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合集下载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

《八佰》观后感《八佰》观后感1今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

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只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

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而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己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

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己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

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起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直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最后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老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八佰》观后感2疫情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看了管虎导演的《八佰》。

很是惭愧因为这部电影我才知道这场如此惨烈的战役,这次战斗中我国实际参战人数只有420人,为了迷惑敌人,对外宣称800人,史称八百战士。

他是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

八佰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八佰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八佰电影背后的真实故事
1、“八佰”是淞沪会战为守住上海最后一支军队,是一支只有400多人的军队,为威慑敌人自称有八百人,400多人中基本都是十七,十八岁的孩子,在战争的前期,纷纷写下遗书,发誓要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2、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之后,由于日本军队的疯狂进攻加上武器装备精良,中国军队虽然临危不惧,誓死不从,但是依旧纷纷败下阵来,最后选择撤退上海,为掩护大部队的撤退,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临危受命,负责殿后,保护其他人的性命。

刚开始的保护中,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拼尽全力,但依旧伤亡惨重,为了更多的人活下去,八十八师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敢死队,负责最后的保护,为了威慑敌人,谎称是一支拥有800人的军队,从此就有了“八百壮士”的名号。

第 1 页共1 页。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在上海苏州河的北岸,现在仍屹立着一栋弹痕斑斑的建筑,无言地述说着当年抗日将士们的英勇壮烈。

它就是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6日,为了掩护国民党八十八师和其它部队向西撤退,谢晋元带领400多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奉命据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他们浴血奋战4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童子军杨慧敏给将士送旗01苏州河对面当时是英美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

于是他下令谢晋元于10月31日撤出仓库。

刚接到通知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

因为他早已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

后经再三劝说,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到英租界。

但随后英租界在日军的威胁下,解除了壮士们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送到了租界西部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02在租界内,谢晋元仍然没有放松部队操练,依旧组织大家出操、训练。

每天早上,孤军还会升国旗。

这些行为让租界守军很不自在,他们怕惹来日本人。

一天早晨,趁着孤军升旗时,英国人指使全副武装的白俄雇佣军来抢国旗,还开枪打死了四个保护国旗的战士。

当时,谢晋元给蒋介石写信,想继续抗战杀敌,得到的回复却是要忍耐。

可想而知,谢晋元他们是多么的愤懑和压抑。

但谢晋元依然每天带着手下的士兵,对着没有国旗的旗杆升旗、行礼。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后来4名叛徒被租界审判处死。

谢团长没有在战场上牺牲,却死在了卑鄙的叛徒手中!后来,谢团长的遗体被安葬在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

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

25万上海市民纷纷含泪到孤军营为谢晋元送葬。

“八百壮士”后来的生活

“八百壮士”后来的生活

“八百壮士”后来的生活从前有一群人叫做“八百壮士”,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没有任何武器装备,甚至没有足够的弹药去对抗日军,但他们却宁死不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的自由独立而奋斗。

这些勇士们的故事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但是关于他们的后来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人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八百壮士”们的后来生活。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的是,“八百壮士”这个称谓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在1937年华北事变期间,这些士兵们是属于一个名为“每杆棍子的故事”的团队。

后来因为在“淞沪会战”中表现突出,媒体对他们的报道中才提到了“八百壮士”的称号。

那么,这群勇士在战争结束之后,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一、曾经陷入绝境的“八百壮士”如何生存?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八百壮士之所以被称为“八百”,就是因为他们一共只有八百人。

他们的任务是保卫上海四行仓库,抵挡住一支数目庞大的日军。

然而,其实八百壮士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死亡了。

在上海四行仓库中战死的只有40人左右,还有一些是病死或者牺牲了,但大部分的士兵还是活了下来。

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幸存者并没有像其他士兵一样被返乡,而是留在了军队。

其中一些人成为了军官,一些人成为了教官,而一些则回到了他们的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如何重新适应生活?对于这些习惯了战争生活的士兵来说,回到平静的生活并不容易。

很多人都面临着重新适应的问题。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调整。

有些人回到了自己家乡,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一些人则选择了留在部队,继续为国家服务,但是这些人都是在战争之后转为后勤工作。

三、他们的荣誉如何被传承?尽管时间流逝,但八百壮士的勇气始终被新一代人传承着。

为了纪念这些勇士们,中国政府也陆续为他们做出了很多事情。

例如,在浙江的紫金山上建了一个八百壮士的墓地,供人们祭奠。

同时,也有很多电影、电视剧和小说记录了他们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些勇士的事迹。

就算是没有战争的时候,也需要有英雄来保障国内的生活和发展。

八百壮士的故事情节

八百壮士的故事情节

八百壮士的故事情节
八百壮士的故事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当时,
日本侵略军已经攻陷了中国的上海市,并向上海保卫战中的南京市发起进攻。

南京市的淞沪抗战指挥部意识到,失去四行仓库将让日军攻进城市核心区域,他们决定派出八百名军人保卫四行仓库。

这个决定被称为“再起之战”。

八百壮士由来自零陵一带的湖南官兵组成,他们接到命令后立即集结在四行仓库。

他们的指挥官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老兵陈树湘。

当几千名日本士兵团团围住四行仓库时,八百壮士的士气良好。

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抵抗了日军的连续进攻。

八百壮士利用四行仓库内的砖墙、铁门和火器来抵抗敌人,并频繁使用手榴弹。

在整整四天的战斗中,八百壮士没有退缩或投降的意思。

尽管日军使用了大炮、机枪和飞机进行猛烈轰炸,他们依然坚守阵地,周旋于战火之中。

最终,八百壮士的英勇抵抗塑造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奇迹。

尽管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们成功地阻止了日军攻占四行仓库,为南京市的抵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八百壮士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雄。

他们的壮举激励了整
个国家,并为后来的抗战努力树立了榜样。

这个故事也被改编成了电影和纪念碑,用来纪念那些无畏的士兵和他们顽强的抗争精神。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奉命撤退到四排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的英雄群体,在抗日战争中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

当800名英雄被困在单独的军营时,他被日军俘虏带走,其中一些人被送往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2014年8月29日,八百名英雄国民革命军作为英雄群体被追杀。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袭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国民政府在上海投入了40多万军队,并与日军发动了“松湖战争”。

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沦陷;10月,日军冲破防线。

在闸北和江湾作战的中国军队被迫向西撤退。

著名长腿将军孙远良所在的第88师师长、524团副团长谢金元率部一营官兵,奉命坚守四线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退。

据青年史学家考证,当时站在一旁的官兵只有三百多人。

他们之所以叫800,是因为考虑到了早期的伤亡情况和原有的组织体系(第一增援营700多人),也是出于“聚整数”、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

在四线仓防守的原因,是处在公开租界的边缘,没有任何掩护,相当于向全世界现场直播战争,有利扩大影响力,博取同情。

四星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座六层钢筋混凝土建筑,高大坚固。

当时,仓库的西界和北界已被日军占领,东界和南界是公开租界。

日军进攻时,怕误伤租界,不敢用重炮轰炸和飞机轰炸。

士兵们孤军奋战了四天四夜,击退了日本人的多次进攻。

其间,公共租界内的人们在河对岸摇旗呐喊,甚至渡河慰问。

各国媒体实地报道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任务完成后,无路可走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并被解除武装。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有特许权都落入敌人手中。

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财富兵暗杀,不幸身亡。

其余士兵由日军护送到战俘营。

在狭小的地方与日军作战的800名战士的英雄事迹迅速传遍海内外。

人们称赞他们为“八百英雄”,并特意写了一首“八百英雄歌”来歌颂他们。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精选5篇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1就在前天我和父母一同去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网上都说这部电影十分好看,所以我们就前往了电影院去观看。

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百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

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

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便是几位战士背着炸药包往下跳念名字的时候,想一想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是有父母妻儿的人,所以他们都在那个时候往下跳也是十分勇敢的。

还有更多让我感动的片段,他们400多名战士都十分的勇敢,为了不让四行仓库变成他们的坟墓,他们只能在那里抵抗,最后他们赢得的胜利。

而这部电影充分的发挥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精神。

电影《八佰》观后感心得2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电影上映了,于是我和姑姑就赶往电影院观看。

电影开头就讲述的是战争的残酷,一帮来自各地的人们被征集去保护上海,可到了上海才发现残破不堪的上海已无人烟,日军的袭击把征集来的人们吓得到处跑,我都有点看不起这帮人,这么贪生怕死,这么没骨气,气的我都想打他们,他们成了逃兵,可他们又误打误撞的被捡进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弟五二四团,来到了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进行镇守,日本鬼子连续四日不断的袭击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死伤无数,国民党军人明知道凭这些人是赶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们还是选择牺牲自己去拯救大家,去守着这最后一块阵地,国人的援助,送来了国旗,让他们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对更猛烈的袭击,也要在楼顶庄严的升起国旗,让它在风中飘荡,带给所有中国人希望,看到他们为了保护国旗一个一个的被枪杀,甚至连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参与进来,扛起支撑国旗的重任,后来为了延续中国的希望他们选择冲桥,一个一个的冲,一个一个的被杀,最后对面的友人大声的为他们呐喊,为他们加油,对他们伸出了双手,影片结束了,我还沉浸在里面出不来……在这些贪生怕死里的逃兵中有几个典型人物,小小年纪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盘等等,他们看着苏州河对面的天堂,他们羡慕对面的人,他们在地狱里绝望,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地狱,可终归回到了四行仓库,他们在四行仓库经历了连续四日的日本轰炸,看着军人为抗日救国,舍弃生命,身绑炸弹纵身跳跃下去炸毁日本的攻击,他们的精神感染了这批逃兵,他们变得一次比一次勇敢,我也被他们的爱国精神感染,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气,我要努力学习,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八佰观后感_9

八佰观后感_9

八佰观后感八佰观后感1看头条、抖音还要彭水推荐刷爆了话题,昨天晚上观看了《八佰》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一部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可歌可泣的战场故事。

战事的发生地在苏州河边,一边炮火连天,一边灯红酒绿,在故事的推进中,人性不断的升华:有人在慷慨赴死,有人在醉生梦死;有人胆小懦弱,心中所想皆是自己的利益,也有人将民族大义置于个人之上,不畏生死;当然所有人都是在战争中发生蜕变,与众人产生共鸣,形成“蝴蝶效应”将剧情推向高潮。

剧中两个剧情给自己感慨良多:1、升旗事件,明知升旗是一种挑衅,会遭受毁灭性打击,但还是坚定的举行了升旗仪式,因为旗子代表着一种“舍我其谁,我们一直还在”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团队凝聚力、感染力的呈现。

其实我们在生产管理中也是同样如此,当我们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结果不如意,不是我们的团队能力不强,而是我们缺少一个“举旗手”、缺少一面旗帜,没有它们团队就没有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就没有使命必达的决心了;因为“旗帜”很多时候就是团队的一支强心剂,不是说它的本身有多强,而是在乎让团队每个人发挥出最强;旗帜就是一个风向标,代表着团队奋斗的目标一直都在,我们不迷茫;旗帜是一种呐喊,让别人都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

旗帜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

2、小人物们的成长:电影中基本让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小到怕死的小湖北,大到老兵油子“羊拐”,包括事不关己、开赌场的“容姐”,其实这些人快速成长(电影虽然有些夸张),离不开把自己当成事情的主角,避无所避之时,自然成长就快了。

容姐因为小刀的死而改变;小湖北因为自己在乎的人不断离去而快速成长;羊拐因为看不懂的几封信而刺痛自己的内心,有了先大家后小家的概念。

在我们在做团队管理和激励也是一样,战火和责任不是我们某个人的,而是我们团队每个人的,只是个人的能力大小、职位高低不一样,所处的“战斗”环境、所担的责任大小不一样而已,但所有人的行为一定是为团队目标而战斗,也只有在各自岗位上的战斗,才能真正洗礼出我们需要的战士,真正的战斗才能快速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死守四行,这一切被租界内的上海市民看在眼中,引发轰动。

人们不顾流弹横飞,见中国军队消灭敌人就欢呼叫好,见敌军偷袭便大声喊叫提醒,还源源不绝地送入食品和药品。

而这一切,也被各国媒体记者拍进胶片里,写进报道中。

很多外国记者,他一面在平台上吃咖啡,一面就看着这里打,然后旁边就有人打字,通过电报,传到美国,传到英国,传到欧洲这些国家,就像我们现在实况直播一样,称为东方魔楼“四行仓库”,有这么几百个人不怕死。

四天四夜的鏖战,八百壮士击退日军十多次进攻,毙伤敌人200多人,我方阵亡9人,伤20多人。

1937年10月31日,在日军施压后,谢晋元率部撤退进入公共租界,被软禁于孤军营长达4年。

八百壮士谢晋元树了一个榜样,每
一个军人,都能够尽自己的责任。

勇敢不怕死,中国就能够跟日本人打,中国就不会亡。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孤军营被日伪收买的叛徒杀害,时年36岁。

截至目前,已知的“八百壮士”现已全部离世,四行仓库纪念馆仍在继续寻找未找到姓名的四行老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