和腈类溶剂,虽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是其分解电压较低,易引起电解质的分解和锂的析出,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差。

相比之下,无机电解液,如聚合物电解质,由于其较高的分解电压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

其次,电解液的选择也会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造成重要影响。

电解液中含有大量的溶剂和溶质,其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和气体,如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会引发电池的热失控和爆炸等危险情况。

因此,对于电解液来说,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指标。

近年来,一些新型电解液的研发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固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因为其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耐高温性,可以有效防止因温度过高引发的安全问题。

另外,电解液的导电性也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导电性指的是电解液中离子的传递能力,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功率性能。

一般来说,电解液越导电,电池的性能越好。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电解液的离子传输速度,往往需要添加一些盐类溶质,如锂盐。

锂盐可以提高电池的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导通性。

但是,过高的盐浓度也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浓差极化增大,从而降低锂离子的传输速率。

因此,在电解液中添加适量的盐浓度,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最后,电解液中的成分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电化学性能包括电压平台、比容量和倍率性能等指标。

电压平台指的是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范围,过高或过低的电压平台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

比容量指的是电池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存储电荷量,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解液影响电池寿命

电解液影响电池寿命

电解液的哪些方面会影响电池寿命1、电解液量,电解液量过多或过少对电池循环都不利。

对不同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平行进行常温循环性能测试。

以1C恒流恒压充电至4.2V,截止电流为0.05C,静置5分钟;然后1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5分钟;再转入充电过程,如此循环350次。

循环测试结果可见,电解液量为2.50g时,电池的循环性能特别差,222次降到初始容量的80%。

这是因为电解液量较少,电池内阻大,循环测试过程,电池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加速电池局部电解液的分解或挥发,是电池循环性能的恶化速度逐渐加快。

电解液量为2.80g、3.10g、3.40g时,电池的循环性能相对较好,3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了依然大于85%。

但是从100次循环后,2.80g电解液量的电池的循环性能逐渐差于其它两个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说明此电解液量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也略显不足。

电解液量为3.40g的电池在前2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最高,但从160次循环起,容量衰减速度明显加快,在第28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低于3.10g电解液量的电池。

测试完毕发现此电池厚度膨胀比3.10g电解液量的电池明显,说明此电池是因为电解液过多导致电芯的副反应也相对增加,产气量较多,导致电芯的循环性能下降。

由此可见电解液量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影响非常明显,电解液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电池的循环性能。

2、电解液的组成:锂盐电解质、溶剂、添加剂电解液的组成影响SEI膜性质。

(SEI膜是碳负极与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在碳负极表明形成的钝化膜)电解液的组成影响SEI膜生成的质量的高低。

1)用于锂电池的锂盐电解质有:LiAsF6, LiPF6, LiBF4, LiClO4, LiAlCl4 ,LiCF3SO3, LiN(CF3SO2)2, LiPF6-n(CmF2m+1)n, LiBOB(二草酸合硼酸锂),LiPF3(CF3)3等,其中LiClO4的阴离子氧化性太强,安全性差,不宜用于生产,LiAsF6的导电性及对碳负性的电化学性能最好,但环境污染严重;LiPF6的离子导电率高,但热稳定性差,60—80摄氏度附近便有少量分解成为LiF,而且PF6-的室温电化学性能也不太理想;LiBF4的化学及热稳定性不好,电导率也不高;LiPF6-n(CmF2m+1)n、LiBOB配成的电解液热稳定性高,电池循环性能好,但这些锂盐因阴离子基团较大,导致电解液粘度增加,导电率不同程度下降。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

锂电池电解液分析报告锂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首先,在物理性质方面,锂电池电解液呈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其密度为1.2 g/cm³,属于常规电解液的范围。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其次,在化学成分方面,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锂盐和有机溶剂组成。

锂盐主要包括氟化锂、磷酸锂等,有机溶剂一般为碳酸酯类、聚醚类和有机硅类等。

这些化学成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锂电池电解液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本次样品中,锂电池电解液主要由氟化锂和碳酸酯类有机溶剂组成,其配比为1:3。

这种配比在保证锂离子传导性能的同时,降低了电解液的粘度和燃烧性,提高了锂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是考察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实验测得,样品的电导率为0.6 mS/cm,符合锂电池电解液的导电性要求。

这表明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电离能力和离子传导性,能够有效地支持锂离子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

最后,锂电池电解液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对于保障电池的安全和寿命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在100℃的高温条件下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无明显的分解和水解反应。

此外,样品经过1个月的长期储存后,其化学成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综上所述,本次分析报告对锂电池电解液进行了全面、准确的评估。

通过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导电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分析,得出了锂电池电解液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稳定性和耐热性的结论。

这对于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锂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锂电池中电解液含量

锂电池中电解液含量

锂电池中电解液含量的重要性与影响简介锂电池作为现代电子设备和电动车辆等领域中最常用的能量存储装置之一,其性能和安全性取决于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和材料选择。

其中,电解液作为锂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起着传导离子的作用,还对电池的性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解液含量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电解液的功能和组成电解液是指在锂离子电池中用于传导离子的溶液,通常由有机溶剂、盐类以及添加剂等组成。

电解液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离子传递路径,使得锂离子能够在正负极之间进行嵌入/脱嵌反应,从而实现电荷的转移。

此外,电解液还可以在电池运行过程中起到冷却、润湿和密封等作用。

电解液含量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1. 电池容量:电解液中含有可溶解的锂盐,因此较多的电解液含量可以提供更多的锂离子储存空间,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

然而,过高的电解液含量可能会导致电池内部的浸润和溢出,降低电池的能量密度。

2.电池循环寿命:电解液中的成分和含量的选择直接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

例如,过多的电解液含量可能会导致电池在长期使用中出现溢液、漏液的问题,损害电池的稳定性和寿命。

3.电池安全性:适量的电解液含量可以帮助稀释材料中的热、电和机械能量,以减轻突发事故的风险,保护电池的安全。

然而,过多的电解液含量会增加电池内部的挥发性和可燃性,可能导致电池在过载或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或着火。

相关研究进展为了增强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许多研究人员在电解液的设计和优化中付出了努力。

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电解液的成分和配比,可以提高锂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例如,采用添加剂可以优化电解液的稳定性,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

另外,一些研究还关注如何减少电解液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以改善电池的安全性。

结论电解液含量对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适量的电解液含量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并增加电池的安全性。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电解液含量需要综合考虑电池的设计和需求,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材料配比等方法,来平衡性能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郭米艳;李静【摘要】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与电解液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解液的组成主要是: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本文综述了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的需求.【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添加剂【作者】郭米艳;李静【作者单位】盐光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鄂州 436000【正文语种】中文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电压、循环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并将扩大到电动汽车领域,是当今国际公认的理想化学能源[1-3]。

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四大关键材料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多为液态即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正负之间起到传到电子的作用。

电解液的性能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4-6]。

本文就电解液的组成、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一、电解液的组成由于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电位高,且正极嵌有化学活性较大的锂,因此电解液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化学稳定性高,离子导电率高,温度范围较宽,安全无毒,对正负极呈惰性[7-9]。

电解液组成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必要的添加剂[10-15]。

1.有机溶剂(1)组成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主要是提供锂离子迁移的媒介和条件。

有机溶剂分三大类:质子溶剂、非质子溶剂和惰性溶剂。

由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位与锂接近,非常活泼,必须使用非水、非质子性有机溶剂[16]。

为了保证锂离子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组成电解液的溶剂体系要求具有高介电常数、低粘度、高沸点、低熔点等特点[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常用溶剂有EC(碳酸乙烯酯)、DEC(碳酸二乙酯)、DMC(碳酸二甲酯)、PC(碳酸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等。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摘要:
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概述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电解液的作用
I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
- 溶剂
- 锂盐
- 添加剂
III.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比例
- 溶剂的比例
- 锂盐的比例
- 添加剂的比例
IV.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比例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 电解液比例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
V.结论
正文: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电池正负极之间传输锂离子,从而实现电池的充放电。

电解液的成分及其比例对电
池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由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

溶剂是电解液的主要成分,通常占到电解液总量的80%-85%,它负责携带锂离子在电池内部传输。

锂盐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来源,其比例通常在10%-12% 之间。

添加剂是为了改善电解液的性能而添加的,其比例在3%-5% 之间。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电解液中溶剂的比例决定了电池的容量。

溶剂越多,电池容量越大,但电解液的电导率会降低,从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速度。

其次,锂盐的比例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次数。

锂盐越多,电池的充放电次数越多,但电池容量会降低。

最后,添加剂的比例对电池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添加剂可以改善电解液的电导率和稳定性,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分的比例对电池的容量、充放电次数和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_张君才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_张君才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收稿日期:2006-10-23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04XSYK109)。

作者简介:张君才(1963-),男,陕西岐山县人,咸阳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电分析化学的研究。

2006年12月咸阳师范学院学报Dec.2006第21卷第6期JournalofXianyangNormalUniversityVol.21No.6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高的电位和高能量密度而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1-4]。

为了使电池在容量、电位、可逆性、安全性等诸方面进行改良[5-6],如今在以LiMn2O4为代表的一般电极材料构造基本骨格的基础上,新合成出了许多毒性较小,价格便宜的锂的复合氧化物[7-10],LiMn1.5Ni0.5O4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电位在5V附近。

为此,我们选用以LiMn1.5Ni0.5O4为5V电池备选的正极活性物质,研究有机电解质溶液组成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实验部分1.1试剂和药品1.1.1溶剂本研究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如表1所示。

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

这些物质按一定的体积比混合,作为电解质溶剂来使用,这些有机溶剂都直接使用岸田化学的电池用溶剂。

1.1.2电解质盐LiPF6(日本富山药品工业特级试剂),LiBF4(森田化学特级试剂)。

1.1.3活性物质(LiMn1.5Ni0.5O4)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和药品是由田中化学研究所提供的。

1.2电极的制作方法活性物质LiMn1.5Ni0.5O4[田中化学]、导电剂乙烯炭素材料(AB)和结着剂聚偏氟乙烯(PVdF)按质量比80:10:12混合,适量添加1-甲基-2-吡咯烷酮(NMP,ALDRICH),在直径为11mm的Al基板上(厚度0.20mm)上涂以上混合物,于80℃的温度下干燥1小时,120℃的温度下半减压干燥5个半小时,即为电极。

电解液PS含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电解液PS含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正极: 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ꎬ 北京当升ꎻ 导电剂纳米碳 管ꎬ 深圳纳米港ꎻ 导电炭黑 Super - Pꎬ Timical 公司ꎻ PVDF 粘 结剂聚偏氟乙烯ꎬ 法国 Solefꎮ 以质量比 97������ 0������1������ 0������1������ 0������1������ 0 混溶于 NMP ( 濮 阳 产ꎬ 电 子 级) 中ꎬ 制 成 均 匀 浆 料ꎬ 涂 覆 在 16 μm 铝箔( 佛山产ꎬ ≥99������ 5% ) 上ꎮ
本文采用不同 PS(1ꎬ3 -丙烷磺酸内酯) 含量( 质量百分比) 电解液制备锂离子电池ꎬ 研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与 PS 含量的 关系ꎮ
Timical 公司ꎻ BH90-Ⅱ增稠剂 CMCꎬ 常熟产ꎻ SD 8556 ap 粘结 剂丁苯橡胶 SBRꎬ 上海产ꎮ 以质量比 95������1������1������ 5������2������ 5 混溶于 去离子水( 电导率<1 μS / cm) ꎬ 制成均匀浆料ꎬ 涂覆在 9 μm 铜 箔( 惠州产ꎬ ≥99������ 7% ) 上ꎮ
第 46 卷第 12 期 2018 年 6 月
广 州 化 工 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Vol������ 46 No������ 12 Jun������ 2018
电解液 PS 含量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毛继勇ꎬ 许汉良
( 珠海鹏辉能源有限公司ꎬ 广东 珠海 519180)
关键词: PSꎻ 初始容量及内阻ꎻ 高温储存ꎻ 倍率ꎻ 常温循环
中图分类号: TM911������ 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ect of Electrolyte PS Content on Lithium-ion Battery Performa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需求及电解液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1前言
通用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由无机锂盐电解质和有机碳酸酯组成,作为锂离子迁移和电荷传递的介质,是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等优点的基础。

电解液开发和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电解液纯度、调节锂盐浓度和溶剂组成、使用功能添加剂来控制和改善电解液的杂质含量、导电率、粘度、温度窗口等理化性能。

在电池设计过程中,不可忽略正负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兼容性,针对不同的正负极体系选择恰当的电解液体系是电池获得优异性能的前提。

选择了恰当的正负极与电解液体系,并不能保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优点,还要确定恰当的电解液量。

本文考察了电解液量对锂离子电池容量、循环性能、安全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正极材料体系对电解液量的需求差异。

2实验方法
选取523450方型铝壳型号作为实验电芯型号,正极活性物质相应分别采用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设计压实密度分别为3.9g/cm3、3.45g/cm3、2.8g/cm3、2.3g/cm3;
/(EC/EMC/DEC/MPC/负极采用人造石墨,设计压实密度为1.55g/cm3,电解液体系为1M LiPF
6
添加剂),密度为1.23g/cm3。

其中钴酸锂电芯1C倍率的标称容量为1000mAh,镍钴锰酸锂电芯1C倍率的标称容量800mAh,锰酸锂电芯1C倍率的标称容量为600mAh,磷酸铁锂电芯1C倍率的标称容量为600mAh。

根据不同正极,按照工艺分别制成523450铝壳方型电芯100只。

相应各取只未注液电芯,采用真密度仪测试封口前后的体积,计算电芯内部的空间体积,此体积乘以电解液的密度,即可得到电芯的最大注液量。

根据电芯内部空间测试结果,制定注液梯度,进行对比实验。

将剩余电芯平均分配后,按照注液梯度进行注液,再按正常工艺完成化成、封口等工序后称量电芯的重量,电芯老化后留待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不同类别电芯的电解液量需求
为评估523450型钴酸锂电芯、镍钴锰酸锂电芯、锰酸锂电芯、磷酸铁锂电芯的最大注液量,每种电池各取5只电芯,测得其卷芯厚度、内部空间体积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并计算出不同类别电池的最大注液量。

从中可见,因电芯型号相同,各类别电芯的卷芯实际厚度基本没有明显差别,但因不同类别正极活性物质的真密度以及正极极片的压实密度差异,造成各类别的内部空间体积存在明显差异。

电解液作为锂离子迁移和电荷传递的介质,为确保
活性物质得到充分应用,要求电芯卷芯各空隙区域充满电解液,因此电芯内部空间体积也可用于大致判断电芯对电解液的需求量。

钴酸锂电芯的设计容量最高,因正极压实密度最高,其内部空间体积最小,说明其电解液需求最少,最大注液量只有3.15g;镍钴锰酸锂电芯、锰酸锂电芯和磷酸铁锂电芯因正极压实密度明显小于钴酸锂正极,极片内部空隙大,故电解量需求明显大于钴酸锂电芯。

虽然锰酸锂电芯的正极压实密度是磷酸铁锂电芯的正极压实密度的1.17倍,但因锰酸锂的真密度是磷酸铁锂的1.30倍,故锰酸锂正极的空隙率略大于磷酸铁锂正极,电解液需求也略大。

表1不同类别电芯内部空间及最大注液量
锂离子电池对电解液量需求及电解液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2010年06月11日作者:杉杉科技技术支持中心来源:《化学与物理电源系统》第17期编辑:ser
3.2电解液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为考察电解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镍钴锰酸锂电芯为例进行实验,根据最大电解液测试,设计的四个电解液量梯度分别为:2.50g,2.80g,3.10g和.3.40g。

按照上述四个电解液量梯度进行注液,每个梯度23只电芯。

1)电解液量对电池容量的影响。

将上述四个电解液量梯度的电芯在化成、老化后,进行电压、内阻和容量测试,充电容量采用1C恒流恒压充电至4.2V,截止电流为0.05C进行测试;静置5分钟后,放电容量采用1C恒流放电至3.0V进行测试,再根据各电芯相应的正极活性物质重量,计算正极比容量。

所得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电解液量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平均值
电解液量为2.50g梯度时,电池的内阻明显偏大,电池的容量和正极比容量明显低于其他三个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可见此梯度电解液量明显不够,导致电卷芯部分有效区域无电解液或电解液较少,浸润不充分,引起内阻偏大,容量发挥较低。

而电解液量梯度在2.80g、3.10g、3.40g时,电芯的容量发挥相差不大,但略有容量随着电解液量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电解液量的增加有利于充分利用活性物质的容量。

由此说明,电池容量与电解液量有较大关系,电池容量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而长吭,但升高的超势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而趋缓,最后基本趋于恒定。

2)电解液量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对不同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平行进行常温循环性能测试。

以1C恒流恒压充电至4.2V,截止电流为0.05C,静置5分钟;然后1C恒流放电至3.0V,静置5分钟;再转入充电过程,如此循环350次。

循环测试结果可见,电解液量为2.50g时,电池的循环性能特别差,222次降到初始容量的80%。

这是因为电解液量较少,电池内阻大,循环测试过程,电池的发热量越来越大,加速电池局部电解液的分解或挥发,是电池循环性能的恶化速度逐渐加快。

电解液量为2.80g、3.10g、3.40g时,电池的循环性能相对较好,3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了依然大于85%。

但是从100次循环后,2.80g电解液量的电池的循环性能逐渐差于其它两个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说明此电解液量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也略显不足。

电解液量为3.40g的电池在前2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最高,但从160次循环起,容量衰减速度明显加快,在第285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低于3.10g电解液量的电池。

测试完毕发现此电池厚度膨胀比3.10g电解液量的电池明显,说明此电池是因为电解液过多导致电芯的副反应也相对增加,产气量较多,导致电芯的循环性能下降。

由此可见电解液量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影响非常明显,电解液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电池的循环性能。

3)电解液量对电池抗过充电性能的影响
抗过充电测试方法:首先以0.2C将电池放电至3.0V,再以1A/10V恒流恒压过充24h。

不同电解液量梯度的电池的抗过充电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电解液量的电池的抗过充电测试结果
从表3中可见,电解液量为2.50g和3.40g的电池在抗过充电测试中,或爆炸、或起火,而电解液量为2.80g和3.10g的电池则顺利通过测试。

当电解液量过少时,在过充电过程中,恒流充电时电压高于4.6V时,电解液迅速分解产气,消耗殆尽,造成电池气胀,内阻急剧增大,电池温度急剧上升,隔膜融化,造成短路爆炸。

而当电解液量过多时,过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量大,电池内部压力大,壳体破裂,引起电解液泄露。

电解液温度较高时,遇到空气而着火。

当电解液量适中时,过充过程中,不至于在大电流情况下电解液消耗殆尽引起短路,也不至于产气量过大,造成壳体破裂,电解液泄露起火。

4结论
1)不同正极材料体系对电解液量的需求互有差异,高压实密度的钴酸锂正极体系电池在同等大小的电芯中,容量最高,电解液需求量却最少;而低压实密度的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体系电池,容量较低,而电解液需求最大。

2)电池的内阻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而减少,容量随着电解液量的增加而增加。

电解液量过少时,电池内阻大,容量低;当电解液量达到一定量,内阻和容量趋于稳定。

3)电解液量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抗过充电性能影响显著,电解液量过多或过少时,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都较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