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古代对为官清正的对待

古代对为官清正的对待1.引言1.1 概述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态度一直十分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对官员廉洁自律、忠诚公正的要求上。
在古代社会,为官清正不仅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社会伦理和道德的体现。
古人认为,官员作为国家的奉公之臣,应该以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基石,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古人对为官清正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官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古代社会崇尚仁义道德,对官员要求他们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修养,以公正、坦诚、廉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人民。
其次,古代对于官员廉洁自律的要求更加明确。
官员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并应遵守诸多纪律和规定,确保公正公平的执法和管理。
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重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为官清正的要求促使官员忠诚履职,为国家和民众谋福利。
这为古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古代社会对为官清正的要求也对后世产生了启示。
清明廉洁的官风使官员身负责任、勤勉尽职的形象树立起来,为后世政府治理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同时,古代对官员廉洁自律的要求也对今天的社会提出了反思,我们应该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在现代社会中加强对官员的廉政治理,推动社会的公正正义。
综上所述,古代对为官清正的态度和要求在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官员的廉洁自律不仅是一种职业操守,更是一种道德坚守和社会责任的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从古代清廉官风中找到启示,引导现代社会的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基本组织框架,使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我们将介绍为官清正的概念及其在古代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文章结构,将说明本文的整体框架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最后是目的,明确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对为官清正的探讨,揭示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哪些
古人修身养德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遵循礼仪:古人注重遵守各种礼仪,包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恭敬师长等。
通过这些行为,古人培养了敬重他人的美德。
2. 修习文学:古人重视文学修养,通过阅读和写作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3. 学习经典:古人注重学习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以获得智慧和道德启示。
4. 慎独:古人强调慎独,即在独处时充实自己,反省自身的过错,提高自我修养。
5. 修身养性:古人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包括诚实守信、忍让宽容、勤奋努力等。
6. 修行礼佛:许多古人信奉佛教或道教,并通过修行实践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7. 追求道德至善:古人认为追求道德至善是修身养德的最高境界,他们努力追求道德的极致,如仁、义、礼、智、信等德行。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人培养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和道德道义。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当代启示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时代价值。
从古代王朝的“礼仪作风”到现代社会的“廉政问责”,都体现了中国优秀的官德传统。
官德是指官员修养和品德的表现,包括了道德观念、职业操守、执政能力以及公正廉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古代中国强调官德修养,认为只有具备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官员才能胜任政治工作,为人民服务。
第一,官德修养与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中国强调“君子之道,浸润于民”,对于官员而言,应当以民为重,以公义为天。
只有遵守道德准则,修身立德,才能履行职责,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官德修养与职业操守密不可分。
作为官员,必须以公正、廉洁的方式行使权力,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同时,还应当始终保持谦逊、守信的态度,注重人民利益,以及维护国家的形象和尊严。
第三,官员的执政能力也是官德修养的重要部分。
官员在行使职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管理技能,以面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权益。
第四,公正廉洁是官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指标。
官员必须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始终保持公正、公平、公开处理各项事务,有效预防和打击腐败行为,展现官员的高尚品质和道德操守。
以上几个方面的官德修养,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也一样重要。
在当代,廉政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官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和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以及执政能力的提高。
同时,为了推进社会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关注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决策,防止腐败、权贵主义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最终达到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

矢志不渝的官德修养摘要:一、官德修养的重要性1.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对国家政治的影响2.社会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3.我国历史上官德修养的典范二、现代官德修养的要求1.忠诚于国家,服务人民2.廉洁自律,拒绝腐败3.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三、提升官德修养的方法1.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四、加强官德修养的实践1.在工作中践行官德修养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品质3.建立官德修养的长效机制正文:在我国,为官者的道德品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从古至今,官德修养对于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更加注重官德修养,以更好地服务人民,推动国家繁荣昌盛。
官德修养首先体现在为官者对国家的忠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官者应始终忠诚于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是为官者的基本职责,也是官德修养的核心。
其次,官德修养要求为官者具备廉洁自律的品质。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严厉查处腐败分子。
为官者必须严守廉洁自律这条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此外,勤政为民、敢于担当也是现代官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为官者应关注民生,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人民谋福祉。
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敢于承担责任,勇往直前,积极作为。
为了提升官德修养,为官者应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自信”。
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官德资源,借鉴古代先贤的为官之道,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的官德品质。
在实践中,为官者应将官德修养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在工作岗位上,要勇于负责,恪尽职守,践行官德;在日常生活中,要严以修身,锻炼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此外,还要建立官德修养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监督考核,推动官德修养制度化、规范化。
总之,官德修养对于为官者至关重要。
古人“修炼”领导力的四个有效方法

古人“修炼”领导力的四个有效方法2017-09-06王运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德政,正所谓“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人在领导力方面十分重视人的素质与品格、重视领导者的精神力量。
也就是说,要有良好的领导力,就必须塑造良好的领导人格。
这些理念对现代领导者也有裨益。
自省——批评与自我批评春秋时期,自从齐国上大夫晏婴去世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劝谏齐景公的过失,为此,齐景公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席散后,大家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
每当齐景公射出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靶心,文武百官也是高声喝彩:“好呀!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臣子弦章。
弦章对他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云:‘上行而后下效’,大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大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大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齐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
弦章看后摇摇头说:“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儿赏赐,如果我接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因此,他说什么也不肯接受这些赏赐。
现代管理启示:多数人都是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能发现自己的短处,只会看到别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更不会以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论短长。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身为领导者,如果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是如此,便永远也不能成就大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领导者喜欢怎么做,下属也会跟着那么做。
所以,要想做一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然后坚决改掉不良习惯,绝不能让这些不良习惯成为下属效仿的对象。
宽容——领导者的基本美德古人认为,要治理好天下,必须有雅量。
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
《宋史》记载,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位臣子一起喝酒。
两位臣子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

从传统官德中汲取为官从政智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官德传统,这些传统蕴藏着丰富的为官从政智慧,对于当代官员来说,汲取这些传统智慧,可以提高自身素质、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推动国家发展。
本文将从传统官德中汲取的为官从政智慧进行探讨。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一条为官从政智慧是“忠诚为民”。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始终将忠诚为民作为首要原则。
他们心系百姓,时刻关注人民疾苦,努力为人民谋福祉。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把“忠诚为民”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刻关注民生,为民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促进民生改善。
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为民谋福祉作为责任,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从政而行。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二条为官从政智慧是“廉洁自律”。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非常注重廉洁自律。
他们自觉抵制贪污腐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清正廉洁。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自律。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廉洁从政,不贪污不腐败,关键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原则立场。
只有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有资格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官德中汲取的第四条为官从政智慧是“明德笃行”。
中国古代官员在为政的时候,非常注重明德笃行。
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道德修养,讲究品德操守,努力做到心正、行正、言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如今的官员也应该注重明德笃行,做到心正、行正、言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只有注重道德修养,做到品德高尚,才能成为人民群众信赖的官员,才能真正树立起良好的政风,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官德传统,汲取这些传统智慧对于当代官员来说至关重要。
现代官员要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明德笃行”的意识形态,自觉把道德底线挺在前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唱响忠诚为民、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明德笃行的优秀品德赞歌。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刘德志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12-04 09:27-2017-12-04 09:29
92分
∙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官
o B.吏
o C.百姓
o D.儒生
∙ 2.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统
o B.政统
o C.道统
o D.法统
∙ 3.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
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书
o B.鱼和水
o C.镜子
o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4.()既是忠臣又是干才,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典型。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关羽
o B.司马懿
o C.赵云
o D.诸葛亮
∙ 5.()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仁政德治”
o B.“修身养性”
o C.“礼义廉耻”
o D.“性善论”
∙ 6.权原说是儒学家()提出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范仲淹
o B.杨震
o C.曾国藩
o D.徐复观
∙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孤臣
∙8.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应该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思想
o B.中国传统文化
o C.文官制度
o D.科举制
∙9.“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墨家
o D.法家
∙10.魏征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谏臣
o B.能臣
o C.忠臣
o D.良臣
∙11.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借鉴古代官德?()(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不能隔断历史
o B.物尽其用
o 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o D.要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古人曰“为政之道,任人为先”,那么如何任人为先呢?()(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知人善任
o B.选贤任能
o C.礼贤下士
o D.用其所长
∙13.中国古代有关官德的著作包括()。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帝鉴图说》
o B.《四库全书》
o C.《自荐录》
o D.《臣规》
∙14.中国王朝历史上实现对国家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法统
o B.文统
o C.道统
o D.政统
∙15.官吏干公务,自然也需要一定的才能,但首先必需官德好,否则其才越大其害越大,其例不胜枚举,()都是典型。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李林甫
o B.严嵩
o C.杨震
o D.曾国藩
∙16.在中国的史籍书林之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
其中包含着许多涉及对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廉与贪
o B.义与利、
o C.荣与辱
o D.正与邪
∙17.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先贤和仁人志士都对高尚的精神追求作出了阐释,比如()。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o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o C.“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o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政统是通过权力的集中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它的特点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权威集中突出
o B.强化政治权力与行政官僚
o C.权力等级分明
o D.统一思想
∙19.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人主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才尽其用
o B.选贤任能
o C.德刑相辅
o D.儒法并用
∙20.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有三点,分别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要是一个忠臣
o B.要是一个孤臣
o C.要是一个良臣
o D.要是一个谏臣
∙2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这首诗亲切感人,催人泪下,能唤起普天下儿女的亲切联想和真挚思念。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2.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
(判断题3分)得分:3分o正确
o错误
∙23.《为吏之道》称得上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官箴,其开篇说了一段话:“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不为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言论都体现了“慎欲”。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5.孝悌,孝,指对父母亲孝;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6.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7.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做好领导工作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8.儒家讲的“孝”,是指在家对父母尽孝,在外对国家尽忠。
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往往需要取孝弃忠。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9.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明得失。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30.西方的“文官制度”中的文官要与执政党共进退。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