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三章

1.一.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标准答案:对2.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标准答案:对3.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国民党。
()标准答案:错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5.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标准答案:错6.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标准答案:对7.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标准答案:对8.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标准答案:对二.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9.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 )()标准答案:B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0.下面那一个事件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标准答案:B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法运动的失败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 )()标准答案:A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2.在保路运动期间,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标准答案:AA.成都血案B.五卅惨案C.二七惨案D.下关惨案13. 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其中,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标准答案:CA.黄兴B.陈天华C.梁启超D.章炳麟14.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 )()标准答案:D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1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标准答案:B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6.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B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7.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标准答案:C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段祺瑞1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 )()标准答案:BA.民族资产阶级利益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三.多选题注:每题3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强学会B.兴中会国民党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A.同盟会会员B.留学生C.新军D.人民大众6.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反动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A.南昌起义B.萍浏醴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9.辛亥革命爆发前,长期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的是( )①日知会②兴中会③文学社④同盟会⑤共进会⑥保路同志会A.①⑤B.④⑥C.③④D.③⑤10.武昌起义的导火线是()A.黄花岗起义B.萍浏醴起义C.保路运动D.广州起义1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B.南京C.广州D.上海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试训政纲领》13.中华民国元年是()A.1910年B.1911年C.1912年D.1913年14.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推翻了封建帝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1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使其难以在中国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6.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17.1912年8月,宋教仁为推行政党政治和建立责任内阁制,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党派在北京组成()A.中华革命党B.国民党C.统一共和党D.国民共进会18.二次革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A.革命党人军队不足B.国民党力量涣散C.袁世凯军队强大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19.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组织武装反袁A.中国同盟会B.国民党C.兴中会20.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锷D.孙中山21.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C.袁世凯解散国会D.袁世凯复辟帝制22.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A.辛亥革命B.戊戌维新运动C.太平天国革命D.义和团运动23.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B.承认外蒙自治C.“二十一条”D.出让川汉、粤汉铁路24.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社会根源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B.军阀拥有武装C.帝国主义扶植军阀D.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25.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B.华侨C.会党D.以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26.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A.资产阶级革命派完全掌权的革命政权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C.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D.立宪派占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27.1917年孙中山针对()指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并举起“护法”旗帜A.黎元洪B.张勋C.张作霖D.段祺瑞28.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保皇派C.资产阶级立宪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29.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英国乘机策动叛乱,企图分裂我国的( )A.西藏B.新疆C.蒙古D.外蒙古30.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B.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C.帝国主义的破坏D.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二、多项选择题:1.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D.颁布新的学制2.20世纪初,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孙中山3.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陆续成立的革命团体有()A.华兴会B.科学补习所C.光复会D.岳王会4.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5.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涉及到的问题有()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驱逐占据中国的帝国主义势力D.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6.《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参议院对临时大总统有弹劾权 D.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7.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有效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D.主体是资产阶级革命派8.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支持B.国内封建势力的支持C.袁世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9.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投靠帝国主义的表现为()A.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并签订众多不平等条约B.与列强签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使列强控制和监督中国财政C.基本接受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D.以各种手段兼并土地,对农民征收苛捐杂税10.革命党人为推翻北洋军阀而进行的斗争有()A.黄花岗起义B.二次革命C.护国运动D.护法运动11.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参加或领导的是()A.武昌起义护国运动 E。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专题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请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历史事件。
其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在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民不聊生,同时,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和近代化思潮的传入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他们渴望推翻清王朝,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最后,辛亥革命之前,中国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护国运动和起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意义十分深远。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道路;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列强在中国的殖民地统治,彻底打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使中国重新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此外,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培育了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因此,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练习题二:请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起因和影响深远。
其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中国被德国割让的山东地区转交给日本,引起全国范围内的愤慨和不满;其次,封建主义和旧文化的束缚使中国面临着思想的困境,大批知识分子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腐朽和落后,迫切需要进行思想的更新和文化的革命;最后,五四运动的爆发也与当时国内政局的动荡有关,各种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的积累导致了运动的爆发。
五四运动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首先,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行动,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推动了中国新文化、新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其次,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文化进步,推动了现代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此外,五四运动也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中国的社会革命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重点笔记以下是中国近代史纲要每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章: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 鸦片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背景
-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第三章: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第四章:戊戌变法
- 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 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第六章: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 五四运动的发展和演变
- 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1、袁世凯为独揽大权,颁布《组织约法会议组织令》,成立御用的工具“约法会议”,并炮制出一个所谓的《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氏约法”。
选择一项:对错2、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
选择一项:对错3、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参战。
选择一项:对错4、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吹响了白话文向文言文发难的号角,胡适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选择一项:对错5、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6、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新青年》的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杂志走入了北京大学校园。
《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选择一项:对错7、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同意将德国战前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巴黎和约》。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凡尔赛和约》正确的答案是“错”。
8、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
9、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选择一项:对错10、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选择一项:对错二、单选题1、为寻求帝国主义对帝制的支持,袁世凯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在1915年5月接受了日本灭亡中国的()。
选择一项:A. 二十一条B. 民四条约C. 山东条约D. 蒙古条约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二十一条2、第一次国共开始合作的时间是()。
选择一项:A. 1924B. 1925C. 1926D. 1927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19263、(),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A6.C7.C8.D9.D 10.C11.B 12.B 13.C 14.A 15.B16.B 17.B 18.B 19.D 20.C21.D 22. A 23. C 24. A 25.C26.D 27. D 28.C 29. A 30. B 31. 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4. ABD5.BCD6. ABCD7. ABD8.ABC9.CD 10. ABD11. ABC 12.BCD 13.BCD 14.ABC 15.ABCD16.ABCD 17.ABC 18.AC三、简答题1.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参考答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2.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进行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答:历史进入20 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邹容创作了《革命军》,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创作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相继成立。
从1904 年开始,出现了10 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
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崔鲁振

武昌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湖北黄陂人。曾在天 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 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帮助 张之洞教练新军。
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 建帝制终于覆灭。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溥仪(旁立者),中坐 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 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 溥仪的弟弟溥杰。
第一,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
流血牺牲,但这种流血牺牲更多的是带来历史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是给人民带来福
祉。
第二,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
的根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
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
出路。
第三,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在主
有统一、明确的政治革命纲领。
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
总部,国内外各地设支部。 有全体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二婚的孙中山
1915年10月25 日 与宋庆龄 在东京结婚合 影(47-22岁)
宋氏三姐妹
爱国 爱权
爱财 宋霭龄(1889) 宋庆龄(1893) 宋美龄(1899)
读书时代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报 报名 中国日报 苏报 国民日日报 俄事警闻 檀山新报 俚语日报 世界公益报 警钟日报 大同日报 纸 刊行时间 1900—1913 1903 1903 1903—1904 1903—1907 1903—1904 1903—1904 1904—1905 1904—1912 出版地 香港 上海 上海 上海 檀香山 长沙 香港 上海 旧金山 刊名 中国旬报 开智报 国民报 政艺通报 游学译报 大陆 女报 湖北学生报 直说 刊 物 刊行时间 1900—1901 1900—1901 1901 1902—1906 1902—1903 1902—1905 1902—1903 1903 1903 出版地 香港 横滨 东京 上海 东京 上海 上海 东京 东京 创 办 革 命 刊 物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辛亥革命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一、单选题1、1904年至1905年,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东北为争夺在华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是A. 英法战争B. 英俄战争C. 日美战争D. 日俄战争2、标志腐朽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北京条约》的签订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辛丑条约》的签订3、在近代中国,首先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孙中山D. 宋教仁4、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A. 买办资产阶级B. 官僚资产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5、1894年,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B. 华兴会C. 光复会D. 岳王会6、20世纪初,章炳麟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7、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的是A.章炳麟B. 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8、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革命军》C. 《警世钟》D. 《猛回头》9、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革命军》一文的是A. 章炳麟B.邹容C. 陈天华D. 黄兴10、在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发表《警世钟》和《猛回头》的是A. 章炳麟B. 邹容C.陈天华D. 黄兴11、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国民党1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国民党B. 中华革命党C. 中国国民党D.中国同盟会13、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立的机关报是A.《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 《新民丛报》1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A. 兴中会的成立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 国民党的成立D. 中华革命党的成立15、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6、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 要不要平均地权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 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多选题1、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列强是A. 英国B. 法国C.日本D.俄国2、从1902年至1911年,中国各地先后发生的爱国运动有A.拒俄运动B.拒法运动C.抵制美货运动D.收回利权运动3、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B.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C. 民族工商业人士D. 民间会党人士4、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时提出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 平均地权D.创立合众政府5、20世纪初,陈天华发表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著作是A.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 《革命军》C.《警世钟》D.《猛回头》6、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 严复B.章炳麟C.邹容D.陈天华7、20世纪前后,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过程中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包括A.华兴会B.光复会C.科学补习所D.岳王会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制定的革命纲领是A.驱除靴虏B.平均地权C.恢复中华D.创立民国9、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 民粹主义10、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展开论战的各自舆论阵地是A.《民报》B. 《时务报》C. 《民国日报》D.《新民丛报》11、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 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C.要不要实行共和D.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族主义是指A. 打倒封建主义B. 打倒帝国主义C.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D.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三、简答题1、清朝末年的“新政”及其破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兴的角色:“实干家”
创立“华兴会”; 直接指挥多次武装起义; 顾全大局,积极协助孙中山创立 、领导同盟会,开展革命工作。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的全国性政党
有统一的革命纲领。 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
能避免贫富悬殊的社会 弊害极多,如行于革命时,
问题。
会导致天下大乱。
论战的结局与意义:
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虽然革命 派也有理论上的弱点,论战最后以革命派胜出 而告终。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数年以来,革 命论盛行于中国,……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 谈革命,而身行破坏。”
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奖励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即 开始订立各种商律、商法。
(4)教育改革: 废科举:1905年清政府上谕宣布停罢科举,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 废除了。
兴学堂:到1909年,各省先后创办各类新 式学堂将近 6万所,学生人数超过160万。
派留学: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出洋,鼓励 自费留学,形成20世纪初的一次留学热潮。
(5)预备立宪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以此平息朝野 上下的立宪吁求,缓解统治危机.1908年清廷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九年“预备立宪”期。
1905年,清廷 派遣五大臣出 洋考察各国宪 政,赴欧考察 的五大臣及随 员在罗马合影
1911年5月,清廷组织了“责任内阁”。但13位 任命者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 “皇族内阁”,其强化满族专制统治之心,昭然若揭。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为失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 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论战的阵地:投入论战的报刊有十几种,但最 主要的舆论阵地,革命派是《民报》,改良派 是《新民丛报》。
革命派机关报《民报》
梁启超主编的《新民 丛报》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要不要“反满”和 暴力推翻清王朝
要不要建立 民主共和国
要不要实行 平均地权
实质—— 用什么手段、 建立什么样的 资本主义制度
• 论战双方的分歧:
《辛丑条约》签 订现场
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日本和俄国 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满清的“龙 兴之地”发生战争。清政府居然宣布“局外 中立”,中国领土成为列强厮杀之地。
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的领土 ——东北,使东北人民遭受惨 重的战祸。这次战争给英、德 等国带来“机遇”,他们乘机 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 机进一步加深。
辩论基本上澄清了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这种牺牲更 多的是带来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是给人民带来福祉。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不是“国民 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 的出路。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 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 革命,才能避免财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总部,国内外各地设支部。 有全体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主张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 《民报》发刊词中首次阐 述了“民族” 、“民权” 、 “民生”的三民主义,在 当时的中国人面前展现了 一幅新的政治蓝图。
《民报》第壹号
战后,日本夺取了南满铁 路、辽东半岛和库页岛南部, 以及对朝鲜的“保护”权。
“关东军”的前身——南满铁路守备队
关东军司令部旧址
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农民的抗捐、抗税、反赔款、反洋教的
风潮和反清武装斗争 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
运动、收回利权和抵制美货运动日益高 涨。
国服——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
唯一一位在两岸都受到尊重的革命家
连战拜祭中山陵在博爱广场发表感言(2005年4月 27日)
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美国旧金山圣玛丽公园 美国旧金山宁阳会馆 美国檀香山兴中会纪念堂 美国檀香山唐人街文化广场 美国檀香山孙中山纪念公园 美国夏威夷国际机场 美国洛杉矶唐人街 美国芝加哥中山纪念公园 美国纽约华侨学校 美国纽约孙逸仙初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主要内容
君第 主三 专章 制 制辛 度亥 的革 终命 结与
第一节 举起 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 革命与建立 民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封建帝制的覆灭
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三节 辛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2、清政府繁重的苛捐杂税,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民众不堪重负:《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总 数为四亿五千万两,折合成美金,每个中国人 各赔美金七毛四。随着清政府财政支出的急剧 增加,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除此之外,清末十 年灾荒频仍,哀鸿遍野。
据当时的报道,捐税之多,连“一盏灯、一 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凡民间所用, 几乎无物不捐”。捐税名称多达六十来种。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发展较快的是
轻工业,其中 设厂地区主要 以棉纺织、面 集中在江浙、 粉加工等行业 两湖和广东一 最为显著 带
设立厂矿的 数目和投资 额的增加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正规地说是从 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
孙中山其人
从行医到革命
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 广东香山县一户农民家庭。 12岁随母亲前往檀香山,与 长兄孙眉相聚。此后的十多 年里,孙中山接受了相当系 统的近代西式教育。
青年时代的孙中山
1896年断发后的孙中山
1911年就任临时大总统
1921年
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1924年于天津
铜立像
汉口三民路
铜立像
厦门中山公园
玻璃钢立像
厦门思明区中山公园
铜立像
成都春熙路中央十字路口 铜坐像(有三米左右 的基座)
北京香山孙中山纪念堂 北京中山公园 台北国立国父纪念馆 台北中山堂 高雄中山大学 黄埔军校 南极中山站中山纪念室 澳门国父纪念馆 澳门境湖医院 澳门孙中山先生市政纪念公园 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广场 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
(1)编练新军:
1903年清政府成立练兵处,
1905年,将全国新军统一编
制为36镇,以取代八旗﹑绿
营湘军、淮军旧军制。但直
到清亡为止,全国军队仅编
成26镇。
德式装备的湖北新军
(2)司法改革:1910年12月清廷正式颁布 《大清新刑律》,废除了旧律中的种种酷刑, 采行近代西方刑法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国首部 近代刑律。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20世纪初,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 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 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在各地相继成立。
邹容
章炳麟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黄
蔡 元
兴
培
组织华兴会 两湖
组织光复会 东南地区
黄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在国内受过较好的传统教育,考中秀才——有学问; △既是湖南人,又曾在湖北求学,还东渡日本留学,所以 与两湖学生关系密切,而留日学生(特别是革命者)中两 湖人士很多。——地域因素; △当时,黄兴在留日学生中威望很高,但他建议“公举” 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不必选举。黄兴则被推举为“庶 务”,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实际主持同盟会的日常工作。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
“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功绩: 第一,创立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第二,推翻了皇帝,建立了民国。 第三,改组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
享誉盛名: 中山路、中山门、中山大学 中山公园、中山市、中山服 中山陵、植树节
31
孙中山——中国唯一设计邮票的国家元首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宣 布 “ 新 政 ”
1905
五大臣 出洋考 察宪政
1908
《 1908
钦 定 宪 法 大
光 绪 和 慈 禧
溥 仪 上 台
纲死
》
1911
撤军机 处,设 责任内 阁
革命形势高涨
清末“新政”的骗局
1901年,慈禧在西安以光绪名义下诏变法,
“新政”由此开始。从1901年下诏变法到1911年
清朝覆灭,清政府先后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铜立像 铜立像 铜立像 铜立像 铜立像 铜立像 铜坐像 铜坐像 铜胸像 铜立像 铜坐像
香港新界青山红楼
铜立像
香港孙中山纪念馆 像
铜立像 铜半身
上海中山医院
花岗岩半身像
上海孙中山故居
铜立像
天津中山中学(原文东会馆) 铜立像
天津中山公园
铜立像
武昌阅马场辛亥首义广场
铜立像
香港皇仁书院草坪
此时,革命形势已呈山雨欲来之势。 1911年5月长沙关英籍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
这样写道:“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 望换个政府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 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现在已经公开鼓吹革命, 并且获得普遍的同情。”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 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 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 派形成的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