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 巨人的花园【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了解巨人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巨人又有了哪些变化。

4.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硕、允、砌”等8个字,会写“硕、允、砌”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允许、砌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还有坚强执著的丑小鸭……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王尔德,走进《巨人的花园》中,一起认识一位巨人吧!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王尔德一起,走进巨人花园,感受那里景象的变化多端。

(板书:巨人的花园)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2】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出示课件3、4】硕果允许砌墙覆盖呼啸一缕搂住脸颊告示牌禁止惩罚踪迹呼啸自私拆除(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拆”等。

(2)指导书写“砌啸拆”都是左窄右宽,“允禁”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巩固识字。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重难点】1、认识12个字。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能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1、出示读文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在新词下画上横线。

⑵数数本文有几段,在每段前依次标上序号,了解课文内容。

⑶注意读书姿势。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听录音范读课文,再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宝宝1、在小组内自由学习生字。

2、汇报学习情况。

(小组长带读生字、一字开花游戏、猜字游戏)3、识字比赛。

四、将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全班朗读课文。

2、游戏巩固认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1、老师出示问题,学生找出相应段落,老师指导朗读:⑴巨人不让小孩来花园玩,他做了什么?⑵小孩子不来花园后,花园什么样了?⑶孩子们来了以后,花园又是什么样呢?2、比较朗读:(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请学生抓住花园里有孩子玩和没有孩子玩时景色不同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花园里有孩子时的美丽与没有孩子时的荒凉。

个人挑战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3、积累词语库,除了课后的,你还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选择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齐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二、认读生字宝宝三、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指导学生书写1、让学生对要写的字进行一字开花,并且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音序。

2、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将怎样写好这个字。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6.巨人的花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及词句的意思
•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品德感悟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和感悟
2.学生会用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复述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谈论花园的概念,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花园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巨人的花园》。

2. 新课呈现
2.1 课文阅读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色彩,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 生词解释
解释生词,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意思。

2.3 课文分析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 情感体验
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讨论巨人的行为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与
之相关的情感与行为。

4. 情景再现
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

5. 总结反思
通过思考讨论,总结课文内容,反思故事中所传达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课后反思
总结教学过程,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巨人的花园》,提
高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6《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

2.掌握生字词:巨人、树干、蔓藤、庄稼、草丛。

3.能够复述故事内容,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巨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形象人物。

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图片、故事书籍、课件。

3.学具:学生练习本、钢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提问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对巨人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与巨人有关的故事。

2. 学习故事(15分钟)教师讲述《巨人的花园》故事,引导学生注意故事情节中的关键部分和人物情感。

适时提问学生,确保他们有所理解。

3. 开展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想。

4. 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册上有关《巨人的花园》的练习,巩固故事内容及生字词的记忆。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强调故事中重要的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多多思考,多读好书。

五、课堂延伸教师鼓励学生续写故事或将故事进行戏剧化表演,以此延伸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创造力。

六、家庭作业1.复习故事内容,写一篇感悟文章。

2.抄写生字词:巨人、树干、蔓藤、庄稼、草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对文字的热爱和好奇心。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案第1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结局怎样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第【1】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心句的表层含义。

二、教学重点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三、教学难点体会中心句“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表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相应课件五、教学思路第一板块:导入课题第二板块:学习生词第三板块:感知人物第四板块:感悟道理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揭题导入。

2.齐读课题。

3.看课文插图,体会童话作品人物的奇妙。

(1)这篇课文从题目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说理由(2)请想象一下巨人的样子(3)看插图,这就是巨人,把他和身边的孩子比一比师:童话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呀,事物呀就是这样奇妙。

今天呀,我们就要进入花园作一次奇妙的童话之旅。

(板书:奇妙)(二)学习生词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字词教学。

师:要想走进花园,我们还得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上写满了词语,只有把它们学会了,我们才能打开这个故事的大门。

(1)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说,齐读训斥洋溢欢乐北风呼啸冷酷增添春意鲜花凋谢拆除欢快喧闹绽出绿芽火辣辣纷纷逃窜草翠花开思考:这三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与什么有关?(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洋溢是什么意思啊,先看看这个溢字,最早啊,古人就用这种图形来表示它的,从这我们知道溢就是指②这个词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啊,咱们读读有关的句子,谁来读。

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课件出示)师: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怎么样了?师:联系故事开头这几句:“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句话,(课件出示)请个同学读一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6.巨人的花园》教案(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巨人从一个自私的人转变为一个慷慨的人的过程。

故事通过巨人花园的变化,告诉我们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而不是独自享受。

教材中插图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本课的生字词较多,对学生认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短文并理解大意。

但是,对于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把握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认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的分析。

3.学会分享,体会快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分组名单。

4.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花园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师点评并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词汇。

教师巡视指导。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如何对待花园里的孩子?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故事情节。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 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巨人的花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自私,把孩子们赶出了花园,使得花园失去了生机。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巨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重新接纳了孩子们,花园也因此恢复了生机。

课文旨在教育学生要懂得分享,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善良的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善良之心。

3.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原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关于花园的话题,引出课文《巨人的花园》。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注意模仿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适时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角色间的对话和情感变化。

5.拓展(10分钟)讨论:为什么巨人最初要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孩子们在花园里做了些什么?巨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为什么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6.小结(5分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要懂得分享,要有善良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童话的神奇。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生字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发音干扰而读错,要提醒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字典弄清字音。

本课要求会写的11个字,大都笔画繁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准确识记并书写。

2.阅读理解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读后有什么体会或发现。

3.表达运用让学生在明白了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对故事情节感兴趣,可以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

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硕、允”等8个生字,会写“硕、允”等11个字,正确读写“柔嫩、丰硕”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课题,解题趣1.板书课题,揭题导入。

(1)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童话,题目是《巨人的花园》。

(2)课件出示:巨人的花园。

2.简介作者,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快乐王子》《石榴屋》等。

(1)师介绍作者,引导: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2)生齐读课题,交流回答。

3.看题观图,初识巨人。

(1)师:这个课题很有意思,一读就知道这是一篇童话,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2)生交流。

(预设:巨人)(3)师引导: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4)课件出示巨人图片。

①师引导:这就是巨人。

把他跟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②预设:太超常了。

③师小结:童话中的人物就是这样的奇妙。

(板书:奇妙)【设计意图】这节课一开始就将阅读焦点指向了“文体”,因为让学生了解文章体裁是沟通学生语感和意境的枢纽。

所以本次课我从情趣基调入手,用“巨人”这个形象带领学生进入“童话之境”,从而让学生对童话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块二学习字词,析词趣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师引导:《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花园去瞧瞧吧!(2)读故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课件出示:●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①师指名读阅读要求,并指导:读童话可不能像读普通课文一样,而是要像讲故事一样读。

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还要想办法认识不会读的字词。

②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会认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啸xiào 缕lü 搂lǒu 颊jiá会写的字:硕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惩chénɡ 踪zōnɡ 啸xiào 私sī 颊jiá 拆chāi①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硕、拆”读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允”读“y ǔn ”,不要读成“y ǒn ɡ”;“砌”读“q ì”,不要读成“qi è”;“颊”读“ji á”,不要读成“xi á”。

②生开火车认读后,全班齐读。

③指导写生字。

师引导:说说通过自学你掌握了哪些生字,与大家交流交流记忆方法。

④师引导生观察字形,明确字的结构、笔画、笔顺,示范写字,并指导书写。

(2)词语归类。

(课件出示三组生词)叱责 北风呼啸 快乐欢叫自私 冰雹疯闹 增添春意脸颊 小鸟歌唱 立刻逃走拆除 桃花盛开 景象可爱①生自由读词,边读边想: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②师指名读词并交流这三组词。

③师小结:这三组词在课文中分别描写的是巨人、花园、孩子。

④师指导读词:边读边想象词语描绘的画面,注意读出词语的味道。

⑤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读词亦需“语境感”。

词语归类中的三组词语分别指向巨人、花园、孩子,这种词语上的运用妙在其营造的语境,让学生的语感和境感在诵读中得到了融合。

板块三初识人物,感文趣1.师引导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呀?(预设:巨人)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读出来的?2.生交流,师引导生用上“开始、后来、最后”等词,概括地说一说。

示例1:巨人给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

我是从巨人突然回来,见到孩子时的样子看出来的。

示例2:巨人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错能改,我是从一开始巨人把孩子们赶走,然后明白了有孩子们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后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这些情节中感受到的。

3.师小结:这位同学用上了“一开始……然后……最后……”这样的词语,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说清楚了。

看来,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确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明明是同一个巨人,同学们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说明大家都在认真思考,用心体会。

初读课文时巨人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设计意图】就课程而言,写法决定读法,读法决定教法。

《巨人的花园》是篇童话,在感知环节将“文体意识”融入其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了解童话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想象画面,从超常的人物与离奇的情节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2.联系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道理,并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板块一想象意境,品意趣1.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童话的王国,感受到了童话中奇妙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巨人的花园》,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2.品读故事开头,结合原文,体会巨人的孤独。

(1)师引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巨人的花园以前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

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学读出了自私,有的同学读出了知错能改。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巨人呢?我们得细细地读读这个童话才能知道,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

(2)课件出示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图片。

①师引导:这是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时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板书:孩子)②预设:我看到了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仿佛听到了他们欢乐的笑声,听到了小鸟悦耳的歌声。

(3)引导体会巨人的形象。

①师引导:孩子们在花园里尽情地欢笑,尽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里呢?②师指名回答。

(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③师引导:他在那儿住了多久?预设:他离家去看朋友,在那里一住就是七年。

④师引导:读到这,巨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巨人害怕孤独)(板书:怕孤独)3.读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师引导:有一天,巨人回来了,看见孩子们正在花园玩。

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第3~5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

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巨人自言自语道,“这是随便什么人都懂得的。

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玩。

”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砌了一道高墙,挂出一块布告牌:禁止入内违者重惩(3)师指名交流,相机引导: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4)示例1:一个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个脾气暴躁的巨人。

(5)指导朗读。

①师指名读第4自然段,指导读出“叱责”的语气。

②师指名读第5自然段,指导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

③师引导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巨人?4.朗读课文,感受巨人的花园的变化。

(1)朗读第6~15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哪些变化?(2)师引导生交流。

①师:(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预设:巨人的花园,仍旧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个词语说说吗?(预设:凄凉)②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第1句,生齐读第2句。

女生读第3句;男生读后面部分。

③师引读第8自然段,生齐读第9自然段。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可是春天始终没有来,夏天也没有来。

秋天给每个花园带来了金色果实,但巨人的花园却什么也没有。

①(课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师:巨人的花园是怎样的景象?巨人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②生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③小组讨论:巨人的花园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奇特、可爱的景象?④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删繁就简,以巨人说的话为语言训练和文本涵泳的突破点,引导学生比较,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师生情境对话,让“想象的角度增加、广度开阔、精度提升”。

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温度”,把学生带入洋溢着趣味的童话中,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奇妙,又一次了解童话文体特点。

板块二语言实践,说醒悟1.出示图片,引导质疑。

(1)师: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呢!(课件出示巨人与孩子们一起玩耍的图片)(2)师引导生看图:此时的巨人在干什么?(3)示例: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

(4)师引导质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结合我们前面读到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5)预设:之前巨人还那么生气,现在巨人为什么和孩子们和好了呢?2.品读故事结果,语言实践,体会巨人的醒悟过程。

(1)师指导:请自由朗读第12~15自然段,并思考:巨人有什么转变?用横线画出写巨人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2)师引导交流:巨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3)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师指名朗读。

②师提问:春天为什么不到这儿来了?你明白吗?请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4)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课件出示:他轻轻地走下楼,静悄悄地打开前门,走进花园里。

孩子们看见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

花园里又出现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后面,轻轻抱起他,放到树枝上。

这棵树马上开花了,小鸟们也飞来歌唱。

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也都跑了回来。

春天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①师生合作朗读。

师读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读后面一句。

②师引导:读了这一部分,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们在一起)(5)小练笔。

师引导: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

他明白了什么呢?请写下来。

课件出示:小练笔:巨人终于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