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股 关 节 退 变 ,也 可 以行 UKA术 。 3.UKA 的 手 术 禁 忌 证 :(1)过 度 肥 胖 (体 重 大 于
90—100 kg);(2)不 能 纠 正 的 关 节 畸形 :内 翻 、外 翻 和 屈 曲 挛 缩 畸 形 大 于 15。;(3)从 事 体 育 运 动 或 重 体 力 劳 动 者 ;(4)两
6年 的 随访 ,称 “取 得 了 满 意 的 效 果 ”。 1968年 ,Gunston设 计 个 或 三 个 间室 的骨 关 节 炎 症 状 ;(5)严 重 的 骨 质 疏 松 症 ;(6)
了膝 关 节 内外 侧 双 间 室 限 制 性 假 体 ,其 股 骨 的 曲率 与 胫 骨 聚 感 染 性 关 节 炎 和 类 风 湿 性 关 节 炎 。
展 ,使症 状长期 得到缓 解 ,并具 有创伤 小 、恢 复快 、最 大限度 ACL缺失是外侧 间室 UKA的绝对 禁忌证 ,因为外侧 间室本
保留骨量 、患者接受度 高等优 点 ’ 。
身 比内侧 间室的活动度 大 ,在 ACL缺失 的情况下行 UKA术
二 、UKA 的手 术 适 应 证 和 禁 忌 证
在 10%左右 。Goodfellow等 … 根据 人 工 全膝 关 节 的成 功经 忌证 ,Suggs等 应 用机 器人分 别在 ACL完整 和 ACL缺 失
验 ,设 计了牛津半月板承重单髁假 体 ,它 由弧形 的股骨假 体 、 的膝关节尸体标本 中通过屈伸 活动检测 内侧 间室 UKA假体 平 坦 的胫 骨假 体及 其 间 活 动 的 塑 料 衬 垫 组 成 ,有 胫 股 问 更 好 对 于 胫 骨 负 重 的影 响 ,结 果 表 明 :在 ACL缺 失 标 本 中 出 现 了
者 没 有 明 显 的 膝关 节 前 方 疼 痛 ,即 使术 前 x线 和 术 中证 实髌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
1 09 ・
・
综
述
・
膝 关 节 单 髁 置 换 的研 究 进 展
由弧形 的股骨 假体 、 平坦 的胫骨假体及其 问活动 的塑料衬 垫组 成, 有股胫间更好的一致性 , 减少了应力集 中 , 动的胫骨衬 垫 活 避免 了限制性假 体产 生 的问题 ,但假 体植 入后 早期 的脱 位 率 较高 。这一 阶段 U A 的成 功率 较低 , 分原 因是假 体在 设计 K 部 上存在缺 陷, 在冠状面 上狭窄 的胫 骨部分 使应 力集 中 , 而胫 骨 对股骨假体 的限制 又加 重 了这 种效 应 , 终导 致假 体下沉 , 最 引
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 的研究进展 进行 综述。
1 人 工 单 髁 的发 展 过 程
U A最早 成 为骨 性关 节 炎 患者 可 选择 的手 术方 式 是在 K
17 9 0年 , 当时主要应用于外侧间室 O 而不是现今我们普遍 但 A, 应用 的内侧间室 O 当时的手术 失败率 及假 体松动率 是大 家 A, 争论 的焦 点。早期人工单髁 置换 由于假 体设计缺 陷、 患者选择 不 当及外科手术技术 的欠 缺等 因素 , 临床 效果一 般 , 其 未显现
据人工全膝关节 的成功 经验 , 设计 了牛津 半月 板承 重单髁 , 它
10 , 1 。这样才 能进行股骨髁截骨 等操 作。⑤髌股关 节及对侧 间 室无病变或病变轻微。⑥ 良好的前 、 后交 叉韧带 。⑦膝关 节软 骨损伤髌股关节 2级以下 , 外侧 间室软骨损伤则不超过 1 。 级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疗效与评价研究

·临床论著 · ClinicalTreatise
中国 矫形外 科杂志 OrthopedicJournalofChina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疗效与评价研究
Vol.17, No.4 Feb.200 9
郑佳鹏 , 张春礼* , 徐 虎 , 范宏斌 , 陈戎波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 西安 710032)
需要辅助 (5 分 )
不需要 30 偶尔使用手杖 25 整天使用手杖或拐杖 20 使用两个手杖或拐杖 10 使用助行器 0 不能行走
活动和肌力 (15分 ) 活动度 (10分 ) 15 每活动 15°记 1分 , 最高 10 分 12 跛行 (5 分 ) 7 无 2 轻度 0 重度 二 、 放射线评估 (25分 ) 5 股骨髁假体后屈角 α角 (5分 ) 4 ∠α<3° 2 ∠α (3°~ 5°) 0 ∠α>5°
室膝骨性关节炎的中期患 者进行 随访 , 评价 其临床 疗效 , 并 试图制定简便实用的 UKA专用评分标准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2例 , 22膝 , 男 8 例 (8膝 ), 女 14例 (14膝 );
手术时平均年龄 67岁 (60 ~ 76岁 ), 平 均体 重 62 kg(52 ~ 87 kg), 平均 身 高 167 cm (152 ~ 181 cm), 平 均 体 重 指数 (BMI) 23.1 (16.7 ~ 33.2)。 术 前诊 断均为 膝关 节骨性 关节 炎 , 左膝 8例 , 右膝 14例 , 均为内侧间室病变 。 术前 X线评 定 (Holden膝骨性关 节炎放 射学分 类 ):Ⅱ 级 11 例 , Ⅲ 级 7
常规止血 , 放置引流 , 缝合切口 。 所 有手术 均由 同一人 主刀 完成 。 术后即 指 导 患 者行 直 腿 抬 高训 练 , 术后 第 3 d开始 ROM训练及扶拐下地行走 , 术后 2周拆线 。 1.3 评价方法
2021年生物型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进展(全文)

2021年生物型牛津单髁膝关节置换术应用进展(全文)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治疗前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已临床应用40余年,其疗效已经被广泛肯定,是膝关节阶梯化治疗领域里的重要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骨水泥型UKA。
而随着材料学、假体制作工艺的进步,自2008年以来多款生物型单髁假体相继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主要包括Unix UKA、AMC UKA、Uniglide UKA、Alpina UKA和牛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Oxfo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OUKA),其中生物型OUKA假体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多项研究均证实生物型OUKA术后远期生存率与骨水泥型OUKA基本相同,且在降低生理性透亮线(radiolucent lines, RLLs)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等多个方面优于骨水泥型假体。
但近年来多篇个案报告了与生物型固定方式相关的OUKA术后假体松动,提示生物型OUKA的治疗技术与骨水泥型OUKA存在不同,而且失败的方式也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型OUKA技术应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从生物型与骨水泥型OUKA假体的差别和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对生物型OUKA假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生物型OUKA假体与骨水泥型OUKA假体的差别1.1 假体设计OUKA假体由金属假体和聚乙烯衬垫组成,两种假体的形状设计基本相同。
骨水泥型假体的股骨髁组件分为单柱和双柱两种类型,以双柱为主,而股骨假体的双柱设计是源于生物型股骨假体。
两种股骨组件的主柱都是锥状,没有涂层,区别在于生物型的主柱直径更大,与股骨的主孔之间形成约1mm的压配。
生物型胫骨的龙骨与胫骨的龙骨槽之间会形成0.9~1.3mm的压配。
另外,生物型假体的背面均有多孔钛金属和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双喷涂层,通过诱导骨长入增加关节假体表面与骨的接触面积,避免假体-骨界面的应力集中引起的应力遮挡。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
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
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及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随着微创UKA的开展以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术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
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单髁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国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1%[1],其中超过30%的患者仅为单间室破坏,内侧间室的破坏比率远高于外侧间室。
终末期膝OA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用于治疗单间室OA已经有50余年历史。
早期由于UKA适应证把握不好、技术不成熟和假体设计缺陷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成熟以及假体不断改进,UKA得到快速发展,以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截骨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本体感觉好、膝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而成为单间室膝关节炎的首选疗法。
目前,UKA 的主要技术包括微创小切口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术,其假体类型主要为以Oxford单髁为代表的活动平台和以ZimmerM/G假体为代表的固定平台。
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UKA的适应证:①分离的内侧或外侧隔室OA或骨坏死;②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③体重82kg以下;④内外翻畸形<15°,被动活动可伸直;⑤屈曲挛缩<5°和膝关节活动度≥90°。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诊治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诊治进展(黄石市爱康医院湖北黄石 435000)【中图分类号】R687.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205-02单髁手术[1]是应用MIS微创技术,使病人减少疼痛,早期活动,减少住院时间,迅速地进行康复,很早就可恢复功能。
手术中切忌过分纠正对线,而稍稍对线不足,反而会有较好的效果,因过分的纠正,必然把应力转移到对侧间隙,反而导致手术失败。
1 适应症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适用于:1.1 单间室的骨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
1.2 单胫骨髁或平台的陈旧性骨折。
1.3 膝内/外翻畸形<15°。
2 禁忌症2.1 类风湿关节炎。
2.2 太肥胖。
2.3 膝内/外翻畸形>15°。
2.4 二或三间室病损者。
3 麻醉和体位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病人仰卧位,屈患肢的髋部70°~90°,患膝约屈120°,并放于固定架上,屈120°便于安放假体,否则切口要扩大以增加暴露。
4 手术步骤4.1 暴露关节可根据术者习惯,在屈膝位或伸膝位做切口,做前内侧切口,起自髌骨中线稍上方,向下切7~12cm,直达结节基底,用剪刀沿髌骨内缘切开关节囊,起点约相当髌骨上极水平,也可稍靠近端或远端一点,但不要触及股内侧肌,向下到达关节线下3cm,切除滑膜脂肪垫及半月板等。
需要的话可在股内侧远端做一个横或斜切口,长1.5cm,可与原切口成T形,此时不要松解其他软组织。
4.2 股骨远端部分屈膝20°~30°(不要翻髌骨),把髌骨推向外侧,找到插入股骨截骨导引器处,即在后交叉韧带起点前方1cm处(刚好在髁间窝前方)。
用8mm钻头或尖锥钻出1个孔,只钻股骨远端松质骨处,用吸引器吸出髓内脂肪组织,以作减压。
沿与股骨前后位及侧位平行方向,插入导引器。
导引器杆分长、短两种,长杆能进行正确的测量,如同侧已做过人工髋手术或伴有股骨畸形愈合者,则可改用短杆。
膝关节单髁置换历史、现状及前景

Schai PA, Suh JT, Thornhill TS, Scott 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middle-aged patients: a 2- to 6-year follow-up evaluation. J Arthroplasty. 1998;13(4):365372.
2. MacIntosh DL, Hunter GA. The use of the hemiarthroplasty prosthesis for advanced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2;54(2):244-255.
Heck DA, Marmor L, Gibson A, Rougraff BT.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with long-term follow-up evaluation. Clin Orthop. 1993;(286):154-159. Pennington DW, Swienckowski JJ, Lutes WB, Drake G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six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0):1968-1973.
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报道效果不佳,但 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要保 证UKA的疗效,就需要选择适当的病例、精湛的手术技 巧、避免过度矫正畸形。
小切口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小切口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引起高龄人群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
近年来,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此病的发病几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据调查资料结果显示,六十岁以上的人群中,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老年人膝关节影像学出现骨关节炎改变,这其中有近一半左右的人群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本病终末期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其中包括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等。
其中,TKA术是被大多数骨科医师所认可的治疗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最有效方式。
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减轻疼痛有着极为显著的疗效,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类似于创伤面较大、骨量保留较少、损伤伸膝装置、对于仅有单间室骨关节炎病变患者会干扰对侧间室等不足。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是膝关节置换的另一种形式。
到目前为止,其用于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
早期的UKA由于假体设计不足,手术技巧不成熟,病例选择不当等因素导致其早期疗效较差,而一度饱受争议。
随着假体设计的不断改善,手术技术规范化并且严格控制手术指征,使得UKA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认可,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A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史目前所使用的UKA假体,是由胫骨半关节成形术假体演变而来。
1964年,主要材料为钴铬合金的MacIntosh假体问世。
而McKeever 假体是另外一种与MacIntosh假体同时期出现的金属表面置换术的假体。
据随访结果显示,这两种假体的近中期满意率达到了80%-90%[2-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中期,UKA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并且使得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相当。
本文就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分析、近期新型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作出简单综述。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临床研究
Abstract:with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of the continued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of prosthetic materials and adaptability in a constantly innovation,unicompartmental arthroplasty can provide patients with longer survival rate and outcom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urrent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selection of patients,the main points of surgery,clinical efficacy,failure analysis,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new single condylar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briefly reviewed.
Key words:knee joint;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current situation;clinical research
1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
是对骨关节炎、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化、外侧胫股关节单间室病变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该
技术提出早期因并发症多,成功率较低等因素引起了社会争议。
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
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
并且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可以阻止
关节炎向其他单髁发展,并且可以长期缓解关节炎症状,手术创面小,易恢复,尽可能保留
骨量使膝关节正常运动,更能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2膝关节单髁置换术临床研究进展
2.1患者的选择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纳入标准也越来越详细:年龄大于60
岁的老年人群;不宜肥胖患者,体重在85公斤以下;工作或生活中活动量轻,无需高强度
运动;屈曲挛缩在15°左右;内翻畸形小于10°;外翻畸形小于5°;两条交叉韧带需无损伤。
疾病类型主要是: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或骨坏死,髌股关节及对侧间室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2.1.1年龄与体重
单髁置换术早期应用时肥胖患者以及中年患者人群治疗效果不明显,但现今已有文献报道三
代牛津膝假体应用于体重大于85kg的患者以及年龄小于60岁的中年患者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并且生存率达到98%以上。
但是亦有文献表明中年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后的早期翻修率
远远大于老年患者,可能与中年人群活动量有关,因此,活动量大的中年人慎选此方法。
而
体重对假体的使用年限以及术前髌股关节骨关节炎无影响。
2.1.2交叉韧带
两条交叉韧带的破损或缺失将导致膝关节不稳,已有研究采用荧光透视法对内侧行单髁置换
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膝关节呈伸直状态下,假体后方有撞击情况发生,并且增大了假体
的负担以及摩擦,术后将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一直作为单髁置换术的排除标准,未对交叉
韧带不完整患者进行过单髁置换术。
但近几年,已有研究出现不一样的结果,表示交叉韧带
不完整的患者亦可以进行单髁置换术。
研究内容为笔者对18例交叉韧带缺失行单髁置换术
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11例膝关节功能良好,KSS评分均在95分以上[1]。
2.2手术要点
单髁置换术的关键操作在于假体的位置摆放,假体放置的位置不对将引起骨间摩擦或者撞击,前后左右乃至上下位置都需要仔细考量。
假体呈不正确旋转位置会导致受力集中于一点加速
假体和聚乙烯衬垫的磨损速度;假体放置倾斜会使得假体下沉,早期易变得松动。
单髁置换
术早期虽然尽可能的使膝关节外翻角度恢复达到生理状态,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疗效,并且
过度矫正反而加快了侧间室骨关节炎的发展速度。
现有文献表明,40例内侧行单髁置换术患者,一直进行随访观察,发现术后力线大于内翻2°或外翻6°的患者,其翻修率远远超过其他
纠正角度患者。
有38例患者术后有1.5°内翻,通过定期随访发现,此些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良好,膝关节活动评分优秀[2]。
2.3临床疗效
单髁置换术早期因对症人群不明确、操作技术不熟练、假体质量不耐受等原因一直达不到预
期的临床疗效,以及低成功率使得单髁置换术一直饱受争议。
但是近几年已有研究对33例
单髁置换术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高达97%,膝关节恢复情况与功能活动情况亦达到良好水平。
又有内侧间室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术后随访发现假体耐用率只有87%,但是KSS评分
却有很大的提高,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可见单髁置换术应用于内侧间室患者亦取得了不错的
进展[3]。
2.4失败原因分析
假体松动、移位、下沉甚至脱离、操作技术不熟练、聚乙烯衬垫厚度不足6 mm、骨关节炎
快速发展、并发感染、术后长时间疼痛等均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失败的可能原因。
但根据调
查结果发现,多数原因中以手术适应证扩大、操作不当为导致手术失败因素中最普遍的两种[4]。
3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的临床应用
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是由半月板产品衍变而来的新型膝关节产品,其优点是接触到了
膝关节活动区域最大化,将聚乙烯的磨损尽可能降低。
牛津第三代单髁膝关节系统已经发展
到第三代假体,第三代假体7年的生存率在97%以上,年平均磨损量在0.03mm左右。
此假
体的应用使得手术更加简单安全,创面更小,已经成为单髁膝关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术后当日患者就可进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练习,第二日可以安排屈膝练习,若第三日恢复良
好即可扶枴下床练习行走,在术后2周时间便能去枴行走。
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保护了股四
头肌结构,膝关节活动没有受到较大损伤,比较容易恢复。
4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单髁置换术
目前,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虽然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但是膝关节单髁置
换术对下肢力线要求极高,力线出现细小的不佳都将导致手术翻修,因此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无法达到真正的微创手术。
近几年,新型机器人辅助系统-触觉导向系统结合应用于微创膝关
节单髁置换术中[5]。
术前通过对患者膝关节及下肢即髋关节至踝关节之间范围进行CT扫描,所得数据上传至系统后由计算机模拟出适应患者手术的假体大小以及截骨量,应用特定的研
磨工具进行磨钻截骨,再将假体放入合适的位置,使得术后下肢力线以及嵌入其中的假体更
接近于患者之前正常状态,即能提高单髁置换术的疗效,又能达到微创安全的效果。
5结语
虽然目前进行单髁置换术的患者只有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8%左右,但是跟往年相比已有
不少提升。
并且进行单髁置换术的医师手术经验与熟练程度已有很大提高、适应症标准更加
明确、假体设计更新换代以及并发症减少等临床发展亦是推动着单髁置换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特别是新型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单髁置换术是单髁置换术研究进程中真正实现微创手术
的关键,并且术后患者恢复快,假体更接近生理状态,疗效明显,具有很后的发展前景。
新
型技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例如目前微创单髁置换术因其高费用尚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随着医疗科技与信息化相结合,新型手术方式在慢慢取代传统手术方式,单髁置换术的
研究发展将向着提高生存率,降低翻修率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凯,高石军,董江涛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发展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30-133.
[2]张启栋,郭万首,刘朝晖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早中期并发症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2013,7(4):443-447.
[3]杨曦,许红林,李天鹏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初步结果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5):511-513.
[4]代梦萍,祝双,罗均梅等.两种不同手术配合方式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影响[J].世界最新
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0):55-55,57.
[5]刘涛.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的选择和远期疗效对比[J].中外医疗,2014,(26):82-83.
[6]童培建.复杂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J].中医正骨,2013,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