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研究现状讲解

合集下载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

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膝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研究报告引言膝关节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

为了评估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本研究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选取了100名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平均年龄为65岁。

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手术组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对照组接受非手术治疗。

结果在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手术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

手术组的疼痛VAS评分从术前的8.5±1.2降至术后的1.4±0.8,而对照组的VAS评分从术前的8.3±1.0降至术后的5.1±1.3。

手术组的活动功能显著改善,KSS评分从术前的45.2±5.6升至术后的89.3±9.4,而对照组的KSS评分则从术前的45.8±4.9升至术后的58.1±7.2。

手术组的满意度更高,8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手术结果,20%的患者表示满意,对照组中只有10%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90%的患者表示不满意。

术后并发症方面,手术组有两例深部感染,三例肺栓塞,对照组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

讨论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手术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疼痛,并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

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更高。

然而,术后并发症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手术组发生的深部感染和肺栓塞虽然比例较低,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结论膝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和功能。

手术风险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随访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研究长期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1. Smith J, Jones A.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 Nursing Standard. 2016; 31(9):44-49.2. White W. Metal-on-metal bearing surface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rthoped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15;46(2):248-253.3. Kim T, Kang J.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valgus kneedeformity. Knee Surgery & Related Research. 2016; 28(2):81-85.4. Patel A, Pavlou G, Mújica-Mota R. The epidemiology of revision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 in England and Wal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projec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using the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dataset. Bone & Joint Journal. 2015; 97-B(8):1076-1081.讨论膝关节置换手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炎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2024年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范文

《2024年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范文

《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

针对膝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这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二、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简介1. 单髁置换术:单髁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局部病变的手术方式,主要针对膝关节单侧间室损伤,通过替换受损的股骨和胫骨间室,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

2.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全膝置换术是一种针对膝关节严重病变的手术方式,通过替换整个膝关节的股骨、胫骨和髌骨,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改善关节功能。

在手术过程中,保留后交叉韧带,以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三、近期疗效对比1. 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单髁置换术相较于全膝置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这主要得益于单髁置换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操作相对简单。

2. 疼痛程度与康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康复时间方面,单髁置换术较全膝置换术更具优势。

由于单髁置换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疼痛程度相对较轻,患者康复时间较短。

而全膝置换术由于手术范围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康复时间较长。

3. 关节功能恢复:在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劣。

单髁置换术针对局部病变进行治疗,能较好地保留膝关节的整体结构,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势。

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通过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对于改善关节功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全膝置换术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康复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以免影响手术效果。

四、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在近期疗效方面各有优势。

单髁置换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康复时间短,对于关节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优势。

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置换术通过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改善关节功能的效果更好。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的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医刊 2 1 0 2年 2月第 3 9卷第 3期e.0 2. o_9. 03 ieeJ u nl fP at a iieF b 2 1 V l3 N . c Me

1 09 ・




膝 关 节 单 髁 置 换 的研 究 进 展
由弧形 的股骨 假体 、 平坦 的胫骨假体及其 问活动 的塑料衬 垫组 成, 有股胫间更好的一致性 , 减少了应力集 中 , 动的胫骨衬 垫 活 避免 了限制性假 体产 生 的问题 ,但假 体植 入后 早期 的脱 位 率 较高 。这一 阶段 U A 的成 功率 较低 , 分原 因是假 体在 设计 K 部 上存在缺 陷, 在冠状面 上狭窄 的胫 骨部分 使应 力集 中 , 而胫 骨 对股骨假体 的限制 又加 重 了这 种效 应 , 终导 致假 体下沉 , 最 引
右。本文拟对膝关节单髁置换 的研究进展 进行 综述。
1 人 工 单 髁 的发 展 过 程
U A最早 成 为骨 性关 节 炎 患者 可 选择 的手 术方 式 是在 K
17 9 0年 , 当时主要应用于外侧间室 O 而不是现今我们普遍 但 A, 应用 的内侧间室 O 当时的手术 失败率 及假 体松动率 是大 家 A, 争论 的焦 点。早期人工单髁 置换 由于假 体设计缺 陷、 患者选择 不 当及外科手术技术 的欠 缺等 因素 , 临床 效果一 般 , 其 未显现
据人工全膝关节 的成功 经验 , 设计 了牛津 半月 板承 重单髁 , 它
10 , 1 。这样才 能进行股骨髁截骨 等操 作。⑤髌股关 节及对侧 间 室无病变或病变轻微。⑥ 良好的前 、 后交 叉韧带 。⑦膝关 节软 骨损伤髌股关节 2级以下 , 外侧 间室软骨损伤则不超过 1 。 级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与临床研究进展【摘要】随着对单髁置换技术的不断研究探索以及对假体材料和适应性不断的创新,单髁置换术能为患者提供更长的生存率,并且使得疗效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已经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相当。

本文就单髁置换术的应用现状、患者的选择、手术要点、临床疗效、失败原因分析、近期新型单髁置换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展望作出简单综述。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临床研究Abstract:with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 of the continued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and of prosthetic materials and adaptability in a constantly innovation,unicompartmental arthroplasty can provide patients with longer survival rate and outcome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urrent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total knee arthroplasty.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selection of patients,the main points of surgery,clinical efficacy,failure analysis,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new single condylar replacement surge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briefly reviewed.Key words:knee joint;single condyle replacement;current situation;clinical research1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应用现状是对骨关节炎、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化、外侧胫股关节单间室病变等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该技术提出早期因并发症多,成功率较低等因素引起了社会争议。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篇一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一、引言在骨科手术中,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膝关节炎等疾病。

然而,对于非理想患者(如高龄、身体状况较差或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手术后的功能恢复往往面临更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研究非理想患者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非理想患者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具体情况,分析术后恢复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点,以及相关因素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提高非理想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的非理想患者为研究对象。

2. 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及术后随访数据。

3. 数据采集:从病历、影像检查及随访记录中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手术情况、术后康复等数据。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评分,评估手术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非理想患者在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总体较好。

但与理想患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 影响因素分析:年龄、术前关节功能状况、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对非理想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高龄和术前关节功能较差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3. 康复过程中的难点与关键点:非理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包括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度恢复及肌肉力量训练等。

关键点在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五、讨论1. 对于非理想患者,术前评估至关重要。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

2. 术后康复过程中,应重视疼痛控制、关节活动度恢复及肌肉力量训练等关键环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完整版)单髁关节置换术(UKA)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OA)的重要手段。

UKA主要适用于60岁以上膝关节轻中度畸形、体重较轻的单间室病变患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髌股关节退行性变、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并非UKA绝对禁忌证,使得其临床适应证进一步扩大。

虽然UKA存在操作复杂、翻修率高等问题,但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相比,UKA的术后疗效显著且持久;而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相比,UKA具有创伤小、效果好及术后恢复快等明显优势。

随着微创UKA的开展以及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应用,UKA的发展更为迅速;UKA联合运动疗法及关节镜清理术亦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

本文就UKA治疗单间室OA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单髁关节置换术;胫骨高位截骨术;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变性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国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8.1%[1],其中超过30%的患者仅为单间室破坏,内侧间室的破坏比率远高于外侧间室。

终末期膝OA常需要进行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用于治疗单间室OA已经有50余年历史。

早期由于UKA适应证把握不好、技术不成熟和假体设计缺陷等问题,导致疗效欠佳。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成熟以及假体不断改进,UKA得到快速发展,以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截骨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关节本体感觉好、膝关节活动度大等优点而成为单间室膝关节炎的首选疗法。

目前,UKA 的主要技术包括微创小切口术和计算机辅助导航术,其假体类型主要为以Oxford单髁为代表的活动平台和以ZimmerM/G假体为代表的固定平台。

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UKA的适应证:①分离的内侧或外侧隔室OA或骨坏死;②60岁以上老年患者;③体重82kg以下;④内外翻畸形<15°,被动活动可伸直;⑤屈曲挛缩<5°和膝关节活动度≥90°。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2024年“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范文

《“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结果研究》篇一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功能结果研究一、引言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负重关节之一,由于退行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患者的特殊生理状况或病情非理想,采用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能并不适合。

这时,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TKO)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替代选择。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理想患者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三年内在我院接受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的非理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XX名患者的临床数据。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和规范流程进行。

3. 评估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步态稳定性、日常生活能力等。

三、结果分析1. 疼痛程度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术后XX个月内的疼痛程度有了明显的减轻,其中XX%的患者在术后XX个月时疼痛评分降至XX分以下,说明手术在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关节活动度术后XX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屈曲和伸展角度均有所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

3. 步态稳定性通过对患者步态稳定性的观察和评估,发现术后患者的步态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步态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4. 日常生活能力术后XX个月的随访中,大部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独立完成如行走、上下楼梯、购物等日常活动。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对于非理想患者而言,膝内侧牛津单髁置换术在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步态稳定性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表明该手术方式对于非理想患者的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仍需关注手术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及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膝关节单髁置换历史、现状及前景

膝关节单髁置换历史、现状及前景

Schai PA, Suh JT, Thornhill TS, Scott R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middle-aged patients: a 2- to 6-year follow-up evaluation. J Arthroplasty. 1998;13(4):365372.
2. MacIntosh DL, Hunter GA. The use of the hemiarthroplasty prosthesis for advanced osteoarthriti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of the knee. J Bone Joint Surg Br. 1972;54(2):244-255.

Heck DA, Marmor L, Gibson A, Rougraff BT.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ulticenter investigation with long-term follow-up evaluation. Clin Orthop. 1993;(286):154-159. Pennington DW, Swienckowski JJ, Lutes WB, Drake G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six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3;85(10):1968-1973.
已经有超过30年的历史。尽管早期报道效果不佳,但 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要保 证UKA的疗效,就需要选择适当的病例、精湛的手术技 巧、避免过度矫正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膝关节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是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室进行表面置换,其主要目的是替代膝关节胫股骨受破坏的软骨表面。

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Gunston、Marmor为单髁置换术使用及发展的先驱者〔1、2〕。

然而,早期报道其手术效果不尽如人意,且许多外科医师因文献所述的不佳结果而逐渐忽视其应用。

近年来,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恰当的患者选择、聚乙烯材质的改良与增厚以及成熟的手术技术使单髁系统临床效果大大提高,UKA的应用趋于复兴。

1 病例选择病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预后。

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现对病例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

1.1 手术适应证单髁置换适用于单间室的骨关节炎或骨坏死;放射学检查提示对侧间隔可以保留且髌股关节未受累或只是轻度退变。

术前至少有90°的活动度,屈曲挛缩小于5°,内翻畸形小于10°,外翻畸形小于15°;病人休息时疼痛轻微;对于年龄较大,身体一般状况不良,不愿意行全膝置换时也可行单髁置换术。

1.2 禁忌证对于体重100 kg以上的肥胖病人,活动量大的年轻病人,有感染性关节炎、血红蛋白沉积症、血友病、软骨钙化以及有症状的膝关节不稳者不考虑行单髁置换术。

对侧关节间室负重区有软骨严重破坏、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及髌骨关节软骨损伤也不行单髁置换。

2 单髁植入物2.1 植入物的发展人工膝关节单髁元件有2种:固定式以及可动式系统。

多轴心的膝关节假体由Gunston于1968年设计,其元件主要是代换膝关节的内外髁。

Marmor 于1973年发表首款单髁人工膝关节并将其设计使用于临床置换单侧股骨髁软骨面。

其设计的股骨滑槽很窄且包含一固定桩,胫骨元件则是嵌入式设计。

Goodfellow等设计的Oxford半月板型承载系统由股骨与胫骨元件间接触表面的高吻合度减少接触应力,借助聚乙烯元件在胫骨金属背衬上的移动减少高限制度所衍生的问题。

2.2 植入物设计现状现代单髁系统的股骨元件通常包含2个锚状固定柄或1个脊部伴有一个固定柄,而胫骨元件通常包含数个固定柄、1个脊部或是粗糙表面以加强元件固定。

而单髁股骨元件内外侧突出的宽度不同于其他膝关节系统。

股骨元件的厚度设计必须与骨髁远端及后侧切除的骨厚度相当。

骨切除的方式主要能让股骨滑槽置放于切除的骨面上,而胫骨金属背衬的尺寸取决于胫骨前后方向与内外方向的切除表面。

聚乙烯厚度是由膝弯曲与全伸展时的残余空间而定。

此外,胫骨元件分为组合式或单一式设计,即有金属背衬和不包含金属背衬的全聚乙烯型。

Hopgood等〔3〕研究了量化胫骨聚乙烯元件厚度所能达到的内外翻角度校正值,结果显示:8、10、12 mm以及14 mm的聚乙烯厚度分别可预期达到5.3°、4.8°、6.6°以及9.5°的校正量。

可以为临床医师执行手术提供参考依据。

2.3 单髁假体的固定大多数的单髁系统固定均须依赖骨水泥固定,无骨水泥式设计有松动与下沉的问题。

Jeer等〔4〕学者报道52个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病例,通过对失败病例的分析认为无骨水泥固定或不正确的骨水泥固定技术是其重要因素。

Argenson等〔5〕报道147例160个膝关节采用骨水泥式设计单髁置换,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10年生存率为94%。

大部分文献都建议单髁系统应使用骨水泥固定。

3 外科技术3.1 手术方式单髁置换术包括传统术式和微创术式。

因传统术式整个流程与全膝置换差异不大,导致单髁置换优点并不容易全部实现。

Repicci及Eberle〔6〕提出微创的单髁置换术,并指出其较传统方式有切口小、术后早期承重等优势。

接受单髁微创术的患者在手术当天或隔日便可出院,术后患者仅会稍感疼痛,且在术后数日内便可拥有超过90°的活动范围。

此外,单髁微创术的失血量通常少于100 ml。

有研究认为单髁微创术由于更少的软组织损伤而获得更快的功能恢复〔7〕。

Argenson等〔8〕通过研究也认同这些观点,并认为未来计算机辅助系统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会增加手术的精确度。

3.2 手术要点微创单髁置换术包含4个要点,分别是手术技巧的要求、变形的矫正、关节间隙及切骨以及矫正后的关节松弛度。

3.2.1 手术技巧软组织的切入为微创单髁手术的要点,其关系到手术视野及术后康复的时间。

因此确定最佳的入路以及最小的创口是相当重要的。

为使软组织创伤最小且提供适当的视野,术者必须随时调整关节角度,使需要操作的部位显露在切口内,无须翻开髌骨。

3.2.2 畸形矫正通常股骨髁及胫骨平台切骨,周围赘骨均会被切除。

而赘骨的切除,特别是关节腔内侧,会使关节内外翻的变形产生被动的矫正。

大部分医师认为仅轻微调整内外软组织的松弛是可被接受的,不建议进行大范围的软组织松解。

传统手术的韧带平衡与膝关节对位并不能应用于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

假使变形过于严重,膝关节需要进行大幅度矫正时,则必须考虑使用双侧或全人工膝关节置换。

过度矫正的结果有可能使正常侧的关节软骨发生退变。

3.2.3 关节间隙及切骨远端股骨切骨深度是定义膝关节伸直间隙的关键,增加膝关节全伸直间隙可以调整屈曲挛缩并减少胫骨的切除量,保存较多的胫骨骨量。

胫骨切除的部分主要是调整后倾角度。

切骨深度及斜度与膝屈曲-伸直平衡有关。

3.2.4 矫正后关节松紧度当单髁人工膝关节置换后,关节空间至少要有2 mm空隙以利承受膝关节全伸展时内外翻应力。

同样,屈曲空间亦至少要有2 mm,以使聚乙烯衬垫在膝关节弯曲90°时产生作用。

实际上,多数学者并不建议关节过紧,且宁可接受较为松弛的关节而不是稍微松弛。

过紧的关节可使聚乙烯衬垫早期破坏,可能是增加的压力转移至另一侧正常的间室。

4 临床疗效分析4.1 UKA与全膝关节置换的疗效比较早期几乎所有相关文献均报道,经过10年随访,UKA的优良率低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但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病例选择、假体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单髁假体翻修率有明显下降趋势,远期生存率与翻修率已接近于全膝关节置换。

Swienckowski等〔9〕报道41例46个膝关节单髁置换,11年生存率为92%。

Berger等〔10〕对51例的62个膝关节骨水泥型组配式单髁置换进行随访,以翻修或影像学假体松动为标准,10年生存率为98%,13年生存率为95.7%。

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单髁置换具有手术损伤小、可较好地保留骨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失血量少、费用低及严重并发症少的优点。

随着微创技术和一些包括移动平台的新型假体开始应用,相信这些新型的设计和技术会提高UKA术的远期疗效。

4.2 UKA与胫骨高位截骨的疗效比较UKA和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都用于治疗单间室病变,但前者有更高的早期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更少。

Stukenborg等〔11〕对32例胫骨高位截骨和28例UKA进行了7~10年的随访,按KSS评分,UKA 和HTO的优良率分别是71%和65%。

按Kaplan Meier生存分析,UKA和胫骨高位截骨的生存率分别为77%和60%,并认为随着单髁假体设计上的进步,UKA的远期疗效会越来越好,有研究认为UKA比胫骨高位截骨更易再次进行全膝关节置换〔12〕。

5 UKA早期失败因素UKA之所以未在临床上获得重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其高的早期失败率。

造成UKA早期失败的原因很多,除了不当的患者选择外还包括以下4个原因:假体设计缺欠、变形关节的过度矫正、不当的聚乙烯厚度及手术技术失误。

5.1 假体元件设计元件设计对于假体的使用耐久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Springer等〔13〕的研究验证不佳的元件设计会导致差的临床结果,指出22例膝关节在单髁置换术后再次进行全膝关节置换,其中19例是因为股骨、胫骨元件的松脱及过度的聚乙烯磨耗。

有学者以PCA假体进行大体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此系统拥有高的早期松脱率,主要因素为骨-假体界面间的剪力所致。

5.2 变形关节的过度矫正改变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将会将应力移转至另一侧关节间室。

只要在单髁置换术中不过度矫正变形,则手术失败的例子很少是由于另一侧关节腔的持续性关节炎而必须接受再置换术。

一般而言,术前韧带的稳定及角度变形量均须接受评估。

目前临床上对于矫正的角度仍无定论,大部分医师仍建议矫正量不要超过术前对位,会有较佳的长期结果。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4〕,当术后的轴对位超过解剖轴内翻2°或外翻6°时,其失败率为其他病例7倍。

5.3 聚乙烯磨耗Bartley等将UKA磨耗进行分类,包含层剥、压陷、边缘破裂、变形以及磨损。

有研究曾证实聚乙烯的磨耗型态可反映患者术前膝关节炎磨耗型态,为了减少层剥及过度局限的问题,建议使用较薄的聚乙烯衬垫尤其是在衬垫前方及边缘处。

然而,McAuley等〔15〕对30位患者(32膝)接受平均53个月的随访。

期间共有21例产生聚乙烯磨耗的现象,仅有2例需再置换的病例其聚乙烯厚度超过10 mm。

关于聚乙烯的问题,近年来有人开始开发多双层的聚乙烯。

然而,大部分学者仍坚信聚乙烯的厚度必须维持在6 mm以上安全范围。

5.4 手术技术失误许多研究证实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生存率有明显的提高,相较于全人工膝关节,UKA再置换率呈现显著的下降。

之所以有如此进步,归因于手术技术的进步、器械的改良以及骨泥技术的改进,而手术技术是术后成功率相当重要的一环。

Vardi等〔16〕报道31例单髁置换失败的病例中有5例是因为手术失误引起,并且认为,手术失误是术后1年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文献反映,可动式单髁系统的再置换率高于固定式系统(可动式系统需要更高的手术技巧)。

目前大部分的单髁系统均需一套标准手术器械,这有助于医师术中的角度对位及切骨定位,使手术有高度可重复性。

6 小结UKA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更接近生理状态。

病例的选择,假体的设计以及外科技术是UKA成功的关键。

目前看来,如果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其手术的效果是能够令人满意的。

UKA保存了骨量,在UKA失败后,病人仍然可以进行全膝关节置换。

当然,UKA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较新的手术,仍然存在着争议,其远期效果仍待进一步的临床证实。

随着各方面技术的进一步完善,UKA在临床上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Gunston FH.Polycantric knee arthroplasty.Prosthetic simulation of normal knee movement[J].J Bone JointSurg(Br) ,1971,53(2):272277.〔2〕 Marmot L.The modular knee[J].Clin Orthop Relat Res,1973,(94):242248.〔3〕 Hopgood P,Martin CP,Rae PJ.The effect of tibial implant size on post operative alignment following medi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J].Knee,2004,11(5):385388.〔4〕 Jeer PJ,Keene GC,Gill P.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an intermediate report of survivorship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system with analysis of fallures[J].Knee,2004,11(5):369374.〔5〕 Argenson JN,Chewol Benkeddache Y,Aubaniac JM.Modern un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 with cement:a three to ten year follow up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12):22352239.〔6〕 Repicci JA,Eberle RW.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 for unie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J].J South Orthop Assoc,1999,8(1):2027.〔7〕 Endres S,Steinheiser E,Wilke A.Minimally invasive stryker osteonics unicondylar knee prosthesis with metal backed tibia component:a 5year follow up[J].Z Orthop Ihre Grenzgeb,2005,143(5):573580.〔8〕 Argenson JN,FlecherX.Minimally invasive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J].Knee,2004,11(5):341347.〔9〕 Swienckowski JJ,Pennington DW.Unicompartmental kneearthroplasty in patients sixty years of age or younger[J].J Bone Joint Surg Am,2004,86:131142.〔10〕 Berger RA,Meneghini RM,Jacobs JJ,et al.Results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at a minimum of ten years offollow up[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5):9991006.〔11〕 Stukenborg Colsman C,Wirth CJ,Lazovic D,et al.High tibial osteotomy versus unieompartmental joint replacement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710year follow up prospective randomised study[J].Knee,2001,8(3):187194.〔12〕 Chatain F,Richard A,Deschamps G,et al.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fter unicompartmental femorotibal prosthesis:54 cases [J].Rev Chit Orthop Reparatdce Appar Mot,2004,90:4957.〔13〕 Springer BD,Scott RD,Thornhill TS.Conversion of failed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to TKA[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6:214220.〔14〕 Perkins TR,Gunckle W.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3to 10year results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setting[J].J Arthroplasty,2002,173:293297.〔15〕 McAuley JP,Engh GA,Ammeen DJ.Preoperative planning to prev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J].Orthop Clin North Am,2001,32(4):579 586.〔16〕 Vardi G,Strover AE.Early complications of 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the Droitwich experience[J].Knee,2004,11(5):389 3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