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杨修同见曹娥碑背后字谜
杨修猜字迷的故事

杨修猜字迷的故事曹魏时代曹娥碑阴隐语开灯谜先河曹操杨修同猜中曹魏时代曹娥碑阴隐语开灯谜先河曹操杨修同猜中谜语的前世奴隶社会里用来暗示的语言百姓用“时日渴丧?予以汝偕亡”隐喻夏代帝王夏桀暴虐南京市职工灯谜协会隶属于南京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管理,该协会秘书长蔡鸣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最初古人在彼此交流时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把话不方便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便生出了一种暗示性语言。
“这便是‘语'的前身隐语最早的形成过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奴隶社会,先民们就已经开始用隐晦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了。
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
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
”那时的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就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时日丧予以汝偕亡。
”意思是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这首谣,在《书经》“汤誓篇”中就有记载,它也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而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则出现在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猎杀野兽的情形。
据该谜友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迷语的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瘦曹魏时代曹娥碑阴隐语开灯谜先河曹操杨修同猜中曹魏时代曹娥碑阴隐语开灯谜先河曹操杨修同猜中谜语的前世奴隶社会里用来暗示的语言百姓用“时日渴丧?予以汝偕亡”隐喻夏代帝王夏桀暴虐南京市职工灯谜协会隶属于南京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管理,该协会秘书长蔡鸣告诉江南时报记者,最初古人在彼此交流时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把话不方便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便生出了一种暗示性语言。
“这便是‘语'的前身隐语最早的形成过程。
”据史料记载,早在奴隶社会,先民们就已经开始用隐晦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了。
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
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
”那时的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就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时日丧予以汝偕亡。
”意思是说:“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这首谣,在《书经》“汤誓篇”中就有记载,它也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王羲之书三绝碑《孝女曹娥碑》

王羲之书三绝碑《孝女曹娥碑》
碑之既立,加以碑文妙绝,自引得凭吊者如云似潮。
其时著名的学者蔡邕,便是其中一人。
他“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然而,这八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观者不得而知,蔡邕辞世之后,这就成了谜。
曹操杨修探望蔡雯姬,见家中孝女曹娥图。
蔡雯姬简述这套故事。
此文邯郸淳十三岁撰写,蔡邕闻得赶到天色以黑用手摸着读完。
题文赞美: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听完曹操不得其解,曹操看了看杨修,杨修微微点头。
曹操一路思索,离开三里地后曹操问杨修:那八个字我想出来了,指的是四个字。
你可知否?杨修开口便答:这八个字是个谜语:绝妙好辞。
曹操开口大笑。
杨修啊杨修你的学问比我高出三里地啊哈哈哈哈!后世称三绝碑。
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二)6《画》相关阅读 谜语追溯 新人教版

谜语追溯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长,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如流行于商代的一首牧歌“女承筐,无实。
士(圭刂)羊,无血。
"它运用了民间谜语的诡词法,牧场上的一对男女青年,女的拿筐,男的一刀一刀剪着羊毛.无实和无血恰到好处,整首牧歌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既饱含情景交融,热情隽永和诗意,又不失矛盾诡辩,妙趣横生的谜味。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
“廋辞”两字最早见于左丘明《国语·晋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这里讲的是发生于公元前542年的事,虽然没有记录下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但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廋辞已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形式而登上大雅之堂,在统治集团高级官员中运用了。
隐比廋辞较晚出现,如同廋辞一样,也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
有些统治者喜隐而不好逆耳之言,臣民若要讽谏朝政,就必须投其所好,利用隐语转弯抹角地劝谏。
在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往往用隐语掩人耳目,暗中通情.韩非子《韩非子·喻老》和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分别记载了楚庄王和申无畏以及还无社和申叔展用谜语作答的故事。
如同历史的其它阶段一样,先秦的文学也有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而这其中的一些赋和诗,则是极其精妙的隐语。
如荀子的《蚕赋》便是这样,它完全采用隐语的手法,把蚕的形状体态、性能功用和生活习性等几种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通篇到底才道出个“蚕”字.荀子《蚕赋》对后世的咏物诗和民间谜语影响很大,历代不少谜家认为它是我国物谜的开端,谓“荀卿《蚕赋》已兆其体”。
延伸读本_世说新语-咏絮之才

1.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世说新语绝妙好辞)
2.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论语公冶长)
ㄘㄨㄥ
充裕、不紧迫
时间很“从”容
宿
ㄙㄨˋ
住宿、过夜
餐风露“宿”旧的、积久的“宿Fra bibliotek疾ㄒㄧㄡˇ
一夜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世说新语任诞)
作者剪影
刘义庆,1.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生于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四四四年),年四十二。
刘义庆为宋武帝2.刘裕之弟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过继给叔父临川烈武王刘道规,后袭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自幼即为刘裕所看重,曾经跟随军队北伐。历任丹阳(今江苏丹阳)尹、荆州(今湖北荆州)刺史、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等职务,卒谥康王。
自学 世说新语选刘义庆
(一)咏絮之才
(二)支公好鹤
(三)绝妙好辤
(四)坦腹东床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品,刻画人物的性格、神情、口吻、举止等,反映其生活态度,展现魏晋士人独特的生命情调。
文章导读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全书分三卷,起自德行,终于仇隙,按类编排共计1.三十六门。内容记载东汉末到东晋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及轶闻琐事,反映当时士人的言谈举止。记录其生活样貌逸趣横生,叙写清俊简丽,对话生动传神、脍炙人口的典故,往往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取材的来源,相当具有文学价值,2.后世刘孝标注解世说新语,最为著称。
(四)
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映衬
注释
(一)
谢太傅:谢安,字安石,卒谥文靖,赠太傅,因此称谢太傅。东晋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孝武帝时为相,于淝水之战大破前秦苻坚。
汉语谜语研究综述

汉语谜语研究综述作者:张雪梅段丽平张佳明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1年第11期摘要:汉语谜语是中华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它具有重要的文学艺术价值,其娱乐性、文化性、知识性和民族性使其超越其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历来深受民众喜爱,也受到了历代众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为汉语谜语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主要梳理和评析国内不同历史时期下针对汉语谜语这一语言艺术现象的不同研究发现和成果,希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发现谜语研究的问题以及可进一步展开研究的方向,从而推动谜语传统研究的深化以及谜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汉语; 谜语; 传统研究中图分类号:I27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1-199-002国内学者自古以来对汉语谜语研究都保持了较高的学术热情,古代学者不仅注重对谜语历史和演化的考据,也注重对谜语的整理和分类,当代学者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从民俗学、文艺学角度,从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保护角度出发,对谜语进一步进行整理和分析。
一、先秦至南北朝时期古代对谜语的学术研究主要关注谜语的搜集、分类、界定和历史演变过程的考查以及对一些谜人谜事的记载。
如先秦时代《韩非子·喻老》和《左传·宣公十二年》分别记载了楚庄王与申舟、申叔展与还无社之间以谜对话。
汉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篇》首次明确了“谜语”的称呼,他在书中写道,“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并对谜语给出了定义——“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同时通过对比谜语和笑话较为完整和系统地阐述了二者的发展、区别、典型代表作品以及意义和作用。
就谜语而言,刘勰认为它不可废弃,但是比起供人玩乐的功能,其讽刺谲谏功能更为重要,它可发挥对统治阶层的箴戒作用。
这一时期的谜语作品除了鲍照的字谜诗集外,大多东鳞西爪的散见于各种史书、笔记、文学作品中,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西汉学刘向的《新序》和《说苑》、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代刘敬叔的《异苑》与范晔的《后汉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东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和西晋陈寿的《三国志》等中都有谜事和谜作记载。
[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
![[孝女曹娥碑]孝女曹娥](https://img.taocdn.com/s3/m/656cc81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2.png)
[孝女(xiào nǚ)曹娥碑]孝女曹娥孝女曹娥篇一:孝女曹娥碑原文(yuánwén)和译文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国著名碑刻,且有一段字谜的传说。
开始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此碑,千百年来风雨沧桑之后,又由宋朝王安石的女婿(nǚ xu)蔡卞重新临摹,一直保存至今。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孝女曹娥碑原文和译文,欢送(huān sònɡ)阅读(yuèdú)!孝女曹娥者,上虞曹盱之女也。
其先与周①同祖,末胄②景沉③,爰④来适居。
盱⑤能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汉安二年五月,迎伍员⑥。
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
时娥年十四岁,号慕⑦思盱,哀吟泽畔,旬有七日,遂自投江死,经五日抱父尸出。
以汉安迄于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⑧,莫⑨之有表。
度尚⑩设祭诔之,辞曰:① 周,周朝王室。
② 末胄,子孙后代,一般指帝王贵族的后代。
③ 景沉,也有版本写作“景沈〞“景流〞“荒流〞的。
在这里大意是指没落的意思。
沈,沉。
④ 爰,于是。
⑤ 盱,曹娥的父亲曹盱是一名负责祭祀的巫祝。
⑥ 伍员,伍子胥。
五月端午,曹盱在江上祭祀伍子胥,这条江也就是现在的曹娥江,由上虞流入杭州湾。
⑦ 号慕,哀悼父母、长辈。
⑧ 元嘉元年青龙在辛卯,古代的时间。
⑨ 莫,墓。
⑩ 度尚,当时的上虞县令。
伊惟①孝女,晔晔②之姿。
偏其反而③,令色孔仪④。
窈窕淑女,巧笑倩兮⑤。
宜其室家,在洽之阳⑥。
待礼未施,嗟伤慈父⑦。
彼苍伊何?无父孰怙⑧!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
是以眇然轻绝⑨,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载沉载浮。
或泊洲渚,或在中流。
或趋湍濑⑩,或逐波涛。
千夫失声,悼痛万余。
观者填道,云集路衢。
泣泪掩涕,惊动国都。
是以哀姜哭,杞崩城隅11。
或有孝女曹娥篇二:端午名人之孝女曹娥的故事曹娥的传说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
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捕鱼。
传统拆字释梦术

传统拆字释梦术卜风道人中国古代释梦占卜家运用汉字的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以拆字解字的方式进行释梦和占卜的方法——拆字占梦,堪称中国释梦占卜术的中心方法,也是最具有汉文化特色的一种释梦占卜方法。
黄绢幼妇,外孙齐臼三国时杨修善拆字。
一日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见碑阴上题有八字:黄娟幼妇,外孙齐臼。
曹操问:“你可解得此八字?”“可以”“试解解我听!”杨修道:“这八个字....”杨修正欲言,曹操挥手阻止了他:“你先不必说,让我想一想。
”曹操最喜欢聪明人,因为他自己就是个聪明人,但他又最不喜欢别人比他聪明,因为他认为自己是天下聪明绝顶的人。
两人走了三十里地,曹操道:“我已解开了,你可将你的答案写在一张纸上,我也写在一张纸上,让我们看看彼此答案是否相符。
”杨修在纸上写道:黄绢,色丝也,色丝于字为“绝”;幼妇,女之子也,妇子于字为“好”;齐臼,受辛(捣辣椒)之器也,于字受辛(辞)。
这八个字即:“绝妙好辞”。
曹操将自己的答案与杨修一比,均同。
“陛下真乃聪明人啊!”杨修赞叹道。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正是这句话种下了杀身祸根。
曹操微笑着对杨修道:“其实我的才华仍然赶不上你啊!我走了三十里地才想出来,你一见便知”杨修从曹操的笑眼中,突然看到一道寒冷的光芒。
二、拆字占梦录未王敦举兵,梦见一禾破天。
王敦对许逊说了此梦,逊曰:“不可能不是好兆头。
”时吴猛亦在坐,猛曰:“禾上破天为朱字,公未可妄动。
”王敦不听,兵果大败。
冯昌晋代符融,尝作司隶校尉官。
京州人董丰游学三年而返,过宿妻家,是夜其妻被人所杀害。
妻兄怀疑是董丰杀的,便把董丰送到官司去,官司衙门痛加鞭打,丰不堪苦痛,遂自首,是时符融在职,觉得其中有诈,他到血流满面的董丰面前问道:“你一路上可曾遇见什么怪事没有?”董丰哭声道:“我将上路时,夜梦乘马南渡水,返而北渡,又自北向南,然后马停水中,虽鞭打不去。
我俯而视之,见两日于水上,马左之日丽而湿,马右之日干而燥。
醒后我心犹有悸,窃以为不祥之非。
仿照杨修与曹操的字谜的谜语故事

仿照杨修与曹操的字谜的谜语故事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前路过,当时有杨修跟从。
当曹操看到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臼”八个字时,曹操对杨修说:“你明白它的意思吗?”
杨修回答:“我明白。
”曹操说:“你先别说,让我想想。
”
走出去三十多里,曹操才说:“我也知道答案了。
”
他让杨修单独写下答案,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合在一起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合在一起是‘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合在一起是‘好’字;齑臼,是承受辛辣的器物,合在一起是‘辤’(‘辞’的异体字),连在一起就是‘绝妙好辞’啊。
”
曹操也写了下来,和杨修的一样,曹操感叹道:“我的才华不如你呀,和你差了三十里啊。
”
曹娥碑,是东汉年间人们为颂扬曹娥的美德,纪念她的孝行而立的石碑,是中国著名碑刻。
曹娥,是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现在属于浙江绍兴地区。
她的父亲是曹盱,他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着共同的血统。
传说曹盱不幸在江水中淹死,好几天不见尸体,孝女曹娥当时只有十四岁,昼夜沿着江边哭着寻找父亲的尸体。
过了十七天她也投了江,五天后抱出了父亲的尸体。
到了汉元嘉元年,当时的会稽上虞县令叫度尚,他想为曹娥立碑,就先让属下魏朗来写碑文,但是魏朗很久没写出来。
于是度尚又让他的弟子邯郸淳写碑文。
邯郸淳当时只有十九岁,只见他从容捉笔,稍微经过构思,就写出碑文,洋洋洒洒,众人看了之后纷纷赞叹:碑以载孝,孝以文扬。
蔡邕听到这个消息也来看,一边摸着碑文一过诵读,看完之后就在碑的背面写下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其中隐藏着“绝妙好辞”四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孝女曹娥
孝女曹娥是曹盱的女兒,他的祖先和姬姓周王朝有著共 同的血統,只是年代久遠,遷居到上虞後就被人們遺忘 了。 曹盱不但有邊打擊樂器邊唱歌的藝術才能,而且還能和 著曲調在祭祀儀式上舞蹈。 漢安二年(西元143年)的端午節,正是民俗祭祀潮 神的日子,迎神的船隊由曹盱指揮,逆著江流行駛。這 一日風急浪高,主祭船被浪打翻,曹盱落水身亡,人們 許久都沒有打撈到他的屍體。曹娥當時年方十四,她在 江邊大聲哭喊著尋找父親,一直尋至第十七天仍不見父 屍,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父屍浮出水面。
段析
文中首先揭示字謎,再用對話顯示楊脩的聰慧 與曹操不服輸的個性;
解謎之後,曹操以實體的「三十里」計量,喟( ㄎㄨㄟˋ)嘆(感慨、嘆氣)兩人才氣的差距。
3. 但「曹操嘗過曹娥碑下」之說與史實不符, 魏武弛騁大河南北,戎馬一生,就是沒有到 過上虞。
王羲之的曹娥碑
東晉升平二年(西元358年),王羲之到廟書曹 娥碑,文字由新安吳茂先鐫刻。
此碑絹本手跡現存遼寧博物館,上有梁代徐僧 權、滿騫、懷充等人題名,還有韓愈、宋高宗 等人題款。
現存的曹娥碑
現存的曹娥碑系宋代元佑八年(西元1093年) 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重書。
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答案)。」
→曹操認為自己也能很快想到答案。由此也可看出曹操的自信與好 強,不願輕易認輸。
絕妙好辭《世說新語‧捷悟》
行(v,行走)三十里,魏武乃(才)曰:「吾已得。」 令(命令)脩別記(另外用文字記下)所知。
絕妙好辭《世說新語‧捷悟》
脩曰:「『黃絹( ㄐㄩㄢˋ)』,色絲也,於字為 『絕』;
3. (相反:鉤章棘(ㄐㄧˊ)句、辭不達意、冗(ㄖㄨ ㄥˇ)詞贅(ㄓㄨㄟˋ)句)
絕妙好辭《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亦記之(答案),與脩同。 乃(於是、就)歎曰:「我才不及卿,乃(竟然)覺(ㄐ ㄧㄠˋ,通「較」,相差)三十里!」
◦ →曹操自嘆才氣不如楊脩,隱約有不可置信又不 得不服輸的心情。
乃歎曰:「我才不及卿, 乃覺三十里!」
蔡琰的生平
初嫁於名門之子衛仲道,後來丈夫過世,蔡琰 未育子女,結果歸寧娘家。
不久董卓亂京,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並於東 漢興平二年(195年)流落至匈奴,嫁南匈奴左 賢王劉豹,於匈奴誕下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憐蔡琰遭遇,遣使 以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 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1. 用實數來計量抽象的才氣, 2. 宋.無名氏《釋常談.卷中.八斗之才》: 「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獨占八斗, 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 「八斗才」、「八斗陳思」、「多才子建」、「 才高八斗」
3. 能使人明白其間差距。
段意
曹操與楊脩同見曹娥碑背後字謎,楊脩捷悟令曹 操嘆服。
『幼婦』,少(ㄕㄠˋ,年輕)女也,於字為『妙』;
『外孫』,女(女兒)(兒子)子也,於字為『好』; 『䪡臼』,受(v,承受)辛(辛辣之物)也,於字為 『辤(同「辭」,文辭)』。 所謂『絕妙好辤』也。」
[析字]
別寫錯了
絕妙好辭
1. 讚嘆文章美妙,好到極點。
2. (相似:文辭高妙、字字珠璣、金章玉句)
蔡邕(ㄩㄥ)
1. 人名。(西元132~192)字伯喈,東漢陳留 人。 2. 博學,工辭章,天文、術數、書畫、琴藝皆 精,創飛白書,熹平四年,奏定六經文字, 以隸書四十六碑立於太學門外,是為熹平石 經。 3. 後董卓專政,累遷為左中郎將,故也稱為 「蔡中郎」。卓死,被王允所捕,死於獄中。 4. 著有《獨斷》、《蔡中郎集》。
邯鄲淳
元嘉元年(西元151年),會稽上虞令度尚欲為 曹娥立碑,先使屬吏魏朗為之操筆,久而未出, 遂命其弟子邯鄲淳作碑文。邯鄲淳時甫弱冠, 只見他從容捉筆,少許構思,一揮而就,眾人 嗟歎不暇。 碑以載孝,孝以文揚。
蔡邕(ㄩㄥ)
蔡邕聞訊來觀,手摸碑文而讀,閱後書「黃絹 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隱「絕妙 好辭」四字。 此碑早年散失。
【蔡邕倒屣】
1. ㄘㄞˋ ㄩㄥ ㄉㄠˋ ㄒㄧˇ 2. 漢時蔡邕遇見遷徙到長安的王粲,以為奇才。 當時蔡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賓客盈門, 一日聽見王粲來到門口,來不及穿好鞋,急 忙出迎。
3. 典出《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
蔡琰(ㄧㄢˇ) 蔡邕的女兒
1. 蔡琰(177年?-239年?),原字昭姬,晉 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 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 2. 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 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 女詩人。 3. 蔡琰傳世作品有《悲憤詩》二篇,一為五言, 一為楚辭體,以及長詩《胡笳十八拍》一篇, 敘述了文姬一生不幸的遭遇。
此碑高2.3米,寬1米,為行楷體,筆力遒勁,流 暢爽利,在我國書法史上有著較高的地位。已 近千年,彌足珍貴。
曹娥碑
絕妙好辭《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曹操)嘗(曾經)過曹娥碑下,楊脩從(ㄘㄨㄥˊ,跟隨)。 碑背上題作「黃絹幼婦外孫䪡(ㄐㄧ)臼」八字。
魏武謂(告訴)脩:「卿(尊稱)解不(ㄈㄡˇ,
通「否」)?」
蔡琰的相關文藝作品
文姬歸漢圖 京劇《文姬歸漢》 郭沫若的話劇《蔡文姬》
蔡琰
1. 後來董祀犯罪論死,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 時值嚴冬,
2. 史載「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 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3. 曹操最後同意為董祀赦免。
楊脩
1. 《世說》的這些記載,出自晉代余姚人虞預 編纂的《會稽典錄》,大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