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现状

合集下载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1. 生产规模和产量增长:国内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

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到XX亿元,比上年增长X%。

粮食总产量达到XX亿吨,创历史新高。

2. 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3. 农产品质量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意识逐渐增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得到国际认可。

4. 农业科技创新: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抗灾能力。

5.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二、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1. 粮食安全保障:国家将继续加大粮食生产力提升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推广,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国内粮食安全。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将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供给体系优化升级。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哺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的发展。

3. 农业绿色发展: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推广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4.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将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农民收入增长: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农村产业、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是指当前农业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以下是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的详细描述:1. 农业产值和产量稳步增长:国内农业产值和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作物和畜禽养殖业的产量逐年提高,农业产值也相应增长。

2. 农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农业从传统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农业发展,如果蔬、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

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逐渐兴起。

3.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国内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如精准农业技术、遥感监测、无人机等。

农业科技创新也推动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内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模化。

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农业大数据应用逐渐普及。

5.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发展前景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发展前景是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农业发展的预测和展望。

以下是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发展前景的详细描述:1. 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水平:未来,国内农业将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智能化发展: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深入推进,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农业智能化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管理。

3. 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发展:未来,国内农业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农业的现状,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近年来,中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传统的小农经济转向现代农业经营,大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成为主要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应用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2.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提升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农产品流通领域也在积极推进。

农产品的种类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

3.农业企业化经营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农业经营转为企业化经营。

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给农业带来了新的动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

4.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重视。

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卫生条件、教育和医疗服务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也逐步提高。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将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

2.绿色农业成为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农业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无污染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势头将越来越好。

3.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中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农产品要走向世界市场,必须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4.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中国政府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总之,中国农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升级,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发展问题越发凸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现状和问题。

一、农业现状1.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如今中国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农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部门的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2.农业劳动力减少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目光转向了城市,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短缺。

3.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农产品供求不平衡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问题。

由于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一些地区农产品供应过剩,而其他地区则面临供应不足的问题。

二、农业发展问题1.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农业科技的不发达限制了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2.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困扰农业发展的一个问题是农村土地流转。

由于土地流转不畅,导致一些农民无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限制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规模经营的发展。

3.农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近年来,由于过度使用农药、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等原因,我国许多地方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农业发展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强农产品监管和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

这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也限制了农民务农致富的机会。

三、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路和措施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产量,推动农业向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

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前景一、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将从产量、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介绍国内农业发展的现状。

1. 产量:国内农业产量持续增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在高位增长,农产品产量不断提升。

例如,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肉类和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 技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农业机械化、精准农业、生物技术等,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市场: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特别是高品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农产品出口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4. 政策: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农业补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保险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并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国内农业发展的未来前景仍然广阔。

以下将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等方面展望国内农业的未来前景。

1.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对农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高品质、安全、绿色的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电商等相关产业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 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将继续推动农业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等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业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将为农业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3. 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等将成为国内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4. 农村振兴: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为国内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活来源,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之一,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但仍然占领重要地位。

2022年,中国农业总产值达到10.13万亿元人民币。

2. 农业产量:中国的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摆布,其中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

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

3. 农业结构:中国农业结构逐渐调整,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现在,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林业和农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并存,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4. 农业科技:中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

这些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5. 农民收入:中国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显著下降。

政府通过实施农村扶贫政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粮食安全:中国将继续保持对粮食生产的高度关注,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增加优质农产品供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推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4.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5. 农业现代化:中国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链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6. 农村振兴战略:中国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创业。

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分析其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农业生产现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首先,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

农民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种植技术不断创新,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其次,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得到提升。

现在市场上各种蔬菜水果丰富多样,养殖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再次,林业和渔业发展也迅速,为提供更多的食物和资源提供了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也不断走向现代化。

首先,农业技术不断升级。

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无人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

从种植养殖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联系更加紧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再次,现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农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过度养殖等问题,不仅导致土地失去肥力,还严重影响环境和人民健康。

其次,人口老龄化和农民工问题也是发展的瓶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加上老龄化问题,农业劳动力不足,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

四、农业发展的优势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

首先,我国拥有广泛的耕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其次,农业是各种产业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再次,农产品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保障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丰厚的外汇收入。

五、农业发展的前景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发展高效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使农业更加智能化、耐候性和环保。

其次,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意识。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农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总体情况中国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增长,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逐步提高。

2. 农业结构调整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发展,农业企业化程度提高。

3.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4.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增加了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农业科技创新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农业绿色发展中国将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国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发展农村电商、农村金融、农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5. 农业对外合作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农业合作,推动农业全球化发展。

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积极参预国际农业规则制定。

总结: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农民收入增长不平衡、农业面源污染等。

未来,中国农业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与国际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统计资料: ➢ 《中国农业年鉴》(历年) ➢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 经典著作: ➢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务 印书馆,1999
➢ [日]速水佑茨朗, [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 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日]速水佑茨朗,神明善久:《农业经济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第一、从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看, 1、动植物有机体是有生命的“活机器”。 2、土地是农业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3、自然力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 第二,从农业生产过程看, 4、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具有季节性。 5、生产空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 6、各部门具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
▪ 第三,从农产品方面来看, 7、农产品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8、农产品既是最终产品,又是其自身的生产资
水产品产 量 万吨
166.6 311.6 228.3 294.8 318.5 441.2 465.3 449.7 705.2 1230.7 2517.2 4278.5 5017.6
农机总动 力 亿瓦
12.1 75.7 109.9 216.5 747.9 1174.2 1474.6 2091.3 2870.8 3166.8 5257.4 6839.8
水果产量
亿元
万吨
万吨
1952
342.9
16392
244.3
1957
430.0
19505
324.7
1962
453.1
15441
271.2
1965
651.1
19453
323.9
1970
793.3
23996
374.5
1975
971.1
28452
538.1
1978
1018.4
30477
657.0
1980
1359.4
第二节 农村
一、农村的概念
▪ 农村是一个与城市相对的概念,泛指城市以外 的一切地域空间。
▪ 传统概念:农村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民生 活的地区。
▪ 现代概念:农村是人们生产、生活聚集程度较 低,又有特定自然景观的地区。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二元经济的概念最先由荷兰经济学家J.H.博克提出( 论文“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以印度尼西亚为例 ”)。社会精神、组织形式、技术
▪ 农业的本质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 相交织。
▪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 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 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 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 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 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
农业的具体特点:
农业发展现状
2020年5月22日星期五
▪ 教材: ➢ 《中国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万宝瑞 著,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6年 ➢ 《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 刊物: ➢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科院农村所 ➢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 《农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
▪ 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三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边际生产率为零的那部分劳动 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力是多余的,这部分 劳动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没有影响;
▪ 第二阶段是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不变制 度工资的那部分劳动力的流出,这部分劳动 力的流出对农业总产量有影响,但能提高整 个经济的效率;
▪ 第三阶段是前两部分劳动力流出后留下来的 劳动力的流动,这部分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高 于不变制度工资,要吸引这部分劳动力流到 工业部门,就必须支付比不变制度工资水平 高的报酬。
32056
679.3
1985
2541.6
37911
1163.9
1990
5017.0
44624
1874.4
1995
11993.0 46662
4214.3
2000
14628.6 46218
6225.1
2005
27218.0 48402 16120.1
肉类产量 万吨
1926.5 2857.0 5260.1 6124.6 7741.3
农业经济科学包括农业经济学(又分为农业生态 经济学、农业资源经济学、农业生产经济学、农 业发展经济学)、土地利用、农村金融、农村市 场学、农业财政、农业会计、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场经营管理学、国际农业经济、农产品贸易、 农村社会学等。现代农业经济思想主要集中于农 业经济科学各分支中。
现代农业经济思想还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发 展经济学中
▪ 在我国,凡是居住在农村不具有城镇居民户 籍的公民都称为农民,其主体是从事农业生 产的人。题、农村问题融为一 体,合称“三农问题”。
▪ 农民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 形式,但核心是农民的权益问题,或者说是农 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农 业大学出版社,1990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经 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大多数 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 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 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讲演” )
料。 9、农产品的供求弹性较小。
农业的概念和特点
蛛网理论
S P2
Pe
E
P1
P3
D
O Q2 Qe Q1 Q3
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 从农产品对人的重要性来看,农 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
▪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农业 是国民经济其它部门得以独立和 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1954年,W·A·刘易斯发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 下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费景汉和G·拉尼斯1964年发表了《劳动力剩余 经济的发展》,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进一 步扩展为更为严密的宏观总体发展理论
舒尔茨在1964年发表《改造传统农业》,提出 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系列建议
▪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传统农民(peasantry) 的定义:“诸如自给自足或小规模生产等特征 ”都不是这一定义的根本,传统农民的本质特 征在于它“要受外部权势的支配”,这种“使其 整合于更大社会的方式”才是传统农民与“其 他农业生产者”的根本区别:“在农民社会, 生产品及劳务不是由生产者直接交换,而是 被提供给一些中心来重新分配。剩余的东西 要转移到统治者和其他非农业者手里。这种 分配权力往往集中于一个城市中心,尽管并 非永远如此。”
[美]W·P·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
[美]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年 [日]早见雄次郎、[美]弗农·拉坦:《农业发展:国际前景》,商务印书馆
1993年 牛若峰主编:《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年 [英]C·里特森:《农业经济学——原理和政策》,农业出版社 1988年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年 [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9年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 张培刚:《农业与现代化》(上卷),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4年
▪ 统筹城乡发展的四个环节:
➢ 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 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 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业和农村自身 的发展
➢ 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城市发展 与农村发展相协调
➢ 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城乡一体化
特征:
城乡经济一体化
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
乔根森(D. W. Jorgenson)1967年发表《剩余 农业劳动和二元经济发展》,提出了与舒尔茨 含义相同的新二元经济模型
第一章 农业、农村、农民
第一节 农业
一、农业的概念
▪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在现代社会中 称为第一产业。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 其本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把外界 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生物产 品并为人类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城乡人口一体化
城乡市场一体化
城乡社会一体化
城乡制度一体化
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均衡化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
第三节 农民
一、农民的内涵
▪ 一般观点:农民是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并 生活在农村中的社会阶层。
▪ E.R.沃尔夫:农民(peasant)的主要追求在 于维护生计,并在一个社会关系的狭隘等级 中维持其社会身份。因此,农民不像那些专 门为了满足市场而生产、并在广泛的社会网 络中置身于竞争之中的耕作者;与此相对, 农业生产者(farmers)则充分地进入市场, 使自己的土地和劳动从属于开放的竞争,利 用一切可能的选择机会在更小风险的基础上 使报酬最大化。
该模式在许多方面也有不足之处:
①该模式仅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 业的发展
②该模式假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和城市工业部 门就业机会的增加,在速度上是与工业部门资本 积累的扩大成正比例的。
③该模式在假定农村存在剩余劳动力的同时,城市 不存在失业
④该模式把不变的工资水平作为分析的基础
▪ 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的模式进行了修正。
农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在一个国家的 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一般说,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 植业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业)。有的国 家把 “农业前部门”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统 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 和产后部门组成的产业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