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渠化设计基本原则
平面交叉渠化设计

(1) 应尽量通过设置交通岛规范车辆行驶
轨迹,避免车辆在交叉口范围内大幅度地游
移。
(2) 可利用交通岛空
间设置标志和信号控制设施, 减少车辆碰
撞这些控制设施的概率。
(3) 可将交通岛用作安全岛, 为行人和自 行车提供安全避让空间。交通岛的合理设 计可减少非机动车和行人暴露于冲突区域 的时间, 提高通行安全。
• 利用交通岛的布置, 可以防止车辆在交叉 口转错车道。
二、渠化设计原则与要点
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是平面交叉口安 全设计的灵魂, 制定合理的设计原则有助 于在宏观上指导设计, 归纳设计要点有助 于完善设计, 避免关键要素的疏忽和遗漏。
1、明确路权
平面交叉口是道路交通冲突点数量最 多、密度大的区域。每个方向通过平面交 叉口的交通流都可能需要经过一个或多个 交通冲突点组成的冲突区域。为了使车辆 能够安全通过这些冲突区域, 应该明确交 叉口范围内所有交通冲突点的路权, 为冲 突交通流分配正确合理的优先通行次序, 使得车辆能够安全地通过交叉口。
SUCCESS
THANK YOU
2019/10/28
(3) 在干线公路上, 车辆行驶速度较高, 设置转弯车道之后, 转弯车辆可以从直行交通流 中分离出来再减速转弯, 避免转弯车辆在直行车 道上紧急减速所引起的追尾事故。
(4) 拓宽入口, 增加入口车道数量本身就 是一种增加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
4、合理利用交通岛
(1) 减少冲突点的数量。 在平面交叉口中, 交通冲突点越多, 事故 率也就越高, 应尽量通过交叉口渠化或设 置合理的交叉口交通控制方式, 减少冲突 点的数量。 (2) 固定冲突点的位置, 将交通冲突点限 定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内。
在交叉口范围内, 应通过设置交通岛或导流 线的方式限定车辆行驶的轨迹, 减少车辆游移的 幅度, 将交通冲突点限定在尽可能小的区域内, 以达到固定交通冲突点的目的。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不同方向的道路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时需要保障交叉口通行安全,提高交叉口车辆通行能力,减少交通延误,并提高交叉口行驶舒适性。
本文阐述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优化、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vissim交通仿真分析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仿真1交叉口交通渠化优化1.1交通渠化概述1.1.1交通渠化原则交叉口渠化设计总的要求应有利于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延误和方便行车、行人。
①简单易懂。
渠化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使交叉口简单、明确,使驾驶人明确渠化意图。
②符合规范。
渠化的一切措施,如设岛、划线、建立各种标志,均应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
③有利安全。
分离交通流,以减少相互干扰与碰撞,有利于行车安全。
④保证视距。
渠化应充分保证各方向各车道的车辆和行人视距。
市政设施均应以不阻挡视线为原则。
⑤美观醒目。
交通岛的路缘石必须醒目、美观,使人有视觉美感。
1.1.2交通渠化作用交叉口是制约道路网整体效率发挥的关键,典型城市的研究结果表明,若道路网中的所有平面交叉口进行渠化,则路网容量可以大幅提高,交叉口渠化代价小、效益大。
交叉口渠化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减少冲突面积,指引汽车行驶方向,减小交通流在交叉口的冲突范围,减少车辆和行人过街时发生碰撞的危险性。
(2)增大交叉角度,使对向车流以较大角度尽可能成直角交叉减少车辆行驶冲突的面积。
缩短交叉时间,为司机提供判断车辆相对位置和速度的最佳条件。
(3)减小汇入角使交通流以 10o~15o的合理角度,最小的速度差进行合流,使汇合车辆可利用最小车头间距。
(4)束窄进口宽度缩小进口宽度或使进口道路弯曲,使驶入交叉口车辆有明确方向并降低速度,尽可能使干道车辆少受影响。
(5)分隔车流分散交叉口内的交叉与冲突点,使车辆在交叉口的固定区域内交叉通行,减少冲突碰撞。
(6)禁止左转弯限制车辆驶入禁区,防止车辆转错车道。
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 对于停车线,应该与人行横道协调设置,其 位置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 交叉口,以达到尽量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 延误的目的。
❖ 图2
图2 行人过街横道示意图
(4)环岛设计
➢ 设计条件: 当一个路口交通比较混乱、交通冲突点较 多(尤其是交叉冲突点)但交通流量又未 达到使用信号控制的时候,此时,最好的 设计是使用环型交叉口设计。
❖ (3)按交通性质疏导的原则 即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有区别地进
行控制,综合考虑时间资源的分配。
2. 设计原则:
❖ (1)适应交通流特性 ❖ (2)合理利用道路设施空间 ❖ (3)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 ❖ (4)降低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 ❖ (5)饱和度均衡
3. 技术路线
❖ (1)基础数据的调查(交通流量、几何尺寸 等等)
(3)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 人行横道的位置、间距要适当, 如果太远,
会降低时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长了行 人与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增加交 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太近,会增加 右转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难度。
❖ 人行横道的方向,原则上保证行人和非机 动车行驶距离最短。但是,道路斜向交叉 时,人行横道的方向设置应平行于相交道 路。
➢ 左转专用车道设置的条件:
❖ 在提供保护左转相位的地方, 应该考虑设置 左转专用车道;
❖ 当左转车流达到100辆/小时,应考虑设置左 转专用车道;当左转车流超过300 辆/小时, 应考虑提供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专用车道设计的目的:
❖ 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 排除左转车流对直行车流的干扰; ❖ 减少直行车流对左转车辆的追尾碰撞事故,
5. 平面交叉口渠化的目的
❖ 平面交叉路口是路网中供交通流变换方向和 通行能力降低的节点,尤其在无信号控制的 交叉口上,机非混行所造车的交叉冲突给交 叉口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故搞好路 口交通组织是路网整体交通组织优化的关键。 否则,路口则是影响交通顺畅的“瓶颈”。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叉口交通拥挤、延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的交通渠化设计方法对于保障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和通行效率有显著效果,设计理念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1、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
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
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
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
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摘要: 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节点”,其、设计与管理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网的通畅与安全。
本着“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安全畅通”、“减少延误”,对新建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各项内容做了简要分析,使平面交叉口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
关键词: 城市道路;渠化设计;以人为本;安全高效Abstract: Intersections are the “nodes” of the urban road network, its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how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atency of the road network and security. The spirit of “people-oriented” and “bus priority”, “safe and smooth”, “reduce delays, and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sign of the contents of the New Urban Intersections, the intersection of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safe and efficient, economic applicable to the purpose.Keywords: urban road; drainage design; people-oriented; safe and efficient (一)渠化设计的内涵所谓渠化设计,就是保障各种不同行驶方向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那样,遵照规定的行驶轨迹,互不干扰的行驶。
渠化交通可以有效地解决道路上的交通拥挤和阻滞,提高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2.1分离原则: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道路渠化方案

道路渠化方案道路渠化方案是指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加,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道路渠化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通行量逐年增加,道路狭窄、缺乏规划和管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道路资源的有限性,需要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道路渠化方案就是基于道路通行实际情况的一套规划和管理措施。
二、渠化原则制定道路渠化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通行效率优先原则:通过合理的路线规划和道路布局,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 安全性原则:确保道路渠化方案不影响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3. 经济效益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尽可能减少投资成本;4. 环境友好原则:减少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三、道路渠化方案实施1.道路分流:根据不同车辆类型和通行需求,将道路划分为主干道和支路,避免不同车辆之间的冲突,提高道路的通行流畅性。
2.道路扩容:对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进行扩建,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在扩建道路时,可考虑增设车道、提高道路等级等措施。
3.多层立体交叉口:在交通拥堵区域,可以采用多层立体交叉口的方式,减少交叉口的冲突,提高交通流量。
4.智能信号灯控制: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对信号灯进行智能化调度,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来调整信号灯的时间间隔,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5.道路标志、标线和指示牌的设置:合理设置和规范道路标志、标线和指示牌,提高道路的交通信息传递效果,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6.公共交通优先:鼓励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公交专用道、设置公交站点等,提高公共交通的通行速度和便捷性,减少汽车出行。
7.停车管理:加强停车场规划和管理,合理规划停车位,提高停车场的利用效率,避免因停车场不足而引发的交通拥堵。
四、成果评价对道路渠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通行效率: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评估,了解道路渠化方案对通行效率的提升和交通拥堵的缓解情况。
试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理

试析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理1. 前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道路建设工作取得了进一步进展,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关系到道路通行能力,是提高通行能力的重要前提。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升,私家车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更是时有发生,尤其在道路交叉口,拥堵情况更为严重。
因此,应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拥堵问题,优化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避免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可有效减少道路建设的投入费用,改善道路交通情况,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
因此,应加强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工作,避免道路拥堵现象。
2.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作用及原理2.1 渠化设计作用渠化设计指的是采用路面标线与导流岛设计方法,分隔车流,减少行车冲突,使车流有序的进入指定的路线内,从而缓解交通压力,确保道路交叉口的行车要求。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可使车流及人流按照渠化的方向行驶和行走,有利于避免交通拥挤。
渠化设计可有效控制车流,减少不必要的路面铺装,是常见的路口处理手法。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采用渠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平面交叉空间,还可以提高交叉口的道路通行能力,确保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提高渠化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于非渠化设计道路来说,更具安全性。
但是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渠化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设计原则,避免设计不当,影响道路交通运输。
2.2 渠化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分离原则。
在渠化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车流冲突,合理设置标志物,给予过往行人指示,让路人根据渠化道路选择行车路线,分流人流和车流,确保行人和行车的安全;第二,疏导原则[1]。
充分了解不同人流的行走轨迹就不同车流的行驶轨迹,设置禁止通道、变向道及专用道等,通过这些特殊通道,疏导交通流。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与分析钟广山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与分析钟广山发布时间:2021-11-04T08:47:41.86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4期作者:钟广山[导读]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展开设计工作中需要注重交叉口的安全性、舒适性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要:,并保持高效的通行能力。
文章主要基于渠化的原理和设计的原则,结合设计方法,探讨了渠化设计要点,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且安全的出行服务。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将路面上通行的事物看做是质点,行驶的路径看做是交通流,其交叉形成的交点看做是冲突点,通过交通渠化可以将交通冲突进行分离,并使事物行驶的路径更加规范,同时尽可能的降低事物之间的干扰程度,从而使交叉口通行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并起到空间合理利用的作用,使交通岛中空间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可以种植观赏性植物的形式来使城市的面貌更加美观。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1.1设计原则1.1.1分离原则在渠化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尽量的降低各事物交通路径间的相互影响,可设置交通标志标线,起到提示指导的作用,从而能够使行人和机动车以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实现分离,从而能够让各交通流之间有序且安全的发展。
1.1.2疏导原则标记清晰各个交通流的发展路径,利用相应的变道手段进行合理设置交通路径,通过设置禁止掉头以及转向等措施,从而能够防止各交通流频繁交叉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升通行的效率与质量。
1.2设计方法1.2.1进口道设计在确定进口道车道数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交叉口位置的车流流向与交通量,进口道车道数需要高出上游区域的车道数,同时还可以设置专用的车道。
1.2.2出口道设计其车道数需同上游进口道相同信号相位流进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适应。
如果是改建交叉口并且存在一些限制因素,那么可适当去除一条流入最大进口车道数。
如果邻近的进口道设置了右转专用道,那么可拓展一条右转专用出口车道于出口道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交叉口渠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要掌握如下几个设计原则:
1、分离原则
渠化设计应尽可能减少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通过交通标志标线引导交通参与者按照车道分离、机非分离、人车分离的通行方式,促使各行其道。
2、疏导原则
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通过单向交通、变向交通、专用道、禁止左转等措施疏导交通流。
二、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一般方法
1、交叉口断面分布:相交两条道路交叉口断面的合理分布是渠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由于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要远大于路段中交通流量,为保障交叉口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应增加进出口车道,对交叉口断面进行合理分布。
增加进出口车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⑴展宽路口:展宽路口的宽度增加值一般为5—15m,长度一般为50—100m,根据道路的等级,根据功能定位不同适当增减。
⑵压缩车道宽度:路段车道宽度为3.75m,进入路口车道宽段为3.5m,在大型车辆不超过10%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75m,特殊情况下进口车道可压缩到2.5m。
⑶压缩非机动车道宽:如非机动车交通流量不大时,可以压缩非机动车道宽。
⑷削减绿化带:在二块板或三块板绿化带隔离的道路上,如条件允许,可削减交叉口绿化带的宽度,以实现增加车道的功能。
2、车道的功能划分:车道功能的合理划分是交叉口快速分流的重要保障。
渠化设计中要先对交叉口进行交通流量的调查。
根据交通流量调查结果,确定车道的功能划分。
一般的解决方法有如下几种:
⑴根据交通需求,确定是否单独设置转弯车道。
当一个信号放行周期内左、右转车辆低于3pcu,在路幅宽度较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设左、右转专用车道。
⑵由于右转交通流的绿灯时间较其它方向的长,因此在路口渠化中,一般右转车道不做重点研究,但右转的进口道和出口道相邻间应留有一定距离,满足一辆小汽车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为6米。
⑶左转交通流在路口的冲突点最大,因此在路口渠化设计中应重点解决左转交通问题。
比如施划左转车辆导流线,设置左弯待转区等方法,加强对左转车辆的引导和控制,以减少左转车辆与其它方向行驶的车流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⑷设置调头车道时,可与左转车道合并,使用一个绿灯时段,调头车辆需在左转车辆放行时间内完成调头动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交叉口的通行安全性。
3、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处理:非机动车和行人过街交通一直是管理的难点,也是交通渠化中较难处理的环节,在交通渠化设计中,只有把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处理好,使之有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使行人和非机动车参与者自觉遵守。
在处理非机动车通行的交通渠化中,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
(1)、自行车交通应该与机动车交通进行空间和时间分离,如果没有条件分离,也必须给出适当的空间,让自行车与机动车分道行驶。
(2)、应尽量使自行车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减到最小。
为了简化驾驶人员在交叉口的观察、思考、判断以及采取措施的过程,自行车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冲突点应该尽量远离机动车交通之间的冲突点。
(3)、当自行车与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等待绿灯或通过交叉口时,应该保证相互间能看行清楚,特别是自行车通过交叉路口时,应尽可能使机动车驾驶人员知道自行车行驶的路线与方向。
(4)、当自行车在交叉口暂停等待时,应提供一个安全的停车位置。
行人在所有交通参与者中属于弱势群体,发生交通冲突时,最容易受到伤害。
在处理行人通行的交通渠化中,一般有如下解决方法:
(1)、人行横道的应设置在车辆驾驶员容易看清楚的位置,尽可能靠近交叉口与行人的自然流向一致,并尽量与车行道垂直,以缩短行人过街的步行距离。
(2)、当行人过街横道过长(大于15m)时,为了缩短行人过街时间,确保过街行人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应在过街横道中间设置行人安全岛,其宽度应大于1. 5m。
(3)、人行横道的宽度与过街行人数及信号显示时间相关,顺延干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宽度不宜小于3m,以1m为单位增减。
(4)、人行横道位置应平行于路段人行道的延长线,并适当后退(1m),在右转机动车容易与行人冲突的交叉口,为了减少右转机动车对相邻的两个进口道的行人过街交通的影响,其横道线不应相交,至少留有存放一辆右转车的空间,该后退距离宜取3-4m,当自行车过街与行人过街道平行设置时,该位置还应做相应的顺延。
(5)、步行道的转角部分,长度不应小于小车的车身长6.0m,并应设置护栏等隔离设施。
(6)、在中央分隔带的进口道,行人过街横道应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端部后退1 -2m,或中央分隔带应满足于此设计,为行人过街驻足提供安全保障。
(7)、丫型路口可结合导向岛设置人行横道和行人驻足区。
4、交通信号配时设计:交通信号的配时设计是交通渠化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合理的设置相序和配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信号灯的功能,提高交叉口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一直是中外交通专家研究的重点。
交通信号灯设置的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交通信号相位数量应尽量减少,以提高周期内有效通行时间。
(2)、信号周期时长在满足最小周期(交通流安全通过交叉口的时间)的前提下,非机动车高峰时段应尽可能采用小周期。
(3)、信号配时设计应与空间设计相协调。
(4)、信号相位应根据交通流实际流量及特征灵活组合。
(5)、相序设计应遵循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损失时间最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