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雷公藤缓释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合集下载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的临床分析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的临床分析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中的效果。

方法:对我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后给予常规组3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单纯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给予治疗组34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毒副反应发生率、肢体关节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常规组无明显增高。

结论: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雷公藤多苷;类风湿性关节炎;增效减毒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临床中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多关节滑膜炎、软骨破坏等特征,主要是由于感染、性激素及遗传等因素导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晨僵,关节酸胀、疼痛,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差,类风湿结节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生活不能自理[1-2]。

我院针对收治的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展开对比治疗,分别实施正清风痛宁缓释片单纯治疗及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旨在分析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增效减毒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对我科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6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后,常规组3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0至79岁之间,均值为(55.10±3.67)岁,病程1至21年;平均病程为(11.01±3.26)年;治疗组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0至78岁之间,均值为(55.12±3.71)岁,病程1至20年;平均病程为(11.03±3.19)年。

正清风痛宁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正清风痛宁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正清风痛宁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赵红英;黄亚增;张骏;邵海宇;金永明;杨迪;陈锦平;李晓林【摘要】目的观察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正清风痛宁片(每片60 mg),每次2片,bid;同时服用塞来昔布,每次200 mg,bid.对照组40例单独服用塞来昔布,每次200 mg,bid.对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肿胀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以及WOMAC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均有显著改善(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均显著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对照组为1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结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1(030)007【总页数】4页(P907-910)【关键词】正清风痛宁;塞来昔布;膝关节;关节炎,骨性【作者】赵红英;黄亚增;张骏;邵海宇;金永明;杨迪;陈锦平;李晓林【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R68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会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能力减弱的退行性疾病[1],目前缺乏有效治疗,非选择性和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COX-2)抑制药——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效果并不理想[2],而且其安全性问题也值得重视,研究表明其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3-5]。

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一、本文概述《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关于中成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科学、规范、实用的临床应用建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关节炎症、疼痛、肿胀和僵硬,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

中成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本指南综合了国内外关于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中成药的选用原则、常用药物、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的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也期望能促进中成药在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其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涉及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

在RA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关节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导致免疫细胞攻击关节滑膜,引发持续的炎症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影响关节软骨和骨骼,还可能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

RA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关节症状和系统症状。

关节症状是最常见的表现,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畸形。

这些症状通常在早晨起床时最为明显,称为“晨僵”。

随着病情的进展,关节的破坏可能导致关节功能丧失。

RA还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包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病、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

对于RA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则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中成药以其独特的优势,如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等,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正清风痛宁胶囊说明书

正清风痛宁胶囊说明书

中国消费者用药信息(CCMI)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通用名: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汉语拼音:Zhengqing Fengtongning Jiaonang(Pian、Huanshipian)配方组成:青风藤。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病,症见肌肉痠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僵硬,肢体麻木;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剂型规格:胶囊剂:每粒装0.15g片剂:每片含盐酸青藤碱20mg缓释片:每片60mg阅读本用药信息的提示●本用药信息解答了关于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的一些普遍问题,但不包含所有相关的信息。

●所有药物都具有风险和益处,医师应已权衡您服用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的益处和相关的风险。

●如对服用本药品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将本用药信息与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一同保存,以备查用。

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用于治疗哪些病证?中医临床应用正清风痛宁胶囊(片、缓释片)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病,症见肌肉痠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僵硬,肢体麻木。

痹病●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其病因多由是风、寒、湿、热邪外侵所致,病位在人体的肌肉、经络、筋骨,以肢体疼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为特征。

风邪偏重的称行痹;湿邪偏重的称着痹;寒邪偏重的称痛痹;热邪偏重的称热痹,以风湿寒痹、风湿热痹最为多见。

●本品适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痹病,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肿胀、冷痛,屈伸不利,夜间痛甚,或伴恶风畏寒,肢体麻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紧或细涩。

西医临床应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可参照以上中医证候及临床表现合理使用本品。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炎,其次为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广泛性炎症,造成关节各种组织如软骨、韧带、肌腱、骨骼和多脏器损害。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lgG
IgA
对 照 30 治前 56. 81 ? 16. 24 治后 40. 23 ? 14. 32*v*
治 疗 52 治 前 53. 24 ? 24. 10
治 后 33. 26 ? 17. 20
87. 61? 27. 68 32. 51? 6. 42* * 92. 78? 24. 64 35. 68? 8. 65* *
第 24 卷 第 1 期 2005 年 2 月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l. 24 No. 1 Feb. 2005
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谌 曦, 李 华
(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安徽 合肥 230031)
摘要: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治宁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的疗效。方法: 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 52 例 RA, 并设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30 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清风痛宁和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改善 RA 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 正清风痛宁组( P< 0. 05) 总有效率 94. 23% , 雷公藤多苷片组总有 效率 76. 67% , 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 P < 0. 05) , 且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正清风 痛宁治疗 RA 疗效好。
32 ?
1.
96
* v
*
电泳时间 ( s)
15. 83? 0. 23 13. 27? 0. 86* * 15. 03? 1. 14 10. 84? 1. 88*v*
IgM
2. 17? 0. 46 1. 43? 0. 60* * 2. 27? 0. 36 1. 23? 0. 26* *
RBC 电泳率 ( s)

雷公藤2020药典标准

雷公藤2020药典标准

雷公藤2020药典标准雷公藤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在中医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具有很多药用价值,如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等,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对于雷公藤的药典标准,我们将深入探讨并分步解释。

第一步:了解雷公藤的基本信息雷公藤,学名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 ,属于雷公藤科,是一种蔓性木质藤本植物。

其主要生长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雷公藤的叶子呈掌状复叶,花小而黄绿色,果实为椭圆形蒴果。

具有辛、苦、凉的性味。

雷公藤的根皮和根茎是药用部分,可供制成中药。

第二步:了解雷公藤的功效与应用雷公藤具有很多重要的药用功效。

根据《雷公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文章,雷公藤主要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抗氧化、降低血脂等。

在中医临床中,雷公藤常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痛、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等疾病。

雷公藤的药用价值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第三步:了解雷公藤的药典标准药典标准是对于中药材质量的规范性要求。

对于雷公藤,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药典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例,雷公藤的药典标准分为外观特征、理化性质、鉴别、含量测定、有关物质的含量、微生物限度、有毒有害成分、传统指标和其他检验共九个方面进行规定。

1. 外观特征雷公藤的根皮呈洋葱皮样剥落,主要可观察褪色的纤维。

根茎呈碗形,外表饱满,油绿至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

2. 理化性质雷公藤的根茎具有特殊的气味与味道。

它的性味为辛、苦、凉,微有毒。

3. 鉴别雷公藤的鉴别包括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两种方法。

显微鉴别主要观察维管束形态特征以及维管束周围的有无蛋白沉淀物,而化学鉴别则是通过对雷公藤中特定化学成分的检测来判断其真伪。

4. 含量测定根据药典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雷公藤中雷公藤苷的含量不得低于0.8。

5. 有关物质的含量雷公藤中还包含一些其他的有关物质,如总黄酮含量、总三萜含量等。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黄传兵,陈晓雯,刘健,杨升杰【关键词】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柳氮磺胺吡啶;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评价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及四肢关节。

笔者于2003年9月-2006年6月,采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本院风湿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均符合1984年AS纽约修订标准,且病情处于活动期。

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平均(26.56±9.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6.68±3.32)年。

随机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均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肝、肾病变;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精神病史及严重关节畸形患者;④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309113)60 mg,1日2次,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第1周0.25 g,第2周0.5 g,第3周0.75 g,此后均为0.75 g,均1日3次,口服,连用6个月。

对照组单纯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用法用量同治疗组。

1.4 观察指标①患者疼痛程度;②疾病活动程度:均以VAS 100 mm从0~100表示,包括患者对疾病活动度及医生对疾病活动度的评价;③Dougados 强直性脊柱炎的功能指数:根据患者对生活、工作中的20项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每一项按照无困难到不能做到,分5个级别,对应分值0~2.5分,根据20项总分判断患者的功能指数;④晨僵时间;⑤Schober试验;⑥指地试验;⑦枕壁试验;⑧血沉(ESR);⑨C反应蛋白(CRP);⑩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

浅谈正清风痛宁的临床应用

浅谈正清风痛宁的临床应用

浅谈正清风痛宁的临床应用正清风痛宁是以盐酸青藤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现代制剂,剂型包括片剂、缓释片及注射液等,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

青藤碱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降压、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及肾脏疾病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下面就正清风痛宁在治疗各个系统疾病的作用与疗效等方面逐一介绍。

1.免疫系统疾病正清风痛宁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系统疾病的疗效较确切,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导致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和破坏,从而导致残疾[1]。

现代基础研究表明青藤碱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来达到治疗RA的目的[2]。

其作用机制有:①抑制α7nAChR表达发挥抗炎作用[3];②通过阻断激活的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免疫反应[4];③下调miR-192 并抑制 NF-κB 和 MAPK 信号传导的激活缓解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介导的软骨源性ATDC5细胞损伤[5];④抑制mPGES-1表达并抑制炎症和关节炎[6];⑤抑制CaN/NFAT信号通路活性,减少破骨细胞分化,进而抑制RA骨破坏[7];⑥抑制RA-FLS中MyD88 TRAF-6的表达,预防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8]。

向高等[9]做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相对于常规治疗,正清风痛宁联合用药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晨僵、关节压痛、DAS28、ACR20、ACR50)、降低炎症因子水平(ESR、RF、CRP),且不良反应比对照组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青少年常见病之一,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后期可造成脊柱或受累关节的强直畸形,常导致终身残疾,是严重危害健康的顽症。

国外研究表明,CD4 + T/CD8 + T细胞的平衡在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 T/CD8 + T 比值变化反应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比值升高表明免疫功能亢进,比值降低表明免疫功能低下[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 (20世纪50年代)
国内 (20世纪70年 代末80年代初) 中药 (雷公藤缓释片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化学药 (氨茶碱缓释片、新 康泰克)
1.2 概念
⑴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 成药等。 ⑵缓释制剂: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 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⑶控释制剂:在缓释制剂的基础上,血药浓度较之更加平稳,且能显 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制剂。
高pH生理环境 定位给药制剂
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
结肠定位
特殊酶 菌落
局部或特殊定位 如肝、肺、 肾等
盐酸川芎嗪肺靶向明胶微球
2.1.3 定时释放化特点, 按生 理治疗需要定时单次或多次释放药物。能有效避免某些药物 因持续高浓度造成的受体敏感性降低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定义 :系指经口服延缓、控制药物释放或吸收的一类制剂 ,发展重点为每日给药一次。 片剂
微丸
口服缓释制剂
微囊与微球
胶囊
●片剂的分类
骨架片
最多见,主要是利用骨架材料来控制药 物释放。(磷酸川芎嗪缓释片)
根据释放要求,把药物分配到多层片的 各部位,达到不同速率释放。(人工麝香 骨架缓释双层片) 包括胃内漂浮、胃内膨胀、生物黏附、 磁场定位于胃肠道等形式。(生物黏附 性葛根总黄酮缓释片)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 研究进展
李 自 丹 2010207449
主要内容
概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剂型范例
结论与展望
致谢
※1.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
1.3 特点
1.4 应用范围
1.5 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汤者,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 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 丸剂分类 水丸取其易化,蜜丸取其缓化,糊丸取其 迟化,蜡丸取其难化。 喘息不定,呼吸欲绝。雌黄一两,雄黄 一钱为末,化蜡丸弹子大,每服一丸, 半夜时投热糯米粥中食之。
不良反应 有效血浓维 持时间
较大
较小

较小


较长
较合适
药物
常用药物
T1/2短,需长 期使用的药物 昂贵
毒性较大 的药物 贵
符合时辰药理 学使用的药物 昂贵
造价
低廉
发展状况
已到高水平
发展中
在发展
刚刚起步
2.2 按给药方式分类
口服给药制剂
注射给药制剂 缓控释制剂 粘膜给药制剂
透皮给药制剂
2.2.1口服缓释制剂
包衣控释 亲水性凝胶溶胀 产生的力控释 渗透泵控释
利用体内信息 反控机制控释
定时释放制剂
外界刺激控 释
对胃有刺激或在胃液中降解、首过效应严重, 长期维持恒定血药浓度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制成脉冲释药系统尤为理想。 (磷酸川芎嗪定时胶囊,茶碱定时微丸)
常规剂型与新剂型特性比较
项目 疗效 常规 较低 定速 较高 定向 较高 定时 较高
缓控释微乳
鸦胆子油亚微乳注射剂 大蒜油亚微乳 碱脂质体 白及微球
注射用 微乳
中药注射缓释制剂
缓控释 微球
注射部位持续释放的脂质体
2.2.3 粘膜给药制剂
主要是指使用合适载体将药物与腔道粘膜表面紧密接触,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类制剂。
多层片
胃滞留片
渗透泵片
以渗透压为释药动力, 零级释放,包 括单室和双室渗透泵片等。(四逆散 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缓控释胶囊:指用一或多种包衣材料(囊壳)对片剂的颗粒、颗 粒或小丸等进行包衣处理,而制成的缓释制剂。(灯盏花素缓释 胶囊、生脉缓释胶囊) ●微丸:指将药物与阻滞剂等混合制丸或先制成丸芯后包控释膜 衣而制备的直径小于2. 5 mm圆球状实体。属剂量分散型制剂, 载药量在5 ~95 %之间,吸收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是目前较理想 的中药缓、控释剂型之一。(肠安康结肠定位微丸、麝香保心 pH值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
●微囊、微球:是利用高分子材料将药物包裹或分散形成的微小 囊(球)状物,其粒径一般为几微米至400μ m,药物经微囊化,可以 达到缓释、靶向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抗癌、抗肿瘤制剂中。 (汉防己甲素白蛋白缓释微囊、复方白芨微球)
2.2.2 中药注射缓控释制剂
定义:主要是通过局部注射途径给药,用于机体局部、 靶部位、或植入注射,并产生缓释作用的制剂。 特点:可直接向希望产生缓释释药的部位进行注射,可 减少给药次数,降低系统毒性,提高病人的顺应性。
二是从中药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具有生物半衰期 短,在胃肠道有特定的吸收部位,用药剂量窄,毒 副作用大或者生物利用度低等生物药剂学的特性上 考虑,需要制备成缓释制剂。
1.5 研究意义
★有利于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变中药传统 剂型落后的特点; ★有利于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药物载体在中药中 的应用,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途径; ★有利于中药的创新和提高中药研发水平。 因此,中药缓控释制剂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 热点。
灯盏花素骨架型缓释微丸 凝胶型 如 HPMC 溶蚀型 如 PEG
骨架型 (骨架材料)
定速释放制剂 膜控型 (膜材料)
不溶型 如 EC
肠溶型 如 聚丙烯酸树脂 不溶型 如 EC
渗透型 如 乳糖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灯盏花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
2.1.2 定位给药制剂
定义:指能在胃肠等特定部位长时间滞留并释放, 以达到增 强局部治疗作用或增加特殊部位对药物吸收的一类制剂。 骨架型 复方罗布麻胃漂浮 胃内滞留 型控释片 溶蚀型
1.3 特点
减少药物的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维持平稳而有效的血药浓度。
减少人体对药物的对抗作用,增强有效性。
降低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1.4 应用范围
一是临床适应症上,主要以病情较重、病程较长、需 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为主。抗癌抗肿瘤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的药物。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按缓控释恒定指标进行分类
2.1.1 定速释放制剂 2.1.2 定位释放制剂 2.1.3 定时释放制剂 2.2 按给药方式进行分类
2.2.1 口服缓控释制剂
2.2.2 注射缓控释制剂 2.2.3 粘膜给药制剂 2.2.4 透皮给药制剂
2.1.1 定速释放制剂
定义:制剂以一定速率在体内释放药物。该速率与体内药物 的吸收速率可能有一定相关性, 但并不一定与之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