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问题

合集下载

古代官吏之德治

古代官吏之德治

学学古代人对官德的内容、内涵、重要性等的认识一、古代对官德的作用有深刻认识,这方面的言论可以从立国、为官、安民等三方面来概括:(一)立国。

西汉司马迁总结出“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的经验教训,他在纪传体史书《史记》中《天官志》篇把“修德”列为治国的三大方略之首,篇中云:“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正下无之。

”南宋名相赵鼎也在《从政遗规》中,做出了“吏不善,政虽善不行”的诊断,认为没有好的官德,国家就不能得到好的治理。

(二)为官。

春秋史书《左传》中《襄公二十四年》篇,对为官之道作了这样的排序:“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该篇把修养官德列在建功创业、建书立说之前,对官德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明代张居正在《辛末会试录序》中,发出了“宁有瑕而为玉,毋似玉而为石”的铮铮之言,暗喻自己要做一名虽有缺点但是品格高尚的好官。

南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中有:“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说的是有德者不担心没有官位,而无德小人却依靠权势争夺利益,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孔子、孟子更有重德轻利的言论,《论语•里仁》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里仁》中也讲,“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三)安民。

西汉董仲舒在《对策(三)》中向汉武帝建议:“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强调官德的安民作用。

清初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十云:“无德于民,不足以兴”,亦从反面说明了这一道理。

二、官德的内容古代对官吏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公、善、慎、廉上,这四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规范。

(一)公。

清初朱舜水在《伯养说》中说:“公则生明,谦则生威”,说明为政必须用心公,持身廉。

从为官公正与清明政治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的言论也不少。

《商君书•修权》讲,“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护功”。

宋人所撰纪传体唐代史《新唐书•陈子昂传》讲,“尚德行者无凶险;务公正者无邪朋。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

略说中国古代“官德”之一:历朝历代“官德”要求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 (一)“官德”之内涵官德就是权力道德,即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亦即各级官员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

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如:西周朝有知(智)、仁、圣、义、中、和“六德”和孝、友、睦、姻、任、恤“六行”;秦朝有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等“五善”;汉朝有质朴敦厚、逊让、节俭等“光禄四行”;晋朝有忠恪匪躬、孝敬尽礼、友于兄弟、洁身劳谦、信义可复、学以为己等“中正六条”;唐朝有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等“四善”。

宋元明清各朝的有关规定大体上与唐朝一样。

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管德之内涵。

他们首先都强调居官者必须具备“公正无私”之德。

《尚书》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就是说执政者能以公心灭私欲除私利,百姓才能信赖归服;不偏袒少数人利益,不结党营私,国家的政令就能畅通,国家就能兴旺发达。

《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

”《淮南子》说:“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意为居官从政者有公正无私之德,说一句话也能使万民听从,团结一致。

宋臣陈师道诗云:“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金臣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清廉勤谨,自然也是最重要的管德,古人所论甚多,清朝名臣陈宏谋在所著《从政遗规》一书中总结说:“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又说:“亲民之官,以廉为基。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的内涵最主要的两条就是:公正无私;清廉勤谨。

略说中国古代的“官德”(二)“官德”之重要性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有相应的一些规定和说法。

但要求标准最高最严的、最受人们重视的则莫过于“师德”和“官德”两种。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德才皆备人才的培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然要“高尚其德”才能“为人师表”,当好受教育者的楷模。

官德 调研报告

官德 调研报告

官德调研报告官德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官德是指官员在履行职责时所展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一个官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在中国古代,官德被看作是一个官员的根本要求,官员要做到廉洁奉公、忠诚正直、关爱民生等,以保证政务工作的公正、有效。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一些官员的官德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对官德进行调研研究,有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品质和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探讨官德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官德的提升,并对官员的培训和选拔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调研方法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官员官德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然后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官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官德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官员的官德表现持肯定态度,认为绝大多数官员在履职过程中表现出了公正、廉洁和忠诚正直等良好品质。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官员的官德表示质疑,认为存在个别官员不廉洁不公正、以权谋私等问题。

2.访谈结果显示,一些官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官德问题。

其中,廉洁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一些官员存在权钱交易、滥用职权等不当行为;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在处理民生问题时缺乏关心和责任感。

3.调研还发现,一些官员对官德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官德仅仅理解为不犯错误、不违法乱纪,而忽视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管理素养等方面的要求。

五、改进措施1.强化官德教育,加强对官员的道德培训,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官德观念,明确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建立健全官德考核制度,将官德作为官员能力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官德与晋升、奖惩等挂钩,倒逼官员自觉提升官德。

3.加强官员日常监督,建立官员行为的公开、透明机制,加大对官员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政务工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

4.搭建官民沟通交流平台,增加民众对官员的监督力度,接受公众的投诉和意见建议,及时处理和回应社会问题,提升政务工作的满意度。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

姓名精读课件学习体会主题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现代启示学习和了解学习体会内容(字数不得少于500字)第六,慎言行。

古人讲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孔子有一个学生自子长,他问怎么去当官,孔子说少言,少说,多做就能当官。

那么这种讲慎言不适合我们现在讲的慎言行,我们说当下的慎言行对领导干部来说,在自己的言论、行为方面应该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言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一种行为表现,而是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关系到共产党的形象的问题第七,慎终结。

能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分内的事情,而不是会被一些进入官场以后,被别人的一些庆贺,被别人的一些恭维冲昏了头脑。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因为我们讲古代官德是为现在服务的,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就是善言古者必有争鸣,是为现在服务的,那么通过学习古代官德,我们能够得到几点启示。

第一,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为官治国安邦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优秀的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从中间汲取这些智慧,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官德修养好坏,确确实实关乎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官德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当下腐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诱引,而腐败又成为了共产党执政的一个最大的危险,所以如果不把这个毒瘤给铲除,那么执政党的地位就会岌岌可危,所以官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问题,官德纯则民风正,官德毁则民风降,所以对官德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国人的重视,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

借用美国一个管理学家德鲁克的话说就是,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其实这句话并不是太新鲜,这句话在孔子那里讲不能正己何已正人,不能正其身,如正人和,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自己管好自己,顶天立地,这才是主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说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够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探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像毛主席说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100分)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100分)

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得分:1001.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以后,()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价值观。

(3.0分)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理学思想D.心学思想我的答案:B答对2.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3.0分)A.重视历史B.割断历史C.文化自觉D.批判继承我的答案:B答对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将君主比作船,()比作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使船沉没。

(3.0分)A.官B.吏C.百姓D.儒生我的答案:C答对4.中国古代的很多谏臣,高举()的旗帜制约皇权,这样才保证封建社会的皇帝不昏庸。

(3.0分)A.文统B.政统C.道统D.法统5.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就是()。

(3.0分)A.慎言行B.慎独C.慎微D.慎欲我的答案:D答对6.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官箴》是由()所撰的。

(3.0分)A.曾国藩B.吕本中C.杨雄D.张居正我的答案:B答对7.“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诗里写出了百姓心中的好干部要是()。

(3.0分)A.谏臣B.能臣C.忠臣D.孤臣我的答案:B答对8.()是指交友要慎重。

(3.0分)A.慎言行B.慎独C.慎微D.慎友我的答案:D答对9.“忠君”思想在现时代可以转化为()。

(3.0分)A.忠于自己B.忠于国家和人民C.忠于单位D.忠于家庭我的答案:B答对10.()是儒家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的理念。

(3.0分)A.“仁政德治”B.“修身养性”C.“礼义廉耻”D.“性善论”我的答案:A答对1.官德修养是通过具体的德目表现出来的,如()等。

(4.0分))A.孝悌忠信B.礼义廉耻C.仁爱宽恕D.谦正忍敬我的答案:ABCD答对2.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有三点,分别是()。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我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启示
社 会 观 察
我 国古代 官德及其 当代启 示
董云蒂
( 中共洛 阳 市委 党校 ,河 南 洛阳 4 7 1 富,其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忠、仁 、廉 、勤、慎,我们坚持古为今用 ,继承和发扬我 国古代官德 思想,对 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关键 词 :官德 ;传 统 文化 ; 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 面对 纷繁复杂 的社会现实 ,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努 要控制好 自己的欲望 。五是慎友 ,为官者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 。六 是慎好,为官者慎重对待 自己的嗜好,为官者的兴趣 爱好 ,不仅是个 人行 为,还具有 很大的社会 影响力 。七 是慎行 , 《 礼记 ・ 缁 衣》 : “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 以行 ,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 ,则 民谨于言而慎于行。”为 官者 的言行具有表率作用,故应谨 言慎行 。 八是慎终,为官者要善始善终 ,始终如一。 2我国古代官德的当代启示 总结我 国古代的官德思想,对于当代 加强领 导干部 的道德修养主 要 给 了我 们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启 示 : ( 一 )加 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党 的十八大报告指 出: “ 全面提高公民道 德素质 ,坚持依法治 国 和 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 教育 ,弘扬真善美 ,鞭笞假恶丑 。”由此可见,领 导干部的道德修养 更为重要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对社会有重要的导向、示范、凝 聚作 用 ,领导干部只有 努力提 高自身道德素质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 值观 ,形成高尚的人格 力量 ,赢得人 民群众的敬佩和信 赖,进 『 而带动 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的提高。 ( 二 )培养忠诚于党的品格 在中 国共 产党 的带领 下 ,我 国所取得 的辉煌 成就 已经有 力地证 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就没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以下各项中在治国层面对官员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忠诚
o B.清廉
o C.勤勉
o D.以上皆错
∙ 2.(易)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重视历史
o B.割断历史
o C.文化自觉
o D.批判继承
∙ 3.(易)《中庸》是一篇完整的()哲学论文,有清晰的论述目标和逻辑结构。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儒家
o B.道家
o C.法家
o D.佛家
∙ 4.(易)朱子认为()帮助人们建立根本。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大学》
o B.《中庸》
o C.《论语》
o D.《孟子》
∙ 5.(易)在任何环境下,()都有所获得、有所成长。

这是人自由的最高境界。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君子
o B.小人
o C.长者
o D.孩童
∙ 6.(易)()不一定要成为圣王、君主、政治领袖,它强调的是能很好地处理自身和外界的关系。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
o B.外王
o C.修身
o D.治国
∙7.(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

这表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8.(易)()就是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格物
o B.正心
o C.诚意
o D.致知
∙9.(易)《大学》中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欲修身者必先正其心”。

这表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o B.只有在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才会有所成就
o C.只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就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
o D.思想道德的差异反映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10.(易)“()”是“()”的前提和基础,“()”是“()”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内圣、外王,内圣、外王
o B.外王、内圣,外王、内圣
o C.外王、内圣,内圣、外王
o D.内圣、外王,外王、内圣
∙11.(中)朱子将《中庸》划分为3大部分,分别总结为()。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首明一理
o B.修道之为教
o C.中散为万事
o D.末复归于一理
∙12.(中)在本课中“诚”可以理解为()。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o B.“真实无妄,笃实无虚”
o C.“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
o D.“始终如一,一生不变”
∙13.(中)以下各项出自《大学》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o B.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o C.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o D.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14.(中)以下属于儒学乃至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的是()。

(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人心惟危
o B.道心惟危
o C.惟准惟一
o D.允执厥和。

∙15.(中)“外王”的具体要求是()。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修身
o B.治国
o C.齐家
o D.平天下
∙16.(中)受儒家原始儒家亲民理论影响,后世形成了古代()的官民关系理论。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民贵君轻
o B.先民后官
o C.民心向背
o D.无法确定
∙17.(中)《大学》开篇的论述非常重要,后人总结出()的“修身”纲领。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知止
o B.明明德
o C.亲民
o D.止于至善
∙18.(中)古人认为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品德是()等。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仁
o B.义
o C.礼
o D.智
∙19.(中)学习传统官德应注意()的问题。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要用唯物史观辩证剖析中国古代的官场文化
o B.传统官德生成的制度环境与当代中国的制度创新
o C.在深度本土化与高度国际化的循环互动中建构当代中国官德
o D.完全避免与传统文化接触,直接运用西方文化
∙20.(中)受儒家原始儒家亲民理论影响,后世形成了古代()的官民关系理论。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民贵君轻
o B.先民后官
o C.民心向背
o D.无法确定
∙21.(极易)人性的修养与做人便是弘扬人性中善的一面,压制住恶的一面。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2.(极易)儒家思想的伦理政治观,把伦理道德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看待政治问题的角度,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3.(极易)所谓上行而下效,领导者的品质与修养不仅关系到执政效果,更关系到社会风气。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4.(极易)儒家强调领导干部求道首先要求道贵正,然后要求道贵精,最后求道贵恒。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5.(极易)道家的先驱人物是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郑国的子产,他们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特别强调法律行令的重要性。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6.(极易)“格物”是为官的第一个层次,其方向和内容也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品德。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7.(极易)唐代开始,“四书五经”成为古代政府官员立身处世最重要的经典性指导文献。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8.(极易)做人不仁不义,还做了很大的官,是向百姓传播善的力量。

(判断题3分)
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29.(极易)首先要做一个有才华的人,然后才能谈为政、谈做官。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30.(极易)孔子认为拥有政治权威的政府官员必须注重个人品质和修养,使行为符合道德标准。

(判断题3分)得分:3分
o正确
o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