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专插本考试大纲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纲

《设计基础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任务和作用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
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形式法则、形式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这个课程环节中能够了解法则、研究逻辑、学到规律,是艺术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学习愉快结合,为从事“艺术设计”打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形式:教学形式采用讲授一堂基础设计美学形势法则的理论课起步,是对二维设计基础的综述。
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展示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二维的与形、色、质有关的素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学生作业案例,也有与形、色、质相关的人文、自然的图片,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方法: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立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教学年限:第一学年学时:90学时学分:5四、教学内容与进度第一部分平面18学时×2周1、点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点”的形态造型。
要求从点的大小、形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2、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线”的形态造型。
要求从线点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3、面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
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4、图形与肌理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
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
平面构成复习资料

平面构成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平面构成:是将点、线、面等视觉语言元素(包含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的构成美学原理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解、组合、重构、变化,创造出新的形态,理想的组合方式,以及新的视觉形象,培养设计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2、骨格:所谓骨格,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基本形组合起来的编排方式。
它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骨格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固定基本形的位置;二是分割画面的空间。
骨格分规律性骨格、非规律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和无作用性骨格。
2.肌理:肌理又称质感,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与质地特征。
3.离心式:(超钢)4.色彩的变异:(超钢)二、填空题1、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等。
2、空间感包括:立体感、进深感、透明感、空间反转。
3、平面构成是平面设计的基础。
4、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有两类,即骨格特异和基本形特异。
5、矛盾连接是指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
6、特异基本形的表现包括基本形的特异表现、形状的特异表现、色彩的特异表现。
7、群化构成通常可作为标志、标识、符号等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
8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有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对比、密集。
9、构成是的方法,研究,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排列的方法,可以就是一种的科学。
10、构成从内容上分,有和。
11、在规律性骨骼和基本形的构成内,变异其中个别骨骼或基本形的特征,以突破规律和单调感,使其形成鲜明反差,造成动感,增加趣味,即为。
12、对于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13、重复的平面构成通常可分为四种形式,即:,,与重复基本形的关系,群化构成。
三、判断题1、平面构成是为平面设计进行创造形象的基本练习。
(√)2、通过构成的学习,可锻炼头脑的灵活性,开阔视野,开发智能。
(√)3、在形态学中,点具有大小和肌理。
2023年广东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大纲

2023年广东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大纲引言概述:2023年广东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大纲是广东省教育厅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旨在规范广东地区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的内容和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2023年广东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大纲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考试科目1.1 语文科目1.2 英语科目1.3 数学科目1.4 专业基础科目1.5 专业综合科目二、考试内容2.1 语文科目考试内容2.1.1 阅读理解2.1.2 写作能力2.1.3 词汇与语法2.2 英语科目考试内容2.2.1 听力理解2.2.2 阅读理解2.2.3 写作能力2.3 数学科目考试内容2.3.1 数与代数2.3.2 几何与图形2.3.3 数据与统计2.4 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内容2.4.1 专业基础知识2.4.2 专业实践能力2.4.3 专业素养2.5 专业综合科目考试内容2.5.1 专业综合知识2.5.2 专业综合实践能力2.5.3 专业综合素养三、考试要求3.1 语文科目考试要求3.1.1 理解文本3.1.2 运用语言3.1.3 表达思想3.2 英语科目考试要求3.2.1 听力理解能力3.2.2 阅读理解能力3.2.3 写作能力3.3 数学科目考试要求3.3.1 运算能力3.3.2 推理能力3.3.3 创新能力3.4 专业基础科目考试要求3.4.1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3.4.2 运用专业实践能力3.4.3 培养专业素养3.5 专业综合科目考试要求3.5.1 理解专业综合知识3.5.2 运用专业综合实践能力3.5.3 培养专业综合素养四、考试方式4.1 语文科目考试方式4.1.1 选择题4.1.2 阅读题4.1.3 写作题4.2 英语科目考试方式4.2.1 听力题4.2.2 阅读题4.2.3 写作题4.3 数学科目考试方式4.3.1 选择题4.3.2 解答题4.3.3 应用题4.4 专业基础科目考试方式4.4.1 选择题4.4.2 实践题4.4.3 论述题4.5 专业综合科目考试方式4.5.1 选择题4.5.2 实践题4.5.3 论述题五、考试评分标准5.1 语文科目评分标准5.2 英语科目评分标准5.3 数学科目评分标准5.4 专业基础科目评分标准5.5 专业综合科目评分标准总结:2023年广东普通高校专插本考试大纲的内容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考试方式和考试评分标准等五个大点。
《构成》考试大纲及练习题

《构成》考试大纲及练习学生姓名:学生身份证号:学生准考证号:完成作业时间:《构成》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构成基础是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为主要的“设计基础”准则。
将三大构成灵活运用、穿插,最终将造型规律和手法切实地在将来的设计中灵活应用,为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指定教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研大系构成基础》一共四章内容,全部在考试范围之内。
二、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实践考核为辅。
通过理论考核检查学生对构成基础这门学科的理论常识以及规范的理解。
通过时间考核,检查学生对三大构成的实践应用。
第一章关于“构成基础”的概念1、掌握:构成的意义以及分类2、掌握: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构成基础”3、理解:构成作品的核心要求4、掌握:构成作品的控制形式美法则第二章平面构成1、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2、掌握:平面行3、理解:平面形态的构成要素4、掌握:点、线、面的构成第三章色彩构成1、理解:色彩的概念及要素2、掌握:色彩设计基础3、掌握:色调组织原理第四章立体构成1、理解:立体形的概念2、掌握:立体的本质3、掌握:立体造型的材料4、掌握:关于立体感觉的研究5、理解:立体形态的调整准则6、掌握:从立体形态的基本热闹构成要素到新的形态的形成一、选择题1、()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被充分认识和用于表达的手段。
A、艺术美B、造型美C、形式美D、创新美2、均衡时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为()A、生动活泼B、富于变化C、有动的感觉D、ABC3、中国银行用古代铜钱和汉字“中”为元素,对称的结构山体现了()的理念。
A、和平B、活泼C、生动D、美丽4、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A、卢浮宫B、国立包豪斯学院C、红楔子攻打白军雕像D、唐仕女5、以下不属于硬线材构成方法的是()A、积垒构成法B、线织面构成法C、框架构成法D、变形创新构成法6、除了五种柏拉图式多面体外,还有一种多面体被称为()A、雨果式多面体B、阿基米德式多面体C、变异多面体D、几米式多面体7、在单位面材上进行结构的穿插、衔接,把多个单个实体互相插接。
125335-专升本插班生考试-《平面构成》专插本考试大纲

《平面构成》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构成方法,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规律;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即点、线、面的造型能力和抽象构思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Ⅱ考试内容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二维形体与几何中形体的本质区别,以及平面构成基本造型元素的形态、造型规律、形式美法则,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和看待设计艺术。
应用合理的构成方式进行再次创造与排列,并在具体设计中得以表现。
一、构成概述⒈考试内容(1)构成的含义:构成的解释。
(2)构成学产生的背景:构成学产生的土壤与环境。
(3)构成的起源与发展: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4)构成的分类: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三类进行分类。
⒉考试要求(1)理解构成的含义。
(2)从不同层面理解构成学产生的背景。
(3)掌握构成主义理论体系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4)熟练掌握构成学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的三种分类。
二、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⒈考试内容(1)点: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2)线:线的形态、特征、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3)面:面的形态、构成、性格、组合、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⒉考试要求(1)理解掌握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构成》课程考试大纲
适用专业:专业艺术类各专业学时:64学分:4
一、考试对象
修完本课程所规定构成课程的知识点的学生
二、考试目的
《构成》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构成的基本元素及设计的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构成常用的材料与造型特征,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创造力,培养一定的空间感
三、考试的内容要求
课题一以点、线、面、体材料设计制作立体构成作品一件
1.要求作品具有一定创意,整体效果具有和谐与美观性,材料运用能够恰当的表达作品主题,使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与触觉效果,画面能够创造一定的空间感(1)掌握立体构成的材料性,立体空间的形成
(2)了解立体形态设计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课题二结合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知识,设计一幅以春天为题装饰画
1. 要求作品以春天的色彩特点表现,结合形式美的法则表达主题
(1)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特点
(2)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原理
四、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大作业
2、记分方式:百分制
3、考试时间:两周
4、题目类型:平面类(实践)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构成》作者:李丹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色彩构成》作者:王磊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立体构成》作者:李刚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平面构成》作者:胡诚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色彩构成》作者:赵国志出版社:辽宁出版社
《立体构成》作者:卢少夫出版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制定
执笔毕宇娟
审定
日期 2008年6月24日。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三年专科《平面构成程》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8学时(上课64课时+考试4课时)学分:24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舞台美术等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业技能基础课程,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法,以平面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了解抽象形态的视觉意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制作。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平面构成意识。
正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中各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理解平面构成的元素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2、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造型概念2、学习和掌握视觉表达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第二章平面构成三要素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点、线、面2、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教学内容:1、点、线、面的特性和表现力2、对抽象形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力第三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的平衡法则2、了解视觉意义中的平衡与对称教学重点与难点:1、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2、平衡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几何纹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2、单形、复形、正形、负形、正负形之间的定式3、构成三要素中的对称与平衡第四章骨骼与基本形教学要求:1、骨骼与基本形这两个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2、了解几何纹样中的骨格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骨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关系教学内容:1、基本形与骨骼2、形式美的法则3、作为切割二维空间的骨格中的几种定式和应用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教学要求:1、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2、骨骼构成种类及其构成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骨骼构成种类间的导同2、规律性骨骼构成与非规律性骨骼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教学要求:1、基本形与骨骼2、渐变3、重复4、近似5、发射6、特异7、密集8、肌理9、空间10、打散分割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肌理训练及平面空间技法教学要求:1、肌理的分类2、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3、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面空间的特性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传统手工技法的应用2、数字电脑技法的开阔3、平面空间表达方法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色彩构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王磊、卢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三度空间设计》 LOOIS WOLCHONOK著李长俊译《大陆书店》 83年出版2、《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著者刘大基并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6年出版3、《艺术与错觉》(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并译《淅江摄影出版社》87年出版4、《象征之旅》杰克·特里锡德著石毅并译著《中央编译出版社》01年出版五、实践要求及实践内容1、实践中能较好的体现出创新的意识,同时结合课上的理论知识作到学以致用并活学活用。
2015年南昌航空大学专升本《平面构成》考试大纲

2015年南昌航空大学专升本《平面构成》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1、构成的基本概念2、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的基本形态与造型规律3、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二、考核内容(一)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1、点的表情(一般掌握)2、点的构成(重点掌握)3、线的表情(一般掌握)4、线的构成(重点掌握)5、面的表情(一般掌握)6 面的构成(重点掌握)(二)造型艺术的形式语言的表现1、形式法则的类型(和谐、对比、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统一)及构成方法。
(一般掌握)2、几何图形的艺术魅力(一般掌握)(三)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1、认识形、形象、形状、形体、形态(一般掌握)2、骨格的表现与运用(一般掌握)3、平面空间中的正负形(重点掌握)(四)有关形与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训练1、重复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2、近似形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3、渐变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4、发射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5、特异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6、密集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7、对比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8、空间构成的表现(重点掌握)(五)有关平面空间中肌理的训练1、认识肌理(一般掌握)2、认识材料(一般掌握)3、肌理的表现与意义(一般掌握)4、平面肌理制作的表现技法(点绘法、勾线法、平涂法、晕染、水化法、吸附法、排水法、脱胶法、笔触法、拓印法、堆积法、刻纸法、揉纸法、熏烧法、拼贴法)(一般掌握)三、主要参考书平面构成(修订版),于国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四、试题题型按考试大纲要求,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手绘完成指定规格的构成作品,黑白表现,工具自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衡量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构成方法,形式美法则的应用规律;衡量学生是否具备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即点、线、面的造型能力和抽象构思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为将来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掌握二维形体与几何中形体的本质区别,以及平面构成基本造型元素的形态、造型规律、形式美法则,以理性的方式思考和看待设计艺术。
应用合理的构成方式进行再次创造与排列,并在具体设计中得以表现。
一、构成概述
⒈考试内容
(1)构成的含义:构成的解释。
(2)构成的起源与发展: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3)构成的分类: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三类进行分类。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构成的含义。
(2)掌握构成主义理论体系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结构主义、达达主义、包豪斯与构成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关系。
(3)熟练掌握构成学依据表达主题不同、基本造型方法的不同、构成现象受到刺激物的不同的三种分类。
二、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
⒈考试内容
(1)点: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2)线:线的形态、特征、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3)面:面的形态、构成、性格、组合、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点的形态、性质、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2)理解掌握线的形态、特征、构成、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3)理解掌握面的形态、构成、性格、组合、错视以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4)熟练掌握平面构成中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的形式美规律。
三、基本形与骨骼
⒈考试内容
(1)平面构成中的形态:形态的范畴、形态的种类、形态的派生、形态的正与负。
(2)基本形:单形的造型法、单形的群化。
(3)骨骼:骨骼的基本分类、骨骼的变化、骨骼的辅助手段。
⒉考试要求
(1)理解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形态的范畴、形态的种类、形态的派生、形态的正与负。
(2)熟练掌握平面构成中的单形的造型法、单形的群化。
(3)熟练掌握平面构成中骨骼的基本分类、骨骼的变化、骨骼的辅助手段。
四、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⒈考试内容
(1)重复构成:重复构成的特征、重复构成的形式、重复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渐变构成:渐变构成的特征、渐变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特异构成:特异构成的特征、特异构成的形式、特异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4)发射构成:发射构成的特征、发射构成的形式、发射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5)对比构成:对比构成的特征、对比构成的形式、对比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6)密集构成:密集构成的特征、密集构成的形式、密集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7)空间构成:平面构成空间概念、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矛盾空间、矛盾空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⒉考试要求
(1)熟练掌握重复构成的特征、重复构成的形式、重复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熟练掌握渐变构成的特征、渐变构成的形式、渐变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熟练掌握特异构成的特征、特异构成的形式、特异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4)熟练掌握发射构成的特征、发射构成的形式、发射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5)熟练掌握对比构成的特征、对比构成的形式、对比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6)熟练掌握密集构成的特征、密集构成的形式、密集构成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7)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空间概念、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矛盾空间、矛盾空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的印刷必须使用较厚一些的白色纸张,学生携带黑色签字笔、2B铅笔、橡皮、尺规作答。
二、试卷内容比例
构成概述约占10%
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约占30%
基本形与骨骼约占25%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约占35%
三、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占20%
名词解释占10%
构图手绘占30%
主题创意手绘占4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中等题、难题,三种试题分值的比例为3:5:2
Ⅳ参考书目
《平面构成》(第一版),郭宜章,郑家桢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7 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