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 试卷——100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如孔子所言,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德行就像风一样对社会产生着重大影响,领导者如何执政,不仅直接影响到执政效果,也引导着社会整体风气,关乎立国安民大局。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官德,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历朝历代的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中,保留着大量相关论述。

古人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对今天亦有参考价值,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某些有益启示。

通常说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官德即中国古人为官的行为准则,是古代官吏的素质修养,反映了古人从政的道德要求。

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

根据对典籍记载的梳理,我们能看到的中国古代官德,不仅仅是古代居官从政者的职业道德,其内容涵盖了“道”“德”“法”三方面的问题。

“道”,是为官的原则;“德”,是为官的修养道德;“法”,是对为官者权力的规制。

古代官德不仅包括古人居官从政的具体道德准则,同时还体现着古人的治国方略和制度设计,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如果只是将古代官德简单地归入从政素养或道德领域,则不仅轻视了古人的政治智慧,更低估了古代官德的巨大思想价值。

因此,若从狭义上看,中国古代官德是古代各级官吏运用权力、执行公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具体行为准则,可以视为古人居官从政的职业道德。

若从广义的角度进一步分析官德的内涵,则它不仅仅是具体规制,还是抽象的执政指导思想。

中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曾从不同角度论述官德之内涵。

如,西周时期周公旦提出“明德慎罚”思想,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以实现“保民”,统治者要通过修德性、行德政、施德教,来达到治国安民的目的;春秋时期郑国子产提出“宽猛相济”思想,认为应针对社会形势的需要,灵活确定统治策略,让强硬的治理措施与宽仁的统治策略相互补充;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德主刑辅”思想,强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这些向世人展示了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于“德”的深刻理解,而作为一个明智的历史文化继承者,我们对古代官德内涵的界定及解读也需要放宽视野。

古代官德修养对今天领导干部的借鉴和启迪

古代官德修养对今天领导干部的借鉴和启迪

古代官德修养对今天领导干部的借鉴和启迪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对今天的领导干部仍有借鉴和启迪作用——访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王杰先生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教授,同时也是我们《做人做官研究》编委会和中国做人做官研究网的编委。

4月下旬,他在中央党校分别为省部级和司局级共近200名学员讲授了“中国古代官德修养”。

因他所讲授的内容也属于我们课题研究的范围,所以,记者就此约见王杰教授,就中国古代官德修养问题专门听取了他的高见。

王杰教授指出,“我们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重视礼义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谈到这里,王杰教授数起了指头,“比如儒家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还有,西汉刘向所说的: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东汉张衡所说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王符所说的: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唐太宗所说的: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唐张九龄所说的: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孙中山所说的: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的本根作用,也表明,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良知的血液。

用《大学》、《中庸》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讲到这儿,王杰教授冲我一笑,说:“由此可知,修身正己立德正是我们中国人做人处事为官理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为做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研究做人做官的现实性和重要性,——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啊!”提到我们的做人做官研究课题和《做人做官》系列丛书,王杰教授特别兴奋,他说:“我敢肯定,这个课题研究会像星星之火一样,早晚都会形成燎原之势的;《做人做官》系列丛书,也会越来越受到领导和读者的喜爱和重视。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中国古代的官德修养

去年下半年,人社部、国家公务员局下发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国公务员将轮训一遍“职业道德”,其中培训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

一、古代“官德”的渊源及现实意义所谓官德,也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素养。

官德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尧禹时期。

西周统治者就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思想,而孔子则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形成了系统的儒家“德治”理论体系,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极力提倡“为政以德”与“为官以德”的德治学说。

将中国古代加强“官德”修养的内容纳入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来,无疑是期望通过传统“官德”的学习,重振时下滑坡的“官德”。

古代“官德”扎根于历史悠远、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代有关“官德”修养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成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之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在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中加入古代“官德”修养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领导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官德”的好坏直接关乎社会民风。

反观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官员违法案件,如“西安宝马彩票案”、云南“躲猫猫”案、洛阳地窖囚禁6女案等,这些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二、古代“官德”的内涵及现代启示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重视礼仪道德的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修身、正己、立德为人之大本的思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就一直流淌着道德与良知的血液,修身正己立德正是中国人为人处事为官理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

历朝盛世、治世,无不是靠一批批清正廉洁的官员来支持的,唐有狄仁杰以民为忧、体恤百姓,宋有包拯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明有海瑞严于执法、除暴安良;因此古代社会把官员修身立德至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古代官德及其当代价值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

“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内容包括权力观和事业观及古代“官德”修养▪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二)官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三)官德对官员本身的意义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一)修身(二)爱民(三)纳谏(四)尊贤一、为什么要重视官德建设(一)官德对社会国家的影响《群书治要•崔寔政论》“凡天下之所以不知者,常由人主承平日久,俗渐弊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习乱安危,逸不自睹。

或荒耽嗜欲,不恤万机;或耳蔽箴诲,厌伪忽真;或犹豫歧路,莫适所从;或见信之佐,括囊守禄;或疏远之臣,言之贱废。

是以王刚纵奔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悲夫!”▪《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二)官德对社会风气的影响《群书治要•礼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而从其所行。

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

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行则下效:大臣不廉,小臣必污;小臣不廉,风俗必败。

(三)官德对官员本身的意义▪《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庸》上面孔老夫子在称赞舜王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群书治要•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二、古人的官德修养之道(一)修身▪中国古人讲官员修身有很多方面,我们把主要的方面概括为三个。

▪第一个就是戒贪。

在《贞观政要》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它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贪财:《大学》“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上下同卷)试卷92分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上下同卷)试卷92分

中国传统从政道德(上下同卷)试卷92分1、所有人都认为中国社会已经陷入塔西陀陷阱。

错误2、宰相参与决策,以辅佐天子为己任。

正确3、《周礼》是周文王姬昌所著。

错误4、中国古代既注重制度学派的治理模式又注重教化学派的治理模式。

正确5、董仲舒曾说:“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

”正确6、“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这句话出自《周礼》。

正确7、“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这句话出自《孝经》。

正确8、《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宋神宗。

错误9、直言极谏科主要是录取那些敢于批评君主和政府的人,让他们为官,来匡正国家得失。

正确10、《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

正确1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这句话出自()。

《论语》12、宰相制度的目标是()。

制衡皇权13、御史监察制度的目标是()。

制衡百官14、谏官言谏制度的目标是()。

制衡相权与皇权15、()的《宪台格例》是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监察法规。

元代16、()的《钦定台规》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

清代17、科举制度的主要目标是()。

制约老百姓18、“尽管有其缺陷,但科举制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帮助它保持一个令人尊敬的文明水准,起到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

”这句话是()说的。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19、“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到文官制度的时候,都把文官制度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这句话是()说的。

美国前总统卡特20、()曾说:“复科举便!”梁启超21、()曾说:“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国家人才。

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从表面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

”孙中山22、()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

《唐六典》23、“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这句话出自()。

《孟子》24、“今子或言礼义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如刑罚,人主胡不承殷、周、秦事以观之乎?”这句话出自()。

《大戴礼记》25、“其人存则政举,其人亡则政息。

”这句话出自()。

《中庸》26、“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启示摘要: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内涵丰富,其具体内容有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正廉洁、温恭让学、勤勉谨慎等方面,当前,我国的官德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修为“忠”之德、修为“诚”之德、修为“公”之德、修为“廉”之德、修为“学”之德、修为“勤”之德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古代的官德思想一脉相承。

因此,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官德思想,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关键词:统官德;修养;启示道德问题是做人为官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

”做官必须先做人,做人必须先立德;德乃为官之本,为官须先修德。

那么,何谓官德呢?官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指各级官员道德品质和运用权力过程中保持的政治操守和坚持的品行修养的综合反映。

一、中国古代“官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中国历朝历代关于官德的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名臣也曾从不同角度申论官德之内涵。

纵观历朝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对官德条目的种种规定和论述,可以认为中国古代官德修养最主要的内容是:(一)忠,忠君爱国忠君爱国。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的基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也是官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忠君爱国是中国古代入仕者的传统美德。

所谓忠,在封建时期主要指指臣属要忠于君主、社稷、天下,其实质是忠于君主。

”[1](P.70)“忠”作为官德,强调的是以身报国,忠于朝廷、忠于职守的精神,从这个角度说,“忠”作为从政的道德规范有着其积极的作用。

(二)仁,以民为本“仁”是儒家官德思想的灵魂。

“仁”的核心理念是“爱人”。

为官者的“爱人”主要体现在爱民上。

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思想家们就提出了“民本”思想,要求治理者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历代统治者都对入仕前的学子和从政后的官吏不断灌输民为邦本的思想。

《尚书·五子之歌》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语。

思想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中国古代官德的现代启示




ZHI ZHE NG1 ^ oNGj I AN
中 国 古 代 官 德 的现 代 启 示
口 一 凡
中国 古代 官 德 , 是 古 代 居 官从 政 者 的 职业 道 德 ,
的比较 系统的道德规范 。 对 古代 官德 要求 的归 纳 整理 , 不仅 能够 体会 古人 政 治智 慧 的传统 魅力 , 也 能够 将其 中部 分 内容 适应 时
发 达 。其 次 , 古 人 认为 清廉 勤谨 是最 重要 的官德 , “ 能 吏 寻 常见 , 公廉 第 一难 ” , 这 一点 受 到普遍 认 同 。纵观
想, 认 为 应针 对社 会形 势 的需要 , 灵 活确 定统 治 策略 , 让 强硬 的治理 措施 与 宽仁 的统 治策 略相 互补 充 ; 西汉
价 。中 国古 代 官德 是 古 人 在长 期 政 治实 践 活 动 中所 创造 、 积 淀 的历 史 财 富 , 无论 其 “ 修身 、 爱 民、 纳谏 、 尊 贤” 的归 纳 , 还是 “ 公、 廉、 慎、 勤” 的具 体 准则 的总结 ,
其二 , 官 德引 导着 政府 官员 的从 政道 德风 气 和整 体社 会 风 气 。实 践证 明 , “ 上 行则 下效 , 大 臣不廉 , 小 臣必 污 ; 小 臣不廉 , 风 俗必 败 。 ” 统 治者 的德行 就 像 风

智 的历 史 文化继 承 者 , 我们 对古 代官 德 内涵 的界定 及
以上 关 于官 吏职 业道 德操 守 的具体 规定 , 大多是
关乎道德修 养 的范畴 。从 中可 以看 出 , 首先 , 古 人都 强
调居 官 者必 须具 备“ 公 正无 私 ” 之德 。 “ 以公 灭私 , 民其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下)第1部分:判断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0.01、服务人民是公务员的立身之本。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规定,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0.0工作人员都要接受培训,包括工勤人员。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3、干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突出对德的要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4、“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2.5不少于8学时。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2.55、“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是朱元璋的德才观。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6、官德的好坏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大方向。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7、反腐工作已从末端反腐走向源头治贪。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8、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智慧,重视为官者的道德修养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

2.5(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2.59、“授有德者则国安”语出《管子》。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A0.010、恪尽职守是公务员的天职。

(2.5分) 得分:A 正确B 错误正确答案:B第2部分:单选题(共10题,共25.0分; 默认单题0.0分)0.01、()赴京临行时,作《饯别诗四首》和前来饯行的苏州人民告别。

(2.5分) 得分:A 张伯行B 白居易C 况钟D 柳宗元正确答案:C2.5 2、毛泽东曾说,治国就是治吏。

(),国之四维。

思维不张,国之不国。

(2.5分) 得分:A 礼义廉耻B 忠孝仁爱C 信义和平D 礼智信廉案:A3、“大臣不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

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必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官德修养及其对当代的启示(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
[及格分数]:60分
100分
[考试说明]:
1、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原因在于“德”出了问题。

()
正确
错误
2、公务员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和态度,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

()
正确
错误
3、美国在蒋介石战败后的“白皮书”中指出,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主要败于战术上的思想不统一。

()
正确
错误
4、“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

()
正确
错误
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不在位时容易患病,在位时因工作辛苦容易患病。

正确
错误
6、毛泽东对蒋介石贪腐形势总结:“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
正确
错误
7、中国古代官德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
正确
错误
8、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正确
错误
9、古代清官胡质之子以“清廉而畏人知”著名。

正确
错误
10、反腐工作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

正确
错误
11、道德以()为评价标准。

真伪
善恶
忠奸
12、为官之本是()。

思想
权力
道德
素质
13、“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句话出自()。

《中庸》
《大学》
《论语》
《孟子》
14、()被誉为清代“江南第一清官”。

况钟
张伯行
元载
刘瑾
15、“十二五”时期,将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

2学时
4学时
6学时
8学时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语出()。

孟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17、下列选项中,()属于康熙大帝的德才观。

德者,才之帅者。

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18、“德,国家之基也”,出自()。

《左传》
《管子》
《尚书》
《中庸》
19、“戒贪图”位于()内。

白马寺
孔府
颐和园
20、《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王维
杜牧
白居易
李白
21、“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出自()。

《论语》
《尚书》
《礼记》
《大学》
22、下列选项中,语出《老子》的是()。

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德者,才之帅者。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23、下列选项中,语出荀子的是()。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必须从()的高度,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建设世界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国家
25、()是公务员的根本宗旨。

德行兼修
清正廉洁
以德为先
服务人民
26、《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的作者是()。

亚当斯密
孟德斯鸠
卢梭
伏尔泰
2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句话出自()。

《孟子》
《中庸》
《论语》
28、()是公务员的基本品质。

大公无私
顾全大局
公正廉洁
严于律己
29、“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指要()。

慎微
慎独
慎权
慎行
30、()是公务员的天职。

忠于国家
受人民监督
忠于党
对人民负责
31、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非常丰富的()的思想智慧。

为官
为人
为政
为德
32、下列选项中,体现“无德”的有()。

不仁而居高位,是播恶于众也。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

德不称位,不祥莫大焉。

无德而禄,殃祸速至。

33、《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要求将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列入()的必修内容。

公务员初任培训
任职培训
在职培训
岗位培训
34、下列选项中,作者与名言对应正确的有()。

张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刘向:道德不厚者,不可使民
朱元璋:德者,才之帅也。

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35、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落实()用人标准的新要求。

群众公认
注重实绩
以德为先
36、下列典故中,体现了清官可以平安一世的有()。

公仪休嗜鱼
子罕以不贪为宝
包拯拒收皇帝贺礼
和珅家产超过朝廷十年收入
37、慎独,即()。

“不自欺”
“不独处”
“处世当无愧于心”
“暗室不欺”
38、下列选项中,倡导学习的语句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仕而优则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39、《罗马盛衰原因论》揭示了古罗马的兴起和衰亡是由()决定的。

邻国的支持与否
政治制度的优劣
居民风俗的善恶
周边国家的争夺
40、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以()为主要内容。

忠于国家
服务人民
恪尽职守
公正廉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