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在中国历史上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期。
这个时期从西周建立封建制度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的灭亡,贯穿了从公元前11世纪到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
封建社会以土地所有权和父权制为基础,统治阶级通过封建制度来维持其统治地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度为核心。
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宗法为基础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它将土地所有权赋予封建地主,地主以土地为基础来获取政治权力。
在封建社会中,君主以皇帝为代表,通过授予贵族官员封号和土地等特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封建贵族地主通过向皇帝效忠来得到政治地位和权力,同时也要履行对封地、宗族和农民的责任。
二、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主要是农业经济,农民是生产的主体。
根据封建制度,土地被贵族地主垄断,农民在土地上劳动,交纳丰富的税收和农业税。
封建地主通过征收地租和苛捐杂税来获取财富和利益。
这种经济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农民长期处于贫困和剥削的状态,而封建地主则享有特权和富裕。
三、社会结构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
社会等级主要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阶层。
贵族阶层是封建社会的核心,他们通过土地和封号来获取政治和经济特权。
平民阶层包括自由民和农民,他们是封建社会中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奴隶阶层则是处于最低阶层,彻底失去了自由和人权。
四、文化传统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社会。
古代中国的思想体系主要是儒家思想和儒家教育,这是封建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宗族和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等级秩序、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封建社会也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例如中国古代的戏剧、音乐和绘画等。
五、封建社会的变迁封建社会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
例如在秦朝的统一战争中,秦始皇废除了贵族的封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
随后的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封建社会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和演变,但基本的封建制度仍然存在。
中国古代社会

• 魏晋南北朝:曹操、司马懿等政治家实行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相结合的政治制度 •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制度受到挑战 • 曹操、司马懿等政治家通过实行世袭制,巩固家族地位,加强中央集权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君主有曹操、司马懿、隋文帝等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有确凿 文献记载的朝代 • 商朝的政治制度以世袭制为主, 君主的地位由父传子,子传孙 • 商朝时期的君主有汤、盘庚、武 丁等
周朝:周武王推翻商朝, 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 与世袭制相结合的君主
制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有确凿 文献记载的朝代 • 周朝的政治制度采用分封制,将 诸侯国分封给亲属和功臣,以巩固 政权 • 周朝时期的君主有武王、成王、 康王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与中央集权
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分封制逐渐削弱,中央集 权趋势加强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壮大, 纷纷寻求独立发展 • 周朝中央集权逐渐削弱,诸侯国之间 的战争频繁 • 春秋时期的著名君主有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等
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分封制彻底瓦 解,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更加 激烈,国家集权趋势加强 •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的重要标志 • 战国时期著名的君主有秦始皇、汉武 帝等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朝代 • 秦朝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秦朝时期的著名君主有秦始皇、胡亥等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维护等 级制度和封建礼教等。
道家思想
创始人:老子
主张: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
思想核心:道法自 然,追求自由和独 立
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明 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历史借鉴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 影响主要体现在哲 学、文学、艺术等 方面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 意义在于提供了一 种精神寄托和道德 规范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 程中,与儒教、道教 相互融合,形成了独 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第六章
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士族阶层
特点:士族拥有高贵的血统和 显赫的地位,垄断着政治、经 济和文化资源。
形成原因:封建社会的宗法制 和土地制度是士族阶层形成的
商业经济
商业活动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封建社会的商业形式和贸易活动 商业经济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和推动 商业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货币的起源与演变
货币与金融
封建社会的货币种类与流通
金融业的发展与特点
货币与金融对封建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
外来侵略:封建社会应对外来侵略的能力较弱,常常导致国土沦丧和国家分裂。
封建社会的变革历程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初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落后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在中原王朝建立后至清朝灭亡前这一漫长时期内,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这个社会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并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面地探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与演变。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以君主专制制度为核心,君主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威。
古代的中国君主以天命为由,通过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封建领地,由贵族或功勋将领担任封号,并实行封建荣誉和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制度形成了权力垂直分层的政治体系,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封臣则需向君主效忠,并承担管理和保护封地的责任。
二、经济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主要的生产关系。
土地被贵族和地方领主所拥有,由农民进行耕作。
农民不仅需要向地主交纳租税,还要进行服役和劳动。
封建社会中的农民处于被剥削和压迫的地位,他们的生活十分艰辛。
此外,封建社会也存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手工业以农民家庭为基础,家庭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商业则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兴盛,商人通过流通和交换商品实现利润。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在满足君主和贵族的需要的同时,也为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三、社会等级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等级分明,人们的身份地位由其出生和职业所决定。
社会上由上至下主要分为贵族、文士、农民和奴隶等阶层。
贵族是最高阶层,他们拥有封地和特权,并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
文士阶层则通过科举制度获得官职,享受一定的社会地位。
农民则是封建社会的支柱,他们在农田中耕作,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劳动力。
奴隶则是最底层的阶层,他们属于贵族和地主的私人财产,完全失去了自由。
四、文化传承在封建社会中,中国培育了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古代文人学士主要从事文学、诗词创作和书法等艺术活动,通过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其中,《诗经》、《论语》等文学作品成为后世学习和传承的重要经典。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可以简单地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中,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在宋元明清时期达到巅峰,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则是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社会形态。
一、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最早期的社会形态,大约始于公元前2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221年。
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是社会的基本劳动力量,贵族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则负责耕作,生产农产品。
奴隶制度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奴隶革命也使得后来的封建制度的形成成为可能。
二、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社会形态,始于周朝的分封制度,终于清朝的灭亡。
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和商品,农民阶级则被迫为他们劳动。
封建社会具有等级制度、家族制度、礼教制度等特点。
在封建社会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黄色皮肤的华夏族,通过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手段对其他少数民族进行融合和支配。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现代中国的主要社会形态,始于鸦片战争后的1840年代,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通过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同时,中国又受到封建王朝和农民阶级的压迫,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十分薄弱,而外国资本的侵入则助长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膨胀。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成为近代中国主题性隽文的重要内容。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斗争,在1949年宣告成立新中国。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个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矛盾,这些矛盾和变革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

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是一个丰富多样的社会体系,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阶级。
这些阶级的形成和演变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奴隶社会中国的奴隶社会起源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持续了近2000年,共涵盖了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时期。
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主要存在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
奴隶主是当时社会的统治者,拥有土地和奴隶,通过统治和剥削奴隶实现自己的利益。
奴隶则失去自由,成为奴隶主的财产,被用于农耕、建筑和其他生产劳动。
二、封建社会随着奴隶社会的衰落,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起源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至19世纪的清朝灭亡。
在封建社会中,主要存在地主、农民和士人等阶级。
地主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他们通过占有土地和剥削农民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民则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他们以农耕为生,为地主提供租赁土地的劳动力。
士人则拥有较高的地位和特权,他们在政治、文化等领域有着较大的权力。
三、资本主义社会中国的资本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社会形态。
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渐接触和融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体系,同时也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
在这一社会形态下,主要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
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他们通过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实现自己的利益。
无产阶级则是被剥削的阶级,他们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
四、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主要存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等阶级。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阶级,他们通过集体所有制和劳动实现自己的利益。
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阶级,他们通过合作化农业和土地承包经营实现自己的利益。
总结:中国的古代历史社会与阶级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面貌。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社会形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社会总结

中国古代社会总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古代社会历经
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社会形态,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
那时候人们还处于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来
自于自然界。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还需要通过狩猎、
捕鱼和采集等方式获得食物,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奴隶社会是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它代表了中国
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候,奴隶制度已经形成,奴隶成为了
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贵族阶层强制奴隶劳动,经济基础逐渐发展
起来,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三个阶段,它大致上经历了两个
时期,即分封制时期和统一制时期。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封建土
地私有化和士农工商四阶层的存在,其中官僚阶层掌握了政治和经
济的权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大体上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
这个时期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社会经济遭受巨大破坏。
同时,在国内,腐败和压迫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国家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以上是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和历史遗产,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社会逐渐向农耕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演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变迁。
本文将从各个时期的特点与演进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1.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在原始森林中,以狩猎、采集为生。
没有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社会结构相对简单。
人们通过亲缘关系和共同利益来组成部落生活,形成了原始社会的基本形态。
2. 农耕社会随着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阶段。
农耕社会的兴起意味着人类开始定居于一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社会开始出现部分的分工与专业化,人们开始形成农业社群。
同时,农耕社会也为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奠定了基础。
3.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农耕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中间阶段。
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熟练地掌握了农业技术,并开始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同时,奴隶制度的形成使社会分化更加明显,社会阶级的出现和阶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加剧。
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
封建社会的核心是封建制度和地主阶级的统治。
国家以君主为中心,以宗族、亲缘关系为基础组织,实行分封制度,形成了多个大小封建国家的结构。
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分工更为复杂,商业与手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开始兴起。
然而,封建制度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也日益加深,社会矛盾逐渐积累。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四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全球文明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逐渐向着农耕、城市化、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的方向发展,为后来的封建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社会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L.H.的名著。
副题为“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的研究”。
写于1871~1877年,1877年在美国出版,简介《古代社会》(英文名:Ancient Society) 是19世纪的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名著。
原著为英文,多次重版,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曾多次翻译出版。
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对人类社会早期获取食物的状况,以及获取食物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等问题有过精彩的论述,他认为:“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生产技术之巧拙。
在所有的生物中,只有人类才能说对食物的生产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但在最早的时候,人类在这方面也并不比其他动物高明。
假如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就不可能繁殖到那些不出产原有食物的外地去,更不可能最后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
因此,人类进步过程中每一个重要的新纪元大概多少都与生活资源的扩大有着相应一致的关系。
”摩尔根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顺序相承的5种生存技术是: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以及通过田野获得的无穷食物。
摩尔根在此书中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1871)一书中提出的家庭进化理论,并全面阐述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进化学说。
全书分四编。
内容第一编第一编“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概括地叙述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认为人类遵循大体一致的途径前进,从阶梯的底层开始,不断进步,登上文明门槛。
他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原始时代分为蒙昧、野蛮时代,又各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每个阶段以发明发现为主要标志,阶级社会归入文明时代。
实际上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分期的基础,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编这本书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以原始社会历史研究的具体资料,丰富和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因而得到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为此,马克思写了详细的摘要和批语(见《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执行马克思的遗言,就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的。
他赞扬“摩尔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领域内独立地重新发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且还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
[1]这本书出版初期,在美国也曾大受赞扬。
后来长期受到攻击和批判。
历史学派和传播学派等公开提出以摩尔根的学说为主要批判对象,美国民族学家R.H.罗维的《原始社会》(1920)一书就是专为反对《古代社会》而写的。
他们反对社会进化理论,反对唯物史观。
近30年来,西方民族学者重新评价摩尔根和他的著作,人们逐渐承认发展的观念,《古代社会》一再重版。
这本书在经济论证方面不够。
由于新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新见解,动摇或推翻了其中的一些论点和假设,如关于原始社会分期和家庭形态的发展等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修正意见。
但这本书为原始历史研究所建立的系统以及它的基本原理仍然是正确的。
[2]作者简介路易斯·亨利·摩尔根(1818~1881)是美国知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理论家的先驱人物,并且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最广为人知的是他讨论亲属和社会结构的作品、社会演化理论,他的易洛魁人民族志。
[3]摩尔根一生孜孜不倦,专心致力于科学事业,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摩尔跟反对种族歧视,尊重他们的才能和成就,他敢于同当时资产阶级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的权威作斗争。
[2]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说:我们祖先撒克逊人直到诺曼底人征服时,还只有个人名字,而没有代表宗族的姓氏。
这句话原文是怎么说的?有没有哪里可以找到,最好有书的页码,出版年份之类的,写论文用!此书共分四编,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的物资生产资料的发展来介绍人类的发展;通过举例介绍易洛魁人、加诺万尼亚族、阿兹特克人、希腊人、罗马人及其他部落氏族的组织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观念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父权制家族和专偶婚制家族,通过分析得出了家族观念的发展;最后是财产观念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三种财产继承法。
“从最初以性为基础、随之以血缘为基础、而最后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中,可以看到家族制度的发展过程;从顺序相承的婚姻形态、家族形态和由此而产生的亲属制度中,从居住方式和建筑中,以及从有关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习惯的进步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过程。
”从摩尔根《古代社会》成书过程来看,该书材料广泛,在大量调查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给原始历史研究所建立的系统,在基本的要点上,迄今仍是有效的。
甚至可以说,愈是有人力图隐瞒摩尔根是这一伟大进步的奠基者,他所建立的这个系统就愈将获得大家的公认。
”摩尔根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他在序言中说:“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
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
”“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可看出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他设想人类文化发展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其中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分别有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每一个阶段代表一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并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而得以互相区别。
在第二编《政治观念的发展》中提出,“人类的一切主要制度都是从早期所具有的少数思想胚胎进化而来的。
这些制度在蒙昧阶段开始生长,经过野蛮阶段的发酵,进入文明阶段以后又继续向前发展。
这些思想胚胎的进化受着一种自然逻辑的引导,而这种自然逻辑就是大脑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
这项原则在所有的经验状态下、在所有的时代中,都非常准确地发挥其作用,因而它的结果是划一的,是连贯的,并且其来龙去脉也有迹可寻。
单凭这些结果就立刻会得出人类同源的确证。
在各种制度、各项发明和发现当中所反映出来的人类心智史,可以认为是一个纯种的历史,这个纯种通过个体传流下来并依靠经验而得到发展。
原始的思想胚胎对人类的心灵和人类的命运产生过最有力的影响,这些思想胚胎中,有的关系到政治,有的关系到家族,有的关系到语言,有的关系到宗教,有的关系到财产。
它们在遥远的蒙昧阶段都曾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它们都有合乎逻辑的发展,但是它们不可能有最后的终结,因为它们仍然在向前发展,并且必须永远不断地向前发展。
”摩尔根始终坚持文化源流同源说。
人类历史是持续的,但是区域文化的发展则不尽然。
纵观世界历史,两河流域的文明和美洲的玛雅文明以及印度的哈拉帕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突然中断,也许可以在其他文化中找到相似相同之处,但是,这些文化的向前发展则是终断了的。
以中国文化为例,传统的华夏文化至今有多少被保存下来,在现在的中国文化中占据什么地位?人类历史的发展不是单一元素在起作用,正是文化中多元化的因素,使得历史在各种文化发展中碰撞,交汇,融合,不可避免地一些原有的“思想胚胎”经过发酵,会向另外的方向发展,或许众多“思想胚胎”聚合之后的结果,是新的“胚胎”形成,至于如何发展变化,则是客观世界的规律在起决定作用,其中外在的偶然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
尽管历史上有多次战争大动荡,以及人口大流动,中国社会的基层组织,村社机构,在整个历史发展时期是相对稳定的。
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传承了农民最基本的组织和生活。
直到20世纪80年代,县一级的政府机构是最为稳定的行政区划。
在相对稳定的村落和乡里,中国的民间文化得以保留,即许多原始和较为原始的“思想胚胎”发酵后又继续向前发展。
但是发展即意味着否定本身,随着现代思想的冲击,这些“思想胚胎”是否能延续向前发展,则不得而知。
在希腊与罗马人和易洛魁人中间,摩尔根找到了相似之处。
“当希腊人和罗马人整整地多经历了两个文化期、取得了更多的经验而出现在文明社会的大门前时,他们当中也有着与易洛魁人相同的政府体系,这种政府也是按氏族社会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的。
在他们当中,世系已经以男性为本位,财产继承权已经归于所有者的子女而不归同宗亲属,家族这时候也已经采取专偶制形态了。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观点核心论断是什么呢?还有其他什么主要内容吗?1877年,摩尔根发表了他的主要著作《古代社会》,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地提出了社会进化的理论,阐述了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说明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从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并将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而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
他通过研究印第安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部落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民族史,揭示了氏族的本质和氏族制度存在的普遍性,证明母系制先于父系制,说明氏族制度发展的结果必然产生它本身的对立物——政治社会即国家。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此书共分四编,分别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各时期的物资生产资料的发展来介绍人类的发展;通过举例介绍易洛魁人、加诺万尼亚族、阿兹特克人、希腊人、罗马人及其他部落氏族的组织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政治观念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父权制家族和专偶婚制家族,通过分析得出了家族观念的发展;最后是财产观念的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三种财产继承法。
“从最初以性为基础、随之以血缘为基础、而最后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中,可以看到家族制度的发展过程;从顺序相承的婚姻形态、家族形态和由此而产生的亲属制度中,从居住方式和建筑中,以及从有关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习惯的进步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发展过程。
”从摩尔根《古代社会》成书过程来看,该书材料广泛,在大量调查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正如恩格斯所说:“他给原始历史研究所建立的系统,在基本的要点上,迄今仍是有效的。
甚至可以说,愈是有人力图隐瞒摩尔根是这一伟大进步的奠基者,他所建立的这个系统就愈将获得大家的公认。
”摩尔根认为古代社会是人类从蒙昧时代经过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
他在序言中说:“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
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
”“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人类出于同源,在同一发展阶段中人类有类似的需要,并可看出在相似的社会状态中人类有同样的心理作用。
”他设想人类文化发展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其中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分别有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每一个阶段代表一种不同的社会状态,并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而得以互相区别。