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绝——曹操

合集下载

一代奸雄——曹操介绍

一代奸雄——曹操介绍
滚滚长江东逝水 歌手:杨洪基
◆ 曹操简介 ◆ 三国疆域图 ◆ 曹操歇后语、成语 ◆ 曹操之功 ◆ 曹操之过 ◆ 奸雄之谜 ◆ 曹操文学作品欣赏 ◆ 曹操家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 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 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中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汉族,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本为 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 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 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在北方广泛 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 作用。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 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 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谢谢看完~~~
曹 操 文 学 作 品 欣 赏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歇后语、成语
• • • • • • • • • •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望梅止渴 老骥伏枥 挟天子而令诸侯 说曹操,曹操就到
曹操之功
•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 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 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 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 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 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 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 《魏武帝集》。 •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 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 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 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 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 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话曹操作文800字

话曹操作文800字

话曹操作文800字话曹操作文800字(精选35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话曹操作文8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话曹操作文800字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东汉末年之乱世,观天下之局势,凭勇谋而独霸一方者,史评“治国之良臣,乱世之奸雄”,此乃曹操也。

以吾之愚见,三国里真正的英雄,非曹操莫属。

先说孙权,虽会用人,但全凭祖上基业,称不得英雄;再说刘备,虽性情稳重而仁厚,但功劳多在属下,也称不得英雄;再说袁绍,虽之前势力强大,但刚愎自用,好谋无断,也称不得英雄。

由此看来,天下之英雄,曹操当之无愧。

再说曹操,《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奸诈、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便出自他之口。

但我认为这种性格,符合那个时代群雄争霸的特点,而曹操恰恰也有这样的野心,想要一统天下。

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凸显了曹操的雄心壮志。

毛泽东评论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他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而我认为他在“望梅止渴”中所表现的机智,更是一般人所不及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是曹军在路过宛城时,曹操规定,将士一律不得踩踏民田,而自己的马却因受惊而踩踏了民田,他让法官为自己定罪,因书上说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但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于是便割断了自己的一缕头发。

可见曹操的治军严明、以身作则。

在我眼中,曹操也是一个会重用人才、任人唯贤的人。

官渡之战中,他让袁绍的得力谋士—许攸为他所用,从而大败袁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不愧为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他爱惜人才,不惜把捕获的吕布的赤兔马赠给关羽,对关羽恩重如山,所以才致使败走华容道时关羽念及旧情放了曹操一马。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奸雄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奸雄

曹操三国演义中的奸雄曹操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为聪明、狡诈、机智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奸雄。

曹操作为故事中的主要反派之一,经常被人们所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从曹操的背景、才能、军事智谋和政治手腕等方面,深入探讨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奸雄形象。

首先,曹操出生于徐州富贵家庭,早年成长在当时的乱世之中。

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军事天赋。

曹操聪明机智,善于应变,并且有极强的领导能力。

他深知权力的重要性,始终致力于成为统一三国的君主。

曹操的野心和智慧使他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时代的重要人物。

其次,曹操的军事才能是他成为奸雄的关键。

他善于用兵,勇猛果敢。

在《三国演义》的战斗中,曹操总能化被动为主动,灵活运用兵器和兵法,取得了多次重大胜利。

他善于分析敌情、规划战略,并能准确判断敌我双方的实力,从而采取相应的战术。

曹操的军事天赋使他能够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曹操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手腕。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各种手段,包括结交人才、安抚民众、平定内乱,以及利用权谋等。

曹操懂得利用他人的野心和欲望,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善于运用威胁、利诱和许诺等手段来控制他人,从而巩固自己的权力。

曹操的政治手腕使他能够稳定统一北方,成为当时乱世中的一抹亮色。

然而,正因为曹操的奸诈和权谋,他在人们心中也饱受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奸雄,因为他使用残酷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无论是吕布、袁绍还是刘备等人,都成为了他权力的牺牲品。

然而,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聪明而果断的领导者,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名声,以确保统一三国的目标。

无论如何,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都是复杂多面的。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手腕的奸雄形象。

他的聪明、机智和野心使他能够在乱世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当时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人物。

尽管他的手段和策略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曹操的形象将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成为历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六年级《三国演义》阅读测试题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等。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6、《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宝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7、“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8、“三国”指哪三国,各国的领袖分别魏、蜀吴;曹操;刘备、孙权。

9、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10、《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1、《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12、《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13、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奸雄。

你对刘备的评价是随机应变是英雄。

15、“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试述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三绝

试述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三绝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画卷的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人物,被誉为
“三绝”,分别是曹操、关羽和诸葛亮。

曹操是“奸绝”,他的奸诈过人,体现在他善于运用权谋、心计和策略,以达到自己
的目的。

在小说中,曹操常常运用各种手段来欺骗对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奸诈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关羽是“义绝”,他的义气过人,主要体现在他对刘备和蜀汉的忠诚上。

关羽与刘备
情同手足,他为了维护刘备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与自己的利益相违背。

他的义气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诸葛亮是“智绝”,他的智慧过人,主要体现在他的谋略和智慧上。

在小说中,诸葛
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展现了他的超凡智慧和谋略。

他的智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中。

总之,《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三绝”形象栩栩如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哪三绝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哪三绝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是: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一、智绝:诸葛亮。

1、聪明绝顶,料事如神,熟知天下大势;有超人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

隆中对、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2、过人的口才与匡扶汉室的决心舌战群儒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忠君爱国的优秀品质白帝城托孤
二、义绝:关羽(青龙偃月刀)。

1、英雄虎胆且有过人机智单刀赴会、淹七军
2、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3、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

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义释曹操
5、有过人的勇气和毅力刮骨疗毒
6、顾全大局挥泪斩马谡
7、刚愎自用,自负大意失荆州
三、奸绝:曹操。

1、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视天下群雄如草芥。

2、爱才且智力过人当年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当袁绍的谋士许攸发现自己的主公没有远见的时候决心投靠曹操许攸投靠曹操的时候曹操正准备休息听说许攸来了连鞋子、衣服都没穿好就去迎接他当时许攸感动到流泪以后为曹操出谋略提出偷袭袁绍的粮库“乌巢”结果曹操大胜这场战役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从这可以看出曹操的人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对敌方来投靠自己的人推心置腹慧眼识英雄曹操的诗歌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无疑是他对自己雄心壮志的表现扫平四海,称霸天下的英雄之志;心系天下,虎视群雄的英雄气魄。

曹操、曹丕和曹植简介

曹操、曹丕和曹植简介


曹植
• 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 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 他在两晋南北 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 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 曹丕合称为“三曹”。
• 燕歌行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qióng]守空
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
• 尔独何辜限河梁?
赤脚迎许攸--打胜官渡之战击败袁 绍,显示出其对人才的渴求和不拘泥于 小节!
问:
• 曹操杀许攸,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许攸之死
• 一个道理:做人不能居功自傲,也不能老 是仗着自己和领导关系好!
• 领导为显示出其公正的一面,往往会把这 些总是自认为有关系的人当牺牲品。
华容道
• 说明:做人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问:为何曹操里面只有八件陪葬品,但是这些 陪葬品就没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只是对研究当 时历史有意义
曹操,推行薄葬的原因
• 汉代有厚葬之风,所以汉代皇帝的墓基本被盗光。 • 如董卓盗汉武帝墓,曹操盗汉武帝弟弟梁王墓,
绿林军盗刘邦墓等
• 大家都看到了被盗墓的风险,尤其是曹操,他推 行薄葬。
• ---------由此说明,真正的聪明人,是不会在别人 面前显露出自己的财富和真正实力。

三国演义考试题及答案

三国演义考试题及答案

30、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3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孙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答:孙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

他与朱治、吕范等人商议,用父亲孙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借雄兵数千。

孙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孙策推荐了江东“二张”即张昭和张纮。

这些人帮助孙策打败刘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

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葛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之奸绝——曹操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

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三国演义》中从一出场,曹操的‚奸‛便被坐实了,为什么说曹操奸诈绝伦呢?是什么令‚奸雄‛之名深入人心?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在当时尊刘抑曹的思想深入人心,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欢曹操。

苏东坡就讲到,在北宋的时候,民间有很多讲史的,就是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

人们在这个大环境下,所受到的尊崇‚正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对曹操篡汉深恶痛绝。

曹操的政治手段是将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

这是众所周知的,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

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

这回又是荀彧献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

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

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

‛后来曹操果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

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其二,便是曹操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与品行,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曹操的经典名言,也是曹操的处世之道,吕伯奢是曹操祖父曹嵩之结义兄弟,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

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后出
逃,一路被董卓追杀。

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

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

见故人之子来到,吕伯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让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

而曹操在屋子里听到磨刀的‚嚯嚯‛生,以为吕家起了歹心,于是就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后来看见被缚住的猪才知道错杀好人,于是与陈宫仓皇出逃,在路上遇到外出打酒的吕伯奢,便将错就错的杀死了吕伯奢,陈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奸绝‛的真面目。

而表现曹操多疑的还有一个事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

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

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

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

其次,曹操此人阴险狡诈,《三国志演义》第30回写许攸本是袁绍的谋士,但袁绍不采纳他的建议,他看出袁绍无谋且无能,遂在捉住曹操派出催运粮草的信使以后悄然投奔曹营。

许攸先试探着问曹操粮草还能坚持多久,操曰:‚可支一年。

‛悠笑曰:‚恐未必‛操曰:‚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许攸这时才把捉获催粮使的事说出来,于是就有了曹操乌巢劫粮的故事。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行兵征战时的阴险狡诈,曹操说谎都仿佛成了一种习惯,连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都不知道主子那句是真,那句是加假。

也许不是猜不到,
而是不敢猜到,曹操此人虽然求贤若渴,但也十分忌惮那些聪明人,比如杨彪之子杨修,学识渊博,才华超众,时任丞相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

‛但却因事事猜到曹操心思被曹操所忌惮,后有恃才傲物,参与世子夺嫡之争,为曹操所恶,在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

欲进兵,怕马超拒守。

欲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逢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鸡肋,沉思不语。

这时有人入账,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将士们问何以得知魏王要回师,杨修说:‚从今夜口令,便知魏王退兵之心已决。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

魏王班师就在这几日,故早准备行装,以免临行慌乱。

‛曹操早恨杨修才高于已,今见修又猜透了自己的心事,于是勃然大怒,下令诛杀杨修。

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知人善任、不记前嫌、极富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

他的‚奸雄‛本质,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的他之所以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