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生命基本特征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新陈代谢-生命基本特征
祖国医学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化气与成形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过程之最根本的特殊的矛盾。
这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
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阳化气,阴成形。
即是说,阳是化气过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以为功能活动。
而阴是成形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形质。
化气与成形总是此消彼长,彼消此长的。
但在正常生命条件下,又保持其动态的平衡,互为前提,互相转化,是谓相反相成。
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现在看来,化气过程即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包括体内组织成分的分解和能量储备的分解,提供同化作用和有机体其他种种生命活动的需要。
成形过程,即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即摄取外界的物质构成自己的组织和能量储备。
又因物质与能量是密切联系的,生命物质都蕴藏着一定的化学能,故物质交换就意味着能量交换。
新陈代谢实质是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正如恩格斯所说:有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一般和最显著的现象。
可见,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显著的特[标签:内容]。
生命的基本特征

细胞学说*
1 . 提 出 : 1838-1839 年 德 国 植 物 学 家 Schleiden 和 动 物 学 家 Schwann 共同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 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 基本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 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新的细胞 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3. 意义:恩格斯把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的 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人们通常将细胞学说、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作为现代 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而细胞学会所又是后两者的“基石”。
生命的基本特征*
1、生物体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2、严格有序的结构 3、新陈代谢 4、生长、发育、生殖 5、遗传、变异、进化与适应性 6、感应性和运动
原生的第一个细胞必须具备下列最基本的 性质: (1) 有类似质膜的生物膜。 (2) 有能完成自我复制和自发整合的生命 大分子物质体系。 (3) 具有内在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信 息交流的基本性能。染色体来自*核糖体组成结构*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原核和真核(细胞)
S: Svedberg, sedimentation rate/coefficient 沉降系数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差异
•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同点:有细胞膜,有细 胞质,有核糖体 • 不同点:真核的有细胞器,原核的没有;真 核的有膜包着的细胞核,原核的只有核区
蕈菌: 大型子实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原核 大小 细胞核 1-10 μm 无核膜、核仁,裸 露DNA集中于核区 真核 10-100 μm 有核膜、核仁, DNA 与蛋白质形成染色 体,有成形的核 有线粒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等复杂细 胞器 纤维素和果胶 酵母、丝状真菌
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953)
二、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化
原始细胞的产生 自养生物的出现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1、原始生命的产生(化学演化)
①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到生命大分子物质; ③从生命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④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2、原始细胞的产生 最原始细胞的雏形是: ①具有可变形的半通透性脂质-蛋白质界膜; ②含有由核酸-蛋白质整合体系组成的信息系统; ③蛋白质合成系统。 这时的细胞是通过厌氧呼吸获取能量的异养型 原始生命单位。
细胞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 单位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生态系统 群落 种群
一个基本的细胞结构应包括
与外界环境隔绝的膜结构(质膜)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系统(DNA RNA)
蛋白质合成系统(核糖体)
动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植 物 细 胞 模 式 图
细 菌 模 式 图
腺病毒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 相互作用和协调统 一是生命自然界的 基本法则
小
结
了解生命体的九大基本特征
第二节 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目前普遍认为的生命起源模式
一、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 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
达尔文的探索
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
吸附在
鸡红细 胞上
问题二
病毒、类病毒等无标准细胞结构,所以说细胞是一切 生命的基本单位是否片面?
3、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 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 而被排出体外。 同化作用(anabolism):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 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 化学能。 异化作用(catabolism):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 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手抄报第一单元第二章内容探索生命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手抄报第一单元第二章内容探索生命的
特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手抄报第一单元第二章内容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以下是部分节选内容,具体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版本有所出入。
节选内容: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
手抄报内容:
1.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命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例如,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都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
2.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生命体不断摄取外界的能量和物质,同时不断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能量的过程。
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基础。
3. 应激性:生命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反应,包括趋利避害、适应环境等。
例如,植物向光生长、动物避开危险等。
4. 生长与发育:生长是指生命体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发育
则是生命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有序的变化,最终形成完整生物体的过程。
5.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命体能将自身的性状传递给后代;而变异则是
指生命体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以上是探索生命的特点的部分内容,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态环境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生命的基本特征与生态环境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指一切生物共同具备的重要特点。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生命基本特征:a. 细胞结构所有生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b. 遗传物质DNA遗传物质DNA携带了生物遗传信息,并决定了个体形态、结构和功能。
c. 自我繁殖与进化生物能够通过自我繁殖保持自身种群数量稳定,并通过进化适应环境变化。
d.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指有机物质在细胞内产生能量和进行合成反应的过程。
2.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周围环境对于一个个体或者一个群体而言的影响,包括非活性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和活性因子(如食物资源、掠食动物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生态环境概念:a.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区域,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b.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所占据的生境以及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作用。
c. 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地球上某个特定区域长期平均天气条件的统计数据,而气候变化则指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
d. 消费者与食物链消费者指依靠其他生物为食物来源的生物,而食物链则揭示了生态环境中不同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现象。
总结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中,学习生命的基本特征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生命体共同具备的特点。
同时,了解环境对于生命影响的概念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维持自然平衡的意识。
以上仅是初步介绍了这个主题相关概念和内容,并未涉及具体实例和深入讨论,但可作为起点供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什么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什么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指的是生物体存在的一系列普遍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细胞组成:所有生命体都是由一到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可以进行代谢、生长、繁殖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二、遗传物质:生命体中存在着遗传物质,例如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
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并决定了其遗传特征和生命活动的规则。
三、代谢能力:生命体具有代谢能力,可以通过吸收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并将其转化为能量,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代谢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转移和能量的释放等。
四、生长与发育:生命体可以经历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而发育则是指从生命体的诞生到成熟的过程。
生长和发育是生命体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表现。
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命体具有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能力,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适应性是生命体长久生存并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
六、自我繁殖:生命体具有自我繁殖的能力,能够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分裂或其他方式繁衍后代。
自我繁殖是生命体延续物种的方式,也是生命体最基本的繁殖手段。
七、进化:生命体可以经历进化,即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逐渐改变并适应环境。
进化是生命体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综上所述,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包括细胞组成、遗传物质、代谢能力、生长与发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我繁殖以及进化。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生命体的识别标志,使其与非生命体区分开来。
通过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其在地球上的存在和发展。
生命基本特征

生命基本特征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之一,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三个方面探讨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分子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分子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化学反应。
1. 遗传物质: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携带了生命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的,它们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的不同排列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基因,决定了生命体的遗传特征。
2.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细胞中具有各种功能。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形成了不同的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参与细胞的结构支持、酶活性、运输和信号传导等生命过程。
3. 化学反应: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例如,新陈代谢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化学反应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其他物质。
生命体还能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合成、降解和调节等生物活动。
二、细胞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细胞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代谢和增殖。
1. 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细胞膜起到包裹细胞的作用,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2. 代谢:细胞通过代谢维持生命活动。
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合成代谢是指细胞合成新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分解代谢是指细胞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和废物。
3. 增殖:细胞能够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繁殖。
细胞增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细胞周期和遗传物质复制的结果。
三、个体水平上的生命基本特征在个体水平上,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生长、发育和适应。
1. 生长:生命体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来实现生长。
生长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
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答案:1、新陈代谢祖国医学认为,生命就是生物形体的气化运动,气化运动的本质就是化气与成形。
化气与成形的对立统一是生命过程之最根本的特殊的矛盾。
这就是生命区别于非生命的本质。
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阳化气,阴成形。
”即是说,阳是化气过程,即把机体中的形质,化为无形的气(肉眼难辨的精微物质),以为功能活动。
而阴是成形过程,即把外界的物质合成自己的形质。
2、具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命体在受到来自外界和内部刺激时,均具有产生反应的能力,如冷热刺激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呕吐反射,排便反应等等。
3、生长、发育和繁殖任何生命体都经历从诞生到生长发育的过程。
所谓生长,是指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当同化作用超过异化作用时,生物体的重量和体积便随之而增加。
所谓发育,对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老年期,一直到死亡。
4、遗传和变异生殖的结果,可使生物的种族得以绵延不绝;遗传的结果,是生物体维持其稳定性的基础。
二者是一切生命体的显著特征之一。
5、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6、适应性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非细胞生物——病毒,其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当其离开宿主细胞单独存在时,不具有生命力。
扩展: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1. 概念: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2. 组成(1)物质代谢:营养合成自身、分解自身排出过程;包括:①合成代谢;②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为分解代谢提供物质基础,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来源,二者互为因果。
(2)能量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过程中,有能量生成、储存、转换、利用的过程。
3. 生理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体区别于非生命体的根本标志。
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建立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之上,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即宣告结束。
(二)兴奋性1. 概念: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至少包括三种基本活动,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反映机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所进行的物质交换和它本身不断的自我更新过程。
机体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把它们加工改造成自身成分,并贮存能量,此过程称为合成代谢,又叫同化作用。
在合成代谢的同时,机体也不断地分解自身成分,释放其中的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并将废物排出体外,此过程称为分解代谢,又叫异化作用。
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而产生的能量的贮存,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新陈代谢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新陈代谢是机体与环境最基本的联系,也是生命的基本因素。
机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生长、发育、生殖、运动等一切生命现象。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
二、兴奋性
一切活体组织或机体都具有随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给兴奋性下了更严格的定义,即兴奋性是指组织随环境变化而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
由于神经、肌肉、腺体具有上述能力,因此,在生理学中把它们称为可兴奋组织。
(一)刺激和反应
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并非都能为细胞或机体所感受,在生理学中把能为细胞或机体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
刺激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化学刺激、电流刺激、机械刺激和生物刺激等。
由于电流的强度和通电时间容易控制,且可重复使用而不易损伤组织,所以电流刺激在生理学实验和研究中最为常用。
细胞或机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应答性变化,称为反应。
如果刺激的作用时间足够,那么,任何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组织反应。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或刺激阈。
具有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小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
组织的阈值高低,可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易于发生反应的兴奋性高,不易发生反应的兴奋性低。
阈值越低,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敏感,即兴奋性越高;反之,阈值越高,则说明组织对该种刺激越迟钝,即兴奋性越低。
由此可见,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是反比关系。
刺激和反应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刺激是因,反应是果。
这就是说由于刺激作用于机体才能发生反应;而机体发生反应又是某种刺激所制造的结果。
各种组织发生反应时表现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带有共性的基本表现形式,即兴奋和抑制。
(二)兴奋和抑制
组织在安静时,仍在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仍在积累能量,为反应的发生做好准备。
在这种安静条件下,组织所处的功能状态,称
为生理静息状态。
它是实现各种功能活动的基础。
兴奋是指组织受刺激后,由生理静息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由弱活动变为强活动。
在现代生理学中则具体指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抑制是指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生理静息状态,或由强活动变为弱活动。
一种刺激究竟引起组织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刺激的质和量以及组织当时的功能状态。
同样刺激,由于刺激的强度不同,反应可不同。
例如,中等强度的疼痛刺激可以引起兴奋,表现为心跳加强、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但剧烈的疼痛反而引起抑制,表现为心跳减慢减弱,呼吸变慢,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
同样的刺激,由于机体功能状态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一样。
例如,饥饿和饱食的人,对食物的反应是不同的。
总之,生物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乃是生物机体普遍具有的功能,也是生物机体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
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单细胞生物的生殖过程,就是一个亲代细胞通过简单的分裂或较复杂的有丝分裂分成两个子代细胞。
高等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同样具有生殖功能,但是它们已分化为雌性和雄性个体,要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生成子代个体。
这种生殖过程虽然复杂的多,但父系与母系的遗传信息是分别由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带给子代的。
任何生物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必然要衰老、死亡。
一切生物都
是通过生殖或自我复制延续种系的。
所以生殖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