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习语翻译(英汉)

的想法是正确的。
2. Like knows like.
三、习语的翻译方法
由于习语具有以上的
三 特点,翻译时就尽量保
习 语
持这些特点。这就要求
的 译者不仅要忠实表达原
翻 译
文习语的意义,还要尽
方 可能保持原文的丰富联
法 想,修辞效果以及民族
和地方特色。
习语不仅大量地出现在文 艺作品中和政治、科学论 文中,在口语中也会使用 一些习语,因此,习语的 翻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 题,习语翻译的好坏对整 个译文的质量及听懂英语 口语都有直接的影响。
英语习语汉译主要有以下 三种方法:
1、直译法
三
这种方法是习语翻译的
习 很常用的一种方法。直译
语 (literal translation) 的字面
的 翻
意思就是“完全依照原文
译 翻译”。但直译法的运用,
方 法
必须遵循译文的语言规范,
1 不能引起错误的联想,要
尽可能地保留英语习语的
有时尽管汉语读者对 英语习语的比喻或典故 不太熟悉,但通过上下 文体现的西方民族色彩 或是政治色彩,可以使 汉语读者接受和理解, 而且经大量使用后,又 丰富了汉语语言。
三
英语习语大致可以分为
习 两类,一类是根据组成习
语 的
语的词汇字面意思而推知
翻 整个习语意义的,一类是
译 方
意义深奥或出自著名文学
法 作品,《圣经》,神话传
1 说或历史典故的。这两类
习语均可使用直译法。
例如 第一类中:
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
a gentleman’s agreement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习语和谚语的互译

英汉成语的互译
铜仁一中 杨光辉
2015年4月
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涉及到一些两国 文化中的各自特有的习语。如果我们不了 解其文化背景,望文生义,那就要闹笑话。 前面两章我们分别介绍了一些关于动物和 颜色的习语,这一章咱们就简要地了解一 下汉语成语的英译和英语习语的汉译。由 于是习语,其翻译是固定译法,所以,同 学们必须得认真去记。
drink like a fish 牛饮 talk horse 吹牛 对牛弹琴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 a drowned rat 落汤鸡 胆小如鼠 chicken-hearted 害群之马 black sheep 一丘之貉 birds of the same feather 鹤立鸡群 triton among the minnows 摸老虎屁股 twist the lion’s tail
Idlen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All good things must come to an end 物以类聚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得饶人处且饶人 Live and let live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
四面楚歌beseiged on all sides
Tom,Dick and Harry; 张三李四 the man in the street
临时抱佛脚 seek help at the lastmoent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the more illumination, the more temptation
骑虎难下 hold a wolf by the ears 呆如木鸡dumbstruck/root to the ground 鼠目寸光 not see beyond one’s nose 费九牛二虎之力 kill oneself 蜻蜓点水 scratch the surface 驴唇不对马嘴 out in the left field 替罪羊 scapegoat 狼吞虎咽 make a lion’s meal of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汉语成语是我国数千年文化发展中沉淀下来的瑰宝。
成语一般由短短四个字组成,但是这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却能表达非常丰富的含义,很多成语还包括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深刻含义。
也正是这个原因给汉语成语的英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将成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准确、深刻和完整,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多种英译技巧来进行翻译,尽可能地使英译符合成语的字面义和引申义。
标签:汉语;成语;英译;技巧汉语成语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具有一定深意的词语,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四个字的形式出现。
汉语成语一般除了本意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多数是用比喻或者是典故的形式来说明一个普遍的现象或讲述一个道理。
所以成语中往往存在着比喻等修辞效果,而且还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对于汉语成语的翻译,我们除了要保持成语本身的表面意义以外,还要注重结合多种英译方法表现出成语的深层含义。
一、汉语成语英译需要注意的地方1.注意汉语成语的感情色彩汉语成语的意义褒贬不一,我们在进行翻译时一定不能弄错,一定要注意正确表达出成语的感情色彩。
2.注意汉语成语语气汉语成语的语气过重或过轻都有可能会影响成语要表达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成语的语气,进行正确的翻译。
3.注意兼顾译文的美化汉语成语的翻译除了要求意义准确以外,还要兼顾译文的美化,要使成语读起来能够押韵和通顺,还可以采用英语成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对成语进行美化。
二、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1.直译对于一些原义易于理解且易于翻译的成语,我们可以直接采取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在翻译时可以尽量保留成语中的比喻形象以及语言特点,这样可以使成语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给外国读者一种新鲜的感觉。
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是采用了直译的方法,打草惊蛇:to stir up the grass and alert the snake (相当于wake a sleeping dog)。
这个成语的英译就做到了既准确又生动形象。
2.意译有些成语如果直接进行翻译,读者会感到一头雾水,这个时候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注意事项
保持原文的语义和语法正确
在直译过程中,要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和语法,避 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
直译法要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避免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尽管直译法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但译文仍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 习惯,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注意事项
准确理解原文
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结合法时,首 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
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错误。
灵活调整词序
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过程中,需 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调整 英文原句的词序,使译文更加自
然流畅。
保持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 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如比喻、修 辞等,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
注意事项
加注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避免出现 语法错误或表达不当的情况。
加注应当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以免影 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加注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出现 信息丢失或误解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的含义。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意译法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语法规则,避免出现生硬 或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
保持原意不变
意译法的核心是保持原文意思不变,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 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 信息的遗漏或误解。
04
音意结合法
定义
• 音意结合法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 时,将英文的发音和汉语的意义 结合起来,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 意思的目的。
和文化背景。
适用范围
当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存在较大 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时, 归化法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英语翻译方法

英语翻译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2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3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不达意组,前后含意重复.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l”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4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5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翻译例如1、荷花是中国的名花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中国许多地方的湖泊和池塘都适合荷花生长。
汉语习语的翻译

例 句
闰土来了⋯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 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鲁迅《故乡》)
Run-tu had come ⋯ a gleaming silver necklet round his neck, showing that his father doted on him and, fearing he might die, had made a pledge with the gods and Buddhas, using the necklet as a talisman.
她怕碰一鼻子灰,话到了嘴边,又把它咽了下去。 She was afraid of being snubbed,so she swallowed the words that came to her lips.
套 用
有的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 相符合,双方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修辞色彩, 并且有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在英译 汉时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截了当地套 用汉语的同义谚语,这样既保留了谚语的形, 又传达了谚语的神。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直译法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The gift itself maybe as insignificant as a goose feather,but sent from afar,“conveys deep feelings.
他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He would not stop until he reached the Yellow River---to give up until his hope has gone.
例句
你要爱他(她),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 (她)来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 着锅里”的„„
习语的翻译方法

习语的翻译方法语言之间的互相翻译不但有利于各国文化的交流,更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在做翻译工作时最怕碰上习语多的文章。
为了忠于原著,译文心须既保持它的外国风味,又要符合本国文字的要求,而翻译习语却是最难把这两个标准一同达到的。
为了要适当地把外国语言中的习语翻译出来,有经验的翻译工作者一般采取下列几种方法: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 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 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 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 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 add fuel to the 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 be shattered to pieces”。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有的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偶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须说成“wall of copper and iron”。
“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 gossip”便可以了。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汉语习语翻译成英语的六种常见方法
1.直译法—-就是按照文字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过来,例如汉语中的“纸老虎”直译成“papertiger”,外国人看起来不但深明其义,而且觉得很是传神,所以现已成为正式的英美民族语言。
另外,我们口中的“丢脸”也被直译为“loseface”,“走狗”译成为“runningdog”。
由于中国热而大为外国人欢迎的“功夫”音译成“kungfu”等也算是直译法的一种。
2.同义习语借用(套用)法—-两种语言中有些同义习语无论在内容、形式和色彩上都有相符合,它们不但相同的意思或隐义,面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
翻译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载了当地互相借用。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是“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haveears”, 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我们说“火上加油”,英国人则说“toaddfueltotheflame”,两者也完全一样。
3.意译法—-—有些习语无法直译,也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则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对待。
例如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用来表示被打得大败之意,译成英文便是“tobeshatteredtopieces”或者“tobebeaten into a mess ”。
“乌烟瘴气”形容情形混乱不堪,可用“chaos”来表达。
4.省略法—-汉语中有一种情况,就是习语中是对偶词组,前后含意重复。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用省略法来处理,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
例如“铜墙铁壁”可译成“wallofbronze”已经足够,实在无需说成“wallof bronze andiron”,“街谈巷议”在意义上也是重复的,所以译成“streetgossip”便可以了。
5.增添法—-为了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有时要结合上下文的需要,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
例如“树倒猢狲散”可译成“Oncethetreefalls,themonkeysonitwillfleehelter-skelter,” 其中helter-skelter是“慌慌张张”之意,是增添的成分,原文虽无其字而有其义,加了使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6.还原法—-一些习语源于外语,翻译时可使之还原。
例如“夹着尾巴”应写成“withthetailbetweenthelegs”,“战争贩子”是英文“war-monger”的中译,“蓝图”则是“blue-prin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