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过柱子总结
REVIT2016基础教程-梁柱

Part 2
柱的创建
柱的创建
按常规建筑设计习惯,在轴网创建完成后便可创建柱网。根据柱子的用途及特征的不同, 在Revit 2016中将柱子分为建筑柱和结构柱两种。虽然建筑柱和结构柱的创建方法不尽 相同,但它们的编辑方法完全相同。
建筑柱的创建 结构柱的创建
建筑柱的创建
建筑柱可起到装饰作用,其种类繁多,一般应根据设计要求来选定类型。建筑柱的类型有矩形柱、 壁柱、倒角柱、欧式柱、中式柱、现代柱和圆柱等,也可以通过族模型创建设计要求的柱类型。 建筑柱可以自动继承其所连接的墙体等其他构件的材质,例如,墙的复合层可以包络建筑柱。
梁
墙梁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采 用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定。 墙梁是托梁及其上部计算范围内墙体的组合体。在计算墙梁时要考虑托梁以上墙体对 结构的影响,要计算墙体对托梁刚度的有利影响。所以,在实际工程中按墙梁计算的 托梁配筋比没有考虑墙梁作用的托梁配筋要少。在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 置一个洞口;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的位置上,并宜上下对齐。
Part 1
柱和梁的简介
柱和梁的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会直接影响建筑质量和经济消耗。 随着建筑结构向更高、跨度更大、荷载更重的方向发展,建筑物中的柱子将承受越来越 大的荷载。通过对地震灾害的调查,人们认识到建筑物承重柱的合理设计是保证建筑物 在大地震中不倒塌的关键,特别是在较大的轴压力的作用下,要求柱子不但应有足够的 强度,还应有较好的延性。
本单元主要通过介绍柱、梁等构件的创建方式,讲 解布置结构构件的方法和步骤。 结构设计是BIM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绝大 多数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结构柱的定位, 通过Revit 2016可以实现与结构工程师提供的结构 模型相互参照、协同作业。目前,在实际项目建模 过程中主要采用链接结构或其他模型形成完整的 BIM模型,实现跨专业的协同作业。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中的作用

构造柱在砖混结构中的作用摘要:通常,砖混结构都需要有构造柱,尤其是在有地震作用的区域,构造柱的布置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砖混结构中的构造柱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列出构造柱的各种特征和要求,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砖混结构中的作用。
关键词:构造柱;砖混结构;要求;作用;引言目前,我国多层住房建设中有相当比例的砖混结构,特别是在住宅项目中。
由于砖混结构的主要材料是砌块,因此其抗震性能相对较低。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多年的工程实践,证实了在砖混结构中加设构造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震方法。
在砖混结构中,采用构造柱不仅可以增强墙体的抗震性能,还可以将构造柱和圈梁连接起来,从而对砌体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这对控制砌体裂缝、保持砌体承载力、改善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造柱的概念多层砌体住宅通常是以砖墙为主体的刚性房屋,构造柱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层数由原来的2~3层逐渐增加至6~8层。
多层砌体是目前国内多层住宅建筑中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形式。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砖混结构的多层砌体房屋将成为我国大部分城镇多层住宅的主要形式。
但如果没有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多层砌块房屋的抗震性能就会很差。
近十年来,在多次毁灭性的地震中,多层砖房出现了大量的坍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将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对多层砌体房屋的地震灾害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是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模拟试验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采用构造柱可以使砖混结构房屋的受剪承载力增加10%~30%;构造柱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增加了房屋的延性。
在裂缝发生之前,构造柱对墙体的刚度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在出现裂缝到破坏的过程中,构造柱对墙体的破坏起到了抑制作用;因此,破坏过程中墙体可以承受部分竖向荷载,防止结构的突然坍塌,极大地提高了砌体结构的耗能能力,延长了3~4倍的延性。
所以,在砌体结构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钢筋砼构造柱是一种先将墙体砌筑,然后在墙体两端、墙长度过大时的墙体中部或纵横墙交叉点上进行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柱子。
过柱子经验总结模板

过柱子经验总结模板标题:过柱子经验总结——突破自我,创造未来引言:过柱子是一项古老而又现代的训练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困难,突破自我,创造未来。
在过柱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此将这些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希望能够对其他人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克服恐惧的关键——积极心态过柱子是一项需要勇气和决心的挑战,而面对高高耸立的柱子,最重要的是维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在过柱子的训练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克服恐惧,取得成功。
因此,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克服恐惧的关键。
二、制定合理的目标——突破自我在过柱子的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目标非常重要。
合理的目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并激发我们的内在动力。
同时,制定目标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设定,以免造成心理上的挫败感或过于轻松的舒适区。
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我们可以逐步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三、坚持训练——形成良好的习惯过柱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付出长时间和大量的努力。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不懈,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训练时间。
只有坚持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技巧,增强自己的信心。
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我们可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养成坚持不懈的品质。
四、与团队合作——共同成长过柱子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训练方法。
在过程中,与队友们互相鼓励、互相配合,共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通过与团队合作,我们不仅能够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共同成长。
团队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倾听他人的观点,提高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让我们在过柱子的训练中收获更多。
五、积极反思和总结经验——持续进步在过柱子的过程中,积极反思和总结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寻找改进的途径。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汲取教训,吸取经验,不断进步。
反思和总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过柱子经验总结范文(2篇)

过柱子经验总结范文框架柱涨模技术交底荥阳市中医院急救综合楼工程,现已完成到主体四层混凝土浇筑工作,在三层混凝土柱模板拆除后,发现在二至三层柱出现胀模现象,胀模主要集中在二层柱顶和三层柱底,胀模大约为1cm-3cm之间,虽然不影响框架柱的结构质量,但影响外装饰及外观质量,为了消除该部分存在的质量缺陷,经项目部分析该部分形成的原因之后,特制订该处理方案。
施工准备:计划修补的柱子采用标记法进行标注清楚,并采用墨线把涨模部分弹出,核对是否正确,并有核对记录。
由于该工程修补需要在外防护架上进行施工,在施工之前,为了保证施工中的安全,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及技术的交底。
首先检查外防护架体搭设是否合格,是否存在挑头板等安全隐患,对于不合格的部分整改合格后再进行修补。
要求工人必须系安全带、佩戴安全帽。
修补过程中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应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等到柱混凝土强度达到____%以上时再进行修补及处理。
施工方法及工艺:施工工艺:标注框架柱涨模部分→涨模部分弹线→加固架体→剔凿涨模部分→清扫松散部分混凝土→浇水湿润→对局部进行水泥砂浆拉毛首先检查涨模部分具____置,找准位置,在平面图上标注上具体部位及标高。
然后进行吊线、弹线找出涨模具____置。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整改到位。
剔凿涨模部分的混凝土,剔凿采用人工进行凿除,凿除中禁止裸露钢筋,禁止采用电铲、电锤等电动工具进行剔凿,人工凿除应采用竖向进行剔凿,最后凿除深度为斜纹状,深度不能大于____mm.并保持表面不能有松散的石子和混凝土颗粒。
要求凿除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
对于凿除后的混凝土部分,用钢刷刷干净,用水进行冲洗干净,使其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浮浆。
剔凿后然后采用801胶素水泥砂浆在需要修补的混凝土表面涂刷一层,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牢固。
然后采用1:2水泥砂浆进行凿除面的修补工作,要求表面毛光。
等到水泥砂浆初硬后,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养护,以保证修补的混凝土的强度。
过柱子经验总结模版(2篇)

过柱子经验总结模版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的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的很结实。
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
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时如乙醚,二氯甲烷更为明显。
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
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天结实;第二、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
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在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
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
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
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
然后用少量芗洗涤后,再加入。
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关于tlc和柱层析之我的体会(转)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
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2016新编不考虑抗震的构件

未与竖向受力构件直接连接的横向受力构件,一般都不用考虑抗震,如次梁、楼板等。
非受力构件不用考虑抗震,如填充墙、维护墙。
基础满足抗震规范GB50011-2010中4.2.1和4.4.1条要求的,可以不用考虑抗震,虽然以上构件设计时不需要考虑地震力对它们的作用,但是它们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周围的结构构件的抗震表现,这一点是要考虑的。
例如半层高的填充墙可能使与之相连的柱子变成短柱。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和砌体结构中的楼梯均按非抗震构件设计(见国标《03G101-2》总说明第2条),这主要是因为楼梯构件在结构中仅起传递荷载组织竖向交通作用(和楼板作用类似,楼板亦按非抗震构件设计),而不影响结构的抗侧力刚度,为非抗侧力构件(抗侧力构件例如框架柱、框架梁)。
而梯梁和梯柱亦仅起传递荷载的作用,因此梯柱和梯梁均可按非抗震构件来设计,因为梯柱截面受到墙体的限制,一般均很小(例如250X240),不能满足对梯梁的嵌固作用,因此一般梯柱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可以按混凝土规范7.3.1规定计算其承载力,计算结果一般均远大于梯梁传来的荷载,一般均大一个数量级),按简支梁来计算梯梁。
由于楼梯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很大,一般在地震中不会破坏,因此在设计时一般仅考虑梯柱的稳定即可。
根据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特点,为保证楼梯在地震中的整体安全,我在设计时按如下原则设置梯柱:在框架结构中,梯柱应伸至上层框架梁或梁内;在砌体结构中,梯柱伸至梯梁下即可。
个人意见,供参考。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组织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为重点,全面启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现总结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干部**人,其中中共党员**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大专学历**人,中专学历**人,高中及以下学历**人。
旅法三剑客 市场台柱子

旅法三剑客市场台柱子作者:朱浩云来源:《财富堂》2016年第01期吴冠中油画国画皆抢手吴冠中(1919—2010年),字萘,1919年出生,江苏宜兴人。
早年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
于是,下决心投身于艺术。
他中学毕业后考入杭州艺专,从吴大羽学油画,从潘天寿学国画。
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第一名,进入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从苏弗尔皮教授学油画,醉心于梵高、高更、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画派。
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他毅然回到祖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五六十年代,在政治歧视下坚持油画、水彩的写生和创作,足迹遍天下。
70年代初开始探索中国画,自称“要艺术不要命”。
70年代末脱颖而出。
1992年3月,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吴冠中个人画展,作品是他1970年以来所创作的油画、水墨及素描。
此次展出号称“前所未有”,是吴冠中个人在欧洲的第一次个人展,更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实现了吴氏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的愿望。
鉴于吴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法国政府给予吴“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艺术家。
吴冠中是一位中西兼擅的画家。
艺术主张“曲高和众”,让“群众点头,专家鼓掌”。
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精于风景类题材。
作品融汇中西,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用色大胆,线条流畅奔放,画风独特,别具一格。
代表作品有《长城》《狮子林》《巫峡魂》《高昌遗址》《春雪》《交河故城》等。
吴冠中生前还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如王怀庆、王秦生、卢新华、闫振铎、任景钦、刘巨德、刘永明、杜大恺、李木、李付元、杨延文、林学明、赵士英、钟蜀珩、黄冠余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艺术市场上,吴的作品很早就在北京画廊里出售。
1984年吴的作品开始进入香港拍卖市场,他的《劲松图》和《北戴河》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分别以0.9 万港元和2.7万港元成交。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2016

目录第1章总则1第2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第3章主体工程8第4章建筑屋面工程20第5章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29第6章建筑电气工程53第7章通风与空调工程64第1章总则1。
1目的为了消除公司建筑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促进工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公司建筑施工的现状和特点,特此编写本手册。
1.2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筑工程和建筑设备安装工程。
1。
3主要内容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我公司主要施工的6个分部工程的质量通病:(1)地基与基础。
(2)主体结构.(3)建筑屋面。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5)建筑电气。
(6)通风与空调工程。
1.4编制依据本手册主要是根据国家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结合各单位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现状及常见多发质量问题进行编写的.1。
5使用要求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关键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
本手册虽然涉及建筑安装工程常见多发质量问题,但由于地区、工程及施工人员水平的差异,具体工程中质量通病的发生会有所不同.为了增强质量过程控制的针对性,应根据每个工程的特点,找出可能发生的质量通病,确定质量控制点,参照本手册制定防治对策;并积极推广新技术,开展QC小组活动,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水平。
第2章地基与基础工程2。
1工程桩2。
1.1桩位位移1.现象全部或者公司部的工程桩发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2.原因分析。
(1)桩基础施工定位错误。
(2)工程桩施工顺序错误。
(3)土方开挖施工错误。
3.防治措施(1)严格桩基础施工定位: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群桩:20mm;单排桩:10mm.打桩时严格按照放样进行定位,预制桩沉桩以前以及灌注桩成孔以前进行桩位复核.(2)预制桩施工严格控制垂直度:预制桩沉桩时,严格控制垂直度,以防止桩顶偏位。
场地不平整时,应对桩机垂直度进行调整,保持垂直.(3)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工程桩施工:在软土地基进行桩基础施工时,由于施工顺序不当,会造成对已经施工完成的桩形成挤压,造成桩位偏移.并可以采用跳打法进行桩基础施工,采用跳打施工时,相邻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0%以上;(4)有序进行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应有序进行,一次挖深不得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层析知识总结柱层析利用层析柱将混合物各组分分离开来的操作过程称为柱层析。
柱层析是层析技术中的一类,依据其作用原理又可分为吸附柱层析、分配柱层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
其中以吸附柱层析应用最广。
以下只介绍吸附柱层析的相关问题,其操作方法也可作为其他类型柱层析的参考。
1.吸附柱层析的器材(1)层析柱实验室中所用的玻璃层析柱有两种形式:一是下部带有活塞的玻璃管,活塞的芯最好是聚四氟乙烯制作的,这样可以不涂真空油脂,以免污染产品。
如果使用普通的玻璃活塞,则真空油脂要小心地涂薄涂匀。
另一种是将玻璃管下端拉细,套上一段弹性良好的管子。
这段管子必须是不能被淋洗剂溶解的,普通橡皮管一般不可充作此用,因为橡皮易被氯仿、苯、THF等溶剂溶胀,而聚乙烯管子对大多数溶剂是惰性的,所以常常使用。
用一只螺旋夹控制流速,此外,薄膜塑料柱因使用方便、节省淋洗剂、减少蒸发量等优点,应用日趋广泛。
薄膜塑料柱总是以扁平成卷保存的,两侧常有很深的折痕。
使用前需将裁取的一段薄膜管一端扎紧,另一端套在一段玻璃管上并用棉线扎紧。
将这段玻璃管穿过一个单孔塞。
然后将薄膜管放进一根又粗又长,下端拉细了的玻璃管内,使塞子塞紧大玻璃管的口。
用水泵自大玻璃管下端抽气,薄膜柱即因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而自行展圆。
待装入吸附剂后在其下部扎几个小孔即可使用。
层析柱的尺寸根据被分离物的量来确定,其直径与高度之比则根据被分离混合物的分离难易而定,一般在1∶8到1∶50之间。
柱身细长,分离效果好,但可分离的量小,且分离所需时间长;柱身短粗,分离效果较差,但一次可以分离较多的样品,且所需时间短。
如果待分离物各组分较难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如果要处理大量的较易分离的或对分离纯度要求较低的混合物,则可选用粗而短的柱子。
最常使用的层析柱,直径与长度之比在1∶8 到1∶15 之间。
(2)吸附剂柱层析中最常使用的吸附剂是氧化铝或硅胶。
其用量为被分离样品的30~50倍,对于难以分离的混合物,吸附剂的用量可达100倍或更高。
对于吸附剂应综合考虑其种类、酸碱性、粒度及活性等因素,最后用实验方法选择和确定。
市售氧化铝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
酸性氧化铝是用1%盐酸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到其浸出液的pH值为4,适用于分离酸性物质;碱性氧化铝浸出液的pH值为9~10,用以分离胺类、生物碱及其他有机碱性化合物。
中性氧化铝的相应pH值为7.5,适合于醛、酮、醌、酯等类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对酸、碱敏感的其他类型化合物的分离。
硅胶没有酸碱性之分,可适用于各类有机物的分离。
柱层析所用氧化铝的粒度一般为100~150目,硅胶为60~100目,如果颗粒太小,淋洗剂在其中流动太慢,甚至流不出来。
氧化铝和硅胶的活性各分五个等级。
哪个活性级别分离效果最好,要用实验方法确定,而不是盲目选择高的活性级别,最常使用的是Ⅱ~Ⅲ级。
如果吸附剂活性太低,分离效果不好,可通过“活化”来提高其活性。
所谓“活化”就是指用加热的方法除去吸附剂所含的水分,提高其吸附活性的过程。
通常是将吸附剂装在瓷盘里放进烘箱中恒温加热。
“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应根据分离需要而定。
氧化铝一般在200℃恒温4h,硅胶在105~110℃恒温0.5~1h。
“活化”完毕,切断电源,待温度降至接近室温时,从烘箱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备用。
有的样品在活性高的吸附剂中分离效果不好,可将吸附剂放在空气中让其吸收一些水分,分离效果反而好一些。
此外,一些天然产物带有多种官能团,对微弱的酸碱性都很敏感,则可用纤维素、淀粉或糖类作吸附剂。
活性碳是一种吸附能力很高的吸附剂,但因粒度太小而不常用。
(3)淋洗剂淋洗剂是将被分离物从吸附剂上洗脱下来所用的溶剂,所以也称为洗脱剂或简称溶剂。
其极性大小和对被分离物各组分的溶解度大小对于分离效果非常重要。
如果淋洗剂的极性远大于被分离物的极性,则淋洗剂将受到吸附剂的强烈吸附,从而将原来被吸附的待分离物“顶替”下来,随多余的淋洗剂冲下而起不到分离作用;如果淋洗剂的极性远小于各组分的极性,则各组分被吸附剂强烈吸附而留在固定相中,不能随流动相向下移动,也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果淋洗剂对于被分离物各组分溶解度太大,被分离物将会过多、过快地溶解于其中并被迅速洗脱而不能很好地分离;如果溶解度太小,则会造成谱带分散,甚至完全不能分开。
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次序也因所用吸附剂的种类不同而不尽相同,很多资料给出了在硅胶和氧化铝柱中常用溶剂所表现出的极性次序,可作为选择溶剂的参考,首先在薄层层析板上试选,初步确定后再上柱分离。
如果所有色带都行进甚慢则应改用极性较大溶解性能也较大的溶剂,反之则改用极性和溶解性都较小的溶剂,直至获得满意的分离效果。
除了分离效果外还应当考虑:①在常温至沸点的温度范围内可与被分离物长期共存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也不被吸附剂或被分离物催化而发生自身的化学反应;②沸点较低以利回收;③毒性较小,操作安全;④适当考虑价格是否合算,来源是否方便;⑤回收溶剂一般不应作为最终纯化产物的淋洗剂。
淋洗剂的用量往往较大,故最好使用单一溶剂以利回收。
只有在选不出合适的单一溶剂时才使用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一般由两种可以无限混溶的溶剂组成,先以不同的配比在薄层板上试验,选出最佳配比,再按该比例配制好,像单一溶剂一样使用。
如果必须在层析过程中改变淋洗剂的极性,不能把一种溶剂迅速换成另一种溶剂,而应当将极性稍大的溶剂按一定的百分率逐渐加到正在使用的溶剂中去,逐步提高其比例,直至所需要的配比。
一条经验规律称为“幂指数增加”,例如,原淋洗剂为环己烷,如欲加入二氯甲烷以增加其极性,则不应立即换为二氯甲烷,而应使用这两种溶剂的混合液,其中二氯甲烷的比例依次为5%,15%,45%,最后再换为纯净的二氯甲烷。
每次加大比例后,须待流出液量为吸附剂装载体积的3倍时再进一步加大比例。
这只是一般方法,其目的在于避免后面的色带行进过快,追上前面的色带,造成交叉带。
但如果两色带间有很宽阔的空白带,不会造成交叉,则亦可直接换成后一种溶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4)被分离的混合物在实际工作中,被分离的样品是不能选择的,但认真考察各个组分的分子结构,估计其吸附能力,对于正确选择吸附剂和淋洗剂都是有益的。
若化合物的极性较大,或含有极性较大的基团,则易被吸附而较难被洗脱,宜选用吸附力较弱的吸附剂和极性较大的淋洗剂。
反之,对于极性较小的样品则选用极性较强的吸附剂和弱极性或非极性淋洗剂。
若各组分极性差别较大,则易于分离,可选用较为短粗的柱子,使用较少的吸附剂;若各组分极性相差甚微,则难于分离,宜选用细长的柱子并使用较大量的吸附剂。
(5)其他物品储存淋洗剂的分液漏斗一只,接收洗出液的锥形瓶若干只,其容积大小根据淋洗剂的体积确定。
玻璃毛少量,白沙少量,各自洗净烘干。
若层析柱很小,也可用少量脱脂棉代替玻璃毛。
2.吸附柱层析的操作(1)装柱装柱的方法分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装柱时,将柱竖直固定在铁支架上,关闭活塞,加入选定的淋洗剂至柱容积的1/4 ,用一支干净的玻璃棒将少量玻璃毛(或脱脂棉)轻轻推入柱底狭窄部位,小心挤出其中的气泡,但不要压得太紧密,否则淋洗剂将流出太慢或根本流不出来。
将准备好的白沙加入柱中,使在玻璃毛上均匀沉积成约5mm厚的一层。
将需要量的吸附剂置烧杯中,加淋洗剂浸润,溶胀并调成糊状。
打开柱下活塞调节流出速度为每秒钟1滴,将调好的吸附剂在搅拌下自柱顶缓缓注入柱中,同时用套有橡皮管的玻璃棒轻轻敲击柱身,使吸附剂在淋洗剂中均匀沉降,形成均匀紧密的吸附剂柱。
吸附剂最好一次加完。
若分数次加,则会沉积为数层,各层交接处的吸附剂颗粒甚细,在分离时易被误认为是一个色层。
全部吸附剂加完后,在吸附剂沉积面上盖一层白沙(如柱很小,也可不用白沙而盖上一张直径与柱内径相当的滤纸片),关闭活塞。
在全部装柱过程及装完柱后,都需始终保持吸附剂上面有一段液柱,否则将会有空气进入吸附剂,在其中形成气泡而影响分离效果。
如果发现柱中已经形成了气泡,应设法排除,若不能排除,则应倒出重装。
装好的吸附柱各层材料的分布见图3-36。
干法装柱时,先将柱竖直固定在铁支架上,关闭活塞。
加入溶剂至柱容积的3/4,打开活塞控制溶剂流速为1滴/秒,然后将所需量的吸附剂通过一支短颈玻璃漏斗慢慢加入柱中,同时,轻轻敲柱身使柱填充紧密。
干法装柱的缺点是容易使柱中混有气泡。
特别是使用硅胶为吸附剂时,最好不用干法装柱,因为硅胶在溶剂中有一溶胀过程,若采用干法装柱,硅胶会在柱中溶胀,往往留下缝隙和气泡,影响分离效果,甚至需要重新装柱。
装填薄膜塑料柱时,可先用抽气法将薄膜展开成圆柱形,在底部装入一段玻璃毛,吸附剂通过一个粗颈漏斗自柱顶装入。
装至1/3处,将柱身在坚硬的表面上礅结实,再装入1/3,再礅结实,直至装到需要的高度。
装成的薄膜柱应紧密结实,可以像玻璃柱那样用夹子夹住,再在其底部扎一些小孔即可使用。
(2)加样加样亦有干法、湿法两种。
湿法加样是将待分离物溶于尽可能少的溶剂中,如有不溶性杂质应当滤去。
打开柱下活塞小心放出柱中液体至液面下降到滤纸片处,关闭活塞,将配好的溶液沿着柱内壁缓缓加入,切记勿冲动吸附剂,否则将造成吸附剂表面不平而影响分离效果。
溶液加完后,小心开启柱下活塞,放出液体至溶液液面降至滤纸片时,关闭活塞,用少许溶剂冲洗柱内壁(同样不可冲动吸附剂),再放出液体至液面降到滤纸处,再次冲洗柱内壁,直至柱壁和柱顶溶剂没有颜色。
加样操作的关键是要避免样品溶液被冲稀。
在技术熟练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关下部活塞,在每秒钟1滴的恒定流速下连贯地完成上述操作。
干法加样是将待分离样品加少量低沸点溶剂溶解,再加入约5倍量吸附剂,拌和均匀后在通风橱中蒸发至干。
揭去柱顶滤纸片,将吸附了样品的吸附剂平摊在柱内吸附剂的顶端,在上面加盖滤纸片或加盖一层白沙。
干法加样易于掌握,不会造成样品溶液的冲稀,但不适合对热敏感的化合物。
(3)淋洗和接收样品加入后即可用大量淋洗剂淋洗。
随着流动相向下移动,混合物逐渐分成若干个不同的色带,继续淋洗,各色带间距离拉开,最终被一个个淋洗下来。
当第一色带开始流出时,更换接收瓶,接收完毕再更换接受瓶,接受两色带间的空白带,并依此法分别接收各个色带。
若后面的色带下行太慢,可依次使用几种极性逐渐增大的淋洗剂来淋洗。
为了减少添加淋洗剂的次数,可用分液漏斗在柱顶“自动”添加。
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顶塞密封,尾部插进柱上部的淋洗剂液面以下,当液面下降后,漏斗尾部露出,即有空气泡自尾部进入分液漏斗,这就加大了漏斗内液面上的压力,漏斗内的淋洗剂就自动流入柱内,使柱内液面上升,当液面淹没漏斗尾部时,就不再有空气进入漏斗,漏斗内的淋洗剂就不再流出。
在使用薄膜塑料柱进行层析时,一旦色带形成并拉开距离,可将柱吸干,用刀沿“空白带”处切开,将各色带分别萃取,各自蒸去溶剂,即得到相应组分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