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在水中的沉浮实验记录表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同一种材料制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同一种材料制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名称
同一种材料制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同一种材料制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
水把
实验步骤
1、先展示实验用的已盛水的水槽,并出示实验用的橡皮、胡萝卜;
2、同学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橡皮在水中的沉浮,再推测把橡皮切成两块、四块、八块的沉浮;3、把橡皮放入水槽中,橡皮沉入水底,再实验把橡皮切成1/2、1/4、1/8时是否沉入水底,并记录实验结果;4、同学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胡萝卜在水中的沉浮,再推测把胡萝卜切成两块、四块、八块的沉浮;5、把胡萝卜放入水槽中,橡皮沉入水底,再实验把胡萝卜切成1/2、1/4、1/8时是否沉入水底,并记录实验结果。6、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
同一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制成物体的材料有关,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无关。

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小实验(一)

博物馆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小实验(一)

3.沉浮小实验(一)活动目标科学概念: 1、物体的沉浮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有关。

2、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我们就能得到物体的另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叫做密度。

3、密度比水大的,在水中会沉;密度比水小的,在水中会浮。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密度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活动准备水槽、砖块、木块、胡萝卜、泡沫塑料块、石头、橡皮、玻璃瓶子、回形针、蜡烛、实验记录纸等活动时间1小时活动过程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那么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浮的?活动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把小砖块和木头分别放在水槽中,观察转块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沉的可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浮的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提醒物品放入的标准:放在水的中间后再松开;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为浮,避免出现沉浮概念)2、把胡萝卜、泡沫塑料块、石头、橡皮、玻璃瓶子、回形针、蜡烛等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在水中是沉的还是浮的?先预测再实验,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和结果在记录单上。

3、猜测物体的沉浮会与什么因素有关。

(质量、体积等)其实啊,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直接影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密度。

活动二:密度与沉浮的关系(1)密度的概念质量和体积是物质的两个属性,如果我们用一个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我们就得到物体的另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叫做密度。

密度是单位体积某种物体的质量,其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于体积的比值。

例:2毫升的水的质量为2克,那么2克除以2毫升就等于1克/毫升。

这就是说,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1立方厘米的冰的质量为0.9克,那么0.9克除以1立方厘米就等于0.9克/立方厘米。

思考: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常见物体的密度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物体的密度与浸入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7种物体的密度,请对照刚才做的实验,想一想,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些物体是浮的?是密度决定了物体的沉浮!原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当该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这个物体在水中就会沉,比如:石头、回形针、橡皮等;当该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这个物体在水中就会浮,比如:蜡烛、泡沫塑料块等。

萝卜在水中的沉浮

萝卜在水中的沉浮

《萝卜在水中的沉浮》微课实录奉化市西坞街道中心小学汪璐珊一、背景说明传统的教学关注传授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结构性,过于注重教师单一的讲授为主的模式。

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提问空间。

课堂就是教师的主宰。

近年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们敢想,进而敢说,甚至敢于实践。

探究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探究情境逐渐深入,课堂越来越难驾驭,课堂时间也及其有限。

那么课堂上必须搁置一些问题。

搁置问题不是对问题持消极态度,而是在条件未成熟时提出的一种对待问题的方式。

那么微课的出现可以帮助我们科学教师,在遇到类似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一个小的视频,展现给同学们一个实验过程,一个实验现象,一个实验验证。

因此,本微课就是针对萝卜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个疑问展开的?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萝卜、同个萝卜不同位置沉浮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视频中感受到萝卜的沉浮的同时,探寻沉浮原因。

促进学生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策划设计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分析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前概念”想法,我采用将萝卜不同种类和不同位置的划分。

同时,我采取以视频拍取三个小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随着活动展开,思路逐渐清晰,以实例解决各个疑难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1、内容分析《萝卜在水中的沉浮》的内容提取于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中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实验探究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问题。

但是,针对相同萝卜为什么会出现沉浮感到很诧异。

因此,本微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萝卜沉浮原因和萝卜本身的组织结构有关,萝卜有气孔。

其实这与“密度”概念相近,但是鉴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所以,笔者没有直接提出来。

2、适用对象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家长学习/3、类型选择选择的表现形式:演示式采用的技术手段:录屏式/录音式/软件生成式4、组织构思(1)思维导图假设2 假设 1情况1 情况2(2)微课环节流程图 萝卜在水中沉浮不同萝卜的种类不同 萝卜的位置不同 膨大部位和尾部外部表皮和内部 切开萝卜进行验证 萝卜结构中发现有气孔,气孔较多的地方容易浮,而气孔较少的地方容易沉。

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

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姓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实验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师及职称开课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上学期填报时间2012 年 6 月18 日一、试验设计方案实验序号三实验名称胡萝卜细胞的悬浮培养实验时间2012-4-10至2012-6-15实验室1.实验目的①了解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掌握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和技术。

②通过实验练习和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实验原理利用固体琼脂培养基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植物遗传实验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在培养过程中,植物的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植物组织产生的代谢物质呈现一个梯度分布,而且琼脂本身也有一些不明的物质成分可能对培养物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代谢的改变而利用液体培养基则可以克服这一缺点,当植物的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我们可以通过薄层震荡培养或向培养基中通气用以改善培养基中氧气的供应。

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是指将植物细胞或较小的细胞团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

这些小的细胞聚合体通常来自植物的愈伤组织。

一般的操作过程是把未分化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旋转震荡,一般可用100~12Or/min 的速度进行。

由于液体培养基的旋转和震荡,使得愈伤组织上分裂的细胞不断游离下来。

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物是混杂的,既有游离的单个细胞,也有较大的细胞团块,还有接种物的死细胞残渣。

在液体悬浮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进行细胞继代培养,因为当培养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将进入分裂的静止期。

对于多数悬浮培养物来说,细胞在培养到第18~25d 时达到最大的密度,此时应进行第一次继代培养。

在继代培养时,应将较大的细胞团块和接种物残渣除去。

若从植物器官或组织开始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就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单细胞分离和悬浮培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记录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什么因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记录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什么因素

记录表:物体在水中沉浮与什么因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小组实验一:物体在水中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记录表实验二: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小球的沉浮(从重到轻排列)实验三: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的沉浮(从小到大排列)【素材积累】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素材积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沉浮记录表

沉浮记录表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实验一: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石块
泡沫块
回形针
蜡烛带盖空瓶
胡萝卜
橡皮
预测理由
结果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实验二: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减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物体
大小预测理由结果
橡皮
一半
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更小胡萝卜
一半
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更小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实验三:观察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和体积增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物体大小预测理由结果
回形针两枚三枚更多
木块两块三块更多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观察更多的在水中的沉浮第()小组
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实验二: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变小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第()小组
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小,沉浮的状况。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记录单
实验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和体积变大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第()小组
结论: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变大,沉浮的状况。

少年宫科学实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活动记录

少年宫科学实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活动记录

少年宫科学实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的活动记录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活动准备: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重点难点: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活动过程:一、引入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

(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三、幼儿自主探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五、总结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动建议: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

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

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

自我反思: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结果
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名称
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器材
水槽
实验步骤
1、先展示实验用的已盛水的水槽,并出示实验用的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萝卜、橡皮;2、同学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测以上物体在水中那些会沉,那些浮;3、分别把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萝卜、橡皮放入水槽中,并记录在水中的沉浮;4、把实验结果与前面的推测比较,得出实验结果:结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体积大小、物体的重量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