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地理-中国气候学案知识讲解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的知识点总结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横跨东经73度26分到134度22分,北纬18度03分到53度33分之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气候也多种多样。
中国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需要涉及地形、地势、地貌、气候类型等多方面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中国气候的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帮助。
一、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1. 地形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
地形对气候起到了重要影响。
中国地形明显分为四大部分:西南地区的高原和山地、西北地区的高山和基本平行的山脉、中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和盆地、东南地区的起伏较小的低山丘陵和平原。
这种地形布局使中国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包括高原气候、山地气候、盆地气候、平原气候等。
2. 地势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平均海拔约10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
地势高低的变化对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地面平均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少;东部沿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
因此,中国的气候分布也是随着地势的高低起伏而变化的。
二、中国气候类型中国气候类型非常丰富多样,主要包括——1.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中国南部,特点是温暖多雨,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多有干旱。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2.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等地,温暖湿润,降水量充沛,气温适宜。
3.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干燥凉爽。
4. 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温暖。
5. 中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北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多有季风,冬季寒冷干燥。
6.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温差大。
7. 寒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温差大。
8. 高原气候:分布于西藏、青海等地,气温低,气压小,阳光强烈,昼夜温差大。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

东__南___ 季风,也有来自
太 __印__度__洋的_西__南__ 季风。
平 洋
2021/10/10
33
西北内陆干旱的成因
低气压
低气压
印度洋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受不到夏季风影响
的主要原因是
太
平 __远__离___海___洋__、___受__山_。脉
洋
阻挡
2021/10/10
干旱地区
新疆、内蒙古高原 西部、青藏高原西 北,气候干旱,主要 为荒漠
2021/10/10
印 度 洋
400mm
半干20旱0m地m 区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 青藏高原大
部份气候较 干燥,主要 为草原
半湿润地区 800mm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
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太森
林 湿润地区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平
2021/10/10
4
小结:我国气温分布
(一)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 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高温
2021/10/10
5
(二)冬季南北温差大原因:
1、太阳辐射(南多北少) 2、冬季风(北方距离冬季
风源头近,影响大) 3、地形(东西走向的山
脉阻挡冬季风的南下)
2021/10/10
6
夏季(除青藏高原)全国普遍高温的原因
1、气候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 3、气象灾害多发
2021/10/10
37
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有利:
(1)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
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
界限偏北。
(2)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气候地理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气候地理地理导学案:中国的气候地理一、中国的气候概述中国位于东亚,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国家,自然地理条件多样。
其气候特征也因此呈现出多样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地理特点。
二、东部地区的气候中国东部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降水充沛。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1.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北方平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农业发展,赋予中国农业丰收的基石。
2.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等省份。
这一地区夏季湿热,冬季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这种气候条件对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三、西部地区的气候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高原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1. 高原季风气候高原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这一地区地势较高,气候特点是夏季凉爽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2. 高原气候高原气候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包括西藏、青海等地。
这些地区气温低,有严寒的冬季和短暂凉爽的夏季。
由于海拔高度较大,气候特点是干旱,降水不足。
3. 大陆性气候大陆性气候主要出现在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古等。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并且降水稀少。
由于地处内陆,受到大陆蓄热效应的影响,温差较大。
四、南部地区的气候中国南部地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潮湿,降水充沛。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1.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地区,如广东、广西等。
这一地区夏季湿热,冬季温暖。
降水丰富,热带季风气候为南方地区的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2. 亚热带湿润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上海等。
这一地区夏季湿热,冬季温暖。
雨量充沛,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五、北部地区的气候中国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暂凉爽,降水量较少。
区域地理-中国气候(ch4)

大气环流还影响气温和降水,例如冬季冷空气南下 时会3
洋流是指海洋中的大规模水流,对气候有重要影响。
中国东临太平洋,受太平洋暖流和寒流的影响。暖流 可以带来温暖湿润的气候,寒流则会导致气候变冷。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青稞、牦牛等高原特色作物。
03
中国气候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纬度高低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进而影响气温和降水。中国跨 纬度较广,因此气候类型多样 ,从热带到寒带的气候都有分 布。
纬度因素导致中国不同地区热 量条件差异显著,从而影响植 被分布和农业生产方式。
纬度因素还影响中国气候的季 节变化,例如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普遍高温。
降水分布改变
02
中国降水的地区和时间分布都在发生变化,一些地区出现持续
的干旱或洪涝灾害。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03
随着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加剧,中国境内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
洪涝、干旱、台风等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中国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导致中国一些地 区土地荒漠化问题加剧,尤其是西北 干旱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海南岛、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西双 版纳地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温差较小 。
农业发展
适合种植橡胶、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
高原山地气候
02
01
03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地 区。
区域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53张PPT)

平 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 洋 水,也有来自__印__度_洋的
__西__南__季风。
原因之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
低气压
低气压
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____远__离__海___洋__和__山__脉___阻__挡__。
太
平 洋
印度 洋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2、 降水的时间分布 ①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4_、__5_、__6_、__7_、__8_、_月9 ,武汉为 _4__、__5_、__6_、__7_、__8月,北京为__7_、__8月,哈尔滨为___7_、__8月。 ②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夏___秋__多__,__冬___春__少___, 明显的差异是____越__往__北__雨___季__越__短__,___降__水__集__中___程__度__越__高_。
青藏高原气温最低
③等温线较稀疏,南 北温差小;除青藏高 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④高温极值在吐鲁番 盆地。低温极值在青 藏高原
为什么夏季南北温差小?
①纬度: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正午太阳高度 大但白昼短,南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 ②夏季风(大气环流):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大,阴雨 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强。
一、中国的气温
1、根据数值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一、中国的气温
2、根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气温的主导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然植被
林
林
林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地理-大气与气候

小学地理教案:中国的自然地理-大气与气候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多样地理环境的国家,包含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其中,大气与气候是影响中国各个地区生态系统和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因素。
本教案旨在通过小学地理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大气与气候特点,并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
二、China'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中国的大气环流1. 大气循环概述大气循环是指整个地球上空气质量及能量在不同高度之间的传输现象。
中国位于东亚季风区,根据风向和强度分为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台风三种。
2. 东北季风东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及其以南地区。
夏天,随着热带海洋上升空气形成低压带,来自大陆内部的冷空气向海洋移动,形成盛行西南风;冬天,则由于欧亚大陆冷空气生成高压,伴随着包含干燥空气的偏北风。
3. 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夏季,热带天气中心的高温空气形成低压,引起了湿润的季风气流;而冬季则受到哈德利海洋上的偏北气流干扰导致较冷、干燥的天气。
4. 台风台风通常在夏末或秋初来袭。
它们是一种强大的热带气旋,对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影响。
台风具有强大的风力和严重降雨,可能导致洪水和破坏性风暴潮。
三、China's Climate Zones 中国的气候区域1. 气候因素中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纬度、海洋环流、地势以及山脉等。
2. 寒温带寒温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自西向东逐渐变冷。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凉爽。
3. 中温带中温带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间,包括华北平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冬季冷而干燥,夏季温暖湿润。
4. 亚热带亚热带位于中温带和热带之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下游地区。
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酷热潮湿。
5. 热带中国南部几乎整个广东、海南等地属于热带气候区域。
全年高温多雨。
四、中国的湖泊-岳麓山景区的天然湖泊1. 岳麓山景区的位置岳麓山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的名山。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

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世界上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和纬度跨度广大,中国的气候分布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气候影响因素、气候变化等方面对中国的气候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大陆,东临太平洋,南临东海和南海,依次与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朝鲜、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总长约2.98万千米。
中国地形复杂,东部为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中部为高原地区,西部为高山地区。
中国横跨东亚、南亚和中亚三个大洲板块,因此气候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二、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寒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广东、湖南、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省份,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中部的华北、黄淮、江淮等地区,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全年降水充沛,气温适中;中等偏北地区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北部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多雨;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降水稀少。
三、气候影响因素中国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纬度、地形、海洋、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
纬度是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南北跨度广大,纬度不同,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也不同。
地形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中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平,地形对气候有明显的阻挡和隔离作用。
海洋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海洋的温度、盐度和温压场对中国的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中国气候知识点一、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中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地形影响中国气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原和山脉中国的高原和山脉在全球气候中具有重要影响。
喜马拉雅山脉对于中国的气候十分重要。
它阻碍了来自西方的寒冷空气的流入,并促进了中国南部的雨水。
高原所在地区的气压较低,所以空气会向高压区流动,形成降雨。
2.沙漠和草原沙漠和草原对于降雨的影响十分显著。
中国的草原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北部,而沙漠则多分布在西北部。
草原和沙漠的地面不能保持水分,这使得地面温度高,使得空气相对更加干燥。
二、中国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由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影响,表现出以下几种类型:1.热带气候中国的南部地区主要是热带气候。
这里的气温非常高,雨季和旱季分别明显,春夏季节多为阴雨天气。
带有热带海洋气候的地区年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2.亚热带气候位于中国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区,夏季炎热而潮湿,冬季温暖而潮湿。
年平均温度在1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在800到1500毫米之间。
3.温带气候中国的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部地区,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温度在0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
4.寒带气候北方和西北方的地区都是寒带气候,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温度在-10摄氏度以及以下,年降水量在少于250毫米。
三、中国气候现象1.台风台风是中国南部气候的重要表现之一。
夏季时,海洋表面温度上升,而向南部的热带气候区移动的空气也会加速上升,形成烟团,最终形成台风。
2.雾和霾雾和霾对中国的城市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大部分中国城市都处于工业区,燃烧燃料时会释放出废气和雾霾。
3.干旱和洪水干旱和洪水也是中国气候的另一个表现。
中国有许多干旱区,而洪水发生的可能性也很高。
由于气候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应该对这些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以便为未来的调控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区域地理复习中国气候——气温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2.通过阅读我国一月份、七月份的等温线分布图,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并运用地理原理来阐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3.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一、气温分布特点: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夏季最低气温处:______ ,原因:最高气温处:______ ,原因:二、热量与耕作制度和农作物:根据(积温)的不同,我国可划分为五个和一个。
读地图册P47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并填写图表中空白。
序号温度带熟制农作物ABCDEFABCDAB C合作探究:1.阅读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1)漠河和海南岛温差约为_________,描述我国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描述一月00C 等温线的位置并说明在西南向南拐的原因?(3)描述图中A 、B 、C 、D 几个地区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析一月份我国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的原因?2.阅读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漠河和海南岛温_________,描述我国七月份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描述图中A、B、C几个区域的等温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课堂练习:1、影响我国气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A 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 洋流 D 地形2、以下城市中,1月平均温度最高的是()A 天津B 上海C 广州D 哈尔滨3、我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是不符合这一规律的地区是()A 青藏高原B 内蒙古高原C 黄土高原D 云贵高原4、传统民居特色与南北气温差异有关联,下列叙述未体现这种联系的是()A 北方房屋墙体较厚B 南方房屋高大宽敞注重通风透气C 南方屋顶坡度较大D 东北地区的房屋有多层窗户5、下列关于农作物耕作熟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珠江三角洲-----一年一熟B 东北平原-----一年两熟C江汉平原-----一年三熟 D海南岛-----一年三熟6、我国冬季和夏季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分别是()A 海南和黑龙江B 海南和新疆C黑龙江和海南 D新疆和海南7.每年五月下旬,河北省农民纷纷驾驶收割机南下到河南参加麦收,然后再北上。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 河南省降水量大于河北省 B河南省比河北省热得早,小麦成熟早C河南省小麦品种好于河北省 D河南省的人口比河北省少8.表中代码表示滇、川、陕三省省会和西藏自治区首府的名称,根据表中气候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地区代号-2.3 14.9 ①4.6 25.8 ②7.8 19.9 ③-1.3 26.7 ④C.③为成都 D.④为昆明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海陆位置B. 地形C. 纬度位置D. 大气环流10.图中所示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土壤盐碱化B. 土地沙化C. 水土流失D. 酸雨中国气候——降水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降水图,概括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学预习:一、降水分布特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
2.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
导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是。
导致降水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原因是。
3.雨带的推移规律:(1)夏季风正常年份:5月中旬:___________。
6月中旬:___________,进入“梅雨”季节,华北地区_________严重。
7月中旬、8月:____________,长江流域出现__________天气。
9月: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异常年份: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____________,导致____________。
4.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________-________-贺兰山-巴颜喀拉山-_________一线,此线以东受________影响大,为,此线以西受________影响小,为。
二、降水量与植被、耕地类型根据是和的对比关系,我国可划分为四个干湿地区:A ,B ,C ,D 。
读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并填写图表空格。
图1-4-7干湿地区年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植被农业生产ABCD合作探究:1.读中国年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向东经过岭和河一线分布,与一月份等温线基本吻合。
(2)、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多在______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地区则在______毫米以下,从而看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是____多____少,由___ _沿海向___ __内陆逐渐减少。
(3)我国年降水量最多地区在,原因。
最少地区在,原因。
(4)描述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巩固练习:1.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的天然植被是()A森林 B 森林、草原 C草原 D荒漠、草原3.下列盆地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是()A 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4.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是()①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一月份0℃等温线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⑤l600mm等降水量线⑥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A.①②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⑥5.东部季风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6.下列地形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准噶尔盆地 D.华北平原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在地理知识中应该指的是A.夏季风 B.冬季风 C.台风 D.春天里的风右图为我国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的降水分布大体是A.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由东南、西北向中间递减C.由西南向东北递减D.由东向西递减9.图中A处降水的数值范围和主要原因是A.0mm-200mm之间,盆地影响B.200mm-400mm之间,西风影响C.400mm-600mm之间,山地影响D.200mm-400mm之间,山地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读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回答10~11题。
10.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C.“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11.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右图为我国某山脉南北两侧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2—13题。
12.对于该山脉降水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多于北坡B.北坡多于南坡C.最大降水量出现北坡海拔3500米处D.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13.形成该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源地是A 北冰洋 B大西洋C太平洋 D印度洋中国的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2、概括我国气候复主要特征,评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3、掌握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影响和防御措施。
自主学习:1.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特点、成因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成因热带季风气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①,原因②原因评价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影响:(1)气候多样,(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夏季全国普遍高温,(4)季风区降水季节过分集中,降水变率大,反馈练习:1.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降雨天气主要出现在()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部沿海3.我国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很多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这主要是因为()A.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B.多寒潮、台风等特殊天气C.西北地区为大陆性气候 D.我国气候复杂多样4.我国江南“鱼米之乡”未形成荒漠,主要受惠于()A.地形复杂多样 B.领土东西跨度大C.地势西高东低 D.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5.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的是()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6.造成狂风和特大暴雨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B.台风C.地震D.冰雹7.冬季风带来的天气灾害中,可能有()①寒潮②洪涝和干旱③台风④沙尘暴A .①②B .①③C .②③ D.①④课后练习:20世纪50年代我国以“X”为界,把其北方划为强制集中供暖区(如下图所示),完成1—3题。
1.这条“X”界线,最可能是A.秦岭一淮河 B.天山C.黄河 D.南岭2.“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A.气温 B.气压C.湿度 D.阳光3.南方尤其是湖南和江西冬季尤其的冷,其原因可能是A.地形 B.湖泊 C.植被 D.纬度(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据标之一。
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
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C.距海远近 D.大气环流5.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A.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减少农药使用量C.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D.改变耕作制度(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二调)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等降水量线图(单位:毫米),图中a、b、c、d四城市在某年降水量分别是1083毫米、986毫米、679毫米、642毫米。
降水的绝对变率又称降水距平,是指某地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
降水的相对变率是指降水绝对变率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降水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往往反映该地区旱涝频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