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知识讲解(提高)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总结讲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总结讲解

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注意:其中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叫对称点;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意: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和对称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于联系:区别:1、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折叠重合。

轴对称图形是指本身折叠重合,2、轴对称对称点在两个图形上;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在一个图形上;3、轴对称只有一条对称轴;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联系:若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若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的两部分看作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 就成轴对称。

图文解释:△ABC 和△DEF 关于直线MN 对称, △ABC 关于直线MN 对称 MN 是对称轴,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关于 MN 为对称轴,我们称 直线MN 成轴对称,点C 点F 为对称点, △ABC 为轴对称图形。

点B 点E 为对称点,点A 点D 为对称点。

CABMNFEDMNAB C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垂直平分线: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这两点的线段。

我们定义: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又称“中垂线”注意: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这条直线过线段的中点;2、这条直线垂直于线段;通过研究线段或者某个图形关于直线的对称:轴对称还有如下的性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注意:这个性质其实告诉如何确定对称轴:即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画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步骤: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事实:点构成线,线构成面。

1、关键是确定某些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 知识讲解 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 知识讲解 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

对称现象及轴对称图形(认识)
问题(1)导入你能发现下面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过程讲解
1.观察物体,发现特点
仔细观察会发现,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完全相同,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物体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如下图所示:
2.理解“对称”的意义
像上面的树叶、蝴蝶、城门那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如:
问题(2)导入剪一剪。

过程讲解
1.剪衣服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如下图:
(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

如下图:
(3)剪一剪:沿着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如下图:
2.剪其他图形
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
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如下图:
归纳总结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

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基础

专题13.12轴对称(全章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知识点二】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知识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题型1】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值【例1】(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点P 在四边形ABCD 的内部,且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交AD 于点G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交BC 于点H ,MN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1)连接PE PF ,,若12cm MN =,求PEF !的周长;(2)若134C D ∠+∠=︒,求HPG ∠的度数.【答案】(1)12cm (2)134°【分析】本题主经考查了轴对称与多边形综合.熟练掌握轴对称性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n 边形内角和公式()2180n -⋅︒.(1)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E ME =,PF NF =,得到PEF !的周长等于线段MN 的长度,为12cm .(2)根据轴对称性质得到,PM AD ⊥,90PGA ∠=︒,PN BC ⊥,90PHB ∠=︒,根据四边形ABCD 内角和为360︒与134C D ∠+∠=︒,得到226A B ∠+∠=︒,根据五边形ABFPE 内角和为540︒,得到134HPG ∠=︒.解:(1)如图,∵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E ME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F NF =,∵12ME EF FN MN ++==,∴PEF !的周长为12cm .(2)解:∵点P 与点M 关于AD 对称,∴PM AD ⊥,即90PGA ∠=︒,∵点P 与点N 关于BC 对称,∴PN BC ⊥,即90PHB ∠=︒,∵360A B C D ∠+∠+∠+∠=︒,134C D ∠+∠=︒,∴226A B ∠+∠=︒,∵540A B PHB HPG PGA ∠+∠+∠+∠+∠=︒,∴134HPG ∠=︒.【变式1】(23-24七年级下·广东深圳·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D =,将ABC V 沿着AC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上的点B '处,若110BAD ∠=︒,则ACB =∠()A .55︒B .45︒C .40︒D .35︒【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四边形AOB E ',解题时注意: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连接AB ',BB ',过A 作AE CD ⊥于E ,依据BAC B AC '∠=∠,DAE B AE '∠=∠,即可得出12CAE BAD ∠=∠,再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902ACB ACB BAD '∠=∠=︒-∠.解:如图,连接BB ',过A 作AE CD ⊥于E ,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恰好落在CD 上,AC ∴垂直平分BB ',AB AB '∴=,BAC B AC '∴∠=∠,AB AD = ,AD AB '∴=,又AE CD ⊥Q ,DAE B AE '∴∠=∠,1552CAE BAD ∴∠=∠=︒,又90AEC =︒∠ ,35ACB ACB '∴∠=∠=︒,故选:D .【变式2】(22-23八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如图,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APT ∠=∠,延长AT 交PC 于点F ,当A ∠=︒时,FTC C ∠=∠.【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证明2APF AFP A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即可.解:APT 与CPT △关于直线PT 对称,A C TA TC APT CPT ∠∠∠∠∴===,,,A APT ∠∠= ,A C APT CPT ∠∠∠∠∴===,FTC C ∠∠= ,22AFP C FTC C A ∠∠∠∠∠∴=+==,180A APF AFP ∠∠∠++=︒ ,5180A ∴∠=︒,36A ∴∠=︒,故答案为:36.【题型2】利用折叠的特征求值【例2】(23-24七年级下·河南新乡·期末)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点F 在边BC 上,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将AED '△沿ED '折叠得到A ED ''△且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1)若77BFE ∠=︒,则BFC '∠=.(2)若50A D B '∠='︒,求A EF '∠的度数.【答案】(1)26︒(2)52.5A EF '∠=︒【分析】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熟练用折叠的性质进行角度的转换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x '∠=+︒,根据180EFB EFC ∠+∠=︒列方程,即可解答;(2)根据50A D B '∠='︒可求得EA F '∠,再求出AED '∠和D EA ''∠,利用折叠的性质即可得到D EF '∠,即可解答.解:(1) 四边形CDEF 沿EF 翻折得到四边形C D EF ''且点D ¢恰好落在边AB 上,EFC EFC '∴∠=∠,设BFC x '∠=,则可得77EFC EFC x '∠=∠=+︒,根据180EFB EFC ∠+∠=︒可得7777180x ︒++︒=︒,解得26x =︒,故答案为:26︒;(2)解:在A D B '' 中,∵50A D B '∠='︒,90B Ð=°,40D A B ''∴∠=︒,∵点A '恰好落在边BC 上,90D A E A ''∴∠=∠=︒.180904050EA F ∴∠=︒-︒-︒='︒,AD BC ∥ ,50AEA EA F ''∴∠=∠=︒,1252AED A ED AEA ∴︒''''∠=∠=∠=由折叠的性质,知()1180257752D EF DEF ∠=∠=⨯︒-︒=︒'.52.5A EF D EF A ED ∴∠=∠-'='∠''︒.【变式1】(23-24九年级上·山东枣庄·开学考试)如图,四边形ABCD 为一矩形纸带,点E F 、分别在边AB CD 、上,将纸带沿EF 折叠,点A D 、的对应点分别为A ''、D ,若235∠=︒,则1∠的度数为()A .62.5︒B .72.5︒C .55︒D .4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由235∠=︒可得145AEA '∠=︒,再利用折叠的性质求得AEF ∠的度数,然后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解:∵235∠=︒,∴18035145AEA ∠=︒-︒='︒,由折叠性质可得,172.52AEF A EF AEA ∠='∠='∠=︒,∵AB CD ∥,∴272.5AEF ∠=∠=︒,故选:B .【变式2】(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和DCB △中,90,,A D AC BD ∠=∠=︒相交于点E ,AE DE =.将CDE 沿CE 折叠,点D 落在点D ¢处,若30BED ∠='︒,则BCD '∠的大小为.【答案】2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证明()ASA ABE DCE ≌,得,ABE DCE BE CE ∠=∠=,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在ABE 和DCE △中,90A D AE DE AEB DEC ∠==︒⎧⎪=⎨⎪∠=∠⎩,∴()ASA ABE DCE ≌,∴,ABE DCE BE CE ∠=∠=,∴EBC ECB ∠=∠,由翻折可知:,D CE DCE D EC DEC ''∠=∠∠=∠,∵30BED ∠='︒,∴()118030752D EC DEC AEB ∠=∠=∠=︒-︒='︒,∴907515ABE ∠=︒-︒=︒,∴15ABE DCE D CE '∠=∠=∠=︒,∵,75BE CE AEB =∠=︒,∴37.5EBC ECB ∠=∠=︒,∴37.51522.5BCD EBC D CE ∠=∠-∠=︒-︒=''︒,故答案为:22.5︒.【题型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求值【例3】(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中)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1)试说明AD 垂直平分EF ;(2)若8628ABC AB AC S === ,,,求DE的长.【答案】(1)详见解析(2)4【分析】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证明()Rt Rt HL AED AFD ≌是解题的关键.(1)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DE DF =,证明()Rt Rt HL AED AFD ≌,则AE AF =,即可证明结论;(2)根据28ABC S =△列式计算即可.解:(1)证明:∵AD 是ABC ABC △△的角平分线,DE DF 、分别是ABD △和ACD 的高.∴DE DF =,在Rt AED △与Rt AFD △中,AD AD DE DF =⎧⎨=⎩,∴()Rt Rt HL AED AFD ≌,∴AE AF =,∵DE DF =,∴AD 垂直平分EF ;(2)解:∵DE DF =,∴()11128222ABD ACD S S AB ED AC DF DE AB AC +=⋅+⋅=+= ,∵14AB AC +=,∴4DE =.【变式1】(23-24八年级上·四川巴中·期末)如图,在ABC V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7AC =,12BC =,则ADC △的周长为()A .12B .14C .19D .26【答案】C【分析】由作图可知,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 DB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从作图方法中识别出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由题意可得,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DA DB ∴=,71219ABC C AC AD CD AC CD BD AC BC =++=++=+=+= ,故选:C .【变式2】(23-24九年级上·重庆·期末)如图在ABC V 中,D 为AB 中点,DE AB ⊥,180ACE BCE ∠+∠=︒,EF BC ⊥交BC 于F ,8AC =,12BC =,则BF 的长为.【答案】10【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等;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EA EB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EG EF =,由HL 得Rt Rt EFC EGC ≌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CF CG =,同理可得BF AG =,即可求解;掌握相关的判定方法及性质,能根据题意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解:如图,连接AE ,过点E 作EG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G ,D 为AB 中点,DE AB ⊥,EA EB ∴=,180ACE BCE ∠+∠=︒ ,180ACE ECG ∠+∠=︒,ECG BCE ∴∠=∠,EF BC ⊥ ,EG AC ⊥,EG EF ∴=,在Rt EFC △和Rt EGC 中,CE CE EF EG=⎧⎨=⎩,Rt Rt EFC EGC ∴≌ (HL ),CF CG ∴=,同理可得:Rt Rt BFE AGE ≌ ,BF AG ∴=,BC CF AC CG ∴-=+,128CF CF ∴-=+,解得:2CF =,12210BF ∴=-=,故答案:10.【题型4】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4】(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在ABC V 中,AC BC =,120ACB ∠=°,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D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点E ,交AB 于点F ,15CDG ∠=︒.(1)求证:AD AG =;(2)试判断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等边三角形,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D AB ⊥,30A B ==︒∠∠,AD DB =,进而根据15CDG ∠=︒,得出AGD ADG ∠=∠,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得证;(2)根据EF 是BD 的垂直平分线,得出DE EB =,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30EDB B ∠=∠=︒,进而得出60DCE CDE ∠=∠=︒,可得CDE 是等边三角形.(1)证明:∵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CD AB ⊥,()1180302A B ACB ∠=∠=︒-∠=︒,AD BD =,∴90ADC CDB ∠=∠=︒,∵15CDG ∠=︒,∴9075ADG CDG ∠=︒-∠=︒,∵18075AGD A ADG ∠=︒-∠-∠=︒,∴AGD ADG ∠=∠,∴AD AG =;(2)结论:CDE 是等边三角形.∵EF 垂直平分线段BD ,∴DE EB =,∵30B ∠=︒,∴30EDB B ∠=∠=︒,∴9060CDE EDB ∠=︒-∠=︒,又∵AC BC =,120ACB ∠=°,CD 是BC 边上的中线,∴1602DCB ACB ∠=∠=︒,∴60DCE CDE ∠=∠=︒,∴CDE 是等边三角形.【变式1】(23-24八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在ABC V 中,36A ∠=︒,72B ∠=︒,则ABC V 是()A .钝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72C B ∠=∠=︒即可判断.解:在ABC V 中,36A ∠=︒,72B ∠=︒,∴18072C A B B ∠=︒-∠-∠=︒=∠,∴ABC V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 .【变式2】(23-24八年级上·重庆沙坪坝·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D =,DE AB ⊥于点E ,若4BC =,BDC 的周长为10,则AE 的长为.【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已知可得6BD CD +=,从而可得6AB AC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计算解答.解:4BC = ,且BDC 的周长为10,1046BD CD ∴+=-=,AD BD = ,6AD DC ∴+=,6AC ∴=,AB AC = ,6AB ∴=,AD DB = ,DE AB ⊥,132AE AB ∴==.故答案为:3.【题型5】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求值或证明【例5】(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如图,已知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D ,BAC ∠的平分线分别交BC ,CD 于E 、F .(1)试说明CEF △是等腰三角形.(2)若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试说明线段AC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12AC AB =【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90ACB ∠=︒,CD AB ⊥,可证出90B BAC ∠+∠=︒,90CAD ACD ∠+∠=︒,再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得到ACD B ∠=∠,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到CFE CEF ∠=∠,最后利用等角对等边即可得出答案;(2)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 BE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B B ∠=∠,由AE 是BAC ∠的平分线,得到CAE E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1)∵90ACB ∠=︒,∴90B BAC ∠+∠=︒,∵CD AB ⊥,∴90CAD ACD ∠+∠=︒,∴ACD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EAB B CEA CAE ACD CFE ∠+∠=∠∠+∠=∠,,∴CFE CEF ∠=∠,∴CF CE =,∴CEF △是等腰三角形;(2)∵点E 恰好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E BE =,∴EAB B ∠=∠,∵AE 是BAC ∠的平分线,∴CAE EAB ∠=∠,∴2CAB B ∠=∠,∵90ACB ∠=︒,∴90CAB B ∠+∠=︒,∴30B ∠=︒,∴12AC AB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综合,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性质,角平分线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末)如果,,a b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且满足()()()0a b b c c a ---=,那么该三角形的形状为()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不等边三角形D .无法确定【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根据()()()0a b b c c a ---=得到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从而可以判定该三角形的形状.解:∵()()()0a b b c c a ---=,∴0a b -=或0b c -=或0c a -=或0a b b c c a -=-=-=,解得a b =或a c =或b c =或a b c ==,∴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故选:D .【变式2】(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末)如图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交于点F .(1)BD CE 的值为;(2)BFC ∠的度数为︒.【答案】160【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 AC =,AD AE =,BAC DAE ∠=∠,再由DAE BAE BAC BAE ∠+∠=∠+∠,得出CAE BAD ∠=∠,利用SAS 可证得CAE BAD ≌△△,从而可得出结论;(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再根据AOC BOF ∠=∠,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解:(1)∵ABC V 和ADE V 是等边三角形,∴AB AC =,AD AE =,BAC DAE ∠=∠,∵DAE BAE BAC BAE ∠+∠=∠+∠,∴CAE BAD ∠=∠,∴()SAS CAE BAD △≌△,∴BD CE =,则1BD CE=,故答案为:1;(2)由()SAS CAE BAD △≌△,可得ABD ACE ∠=∠,∵AOC BOF ∠=∠,AOC ACE BAC BOF ABD BFC ∠+∠+∠=∠+∠+∠,∴60CFB BAC ∠=∠=︒,∴60BFC ∠=︒,故答案为:60.【题型6】利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求值或证明【例6】(2024八年级上·江苏·专题练习)在Rt ABC △中,90ACB ∠=︒,M 是边AB 的中点,CH AB ⊥于点H ,CD 平分ACB ∠.(1)求证:CD 平分MCH ∠;(2)过点M 作AB 的垂线交CD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CM EM =;(3)AEM △是什么三角形?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M CM BM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B ACM ∠=∠,由余角的性质得到CAB BCH ∠=∠,等量代换得到BCH ACM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D BCD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EM AB ⊥,CH AB ⊥,得到EM AB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到HCD MED ∠=∠,由于HCD MCD ∠=∠,于是得到MCD MED ∠=∠,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CM EM =,AM CM BM ==,于是得到EM AM BM ==,由EM AB ⊥,推出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证明:Rt ABC △中,90ACB ∠=︒,M 是AB 边的中点,AM CM BM ∴==,CAB ACM ∴∠=∠,90CAB ABC ∴∠=-∠,CH AB ⊥ ,90BCH ABC ∴∠=-∠,CAB BCH ∴∠=∠,BCH ACM ∴∠=∠,CD 平分ACB ∠,ACD BCD ∴∠=∠,ACD ACM BCD BCH ∴∠-∠=∠-∠,即MCD HCD ∠=∠,CD ∴平分MCH ∠;(2)证明:EM AB ⊥ ,CH AB ⊥,∴EM CH ∥,HCD MED ∴∠=∠,HCD MCD ∠=∠ ,MCD MED ∴∠=∠,CM EM ∴=;(3)解: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EM = ,AM CM BM ==,EM AM BM ∴==,EM AB ⊥ ,AE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拨】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3-24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如图,ABC V 中,9030ACB A ∠=︒∠=︒,,CD AB ⊥于点D ,若1BD =,则AD 的长度为()A .5B .4C .3D .2【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由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分别求得BC 和AB 的长,进而求得AD 的长.解:∵在ABC V 中,9030ACB A ∠=︒∠=︒,,∴=60B ∠︒,∵CD AB ⊥,∴30BCD ∠=︒,∴在Rt BCD △中,22BC BD ==,∴在Rt ABC △中,24AB BC ==,∴413AD AB BD =-=-=.故选:C .【变式2】(23-24七年级下·陕西西安·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90C ∠=︒,AD 是CAB △的平分线,DE 垂直平分AB ,若3CD =,则BD =.【答案】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30B CAD DAB∠=∠=∠=︒,在Rt ACD△中,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D,则可得出BD的长.解:DE垂直平分AB,DA DB∴=,B DAB∴∠=∠,AD平分CAB∠,CAD DAB∴∠=∠,90C∠=︒,390CAD∴∠=︒,30CAD∴∠=︒,26AD CD∴==,6BD AD∴==.故答案为:6.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1、直通中考【例1】(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如图,在ABCV中,D是AC的中点,CE AB⊥,BD与CE交于点O,且BE 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D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相交于点EB.3BDC ABD∠=∠C.当E为AB中点时,ABCV是等边三角形D.当E为AB中点时,34BOCAECSS=△△【答案】D【分析】连接DE ,根据CE AB ⊥,点D 是AC 的中点得12DE AD CD AC ===,则BE DE =,进而得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由此可对选项A进行判断;设ABD α∠=,根据BE DE =得EDB ABD α∠=∠=,的2AED EDB ABD α∠=∠+∠=,再根据DE AD =得2A AED α∠=∠=,则3BDC A ABD α∠=∠+∠=,由此可对选项B进行判断;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由此得AC BC =,然后根据12BE AB =,12CD AC =,BE CD =得AB AC =,由此可对选项C进行判断;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根据ABC V 是等边三角形得30OBC OAC ∠=∠=︒,则OA OB =,进而得2OB OF =,3AF OF =,由此得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由此可对选项D进行判断,综上所述即可得出答案.解:连接DE ,如图1所示:CE AB ⊥ ,点D 是AC 的中点,DE ∴为Rt AEC △斜边上的中线,12DE AD CD AC ∴===,BE CD = ,BE DE ∴=,∴点D 在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线段BD 的垂直平分线一定与AB 相交于点E ,故选项A 正确,不符合题意;设ABD α∠=,BE DE = ,EDB ABD α∴∠=∠=,2AED EDB ABD α∴∠=∠+∠=,DE AD = ,2A AED α∴∠=∠=,3BDC A ABD α∴∠=∠+∠=,即3BDC ABD ∠=∠,故选B 正确,不符合题意;当E 为AB 中点时,则12BE AB =,CE AB ⊥ ,CE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C BC ∴=,12BE AB = ,12CD AC =,BE CD =,AB AC ∴=,AC BC AB ∴==,ABC ∴ 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 正确,不符合题意;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F ,如图2所示:当E 为AB 中点时,点D 为AC 的中点,∴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得:点F 为BC 的中点,当E 为AB 中点时,ABC V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BAC ∴∠=∠=︒,AF BC ⊥,AF 平分OAC ∠,BD 平分ABC ∠,30OBC OAC ∴∠=∠=︒,OA OB ∴=,在Rt OBF △中,2OB OF =,2OA OB OF ∴==,3AF OA OF OF ∴=+=,12OBC S BC OF ∆∴=⋅,1322ABC S BC AF BC OF ∆=⋅=⋅,∴13OBC ABC S S ∆∆=,故选项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V 中,5030B C ︒∠∠=︒=,,A 是高,以点A 为圆心,A 长为半径画弧,交AC 于点E ,再分别以B 、E 为圆心,大于12BE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BAC ∠的内部交于点F ,作射线AF ,则DAF ∠=.【答案】10︒/10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作法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得出AF 平分BAC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因为5030B C ∠=︒∠=︒,,所以1805030100BAC ∠=︒-︒-︒=︒,根据题意得:AF 平分BAC ∠,所以1502BAF BAC ∠==︒,因为AD 为高,所以90BDA ∠=︒,所以180509040BAD ∠=︒-︒-︒=︒,所以504010DAF BAF BAD ∠=∠-∠=︒-︒=︒,故答案为:10︒.2、拓展延伸【例】(22-23八年级上·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在等腰ABC V 中,CA CB =,30B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 (90M ∠=︒、30MPN ∠=︒)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 在线段AB 上滑动,三角尺的直角边PM 始终经过点C ,并且与CB 的夹角PCB α∠=,斜边PN 交AC 于点D .(1)当P 运动到AB 中点时,α=__________度;(2)当45α=︒时,请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ABC V 除外)__________.(3)在点P 的滑动过程中,当PCD △的形状是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请在指定位置画出此时形成的图形,并指出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PMN 除外).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60;(2)ACP △和PCD △;(3)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分析】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P AB ⊥,求得90BP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120BCA ∠=︒,求得1204575ACP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CP △是等腰三角形,求得PDC PCD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PCD △是等腰三角形(3)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30PCD CPD ∠=∠=︒,即12030α-=°°,推出PBC △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60CPB ∠=︒,求得603090BPD ∠=︒+︒=︒,于是得到APD △是直角三角形.解:(1)AC BC = ,点P 为AB 中点,CP AB ∴⊥,90BPC ∴∠=︒,30B ∠=︒ ,903060α∴=︒-︒=︒,故答案为:60;(2)CA CB = ,30B ∠=︒,30A B ∴∠=∠=︒,120BCA ∴∠=︒,45BCP α∠==︒ ,1204575ACP ∴∠=︒-︒=︒,75APC BCP B ∠=∠+∠=︒ ,ACP APC ∴∠=∠,ACP ∴△是等腰三角形,30CPD ∠=︒ ,45APD ∴∠=︒,75CDP A APD ∴∠=∠+∠=︒,PDC PCD ∴∠=∠,PCD ∴ 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ACP △和PCD △;(3)如图,120ACB ∠=︒ ,120PCD α∴∠=︒-,当PD CD =时,PCD △以PC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30PCD CPD ∴∠=∠=︒,即12030α-=°°,90α∴=︒;PBC ∴△是直角三角形,60CPB ∴∠=︒,6030BPD ∴∠=︒+︒,90APD ∴∠=︒,APD ∴ 是直角三角形,综上所述,此时图中的所有直角三角形是PBC △和APD △.。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 知识讲解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 知识讲解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提高)【学习目标】1.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经轴对称后点的坐标的变化.2.掌握左右、上下平移点的坐标规律.【要点梳理】要点一、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特征1.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P(a,b)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P(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b).2.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可表示为(a,a);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表示为(a,-a).3.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要点二、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1)在坐标系内,左右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右加左减;(2)在坐标系内,上下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上加下减;(3)在坐标系内,平移的点的坐标规律: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a ,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 要点诠释:(1)平移是图形的整体位置的移动,图形上各点都发生相同性质的变化,因此图形的平移问题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问题来解决.(2)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典型例题】类型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a +b ,2-a )与点B (a -5,b -2a )关于y 轴对称, (1)试确定点A 、B 的坐标;(2)如果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求△ABC 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y 轴对称时,横坐标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得出方程组求出a ,b 即可解答本题;(2)根据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的点是C ,得出C 点坐标,进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A (a +b ,2-a )与点B (a -5,b -2a )关于y 轴对称,∴2250a b aa b a -=-⎧⎨++-=⎩,解得:13a b =⎧⎨=⎩,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4,1),(-4,1);(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的点是C,∴C点坐标为:(-4,-1),∴△ABC的面积为:12×BC×AB=12×2×8=8.【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的确定方法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熟练记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是解题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小华看到了坐标系中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3,2),点A关于Y轴对称点为D(-3,4),若将A、B、C、D顺次连接,此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答案】解:∵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3,2),∴B(-3,-2),∵点A关于y轴对称点为D(-3,4),∴A(3,4),∴△ABD的面积为:12×AD×DB=12×6×6=18.2.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3)AB∥x轴;(4)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思路点拨】(1)关于y轴对称,y不变,x变为相反数.(2)关于x轴对称,x不变,y变为相反数.(3)AB∥x轴,即两点的纵坐标不变即可.(4)在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分别令点A,点B的横纵坐标之和为0,列出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出a,b.【答案与解析】解:(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有b=3,a=4;(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有a=-4,b=-3;(3)AB∥x轴,即b=3,a为≠-4的任意实数.(4)如图,根据题意,a+3=0;b-4=0;所以a=-3,b=4.【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点在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的掌握;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类型二、用坐标表示平移3.如图,△A′B′C′是由△ABC平移后得到的,已知△ABC中一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1)已知A(﹣1,2),B(﹣4,5),C(﹣3,0),请写出A′、B′、C′的坐标;(2)试说明△A′B′C′是如何由△ABC平移得到的;(3)请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思路点拨】(1)根据点P(x0,y0)经平移后对应点为P′(x0+5,y0﹣2)可得A、B、C三点的坐标变化规律,进而可得答案;(2)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可得△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3)把△A′B′C′放在一个矩形内,利用矩形的面积减去周围多余三角形的面积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A′为(4,0)、B′为(1,3)C′为(2,﹣2);(2)△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或先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5个单位);(3)△A′B′C′的面积为6.【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举一反三:【变式】(大庆校级模拟)如图所示,△COB是由△AOB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的图形,观察点A与点C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1)若点M的坐标为(x、y),则它的对应点N的坐标为.(2)若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求代数式…的值.【答案】解:(1)由图象知点M和点N关于x轴对称,∵点M的坐标为(x、y),∴点N的坐标为(x,﹣y);(2)∵点P(a,2)与点Q(﹣3,b)关于x轴对称,∴a=﹣3,b=﹣2,∴…=+++…+,=﹣+﹣+…+,=﹣,=.类型三、综合应用4. 如图是某台阶的一部分,如果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使A点的坐标为(0,0),B点的坐标为(1,1)(1)直接写出C,D,E,F的坐标;(2)如果台阶有10级,你能求得该台阶的长度和高度吗?【思路点拨】(1)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建立,然后写出各点的坐标即可;(2)利用平移的性质求出横向与纵向的长度,然后求解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点P(a﹣2,2a+8),在x轴上,∴2a+8=0,解得:a=﹣4,故a﹣2=﹣4﹣2=﹣6,则P(﹣6,0);(2))∵点P(a﹣2,2a+8),在y轴上,∴a﹣2=0,解得:a=2,故2a+8=2×2+8=12,则P(0,12);(3)∵点Q的坐标为(1,5),直线PQ∥y轴;,∴a﹣2=1,解得:a=3,故2a+8=14,则P(1,14);(4)∵点P到x轴、y轴的距离相等,∴a﹣2=2a+8或a﹣2+2a+8=0,解得:a1=﹣10,a2=﹣2,故当a=﹣10则:a﹣2=﹣12,2a+8=﹣12,则P(﹣12,﹣12);故当a=﹣2则:a﹣2=﹣4,2a+8=4,则P(﹣4,4).综上所述:P(﹣12,﹣12),(﹣4,4).【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点的横纵坐标相等或互为相反数以及在坐标轴上的点的性质.。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轴对称是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能够与某条轴线对称,即图形或物体的一部分关于轴线对称地出现在另一部分的相对位置。

轴对称的性质是常用的,它在初中数学的课本中会有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以下是对初二数学期末考试轴对称知识点的总结:一、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1.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物体或者函数,相对于某条轴线可以对称地出现,那么就称这个图形、物体或者函数是轴对称的。

2. 轴线:轴线是指对称图形相对出现的那根线。

3. 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图形具有以下性质:- 轴线上的点不动。

- 对称轴的两侧对称,即轴线上的一点与该图形对称轴另一侧的点,关于对称轴中点对称。

- 对称轴的两侧的点与对称轴上的一点对称关系。

二、判断轴对称的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形是否关于某条线对称,可以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

如果图形可以重叠折叠,使得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

2. 对称线法:使用直尺将图形的两个对称部分的最近相对线段连接起来,如果这条线段与直尺重合,那么这条线段就是图形的对称线。

3. 折叠法:将纸张上的图形剪下来,然后将图形沿着一个假想的轴线折叠起来,如果两个对称的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的。

三、轴对称的常见图形:1. 一阶图形:一个点、一条线段、一条射线、一个无面积的抽象图形等。

2. 二阶图形:矩形、正方形、菱形、圆、椭圆等。

3. 三阶图形:五角星、六边形等。

四、轴对称和平移、旋转的关系:1. 平移:平移是图形在平面上沿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移动的变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也不改变图形的轴对称性。

2. 旋转:旋转是图形围绕一个点或者直线进行旋转的变换,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但可能改变图形的轴对称性。

有些图形在旋转一定角度之后仍然保持轴对称,有些则不再保持轴对称。

五、轴对称的应用:1. 填充对称:将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镜像复制,用来填充平面空间。

轴对称知识点

轴对称知识点

轴对称知识点轴对称知识点汇总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

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轴对称知识点汇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3.轴对称的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1)定义: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注意: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这一特性可以推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角的平分线:(1)定义: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2)性质:①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②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意: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性质:(1)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或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轴对称例题与讲解

-轴对称例题与讲解

13.1 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1)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2)理解: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而言,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图形,它能被一条直线分割成两部分,沿这条直线折叠时,其中一部分能与这个图形的另一部分重合.(3)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而有些轴对称图形有几条甚至无数条对称轴.“圆的对称轴是圆的一条直径”为什么不对呢?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直径是线段,所以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并且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一定要注意哦!解技巧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根据定义,把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看直线两旁的部分是否能够重合.另外还可以观察是否有对称轴,能找到对称轴也说明是轴对称图形.【例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观察图形,①④的图形都能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图形两边能够重合,而②③的图形中找不出这样的直线,因此只有①④是轴对称图形.答案:D2.轴对称(1)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含义:轴对称图形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即全等.(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叫对称点,两个图形正是由无数个对称点组合而成的,也正是无数个对称点的重合构成了图形的重合.(4)与轴对称图形的异同:a.区别:轴对称图形指的是一个图形本身的特点,而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b.联系:都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析规律轴对称的特点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一样,都是图形位置的变换,共同的特点是变化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没有改变,不同点是变换的方式不同,所以性质也不尽相同,判断的方法关键看变换方式.【例2】如图所示,下列每组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是().解析:图A、B、C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左右两个图形不能重合,所以它们不构成轴对称.如图,D 沿右图所画直线折叠,左右两个图形能够重合,所以成轴对称.答案:D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概念: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这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谈重点 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与判定的理解和应用 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过线段的中点和垂直于这条线段.②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其中的一条对称轴.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种方法,运用过程中可以省去证明三角形全等,使得过程更简便.【例3】 已知线段AB ,直线CD 是AB 的垂线,垂足为O ,且OA =OB ,若点M 在直线CD 上,则MA =__________;若NA =NB ,则点N 在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的最基本的应用,根据CD ⊥AB ,又经过线段AB 的中点O ,所以CD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所以有MA =MB ,因为NA =NB ,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可知点N 在直线CD 上,即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答案:MB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上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画法(1)折叠法:将线段两端点对齐,沿线段折叠重合,折痕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尺规作图法:如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②作直线CD ;CD 即为所求作的直线.【例4】 如图,在某条公路的同旁有两座城市A 、B ,为了方便市民就医治疗,政府决定在公路边建一所医院,这所医院建在什么位置,能使两座城市到这个医院的路程一样长?分析:两座城市A 、B 到这个医院的路程一样长,说明这所医院要建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又要在公路边,所以应是AB 垂直平分线与公路的交点处.解:如图所示,(1)连接AB ,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C ,D 两点;(2)作直线CD ,交公路所在直线于P ,则点P 即为所建医院的位置.5.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只要是对应的部分就全等.(2)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对应线段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谈重点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特征 (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能够相互重合,所以它们一定是全等的,但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能够重合,所以它们的周长、面积也相等,正如全等的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也相等一样.【例5】如图,△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下列结论中:①△ABC ≌△A ′B ′C ′;②∠BAC ′=∠B ′AC ;③l 垂直平分CC ′;④直线BC 和B ′C ′的交点不一定在l 上.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①由轴对称性质可知,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图形重合,所以△ABC≌△A′B′C′;②由轴对称性质可知对应角∠BAC=∠B′A′C′,等号两边同时都加上∠CAC′,可得∠BAC′=∠B′AC;③点C与点C′为对称点.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点连线,所以也正确;④BC和B′C′为对应线段,由性质可知,所在直线的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由以上分析可知①②③都正确,只有④错误,所以选B.答案:B6.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画法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我们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同样,对于轴对称图形,只要找到任意一组对应点,作出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此图形的对称轴.(1)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或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这是画图形的对称轴的依据.(2)作已知图形的对称轴的步骤:找特殊对称点→作对称的两点的垂直平分线.【例6】如图,试作出下列图形中的一条对称轴.分析:作图的关键在于找到对称点,等边三角形ABC中B、C是一对对称点,所以作BC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得到△ABC的一条对称轴;同样在正五边形ABCDE中,B与E、C与D是对称点,所以作BE 或CD的对称点都能得到正五边形ABCDE的对称轴.解:如图.7.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应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在这个性质中,它的条件是“一条直线垂直平分一条线段”,结论是“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它是证明线段相等常用的一种方法.析规律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用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解决问题,一般需要连接直线上某一点与线段两端点的线段(常用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从而由性质可以直接得到相等的两条线段,因为它省去了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较为简便,它通常和三角形周长,等腰三角形知识相结合运用.8.线段垂直平分线判定的应用与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它的题设是“一个点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结论是“这个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这与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为数不多的证明点在线上的定理,很多时候用在作图中,用来确定到两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破疑点判定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必须证明该直线上有两个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因为只有两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例7】如图1,△ABC中,EF垂直平分AB,GH垂直平分AC,设EF与GH相交于O,则点O与边BC 的关系如何?请用一句话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图2 解析:如图2,连接OA 、OB 、OC ,因为EF 垂直平分AB ,所以OA =OB .因为GH 垂直平分AC ,所以OA =OC . 所以OB =OC ,即点O 到边BC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答案:点O 到边BC 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答案不唯一,也可以说成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例8】 (综合应用题)如图,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AE =AF ,请判断AD 是否是EF 的垂直平分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如果是,请给予证明.解: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证明: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BAD =∠CAD .在△AED 和△AFD 中,⎩⎪⎨⎪⎧ AE =AF ,∠BAD =∠CAD ,AD =AD ,所以△AED ≌△AFD .所以DE =DF ,所以D 在EF 的垂直平分线上.同样AE =AF ,A 也在EF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AD 是EF 的垂直平分线.9.生活中的镜面对称生活中的倒影,镜子中的影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轴对称,它们都具备轴对称的特点,如果沿某一条直线折叠一样能够重合.因而实物和图形大小形状也完全一样.只要注意观察,会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解技巧 镜面问题的解决方法①镜面对称问题可以看作是沿镜子的左右边沿轴对称,镜子的边沿所在的直线就是对称轴,判断标准是沿镜子左或右边沿折叠就会重合,如果是在透明纸上的图案,从反面看到的影像,就是原来的图案;②对于倒影问题,水面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沿这条直线折叠观察,就可得到原来图案.【例9-1】 小明从镜子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A .21:10B .10:21C .10:51D .12:01解析:镜面中的影像问题是以镜面的左边沿或右边沿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假定最左侧或右侧有一条直线为对称轴,沿此直线折叠都会得到10:51,或将此图案从反面观察,也可得到10:51.答案:C【例9-2】 一个汽车车牌在水中的倒影为,则该车的牌照号码是__________.解析:只需将倒影沿图案上沿或下沿某一条直线翻折,即可得到该车牌的号码为W5236499.同样在纸上也可以从反面,倒看也能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W5236499.答案:W5236499.10.折叠问题中的轴对称折叠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它主要分为两类:(1)一类是图形的折叠问题,一般是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沿某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折叠,求角的度数.这类问题,条件隐蔽,要仔细观察图形,善于运用隐含条件解决问题.(2)另一类是折纸问题,大多是将一个正方形纸片,经过几次轴对称折叠,挖取其中的一小部分,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观察得到的是哪种图案.解决方法一般是将所给图案按逆顺序复原,看是否能得到折叠后的图案,另一种方法是折叠、观察、想象,最好的办法是动手按题目要求折叠、裁剪、展开观察.析规律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折叠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折叠前后重合的部分全等,即折叠前和折叠后盖上的部分重合,所以对应角、对应线段相等.【例10-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沿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1、C1的位置.若∠EFB=65°,则∠AED1=__________度.解析:因为AD∥BC,所以∠DEF=∠EFB=65°.又因为折叠前后重合的部分全等,所以∠AED1=∠DEF=65°.所以∠DED1=130°.所以∠AED1=180°-∠DED1=50°.答案:50【例10-2】如下图所示,把一个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后沿虚线剪下,展开后所得的图形是().解析:解题关键是明确两条折痕都是对称轴,故本题可借助空间想象,将两次对折后的图形沿两条折痕展开,易知展开后的图形应是B.注意折叠方向和剪去的角度.答案:B。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知识讲解
八年级
轴对称
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 形 梯形 圆形
形状
是否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的数 量(条)

2

4
不是
-----

1

无数
轴对称
对称轴问题 (1)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 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2)对称轴通常画成虚线,是直线,不能画 成线段。
练一练
下面各题的判断是否正确。
(1)轴对称图形必有对称轴 。
()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 ( )
(3)关于某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必能互相重合。 ()
(4)两个完全互相重合的图形必是轴对称 。( )
思考 想一想:0-9十个数字中,哪些是
轴对称图形?(抢答)
01234
56789
思考 想一想:下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的定义
1.把_______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 它能够与_____图形____,那么就说这 两个图形______________或者说这两 个图形成轴对称。
2.同样,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______. 3.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
轴对称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称点
D
A A′ D′
B C
B′ C′
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 的对称点,线 段AA′,BB′,CC′与直线MN 有什么关系?
M
A
A′
追问1 你能说明其中
P
的道理吗?
B
B′
C
C′
N
轴对称
思考 想一想:找出三角形的对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知识讲解(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识别轴对称图形;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会画一些简单的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
3.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会画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能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点梳理】
要点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一个图形沿着某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该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要点诠释:
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图形被对称轴分成的两部分能够互相重合.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也可能有两条或多条,因图形而定.
2.轴对称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或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要点诠释:
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两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后边学习全等)
3.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主要是: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关系非常密切,若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则这个整体就是轴对称图形;反过来,若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原对称轴)对称.
4.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或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
如果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要点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定义: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性质:
性质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性质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要点诠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线段相等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时也给出了引辅助线的方法,那就是遇见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这样就出现相等线段,直接或间接地为构造全等三角形创造条件. (后边学习全等)
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外心.(外心以后学习)
要点三、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作法
1.作轴对称图形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若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其对称轴就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因此只要找到一对对应点,再作出连接它们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作法相同.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 要点诠释:
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典型例题】
类型一、作轴对称图形
1、如图,△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A B C 和△''''''A B C 关于直线
EF 对称.
(1)画出直线EF ;
(2)直线MN 与EF 相交于点O ,试探究∠''BOB 与直线MN 、EF 所夹锐角α之间的数量
关系.
【答案】(1)如图;(2)∠''BOB =2α;
【解析】
(1)如图所示;
(2)∵△ABC 和△'''A B C 关于直线MN 对称, △'''A B C 和△''''''A B C 关于直线EF 对称.
∴∠BOM =∠'B OM ,∠'B OE =∠''B OE ,
∵∠'B OM +∠'B OE =α
∴∠''BOB =2α
【总结升华】在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对称轴上.
举一反三:
【变式】在下图中,画出△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
【答案】△'''A B C 为所求.
类型二、轴对称变换的应用(将军饮马问题)
2、如图所示,如果将军从马棚M出发,先赶到河OA上的某一位置P,再马上赶到河
OB上的某一位置Q,然后立即返回校场N.请为将军重新设计一条路线(即选择点P 和Q),使得总路程MP+PQ+QN最短.
【思路点拨】通过轴对称变换,将MP转化为M'P,QN转化为Q N',要使总路程MP+PQ+QN最短,就是指M'P+PQ+Q N'最短,而这三条线段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最短.
【答案与解析】见下图
作点M关于OA的对称点M',
作点N关于OB的对称点N',
连接M N''交OA于P、交OB于Q,
则M→P→Q→N为最短路线.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是通过作对称点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利用了对称线段相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推得所作的图形符合条件,这是道综合性的应用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将军希望从马棚M出发,先赶到河OA上的某一位置P,再马上赶到河OB上的某一位置Q.请为将军设计一条路线(即选择点P和Q),使得总路程MP+PQ
最短.
【答案】作点M 关于OA 的对称点M ',过M '作OB 的垂线交OA 于P 、交OB 于Q ,
则M →P →Q 为最短路线.如图:
3、将军要检阅一队士兵,要求(如图所示):队伍长为a ,沿河OB 排开(从点P 到点Q);
将军从马棚M 出发到达队头P ,从P 至Q 检阅队伍后再赶到校场N .请问:在什么位置列队(即选择点P 和Q),可以使得将军走的总路程MP +PQ +QN 最短?
【答案与解析】见下图
作法:作N 关于OB 的对称点N ',再作N N '''∥BO 且N N '''=a (N ''在N '的左侧); 连接MN ''交OB 于点P ,再在OB 上取点Q 使得PQ =a (Q 在P 的右侧),
此时,MP +PQ +QN 最小.
【总结升华】MP +PQ +QN 最小,其中PQ 是定值a ,问题转化为MP +QN 最小.因为将军要沿河走一段线段a ,如果能把这段a 提前走掉就可以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了,于是考虑从'N 沿平行的方向走a 至''N ,连接''MN 即可.
类型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4、若点M (2,a )和点N (a b +,3)关于y 轴对称,则a = ,b = .
【思路点拨】已知P 点坐标
,则它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为. 【答案】 3,-5 ;
【解析】点M 和点N 关于y 轴对称,则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20a b ++=, 3a =,解得b =-5.
【总结升华】要掌握点关于x 轴,y 轴,原点等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点A (2,3-)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点B (2m ,m n +),则m n -的
值为( ).
A . 5-
B . 1-
C . 1
D . 5
【答案】B ;
提示:2m =2,m +n =3, 解得n =2, m =1,选B.
【变式2】如图,ΔABC 中,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4,3),点B 的坐标为
(3,1),如果要使ΔABD 与ΔABC 全等,求点D 的坐标.
【答案】共3个满足条件的点:1D (4,-1),2D (-1,3),3D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